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冲刺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
列 宁 的 探 索
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1921年苏俄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
意义: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的成立:1922年12月成立,1991年12月解体。
1937年,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 经济:
Hale Waihona Puke 欧洲联盟(1993年) 欧洲经济 欧共体(1967年) 的发展 欧洲联盟性质: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日本经济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居资本主义世界第2 的发展 位。原因:美国援助、引进技术、发展教育等。 美国战后经济的特点 全球化和信息化 含义: 世界经济日益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表现: 资本国际化 生产全球化 贸易自由化 世界经济 全球化 影响:
反殖民 侵略斗争
二 战 后 的 世 界 政 治
中东问题
1960年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结束了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500年的历史。 1999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①地理位置、战略地位和资源重要;大国插手。 ②历史、宗教、种族矛盾; ③关键是巴以冲突
美国 冷战 政策
地点: 美国 1929—1933年资本 •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世界
特点: 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影响: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
目的、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危机。 特点: 中心 措施
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罗斯福新政
作用: 启示:
1、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2、美国经济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改善 3、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
背景
2020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九下)

2020年初三历史中考复习提纲(九下)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仍处于和葡萄牙的统治之下。
受和的影响,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独立运动。
、被誉为“”。
2.印度民族起义(1857—1859):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激起了印度人反抗。
领导力量。
印度民族女英雄,主力(首先反抗)意义:沉重打击了,反映了的觉醒。
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1.西班牙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玻利瓦尔圣马丁南美解放者2. 封建王公章西女王印度土兵英国殖民者印度民族意识第2课俄国的改革1. 改革:目标:强兵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影响: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成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开启了的进程。
进一步强化。
2.1861年农奴制改革: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改革人物: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转换职业。
农奴获得“解放”时,必须高价赎买一份土地。
意义:是俄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但农奴制残余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答案:1.彼得一世欧洲军事强国俄国近代化农奴制 2. 亚历山大二世第3课美国内战(1861—1865)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北方是,南方是(焦点是)2.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总统。
3.开始:1861年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
4.转折:《》和《》的颁布(1862年)《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内容: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意义:黑人奴隶踊跃参军,扭转了北方军队在战场上被动的局面。
5.胜利:1865年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6.林肯的贡献: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7.美国内战影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一、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初三历史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民族解放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成就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外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二、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为了复习初三历史下册的知识点,下面给出一个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供同学们参考:第一章:民族解放斗争(400字)1.红军长征(100字)–长征的背景和意义(50字)–长征的经过和结果(50字)2.抗日战争(100字)–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胜利(50字)–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50字)3.解放战争(100字)–解放战争的爆发和胜利(50字)–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50字)第二章: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400字)1.红军的战略转移(100字)–为什么红军要进行战略转移(50字)–我们从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学到了什么(50字)2.抗日战争的胜利(100字)–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50字)–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0字)3.解放战争的胜利(100字)–解放战争的经过和胜利(50字)–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50字)4.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成就(100字)–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就(50字)–社会主义建设中经验和教训(50字)第三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400字)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100字)–改革开放的原因和必要性(50字)–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50字)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100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和重要事件(50字)–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就和挑战(50字)3.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100字)–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50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50字)4.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建设(100字)–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进展(50字)–民主法治建设的意义和进步(50字)第四章: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外交(400字)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0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优势(5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示(50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00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50字)–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50字)3.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100字)–对外开放的政策和重要举措(50字)–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影响(50字)4.和平与发展的主题(100字)–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相互促进(50字)–中国的和平外交和对外关系(50字)以上是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此复习提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以便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提纲 中考冲刺必备必背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拉丁美洲:指今天美国以南的所有美洲地区2.对象:西班牙和葡萄牙3.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4.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的广大地区5.性质:一场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6.领导者:北部地区是玻利瓦尔,南部地区是圣马丁,他们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7.战争结果(事迹):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当选总统。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和秘鲁的独立运动。
8.运动特点:南北联合,协同作战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印度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2.对象:英国3.时间:1857-18594.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5.简要过程及结果:1857年,印度士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最终起义失败。
6.代表人物: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的激战,直到壮烈牺牲。
7.参与力量:土兵(主力),农民、手工业者、王公(领导者)。
8.意义: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改革方式:向西方学习4.领导人:彼得一世5.时间:18世纪初6.内容:7.8.影响: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农奴制改革1.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861年。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_中考版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九年级历史下册是世界现代史,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对抗、竞争的历史,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也是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
经历了一战到二战之间的世界、二战时期的世界、二战后的世界。
学习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十月革命、苏联社会主义探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战后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亚非拉独立与奋起),现代国际关系和战争史(世界格局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二战),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1、十月革命:一战带来深重苦难,二月革命后,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即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2、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性质)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
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919年,为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召开巴黎和会,签署对德的《凡尔赛合约》(把德国在中国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等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等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3、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中考冲刺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中考冲刺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但是,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生产过剩、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等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
(1)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二、罗斯福新政
1.时间、人物: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5.影响: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人教版九年级下历史复习提纲(中考考点)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P14-29)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P14-19)1、巴黎和会及凡尔赛体系的形成:(1)巴黎和会(1919.1-6):参会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识图P14三巨头)①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的主要内容: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
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
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
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识图P15签署《凡尔赛和约》和右图)③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从《凡尔赛和约》关于殖民地问题的规定最能体现出来。
④对中国的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
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启示:弱国无外交)(2)凡尔赛体系的确立:1919年~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体系的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及其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华盛顿会议:1919-1922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①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②《九国公约》及其对中国的影响:1922年,参加华盛顿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内容: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对中国:是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对美国:这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提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一、阶段特征1.政治上: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建立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后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宗主国的矛盾激化,推动了拉丁美洲的民族改革。
2.经济上: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4年以后,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36 年,苏联模式形成。
二、单元框架三、单元目标1.通过了解“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其基本进程以及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2.知道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背景与过程,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历史意义;知道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和国际联盟,了解战后战胜国建立的世界秩序及其局限性。
第8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
2.具体原因: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疯狂扩军备战(1)三国同盟:德国(核心)、奥匈帝国、意大利(动摇者)(2)三国协约:英国(核心)、法国、俄国(3)核心矛盾:英德矛盾(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4)两大集团的性质:非正义性的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5)争夺焦点:巴尔干半岛(火药桶)(6)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
3.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1)概况: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刺杀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2)影响: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一战爆发。
2.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3.主战场:欧洲战场三条战线:东线、西线、南线4.最惨烈战役:凡尔登战役时间:1916年交战双方:德、法使用的新式武器:毒气弹地位:一战转折点别称:“绞肉机”“地狱”“屠场”(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惨烈性)5.一战进程加速:1917年,美国、中国、巴西等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6.结果:1918年11月,德国投降,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结束。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全)

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命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doc

第 1 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斗争1.美国云南的美洲地域被称为拉丁美洲,历史上,这一地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所以,今日这一地域。
仍旧以西班牙和葡萄牙为官方语。
2.领导拉丁美洲独立解放运动的人物是玻璃瓦尔和圣马丁,他们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3.1857 年,印度民族大起义迸发,在这场起义中,浮现出的民族英豪是章西女王。
4.印度民族大起义的意义:深重打击了英公民族殖民者,反应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悟。
第 2 课俄国的改革1.俄国历史上两次决定俄国命令的改革分别是彼得一世改革和取销农民制改革。
2.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度。
3.俄国取销农奴制改革开始于 1861 年,主持这场改革的目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俄国取销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拥有财富阶级性质的改革。
5.农奴获取人身自由,能够改变身仿,自由变换职业,农奴在获取解放的同时,能够获取一份土地,可是一定出钱购置。
依据所学知识,联合资料回答以下问题:1.资料是哪次改革所颁发的法律的内容?取销农奴制改革。
2.此次改革是哪年开始的?有谁组织的? 1861 年。
亚历山大二世。
3.此次改革是一次什么性质的改革?自上而下地系由财富阶级性质的改革。
4.此次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有什么限制性?意义: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限制性:保存了农奴制剩余阻挡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3课美国内战1.美国的财富阶级革命是经过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达成的,美国内战是美国的第一次财富阶级革命。
2.引起美国内战的根来源因是:北方资本主义商业经济于南方农奴制栽种园经济矛盾不行调解。
南北两方矛盾的焦点是:农奴制的存废问题。
3.美国内战迸发的引火线是: 1860 年,林肯入选美国总统。
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1862 年,林肯颁发《解放黑人奴隶制宣言》《宅地一法》。
4.美国内战有何影响?南北战争本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财富阶级革命。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九下历史临考必背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临考提分必背知识点汇总九下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
(3)目的: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
(4)领导人:(玻利瓦尔)(右图)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
①南美洲北部地区:1819年,玻利瓦尔率领队伍打败(西班牙)军队,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②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2.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
(2)导火索: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
(3)经过:起义中,农民、手工业者和一些印度王公参加起义,发展成印度(民族)大起义。
战斗中,(章西女王)(右图)壮烈牺牲。
(3)结果:失败。
(4)影响: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一时期,中国发生了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九下第2课《俄国的改革》一.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1.原因: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的发展缓慢。
2.目的:(彼得一世)为了(改变落后),实现(富国强兵),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
3.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加强(沙皇专制); 按功劳和才能提拔人才。
◆军事上:创建(新式常备军)。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上:推行(科学文化教育),派留学生,创科学院,开学校,办报纸。
◆生活上: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4.意义(评价):经过改革,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增强,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1. 青铜时代的中国
- 铜器的发展和应用
- 影响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
2.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
-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
-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印度的起源和形成
- 和的兴起
-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
1.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 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 各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2.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
- 马可波罗的探险和见闻
- 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
- 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和影响
3. 地理发现和文化交融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 地理发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文化交融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单元:欧洲的大革命和近代产业社会的兴起
1. 法国大革命
- 大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 法国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展
-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3. 近代产业社会的特征
-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社会阶级和经济结构
- 城市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的大致内容纲要,具体还需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充和调整。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下核心知识点必背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6册教材核心知识必背(部编版)

背景
(1) 1929年 经济危机
根本原因 其他原因 爆发标志 危机表现
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企业盲目生产,贫富差距加大,造成生产过剩;股票投机 1929年10月,美国股票暴跌 工厂倒闭、银行倒闭、工人失业、物价下跌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目 的 摆脱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美国 美国
《凡尔赛条约》:重划德国边界;限制德国军力;德国承 认奥地利、波兰独立;瓜分德国殖民地;德国赔款;建立
国际联盟等
《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主权; 拒绝中国收回主权的正义要求; 实现美国的“门户开放”目标
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
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调整了列强在欧洲的关系, 形成凡尔赛体系
调整了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粉碎日本独占中国企图;形成华盛顿体系
巩固
林肯 废除奴隶制
南北战争 1865年
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 种族歧视
美国内战 / 南北战争
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背 景 南北方两种经 南方种植园经济,主张扩展奴隶制,降低关税
济制度的矛盾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主张废除奴隶制,提高关税 导火线 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
战争初期,南方准备充分,北方屡屡失利 转折:1862年《宅地法》、《解放黑奴宣言》发布,调动农民和黑奴积极性, 过程
生产力发展;人口增长;大众教育发展;妇女地位提高;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加快城市化进程
影 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帝国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垄断组织出现;进入到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阶段,对外扩张;贫富分化加剧;环境污染等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下)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13课罗斯福新政
一、从繁荣到危机
1.“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空前繁荣。
但是,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生产过剩、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等巨大的危机。
2.经济大危机:
(1)爆发:1929年10月下旬,美国股票突然暴跌,一场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美国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资本家为了维持商品价格,保证利润,不惜大量销毁商品。
二、罗斯福新政
1.时间、人物: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经济危机。
3.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5.影响:
(1)美国经济开始了缓慢的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工业和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6.局限性: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