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下册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历史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2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背景①国内战争结束,进入和平时期
②苏维埃政权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③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烈不满
2.措施1912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3.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
5. 特点在认识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经济,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由此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6. 作用(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苏俄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转折
②调动了广大工农的积极性,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③新经济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也
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苏联的成立
时间:1922年底
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最初加入的国家: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俄外乌白)(15个)
沙俄(1547年—1917年)
三个时期的名称苏俄(1917年—1922年)俄国
苏联(1922年—1991年)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时期)
1.社会主义工业化(1926年起,苏联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重点发展重工业)
①特点: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过程:1928年—1937年,完成二个五年计划
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为增强(到1940年,苏联
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工业化发展迅速
②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③措施: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打击富农
④完成: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
背景:在全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确立: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
第1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大国操纵的巴黎和会
1.巴黎和会的召开
1919年1月,巴黎凡尔赛宫。真正操纵会议的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巴黎和会三巨头),怀着分赃和称霸世界的企图。
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巴黎和会的目的:重新瓜分世界
2.《凡尔赛合约》
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
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殖民地问题)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体系——对德《凡尔赛条约》奥保匈土合约
《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协约国又先后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分别签订合约。合约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体系”(体系的作用)
3国际联盟
成立:1922年
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
实质:列强操纵国际政治事务的工具
结果: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
(国联≠联合国)两者不并存
二.缓和矛盾的华盛顿会议
目的:协调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时间:1921——1922
地点:华盛顿
与会国: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
中心议题:中国问题
1922年,参加会议的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公约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但实际上其核心是确认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排挤英日,进一步对华扩张提供条件。
华盛顿会议的作用: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这两次会意确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作用: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第2课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年首先在美国爆发,这场经济危机具有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等特点
罗斯福新政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
目的:为了挽救危机,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新政的特点:加强对国家对新政的干预
1933—1935年重复兴1935年—1939年重改革救济贯穿其中
新政的核心: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中心措施)
目的:改变生产的无序和混乱的状态
作用:加强了政府对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积极影响:①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②它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与管理得到加强③“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消极影响:没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第3课法西斯轴心的形成
一.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背景: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引发社会危机(世界经济危机与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无关,是因为一战的影响)
2.建立:墨索里尼组织法西斯政党。1922年10月,墨索里尼纠集三万多名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准备夺取政权
3.内外政策: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用武力为意大利夺取殖民地
二.纳粹政权的建立及其暴行
背景: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使德国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
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病逝,希特勒集总统,总理和军队最高统帅于一身,自封为“元首”,正式确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
德国开始确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3年
德国正式确立法西斯独裁统治:1934年
1933年,德国退出国联。1935年,德国公然撕毁《凡尔赛合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50万人的陆军常备军,并加速建立海,空军,最终,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1933年
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最终形成:1935年
希特勒《我的奋斗》——极力煽动反犹排犹情绪。
三.日本法西斯军部势力膨胀
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同样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以军部为首的日本法西斯势力主张利用对外战争,转嫁经济危机
1936年2月26日。法西斯“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要求建立“军人政府”,建立军事独裁政权。由于军部内讧,兵变失败。这次事件历史上叫做“二二六”兵变。此后,在军部占主导地位的法西斯“统制派”建立了以广田弘毅为首的新内阁,巩固了日本法西斯的军事专政。
建立特点:通过军部施加压力,迫使政府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影响: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
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他们在反共的幌子下,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