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
和柬埔寨交往关系概述
和柬埔寨交往关系概述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中国和柬埔寨交往关系概述摘要: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东南亚大地上一个璀璨的明珠,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古代柬埔寨人就在湄公河及洞里萨湖地区繁衍生息。
中国和柬埔寨地理位置相距不远,从柬埔寨第一个国家扶南王国至今,两国交往已逾两千年,虽然期间有时会因某些因素中断交往,但大体上一直保持着友好交往的关系。
摘要:中国、柬埔寨、政府交往、经贸往来一、柬埔寨简况柬埔寨地处东南亚,位于中南半岛的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形中间低,四周高,以平原为主,自古以来农业就十分发达。
其周边与多国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越南相交,东北与老挝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泰国相邻,边境线长,与周边各国贸易简便。
西南濒临暹罗湾,与南海相通,海上交通便捷。
从柬埔寨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扶南到真腊再到柬埔寨,其疆域领土有变化,但大致上以湄公河及洞里萨湖地区为中心向四周或大或小的变迁,主体上仍以高棉族为主体,在历史发展中融合泰族、缅族、占族、越族、马来族、华族等民族形成的多民族的国家。
扶南王国于公元1世纪建国,是柬埔寨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建立的一个古代王国,其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发达,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巨大的影响。
在经历了三个王朝之后,公元7世纪中叶,扶南的属国真腊强大起来并征服了扶南,因为扶南人和真腊人同属吉蔑人,不存在外族的入侵,而是民族内部的王权更替,真腊也就成了继扶南之后的第二个柬埔寨历史上的国家。
从7世纪中叶征服扶南开始,真腊开始了其在柬埔寨长达9个世纪的统治,此后内忧外患,真腊也逐渐衰落,于16世纪末改国号为柬埔寨。
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柬埔寨相继沦为暹罗、安南的属国,此后,又沦为法国、日本的殖民地,在次期间,柬埔寨人民一直为了独立自由而斗争。
1953年11月9日,法国和柬埔寨进行了权力交接仪式,法国宣布停止在柬埔寨的殖民活动,柬埔寨获得了独立,但法国仍不死心想继续控制柬埔寨,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法国迫于形势,不得不同意完全撤出驻柬法军,柬埔寨才获得了真正的独立。
柬埔寨成中国“铁哥们” 西哈努克夫妇常住中国
柬埔寨成中国“铁哥们” 西哈努克夫妇常住中国2012年04月18日10:07国际先驱导报我要评论(40)字号:T|T《国际先驱导报》记者王其冰发自金边2012年3月底,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柬埔寨进行正式国事访问之前,柬埔寨首相洪森这样评价中国对柬援助的意义:“中国的援助不仅仅是帮助柬埔寨经济发展,更主要的是帮助柬埔寨巩固了政治独立。
”在4月4日东盟峰会闭幕当天的记者会上,洪森就中国与柬埔寨的关系更有一番精彩的演说,令在场的记者及当晚观看新闻的电视观众为之动容。
洪森说,在访问期间,中国领导人没有对我说必须这么做或那么做,这不是中国的做法。
他语调激昂,“我与中国一起打了20多年的交道,我从未见过,也从未听到中国领导人让柬埔寨做这做那。
”中国是个大国,但一直尊重他国的决定,不像某些国家,柬埔寨一旦不听话就削减援助。
他说:“柬埔寨是个小国,但受到中国的欢迎,这是我们巨大的荣耀。
”洪森如此动情地阐述与中国的友谊,与在东盟峰会期间四处游说“联合对付中国”的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构成了强烈反差。
有分析人士如此比喻说:“柬埔寨如同中国在东南亚的‘巴基斯坦’。
”半个世纪友谊的历史坐标如果从感性的角度追忆历史,中柬两国跨越半个世纪之久亲密关系的起点或许可以标定在这里。
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亚非国家会议。
他的风度迷住了年轻的高棉王子诺罗敦·西哈努克。
“他那高超的智慧、渊博的学识和文雅的风度,一下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西哈努克事后如此描述与周恩来第一次见面后的感受。
或者,还可以向前追溯到1954年4月召开日内瓦会议期间。
日内瓦会议主要由中、苏、英、法、美五国召集,内容是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与印度支那问题。
相关的越南、老挝、柬埔寨及南越西贡政权也参加了会议。
经过复杂而冗长的谈判,凭借西哈努克的远程指挥,柬埔寨最终保持了领土完整,没有出现像越南那样的分裂局面。
柬埔寨的胜利赢得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的敬意。
古代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
古代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柬埔寨,汉朝之前称为“校南”,隋朝称为“真腊”,府朝称为“去蔑”,宋朝称为“占腊”,元朝称为“甘宁智”,明朝以后称为柬埔寨j柬埔寨的音译英文为c2Im比‘瓜,元朝时称为“召字智”,是音译中文,可见柬埔寨从元朝n4起,团名不再有变化。
根据古书记载,小国人最早到柬埔寨是在案姑皇统一中国之后,公元221年,“秦姑皇平女南(越南),徒墒氏50 万与越人相处门年,此等两民南下到达族南(柬埔寨)者,自不乏人。
中国人在案时开始到柬埔寨,有一个确切的语言学上的证据:自古至今,柬埔寨人习惯将中国和华人称为“秦” (英语译音(:川州).上自国工,下至平民百姓,干百年来都是用此一称呼。
东汉甲中年(公元84年)技南派遣使者到中国访问,两国以珍贵的礼品互相馈赠‘,这是史书所记载的两国最早的接触。
220年——280年三国期问,东吴将军吕捞任广州刺史,奉命平定交州,征讨几真,随后派员赴晤扒雨等回同王。
“派什扶南之使者,为宣化从事束应、巾即将军康泰‘,到达之时,正佰寨华罗曼二世为土,构人果小辱使命.宣扬东吴德意*并传礼仪之道*使赤裸习俗,为之一变。
“243年,认南派使节到小回,从此开始了两国官方频繁的往来、根据历史记以,公?G2州年、243iF“扶内工范脐遗使献乐人及力”物”(《二囚志》)、根沉巴书记载,扶南回王在晋武市泰姑四年(268年)、太康六至八年(285——287年),都瞥派佼卞到中国,双方关系口伯亲密*人民往来更频繁,到了晋穆帝(357年),扶南土派仪者送来训象(供作杂技用的大象)。
那盯候,扶南商人已不断到广州进行贸易,“伙南大船”巾中国人押运,满载内洋番地土产。
至市北朝叫代的1694门日,扶市派使节到小国M次,平均每[o午次。
全公元503年,即吸武帝太监二iT:,封饮由于为“安内将平”、“扶南土”。
从此.中国人到柬埔寨备受优待。
陆店后,扶南衰落,奥腊王朝继八。
,两回人员注来更次,木仪个使节往来、也有商业活动。
柬埔寨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何关联?
柬埔寨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何关联?柬埔寨是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国家,其地理位置邻近中国原南方的广西、云南等省份,历史上双方之间的交往十分密切。
由于柬埔寨曾经受到印度文化的影响,其文化与中国有所不同。
然而,通过对比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柬埔寨和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很多共通之处。
一、佛教文化佛教是柬埔寨的主要信仰之一,而在中国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在唐朝时期,中国传入了佛教,随后佛教文化深入中国社会,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中国在大理、云南等地方仍然有着许多融合了佛教文化的寺庙和塔。
在柬埔寨,一些著名的佛教寺庙,如吴哥窟、金边王宫等,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二、古建筑艺术柬埔寨的古建筑艺术以其独特美学风格而闻名,而中国古代建筑同样拥有卓越的艺术价值。
中国古代古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威严的气质在世界上备受瞩目,例如万里长城、故宫等均是经典之作。
而在柬埔寨,吴哥窟的建筑风格和柬埔寨皇宫的设计也反映了柬埔寨古建筑艺术的高超之处。
三、音乐舞蹈艺术柬埔寨的音乐舞蹈艺术极具特色,而且多数与佛教传统文化有关。
这种文化艺术的表现方式体现了柬埔寨传统文化的内涵,非常独特而迷人。
与此同时,中国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也极具特色,以汉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并逐渐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神秘和魅力。
四、饮食文化柬埔寨和中国的饮食文化也有着共同点。
柬埔寨菜肴多以天然食材为主,简单而且营养丰富;中国菜系也有着不同的特色,因地制宜而营养丰富。
中餐和柬埔寨菜,无论是烹饪手法还是口味都有相似之处。
同时,中餐也受到了其他民族的影响,例如满族、蒙古族、藏族等。
饮食文化的互相融合,为中柬两国的人民带来了更丰富的味蕾独享。
五、文学艺术中国和柬埔寨的文学艺术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中国古典文学和柬埔寨传统文学都有着流传千古的古诗词和神话传说。
典故与人物的相似性、情节的相同等方面均表现出二者之间的渊源关系。
同时,中国和柬埔寨的当代文学也有着互相借鉴、学习的良好态势,业已成为人类文化共同体中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
吴哥窟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
吴哥窟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吴哥窟是位于柬埔寨的一座古代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它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吴哥窟的历史背景、考古发现以及对中国考古学的影响。
一、吴哥窟的历史背景吴哥窟位于柬埔寨的暹粒省,是一座由吴哥王朝建造的古代城市。
吴哥王朝是柬埔寨历史上最辉煌的王朝之一,其鼎盛时期为公元9至13世纪。
吴哥窟是该王朝的政治、宗教和文化中心,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之一。
二、吴哥窟的考古发现1. 建筑风格吴哥窟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元素,展现了吴哥王朝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它的建筑规模宏大,包括庙宇、塔楼、回廊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哥拉瓦特庙,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2. 石雕艺术吴哥窟的石雕艺术精湛,以浮雕和壁画为主要表现形式。
这些石雕描绘了各种神话故事、历史事件和宗教仪式,反映了吴哥王朝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生活。
其中最著名的是“吴哥窟壁画”,被誉为东方的“西斯廷礼拜堂”。
3. 考古发掘吴哥窟的考古发掘始于19世纪末,由法国考古学家亨利·穆埃领导。
他们对吴哥窟进行了系统的勘探和发掘,发现了大量的建筑遗迹、艺术品和文物。
这些考古发现为研究吴哥王朝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证据。
三、对中国考古学的影响1. 文化交流吴哥窟的发现使中国考古学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研究产生了新的思路。
吴哥窟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形式与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中国考古学家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2. 考古方法吴哥窟的考古发掘对于中国考古学的方法论也有一定的影响。
法国考古学家在吴哥窟的发掘中采用了系统的勘探和发掘方法,这为中国考古学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国考古学家在后来的考古发掘中也借鉴了这些方法,提高了考古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学术交流吴哥窟的发现促进了中国与柬埔寨的学术交流。
中国考古学家与柬埔寨的考古学家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共同研究吴哥窟的历史和文化。
中国关系最铁的十大兄弟国家
中国关系最铁的十大兄弟国家中国关系最铁的十大兄弟国家:1巴基斯坦2柬埔寨3老挝4以色列5尼泊尔6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四国7伊朗8委内瑞拉9朝鲜10俄罗斯。
1、老挝,全名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是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内陆国家。
老挝历史上曾是真腊王国的一部分。
13至18世纪是南掌,之后受暹罗和越南入侵,后来又受法国入侵,1893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1945年独立,1975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
老挝是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也是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于1997年7月加入东盟。
老挝工业基础薄弱,以锯木、碾米为主的轻工业和以锡为主的采矿业是最重要部门。
金三角老挝部分的琅南塔曾经是世界出产鸦片最多的地方。
老挝饮食上接近泰国。
它也是东南亚地区中仅有的两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另一为越南。
老挝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
老挝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邻中国,南接柬埔寨、东接越南,西北达缅甸,西南毗连泰国。
自然资源老挝自然资源有锡、铅、钾、铜、铁、金、石膏、煤、盐等矿藏。
截至2013年得到少量开采的有锡、石膏、钾、盐、煤等。
水力资源丰富。
2012年森林面积约170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约50%,产柚木、花梨等名贵木材。
同中国关系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12年,中老双边贸易额1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2.8%,其中中国出口额9.37亿美元,进口额7.91亿美元,分别增长96.8%和-4.1%。
2013年前4个月双边贸易额6.14亿美元,同比增长9.3%,其中我出口额3.4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进口额2.66亿美元,同比下降4.2%。
中国主要进口铜、木材、农产品等,主要出口汽车、摩托车、纺织品、钢材、电线电缆、通信设备、电器电子产品等。
2、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国(Kingdom of Cambodia)[1],通称柬埔寨,旧称高棉,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
唐前中柬朝贡关系考述
摘
要 : 南对华朝贡的历 史始 于三 国, 扶 在唐 前各阶段都表现 出不同特点。 三国时期 , 南对 东昊朝贡至 少 3次, 扶
朝贡物品 包括琉璃 、 乐人 以及其他 方物 , 其朝贡记录还被 载入 东吴 宫廷雅 乐。西晋时期 , 南频繁来华 , 扶 进献物品更为
丰 富, 贡面貌也 以雅 乐歌词 、 其朝 史传等方式裁入 了中国历 史。 南齐 时期 , 南对华朝贡的 目的增加 了军事援 助的新 内 扶 容。 梁武帝时期是 扶 南对华朝贡的 高潮 , 此期扶 南的朝贡具有政治 外交、 经济 贸易与 宗教交流 多重功能 。 唐前扶 南朝贡
收稿 日期 :0 10 — 6 2 1- 1 0
作者简介 : 潘慧琼 (9 6 )女 , 17 一 , 广东连南人 , 浙江大学文学博士 , 安徽财经大学文艺学院副教授 , 研究方 向为中国文学批评史 。
1 49
国, 自武帝以来皆朝贡。 汉桓帝世 , 后 大秦、 天竺皆由此 出中国在境外诸 国中享有较高的声誉 , 尤其具有文化 道遣使贡献。及吴孙权时, 宣化从事朱应、 遣 中郎康泰 上的优势 。据《 梁书 ・ 扶南传》 记载 , 在康泰、 朱应 到达 通焉。其所经及传 闻, 则有百数十国, 因立记传。[/ 扶南 时 , 28 0) "3 ' 扶南还是一个文明程度很低 的国家 , 国人犹 “ 据此可知 , 朱应与康泰的出使时间的确是在孙权 裸 , 唯妇人著贯头。泰、 应谓 日:国中实佳 , ‘ 但人亵露 执政 时期 , 但是否 为 吕岱所遣并不明确 , 出使 目的 可怪耳 。 寻始令 国内男子著横 幅。 其 ’ 横幅 , 今干漫也。 大 地也并非扶南 , 而是海南诸 国。 据学者考证 , 范寻即位 家乃截锦为之 , 贫者乃用布。” 尽管扶南国君 已经 回 至 少在 公 元 24年 以后 口 , 吕岱 在公 元 2 1年 已 换成范寻 , 4 】 而 ㈣ 3 康泰 、 朱应仍然积极教授扶南 国民基本 的 经调离交州刺史 。 若康泰 、 朱应为吕岱所遣 , 从交州 出 穿衣礼仪 , 对扶南的文明进程作出了一定贡献。 文化上 的进步与优越使得 扶南 的朝贡在东吴人 发, 乘船不需一年便 可到达扶南 , 他们所见到 的扶南 国王不可能是十多年后才即位 的范寻。所 以, 吕岱遣 看来便是一种归附与臣服 , 这种 自 豪感在东吴的宫廷 使“ 南宣 国化” 肯定早于朱应、 , 康泰出使海南诸 国。 雅乐中已经有所体现。《 吴鼓吹曲 ・ 章洪德》 唱到 : 章洪德 , 迈威神。感殊风 , 怀远邻 。平 南裔 , 齐海 三 国时期明确记载扶南朝贡时间的文献仅一则 , 滨。越 裳贡 , 南 臣。珍 货 充庭 , 见 日新 。问 扶 所 见于《 三国志・ 吴书 ・ 孙权传》 : 《 章洪德》 是东吴时期歌颂孙权政绩 的著名 曲 目 ( 乌 六年 ) 二 月 , 南王 范旃 遣使 献 乐人 及 方 赤 十 扶 之一 ,言孙权章其大德而远方来附也”14 其 中“ “ [' , 65 06 ) 扶 物 。【 1 ] 赤乌六年 即公元 23 , 4 年 扶南王范旃遣使 向东吴 南 臣”一语充分显示 出东吴对境外诸 国朝贡的 自豪 , “ 扶南” 成为臣服东吴的典型代表 。 进献了乐人及特产。范旃在扶南王朝历史上是一位非 常有政绩的君王 。据《 梁书・ 中天竺国传》 记载 , 范旃在 东吴时期曾派遣使者到达天竺国,天竺王惊日: “ ‘ 海滨 二、 两晋时期扶南与中国的朝贡关系 极远 , 犹有此人。 ’ 即呼令观视国内, 仍差陈、 宋等二人 以月支马四匹报旃 , 遣物等还 , 积四年方至。其时吴遣 西晋时期 , 扶南对华朝贡 4次 , 时间分别为 泰始 中郎康泰使扶南 , 及见陈 、 宋等, 具问天竺土俗。” 四年 、 回 太康六年 、 太康七年和太康八年 , 遣使来华的扶 据此可知 , 扶南王 范旃不仅派遣使者来 中国, 还派遣 南王均为范寻。范寻在晋武帝执政 2 0年间 4 次遣使 使者到了天竺。而天竺派“ 宋等二人以月支马四匹 朝贡 , 陈、 尤其是太康六年至八年 , 每年都来 , 朝贡次数之 报旃” 四年后二人到达扶南国并遇到康泰。因此 , 频繁 , , 康 远超东吴 , 所献的物 品也更 丰富。《 晋书 ・ 扶南 泰与朱应此次访 问扶南 , 很可能和天竺所遣 的“ 宋” 传》 : 陈、 载 二人 一样 , 是对 范旃 “ 遣使 献乐 人及 方物 ” 的一次 回访 。 ( 南人 ) 扶 又好 雕 文 刻镂 , 器 多 以银 为之 , 赋 食 贡 不过 在他们 到达 扶南 时 , 扶南 国王 已经换 成范 寻 。① 以金 银 珠香 。1'7 7z ) 15 (4 1 除此之外 , 关于三国时期扶南对华朝贡的文献还 此外 , 晋人嵇 含《 南方草木状》 :泰康六年 , 载 “ 扶 有两 则 。 即 : 南 国贡诸 蔗一 丈 三节 。”W) 载 “ 康六 年 扶南 贡 ( [3 8又 泰 抱 黄 武 四年 , 南诸 外 国来献 琉璃 。1 扶 4 ” 1 f  ̄ 香履 ) 百双 , 帝深叹异然 , 哂其制作之陋 , 但置诸外府 , 黄 龙 、 南诸 外 国来献 琉璃 。[, 扶 53 ]9 (5 t 以备 方 物而 已。 c 见西 晋 时期 扶南 所 朝贡 的物 品 ” 》 可 以上两条记载均引 自《 吴历》 文字相类 , , 但年代 除了“ 金银珠香 ” , 外
翻阅历史可知:柬埔寨之名始于明代,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至东汉
翻阅历史可知:柬埔寨之名始于明代,与中国的渊源可追溯至东汉柬埔寨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公元一世纪就建立了统一的王国。
今天的柬埔寨位于中南半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泰国湾。
自古以来,中国和柬埔寨就友好往来,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
一、《明史》中的“柬埔寨”。
《明史》说:“其国自称甘孛智,后讹为甘破蔗,万历(公元1573至1620年)后又改为柬埔寨”。
柬埔寨这一译名,自明朝一直沿用至今。
明代航海家郑和曾到柬埔寨访问。
他的随员费信,在所著的《星槎胜览》一书中,记载了柬埔寨的一些情况。
说它“气候常热,田禾丰足,煮海为盐,风俗富饶”。
柬埔寨的“田禾丰足”(图景)二、柬埔寨与我国的外交关系。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究不事(即柬埔寨)人曾派使者来到东汉王朝,向东汉政府赠送了生犀、白雉等珍贵礼品。
这是中国和柬埔寨的友好关系,正式见于史书的开始。
三国时期及以后,我国与柬埔寨的关系更加密切。
孙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扶南(在今柬埔寨境内)等国曾向孙吴政权赠送了名贵的琉璃,孙权也曾派遣朱应和康泰泛海到扶南访问。
朱应著有《扶南异物志》,康泰的《外国传》中也有专门记载扶南的内容。
可惜,这两书都早已失传。
孙权派遣使者访问扶南(剧照)西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期间(公元255年至公元289年),扶南王曾四次派遣友好使者到中国进行友好访问。
南朝时,宋文帝元嘉十一年至十五年(公元434年到438年),扶南王持黎跋摩三次派遣使者携带礼品访问中国。
南齐永明二年(公元484年),扶南王阇耶跋摩派遣专使高僧那伽仙来到南京,向南齐赠送了金缕龙王坐像、白檀佛像、象牙塔和琉璃、玳瑁等礼品。
当时的齐武帝以“绛紫地黄碧绿纹绫各五匹”回赠扶南王国。
白檀佛像(图示)梁武帝时(公元502到549年),扶南僧人僧伽婆罗及曼陀罗来到中国,在梁朝从事佛教经典的翻译工作达十六年之久。
明清时期的柬埔寨华侨和华人
32撰文/武馨然明清时期的柬埔寨华侨和华人明朝前中期,随着郑和七次下西洋及安全航道的开辟,移居柬埔寨的民众逐渐增多且不断发展。
明末清初移民以集团为单位向柬埔寨大量移居,形成向柬埔寨移民的一次大浪潮。
清初至清中叶,清政府实行迁界令,致使一部分民众向海外移民,其中就包括柬埔寨。
此后随着海禁政策的逐渐放松及侨民身份的合法化,又有大批沿海民众到柬埔寨经商贸易。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允许华工出国,大批华工前往柬埔寨,进一步壮大柬埔寨的华人社会。
柬埔寨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建国于公元1世纪,经历了扶南古国、真腊王朝到繁荣一时的吴哥王朝。
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就与柬埔寨建立了联系。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章帝时,扶南曾派使者来汉朝献生犀、白雉。
公元3世纪,扶南王国发展成为东南亚地区的一个大国,曾三次遣使来我国东吴,孙权也派遣使者朱应、康泰出使扶南。
朱应、康泰出使扶南是中柬两国从古代就友好相处的历史见证,他们在那边居留了五年左右,在他们之后,也出现了中国的僧侣和商人。
宋元时期有关华侨的记载增多,但总体来看,明朝以前的华人华侨仍较为零散,未成规模,直至明清时期,才有大规模的华人团体移居柬埔寨。
明朝与真腊保持官方友好关系,两国来往密切。
明成祖时期,中国使臣出使真腊,其中就有三名随从人员在真腊潜逃,对此有详细记载:“有健儿三人夜遁去,索之不得”。
这三名人员在真腊潜逃,并没有返回中国,选择留在真腊生活。
永乐年间随着郑和下西洋,移民真腊的民众也不断增多。
郑和出使西洋,先后共有七次,每次随从众多,在当时可谓史无前例。
随从最多时达三万多人,随从最少时也有两万人左右。
史籍明确记载郑和去往真腊:“(郑和)吴哥高棉寺庙建筑群明前中期的零散移居华侨(14世纪末到16世纪)33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占城、爪哇、真腊……凡三十余国。
”真腊紧靠占城,是郑和国外航程的第二站,郑和到过不止一次。
郑和在七次下西洋中不仅开辟了多条安全的航道,而且还记载了航线的相关情况和沿线国家当时的风土人情。
中国与柬埔寨贸易和投资合作研究
摘要中国与柬埔寨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1958年7月19日中柬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历代领导人与柬埔寨西哈努克国王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关系,为两国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柬关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贸易与投资合作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中柬贸易与投资合作的快速发展。
1996年7月19日中柬两国政府签署了《贸易协定》,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本着发展和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和贸易的愿望,在协定中对双方的贸易基础、贸易支付方式、贸易争端的解决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达成了一致。
此外,双方还签署了《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该协定为双方投资者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且使双方共同认识到相互鼓励、促进和保护投资将有助于投资者投资的积极性和增进两国的繁荣。
上述的合作协定为中柬两国贸易与投资合作打下了基础。
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巨大浪潮,2002年11月4日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这一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即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
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建立将有利于推动中柬贸易与投资合作进一步发展。
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和柬埔寨的历史关系,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为背景,首先论述了中柬贸易与投资合作的理论基础,论述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相关理论,包括: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等,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主要分析了柬埔寨贸易与投资环境、中柬贸易与投资合作对柬埔寨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中柬企业互动发展的有利因素,以及中柬两国贸易与投资合作的政府因素。
吴哥窟中国古代王墓在柬埔寨的瑰丽遗迹
吴哥窟中国古代王墓在柬埔寨的瑰丽遗迹吴哥窟是位于柬埔寨的一处中国古代王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筑群之一。
它的瑰丽遗迹吸引了无数游客和考古学家的目光。
本文将介绍吴哥窟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以及其对于柬埔寨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历史背景吴哥窟位于柬埔寨的暹粒省,是吴哥王朝的王墓和宗教中心。
吴哥王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王朝,它的兴起和发展与中国古代的文化交流密切相关。
在公元9至15世纪期间,吴哥王朝统治下的柬埔寨达到了繁荣的巅峰,吴哥窟也在这个时期得以建造。
二、建筑特点吴哥窟是一座庞大而复杂的建筑群,由许多庙宇、塔楼和回廊组成。
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哥尔瓦特庙,它是吴哥窟的中心建筑,也是柬埔寨的国家象征之一。
安哥尔瓦特庙以其壮丽的建筑风格和精美的浮雕而闻名于世。
安哥尔瓦特庙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元素,展现了吴哥王朝时期的宗教和文化特点。
庙宇的外墙上雕刻着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事件,这些浮雕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吴哥王朝历史的重要线索。
除了安哥尔瓦特庙,吴哥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建筑,如巴戎寺、塔普伦寺等。
这些建筑都展示了吴哥王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三、对柬埔寨文化的重要意义吴哥窟作为柬埔寨的国家象征之一,对于柬埔寨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柬埔寨人民的骄傲,也是吸引游客和学者前来研究的重要景点。
吴哥窟的建筑风格和浮雕内容反映了吴哥王朝时期的宗教和文化特点,对于了解柬埔寨古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吴哥窟也是柬埔寨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为柬埔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哥窟的瑰丽遗迹不仅是中国古代王墓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它的存在和保护,不仅对于柬埔寨人民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
总结吴哥窟作为中国古代王墓在柬埔寨的瑰丽遗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的建筑特点和对柬埔寨文化的重要意义,使其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宝藏。
中国和柬埔寨交往关系概述
中国和柬埔寨交往关系概述摘要:柬埔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是东南亚大地上一个璀璨的明珠,早在公元前三四千年,古代柬埔寨人就在湄公河及洞里萨湖地区繁衍生息。
中国和柬埔寨地理位置相距不远,从柬埔寨第一个国家扶南王国至今,两国交往已逾两千年,虽然期间有时会因某些因素中断交往,但大体上一直保持着友好交往的关系。
摘要:中国、柬埔寨、政府交往、经贸往来一、柬埔寨简况柬埔寨地处东南亚,位于中南半岛的南端,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地形中间低,四周高,以平原为主,自古以来农业就十分发达。
其周边与多国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越南相交,东北与老挝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泰国相邻,边境线长,与周边各国贸易简便。
西南濒临暹罗湾,与南海相通,海上交通便捷。
从柬埔寨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扶南到真腊再到柬埔寨,其疆域领土有变化,但大致上以湄公河及洞里萨湖地区为中心向四周或大或小的变迁,主体上仍以高棉族为主体,在历史发展中融合泰族、缅族、占族、越族、马来族、华族等民族形成的多民族的国家。
扶南王国于公元1世纪建国,是柬埔寨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也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建立的一个古代王国,其国力强盛,政治经济发达,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巨大的影响。
在经历了三个王朝之后,公元7世纪中叶,扶南的属国真腊强大起来并征服了扶南,因为扶南人和真腊人同属吉蔑人,不存在外族的入侵,而是民族内部的王权更替,真腊也就成了继扶南之后的第二个柬埔寨历史上的国家。
从7世纪中叶征服扶南开始,真腊开始了其在柬埔寨长达9个世纪的统治,此后内忧外患,真腊也逐渐衰落,于16世纪末改国号为柬埔寨。
16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柬埔寨相继沦为暹罗、安南的属国,此后,又沦为法国、日本的殖民地,在次期间,柬埔寨人民一直为了独立自由而斗争。
1953年11月9日,法国和柬埔寨进行了权力交接仪式,法国宣布停止在柬埔寨的殖民活动,柬埔寨获得了独立,但法国仍不死心想继续控制柬埔寨,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法国迫于形势,不得不同意完全撤出驻柬法军,柬埔寨才获得了真正的独立。
柬埔寨历史
柬埔寨历史柬埔寨是东南亚地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建国于公元1世纪,在古代历经扶南、真腊时期,其中9到15世纪初的吴哥王朝国力强盛,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
16世纪末开始,真腊走向衰落,到了18世纪末,柬埔寨基本上处于强邻的控制之下,成为属国。
同时,从17世纪到18世纪越南逐步吞并了下柬埔寨的全部领土,形成了今天的越南南方。
柬埔寨为中南半岛古国,有两千年以上之历史。
秦、汉是扶南属国。
《后汉书》称为“究不事”,《隋书》首先称为真腊(来自暹粒 Siem Reap 对音)。
《唐书》称为吉蔑、阁蔑(都是Khmer的对音)。
宋代称为真腊,一名真里富,元朝称为“甘勃智”,《明史》称“甘武者”,明万历后称“柬埔寨”。
“究不事”、“甘勃智”,“甘武者”、“柬埔寨”都是 Camboja 对音,真腊、真里富来自“暹粒”Siem Reap。
西元一世纪时,柬境建立扶南国,奉印度教为国教,故受印度文化影响甚深。
扶南王国国都是毗耶陀补罗城(Vyadhapura,梵文猎人城),在今巴南(Banam)附近,有湄公河西北流东入海。
高棉语中扶南国王叫Kurung bnam,Kurung(帝)bnam(山),扶南是bnam(山)的对音。
扶南国有属国真腊。
公元七世纪中叶,扶南国为北方倔起的真腊所灭,扶南王子流亡爪哇,建立山帝王朝。
9世纪至15世纪出现的吴哥王朝,被称为高棉帝国,国势鼎盛,文化灿烂,版图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国之部份地区。
明宣德五年(1430年)暹罗入侵柬埔寨,包围吴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吴哥。
因为吴哥太靠近暹罗边境,柬埔寨放弃吴哥,迁都金边。
此后柬埔寨国势衰败,此后倍受越南侵略。
1863年后又沦为法国保护国。
1941至1945年曾遭日军占领,战后于1953年11月9日脱离法国独立。
而后柬国历经王国(施亚努)时期、高棉共和国(朗诺)时期、赤柬统治(波尔布特)时期、金边政权(韩桑林)暨三派联合政府时期、全国最高委员会(四派领袖)时期、驻柬机构(UNTAC)时期乃至目前之联合政府时期。
古代中国与柬埔寨经贸交流综述
扶 南是 柬 埔寨 历史 上 的第 一 个 统 一王 国 , 国 立 60余 年 ( 元 17世 纪 )后 于初 唐 时 为属 国真 腊 0 公 — , 吞 并 。扶 南不 仅 是柬 埔 寨历 史上 的重 要 时期 , 也是
资料来源 :潘 慧琼 :唐前 中柬朝贡关 系考述 》 《 《 ,社会 科 学家) 0 1 ) 1 年第 4期 , 19页。 2贸 交流 的发展
后扶 南 国又多次 通过 海上 道路 遣使来 华 朝贡 ,之 后 直至唐代 之前 的近 40年 间 ,扶 南朝 贡 达 2 0 7次 , 具 体 如下 表所 示 :
三国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总计
历 时 6 5 13 0 2 0 5 2 5 3 9 3 5 2 34 8
An Ov r i w f o o i n a eEx h n e e we n Ch n n e v e 0 n m ca d Tr d c a g sb t e i aa d Ec
J ■ 1 ● ● ▲ ● J r ●
am D0cl l A nCl nt。 l eS Ia n e I。 m
( ) 南 时期 以朝 贡 贸 易为主 的阶段 一 扶
中国往扶南( 1 次) 扶南往中国( 3 次)
总计( ) 次 4
l 4
4
3 2 5
2 7 3
2
2
3
3
l 1 3 0
l l l
往来频率( / 1 5 / 1 1 1 9 1 3 / / . / . 次 年) / 1 3 / . / . / 1 1 0 1 4 1 1 5 5 16 2 5 1 6 12
Hu n a a gH o
Ab t a t a o i a e n a fin l eg b r o d t h n i c n in i s T e e c a g so a e s r c :C mb d a h sb e re d y n ih o h o o C i a sn e a c e tt me . h x h n e f r d t a d e o o i e mu u l e ei n e i n r k n fo f rp ro ,wh c ie g e tb n f st a h oh ri n c n my gv t a n f sa d r ma n u b o e m e d b t r a i ih gv r a e ei e c t e t o n
浅析华侨华人对柬埔寨当代社会的影响
1中柬两国交往的历史渊源柬埔寨王国地处中南半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吴哥窟气势恢宏享誉世界,是柬埔寨的标志,也是世界文明的瑰宝。
截至2017年,柬埔寨全国人口1602万,约占95%的高棉族是该国的主体民族,华侨华人人口约为90万。
中柬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公元一世纪,扶南王国建立,国王派遣使节入贡中国东汉皇帝,开始了两国近两千年的友好关系。
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派遣特使中郎将康泰、宣化从事朱应访问扶南王国。
自此,扶南王国与中国三国、晋、南北朝不断互派使节,交往不断直至扶南被真腊所灭。
真腊继承扶南在中南半岛的统治地位后,继续与中国隋、唐、两宋、元、明等朝廷的密切交往直至清朝中叶。
两国官方的交往促进了民间商务、贸易和文化的往来。
2文献综述2.1对于柬埔寨扶南古国的研究本国的原始文献不甚丰富,主要因为以文本形式存在的史料稀少,更多记刻在寺庙碑铭之上,碑铭的损毁和佚失也造成研究的空白。
中国的历史文献对古代柬埔寨的记述则相对比较详细、完整,时间跨度自三国时期到清朝近一千五百余年,从扶南到真腊的史料在《梁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以及《水经注》《太平御览》等文献典籍中或有直接记述或有征引,为全面了解柬埔寨古代社会、文化和宗教积累了宝贵的学术财富。
美国历史学家大卫·钱德勒(David Chandler)撰写的权威著作《柬埔寨史》有关扶南国历史、文化和宗教方面引用了三国时期吴国朱应《扶南异物志》的记述[1]。
这些史料对于扶南国社会进程研究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也是古柬埔寨与中国交往的历史见证。
2.2对于真腊时期的研究中国元朝成宗元贞年间,地理学家周达观奉命随正使宣威真腊(柬埔寨),1296年至该国,居一年后回朝。
据所见闻,成《真腊风土记》一卷,记录其山川草木、城郭宫室、风俗信仰及工农业贸易等,是研究柬埔寨11-13世纪古代史现存的珍贵史料。
该书对南宋理宗时期移居真腊的华人移民及与当地人通婚和从事商务贸易活动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在历史上柬埔塞是不是中国的一部份,你怎么看?
在历史上柬埔塞是不是中国的一部份,你怎么看?
首先在历史上,柬埔寨从来没有成为中国的一部分,古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征服统治过那里。
柬埔寨曾经也是一个有着灿烂文明的古国,她的历史也很悠久,柬埔寨历史顺序大致是:史前和早期的历史,扶南王国,真腊王国,吴哥王朝,法国殖民时代,西哈努克时代,高棉共和国,越南占领和民主柬埔寨时期,当代柬埔寨。
元灭了南宋以后,曾经一度想继续南下入侵真腊,但天不逢时,地理环境不利,并未征服成功。
而后元朝统治者改用胁迫的方法妄想说服真腊以及周边小国自己乖乖归附于元廷,但是依旧未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中国和柬埔寨的关系
柬埔寨,汉朝之前称为“校南”,隋朝称为“真腊”,府朝称为“去蔑”,宋朝称为“占腊”,元朝称为“甘宁智”,明朝以后称为柬埔寨j柬埔寨的音译英文为c2Im比‘瓜,元朝时称为“召字智”,是音译中文,可见柬埔寨从元朝n4起,团名不再有变化。
根据古书记载,小国人最早到柬埔寨是在案姑皇统一中国之后,公元221年,“秦姑皇平女南(越南),徒墒氏50 万与越人相处门年,此等两民南下到达族南(柬埔寨)者,自不乏人。
中国人在案时开始到柬埔寨,有一个确切的语言学上的证据:自古至今,柬埔寨人习惯将中国和华人称为“秦” (英语译音(:川州).上自国工,下至平民百姓,干百年来都是用此一称呼。
东汉甲中年(公元84年)技南派遣使者到中国访问,两国以珍贵的礼品互相馈赠‘,这是史书所记载的两国最早的接触。
220年——280年三国期问,东吴将军吕捞任广州刺史,奉命平定交州,征讨几真,随后派员赴晤扒雨等回同王。
“派什扶南之使者,为宣化从事束应、巾即将军康泰‘,到达之时,正佰寨华罗曼二世为土,构人果小辱使命.宣扬东吴德意*并传礼仪之道*使赤裸习俗,为之一变。
“243年,认南派使节到小回,从此开始了两国官方频繁的往来、根据历史记以,公?G2州年、243iF“扶内工范脐遗使献乐人及力”物”(《二囚志》)、根沉巴书记载,扶南回王在晋武市泰姑四年(268年)、太康六至八年(285——287年),都瞥派佼卞到中国,双方关系口伯亲密*人民往来更频繁,到了晋穆帝(357年),扶南土派仪者送来训象(供作杂技用的大象)。
那盯候,扶南商人已不断到广州进行贸易,“伙南大船”巾中国人押运,满载内洋番地土产。
至市北朝叫代的1694门日,扶市派使节到小国M次,平均每[o午次。
全公元503年,即吸武帝太监二iT:,封饮由于为“安内将平”、“扶南土”。
从此.中国人到柬埔寨备受优待。
陆店后,扶南衰落,奥腊王朝继八。
,两回人员注来更次,木仪个使节往来、也有商业活动。
至叫纯郑和七下西洋、共中3次出入直腊同境,明朝张樊《东西洋考》卷三柬埔寨条:“真腊国笛木州以为城,是华侨聚居处。
”
在古代中囚和柬埔密的关系中,元朝温州人周达观的《真腊风十记》值得大书—笔。
,元成宋叫,留派使者访真胳.其中随贝温州人用达观企柬墒寨逗留一年.回国后,将其所见所闻,以游记的形式,生动、真实地写1;了《真腊风土记》,除卷首“总序”外、分4〔)则,全书虽然只订约85(X)宁,却准洲地拙述丁关哥城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记载柬埔寨的物产、风貌、语言、习俗、文化,还记载了60多个柬埔寨词语。
按照这部书的记载,当时中国和束埔寨之间团贸易已经十分频繁,中国的水银、雨伞、铁锅、铜盘、木梳针以及多种土特产都已经出
现在柬埔寨的市场上。
到柬埔男经商的中国人相当多,其中有不少华人娶当地女子为妻,孜那里安家落户。
这部著作是中柬在古代的交往和束埔寨当田真实历史的唯一记录,是束埔寨当时独一天二的信史,它高着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
吴哥城如此传大,但涅没了400多年,竞完全不为世人所知。
公元]既3年,柬埔赛属法国殖民地,法国学者伯希殉(P.PPjko,)因研究东南亚古史.翻译《真腊风土记》一书时才知道束埔寨真指时代有如此伟大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