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食供给的稳定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稳定。

以1979—2010年间的中国粮食产量与自然灾害成灾面积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运用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粮食产量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进行了深
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提高粮食生产的抗灾能力对粮食供给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粮食生产;回归分析;自然灾害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33-0005-03
引言
粮食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一点显得尤其重要。

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

粮食生产除了受到耕地面积,农业人口,农业政策以及农业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学术界对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关系的实证研究成果颇丰,龙方等(2011)以稻谷为例研究了自然灾害对稻谷年际变化的影响,实证得出中国稻谷单产水平变化是由技术因素、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决定的,其中,社会因素占15%~17%,技术因素占28%~35%,自然因素占48%~56%,在稻谷单产变化中自然灾害影响产量与其他灾害成灾率的关联度最大;张丽丽等(2010)通过建立中国1979—2007年粮食生产函数并结合贡献率分析得出自
然灾害对粮食产量显著的负面影响,继而应用趋势分解法分析了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波动的负影响;马九杰等(2005)通过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着重讨论了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及灾害抵御能力加强对稳定粮食安全的作用;王秀芬等(2012)利用脱钩理论,对全国粮食产量之和占全国总产量90%以上的19个省(市、区)粮食生产与自然灾害之间的脱钩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长时段来看,全国粮食生产和自然灾害之间表现为扩张耦合的关系。

纵观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在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关系上基本达成了共识,普遍认为自然灾害与粮食产量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也对其做了实证与理论方面的分析,本文将以1978—2010年的农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在充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经济理论和计量模型,试图在这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中国自然灾害和粮食生产的现状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现状
中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及气候现象复杂,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征显著,对农业生产影响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灾害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上国土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几乎囊括了世界上各种类型的自然灾害,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下,近年来中国灾害还呈现
出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的趋势,对农业产生较大影响的气象灾害主要是旱、涝、风、雹、冷冻、台风。

1978—2010年中国平均受灾面积达到45 626.69千公顷,旱灾受灾面积24 601.61千公顷、洪涝受灾面积11 523.76千公顷、其他自然灾害受灾面积10 023.2千公顷,成灾面积达到年平均23 576.73千公顷,其中旱灾成灾面积12 675.424千公顷、洪灾成灾面积6 341.545千公顷、其他自然灾害4 559.761千公顷。

据测算,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2005年为3 450万吨,2006年为4 470万吨,2007年为5 395万吨,分别占到当年粮食产量的7.12%、8.98%、10.76%。

可见,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逐年加重。

据估计,过去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损失的影响为总产量的3%~5%,未来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损失的影响可能会上升到10%~15%(尹成杰,2009)。

2.干旱是对粮食产量影响最大,发生频率最高的自然灾害,成为中国农业稳产和粮食安全供给的主要影响因素。

农业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农业是一个充分暴露在各种自然气象风险之下的特殊行业,农业活动对气象条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从上页图1可以看出,从1978—2010年除了在1991年、1996年、1998年、2008年四个特殊年份洪涝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成灾率高于旱灾成灾率外,其他年份无一例外都是旱灾处于主导地位。

在这三十三年间旱灾,洪涝灾害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平均成灾率分别为53.09%、27.24%、19.68%。

由于中国南北跨度大,几乎年年都会遭受到旱灾的影响,只是在程度上存在差异。

由于中国农业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旱灾对中国粮
食生产的负面影响已经越来越显著。

(二)1978年以来中国粮食产量变动的现状
为了描述中国粮食产量的变动特征,本文利用excel软件绘制出了1978—2010年中国粮食产量实际值与趋势值变化曲线图(如图2所示)。

总体上,中国粮食产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1978年以来粮食产量由最低的30 477万t增长到54 647.7万t,年平均增长732.4万t,平均每年以2%的速度增长,其中增长年份最为显著的1981—1984年与1994—1996年粮食总产的增长幅度更是分别高达8.4%与6.8%,2003年以来的中国粮食产量改变了过去“一减两增”的局面出现了连续八年的增长,年均增幅达3.8%。

与此同时中国粮食产量先后在1978年、1989年、1996年跨越了30 000万t,40 000万t和50 000万t等多个台阶,这三年分别实现粮食总产30 477万t、40 755万t、50 453.2万t。

然而在上涨的同时,粮食总产量的波动特征更为明显,喻翠玲(2006)指出从1978—2003年中国粮食总产量经历了7个周期,并且波动周期短,频率快,有逐步进去较长周期的趋势;胡岳岷、任春良(2007)年认为,纵观粮食生产的波动历程,不难发现粮食生产是循着“增长—波动—增长”的轨迹向前推进的,是在波动中发展的。

诚然,虽然粮食产量不断增长,但是中国粮食的生产的发展并不稳定,总产的波动非常明显。

农村改革伊始的1978—1984年,中国粮食产量从30 477万t增加到40731万t,但是在1985—1989年出现连续在40 000万t徘徊的局面,1989年的粮食产量仅是1984年的水平,1990年
粮食出现小段时间的上涨后,又进入长达四年的徘徊期,1994—1996年进去粮食生产的黄金时期,年均粮食增产2 971.6万t,从1999年开始,由于自然灾害比较严重,特别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价格低迷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影响,1998—2003年出现了连续六年的下跌,一直从最高的51 229万t下降到43 069.5万t,下降幅度高达18.9%,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是2003年至今粮食年年增产,已经从过去的43 096万t上涨到最高的54 647万t。

因此从总体上看中国粮食产量呈现出波浪式增长的趋势。

二、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变动的实证研究
1.单位根检验。

在进行计量分析之前,需要对时间序列数据做平稳性检验。

因为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会造成“伪回归”现象,从而使几个本来没有关系的序列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关系。

所以当涉及到时间序列数据回归的时候,在进行计量检验之前,都必须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

为了避免异方差的干扰,本文所有变量均取自然对数,本文采用迪克—富勒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er(adf)test)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结论与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农业是多自然灾害产业,要重视自然灾害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断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第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尤其要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

完善、坚实的农业基础设施是抵御自然灾害的根本,在发挥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主导地位的同时,探索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新
路子,不断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和个人在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中的作用,保证农业基础设施正常运行;第二,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提升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农业的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而抵御自然灾害除了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提高粮食本身的抗灾能力。

一方面通过培育抗灾新品种增强粮食作物抗灾的能力,另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让农民全面准确地掌握种植新品种的技术要领和要求,减少因技术不到位而影响粮食生产的效果;第三,加强农业灾害保险。

针对农业自然灾害风险比较大的特点,政府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农业保险既能弥补粮农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又有助于稳定粮食生产;第四,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这包括灾害的预报、预警,制定灾害的应急预案,灾害的救助,灾后的补救与重建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