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教案4
第2课时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时教法分析(教师用书独具)
一、课标要求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二、课标解读
1.以某种外力作用为例,学会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运用简易示意图,分析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
三、教学方案设计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明朝于谦有诗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焚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你知道诗句中所述的岩石是何种岩石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导入新课一一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一一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四、教学地位分析
木课时主要讲述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认识地理环境中许多环境问题的基础,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考查形式主要以地貌图为载体,结合环境问题,考查外力作用过程与环节,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既可以单独命题,也可以结合区域地理的知识进行命题。命题形式选择题和综合题均有。
五、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56-57,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57-5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并完成【思考交流】2o -步骤1:导入新课,木课时教学地位分析。一步骤2:老师提问,检查预习效果。I
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问题导思】1、2、3o -步骤5: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1、2、3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一步骤4:教师通过【例1】,讲解“探究1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总结方法规律。一步骤3:师生互动完成“探究1”
【问题导思】1、2、3o
I
步骤7:教师通过【例2】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57图2 — 3 —
13的解读,讲解“探究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总结方法规律。一步骤8: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和【当堂双基达标】中4、5、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一步骤9: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 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课前自主导学
1.总体表现:使地表物质从高处向低处迁移。重力决定着物质迁移的方向。
2.主要类型
思考交流
1.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在不同地区的影响有何差异?
【提示】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湿润地区流水侵蚀作用强。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
(1)岩浆岩: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売,冷却凝结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后,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下深处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2.物质循环过程
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1)转化的岩石:在图中写出岩石的名称。
(2)循环
fa:冷却凝结
Id:重熔再生
3.地质作用对地貌影响
(1)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差异加大。
b
:
环节f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变
质作用
(2)外力作用:夷平地表,使地表差异减小。
2.花岗岩和大理岩都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它们分别属于哪类岩石?
【提示】花岗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变质岩。
课堂互动探究
【问题导思】
1.风化作用的作用因素有哪些?对地表造成怎样的影响?有何意
义?
【提示】风化作用的作用因素有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等,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风化壳,风化壳是土壤形成的基础。
2.侵蚀作用有哪几种类型?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的侵蚀作用有什么差异?
【提示】侵蚀作用可分为流水侵蚀、海水侵蚀、风力侵蚀、冰川侵蚀等。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较强,湿润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
3.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发生地区的地形、地势有什么差异?
【提示】风力、流水等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势相对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地势相对较低、地形平坦或低洼的地区。外力作用的各种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不是相同的,有些形式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的影响,如固结成岩;有些形式只是改变地形的中间环节,如搬运作用;有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改变很小,如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最大的外力形式是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
1•侵蚀作用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貌
2.沉积作用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貌
特别提醒
各种外力作用之间的关系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