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子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子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各项任务,根据《武威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和基础
目前的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失去梦想和激情,变得现实、麻木、呆板;失去了积极的人生态度,变得消极、沉重;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事情;失去了天真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的品质,变得少年老成。

新课程改革不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层次得彻底革命。

它以转变教学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师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以转变教学方式为手段,以“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目标的全面改革,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办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学校的硬软件建设使我们处在一个相对较高的起跑线,为课程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校年轻教师居多,教师们勤奋好学、积极上进,乐于接受新理念,善于创新,为课程改革储备了丰富的力量和财富。

二、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课程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的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稳妥
地推进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工作。

课程改革工作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改革,确立现代课程理念,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化水平;更新课程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快评价制度的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学校课程实施的评价体系;改进课程管理体制,增强学校和课程管理能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加强书画艺术教育;完善教师培训机制,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教育者。

课程改革工作的任务是: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方式,建立新的课程实施评价理念和制度,努力按新课程的标准培养人才;探索现代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课程的教师队伍;积极构建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我校独有的书画艺术文化资源,形成特有的校本课程内容,以次带动新课程改革实施工作。

三、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1、新课程标准的验证性实验。

方法: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框架和内容要点;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理解和运用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成果:撰写新课程的案例,提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独到见解和建议。

2、使用实验教材的实验。

方法:理解北师大版的实验教材的内容结构,比较新旧教材的变化和特点;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根据实验教材的特点,了解和引导学习方式的转变。

成果:结合教学实际,撰写实验教材教学设计集。

3、实验专题性研究。

(1)初步形成配套的学生评价方案。

(2)初步形成配套的教师评价方案。

(3)构建新课程思想的教学活动方式。

(4)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途径和方法。

(5)推进现代教育技术支撑下的教学改革。

(7)探索实验教师的培训模式。

四、实验范围、规模及周期
1、实验学段年级、科目。

根据〈〈纲要〉〉提出的课程结构要求,确定我校的2010级为实验年级。

设置“语文”“数学”为实验课程。

把握语文、数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改进学科课程的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整合的途径和规律。

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

2、参加实验的教师和学生人数。

从2004年秋期开始,我校2010级整体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参加实验的教师有:卢向琴、郑金虎、刘红霞、李光霞、郑延泰、吴青容、邓开礼、陈佩、杜生翼、李万祯、彭海霞、董会玲、沈丽铭、张沁芳、黄发莲、张树花、石万花、井治清、梁艳兰等教师。

学生有630名。

3、实验周期。

实验年级的次年级为实验的验证、推广年级,按次推算,六年以后,全校各年级将全部进入课改。

五、实验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4年8月——2005年1月)
(1)成立课改领导小组。

(2)确定实验教师和实验班。

(3)开展宣传和发动。

(4)对实验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新课程教材培训。

(5)实验教师通读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开展集体备课。

(6)举办新教材的教学观摩活动。

2、实施阶段(2005年2月——2011年9月)
(1)一年级开始使用新课程标准和北师大版实验教材。

(2)开展新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3)调查、测试、记录、分析、交流课程标准及实验教材实验情况。

3、测评、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
(1)对实验结果进行终结性测评,写出分析报告。

(2)提出修改、完善新课程标准的建设性意见。

(3)展示实验成果,并汇成集。

六、实验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致力形成开展课程改革的共识,努力营造有利于新课程实施的良好社会环境。

2、主体性原则。

学校是课程改革实验的主体,要增强与发挥广大师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作为实验的关键环节。

要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使实施新课程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要求。

3、发展性原则。

通过课程改革,推进我校基础教育高质量、高标准,促进每一位教师的进步与发展,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使学生在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和谐发展。

4、创新性原则。

通过课程改革,力争为我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经验与示范。

借鉴各地各校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以优先超前发展基础教育的战略眼光认真实施新课程,把我校教育改革取得的成果有机地融入新课程实施之中,努力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区域特色的现代教育课程体系。

七、实验的措施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新课程改革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政策的调整、课程结构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少数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师资培训以及保障支撑系统的构建等方面,是一项牵动基础教育整体的全面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因此,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课程改革工作,引导课程改革健康发展、实现目标。

2、全员参与,形成合力。

我校要加强校内的整合和合作,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的实验;要协调
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搞好课程实施和课程开发;积极加强政策宣传,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的氛围。

3、整体规划,滚动推进。

课程改革涉及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因此,实验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地位、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确保课程改革有序进行。

对课程改革中可能出现的班与班之间、村与村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不平衡现象,必须采取“区别对待、点面结合”的政策。

“以点带面”,就是教学评价先在“点”上试行,逐步向“面”推广,并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平衡。

4、全员培训,观念与行为互动。

课程改革成败与否,取决于教师能否以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

课程改革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必须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以提高实验者实施课程的水平,加强实验人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教师培训应侧重于“行为培训”,在行动中变观念、转角色、换方式,实现观念与行为的互动。

要不失时机地推广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接受先进的思想,形成正确的行为。

要建立“实验、培训、管理、研究”一体化的运行机制,通过培训、实验、研究,造就一批在教书育人和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的骨干教师,带动全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制定制度、加强管理。

要改革传统的教学管理与评估制度,制定课程工作规程和考核奖励制度,保证课程改革实验有序开展。

要坚持实践与研究相结合,充分保证课程改革的规范性,把课程理想变为理想的课程,把政策课程变为
学生习得的课程。

要采取多种途径、形式和方法开展信息交流、经验总结、专题研讨、问题会诊等活动,加强流程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总结推广经验。

6、研教结合,重在突破。

要以科研为主线,以科研课题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法改革为突破口,立足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手段,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

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学习教学评价理论、把握教学评价要求的同时,切实解决教学评价实际操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八、实验的组织与保障
1、组织机构。

(1)成立“海子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由校长高承忠任组长,梁成科、郑金虎任副组长,卢向琴、石培平、马永福吴智江、董会玲、梁艳兰为组员,负责决策、组织、协调、保障等工作,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程改革实验营造良好的环境。

(2)成立“海子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专家指导小组”,聘请古浪县教研室和古浪教校的专家指导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重点负责论证实验方案、培训骨干教师、组织评价、总结典型经验、提炼研究成果等工作。

2 、保障措施。

①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在政策、宣传、经费等方面予以支持。

②立海子中心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活动、培训教师、科研和奖励等,保证课程改革实验顺利推进。

③宣传课改新动向,交流信息,介绍经验,分析案例,指导实验。

(4)开展群众性课程改革实验系列研讨活动。

①举办学校开放日活动和实验教学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

②组织实施“四课活动”,即评选优秀课(含优秀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学设计、优秀论文和优秀研究课题,每年评选一次。

③建立学科实验研究协作机制,以学科实验基地为核心,加强村与村、班与班的联系,形成合作共进的局面。

(5)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课程实施的环境。

①进一步加快现代教育技术队伍建设。

③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开办学生家长培训班,优化家庭育人环境,宣传家庭科学育儿经验。

(6)加强实验研究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①实施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

根据本实验方案制订实验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计划。

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

注重过程管理,开展经常性的推门听课,引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质量测试,并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监控教学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九、实验的社会支持系统
1 、舆论宣传:召开全校动员大会;建立课程改革专栏;组织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和社会各界代表进行座谈;开展社会调查和咨询活动。

2 、场地与设施:寻求有关部门的支持;为学校课程改革提供设施及其他物质条件;学习理解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定;明确学校按课程及教材要求组织有关活动的职责;为课程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

3 、社会评价:建立学校、社会、学生、家长参与、定性与定量结合,过程与结果统一的评价机制,改革完善考试制度和方法。

十、实验教师培训
1、培训对象。

(1)直接培训对象:全校教师。

(2)社会动员对象:学生家长和各界代表。

2、培训目的。

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课程改革的重大意义,学习掌握科学的课程管理方法,培养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具有研究、开发和执行课程能力的教师队伍。

3、培训内容和方式。

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做到全员参与,适度超前。

新课程师资培训要与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结合起来,与教育科研结合起来,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注重校本培训和即时即地培训,使教师边实践、边培训、边转变。

新课程师资培训主要包括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两个方面,重点是使我校教师了解课程改革的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掌握新课程的基本标准和新教材编写的思路、结构、内容等,促使全体教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

(1)培训内容。

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计不同时间组合和不同程度要求的培训内容。

小学一年级全体教师;培训内容为“新课程改革的通识”。

一年级教师及有关人员;培训内容为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

一年级全体教师及二至五年级语文、数学教师;培训内容为集体备课及各
种教科研活动。

(2)培训方式。

采用讲座式、讨论式、参与式、网络培训等方式开展培训。

4、培训措施。

(1)成立骨干培训队伍。

由校长、教导主任、课改小组组长,既接受上一级培训,又承担本校的培训任务。

(2)开展各类培训。

开办与课程改革同步的实验教师培训班,进行专题学习和行动研究;组织实验骨干市级兄弟学校参观考察;为实验教师提供交流改革经验、发表阶段性成果的条件;重视非实验年级教师培训,逐步吸收非实验年级教师参与校本培训。

5、培训效果的评价。

引导培训对象梳理、概括培训内容,开成系统认识,明确“了解、掌握、重点掌握”等学习要求,为评价提供内容依据。

要求培训者能说出课程培训内容的要点,通过填写答题卡、撰写教学反思报告、为实施新课程设计教案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反馈和评价培训效果。

为更好地发挥培训评价的督促和激励功能,要建立相应的督查制度和激励制度。

培训优秀者可评为优秀学员,并给予适当奖励。

十一、经费投入:
1、培训费2000元,资料费6000元。

2、增添设施设备12000元。

总计:20000元
海子中心小学
2005年2月2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