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中考历史复习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b17c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70.png)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2.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A.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B.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C.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变法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D.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他被杀害,所以变法失败了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历史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5.西汉“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
这一治世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B.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劝诫百官关心农桑C.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D.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外戚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的积聚。
结束三国分裂实现短暂统一的人物是()A.曹操B.司马懿C.司马炎D.苻坚8.2022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5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ea716d0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fe.png)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计划一、指导思想紧扣历史课程标准,结合知识与能力要点和《考试说明》,理清基础知识,掌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的理解和深化,拓宽视野,遵循2021年中考备考思路,适当发展创新,适应2022年中考。
二、复习备考安排初三历史下学期复习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从二月到四月底,主要进行基础知识过关,第二轮复习从4月底到五月底,主要进行专题复习,第三轮复习从六月初开始到中考,进行考前冲刺,综合能力的提升。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轮复习(抓住教材,扫除障碍)复习时间:2022年2月——4月底。
2、复习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分单元,分章节,依据课程标准和考点要求复习,强化知识点、考点,夯实基础,培养基本技能。
3、复习方法:采取“滚动式”复习,依据课本夯实基础,过好考点关。
4、复习思路:以单元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历史整体,形成历史线索,大视野认识历史。
第二轮:专题训练复习内容:以《中招考试说明》为复习纲要,以中考题型为导向,进行专题归类,结合当下热点,归纳专题。
如:第三轮:综合复习,考前演练1、复习内容:一方面进行综合复习,查漏补缺,突出重点知识。
既要有一定的跨度,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抓住中心,以点带面。
另一方面要进行强化训练,通过练题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巩固。
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2、复习方法:综合检测、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加强应试技巧和解题方法指导。
三、复习措施1、提高复习课的效率,规范复习课的教学,保证复习课的密度和质量。
2、抓住中考开卷的特点,提高学生能力。
开卷试题闭卷做,养成学生良好做题习惯,合理分配时间。
3、科学设计训练题,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解答开放性试题的能力。
4、实行因材施教原则,分层次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均有收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中考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a9fe33a5e9856a561260ae.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第1课 人类的形成1、人类的出现: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逐步进化而来的,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形成标志:制造工具。
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一、二、汉谟拉比法典:⑴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 汉谟拉比 ⑵目的: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⑶地位(影响):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1.同态复仇法2.古印度种姓制度:☆阿育王属于刹帝利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一、伯利克里改革:⑴时间、地点:公元前五世纪后半期、雅典 ⑵措施(内容):①伯利克里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 ②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③影响:使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二、罗马:①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共和国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展开了3次争霸转变为帝国。
第4课:亚洲封建制国家的建立大化改新:⑴时间:七世纪中期⑵内容:①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②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⑶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是因为这一年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第5课:中古欧洲封建社会一、查里·马特改革:⑴时间:8世纪前期⑵人物:查理·马特⑶内容: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⑷影响: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二、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⑴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起以土地为纽带的封建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
后来,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也纷纷效仿,层层分封,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
⑵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贵族之间没有严格以的上下级的制约关系。
三、西欧城市兴起:⑴有的城常用金钱购买,有的通过武力赢得了自治权。
⑵城市兴起意义: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bfe5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b.png)
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范文(精选24篇)九年级历史中考备考方案篇1一.复习时出现的问题1、大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能力欠缺,对于平时练习的一些比较有创新的题目依赖性较大,表现为等待老师的答案,或者干脆置之不理。
2、大部分同学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差,特别是材料分析这个环节上,同学们对于书写文字的组织非常混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的现象屡屡有之。
3、一些同学对练习的巩固情况令人担忧,大部分对练习没能形成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和概括,思想上仍是单纯地认为练习过的习题就是不需要再进行巩固了。
4、也有一些同学对于复习大部分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以致于经常顾此失彼,首尾不得相顾,复习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
这些都是值得注意并有意识进行更正的,复习时出现的错误,望同学们警惕!二.计划达到的目标同学们在接下来的历史复习中,应该达成以下学习目标:1、以知识结构为复习的线索,在知识结构的帮助下,对初中历史基础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符合自己复习特点的知识网络。
2、以基础知识为主,以能力提高为理念,在复习中着重要求具有时代性、发展性和科学性的思维,最大程度体现中考对学生的素质要求。
3、在平时的复习中,强调以练习促质量、以探讨促思维,更多关注自己不同阶段的复习效果,及时对复习的阶段计划进行适当调整。
4、以考试标准为准,课堂复习和练习尽量与考试说明保持一致性。
三.复习计划及实施方案20xx年中考历史虽然是开卷,但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知识网的建立都不容忽视,遵循以下三个阶段的复习方案,相信同学们的成绩一定会得到提升!(一)系统复习,夯实基础为全面迎接20xx年中考,打好20xx年中考攻坚战,同学们的整个复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xx年2月——4月份月底):“梳理教材”,即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历史考试标准》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提纲挈领地复习,目的`是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bd9a8f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0.png)
2023年人教版初中历史中考历史全套总复习讲义、教案目录第一章:古代文明与祖先传统文化- 第一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第三节: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第二章:世界上古文明- 第一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二节:埃及文明- 第三节:希腊文明第三章:中世纪的欧洲- 第一节: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三节: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第四章:近代中国的历史- 第一节: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第二节:清朝的衰落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第三节: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第五章:近代世界的历史- 第一节: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 第二节: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第三节: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第六章: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 第一节:中国的建立与革命- 第二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与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节: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案设计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课时:中国古代的王朝和帝国- 第三课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第四课时:埃及文明- 第五课时:希腊文明- 第六课时:罗马帝国的灭亡与封建主义的兴起- 第七课时: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第八课时: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第九课时: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 第十课时: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 第十一课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果- 第十二课时:中国的建立与革命- 第十三课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与社会主义建设- 第十四课时: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教学目标-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掌握中华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了解世界上古文明的主要内容,如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 了解中世纪的欧洲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 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如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清朝的衰落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等- 了解近代世界的历史,如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等- 了解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如中国的建立与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与社会主义建设等教学重点-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等世界上古文明的特点与贡献-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欧洲启蒙运动与大革命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 新中国的成立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和内容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小组讨论与合作研究- 影像资料欣赏与分析- 课堂展示与汇报教学评价- 参与度:课堂讨论和互动的积极程度- 研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研究笔记质量- 考试成绩: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练习卷——学生版-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练习卷——学生版-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https://img.taocdn.com/s3/m/403c3b05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ea.png)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练习卷——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的世界,战争与和平交织,大国争夺,风云多变,一战前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局面,二战前形成了臭名昭著的轴心国同盟,二战后又出现北约和华约的对峙格局。
这些现象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D.“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了迄今为止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过的最深刻、最持久的一次周期性危机,对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认识不正确的是()A.物价上涨得太快B.生产的相对过剩C.全国性的股票投机活动D.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3.如下图中,一辆小车缓缓地将美国拉出深渊,“小车”指代的事件()A.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B.使美国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战C.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D.巩固了工农联盟4.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为了完成“首要任务”,他采取的措施是()A.整顿金融体系B.实行“以工代赈”C.调整农业政策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5.阅读表格(来源:依据2023年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59页内容制作),结合所学可知()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情况A.只有美国受到这次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B.美国政府通过政策调整扭转了经济困局C.罗斯福新政解决了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D.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这次危机无关6.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将全国的工业划分成17个部门,分别成立协商委员会,负责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等,该法的实施()A.整顿了金融体系B.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调整了农业政策D.解决了商品生产过剩问题7.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罗斯福新政的比较,正确的是()A.二者起因都是经济危机导致的生产过剩B.二者都侧重重工业的发展C.二者都为其他国家经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D.二者都长期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健康发展“”“8.如图为“罗斯福新政期间的部分措施”,据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奉行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B.消除了国内社会矛盾C.通过立法等手段干预经济D.遏制了法西斯势力扩张9.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db06d6c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0c.png)
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九年级学生来说,中考历史知识点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初中九年级中考历史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中考。
一、古代文明与帝国的兴衰1. 夏、商、周三代的建立与衰落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夏、商、周三代的兴起与衰落,了解每个朝代的特点以及变迁原因。
2. 秦统一六国与秦朝的建立我们将重点学习秦始皇的统一战争、焚书坑儒以及修建万里长城等重要历史事件,了解秦朝的特点和意义。
3. 汉朝与三国时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西汉与东汉的兴衰,加深对于汉朝统治时期的历史了解。
同时,我们也会了解到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与文化成就。
4.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状况、政治制度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二、中国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1. 科技发展与农业文明我们将了解古代中国在农业、冶炼、纺织、造纸等方面的技术成就,以及这些技术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2. 古代思想家与学派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派,如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家思想等。
三、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1. 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我们将了解近代科技的发展,包括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等。
2. 西方近代政治变革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学习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以及各国宪政制度的建立等重要事件。
3. 近代西方文化思潮与艺术我们将重点了解启蒙运动、浪漫主义以及文艺复兴等思潮,探讨西方文化对于近代社会的影响。
四、现代中国的崛起与发展1. 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我们将学习近代中国的重要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以及五四运动等。
2. 中共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在这一部分,我们将了解中共党的成立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以及中共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改革开放我们将学习新中国的诞生、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cef1be48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2.png)
在初三历史复习中,应注重中外历史的对比与联系,帮助学生全面 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05
历史复习方法与技巧
历史复习方法
时间线复习法
将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 序进行整理,有助于理 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趋
势。
主题复习法
根据不同的主题,如政 治、经济、文化等,对 相关历史事件进行分类
复习。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
汇报人: 202X-01-03
目录
• 古代史部分 • 近代史部分 • 现代史部分 • 中外历史对比与联系 • 历史复习方法与技巧
01
古代史部分
古代史概述
古代史时间范围
从远古时代到封建社会末期,包括不 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
古代史重要事件
古代史对现代的影响
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深远,如 中国的四大发明、古希腊哲学思想等 。
如中国的夏、商、周三代更迭,欧洲 的罗马帝国崛起等。
古代政治制度
01
02
03
政治制度类型
如君主制、共和制、城邦 制等。
政治制度特点
如权力分配、官僚机构、 法律制度等。
政治制度演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政治 制度也在不断演变。
古代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类型
如自然经济、奴隶制经济 、封建地主经济等。
经济制度特点
02
近代史部分
近代史概述
总结词
了解近代史的时间范围和发展脉络
详细描述
近代史是指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 ,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和动荡,逐渐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
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
总结词
分析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行动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九年级历史上下全册重要考点汇总(精编)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九年级历史上下全册重要考点汇总(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68f4fbef6edb6f1afe001fc6.png)
2022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九年级历史上下全册重要考点汇总(精编)九年级历史(上册)1、古代埃及建立在尼罗河流域,埃及人创造的是象形文字。
建筑杰作是金字塔。
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它的性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古代西亚两河流域人创造的楔形文字。
2、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是古代希腊。
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古希腊最重要的民主成果。
公元前6世纪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
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地跨亚、欧、非三洲。
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
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废除,西罗马帝国灭亡。
西欧的奴隶制也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而崩溃。
3、646年,大和参照唐朝的封建改革内政,实行中央集权史称大化改新。
它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0到9的记数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称阿拉伯数字。
5、佛教产生的时间是公元前6世纪,地点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得到发展。
基督教产生的时间:1世纪,地点:巴勒斯坦,创始人耶稣,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是教会,后来基督教分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政教,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6、7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真主安拉,地点麦加(或者阿拉伯半岛),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7、古希腊的文学作品是《伊索寓言》、《荷马史诗》,阿拉伯的文学名著是《天方夜谭》。
8、843年,查理曼的3个孙子在凡尔登缔结条约,三分帝国。
此条约奠定了法兰西、意大利和德意志基础,它们加上英吉利王国,成为西欧的主要封建国家。
9、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是但丁,他的作品是《神曲》,达·芬奇的作品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最早兴起于14世纪意大利,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3a1a2c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37.png)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提纲(精华整
理版)
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治理与文化交流
1.1 三皇五帝与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 “三皇五帝”、“夏、商、周”简要介绍
-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比较
1.2 著名的古代思想家和他们的思想
- 孔子思想
- 墨子思想
- 荀子思想
- 道家、法家思想简介
第二章中国古代王朝的更替和辉煌的唐宋文化
2.1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 夏朝、商朝、西周到东周
- 秦到汉和三国
- 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2.2 唐代和宋代的辉煌文化
- 唐代文化
- 宋代文化
第三章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和市场贸易
3.1 中国古代经济的起始和发展
- 农业生产的发展
- 生产力的提高
3.2 中国货币的演进和市场贸易的兴起
- 货币的演变
- 交易的方式
第四章近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4.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 鸦片战争的原因和后果
- 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
4.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
-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成立
第五章互联网时代的中国
5.1 互联网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 互联网的特点
- 互联网的优点和缺点
5.2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 互联网产业的现状。
人教版最新版本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课件人教版PPT课件
![人教版最新版本初中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课件人教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f5f0aad69dc5022aaea00c7.png)
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
《改定条约》 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862年在浙江慈溪击毙华尔
收复新疆
•阿古柏侵占新疆
侵略国: 俄国、浩罕国
•左宗棠收复新疆
在各族人民支持下,击败阿古柏
从沙俄手中收复伊犁
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的年代:
1884年
下面这首诗歌颂了左宗棠什么功绩?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路沿线要地
4、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
使馆界
影响: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 第8课 辛亥革命 • 第9课 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6课 近代工业的兴起
•“自强”与“求富”
起止时间: 19世纪 6年0 代—— 年代90
•公车上书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时间: 1895年 领导人: 康有为、梁启超
作用: 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
•警示 洪钟《天演论》,译述者——严复,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 以西学鼓吹变法,宣传维新思想,推进维新运动。
•百日维新
时间: 1898年(戊戌年) 光绪帝颁布 “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史称
结局: 慈禧太后 发动政变,囚禁了 戊戌变法 失。败戊戌变法前后仅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称为“ 三民主义
•武昌起义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辛亥年,民国元年)
成功: 推翻了 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
民的主观共念和深入人心。之后
颁布了
约法《》中。华民国临时
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0d2319d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c.png)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中考马上就要到了,历初三历史应该怎么复习呢?下面由店铺为同学们带来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
初三历史复习方法指导篇1每年中考一完,总有学生在抱怨:为什么我的历史成绩比别的同学差了那么多呢?就因为历史成绩不好,害得我升不了好的学校。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关键就是学生在初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地复习,使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初三升学考试要考的内容比较多,共有八年级上册、下册和九年级上册、下册四本书。
中考的历史知识点覆盖面广,需要学生认真去疏理各专题的内容,找出他们的联系。
中考也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分析能力要求也比较高。
那么该如何去复习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提高历史成绩,要抓好初三历史的复习,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课文,夯实基础知识。
我们学习历史,目的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开阔视野,而且要学会历史的分析方法,这样就能系统地从历史事实出发,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要知道,掌握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过程、结局、影响等基本概念、基本史实是提升能力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为材料,教会学生阅读和理解,帮助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的前因后果,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每个知识点,尤其是主干知识点,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记忆。
如《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一课中,就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两个知识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
理解下列问题:什么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哪些影响?14——16世纪又怎样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是什么?著名的航海家有哪些,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如何理解新航路的开辟所产生的影响?还要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这两大事件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去归纳整理,形成历史知识的结构体系,这对融会贯通历史知识,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很重要。
2、加强主题练习,培养基本能力。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中考复习专题(包括17个专题)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7af56db4bceb19e8b8f6ba53.png)
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专题四: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专题五:资本主义发展史………………………………………………………专题六:民族解放运动史…………………………………………………专题七: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思想家及思想解放运动……………………………专题九: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专题十中外重大改革………………………………………………………专题十一: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专题十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十三:国共两党的关系…………………………………………………专题十四:近现代史上中国的外交……………………………………………专题十五:“三农”问题……………………………………………………专题十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十七:世界民主法制的进程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一:三次科技革命的比较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二:两次世界大战中考历史复习专题三: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这个专题主要包括: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二、世界格局的演变三、重要国际组织及同盟四、主要的国际战争一、世界近现代史上,主要矛盾的演变.1、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早期:英法矛盾。
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进攻法国,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亡,法国丧失欧洲霸主地位,之后俄国在欧洲称霸,英俄矛盾尖锐2、19世纪七八十年代:法德矛盾。
普鲁士为完成统一大业,与法国矛盾尖锐,1871年普法战争,法国失败丧失欧洲大陆霸权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c9cb6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9e.png)
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本文档旨在为初三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以便于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 商朝的建立与灭亡- 周朝的建立与灭亡- 青铜器的发展与影响2. 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孔子与儒家思想- 孙武与《孙子兵法》3. 秦汉- 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建立- 汉武帝与西汉盛世-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影响4.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魏蜀吴的兴衰- 晋朝的建立与衰落- 南北朝的更替与文化交流5. 隋唐- 隋朝的建立与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衰落-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完善6.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的政治格局与特点- 辽、宋、夏、金、元的政治与经济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与晚清- 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南京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2. 北洋政府与国民党- 北洋政府的成立与衰落- 国民党的成立与北伐战争3.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新中国的建立4. 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 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结束- 改革开放的政策与成就三、世界史1. 古希腊罗马- 希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 罗马帝国的建立与灭亡2. 中世纪欧洲- 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衰落- 十字军东征3. 近现代欧洲- 文艺复兴的运动与影响-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4. 工业革命与帝国主义- 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影响- 帝国主义时代的政治与经济5.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果6. 冷战与当今世界- 冷战的兴起与结束- 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与经济发展以上为初三中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希望对学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练习卷——学生版-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练习卷——学生版-第五单元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cba56d41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dc.png)
中考历史九下复习练习卷——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依靠自己的力量,使工业生产水平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比重由1913年(沙俄时期)的2.6%上升为1937年的10%。
二战后,又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送入太空。
材料体现了()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经济危机引发世界大战C.战后殖民体系走向崩溃D.世贸组织促进经济发展2.李华同学运用时间轴的方式梳理了某一时期的重大史事。
据此判断他学习的主题是()A.两极格局下的世界B.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C.经济全球化/趋势D.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3.伊恩·布鲁玛在《零年:1945—现代世界诞生的时刻》中说:“塑造我父母和我的生活的不是1945年结束的二战,而是1947年开始的冷战。
1945年不是一个胜利时刻,更是一个通向新的混乱的前奏。
”下列有关这一时期的表述正确的是()A.1945年二战的结束,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B.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C.“柏林危机”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D.美、苏两国的对抗、冲突不断缓和4.如图为1988年出现在柏林墙上的“涂鸦”,它使人们仿佛“看到了”对面的世界。
这反映出当时人们要求()A.解决民族矛盾B.消除强权政治C.打击恐怖主义D.结束美苏冷战5.对“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示意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造成分裂对抗B.柏林危机引发热战C.北约华约冷战对峙D.西欧走向联合自强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主导建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是()A.联合国安理会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欧洲原子能共同体7.有学者认为,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在于双方误解了对方外交政策的目标。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九年级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abd482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f.png)
2023年中考历史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古代亚非文明】1、时间、制定者: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23、目的或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4、内容:①古巴比伦分为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等级;②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
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5、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内容:3、特点: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知道佛教的创立1、产生背景: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234【二、古代欧洲文明】(一)知道希腊城邦1尼文明。
此后进入荷马时代。
2、希腊城邦:(1)公元前8,最典型的还有雅典。
(2)范围:包括希腊半岛(主体)、爱琴海诸岛等地区。
(3)地形: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适宜航海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
(4)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
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只有公民才能占有土地;参军打仗是公民的义务;城邦各项活动都以公民为主体。
公民与非公民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二者界限分明,非公民转化为公民,极为困难。
3、雅典的民主政治——伯里克利改革(1)高峰: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2)表现(伯里克利改革的内容):①扩大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
②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
④为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建立了津贴制度。
(3)实质:奴隶制(主)民主政治。
(4)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开创了世界民主政治的先河,但是它还是维护少数奴隶主的利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https://img.taocdn.com/s3/m/9898b4a4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a7.png)
初中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最全)1. 时代背景夏朝-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大约持续了470年,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
-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制度,地位最高的是天子、诸侯和大夫,下面是庶民百姓。
- 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 夏朝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音乐、舞蹈和礼仪方面。
商朝-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大约持续了600年,从公元前1600年左右到公元前1046年左右。
-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制度,但比夏朝更为复杂。
-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 商朝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音乐、舞蹈、宗教和典籍方面。
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大约持续了800年,从公元前1046年左右到公元前256年。
- 周朝有东周、西周两个时期,东周时期的国家很不稳定,西周时期的国家比较稳定。
-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以王为中心的封建制度,分封制是其主要特点,分为诸侯和藩国。
- 周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也有很大的发展。
- 周朝的文化主要表现在文字、音乐、舞蹈、宗教和典籍方面。
2. 人物事件古代嬴政- 秦朝第一位皇帝,采用了中央集权制度。
- 推广法家思想,改革土地制度,统一尺度、币制。
- 兴修大运河,联络南北,统一语言文字。
项羽- 秦汉之际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和革命家。
- 达到垓下之战的军事最高指挥权和政治最高权力。
- 经历失败后,成为文化英雄和神话人物。
近代孙中山-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和人民领袖。
- 创立国民党,提出“三民主义”,倡导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
- 成功领导了辛亥革命,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中国共产领袖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
- 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 推动了农业合作化、国有化和大跃进等政策,开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3. 国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大陆和中华民国领土不包括的区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
中考历史的学习复习方法
![中考历史的学习复习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667d5e7c5da50e2534d7f2e.png)
中考历史的学习复习方法中考前该如何复习历史1历史学习方法一、要会看书历史内容广泛,涉及世界和中国的古、近、现代历史,死记硬背那些条条框框,干巴巴的历史知识,不如从宏观的角度把握,则事半功倍,这里要求的学生会看书,是融会贯通地看,而不是走马观花似地瞧:1.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2.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3.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同时还应该做到边看、边划、边问、边写,看内容,划知识点,找疑问,写出疑问来,这是对学生复习时的基本要求。
二、要善于归纳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
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
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介绍唐文化的这一内容时,有学生制作了下面一个简表。
这样全新的组合,形成了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能够全面准确地掌握这一段历史知识。
三、理清线索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
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下面这样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2历史复习技巧熟记课本基础知识中考命题的根本和依据是课本,也是学生答题的前提,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
初三历史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初,熟记课本的基础知识,每一个知识点。
阅读至少要达到五、六遍以上,还要过好“背”这一关。
知识才能运用自如熟能生巧。
全面掌握课本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课本插图、年表、课后习题。
还应包括其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考点精选荟萃说明:只读不填写答案,期末考前两天集中完成。
会议:1、对战后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会议是年召开的会议。
2、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是年的会议。
(又称会议)表达了亚非拉人民的愿望。
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阐述了。
3、标志我过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的会议是。
4、在我国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性会议是年在召开的。
另外,这个城市还成功申办了xx年的。
5、xx年,第29届奥运会将在________召开,吉祥物是,寓意是。
标志:1、东西方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2、冷战开始的标志是,结束的标志是。
3、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4、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消灭的标志是。
5、文革结束的标志是。
6、殖民时代结束的标志是。
7、殖民统治在中国彻底结束的标志是。
8、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分别是。
重要人物:(说明他们的身份或者与他们相关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1、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杜鲁门尼克松周恩来彭德怀克拉克孟泰毛泽东江青邓稼先雷锋焦裕禄李四光王进喜邓小平重要分界线1、南北半球分界线。
低中高纬度分界线。
2、东西半球分界线。
3、热带与温带分界线,温带与寒带分界线。
4、亚欧两洲分界线。
亚非两洲分界线;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欧洲与非洲分界线;南北美洲分界线。
5、南方北方分界线。
河流冬季结冰与否的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7、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8、中国的人口分界线。
9、黄河上中游的分界处是(填写一个省级行政区名字)的;中下游的分解处是省的。
长江中上游的分界处是省的;中下游的分界处是省的。
重要的中国和世界之最:1、中国领土的最北端;最南端;最东端;最西端。
2、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是,行政中心是。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广的省,简称是,行政中心是。
3、中国最大的盆地是;纬度最高的盆地是;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气候最为暖湿的盆地是。
4、中国海拔最高的高原是;最为平坦的高原是,最崎岖的高原是。
土质最疏松、支离破碎的是。
5、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6、面积最大的和最小的大洋分别是和。
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和。
7、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和。
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和。
8、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9、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
一体化进程最快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是。
10、我国纬度最高的省级行政区是。
11、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是;治理黄河最根本的措施是。
12、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长江上水能最丰富的河段是,河道最宽阔,航运便利的河段是。
长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是。
长江流域历史最为悠久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13、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是。
中国的第一大河是。
14、冬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是。
15、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类型是。
在我国各种地形中,所占的面积最小,所占的面积最大。
16、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
17、我国最大的岛屿是。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最大的半岛是。
18、与我国隔海相望的最北面的国家是。
19、最长的一条纬线是。
20、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区是。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
中国最大的沙漠是。
21、是上最著名的“水上都市”是(填国家名)的。
中国最著名的水乡是。
22、世界上羊毛产量最大的国家是。
23、世界上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是。
24、我国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经济特区是。
其他之最25、中国历史上最早采用年号纪年的皇帝是。
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是。
26、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遗迹在大峡谷。
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至今不曾间断的文明是。
27、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是。
最早完成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28、人们了解历史的最重要的文献是。
世界上最早的邮票是;中国最早的邮票是。
29、农耕时代最重要的发明是。
30、我国公民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是。
31、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消费行为是。
32、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法律是。
33、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债券是。
34、我国最重要最稳定的收入来自。
35、最大的殖民国家是。
36、新中国成立后最迫切的任务是。
37、标有“中国制造”字样的飞机,最早出现在。
38、造成1956——1961年三年国民经济困难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39、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年。
40、我国最早改革的地方是;最早开放的地区是。
41、我国最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省是,简称是,行政中心是。
42、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43、跨经度最多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
数字:1、世界上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它属于洲,半球(填东或西)半球(填南或者北),属于国家(填发达或者发展中)。
1、地图的三要素是:、、;地图上确定方向的三种方法是;我国的三大平原是:位于南方的平原,位于北方的有肥沃的黑土地的平原和主要由黄河冲积而成的平原。
世界上的三大人种是: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的、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的。
世界上的五种基本地形是、、、、。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分布在(填上面的一种地形)上,这种地形主要分布在和的地区。
2、气候的两个主要因素是、。
3、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的四个省级行政区自东向西依次是、、、。
社区的四大功能是、、、。
称谓:1、被誉为“中华商业第一街”的是,它属于功能社区中的区。
2、被誉为“中国的硅谷”的是,它属于功能社区中的区。
3、被誉为“东方的巴黎”的是。
其他重要考点:1、社区含义:的区域、一定数量的、共同的、的利益、共同的生活空间──人类生活共同体。
2、民主制度中是最大的权威是。
,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
依据我国宪法:凡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3、现代社会的公民最重要的特征:。
4、公民,这是我国法律的基本制度,也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5、公民年满周岁,除被剥夺政治权利外,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6、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渠道和方式:、、向有关公职人员当面反映、通过反映。
7、1978年12月举行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的重大决定,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在的基础上,遵循的原则,扩大,吸引,引进、设备和经营管理方法,其目的是。
8、xx年8月,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实行优惠政策。
后来逐渐形成“—一—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9、深圳的优势:与、相邻,较为发达,众多,便利。
10、是我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我国的窗口。
11、,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权、权、最高权、权(国家主席、总理等重要政府人员),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
12、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
13、在我国,一般把的总和称为政府。
如:国务院、教育部、街道办事处等。
14、建立和完善各项民主决策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如:制度、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等都是有效保证人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的好办法。
15、国家的根本特征是拥有,而不是拥有。
16、PRED问题就是与问题。
17、全球面临的PRED问题主要有:(五项)。
18、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中,是关键因素。
19、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五点)。
20、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途径:“”。
21、目前条件下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
22、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或要求):。
实施“晚婚晚育”政策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二是。
23、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
24、自然资源分二类:;。
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
25、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
26、我国在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
27、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是。
28、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是与。
在这一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一些自然资源的,是解决我国资源区域性问题的有效方法。
如:“、、”。
南水北调工程将长江水调入、地区。
29、人类的环境包括和。
其中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史前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农业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三项);工业社会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30、环境问题的实质是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有:问题和问题。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和。
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是:、及污染。
所以,保护我国的环境,主要是二个方面:、。
31、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就是要:在保持的同时,防治;坚持为主、结合、的方针;绝不走“、”的老路。
32、“世界生态工程之最”指“”(、、)工程。
33、xx年,中国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的总体战略。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要求是。
34、在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我国有两项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的三个基本原则是:。
35、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36、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以为核心,、、、等中华传统美德就集中体现了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