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下册历史
九年级下册中考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中考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并传承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
作为九年级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对于中考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九年级下册中考历史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第一章:世界近代史知识点1.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 - 1918年)- 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及各国参战背景。
- 阵营分化和各个战役的经过。
- 《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与对德国的影响。
1.2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的原因与爆发背景。
- 红军与白军的对抗及其影响。
- 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的执政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 1945)-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各国参战背景。
- 主要战役与战斗以及发生的地点。
- 盟军与轴心国的正面战争和战略转移。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局势- 轴心国战败与盟军胜利后的殖民地问题。
- 联合国成立与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第二章:中国近现代史知识点2.1 辛亥革命(1911年)- 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与推翻清王朝的过程。
- 辛亥革命后成立的中华民国。
-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国民党的兴起。
2.2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 - 1945年)-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与全民抗战的形势。
-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与矛盾。
-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与战斗。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建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4 文化大革命(1966年 - 1976年)-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原因与背景。
- 红卫兵运动与政治斗争的展开。
-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与中国社会主义的调整。
第三章:世界古代文明与中华古代文明3.1 埃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比较及对世界的影响。
- 埃及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 秦始皇统一中国与埃及法老王统一埃及的对比。
3.2 希腊罗马文明与中国古代文明比较及对世界的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知识点1.夏、商、周: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三个主要时期,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商是中国古代的第二个朝代,周是商朝被周文王推翻后建立的朝代。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各国割据,矛盾激化,最终演变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时期,也是孟子、墨子等思想家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
3.秦汉三国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王朝,三国时期是汉朝灭亡后,三国魏、蜀、吴分裂的时期,著名的三国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4.隋唐五代: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王朝,五代时期是唐朝灭亡后,五个割据的朝代相继出现的时期。
5.宋元明清: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北方的辽金国家继承而来的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一个王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替中唯一一个由人民农民起义建立的朝代,清朝是满洲人建立的一个王朝。
二、世界古代史知识点1.远古时代:旧石器时代是人类从猿到人的演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是人类进入农耕经济的时期。
2.古代文明:古代文明主要分布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华及黄河流域、希腊及罗马地区。
3.古典时代:古希腊是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国家的发源地,古罗马是古希腊文化的继承者,并建立起罗马帝国。
4.中世纪:中世纪是指西方欧洲文化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主要包括罗马帝国灭亡后的黑暗时期、封建社会时期以及十字军东征历史。
5.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5世纪至16世纪欧洲一系列思想和文化上的运动,它重新发现了古典文化,并推动了欧洲文化的繁荣。
6.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是欧洲国家进行航海探险的时期,尤其是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主的国家在这一时期探险开辟新殖民地。
三、现代史知识点1.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指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等国家发生的一系列工业化和机械化的革命,这使得人类社会从传统农耕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转变。
初三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三下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初三下学期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历史以及其他相关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同学们回顾与巩固所学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1.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君主统一的大一统王朝。
这个阶段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统一中国、修建长城、推行法家思想等重要历史事件。
2. 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
我们学习了汉初的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疆域扩张、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等内容。
3. 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我们学习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末的安史之乱等。
4. 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我们学习了宋太祖的建立、北宋和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二、世界历史1. 古希腊:我们学习了古希腊的城邦文化、希腊神话、奥运会等重要内容。
2. 古罗马:我们学习了古罗马的共和制和帝国制度、斯巴达克斯的起义、古罗马法律等。
3. 文艺复兴:我们学习了文艺复兴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著名的艺术家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
4. 工业革命:我们学习了工业革命的起因、英国的工厂制造业兴起、科技进步对社会的影响等。
5.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原因、参战国家及其战果、《凡尔赛条约》的签订等。
三、其他知识点除了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历史,我们还学习了其他相关的知识点:1. 远古人类:我们学习了人类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等。
2. 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学习了古代文明的诞生与发展,如黄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吉普赛文明等。
3. 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我们学习了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中共一大、南京大屠杀等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4. 当代世界问题:我们学习了当前世界面临的问题,如气候变化、全球化、贸易争端等。
通过对初三下学期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同学们能更好地回顾与巩固所学内容,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国古代社会的演进1. 夏商周的兴衰•介绍夏、商、周三代的建立、兴盛和衰落。
•分析三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文化特点。
2. 诸子百家与战国时期•讲解战国时期各个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如儒、道、墨、法等。
•分析战国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以及思想的发展。
3. 秦汉帝国的建立与繁荣•描述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介绍汉朝的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对外交往。
二、中国古代的文化与思想1. 诗经与楚辞•分析《诗经》和《楚辞》的特点、意义及影响。
•解读其中的典故和隐喻,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
2. 孟子与荀子•研究孟子以人性本善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讨论荀子以人性本恶为核心思想的主张。
3. 道教与佛教的兴起与传播•介绍道教的起源、发展和主要教义。
•研究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接受与融合。
三、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机构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讲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土地制度以及世袭制度。
•探讨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与社会利益的关系。
2. 科举制度与儒学的传播•描述科举制度的起源、演变和作用。
•介绍儒学的流行、内容和对社会的影响。
3. 社会结构与女性地位的变迁•分析古代社会的三纲五常思想和男尊女卑观念。
•研究女性地位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四、中国古代的农业与手工业1. 农耕与农业发展•讲解农耕文化的兴起及与农业发展的关系。
•分析农业技术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 工商业的兴起与发展•介绍手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探讨商业经济对古代社会的影响。
3. 玉器制作与丝织技术•描述玉器制作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解析丝织技术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价值。
五、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1. 中原与南方的对接•介绍中原与南方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探讨南方对中原政权的影响。
2.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繁荣•描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和作用。
•探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商品交换。
3.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和对外文化交流。
九年级下中考历史知识点
九年级下中考历史知识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在九年级下学期的中考历史知识点中,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秦始皇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推行法家思想,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而汉高祖刘邦则相对宽松,实行分封制度,给予诸侯王一定的权力。
下面将逐一介绍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朝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政治制度主要是秦始皇加强了中央集权,实行法家思想。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限制诸侯王的权力,使国家的政权高度集中。
秦朝采用郡县制,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
郡县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使地方的行政权力受到限制。
秦朝实行法家思想,法家强调利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严苛的法律,如焚书坑儒、推行郡县制等。
这些法律的实施,使秦朝能够迅速巩固统一的政权,但也导致了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汉朝政治制度:刘邦在中国历史上创立的汉朝,相对于秦朝,更加宽松。
汉高祖大力实行分封制度,将功臣和亲王、诸侯王分封到全国各地,赋予他们一定的权力。
这一举措不仅增强了各地的统治稳定性,还加强了地方贵族的支持。
汉朝设立了丞相、御史大夫等职位,建立了与秦朝不同的官僚体制。
汉高祖制定了《律令》,强调依法治国,保护人民的权益。
汉朝还实行科举制度,考选拔人才,科举制度的推行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更多的士人阶层,培养了大量的文化人才。
总结: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后来的朝代奠定了基础,而汉朝的分封制度、官僚体制以及科举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发展提供了经验和范例。
通过对秦汉政治制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演变和影响。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
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一、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初三历史下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民族解放斗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红军的战略转移–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成就3.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建设–文化建设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外交–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二、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为了复习初三历史下册的知识点,下面给出一个初三历史复习提纲,供同学们参考:第一章:民族解放斗争(400字)1.红军长征(100字)–长征的背景和意义(50字)–长征的经过和结果(50字)2.抗日战争(100字)–抗日战争的爆发和胜利(50字)–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50字)3.解放战争(100字)–解放战争的爆发和胜利(50字)–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50字)第二章:新中国的建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400字)1.红军的战略转移(100字)–为什么红军要进行战略转移(50字)–我们从红军的战略转移中学到了什么(50字)2.抗日战争的胜利(100字)–抗日战争的经过和胜利(50字)–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50字)3.解放战争的胜利(100字)–解放战争的经过和胜利(50字)–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50字)4.社会主义建设的取得成就(100字)–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成就(50字)–社会主义建设中经验和教训(50字)第三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400字)1.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内容(100字)–改革开放的原因和必要性(50字)–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目标(50字)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100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和重要事件(50字)–现代化建设中的成就和挑战(50字)3.经济建设的改革与发展(100字)–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果(50字)–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50字)4.政治体制改革与民主法治建设(100字)–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进展(50字)–民主法治建设的意义和进步(50字)第四章:当代中国的发展与外交(400字)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10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和优势(50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和启示(50字)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100字)–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50字)–市场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推动作用(50字)3.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100字)–对外开放的政策和重要举措(50字)–国际经济合作对中国的影响(50字)4.和平与发展的主题(100字)–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和相互促进(50字)–中国的和平外交和对外关系(50字)以上是初三历史下册书知识点与初三历史复习提纲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可以根据此复习提纲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复习,以便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一、单元一: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立太平天国,起义军与清军进行了长达14年的斗争,最终失败。
3. 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 戊戌变法: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试图改革清政府,但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变法失败。
5.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6. 新文化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运动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
7. 五四运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激起了五四运动,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单元二: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 美国独立战争:1775年,美国爆发独立战争,经过八年战争,美国赢得独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3. 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推翻了波旁王朝,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标志着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4. 拿破仑战争: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进行了一系列对外战争,扩大了法国的疆域。
5. 美国内战:11年,美国爆发内战,经过四年战争,北方胜利,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6. 俄国农奴制改革:1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农奴解放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度,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7. 日本明治维新:18年,日本明治天皇实行维新,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8.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历时四年,1918年以同盟国的失败告终。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集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全集知识点一、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2. 亚欧非大陆的其他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等;3. 交流与互鉴:古代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
二、中古世纪的变与不变1. 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天主教会、十字军东征;2. 东方文明:阿拉伯帝国的兴起和扩张、伊斯兰文明的发展;3. 远东文明:大风堂文化、忍者文化、朝鲜半岛文明等;三、近代世纪的变与不变1. 大航海时代:哥伦布、麦哲伦等的航海探险;2. 外来侵略与东方国家的反抗:中国鸦片战争、印度的反殖民斗争;3. 近代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科学技术的突破。
四、近现代世纪的变与不变1.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的发起、战争对世界的影响;2. 第二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侵略、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 冷战与国际格局:苏联与美国的对峙、东西方阵营的形成;4. 各国独立运动:亚非拉国家独立运动、民族解放战争的兴起;5. 当代世界的挑战与合作:全球化、环境问题等。
五、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的危机;2. 辛亥革命及后续: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斗争;3.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北伐成功、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4. 中国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八年抗战的胜利;5.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改革的进行;6.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科技进步与国家发展。
六、世界史与中国古代史1. 古代东西方交流:丝绸之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对话;2. 西方现代文明对中国的影响:科学技术、政治制度等;3. 中世纪欧洲与中国:罗马帝国、封建社会等;4.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5. 古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儒家文化、宗教信仰等;6. 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东亚文明、互鉴与交流。
七、中国近现代史与世界史1. 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背景:列强侵略、亚洲的变革;2. 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抗日战争、国家独立运动;3. 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制度改革、科技进步。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1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3课罗斯福新政(1933年)一、从繁荣到危机(1929——1933年)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在资源配置效率上的不协调)直接原因:股票投机活动(黑色星期四)2、特点:①范围广;②时间长;③破坏性大。
二、罗斯福新政(1933年)1、目的和手段:国家干预的手段扭转经济形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主要措施(1)整顿金融体系。
通过《紧急银行法案》,恢复银行信用(2)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公平竞争,协调各部门的活动;规定最低工资、限制工时;《全国劳工关系法》(3)通过《农业调整法》,调整生产和销售,限制产量,保护农产品价格(4)以工代赈,兴建大量公共工程。
(5)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福利体制、应急的救济机构等。
3、意义(1)积极: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美国人民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2)局限: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第14课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一、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对外扩张1、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2、政策:对内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亚)二、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经济危机引发中下层民众不满;群众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2、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3、措施(1)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共(2)焚烧进步书籍,加强思想控制(3)掀起反犹狂潮(4)发展军工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三、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内阁制定夺取满蒙,再征服中国,进而称霸世界的政策。
日本受到经济危机重创。
2、形成: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一、中国近现代史1.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全民革命,并且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于1911年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共和国。
- 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进程,为中国现代政治形势奠定了基础。
2.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中国现代化的文化启蒙运动。
- 这个运动的目标是推翻封建礼教,倡导科学、民主和现代思想,提倡个人解放与自由。
3.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反对旧秩序、争取民主与进步的爱国革命运动。
- 这个运动起源于1919年的北京,反对外国列强的干涉,呼唤民主和科学,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批判。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 这标志着中国实现了由旧中国向新中国的过渡,中国的国家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也得以奠定。
二、世界两次大战及中国的抗战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
- 这场战争导致了数百万人员的伤亡,以及对各个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
2.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在1939年至1945年,是世界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 这场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同时也导致了世界格局的巨大变化。
3. 中国的抗战- 中国抗战是指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
- 这场战争从1937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日本在1945年投降为止。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1.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是指中国领导中国人民对社会经济基础进行根本性变革的过程。
- 这个过程从1949年开始,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并解放了生产力。
2.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是中国领导下进行的又一个重要发展阶段。
历史九年级下册背记知识点
历史九年级下册背记知识点第一章:古代中国史纲要一、夏、商、西周的兴亡(夏朝的建立、夏商的更迭、西周的崛起、西周的衰亡)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
商朝是夏朝的后继者,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王朝,它通过分封、宗法等制度,确立了封建等级制度。
然而,由于宗法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西周社会开始走向衰落。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时期的分裂、战国时期的争霸)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封建奴隶社会转型的开始。
春秋时期的分裂形成了多个诸侯国,而后的战国时期则是这些诸侯国相互争霸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兴起,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三、秦汉的统一与繁荣(秦朝的建立与统一、汉朝的兴起与繁荣)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它通过连年征战,最终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文字、货币、法律等,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汉朝是秦朝的继任者,它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丞相制、三公九卿制等,使中国进入了历史上最长的封建王朝时期。
四、三国魏晋南北朝的延续(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替)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多元化的时期,魏晋南北朝则是这种政权更替的延续。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足鼎立,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则呈现了分裂的局面。
魏晋南北朝的时期虽然政权更替频繁,但也孕育出了许多文化艺术的繁荣,如司马迁的《史记》、曹操的《观沧海》等。
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纲要一、古埃及与古巴比伦的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传世文物最丰富的文明之一。
它的繁荣与尼罗河的洪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古巴比伦文明位于幼发拉底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
巴比伦人创造了汉谟拉比法典,奠定了法律的基础。
二、希腊与罗马的兴起与衰落(古希腊城邦的兴起与发展、罗马共和国的崛起和衰落)古希腊是一个城邦制国家,它由多个城邦组成,这些城邦之间存在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竞争。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
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
1. 青铜时代的中国
- 铜器的发展和应用
- 影响中国社会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社会结构和经济状况
2. 希腊罗马古代文明
- 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
- 古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 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 印度河流域的古代文明
- 印度的起源和形成
- 和的兴起
- 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第二单元:世界古代文明的交流
1.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 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 文化和宗教的传播
- 各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交流
2. 马可波罗和丝绸之路
- 马可波罗的探险和见闻
- 丝绸之路的繁荣和衰落
- 东西方文明的交往和影响
3. 地理发现和文化交融
-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和意义
- 地理发现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 文化交融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三单元:欧洲的大革命和近代产业社会的兴起
1. 法国大革命
- 大革命的原因和过程
- 法国革命对世界的影响
- 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和意义
2. 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 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发展
-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和变革
3. 近代产业社会的特征
-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 社会阶级和经济结构
- 城市化和科技进步的影响
以上是《九年级历史下全册复习提纲(部编版)》的大致内容纲要,具体还需根据教材进行适当的扩充和调整。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九年级下册历史常考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常考知识点一、华夏文明的形成与中国古代史概述1. 夏、商、周三代的演进与特点;2. 周朝的分封制度;3.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流派。
二、秦汉时期1. 秦朝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2. 秦始皇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措施;3. 汉朝的初建与四分五裂;4.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和外交政策;5. 经济繁荣与科技进步的成就。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 分裂的背景与特点;2. 三国鼎立与多元文化的交流;3. 隋唐政治与经济的繁荣;4. 宋朝政治制度与科技文化发展。
四、元明清时期1.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政治制度;2. 明朝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政策;3. 明朝科技与文化的兴盛;4. 清朝的政治制度与农业经济的发展;5. 中西交流与国家命运的转折。
五、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民主革命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与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2. 外来文化的传播与中国的启蒙运动;3.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第一次民主革命;4.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影响;5. 北伐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伟大历程1. 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兴起;2. 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改革;4. 经济建设与外交政策的成就;5. 当代中国社会与世界地位的变化。
以上是九年级下册历史常考知识点的概要介绍,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到现代史的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了解到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今天的社会现象和国家发展的方向。
历史是我们文化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传承。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历史的同时,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九年级下册历史所有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历史所有知识点一、古代欧洲和亚洲文明发展及其对世界的影响古代欧洲:1. 古希腊文明:包括古希腊城邦制度、民主政治、哲学、艺术、奥林匹克运动等。
2. 古罗马文明:涵盖古罗马法律制度、共和制度、建筑艺术、道路建设、农业发展等。
亚洲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涉及夏、商、周等朝代的政治制度、科技发明、文化艺术、思想家、儒家思想等。
2. 印度古代文明:包括印度教、佛教的形成和传播、种姓制度以及数学、医学、艺术等。
文明对世界的影响:1. 文化交流: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促使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2. 科技发展:古代欧洲和亚洲的科技成就,如中国的火药、印刷术,对全球科技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二、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中世纪:1. 封建制度:以封建领主和农民之间的封建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2. 十字军东征:欧洲基督教世界对穆斯林东征的行动,对促进欧洲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起到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1. 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能力,对哲学、艺术、文学等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文艺复兴艺术:包括透视法、油画技法的发展,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的杰作。
三、新大陆的发现和殖民扩张新大陆的发现:1. 哥伦布的航海:1492年哥伦布完成了对美洲的首次航海,开启了欧洲人对新大陆的探索。
2. 麦哲伦环球航行:1519年至1522年,麦哲伦等人完成了对世界的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圆的。
殖民扩张:1.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帝国:包括对美洲的殖民,葡萄牙在东方的殖民地,从而造成了大西洋三角贸易的形成。
2. 殖民地经济:大量掠夺殖民地资源,种植园奴隶制和贸易带来的巨额利润使得欧洲国家发展富强。
四、近代欧洲的启蒙运动和美国独立战争启蒙运动:1. 哲学思想:强调理性、自由、平等,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2. 科学进步:科学实证主义和实验方法的兴起,加速了科技革命的进程。
美国独立战争:1. 纳税讨论:纳税的争议成为煽动美国独立的导火索。
江苏中考历史九年级下册知识点
九下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十月革命的领导者:列宁2、十月革命的指挥部:斯莫尔尼宫3、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7日4、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主席5、十月革命的性质: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6、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③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7、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8、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9、目的: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0、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11、苏联人民在斯大林为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2、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发展成为工业国13、1936年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也称“斯大林模式”14、1574-1917沙俄,1917年2月前到1922年苏俄,1922年到1991年苏联,1991年至今俄罗斯15、中国启示:①要注意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③要从实际国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1、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月2、巴黎和会地点:巴黎3、会议由谁操纵: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美国总理威尔逊4、核心问题: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5、目的:重新瓜分世界6、最能体现会议的性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7、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革命的开端8、启示:弱国无外交,要大力发展提升综合国力9、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10、1922年《九国公约》各国遵守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11、九国公约对中国的影响:使中国回到几个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12、《九国公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13、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世界新格局,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1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17、经济大危机从1929到1933年18、经济危机的原因:①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供大于求②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③直接原因:(导火线)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股市崩溃(经济危机开始的标志)19、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20、直接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恢复经济21、根本目的(前提):维护资本主义制度22、新政的实质:资本主义内部的调整和巩固23、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24、危机期间,美国政府大力兴修公共工程,以工代赈25、新政的作用:①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④开拓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6、消极影响:新政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在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慕尼黑阴谋2、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维护自身利益的政策叫绥靖政策(催化剂),实质是纵容侵略3、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4、影响:①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②极大消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5、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6、法国沦陷:1940年四五月7、扩大: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8、进一步扩大(最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最大)9、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10、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机11、正式联合作战:1942年1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2、《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3、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14、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成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世界反法西斯国际团结协作,相互配合15、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会议决定:①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②决定成立联合国③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16、二战转折: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德国由进攻转入防御1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美英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8、再次协调作战:1945年4月,柏林战役19、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20、二战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21、启示:①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②加强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发展③时刻警惕法西斯势力的重新抬头22、起止时间: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1、战后的繁荣:①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③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④政府也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的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3、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4、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处:通货膨胀5、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债务负担6、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7、欧洲的合作的目的:①发展经济②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③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8、西欧:①客观:美国为了对付苏联,给予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大量援助②主观: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9、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10、20世纪60年代,成立“欧洲共同体”组织11、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12、欧盟:①资源互补、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②政治:对于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促进了政治格局的多极化13、启示: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14、日本:①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扶持③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15、20世界5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6、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17、你觉得期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①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教立国②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但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⑤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冷战: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际,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2、冷战目的:以“遏制”共产主义,争霸世界3、冷战政治上的表现: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4、冷战经济上的表现: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5、冷战军事上的表现: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苏联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6、两级格局由此形成7、“米歇尔计划”利用经济手段来控制西欧,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8、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占据优势,1962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9、70年代苏攻美守,美国深陷越南战争,1979年12月出兵占领了阿富汗10、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随之结束11、一战后格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2、二战后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13、当今的格局:“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14、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作用15、冷战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16、世界发展趋势: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17、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18、主要原因: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19、举例说明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2001中国加入WTO、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APEC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2、主要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3、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4、国际互联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5、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①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相互促进③新科技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6、影响: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③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九年级历史下册各课知识点
九年级历史下册各课知识点第一章:近代中国的变革本章主要介绍了近代中国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等重要事件。
1. 太平天国运动:- 时间:1850年-1864年- 简介: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在南方兴起,形成严密的组织体系,提倡平等、共享财产等思想。
最终因内部矛盾和外部进攻而失败。
2. 洋务运动:- 时间:1861年-1895年- 简介:在洪秀全失败后,清政府启动了一系列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工业制造业。
然而,由于缺乏自主创新和大规模改革,洋务运动未能带来实质性变革。
3. 戊戌变法:- 简介:戊戌变法是清政府在推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实施的一项变革。
通过学习西方制度、设立新式学堂、设法吸引外资等措施,试图挽救满清统治地位。
然而,在保守派的反对和外国列强的干涉下,变法未能成功。
4. 辛亥革命:- 时间:1911年- 简介:辛亥革命是中国第一次彻底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标志着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
第二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本章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背景下中国遭受的侵略和中国人民顽强抵抗的历史。
重点介绍了南京大屠杀、万里长征和遵义会议等重要事件。
1. 南京大屠杀:- 简介: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南京进行的大规模屠杀和强奸行为。
据统计,期间有数十万中国人遭到杀害和虐待。
2. 万里长征:- 时间:1934年-1935年- 简介:红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为躲避敌人追击而进行的一次艰难的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取得了极其重要的胜利,并最终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 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 简介: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解决了红军中存在的军事和政治问题,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第三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包括三大改造、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等重要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②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2.措施1912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5. 特点在认识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6. 作用(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②调动了广大工农的积极性,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③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二.苏联的成立时间:1922年底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加入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俄外乌白)(15个)沙俄(1547年—1917年)三个时期的名称苏俄(1917年—1922年)俄国苏联(1922年—1991年)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6年起,苏联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重点发展重工业)①特点: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②过程:1928年—1937年,完成二个五年计划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到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农业集体化①背景:工业化发展迅速②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③措施: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④完成: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背景:在全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确立: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1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
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1.巴黎和会的召开1919年1月,巴黎凡尔赛宫。
真正操纵会议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巴黎和会三巨头),怀着分赃和称霸世界的企图。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的目的:重新瓜分世界2.《凡尔赛合约》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殖民地问题)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体系——对德《凡尔赛条约》奥保匈土合约《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协约国又先后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合约。
合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体系”(体系的作用)3国际联盟成立:1922年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实质:列强操纵国际政治事务的工具结果: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国联≠联合国)两者不并存二.缓和矛盾的华盛顿会议目的:协调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时间:1921——1922地点:华盛顿与会国: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中心议题:中国问题1922年,参加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其核心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排挤英日,进一步对华扩张提供条件。
华盛顿会议的作用: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这两次会意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作用: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第2课世界经济大危机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这场经济危机具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等特点罗斯福新政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目的:为了挽救危机,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新政的特点:加强对国家对新政的干预1933—1935年重复兴1935年—1939年重改革救济贯穿其中新政的核心: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中心措施)目的:改变生产的无序和混乱的状态作用:加强了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和调节积极影响:①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②它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③“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消极影响: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第3课法西斯轴心的形成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引发社会危机(世界经济危机与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无关,是因为一战的影响)2.建立: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政党。
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纠集三万多名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准备夺取政权3.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用武力为意大利夺取殖民地二.纳粹政权的建立及其暴行背景: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自封为“元首”,正式确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德国开始确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3年德国正式确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4年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
1935年,德国公然撕毁《凡尔赛合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建立50万人的陆军常备军,并加速建立海,空军,最终,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3年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最终形成:1935年希特勒《我的奋斗》——极力煽动反犹排犹情绪。
三.日本法西斯军部势力膨胀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同样沉重地打击了日本。
以军部为首的日本法西斯势力主张利用对外战争,转嫁经济危机1936年2月26日。
法西斯“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要求建立“军人政府”,建立军事独裁政权。
由于军部内讧,兵变失败。
这次事件历史上叫做“二二六”兵变。
此后,在军部占主导地位的法西斯“统制派”建立了以广田弘毅为首的新内阁,巩固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专政。
建立特点:通过军部施加压力,迫使政府走上法西斯的道路影响: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他们在反共的幌子下,结成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称为“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大战的爆发一.绥靖政策绥靖政策的实质: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维护自身利益影响:进一步助长了侵略者的野心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政府首脑举行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慕尼黑会议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是世界大战的催化剂《慕尼黑协定》签字后不到半年,德国便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即将爆发。
二.大战的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
9月3日,英法两国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法士兵躲在马奇诺防线的工事里,按兵不动。
这种战争史上奇特的现象,被称为“奇怪的战争”或“静坐战”有33万多英法军队在英国空军的掩护下,从敦刻尔克渡过英吉利海峡,撤退到英伦三岛,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二战爆发:9月1日二战全面爆发:9月3日第2课大战的扩大与转折一.大战的扩大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的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战争的进一步扩大:日军偷袭珍珠港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它促使各国人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影响)二.大战的转折1942年7月,德国再次集中强大兵力,向苏联南方的战略重镇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
1943年2月,被围困的残余德军投降,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
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是苏德战场的根本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1942年6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取得重大胜利,太平洋战场出现重大转折,1942年11月,英军在北非的阿拉曼战役中获胜,使德意法西斯军队遭受重创,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形势。
从此,战略主动权开始掌握在反法西斯联盟手中,德意日法西斯国家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法西斯集团开始解体第3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第二战场的开辟德黑兰会议的召开时间:1943年参与国家:美英苏内容: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影响:加速法西斯灭亡的进程1944年6月,美英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4年8月底,戴高乐宣布法国临时政府成立(诺曼底登陆最大受益是法国)二.雅尔塔会议和法西斯德国投降1945年2月,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确定了盟军相互配合完全击败德国的军事计划,决定在击败德国之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分区占领,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
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等1945年4月30日,苏军对柏林展开最后的攻坚战,希特勒在绝望中自杀身亡。
5月1日,苏军把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屋顶。
8日,德国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欧洲战事结束。
德国投降:1945年5月8日(欧洲战争的结束)三.日本法西斯的垮台9月2日政府代表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抗日战争结束:8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9月2日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影响: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联合国: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
苏美英法中五个常任理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