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时练】2019-2020学年统编八年级历史上册7《抗击八国联军》课时练习题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秋部编本八年级上册历史配套练习题
《抗击八国联军》课时练习题
一、选择题
1.(2017·广东初二期中)1900年7月,英国某著名漫画杂志登载了题为《没有开花的中国佬》和《中国就要崩溃了》的漫画。
1900年的英国人认为中国要崩溃了的主要依据是()
A.英国联军火烧了圆明园B.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C.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D.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2.(2019·诸城市龙源学校中考真题)下图漫画描绘了《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载歌载舞,中国充当局外看客的场景。
它反映了
A.列强在华利益冲突消失
B.中国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C.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3.(2019·河南初三月考)“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
”这段材料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五四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4.(2019·广东中考模拟)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
一项基本能力。
下列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B.义和团在廊坊一带抗击八国联军
C.慈禧太后下令剿杀义和团
D.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5.(2019·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中考模拟)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
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
”晚清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
”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
”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
”据此可知
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
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
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确证
6.(2019·安徽中考模拟)口号,往往能体现出时代的特征。
下列口号体现了中国近代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心声,其中按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扶清灭洋”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③“民主”“科学”
④“师夷长技以制夷”
A.①③②④
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
D.①③④②
7.(2018·甘肃省永昌县第六中学初二期中)在列强侵华战争中,迫使清朝皇帝弃北京出逃的有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②③B.③④C.②④D.①②
二、综合题
8.(2017·广东初二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占领了香港岛,英、法、美等国在上海等地开辟租界,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五口通商后,鸦片走私的情况更加严重。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倾销到中国市场,使中国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小农经济逐渐破产。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
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材料一出自哪个条约?是跟哪个国家签订的?条约反映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它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其反映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条款是什么?
(3)材料三是出自哪个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4)上面三则材料见证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9.(2019·云南中考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材料四: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材料一中,使中国开始和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不平等条约分别是什么?
(2)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年月日)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和“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各是什么?10.(2019·北京中考模拟)长安街,历经600余年,蕴藏着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的成长记忆。
材料一:13世纪中叶,一座为元朝皇帝建造的都城竣工了,这就是今天北京的雏形元大都。
一个世纪以后,明朝取代了元朝,曾经的元大都南城墙被拆除,改作了城内的道路。
从1420年起,规模宏伟的紫禁城出现在了城市的中轴线上。
它的正前方,一座封闭的T字宇型广场,用高墙把市井和宫廷截然分开,这里是封建王朝的权力中心,王权之下最重要的官僚机构大多分布在广场两倒。
北边,皇城正门承天门(清朝时改称为天安门)居于正中,一东、一西的两座红门称作长安左门和长安右门;它们之外,两条不宽的街道从未相通,却有着相似的名字
——东边的叫做“东长安街”,西边的叫做“西长安街”。
——摘
编自纪录片《长安街》解说词(1)依据材料一,判断下图中是明朝北京城。
(填写序号即可)
材料二:
(2)将材料二填写完整。
(3)在序号AC、E中任选其一,写出长安街见证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材料三:建国以后长安街上的部分建筑简表
(4)依据材料三,仿照示例,概括长安街建筑折射出的主题。
示例
表格
材料四:古建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曾表达过如下观点
(5)结合以上材料,举例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11.(2019·湖北中考模拟)(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材料一1902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
(1)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现状,指出促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先生撰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未尽之功。
(2)材料二蔡元培所说的“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指的是孙中山的哪一项历史功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的一二“未尽之功”。
材料三抗战时期的民族新觉醒和强大凝聚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共两党捐弃十年内战的前嫌,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团结抗日;全国各党派、各爱国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各阶层人民和国共所领导的军队都投入了这场民族解放战争……
(3)国共两党“捐弃十年内战的前嫌”始于哪一事件的解决?结合史实说明国共两党是如何团结抗日的?
材料四我们的工作将会写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毛泽东
(4)你如何理解“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12.(2019·枣阳市实验中学初三专题练习)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同时也是一部探索史。
材料一: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出自《李鸿章全集》)材料三:甲午战败让中国人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指的中国人庆章的是,失败后的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
——马勇《甲午战争影响:沉痛的转身》材料四:面对中国民众焚毁教堂,攻击教士、教民行为,列强一方面敦促清政府予以镇压,一方面派军队到中国进行干涉,且不顾清政府的态度,强行进军中国。
(1)根据所学回答材料一中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什么?
(2)为了达到“西人即可敛手”的目的,李鸿章等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中国人没有就此沉沦”的具体表现?
(4)阅读材料四根据所学回答材料四反映的有哪些历史史实?(5)面对中国近代历史对你有哪些感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8月,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英国人认为中国要崩溃了。
故D符合题意。
英国联军火烧了圆明园是1860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是在1911年,日本打败了中国的北洋舰队是1895年。
故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所示漫画《辛丑条约》签订,结合课本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的领土主权没有完全丧失。
C项符合题意;AB两项不合题意;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3.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说明是一场反帝斗争,“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古老的形式”说明是农民斗争的形式,且比较偏激,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有两大特点:反帝、明显的落后性,盲目排外。
据此推断应该是义和团运动,C选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主要反清朝。
A选项不
符合题意;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B选项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主要反满族贵族。
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义和团运动的史实,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4.D
【解析】
【详解】
“史实”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描述,“观点”则是对历史事实与现象的主观评价,带有主观感情色彩。
题中“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是对义和团运动的主观评价,是一种历史观点,D项正确。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义和团在廊坊一带抗击八国联军、慈禧太后下令剿杀义和团均为义和团运动中发生等历史事实,属于史实,ABC项不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历史事实与历史观点的识别能力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核心素养,应有意识进行针对性训练。
5.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可见题干中刘以桐等人都属于同时代的历史人物,故A不符合题意。
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并非难以统一,历史解释经过考证后可以与历史事实统一,故B不符合题意。
刘以桐等人的记载大不相同,可见立场不同影响他们各自的说法,说明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C符合题意。
历史事实需要多方面的史料验证得出准确结论,并不是因
史料冲突无从确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扶清灭洋”是在19世纪90年代兴起的义和团运动的口号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的口号③“民主”与“科学”是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口号④“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思想家魏源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的,故正确时间顺序是④①③②,C项符合题意。
ABD时间顺序排列均错误,故选C。
7.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
故②符合题意;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8月14日,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故④符合题意;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列强没有攻占北京,故①③不符合题意。
②④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攻入北京,清朝皇帝外逃。
二、综合题
8.(1)《南京条约》;英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辛丑条约》;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
发展经济,振兴中华。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的“英国占领了香港岛,英、法、美等国在上海等地开辟租界,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五口通商后,鸦片走私的情况更加严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出自中英《南京条约》。
材料一的“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品倾销到中国市场,使中国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小农经济逐渐破产。
”反映出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材料二的“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
”可知是《马关条约》。
1895年初,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
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条约内容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其中反映列强经济侵略方式的条款是允许日本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依据材料三的“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毁大沽炮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出自《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的条款“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表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三则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程,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腐败就要亡国。
发展经济,振兴中华。
9.(1)《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2)九一八事变;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3)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4)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
【详解】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法等西方列强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一问依据材料“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
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九一八事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是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
(3)第一问依据材料三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毛泽东同志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走上了民族独立的新纪元。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开国大典);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4)第一问依据材料四信息“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
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可知,“到建党一百年时”和“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分别是建成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点评】
本题考查了近代化列强的侵略、抗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1)③。
(2)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毛泽东。
(3)A.《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E.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莫定了基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1、3见证革命历史;6、7见证商业繁荣;4、5、8见证文化昌盛。
(5)示例:人民英雄紀念碑纪念了1840年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英雄,参观人民英雄紀念碑有助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③是明朝北京城。
明朝时期,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石上,修建了北京城,北京城有三重,由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宫城。
宫城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旧称紫禁城,现在称为故宫,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
明清紫禁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明清两朝的皇帝居住的地方,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
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西长安街路南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院住进了新主人,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迁到北京;1920年,西长安街闹市口文华胡同24号,这里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和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的故居;1949年,东西长安街、天安门广场,10月1日,久经战火洗礼的钢铁之师行进在长安街上,接受毛泽东主席和人民的检阅。
(3)可从序号A、C、E中任选其一,如A.《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C.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E.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莫定了基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安街建筑如1人民英雄纪念碑、3国家博物馆见证革命历史;6国际金融大厦、7东方广场见证商业繁荣;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5北京图书大厦、8国家大剧院见证文化昌盛。
(5)结合材料古建文物保护专家郑孝燮的话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的观点是古建筑的爱国主义价值永恒;人民英雄紀念碑纪念了1840年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民英雄,参观人民英雄紀念碑有助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了爱国主义情怀。
11.(1)历史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剧;
(2)指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未尽之功”有: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或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任意一点即可。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国共两党团结抗日: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进行大规模的会战,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战场,进行游击战,两个战场互相配合,构成抗战的整体。
若能从两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协同抗战的角度答题,表述清楚,意思相近即可。
(4)“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是指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不再遭受奴役,当家作主
【解析】
【详解】
(1)由材料“1902年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可知,促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历史背景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定《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2)根据“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未尽之功”指的是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3)根据材料三“一是国共两党捐弃十年内战的前嫌,把国家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