湖源乡新一村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一村调查报告
湖源乡位于富阳市最南端,东南接诸暨市,西邻桐庐县,北接常安镇和常绿镇,距富阳市区约33公里,行政村规模调整后,湖源乡有10个行政村,村庄分布相对分散;新一村是湖源乡政府所在地,位于湖源乡中部,东至新三村,南至上臧村,西至新绿村,北至双喜村。
一、新一村的行政区划及基础设施建设
新一村由一个自然村构成——小樟村,在整个湖源乡中,是面积最小的一个行政村,村庄村域总面积为350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为374亩,其中水田314亩,旱地60亩,山林面积1993.5亩。村庄现有户数212户,人口803人。常住人口不足一半。
1、公建设施。村里建有村委、小学、幼托、卫生院、信用社、老年活动室、健身设施、篮球场等。延环金线从湖源乡中心小学到湖源大桥是新一村的商业带。村内有信用社一座。村内建有一座公厕,有一座垃圾房,新建有污水处理系统,实现了污水和雨水的分开排放。但村内其他环卫设施不全。
2、道路。村庄对外交通主要依托环金线,村庄的建设也紧靠环金线,村内有车站和小型的停车场。村里正在建联网公路,主要沿湖源溪而建。
3、用水。用水以山泉水为主,水源地位于栗树湾山上的山潭坞,但是给水管道老化。
二、新一村的经济
新一村无集体收入。农业发展也是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规模。
1、农业。新一村的种植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无规模种植业、养殖业。零星有种经济作物和养殖鸡、鸭等家禽,但不成规模。
1)甜柿。日本甜柿是整个湖源乡引进的一个特色农产品。新一村的村民中零星种植了一些都未形成规模。整个村甜柿种植面积加起来尚不足10亩。
2)油桃。油桃算是新一村村民中种植的又一经济作物,但也是零星种植,面积极小,且无外销,甚至可以说只是种来作为自家日常采摘。
3)茶叶。新一村中个别村民有种植茶叶,但只有三四十亩,不成规模,无品牌,外销困难。
4)竹及竹笋。新一村村民中有种植竹,面积也不算大,且销量不好。竹笋与有名的临安的优质竹笋相比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销路困难。
2、工业。无规模工业经济。个别村民中有酿酒、制竹筷、竹炭、石雕等。
1)酿酒。荞麦烧是该村自酿酒的称呼。个别村民家酿制该酒储存,一用泡酒,二自家喝,三外售。规模小,产量少,产值低,无品牌。
2)制竹筷和竹炭。村里唯一小型企业。位于乡政府北面,每年产值约100万,但与湖源乡生态村建设不相符,空气污染较大。
3、旅游业。新一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但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无旅游产业和产值。
4、无集贸市场。纵观整个湖源乡没有一个农贸市场,作为发展以生态经济为目标的湖源,生态农产品对于湖源的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到窈口农家乐的游客特别钟情湖源乡的农产品,但是想要买到就有点困难,要到挨家挨户去问去收,因此,建议利用一个农贸市场每周末开一次,农民可以拿着在家种植的养殖的农副产品到农贸市场出售,此举,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又可以扩大湖源乡农副产品的影响,对将来的农副产品的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打下基础。
三、新一村的民主政治
长期以来,基层民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经过长期的发展,新一村现已形成了党员及村民代表议会制度和村务公开制,村里的重大决策,都放到党员及村民代表会议上讨论,征求村民代表和党员的意见。对于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方针政策,都公开予以告知。此举保护了村民的知情权,而且能更广泛地收集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村里的建设。
四、新一村的文化。
新一村文化体育设施较为齐备,有三座篮球场,乡政府一座,中心小学一座,老年活动中心旁一座。还有其他健身设施和健身场所。但由于年轻人较少,村里的文化生活以中老年妇女为主,较为活跃,有腰鼓队和竹板队。平时天气晴朗夜晚,多在老年活动中心旁的篮球场活动。
五、经济发展困境
1、经济投入严重不足,无村级集体经济。
2、交通不便。全乡只有一条环金线贯穿全境,环金线从新一村村庄东侧经过。每天从富阳开往新一村的公交只有两班,一班是8:30,另一班是下午2:30,其余要进山就要坐富阳开往诸暨的车辆或者经过几次转车才能进湖源,转车费时费力,进出湖源极为不便。因此增加两班公交对湖源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大有裨益。
3、土地资源匮乏。新一村是整个湖源乡面积最小的行政村,且村建设用地多用于乡政府建设,村委建设,学校建设以及多宝电子公司的建设,实际可用的建设用地已寥寥无几。环顾新一村也无可开垦的土地,这就阻碍了新一村招商引资的建设用地。
4、劳动力不足。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该村的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本是适宜之举。尽快完成新农村建设也是关系到新一村长远发展的大计。然新一村的村民多外出打工,少部分在富阳经商,留在村中的多以孤寡老人和小孩为主,难以对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5、创业意识淡薄,劳动技能低下。留有的孤寡老人中部分对土地依赖严重,且把种植水稻作为唯一的种植模式,不愿意从事农特优农产品的种植,也不愿更换生产模式。此外,由于历史等原因,村民普遍接受的教育不多,文化程度不高,思想不够开放,不愿接受市场理念,对科技也难以接受,因此,对发展特色农业具有明显的阻碍。
六、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定位精准。新一村要发展,要进行新农村建设,首先要合理的规划和定位。将该村定位为一个什么样的村,将该村的发展引上一条怎样的道路,围着一个怎样的中心发展,对该村的发展至关重要。许多村在发展之初没有规划好、定位好,只照搬某些已取得成功的村的发展模式,没有明确的的目标,结果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重复拆建,朝令夕改。
2、引进和发展特色农业。其一,根据新一村的现状,无过多的建设用地,也无可开垦的建设用地,因此,发展优势种植业和养殖业比较符合新一村的实际。新一村的气候环境适宜种植绿色农副产品,而绿色农副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其二,整合新一村现有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优选有市场、有发展潜力的产品,树立品牌观念,加大宣传力度,扩大种植规模,乡里、村提供资金技术支持,扶持其发展。
3、发展生态旅游。新一村有天然的山林资源,每当下雨过后,云雾盘旋于山腰之间,无论远观或近览,风景秀丽,且湖源溪贯穿全境,把湖源乡蜿蜒盘绕成独特的河谷风韵,景色宜人。溪水清澈见底,让人心旷神怡。新一村位于湖源的中心,是湖源乡的政治中心,也是去窈口农家乐的必经之地,新一村内有百年历史的老建筑,有从湖源溪引进来的溪水流入。这些优势的旅游资源为新一村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可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还可带动餐饮、住宿的发展,形成新的农家乐基地。作为湖源乡的政治中心,新一村可以适度发展住宿和餐饮。目前,新一村无住宿的旅馆或酒店,餐饮也只有一家——九里红山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