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模式探索
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
![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fa794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49.png)
综合交通枢纽实施方案一、综合交通枢纽世界级港口群:重点建设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五期和国际通用码头工程、深圳港盐田港区东作业区集装箱码头工程、深圳港西部港区出海航道二期工程、珠海港高栏港区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珠海港高栏港区港弘码头扩建工程、汕头港广澳港区三期工程、湛江港40万吨级码头及航道工程、韶关港乌石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工程、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航道工程、汕头港广澳港区疏港铁路、湛江港疏港铁路、茂名港疏港铁路等项目。
世界级机场群:加快建设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工程、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惠州机场改扩建、湛江机场迁建、韶关机场军民合用、揭阳潮汕机场航站区扩建等项目,加快推进梅州梅县机场迁建、阳江机场、云浮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
客运枢纽:重点推进广州枢纽能级提升工程、深圳西丽综合交通枢纽、汕头站综合交通枢纽、湛江北站综合交通枢纽等项目建设。
物流枢纽:重点建设广州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广州东部公铁联运枢纽、深圳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湛江市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广珠铁路官窑货场物流园、汕头广澳国际集装箱物流中心等项目。
二、构筑新型基础设施体系以整体优化、协同高效、融合创新为导向,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适度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稳步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全力构建高水平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一)建设全国领先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5G网络建设,全面建设5GSA(独立组网),到2025年全省实现5G网络城乡全覆盖,5G基站累计达25万座,5G网络用户数超1亿户,5G网络用户普及率达到80%以上。
持续扩大5G专网在车联网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覆盖面。
深入推进高水平全光网省建设,推进千兆宽带进住宅小区、商务楼宇和各类园区,千兆宽带网络家庭普及率超过30%,打造双千兆网络标杆省。
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枢纽节点和大数据中心集群,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
建设智慧超算平台,引导数据中心向规模化、一体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布局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等建设低时延类小型或边缘数据中心,支持粤东粤西粤北气候适宜、能源丰富的地区在符合规划布局的前提下,集约集聚建设数据中心。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白云机场T2站至广州北站段)白云机场段地下区间方案研究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白云机场T2站至广州北站段)白云机场段地下区间方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39049c6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9b.png)
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白云机场T2站至广州北站段)白云机场段地下区间方案研究徐磊【摘要】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是珠三角城际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广州市东北部,途经花都区、白云区等.线路沿横十六路进入白云机场范围,沿机场大道北进场路引入机场2号航站楼,设机场T2站.结合机场段建构筑物分布和地质条件,进行明挖法、盾构法和矿山法等隧道工法方案的比选,经技术、经济等多方面分析论证后,选择了明挖法方案.【期刊名称】《铁道勘察》【年(卷),期】2017(043)002【总页数】8页(P83-90)【关键词】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白云机场段地下区间;工法方案【作者】徐磊【作者单位】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12.32;U455.4新塘经白云机场至广州北城际轨道交通与穗莞深城际南段在新塘衔接,是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穗莞深城际客运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1]。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是按照中枢理念设计建造的枢纽航空港,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完善、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民航机场,是我国连接世界各地的重要口岸和国际航空枢纽。
广州白云机场的主要客流构成为航空客流、迎送客流、机场员工,随着周边地市经济增速加快,白云机场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随着接驳机场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将进一步提升区域客流比重。
城际轨道交通作为机场客流重要的集散方式,具有很强的功能性,随着区域客流的增加以及珠三角城际网络的覆盖,城际铁路在广州白云机场陆侧客流集散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白云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建设,对保证国家运输网络安全,带动珠三角区域及广州市的升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项目西起广州北站,东至白云国际机场,作为穗莞深城际北延线和广佛环线城际铁路的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广州市北部两大客运枢纽集散能力和功能地位,完善区域城际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段线路自广清城际广州北站引出,并行广清城际至平步大道(新花都大道)后折向东,沿花都大道穿过花都区规划中轴线区域,先后设天贵路站、花山站后进入广州白云机场,沿机场大道北进场路引入机场2号航站楼,设机场T2站,线路正线长度20.131 km,地下段长16.588 km[2]。
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实施路径及建议
![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实施路径及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eb7311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3.png)
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实施路径及建议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010000摘要:随着民航运输规模效应的加大,规划和建设以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逐渐受到重视,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在批复大型新建和改扩建机场时,也鼓励各地加快建设以新机场为中心的综合交通枢纽。
呼和浩特白塔机场场址因不具备建设大型机场的条件,十二五期间启动迁建工作,呼和浩特新机场按照满足近期目标年2030年旅客吞吐量2800万人次进行规划和建设。
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和机场当局均有意愿,将呼和浩特新机场打造为综合交通枢纽,呼和浩特新机场规划建设工作由此开始。
关键词: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1机场区位及交通条件分析对于内陆机场来说,整合高速公路、高铁、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地铁,或其中的部分交通方式,打造与机场互联互通的交通枢纽,使机场与城区和周边城市建立快速联系通道,成为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的首选。
上述交通方式各有特点,一般而言,高速公路服务于机场所在城市和周边近距离城市较为适宜;高铁服务于机场周边500公里内、高铁线网覆盖的地区有一定的优势;城际铁路服务于机场周边近距离城市优势较大,甚至可分流大部分高速公路的客流;地铁最直接的作用是搭建城市与机场的捷运通道;市域(郊)铁路目前主要存在南方地区,在都市交通圈,是对高铁和城际的一种补充。
建设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前期要对机场的区位条件、周边既有交通、附近交通规划等进行分析。
首先,要结合机场的区位条件。
应结合周边机场分布情况和航线开发情况,以及所在区域的竞争力,确定本场的定位,即在区域中承担的运输功能。
以呼和浩特新机场为例,呼和浩特是“呼包鄂榆乌的”核心城市,其周边约400公里内无干线机场,周边的支线机场航线航点较少、执飞频次均较低,呼和浩特机场除服务于本市外,还发挥着服务于周边区域城市旅客出行的作用,因此具备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区位条件,国家有关部门批复中也明确呼和浩特新机场为区域枢纽机场。
大型国际机场与综合配套交通枢纽项目的建设管理
![大型国际机场与综合配套交通枢纽项目的建设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e8bfbc4cf01dc281e53af081.png)
5 )参 建单位 众 多 。包 括3 家 建设 单位 、6 家设 计单 位 、
2 奠筑 奠工 ・第 3 9 誊・ U6 a
罗 灿 : 大 型 国 际机 场 与 综 合 配套 交通 枢 纽 项 目 的建 设 管 理
6 家 监 理 单位 、4 家 检 测 单位 及 数 十家 施 工单 位 ,协 调 管理 难 度大 。
图1 广 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机 场工程示意
出
的地铁和城轨工程与T 2 航站楼 ( 或交通中心及停车楼 )施
工 总承 包一 起 打包招 标 ,但 在建 设管 理上 由3 家 建 设单 位分 别 管理 ,不存 在代 建关 系 。
1 工 程 概 况
广 州 白 云 国 际机 场 扩 建 工 程 包 括 机 场 工 程 、空 管 工
桥 、 南往 南 高架 桥 、 停车 场 、 能源 中心 、连 接 管廊 、张 拉 膜 雨棚 、人行 天桥 、各 类管 网等 。 2 )结 构关 系复 杂 。上述施 工 内容 立体 交叉 多 ,且存 在
较多共用或共建结构。 3 )施工 组织难 度大 。位 于上 部的T 2 航站楼 先行 开
程、供油工程3 大部分。其中,机场工程 ( 图1 )包括T 2 航 站楼、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北进场路下穿隧道、的士 巴士 隧道、出港高架桥、南往南跨线桥等 。同时,地铁3 号线北
延 段和城 轨新 广北 线与 其 同期 建设 并 下穿机场 工程 。
3 施工建设 管理重、难点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建设存在较多重、难点,
藿 堡 篁 篁 堡
大型国 际机 场 与综 合配套交 通枢 纽项 目的建 设 管理
机场GTC商业布局模式研究
![机场GTC商业布局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ae8447bcc17552707220890.png)
机场GTC商业布局模式研究作者:余青华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23期摘要:目前各大机场越发重视GTC的商业功能,它成为进行机场整体水平评比的一个关键环节。
本文基于国内主要机场GTC内商业布局情况,分析GTC内部商业布局特点,总结GTC内商业布局的模式。
关键词:GTC;商业;布局模式现阶段,国内各大机场越发重视GTC的综合功能,它不再只是一个转换交通方式的地方,而逐渐成为一个机场的特色之处,增加非航收入的一个手段,提高乘客旅行体验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成为进行机场服务水平评比的一个关键环节。
GTC内商业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
要建设一个功能多样的GTC,就必须先了解GTC及其商业布局的特性。
1 GTC的特性首先流量大、顾客来源多元化是其明显的特点之一。
对比机场航站楼而言,GTC的旅客流量更大,其来源除了航空旅客和迎送者、机场工作人员,还有非航空旅客。
交通枢纽以行人快速通行为目标,安全集散压力大。
第二,流量大且时段性明显,旅客停留时间有限,离港旅客与到港旅客的心情不同。
第三,消费水平参差不齐,消费需求可根据换乘方式与候车时间等判断。
第四,电梯口和扶梯口人流更为集中,广告宣传、商品售卖等效果明显。
当然GTC与传统地面换乘中心以及航站楼相比还有很多不同之处,此处不一一介绍了。
2 机场GTC商业布局现状和问题尽管得到了各方的关注,但国内机场对于GTC的规划建设尤其是其中商业部分还存在许多的不足。
2017年国内旅客量排名前40的机场还有大约五分之一的机场没有轨道交通,其中排名前30的机场中,厦门高崎机场和哈尔滨太平机场没有暂时也未规划引进轨道交通。
此外GTC存在设施不够完善,商业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还存在公共交通不足、出发层乱停车、候车地点在室外条件艰苦、步行换乘距离较远、竖向换乘设施缺少造成拥堵、换乘通道存在到发流交叉等现象。
3 机场GTC空间布局模式3.1 GTC的基本构成对其商业的影响GTC内具有候车功能:GTC内设置候车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GTC的非航收入。
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措施
![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9c45914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7b.png)
7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规划设计
3.慕尼黑国际机场枢纽。慕尼黑国际机场占地 15km2,是欧洲范围内十分重要的机场,其和慕尼黑市区 之间的距离为29km。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该机场 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极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小城市。其业务 范围涉猎也较广,内部设置了超市、诊所、展厅等。
4.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枢纽。虹桥国际机场核心阵地面 积为16km2,东西南北分别和上海外环线、铁路外环线、 沪渝高速公路、北翟高架路相邻或者相接,在虹桥国际机 场的连接作用下,城市远距离交通方式、中距离交通方 式、近距离交通方式实现了融合。同时在建筑本体和内部 快速集散道路的作用下,城市跨区域、大范围的人流物流 的快速集散都得到了实现,而且非常方便和快捷。
J YAN JIU IAN SHE
规划设计
Da xing ji chang zong he jiao tong shu niu gui hua cuo shi
大型机场综合交通枢纽 规划措施
葛林
一、枢纽发展研究 1.交通枢纽定义。枢纽的英文为“Hub”,是指 “引入、接出、内部交互”的一种装置。交通枢纽为 “Transportation Hub”,对应“引入、接出——到达、 出发;内部交互——中转换乘”,是依托于班次化、大容 量的公共交通站点,建立在乘客到发基础上,强调并突出 中转换乘功能的客运交通网络中的重要节点,是客运交通 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2.交通枢纽发展历程。在交通方式尚不发达的时期, 城市间的各类对外交通方式之间很少构成交集。随着交通 运输工具现代化、多样化时期的到来,高速铁路、高速公 路以及航空运输业的兴起引发了各类交通工具之间的竞 争,并不断促进各类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在各种交通系 统发展的同时,铁路、航空、地铁、汽车客站等交通一体 化的综合性枢纽也应运而生。 3.枢纽发展趋势。2012年3月,国际机场协会 (ACI)公布了2019年度全球机场服务质量奖(ASQ)的 获奖名单,共有84个机场获得140项大奖,有史以来获奖 机场数量最多。其中,多次获奖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国际机 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上海浦东国际 机场等依旧榜上有名,2019年共有40多亿旅客通过ASQ 的机场出行。面对当下陆侧交通集散压力的情况,机场的
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客流需求预测研究—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例
![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客流需求预测研究—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47e0afb6dd3383c4bb4cd29e.png)
侧航空客流和陆侧迎送客流两部分。 以陆侧航空客流需求和陆侧迎送客流需
思路
求之和,即高峰小时陆侧客流为基础,通过 客流分布及方式划分可得到分方式客流需
1.1 客流构成分析
面向集疏运设施规模及供给策略的空港
求,从而为各通道、各方式的设施规模预测 提供依据。具体预测思路如图 1 所示。
枢纽客流预测,重点在于分析预测空港陆侧 客流,主要包括陆侧航空客流、陆侧迎送客
高峰小时陆侧客流总需求
追求更快、更舒适的方式,既有的公路、铁 路、长途客流也会向航空转移。
陆侧航空客流受经济直接影响产生的增
二
长预期可采用常规预测方法,即与 GDP 增
○ 一
陆侧客流分布预测
四
长相关的增长率法,机场总体规划客流预测
年
陆侧客流方式划分
机场员工方式划分
通常采用此方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
effective supply strategies and forecast demand for passenger distributing facilities at airport terminals. To
overcome such deficiency,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passenger travel demand forecasting methodology fo-
空 港
air-passenger volume; Guangzhou Baiyun International Airport
综
合
交
收稿日期:2013-12-18
通 枢
作者简介:李德芬(1981— ),女,天津人,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综合交通枢纽规划、道
机场地面交通中心与航站楼布局模式研究
![机场地面交通中心与航站楼布局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efe2f1a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71.png)
机场地面交通中心与航站楼布局模式研究欧阳杰;孙玉龙【摘要】通过对国内外已建机场轨道交通车站的分析,阐述了轨道交通接入机场航站区的线路布局类型,提出了各种机场地面交通中心与航站楼衔接的平面布局模式,并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期刊名称】《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年(卷),期】2015(018)009【总页数】6页(P25-30)【关键词】机场地面交通中心;轨道交通车站;布局模式设计【作者】欧阳杰;孙玉龙【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综合交通研究所,300300,天津;中国民航大学综合交通研究所,300300,天津【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V354目前,我国枢纽机场普遍发展成为多航站楼和多跑道的大型机场。
伴随枢纽机场占地规模的扩大和客运量的增加,以及进出机场交通方式的多元化,作为机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陆侧交通组织正变得日益复杂,以至这些枢纽机场的陆侧交通与航站楼接驳方面普遍存在流程不畅、换乘不便、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
如何合理规划布局机场地面交通中心和航站楼、优化航站区的陆侧交通组织已成为机场设计者及机场运营者严重关注的问题。
1 机场航站区轨道交通线路及轨道车站布局分析在轨道交通逐渐引入大型机场航站区之后,机场陆侧交通系统变得越加复杂多样。
为了优化多方式、多层次的复杂陆侧交通组织,新建的大型枢纽机场中常采用建设机场地面交通中心的方式来整合陆侧交通资源,使机场陆侧交通体系与航站楼的接驳更加清晰,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人性化的服务。
地面交通中心规划设计的关键在于航站楼和轨道交通车站的一体化布局,其中轨道交通线路接入航站区的衔接方式直接关系到航站楼概念设计及地面交通中心的平面布局模式。
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机场轨道交通规划实例,根据轨道交通线在机场内部的布局走向及站点设置,机场轨道交通线通常可分为“尽端式”和“贯穿式”两种布局形式。
机场航站区轨道交通线路不同布局形式的特性比较见表1。
1.1 尽端式布局采用“尽端式”布局的轨道交通线路,以机场航站区为始发终到站,列车可采用站前折返、站后折返或站后环线折返等方式。
高铁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探析_以广州南站为例_徐士伟
![高铁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探析_以广州南站为例_徐士伟](https://img.taocdn.com/s3/m/b43ebf55be1e650e52ea9957.png)
18
图3 广州南站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图
图4 广州南站衔接设施规划示意图
发展规律的研究,结合广州南站枢纽 现状及规划定位的要求,规划提出以 下理念:
(1)建设功能整合的多层次立体 化枢纽空间。综合交通枢纽常常提供 多种交通方式,如高铁、城际铁路、 地铁、市郊列车、常规公交、长途汽 车、出租汽车等,因此需将轨道交通 车站及各种交通设施与枢纽站( 建筑 主体)一体化布置,采用立体化布局, 以垂直换乘为主。
(3)充分利用街区道路设置微循 环,减少道路冲突点,提高道路集散 效率。 4.3.2 枢纽内部交通组织
枢纽内部交通组织主要分为平 面交通组织和立体交通组织两种。
(1)平面交通组织:在枢纽主体 内部主要通过地面一层、地面二层 ( 站台层) 和地面三层( 高架候车层) 两侧设置的连续人行换乘通道来进 行内部人行交通组织;在枢纽站外部 主要通过东广场地面设置的大型步 行广场及二层步行平台来实现人行 交通的组织;结合地面一层内部的人
近年来,集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城市轨 道、公交、出租等各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大 型高速铁路枢纽在大城市快速形成和发展。 与此同时,大型高速铁路枢纽地区规划问题 也日益被大家所关注。由于高速铁路枢纽是 近几年兴起的大型项目,目前国内缺乏该类 交通枢纽规划的经验及科学有效的规范和法 规指导。本文力求通过对广州南站综合交通 枢纽规划设计方案的研究与介绍,以及对枢 纽内部交通组织的分析研究,为国内其他大 型高铁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和 借鉴。
广州南站枢纽北接武广客运专
线、西接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佛
城际西环铁路,南接广深港客运专
线、广珠城际铁路,东接广莞惠城际
铁路、广佛城际东环铁路,高速铁路
和城际铁路均设置在地面。接入枢纽
综合枢纽运营工作方案
![综合枢纽运营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c7d0ca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e.png)
综合枢纽运营工作方案一、综合枢纽概况综合枢纽是指集合多种交通方式(如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的综合交通枢纽,其功能包括换乘、集散、配送、服务等,是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枢纽在现代城市交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方便群众出行。
二、综合枢纽运营目标1. 提高综合枢纽的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2. 加强综合枢纽的管理和运营,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保障。
3. 提升综合枢纽的现代化水平,推动城市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三、综合枢纽运营工作内容1. 提高航空服务水平综合枢纽中的航空运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其服务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航空服务水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航空公司与综合枢纽的合作,优化航班安排,提高运力利用率。
(2)增加航空服务设施,提高旅客休息和就餐的舒适度。
(3)加强航空安全管理,确保飞行安全和旅客安全。
2. 提升铁路运输效率铁路是综合枢纽中重要的交通方式,对提升铁路运输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提升铁路运输效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列车运行安排,提高运输效率。
(2)完善铁路站台设施,提高旅客候车体验。
(3)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确保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3. 优化公路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是综合枢纽中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对优化公路运输服务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优化公路运输服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公路交通管理,优化交通组织,减少交通拥堵。
(2)提升道路设施和设备,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3)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高交通安全保障水平。
4. 加强水运服务保障水运是综合枢纽中的重要交通方式之一,对加强水运服务保障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加强水运服务保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优化船舶运行安排,提高运输效率。
(2)加强港口设施建设和管理,提高港口服务水平。
(3)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确保水运运输的安全性。
四、综合枢纽运营工作策略1. 加强综合枢纽的服务管理(1)建立健全服务管理体系,做好相关配套措施,提高综合枢纽的服务水平。
完善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海空港集疏运体系研究
![完善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海空港集疏运体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746c3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a.png)
完善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海空港集疏运体系研究一广州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意义与作用(一)广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背景与目标广州交通区位优越,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
早在2009年,国务院《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就提出广州市要建设与港澳地区错位发展的国际航运中心。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广州市政府再次提出将广州市打造为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
关于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上通常是将其作为行业内公认的一种特殊经济形态,尚未有明确的理论界定。
对于广州市而言,其作为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及中国顶级的三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其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目标可以理解为:以优质的港口设施、发达的物流体系、优越的地缘区位为基础条件,在一定的国际航运活动区域内配置航运资源,航运要素的集聚度、国际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突出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
(二)集疏运体系的意义与作用从世界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经验来看,发达的集疏运体系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物质保障。
伦敦、鹿特丹、新加坡和中国香港等老牌国际航运中心,无一例外地拥有水陆空高度发达的立体集疏运网络。
从宏观层面上看,完善的集疏运系统能够充分发挥航运中心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
腹地是航运中心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同时,航运中心是腹地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枢纽,集疏运系统作为连接航运中心与腹地的纽带,其服务水平决定了二者的交流是否通畅。
因此,良好的集疏运条件提高了航运中心城市吸引力,有助于强化区域经济的聚集效应以及经济联系,更好地发挥航运中心的功能。
从微观层面上看,完善的集疏运系统能够降低集疏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集疏运系统是连接多种运输方式的平台和纽带,是进行一体化运输组织的关键。
完善的基础云系统能够适应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需求,为不同的运输需求分别提供最经济、最简捷、最有效、最安全的运输服务,可降低整个集疏运系统的费用,实现航运中心经济效益最大化。
BIM技术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8b9413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85.png)
BIM技术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中的应用杨冬;刘勇;邹家撇;常龙;诸葛仲彦;张威【期刊名称】《施工技术》【年(卷),期】2018(047)006【摘要】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是由交通中心及停车楼、北进场路下穿隧道、的士巴士隧道、地铁机场北站、地铁机场南至机场北区间、城轨机场T2站等6大业态组成的大型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运用BIM技术进行各阶段施工部署,尤以错综复杂、立体交叉的地下工程为例,对凸出部、地铁区间段、下穿隧道施工进行模拟部署.利用BIM技术对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施工平面布置进行了全过程动态精细化管理.从设计、安全、质量、进度、绿色施工等多方面创新了BIM应用.【总页数】4页(P133-136)【作者】杨冬;刘勇;邹家撇;常龙;诸葛仲彦;张威【作者单位】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70;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70;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70;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70;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70;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6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17;TU712【相关文献】1.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结构楼板裂缝控制技术 [J], 刘勇;袁泉;徐静伊;杨冬;方文腾2.重力式挡墙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中的应用 [J], 刘勇;陈仙贵;徐静伊;诸葛仲彦;张威3.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基础工程溶(土)洞处理技术 [J], 万利民;刘勇;常龙;诸葛仲彦;杨冬4.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客流需求预测研究--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例 [J], 李德芬5.BIM技术在大型复杂公共建筑进度管理中的研究应用——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T2航站楼为例 [J], 肖金水;黄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的立体交通规划
![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的立体交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11bae8983d049649b665813.png)
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的立体交通规划广州将建“三位一体”交通枢纽,届时机场铁路公交将无缝接驳根据《广州空港功能区布局规划》,广州将建立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航空中心、广州北站为铁路客运中心、机场站为公交接驳中心的“三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
届时,走公路从珠三角大部分地区到白云机场将只需用不到一小时,从广东省2/3的地区通过轨道也可在一小时之内到达白云机场,泛珠三角大部分城市可以在三小时内通过轨道到达白云机场。
依托发达的公路、轨道与高铁网络,白云国际机场将真正成为区域进出全球市场的门户。
从北站到机场一票制随着武广高铁的开通和城际交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轨道交通来到广州北站,然后再转至白云机场乘飞机的人将日益增加。
而广州北站与白云机场距离超过10公里,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轨道交通与空中交通的换乘?昨日公布的规划显示,将通过各种措施来实现无缝换乘。
规划提出,将考虑设置一体化的换乘服务,推行一票制。
欲从广州北站到白云机场的乘客将不用再转车,可从广州北站直达白云机场。
另外,还将实行异地候机一次安检和托运行李。
乘客可直接在广州北站进行安检,然后再到白云机场登机,节省了大量时间。
根据规划,除了一体化换乘和异地候机一次安检外,三大交通中心还将用捷运系统串联,并以地铁九号线加强北站与机场站公交接驳中心间联系。
穗莞深城际直达机场从珠三角地区到白云机场乘飞机,可直接通过城际轨道交通到达机场航站楼!对于珠三角地区与白云机场的交通连接,规划中提出了三个方案:一是广惠汕铁路与穗莞深城际下穿机场跑道并直接引入机场1号航站楼,向西延伸以隧道或高架形式接入北站;二是走廊南移,全线高架接入机场南面的高增站,并向西延伸接入北站;三是走廊从机场北部经过,向西与广清线部分共用走廊接入北站,并于机场北面设置穗莞深进场线据悉,三个方案中,方案一将最有可能成为最终方案。
相关部门在规委会上表示,方案一具有最佳的换乘便利性,对客流的吸引和服务效果最好。
优点:1.广惠汕与穗莞深与机场将实现无缝衔接。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中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及其研究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中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及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45de0f6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a.png)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空中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及其研究作者:付国印来源:《品牌与标准化》2024年第02期【摘要】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体系建设在区域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着力发展铁路、公路、海运、河运和传统运输航空的同时,如何针对区域需求发展更高质量的交通方式是区域交通整体筹划的题中之义。
电动垂直起降(EVTOL)是航空器制造业领域一场重大技术革命,它使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從梦想走向现实。
长期以来,城市空中交通以直升机为主,但出于成本高、噪声大、污染重和对环境要求高等原因,其发展规模非常小,没有受到人们关注。
近年来EVTOL技术快速发展,万亿“蓝海”赛道雏形日益清晰,各国竞争开始加剧。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天然发展UAM的基础、条件和环境,发展的成效对湾区整体水平又有重要价值。
面对这一全新课题,本文从必要性、可行性出发,研究其价值所在,提出发展思路和路径,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剖析并给出解决对策,期望对UAM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空中交通;空域环境;UAM全产业链;垂直起降航空器【DOI编码】10.3969/j.issn.1674-4977.2024.02.034【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双碳’背景下中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NOEM模型模拟与实证研究”(22YJA790036)资助。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rban Air Transportation in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FU Guoyin1, 2(1.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Airport Economy of South China Business Schoo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rade, Guangzhou 510000, China; 2.Guangdong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ertification Center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Guangzhou 510000, China)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regional development. While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s, highways, sea transportation, river transportation, and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aviation, how to develop higher quality transportation modes according to regional needs is a key issue in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 is a major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in the aircraf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has brought Urban Air Mobility (UAM) from a dream to reality. For a long time, urban air transportation has mainly relied on helicopters, but due to high costs, high noise, heavy pollution, and high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its development scale is very small and has not received people’s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EVTOL technolog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e embryonic form of the trillion dollar "blue ocean" track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lear, and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is intensifying.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has the foundation, conditions, and environment for the natural development of UAM,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development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the overall level of the Bay Area. Faced with this new topic,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studies its value, proposes development ideas and paths, briefly analyzes existing problems, and provides solutions, hoping to be helpfu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UAM.Keywords: urban air mobility; airspace environment; UAM whole industry chain; VTOL aircraft城市空中交通(Urban Air Mobility,UAM)是一种新兴的交通方式,专注于城市内或城际间低空(1000米以下)中短途航空运输,具有立体、便捷、及时、高效、环保等优点,能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并与地面道路交通、地下轨道交通和民航运输航空形成互补和联动,有助于推动发展“空中、地面、地下”三位一体的新型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我国区域航空枢纽的构建战略研究——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为例
![我国区域航空枢纽的构建战略研究——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1a9fc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3.png)
我国区域航空枢纽的构建战略研究——以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为例王振;孙宁;孙传君【摘要】区域航空枢纽在区域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区域航空枢纽的构建战略制定是机场决策者重要的工作内容.运用内外部因素评价矩阵、SWOT矩阵和定量战略计划矩阵(QSPM))等战略管理工具,制定rn了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构建区域航空枢纽的发展战略,克服了传统定性分析的不足,消除了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Regional aviation hub in the reg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ranspor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regional aviation hub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airport decision makers.In this paper, us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 evaluation matrix, SWOT matrix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c planning matrix (QSPM), and other strategic management tool, formulated the nanning Wu Wei international air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aviation hub,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of the traditional qualitative analysis, eliminates the effects of subjective factors.【期刊名称】《科技和产业》【年(卷),期】2016(016)010【总页数】4页(P103-106)【关键词】区域航空枢纽;南宁机场;构建战略【作者】王振;孙宁;孙传君【作者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机场工程与运输管理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机场工程与运输管理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机场工程与运输管理学院, 四川广汉 6183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62.3区域航空枢纽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空铁联运模式研究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空铁联运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b371525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c5.png)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空铁联运模式研究
陈天明
【期刊名称】《黑龙江交通科技》
【年(卷),期】2023(46)1
【摘要】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推进实施的背景下,全国的枢纽机场将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力争在航空发展中巩固和提升自身的地位,而大力发展空铁联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
处于扩建过程中的枢纽机场,发展空铁联运通常面临缺乏高层级的领导机构、机场和铁路建设单位发展理念不同,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时序不一致等难题。
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例,在剖析国内空铁联运模式的基础上,针对自身规划建设的特点,提出多方式结合的空铁联运模式,实现以机场为核心的空铁联运,是积极发展空铁联运的探索和实践。
【总页数】4页(P163-166)
【作者】陈天明
【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92
【相关文献】
1.对广州白云机场发展空铁联运的思考
2.时效的空铁联运未来广州北站8分钟直达白云机场
3.广州白云机场空铁联运规划研究及建议
4.空铁联运模式下的综合交
通枢纽规划设计--以广州白云机场T3站为例5.空铁联运交通枢纽反恐防暴协作机制构建——以海口美兰国际机场与高铁站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白云机场的枢纽模式
![白云机场的枢纽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a0608723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4.png)
白云机场的枢纽模式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信息化》
【年(卷),期】2005(000)013
【摘要】与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相比,2004年8月5日才正式转场成功投入运营的广州白云新机场,是第一个在国内采用先进综合机场系统的机场.也是在设计时与国际接轨惟一导入中枢理念的机场.即它将承担起其所辐射范围内客流、物流的集散和中转。
面对如此巨大的承运、承转任务,信息化在白云机场的运营中发挥了真正的枢纽作用。
【总页数】2页(P48-4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562.6
【相关文献】
1.白云机场:“枢纽理念”的创新纪事 [J], 王怡
2.白云机场打造全国最大物流枢纽 [J], 白云
3.粤港澳大湾区国际航空枢纽白云机场的非航空性商业服务提升研究 [J],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室
4.空铁联运模式下的综合交通枢纽规划设计--以广州白云机场T3站为例 [J], 王岚;向曾皙;王帅
5.广东将构建以白云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pr. 2013 (Vol. 151)14高铁等轨道交通接入机场,实现地面综合交通网络和航空网络对接,使得大型机场集疏运模式不再是以小汽车为主导的单一交通接驳方式,而是形成包括高铁、城际轨道、地铁以及公共交通等多种方式的集疏运系统。
大型机场不再是传统民航运输系统的节点,而是整个现代大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世界范围来看,区域经济及城市国际化发展加快,对构建以大型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国内大型机场枢纽发展模式选择(一)大型机场枢纽发展现状当前,国家对航空枢纽战略格外重视,《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若干意见》指出,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辐射全球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民航局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重点打造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国际枢纽,以及哈尔滨、沈阳、杭州、武汉、长沙、深圳、重庆、成都、昆明、西安等十大区域枢纽。
航空枢纽作为大型机场发展战略导向已经毋庸置疑。
但目前除了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外,国内大型枢纽机场基本上还局限于传统航空枢纽思维模式下规划自身建设发展,主动融入现代大交通运输体系还比较欠缺,机场的建设发展规划与城市其他地面交通规划整体衔接性和联动性不足,大型机场远离火车站等城市交通枢纽,航空与铁路两种交通运输方式仍处于相对独立发展的态势,在建设以大型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方面,机场当局和政府部门无论是在认知层面还是行为层面,均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
(二)面临的主要困局1.空域资源高度紧张我国民航使用的空域资源只有20%。
伴随着我国民航业的迅速发展,航空周转量目前已居全球第二位,但空域的使用范围却没有成比例增长,直接导致主要航路和大型机场容量饱和,空域资源日趋紧张,大型机场进一步发展扩张受到明显制约。
2.联检通关政策相对严苛对比香港等周边枢纽机场宽松的国际联检通关环境,国内机场在免检、落地免签、通程联运等各项联检通关政策则相对严苛,且难以有大的突破,直接导致对大型机场枢纽建设支持乏力,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大型枢纽机场国际竞争力。
目前的政策环境导致机场中转流程设计过于复杂,机场和航空公司需要提供比始发、终程旅客更多的保障资源来服务中转旅客,直接提高了大型机场枢纽运营成本,降低了枢纽营运效率。
因此,虽然国内大型机场发展枢纽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从枢纽概念提出至今已有多年,却仍然徘徊于低水平发展状况,国际竞争力相对不足。
3.高铁冲击改变传统航空枢纽发展格局近年来我国高铁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及迅猛发展,对国内航空运输业冲击日益深化,800公里以下的中短程国内航线高铁竞争优势明显,传统枢纽、干线、支线的航空枢纽运营发展模式格局受到较大冲击。
大型机场必须冲破传统航空枢纽发展模式,主动融入到现代大交通运输系统考虑自身的战略发展。
4.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面临严峻考验传统航空枢纽由于主要依靠汽车运输这一相对单一的集疏方式,集疏能力受到根本性制约。
单一的航空枢纽集疏方式使得旅客选择性十分有限,因此每每遇到大面积航班延误等特殊状况,集疏瓶颈总会如期而至。
结果是大量旅客只能滞留于机场,使得机场安全运营年复一年地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严峻考验。
5.不适应民航大众化发展战略转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快速发展,航空运输贵族化面纱已被揭开,正在大踏步地走向大众化。
民航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大众化战略,让更多的老百姓都能乘坐飞机出行。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航空运输规模达到年运输总周转量1700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2.2%。
全国人均乘机次数达到0.5次。
航空服务覆盖全国89%的人口。
大众化战略发展必将带来大型机场规模化和超规模化运营,这对大型机场传统航空枢纽运营无疑是一个巨大挑战。
(三)大型机场枢纽发展模式选择《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航发展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原则,确保机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大型机场应规划建设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因此,无论是从大型机场传统航空枢纽内部运营瓶颈的突破,还是大型机场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都迫切要求大型机场必须走综合交通枢纽战略发展的路子。
从国家层面来看,当前正处于各种交通方式和资源的文/谭庭状(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白云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模式探索Exploring the mode of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 hub at Guangzhou Baiyun Airport近年来,高铁等轨道交通迅猛发展,对传统航空运输造成冲击,同时带来了航空枢纽发展理念的革新。
机场的功能已经由单纯为航空运输提供服务的终端逐步转变为航空运输与轨道交通、公路运输等方式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这是世界大型枢纽机场发展的潮流,同样也是白云机场航空枢纽建设发展的方向。
2013.4 (Vol. 151 )15整合阶段,大型机场应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充分利用航空运输独特的优势和地位,主动融入现代社会大交通运输系统,主动整合各种交通方式资源,加强与高铁等地面交通运输方式的合作,最终实现从传统航空枢纽分散单一的集输方式向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转型。
二、白云机场发展综合交通枢纽重大战略意义(一)民航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战略转型需要大众化、国际化是我国民航强国战略的两大支撑。
在我国现行航空管制体制和严格的联检通关政策环境下,单靠传统航空枢纽运输方式来完成这一战略使命显然有较大难度,必须大力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实现传统民航运输与铁路等地面交通运输的有机融合和衔接,搭建以大型机场枢纽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系统,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大众化、国际化民航强国战略目标。
(二)广东建设世界物流中心及民航强省战略发展需要广东提出要建成世界物流中心,同时提出了民航强省宏伟战略目标。
无论是世界物流中心还是民航强省,都离不开全省交通运输资源的科学有效整合和融合。
以白云机场为核心打造世界级空港枢纽,构建地空对接的联运系统,实现地面交通枢纽与航空枢纽的有机衔接,有利于强化广东对全球的辐射能力,这对广东建设世界物流中心及建设民航强省显然意义重大。
(三)珠三角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需要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必须以交通的一体化作为基础。
因此,有效整合交通资源,构建以白云机场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对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同样,珠三角要建立具有竞争力的世界城市群,必须以交通资源整合为基础。
通过建立以白云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全球范围内更大的辐射力,才能拉近与世界级城市群的距离。
(四)广州城市战略定位的发展需要按照目前广州城市战略定位,是要发展成为综合门户城市、国家中心城市乃至世界城市。
目前广州重点规划了以广州南站为核心的南部综合枢纽,以及以新塘为核心的东部综合枢纽,而在北部仅仅是提出北部交通枢纽的概念,并没有明确以白云机场为核心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
从目前轨道交通规划线路设计来看,仅仅是串联方式接入经停白云机场,很难形成以白云机场为核心的一体化综合枢纽的运营模式。
广州要实现城市战略定位,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地位,除了通过南部和东部综合枢纽强化珠三角及泛珠核心辐射地位外,更需要实现地面交通与空中网络的紧密连接,强化辐射全国乃至全球的作用,这样才能为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以白云机场为核心的北部综合交通枢纽,其对广州国际化城市发展更显得重要而紧迫。
(五)白云机场自身枢纽战略发展需要1. 白云机场要构建世界级航空枢纽,必须大力拓展国际业务,增强国际国内之间的辐射能力,而空域资源和政策资源不足,无疑对国际及中转业务发展是一个拷问。
通过建设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利用地面现代快捷交通运输优势,把国内中短程航线转移给高铁等地面快捷运输,使得更多时刻资源释放出来用于拓展中远程国际及枢纽航线,这样就能够提高白云机场资源使用裕度,从而有利于促进白云机场时刻资源的调整优化,化解时刻资源不足及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容量瓶颈问题。
2.通过建设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地面交通运输网络与空中航线网络的紧密有机衔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化解传统枢纽政策资源造成的瓶颈问题。
其一是能够有效提高航站楼客流疏导运营效率,实现以时间换空间,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航站楼设施资源不足瓶颈问题。
其二是有利于解决白云机场陆侧交通组织问题。
白云机场陆侧区域位于东西飞行区之间,陆侧空间狭长,目前仅有的一条进场高速公路难以为机场未来的发展提供足够支持。
通过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建设,引入轨道等其他交通方式,可以有效缓解公路运输压力,提高机场通达性。
3.白云机场所处亚太地区航空枢纽竞争相当激烈,白云机场虽然拥有国内航空市场需求强大支撑,但目前在国际枢纽竞争中仍然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尤其在与香港机场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因此必须下功夫大力建设发展综合交通枢纽,不断拓展完善地面交通运输网络和国际航线网络,形成对腹地市场强大的吸附效应,进一步提高白云机场对腹地市场的辐射范围,增强枢纽竞争优势。
4.高铁大规模建设发展对航空运输构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
武广高铁开通后的2010年,白云机场的广长快线和广武快线客流量同比分别下降了约48%和20%。
面对高铁的竞争压力,机场应当主动寻求与高铁等其他交通方式合作,通过将各种交通方式引入机场,形成空中和地面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的喂给网络,将高铁的竞争转为合作,使高铁、城际轨道、长途客运等地面运输方式真正转变成为机场输送旅客的合作伙伴,共同将运输市场做大做强,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三、白云机场发展综合交通枢纽模式选择(一)白云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及规划现状分析1.仅有一条高速公路难以满足地面交通快速增长需求广州市虽然依托机场高速公路不断完善机场周边道路网络连接,目前已有8条高速接驳机场高速(北二环高速、华南快速干线、街北高速、广佛高速、京珠高速、广清高速、北环高速、西二环高速),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仅有一条机场高速公路的状况。
预计到2015年进出白云机场的车流量日均将突破20万辆次,大大超出机场高速日均15.5万辆次的饱和通行量。
如现有的机场交通模式不改变,目前仅有的一条机场高速必将成为机场发展的新瓶颈。
2.与其他交通方式缺乏有效衔接目前白云机场与广州市各个枢纽站场之间时空距离较远,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特别是武广高铁站点设在广州南站和北站,且白云机场与两个站点之间缺乏快捷有效的衔接,导致机场与高铁之间无法满足旅客快速中转、零距离换乘的需要,难以形成空铁联运格局。
3.现状发展及规划未能满足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定位当前白云机场集疏方式仍然是以汽车为主的较为单一的方式,地铁仅是起到辅助作用。
从一期工程规划建设发展状况看,仅仅是满足传统航空运输模式的规划设计要求,对高铁、城轨等轨道交通接入考虑不足,没有预留足够的规划建设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