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习题呼吸道病毒

病毒习题呼吸道病毒
病毒习题呼吸道病毒

第26章呼吸道病毒测试题

填空

1.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风疹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肠病毒等。

2.流感病毒根据流感病毒核糖核蛋白和M抗原(NP和MP)抗原的不同,可分为甲、乙、丙三型。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 HA(血凝素)和 NA(神经氨酸酶) .

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单股负链RNA , 其显著特点是分7~8个节段且容易发生基因重组 .

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RNA,核蛋白和RNA聚合酶组成.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内膜和外膜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HA , 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 NA 的水解作用.

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 HA 和呈蘑菇状的 NA .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麻疹迟发性脑炎和 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睾丸炎 ,5%女性患者并发卵巢炎.

10.孕妇在妊娠5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后临床表现多为轻微 ,而其胎儿或新生儿易患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11.腺病毒为双链线状DNA,无包膜病毒,其蛋白衣壳由240个六邻体壳粒和12个五邻体壳粒共同构成20面立体对称球状体,并在20面体每一顶角壳粒各伸出一纤维隆起.

12.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引起.

三. 单选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2.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风疹病毒

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3.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腮腺炎病毒

4.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A.新生儿

B.二月龄婴儿

C.四月龄婴儿

D.六月龄婴儿

E.八月龄婴儿

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

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

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

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

E.狂犬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

6. 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

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RNA多聚酶抗原

C.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

D.血凝素(HA)

E.神经氨酸酶(NA)

7. 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干扰素

B.细胞免疫

C.粘膜局部神经氨酸酶抗体

D.粘膜局部血凝素抗体

E.血清中血凝素抗体

8. 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

A.甲型流感病毒的HA

B.乙型流感病毒的HA

C.核蛋白

D.M蛋白

E.RNA多聚酶

9.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D

A.流感病毒型别多,毒力强

B.流感病毒抗原性弱,免疫力不强

C.HA和NA之间易发生基因重组

D.甲型流感病毒易形成新的亚型

E.HA和NA易发生点突变

10. 甲型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

A.核蛋白

B.血凝素

C.神经氨酸酶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E.多聚RNA 酶

11.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是

A.脑膜炎

B.肺炎

C.肝炎

D.肾炎

E.睾丸炎或卵巢炎

12.核酸类型为DNA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腺病毒

E.麻疹病毒

13.抗原型别最多的呼吸道病毒是

A.腺病毒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麻疹病毒

E.鼻病毒

14.抗原只有一个型别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鼻病毒

15.可使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腺病毒

C.麻疹病毒

D.鼻病毒

E.埃可病毒

16.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及其致病性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抗原转变,而使人群对新病毒株缺乏免疫力

B.丙型流感病毒不发生变异,抗原性稳定

C.流感病毒不能进行组织细胞培养,因此只能依靠血清学试验进行病原学诊断

D.流感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

E.甲型流感较乙型及丙型流感病情严重,且易酿成流行或大流行

17.关于流感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错误的一项是

A.不耐热,56℃30分钟被灭活

B.耐低温,-70℃可长期保存

C.不耐干燥,低温真空干燥下易失活

D.对紫外线敏感

E.对甲醛,乙醚等化学药物敏感

18.下列对麻疹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D

A.麻疹病毒包膜上有H和F刺突,但无N刺突(无神经氨酸酶活性)

B.麻疹患者有两次病毒血症,第一次病毒血症时,体表不出现红色斑丘疹

C.麻疹是急性传染病,但极少数患儿于病愈2—17年后可出现慢发感染患亚急性硬化性全

脑炎

D.儿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可获得牢固的终身免疫,隔6—7年不必再次接种加强免疫

E.麻疹自身感染后,患者可获得牢固免疫,持续终生

19.下列对腮腺炎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B

A.腮腺炎病毒经被患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也能传播

B.引起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一般3—4周自愈

C.约20%男性患儿合并睾丸炎,可导致男性不愈症

D.约5%女性患儿合并卵巢炎,可导致女性不孕症

E.可并发脑膜炎和耳聋,是儿童后天获得性耳聋的常见病因

20.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即胎儿或新生儿患先天性白内障(失明),心脏病,耳聋等缘由孕妇

A.在孕期1—5个月患风疹

B.在孕期6—7个月患风疹

C.在孕期8—9个月患风疹

D.分娩时患风疹

E.缺乏血清特异性风疹抗体

注:20周内感染

21.为预防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禁忌接种风疹减毒活疫苗的人群是

A.育龄期女青年

B.婚前女青年(结婚登记时)

C.注射过抗风疹人血清免疫球蛋白的非孕妇

D.妊娠期妇女

E.1岁以上少年儿童

第26章呼吸道病毒测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

1.抗原漂移:指甲型流感病毒的抗原性仅发生亚型内部较小的量变,即HA和NA仅发生小变异。而形成新的变种。

2.抗原转变:指甲型流感病毒每隔十数年发生抗原性大的变异(或质变),而产生新的亚型。抗原转变可分为大组变异(HA和NA均变异)和亚型变异(仅HA变异,而NA未变或小变异)。

3.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为流感病毒包膜表面蘑菇状抗原,它具有酶活性和抗

原性,抗-NA可抑制流感病毒从细胞内芽生释放,但无中和病毒作用。

4. 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流感病毒包膜表面柱状抗原,因能和人、鸡、豚鼠等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引起血凝而得名。它具有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的血凝抗体(抗-HA)为中和性抗体并可可抑制血凝。具有酶活性和抗原性,抗-

三. 单选题

1.B

2.E

3.B

4.E

5.B

6.C

7.D

8.A

9.D 10.D 11.E 12.D

13.E 14.D 15.C 16.C 17.C 18.D 19.B 20.A 21.D

四. 问答题

1.人类对流感病毒和麻疹病毒的免疫力有何区别?为什么?

人感染流感病毒只对同型流感病毒产生短暂的免疫力;而感染麻疹病毒后则可获得持久的、牢固的免疫力。

因为:(1)流感病毒是局部感染,病毒不入血;而麻疹病毒是全身感染,有两次病毒血症,病毒抗原可和免疫系统广泛接触。(2)流感病毒有三个型别,尤其甲型流感病毒又可分为许多亚型,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而麻疹病毒仅有一个型别。(3)流感病毒尤其是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而麻疹病毒的抗原习惯内稳定。

2.甲型流感病毒为何容易引起大流行?

主要的原因是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容易发生抗原转变。构成HA,NA的大部分或全部氨基酸均可发生改变,出现抗原性完全不同的新亚型。变异由量变积累为质变。当新的流感病毒亚型出现时,人群普遍对其缺乏免疫力,因而容易引起大流行,甚至世界大流行。

3.简述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及其主要结构成分的功能?

流行性感冒病毒为正粘病毒科的唯一病毒属,它包括人类甲、乙、丙流感冒病毒及猪、马、禽等流感病毒。流感冒病毒直径80~120nm,呈球形、椭圆形或丝状,新分离的毒株多呈丝状。病毒的结构包括核心、基质(M)蛋白缓和包膜。核心由核蛋白包绕螺旋状单股负链RNA (-ssRNA)和RNA多聚酶构成,核蛋白具有型特异性,是人类甲、乙、丙流感冒病毒的分型依据。基质蛋白包括基质蛋白(M1)和膜蛋白(M2)共同构成病毒衣壳,M蛋白亦具有型特异性。包膜为源于宿主细胞的脂质双层,并镶嵌着2种粘蛋白刺突,即柱状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HA,NA易变异,形成新的病毒亚型。

流感病毒核心基因结构为5’帽状结构-mRNA-3’-polyA。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基因组分为8个节段,即RNA1~RNA3节段编码RNA多聚酶,RNA4和RNA6分别编码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RNA7分别编码基质蛋白膜蛋白蛋白,RNA8编码非结构蛋白。丙型流感病毒基因组分为7个节段,缺少RNA6节段,RNA4节段编码蛋白具有HA,NA两种活性。

4.简述分离与鉴定流感病毒常用的实验室检验步骤及结果判定

分离流感病毒最常用的是鸡胚接种法.取可疑流感患者急性期咽漱液或鼻咽拭子Hanks 洗涤液,加入抗生素后,接种于10~20日龄鸡胚羊膜腔,35℃孵育3天后,分别收集羊水和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并测定其滴度.如血凝试验阳性者,在分别以亚型特异性血凝抗体进行血凝抑制试验2,鉴定其流感病毒的型别、亚型和毒株。如血凝试验为阴性者,应在鸡胚上再盲传1~2代,血凝试验仍为阴性者,才能报告接种分离流感病毒为阴性。

5.从流感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特征,来阐述对流行性感冒的预防策略和措施

流感的潜伏期为数小时至72小时,多为1~2天,患者的传染期为5~7天,即发病初期至发热消退前。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定位于上呼吸道黏膜,在黏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黏膜的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多。患者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干咳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此外患者的高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可能与流感病毒诱生干扰素和细胞免疫调理作用以及病毒代谢毒素与宿主细胞坏死产物有关。

免疫学特征:(1)由于流感病毒不引起病毒血症,故病后免疫不十分稳固,感染后仅对同亚型病毒维持1~2年的免疫力;(2)乙型和丙型流感病毒不容易变异,故病后免疫相对稳固,而甲型流感病毒多容易变异,大约每10~15年发生一次大变异,产生新的亚型,有可能酿成一次世界大流行。

甲型流感是一种高流行率、高死亡率(低病死率)传播迅速的传染病,目前预防甲型流感的主导措施依赖于世界性协作,共同对毒株的变异和人群对优势毒株免疫水平进行监测一旦发现新的变异株日趋站优势,应尽快接种相应的流感疫苗,尤其对儿童和老人,宜采取应急接种。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研究 发表时间:2019-05-22T10:30:45.237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6期作者:潘雷 [导读] 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湖北省宜昌市惠民医院 443000 摘要:目的:研究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接诊的132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6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药物为利巴韦林,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要短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致热样反应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结论: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巴韦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关键词:炎琥宁;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若未进行及时诊治则可能会出现咽后壁脓肿、支气管肺炎、中耳炎、扁桃体脓肿等病症。目前。临床上还没有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效药物。本文主要对炎琥宁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文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组66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31例,患者年龄6至63岁,平均年龄为(46.2±2.1)岁;对照组66例患者,男性32例,女性34例,患者年龄7至65岁,平均年龄为(45.3岁±2.3)岁。 1.2方法 治疗阶段,对两组患者均采用退热、补液、加强临床治疗等常规的治疗手段。对观察组患者使用炎琥宁治疗,炎琥宁粉针剂0.24g/d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0.5g/d静脉滴注[1]。出现感染问题的患者口服适量抗生素,发热患者及时进行物理降温。临床研究过程中,不采用其他药效不明确的药物,2组患者的疗程均为3d。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2组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血液系统反应、致热样反应等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研究,观察2组患者的退热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调查显示,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入院治疗的患者中,超过80%以上是因为病毒性感染。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发于春秋季节,由于换季原因,气温变化大,人体免疫力下降,非常容易出现病毒感染的问题。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表现是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等,症状和普通的感冒类似。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可以分为咽炎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普通感冒两种类型,咽炎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表现是扁桃淋巴增殖并伴有少许分泌物、咽部红肿、下颌淋巴结肿大等[2]。而普通感冒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则多表现为流涕、鼻塞、白细胞减少或增多、咽痛等,一般不需要入院治疗,3d~7d即可自愈。 作为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常用药物,炎琥宁的主要成分是穿心莲内酯,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临床上多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肺炎的治疗。穿心莲内酯对于因病毒引起的头晕、发热等症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够起到增强机体抗病毒性、镇静的效果。 为了对炎琥宁的不良反应有充分地了解,本文对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治疗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了对比分析,观察组患者采用炎琥宁药物,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要远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退热时间,说明炎琥宁对病毒性上呼吸道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的治疗方法。在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要远远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且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与患者的年龄、给药方法、病程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对幼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使用炎琥宁药剂的时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成人。而在给药方法上面,炎琥宁药剂分为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两种,有部分患者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及临床意义

九项呼吸道病毒检查 一、呼吸道九联检主要检测病原体的IgM抗体,包括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体(COX)、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PIVS)。 二、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主要针对九项病原体的IgM 检测。由于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最早产生的抗体是IgM,但是IgM的半衰期短(约5天)若血清中特异性IgM类抗体含量增高,表明有近期感染,这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以下是关于九项病原体名称及其潜伏期和产生IgM的时间。 九项病原体IgM抗体产生时间

三、临床意义 嗜肺军团菌 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菌。在欧洲和北美军团军肺炎占社区获得性肺炎前3,4位,ICU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第三位,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1~5 %也由嗜肺军团菌所致。对人致病的嗜肺军团菌有16个血清型,80%军团菌肺炎有嗜肺军团菌血清Ⅰ型引起。然而军团菌细菌培养检出率低, 只有50%左右, 目前临床上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军团菌感染的主要手段。

肺炎支原体 是目前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肺炎感染病原体的15%左右,由于肺炎支原体传统培养难度大,单纯凭借患儿的临床症状不易确诊是否感染,支原体抗体于感染后7~9d出现,3~4周达高峰,可持续4~6月,采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是常用的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手段。 Q热立克次体 可引起Q热等全身疾病,会造成发热、非典型性肺炎、肝炎或心内膜炎等。血清学诊断中,IFA检测是最灵敏和最具指示性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肺炎衣原体 广泛存在于世界范围内,人类是其唯一的宿主,仅1个血清型。实验室检测方法有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测、核酸扩增技术等,目前临床主要使用血清学检测方法。肺炎衣原体是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之一,人与人之间的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完整版 一、定义与分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简称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以病毒多见,占70% ~ 80%,细菌感染占20% ~30%。 根据病因和病变范围的不同,分为以下类型[1]: (一)普通感冒 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等症状。2~3 d后鼻涕变稠,常伴咽痛、流泪、味觉减退、呼吸不畅、声嘶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头痛。体检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一般5~7 d可痊愈。 (二)急性病毒性咽炎或喉炎 1.急性病毒性咽炎:

临床特征为咽部发痒或灼热感,咳嗽少见,一般咽痛不明显。当吞咽疼痛时,常提示有链球菌感染。体检咽部明显充血水肿,颌下淋巴结肿大且触痛。 2.急性病毒性喉炎: 临床特征为声嘶、发声困难,常有发热、咽痛或咳嗽。体检可见喉部水肿、充血,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和触痛,可闻及喉部的喘鸣音。 (三)急性疱疹性咽峡炎 多于夏季发作,儿童多见,偶见于成年人。表现为明显咽痛、发热,体检可见咽充血,软腭、悬雍垂、咽及扁桃体表面有灰白色疱疹及浅表溃疡,周围有红晕,以后形成疱疹。病程约1周。 (四)咽结膜热 咽结膜热是一种表现为急性滤泡性结膜炎,并伴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发热的病毒性结膜炎,常发生于夏季,儿童多见,游泳者易于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炎、结膜炎三大症状。病程4~6 d。 (五)细菌性咽炎及扁桃体炎 起病急、临床表现为咽痛、畏寒、发热(体温可达39 ℃以上)。体检可见咽部明显充血,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有黄色脓性分泌物,可伴有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肺部无异常体征。

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的区别

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下面四个方面是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病人。 2、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 小儿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的区别 如何根据原始初级资料判断上感病原 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扁桃体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修订)

上呼吸道感染的中西医诊疗常规(修订) 中医院儿科本病简称上感,是指由鼻、副鼻窦、咽和喉所构成的上呼吸道 的感染性疾病。一般病势不重,但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肌炎、风湿病等合并症,也可能引起原有疾病的急性发作,如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急性发作等。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病毒性与细菌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又分为普通感冒,病毒性咽炎、喉炎,疱疹性咽峡炎,咽结膜热四型。 中医属“伤风”、“感冒”范畴。该病发生是由于六淫及时行疫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但以风邪为主,又随四时之气杂合为病,有风寒、风热、暑湿、秋燥、时行感冒等。其中以风寒、风热两者多见。致病因素取决于人的卫气强弱,如果将息失宜,过度疲劳,腠理疏懈,卫气不固,或素体阳虚者,易为外邪所客,内外因相互影响而发病。风邪入侵的途径为肺系卫表,其病变部位也常局限于肺卫。而时行感冒,因其感受时邪较重,故全身症状比较明显。 1 临床主症 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咽痛声嘶、呼吸不畅、咳嗽、便秘或腹泻等。 2 诊断要点 2.1查体见鼻腔粘膜、咽部充血水肿,扁桃体肿大等。 2.2血象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常增多,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和核左移现

象。 2.3 X线检查胸部X线透视正常或肺纹理增强。 2.4病毒和病毒抗体的检测,视需要用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血清学诊断法和病毒分离与鉴定,以判断病毒类型。 2.5细菌培养判断细菌类型,对选择有效抗生素有意义。 3 治疗 3.1中医 3.1.1内服药物(1)风寒感冒:鼻寒声重或鼻痒喷嚏,流涕清稀,痰多稀薄,甚则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肢体酸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主方: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防风、川芎、羌活、独活、柴胡各12g,前胡,枳壳、茯苓、桔梗各10g,甘草6g)。(2)风热感冒:发热,微恶风寒,或汗出不畅,头痛,鼻塞,涕浊,咳痰黄稠,口干欲饮,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法:辛凉解表,清热祛风。主方:银翘散加减(金银花、板蓝根各30g,连翘15g,牛蒡子、荆芥、竹叶、甘草各10g,薄荷6g,豆豉8g,桔梗12g)。(3)暴湿感冒:身热、微恶风,汗出,肢体酸痛,头重胀,咳嗽痰粘,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粘腻,胸闷泛恶,小便短赤,大便质稀,苔薄黄而腻,脉濡数。治法:清暑、祛湿、解表。主方:新加香薷饮加味(香蕾、蕾香、佩兰、厚朴、扁豆花各12g,金银花、连翘各15g、薏苡仁、六一散各30g)。(4)体虚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汗出,气短,乏力,咳嗽,咳痰无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法:益气解表。主方:参苏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上海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呼吸道病毒 7 项检测 试剂 2011-1-10

呼吸道病毒 7 项检测试剂 目录 1.概述 (1) 2.D3 Ultra DFA试剂 (2) 2.1D 3 Ultra DFA试剂规格 (2) 2.2 3 Ultra DFA试剂用途 (2) D 2.3D 3 Ultra DFA试剂特点和优势 (2) 2.4D 3 Ultra DFA试剂实验操作步骤 (3) 2.5 3 Ultra DFA试剂实验结果判读 (4) D 3.D3 Ultra DFA试剂竞争优 势 (5) 3.1检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5) 3.2市场竞争 (5) 附录 1七种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 (7) 附录 2实验室所需设备清单(试剂盒中不含) (8) 附录 3进口荧光显微镜参数 (9)

1.概述 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往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 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在医院和急诊室中, 这些呼吸道病毒也 常常是诊断和治疗的难题。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 A 型(甲型)流感病毒, B 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腺病毒,副流感病毒 1 型,副流感病毒 2 型和副流感病毒 3 型。在病毒检测方法中, 抗原检测 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 1. 可以用于病 毒的早期诊断,这对治疗非常重要; 2. 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节省实验室的劳动力和成本。 DHI 公司的 D 3 Ultra DFA 试剂属于抗原检测 中的直接免疫荧光法 。该试剂可以同时筛查和鉴定出常见的 7 种呼吸道病毒。 D 3 Ultra DFA 试剂主要的测试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所以目标客户群体为: 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儿科的三甲医院。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某复星医学科技发展某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 剂 2011-1-10 呼吸道病毒7项检测试剂 目录 1.概述1 2.D3Ultra DFA试剂1 2.1 D3Ultra DFA试剂规格1 2.2 D3Ultra DFA试剂用途2 2.3 D3Ultra DFA试剂特点和优势2 2.4 D3Ultra DFA试剂实验操作步骤3 2.5 D3Ultra DFA试剂实验结果判读4 3.D3Ultra DFA试剂竞争优势5

3.1 检验的特异性和灵敏度5 3.2 市场竞争5 附录1 七种病毒检测的临床意义6 附录2 实验室所需设备清单(试剂盒中不含)7 附录3 进口荧光显微镜参数8 1.概述 日常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往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有些甚至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在医院和急诊室中,这些呼吸道病毒也常常是诊断和治疗的难题。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包括: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2型和副流感病毒3型。在病毒检测方法中,抗原检测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1. 可以用于病毒的早期诊断,这对治疗非常重要;2. 快速、简便的诊断方法,短时间内得出结果,节省实验室的劳动力和成本。DHI公司的D3Ultra DFA试剂属于抗原检测中的直接免疫荧光法。该试剂可以同时筛查和鉴定出常见的7种呼吸道病毒。 D3Ultra DFA试剂主要的测试对象为婴幼儿和儿童,所以目标客户群体为: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和有儿科的三甲医院。 2.D3Ultra DFA试剂 2.1 D3Ultra DFA试剂规格 D3Ultra DFA试剂分为7项呼吸道病毒筛查试剂和7项呼吸道病毒鉴定试剂。检测病毒种类:A型(甲型)流感病毒,B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1、2、3型副流感病毒。具体规格如下:

常见呼吸道病毒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常见呼吸道病毒高灵敏度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5-12-04T16:27:26.723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14期作者:彭丹霞1 张星星2(通讯作者) [导读] 1.湖南省人民医院 2.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儿科医学中心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急等特性。 1.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5; 2.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儿科医学中心 【摘要】经临床证实,当前有90%以上的呼吸道疾病是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以呼吸道疾病最为常见。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等。呼吸道疾病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疾病,通常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急、潜伏期短的特性,并且当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致命性呼吸道病毒,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等。一旦发生这类病毒,通常会引起大范围的危害,对于呼吸道病毒的检测成为医院工作中的重要事项。由于呼吸道病毒引起的临床感染症状具有相似性,所以仅靠常规检测方法很难快速的确定病原,需要一种高度灵敏的快速检测方法。本文针对于此,研究常见呼吸道病毒的高度灵敏快速检验的方法,探究快速确定病原的途径。全文介绍了常见呼吸道病毒、以及检验病毒的方法。 【关键词】常见呼吸道病毒;高度灵敏快速检验方法;临场研究 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人类偏肺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这些病毒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急等特性。这些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引发感染,爆发疫情。高度灵敏的快速检验方法可以有效的为患者提供诊断依据,使医师可以及时的对症下药,并且对卫生监督和疫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通常呼吸道疾病通过空气传播,很难有效的预防,单体就能辐射很大的区域。所以研究出有效的检验方法至关重要。 1 常见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专指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组织增生,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病变或呼吸道以外组织气管病变的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能反复感染,可在人群中暴发流行。当前主要的呼吸道病毒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并胞体病毒、腺病毒四种。 流感病毒就是流行性感冒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造成人体的上下呼吸道感染。通过空气传播,能引起大范围的疫情。具有鼻塞、流涕、咽痛等临床症状,并造成肺炎、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根据抗原性,流感病毒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三种。甲型病毒易发生异变,造成大规模的流行,异型会引起肌炎和胃肠反应,较小规模,致死率较低,丙型会造成人类的轻微上呼吸道感染,很少造成流行。流感病毒的发病率较高,但致死率很低,但容易造成疫情的流行;副流感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能够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病死率略高。可以形成反复感染的肺炎、支气管炎、下呼吸道疾病等。副流感病毒主要分为四种类型,为Ⅰ型到Ⅳ型病毒。前两种主要会引起哮喘、喉炎、气管严和支气管炎。Ⅲ型的流感病毒会造成肺炎和细支气管感染,也能引起哮喘。Ⅳ型病毒会造成上呼吸道感染,检测率很低,一般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不会引起肺炎。副流感病毒任何季节都可暴发流行,但以局部区域性为主,在儿科病房、小学、幼儿园等场所多见,爆发通常以Ⅲ型为主;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也是常见的病原体,可通亲密接触、空气飞沫传播。这一病毒可造成任年龄段的人群感染,引起发热、咽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等呼吸道病症。引起的流行性喘憋性肺炎是造成婴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根据抗原性,可分为A、B两种类型;腺病毒属于腺病毒科,会造成呼吸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溶解性感染,淋巴样和腺样细胞的潜伏感染和啮齿动物细胞的转化感染。能够引起3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咽炎热和较大儿童的咽结膜炎热、病毒性肺炎、急性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还会造成非呼吸道组织的病变,如阑尾炎、急性胃肠炎等。当前检测到的腺病毒有52种,分A、B、C、D、E、F六个亚群。 除以上几种病毒外,还有偏肺病毒、人冠状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流行腮腺炎病毒等。呼吸道病毒虽然种类繁多,但引起的症状大同小异,引发的社会危害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呼吸道病毒有效的甄别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对疫情进行防治。 2 常见呼吸道病毒的高灵敏快速检测方法 当前,具有多种的呼吸道病毒检验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技术、DNA探针技术、基因芯片技术以及其他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但是均不能满足目前的需求,所以需要我们探索新型的常见呼吸道病毒检验技术。 2.1试验材料 准备的试验材料有病毒毒株,包括阳性毒株和阴性毒株;细胞培养液;主要的仪器有生物芯片便携式可视化扫描仪、超纯水仪、数显电热水浴箱、琼脂糖电泳仪、芯片杂交盒、精密微量移液器、自动化核酸提取系统等;试剂方面,有病毒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扩增试剂盒等,化学试剂包括氯化钠、磷酸氢化钠、甲酰胺等。针对常见病毒,提取六种特异性基因作为检测标靶。利用信息技术将Gene Bank数据库获取的呼吸道病毒毒株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得到碱基对齐图和聚类分析结果。使用Primer5.0软件结合碱基对齐图查找相关特异性引物。根据引物设计原则、PCR扩增物片段对杂交动力学造成的影响,确定扩增物的长度在100~500bp之间。根据八种呼吸道病毒靶基因对比的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在不同书的病毒之间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同属病毒之间的核酸序列进化相似。所以,探针的设计应可将待测毒株和其它近原属分开,探针的序列能代表本属内不同的毒株。探针的特性是帮助基因芯片确定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关键,在设计好探针后利用在线Blast对探针进行特异性分析,确定探针和其它病毒和细菌无相似性后,截取最优长度作为备选探针。 然后合成引物和探针,运用标准亚林酰胺化学方法在自动合成仪上进行氨解、过滤、干燥等程序。可用可视化显色所用的下游引物5’端进行生物素标记。探针与氨基基团之间可用聚乙二醇磷酰化试连接。最后进行引物的纯化。用200μl纯水,溶解粗样,加入200mg的尿素,待充分溶解后,放入16%的聚丙烯酰胺变性凝胶中,用600V的电压电泳2h。然后将凝胶取出,放在有荧光背景下的硅胶板上,在紫外灯下取出有紫外吸收的条带。放到试管中捣碎,并用1M的NaCL溶液,用50°C的纯水水浴3h。水浴后用22ml纯水、1.5ml的20%乙腈溶液过滤,用1.5ml的离心管收集,并用冷冻干燥机抽干。将制造的引物用毛细管电泳检测,以紫外定量,冷冻保存。引物制做好后,制造基因芯片,用寡核苷酸探针以去离子水溶液稀释至100μM。取点样液和制好的寡核苷酸探针各10μL,混合,待用。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以痰液标本13000rpm离心10min,灭菌处理。用4%的NaOH液化30min,漩涡震荡10min,4°C液化,再行13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放至200μl的生理盐水保存。为了提高病毒核酸的提取质量,可用离心柱提取法、磁珠提取法、自动化提取法对比提取。为了保证试验的质量,可设人核糖核酸酶P基因编码中的Rnase gene作为靶基因,用4条引物和2条内标做对照探针。为了建立高灵敏度的快速检验方法,可以建立多重的RT-PCR扩增,将八种常见的呼吸道病毒中的6对特异性引物和2对内标引物分至2管,形成多重RT-PCR的组合。然后行芯片

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王晶

165 第17卷 第11期 2015 年 1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7 No. 11 Nov .,201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1]。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在祖国医学中归属于“外感发热”“伤风感冒”范畴[2]。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较多,其发病率较高, 具有易感性、泛发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寒、发热、咽痛、口干、头痛、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目前多以广谱抗病毒、退热对症为主,缺乏专一特效药物。普济 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 王晶1,周志添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2.广州市荔湾区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370) 摘 要: 目的:观察普济消毒饮对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符合诊断纳入标准的病例共160例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并进行临床安全性评价。结果:普济消毒饮组体温首次降至正常时间、总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 <0.05)。在临床观察过程中,未发现普济消毒饮有重要不良反应,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普济消毒饮治疗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确切。 关键词:普济消毒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5) 11- 0165- 02 收稿日期:2015-03-30 作者简介:王晶(1970-),女,湖北枝江人,副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急症。 Clinical Research of Puji Xiaodu Yin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ANG Jing 1,ZHOU Zhitian 2 (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120,Guangdong,China;2.Liwa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0370,Guangdo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Puji Xiaodu Yin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Methods :160 cases were randomiz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safety of Puji Xiaodu Yin 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time of temperature drop to normal,the total effective rate,and the symptom improve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 <0.05).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observation,we observe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Puji Xiaodu Yin was an effective Chinese medicine,and it can be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Key words:Puji Xiaodu Yin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之功。川贝母、赤芍配伍,化痰祛瘀,以消除痰瘀互阻之证。 玄参、橘红、丹参、桃仁、防风、女贞子、蛤蚧合用共为佐药。玄参甘苦寒,养阴生津、清热解毒。橘红辛苦温,理气化痰,丹参、桃仁均为活血化瘀之品,与赤芍合用增强化瘀通络之效。防风辛微温,与黄芪、白术配伍取古代名方“玉屏风散”之意,有补肺固表、预防邪气外袭之功。女贞子甘苦寒,滋补肾阴,以助元阴。蛤蚧咸平,补肺益肾。甘草甘平,调和诸药,为本方之使药。 全方具有养阴益肺而生津、活血化瘀而通肺络之功效。临床观察表明,养阴益肺通络丸能明显改善患者咳嗽气短的症状,提高患者的弥散功能和运动耐力。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 1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我国间质性肺 疾病临床和基础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J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 ( 12 ):911. [ 2 ]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Multidisciplinary Consensus Classification of the 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 J ]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2,165:277-304.[ 3 ] 韩明向,李泽庚.现代中医呼吸病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 版社,2005:353. [ 4 ] 田德禄.中医内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68-378. [ 5 ]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 疗指南(草案)[ J ]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 ( 7 ):498-500.[ 6 ] Watter LC,King TE,Schwarz MI,et al.Aclinical,Radiographic, and Physiologic Scoring System for the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J ] .Am Rev Respir Dis,1986,133:97.[ 7 ] 樊茂蓉,苗青,罗海丽,等.肺纤通方治疗气阴两虚.肺络闭阻 型特发性肺纤维化疗效观察[ J ]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 ( 9 ):1377-1379.[ 8 ] 刘文锋,史利卿,益气养阴方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气阴两虚证 的临床研究[ J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2,19 ( 2 ):31-34.[ 9 ] 董瑞,于润江.政协委员董瑞院长谈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 [ M ]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 ( 10 ):210-211.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5.11.055

医学微生物学习题及答案14-呼吸道病毒

医学微生物习题 第26章呼吸道病毒测试题 一. 名词解释 1.抗原漂移 2.抗原转变; 3.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NA) 4. 血凝素 (hemagglutinin, HA) 二. 填空 1.呼吸道病毒包括、、、、、 、等。 2.流感病毒根据抗原的不同,可分为、、三型。 3.决定流感病毒亚型的特异性抗原是和 . 4.流感病毒的核酸类型是 , 其显著特点是 . 5.流感病毒的核心由 , 和组成. 6.流感病毒的结构由 , 和组成. 其吸附细胞的结构是 , 成熟病毒自细胞膜上的释放依赖的水解作用. 7.流感病毒的包膜镶嵌着2种糖蛋白刺突,即呈柱状的和呈蘑菇状的 . 8.麻疹病毒感染除引起麻疹外,少数患者尚可并发严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即和 . 9.腮腺炎病毒除引起患者双侧或单侧腮腺肿大炎症外,20%男性患者并发,5%女性患者并发 . 10.孕妇在妊娠5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后临床表现多为 ,而其胎儿或新生儿易患综合征. 11.腺病毒为双链线状DNA,无包膜病毒,其蛋白衣壳由240个壳粒和12个 壳粒共同构成20面立体对称球状体,并在20面体每一顶角壳粒各伸出一纤维隆起. 12.少年儿童和成人普通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大多由或感染引起. 三. 单选题 1.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 A.流行性感冒杆菌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呼吸道合胞病毒 E.鼻病毒 2.普通感冒的最常见病原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风疹病毒 E.鼻病毒和冠状病毒 3.可引起全身感染的呼吸道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病毒 C.鼻病毒 D.冠状病毒 E.腮腺炎病毒 4.麻疹疫苗的接种对象为 A.新生儿 B.二月龄婴儿 C.四月龄婴儿 D.六月龄婴儿 E.八月龄婴儿 5.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是一种由 A.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亚急性感染 B.麻疹病毒引起的持续感染 C.疱疹病毒引起的隐伏感染 D.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感染 E.狂犬病毒引起的慢性感染 6. 流感病毒的分型根据是 A.所致疾病的临床特征 B.RNA多聚酶抗原 C.核蛋白和内膜蛋白抗原 D.血凝素(HA) E.神经氨酸酶(NA) 7. 抗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免疫因素是 A.干扰素 B.细胞免疫 C.粘膜局部神经氨酸酶抗体 D.粘膜局部血凝素抗体` E.血清中血凝素抗体 8. 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结构是 A.甲型流感病毒的HA B.乙型流感病毒的HA C.核蛋白 D.M蛋白 E.RNA多聚酶 9. 造成流感世界性大流行的原因是 A.流感病毒型别多,毒力强 B.流感病毒抗原性弱,免疫力不强 C.HA和NA之间易发生基因重组 D.甲型流感病毒易形成新的亚型 E.HA和NA易发生点突变 10. 甲型流感病毒分型的依据是 A.核蛋白 B.血凝素 C.神经氨酸酶 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 E.多聚RNA 酶 11.流行性腮腺炎的常见并发症是 A.脑膜炎 B.肺炎 C.肝炎 D.肾炎 E.睾丸炎或卵巢炎 12.核酸类型为DNA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腺病毒 E.麻疹病毒 13.抗原型别最多的呼吸道病毒是 A.腺病毒 B.流感病毒 C.副流感病毒 D.麻疹病毒 E.鼻病毒 14.抗原只有一个型别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副流感病毒 C.腺病毒 D.腮腺炎病毒 E.鼻病毒 15.可使感染细胞发生融合的病毒是

呼吸道病毒多重核酸检测试剂-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

附件1 呼吸道病毒多重核酸检测试剂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呼吸道病毒多重核酸检测试剂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呼吸道病毒核酸测定试剂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如申请人认为有必要增加本指导原则未包含的研究内容,可自行补充。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范围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TI)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类疾病,可以在任何性别、年龄和地域中发生,是

全球范围内引起人群发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呼吸道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较为相似,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鼻炎、咽炎、喉炎、扁桃体炎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其治疗方法、疗效和病程也不尽相同。目前已证明,大部分呼吸道疾病是由细菌外的病原体引起,其中以呼吸道病毒最常见。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呼吸道病毒多重核酸检测试剂,适用样本类型应为鼻咽拭子、咽拭子、肺泡灌洗液、痰液或其他呼吸道分泌物样本等。检测对象应可引发相似的临床表现,可包括但不限于: 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呼吸道感染肠道病毒(肠道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博卡病毒。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利用荧光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或其他分子生物学方法,以特定的呼吸道病毒基因序列为检测目标,对来源于人体样本中的呼吸道病毒核酸进行体外定性检测,临床用于辅助诊断呼吸道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涉及其他临床用途的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试剂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二、基本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有关产品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和评价以及其他内容,其中其他包括同类产品在国内外批准上市的情况。与预期用途相关的临床适应症应重点描述呼吸道病毒型别与临床适应症的相关性及相关病毒在我国的流行特征;产品

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的区别

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细菌性与的临床症状比较相似。下面四个方面是细菌性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区别。 1、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的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人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病人。 2、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而细菌性则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 4、病毒性感染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可轻可重;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如果开始发热不高,2-3天后,病情继而加重,则多为细菌性感染。 小儿病毒性感染与细菌性感染的区别 如何根据原始初级资料判断上感病原 1、从发病率上讲,85--90%为病毒,细菌大概不足10%,另外,支原体等亦可引起。 2、细菌:中毒征重,热退后精神依然不好;病毒:中毒征轻,热退后精神如常。 3、细菌:多为驰张热型(体温忽上忽下);病毒:多为稽留热型(体温居高不下)。 4、上有脓点------细菌;扁桃体上有疱疹、滤泡-----病毒。 5、扁桃体充血,表面不平、乌暗------细菌;扁桃体充血,表面光滑、色鲜-----病毒。 6、有卡他症状(留清涕)----病毒;有脓涕、脓性分泌物----细菌。 7、病毒感染常伴皮疹。 8、小年龄组(婴幼儿)-----细菌多;大年龄组------病毒多。 9、上感>3--5天,多合并细菌感染。 10、清涕、稀薄痰----多见病毒感染,但也有人认为其中少数为杆菌感染。 11、咳嗽痰多----多为细菌;咳嗽痰少-----多为病毒。 12、祖国医学认为:清痰(涕)为寒,黄(脓)痰(涕)为热,现代医学从另一侧面认为:前者为病毒感染,但也有例外,小部为杆菌,后者为细菌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护理要点

上呼吸道感染 一、护理要点: 1.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①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完成。保证患儿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②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要注意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提高病室温度,使其维持在60%左右,可改善血液循环,对减轻呼吸道症状有明显效果。 ③鼻塞的护理: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素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吸吮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④咽部护理:注意观察咽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咽部不适时可给予润喉含片或雾化吸入。 2.高热的护理: 密切监测体温变化,体温38.5oC以上时应对症治疗,采用正确、合理的降温措施,如头部冷湿敷、枕冰袋,在颈部、腋下及腹股沟处放置冰袋,或用乙醇擦浴,冷盐水灌肠。也可以用25%安乃近溶液滴鼻或口服退热剂。注意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及时更换汗湿衣服,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3.观察病情: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警惕高热抽搐的发生。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粘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百日咳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 4.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 鼓励患儿多喝水,给予易消化高营养饮食,宜少食多餐并经常变换食物种类,一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二.健康指导: 指导家长掌握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知识,懂得相应的应对技巧;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蒸蒸法将居室消毒;对反复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穿衣要适当,以逐渐适应气温的变化,避免过热或过冷;另外要积极防治各种慢性病,如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贫血。

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 鉴定 使用说明书

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鉴定)使用说明书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七项呼吸道病毒检测试剂盒 英文名称:D3 Ultra DFA Respiratory Virus Screen & ID Kit 【包装规格】 鉴定试剂:80人份/盒 【预期用途】 用于临床定性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甲型(A型)流感病毒,乙型(B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 【检验原理】 荧光素(FITC)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与病毒抗原结合,形成稳定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特异性绿色荧光。 【主要组成成份】 组份名称规格主要成分 1 DFA染色试剂鉴定试剂流感A试剂: 2 mL 每试剂瓶为一项与病毒 抗原相对应的荧光单克 隆抗体 流感B试剂:2 mL 腺病毒试剂:2 mL 呼吸道合胞病毒试剂:2 mL 副流感1试剂:2 mL 副流感2试剂:2 mL 副流感3试剂:2 mL 2 40X浓缩洗液25 mL PBS 3 固定液15 mL 甘油 4 阳性质控板5块包被病毒抗原 【储存条件及有效期】 2oC-8oC避光保存18个月。 【适用仪器】 荧光显微镜,激发波长490 nm,发射波长520 nm。 【样本要求】 鼻咽部取样后保存于生理盐水中,应在24小时内送检。 【检验方法】 1、取样:用鼻咽拭子从病人的鼻咽部取样或者使用鼻腔灌洗液,将鼻咽拭子放入储存管中(含有生理盐水)。 2、样本准备步骤: ①将样本充分震荡混匀约10-15秒。 ②在400-600xg转速下离心5-10分钟。 ③弃上清。 ④在沉淀中加2-3 mL PBS缓冲液(不能使用试剂盒中的浓缩洗液),充分震荡混匀约10-15秒。 ⑤在400-600xg转速下离心5-10分钟。 ⑥吸走上清和黏液层,小心不要吸到沉淀。 ⑦重复步骤4到6,直至黏液层被完全去除。 ⑧在沉淀中加0.5-1 mL的PBS缓冲液。 ⑨用移液器反复吹吸来重悬细胞沉淀,形成一个略混浊的悬液。 3、直接样本测试步骤: ①在8孔板上的孔内滴加25 μL的细胞悬浊液,每样本需滴加七孔。 ②样本完全风干。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探讨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探讨 发表时间:2011-11-24T14:07:54.1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邵惠训 [导读] 儿童最易发。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病因。 邵惠训 (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 100012)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9-0056-05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流感病毒人类冠状病毒人类偏肺病毒人类博卡病毒 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多发病。儿童最易发。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5岁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病因。呼吸道感染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目前尚有3成到4成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不明,很可能也是由病毒引发,只是人们还没有发现而已。将来还会陆续发现新的呼吸道病毒和新的呼吸道传染病。 1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1.1 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URTI) 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鼻病毒是主因。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紧随其后,引起继发感染,使疾病加重。表现为鼻炎、咽炎和喉炎。临床症状有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喉干、咽痛、低热、头痛和全身不适等。局部卡他症状重,全身中毒症状轻。原有慢性病人或体弱人群常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和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心肌炎、肾炎和风湿热等。普通感冒一般预后良好,发病5~7天后痊愈。 1.2 急性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LRTI) 表现为气管炎、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临床症状有发热、头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气喘和紫绀等。重者可出现口唇、指甲青紫。胸透或X光胸部摄片可见肺部阴影。本病发病率高,人群对呼吸道病毒普遍易感。小儿、老人、营养不良和患有慢性病者,更易患此病。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病后仅对同种、同型病毒具有免疫力。因病毒种类、型别繁多,同一病人可多次发病。发病的诱因是受凉、淋雨和劳累等。全身或呼吸道局部抵抗力下降,原来存在于呼吸道黏膜上的病毒或外来病毒侵入呼吸道而感染。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 2 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 2.1 人类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 1956年Morris首次从上呼吸道感染的黑猩猩鼻咽分泌物分离到病毒,1957年Chanock从肺炎患儿咽拭子分离到病毒。hRSV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肺炎病毒属。是有囊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有2个血清型9个亚型。病毒直径为120~200nm,在细胞培养中能形成细胞融合病变。hRSV基因组编码两个表面糖蛋白:粘附蛋白(attachment protein,G)和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病毒通过G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F蛋白介导细胞与病毒囊膜融合,抗G或抗F抗体能中和病毒感染性。 hRSV在世界各地的人群和动物中有广泛分布和传播,是婴幼儿,尤其6个月以下婴儿下呼道感染(喘息性肺炎、间质性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毒病原。对早产儿危害更大。病毒通过飞沫传播,污染的手指将病毒接种到鼻黏膜和眼结膜也可引起感染。患儿感染病毒后,除发热、气促、痉挛性咳嗽外,最显著的症状是喘息,重症患儿鼻翼煽动、嗜睡、呼吸困难、发绀,甚至窒息死亡。有吸气性三凹征。病情易出现反复,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也能引起肺外器官,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皮肤损害。hRSV与hPIV在人体内共存[1]。胸部听诊可闻到干湿罗音。可用人羊膜、Hela、Hep-2和KB等细胞分离病毒,用免疫荧光快速诊断技术(DIF)或ELISA检测病毒抗原、IgG和IgM抗体。可通过氧气面罩气雾吸入利巴韦林1.1g/d,或用三氮唑核苷(病毒唑,ribavirin)雾化治疗。也可用免疫球蛋白治疗。 2.2 流行性感冒甲型与乙型病毒(influenza virus A & B,IV) 1933年英国学者Smith首次用雪貂分离出流感病毒。属正黏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IV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有囊膜、纤突,核衣壳螺旋对称。病毒直径为80~120nm。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基因组分为8个片段:PB2基因编码PB2聚合酶,PB1基因编码PB1聚合酶,PA基因编码PA聚合酶,HA基因编码血凝素(HA),NA基因编码神经氨酸酶(NA),M基因编码基质蛋白M1、M2,NS基因编码非结构蛋白NS1、NS2。3个聚合酶构成聚合酶复合体(ribonucleoprotein,RNP),有NP包裹,构成核衣壳。病毒囊膜与M1相连,M2插入M1,构成离子通道。病毒表面具有HA和NA抗原。HA有16个亚型,NA有9个亚型。甲型流感病毒表面抗原很容易变异,抗原漂移和抗原转换是甲型流感病毒发生变异的重要原因。 近百年来,甲型流感病毒经历了A0、A1、A2、A3和新A五次大变异。病毒一次次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一次次灾难。包括人类流感病毒和动物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猪流感病毒和马流感病毒)。禽类流感病毒具有庞大基因库,人类流感病毒新亚型大多由禽类流感病毒变异和基因重组而成。由于鸟类长距离迁徙,能将流感病毒新亚型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流感大规模流行。乙型流感病毒仅引起地区性流行。 由流感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起病急,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病情严重。流感常沿着交通线传播,先集体后散居,先城市后农村。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变异,人群对新亚型病毒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流行或大流行。流感暴发流行与大气污染和气候剧烈变化有关,流感流行有周期性。在人类历史上,流感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1918~1919年流感大流行,病原体为H1N1,称为西班牙流感。是由一种特殊的严重致死性病毒引起,主要袭击青壮年[2]。最早出现在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兵营,随后传播到西班牙,病毒的毒力逐步增强。西班牙流感病毒很可能由人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基因重组而成[3、4],含有人流感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全球半数人群受到感染,夺去了4000万人生命。最近研究报道,这一瘟疫可能导致一亿人死亡。以当时全球人口20亿计,死亡人数占总人口5%,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瘟疫。 1997年香港发生了H5N1人禽流感暴发流行,并在全球蔓延,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2003年12月开始,在亚洲广袤地区发生了禽流感H5N1流行。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中H5和H7两种亚型大部分具有高度致病性和致死性。即使是低致病性的H5和H7,在鸡群中传播几个月后,会变异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侵袭人类后,多数伴有严重肺炎,心肾等多种脏器衰竭。病情险恶,病死率很高。全球的养禽事业也遭受到了沉重打击。在禽流感流行期间,世界各地捕杀了大量家禽。 2009年3月,甲型H1N1流感迅速在全球蔓延传播。甲型H1N1流感病毒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主要由猪流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