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全球气候变化重要节点

合集下载

2024历史知识点

2024历史知识点

2024历史知识点1.引言1.1 概述2024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全新的时代。

在这一年,世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政治与社会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

本文将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回顾历史发展,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2024年的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各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国际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在这一年,一系列重要的决策被做出,对全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在全球范围内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人们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越发强烈。

此外,科技的迅猛发展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2024年,全球各地智能科技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工具。

同时,新能源技术的推进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大幅提升,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2024年,环境问题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

人们对于气候变化和生态破坏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开始合作应对环境问题。

同时,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综上所述,2024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历史年份。

政治、社会、科技和环境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重大的问题和困难。

面对未来,我们必须共同努力,以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为我们的世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方式,包括标题、段落顺序和内容安排等。

本文的结构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2024年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括性介绍,提供读者整体了解文章结构的框架。

目的部分说明本文撰写的目的,即为读者提供关于2024年历史知识的全面介绍。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可以分为2.1重要历史事件和2.2政治与社会变革两个小节。

2.1重要历史事件可以列举和介绍2024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事件。

浅谈《巴黎协定》背景下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浅谈《巴黎协定》背景下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

浅谈《巴黎协定》背景下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方案作者:龚云鸽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5期摘要文章以《巴黎协定》签署后全球气候治理框架为视角,展现中国方案的具体方针,并分析了《巴黎协定》给中国方案带来的挑战,展望了今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景。

关键词《巴黎协定》;全球气候治理;中国方案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2095-1205(2018)05-144-021 《巴黎协定》签订后全球气候治理的背景气候问题作为环境问题的首要关注,近20年来日益占据当今国际政治议程的核心位置。

气候治理顺应社会进步的趋势,关乎人类发展的前景,符合各国的利益。

气候治理的推进,需要有大国的垂先示范与支持,也需要有多方面的协商交流与合作。

然而,当今全球气候治理议题上呈现出严重的“南北分裂”,发达国家甚至企图以“单轨”代替“双轨”,这不仅使气候治理陷入僵局,也严重损害了各国的利益。

这种气候上的分裂,将成为未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冲突的重要节点。

若得不到合理解决,气候问题将成为全球“公地悲剧”的试验田。

2015年签订的《巴黎协定》是全球气候治理中第三个里程碑式的文件,它在坚持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设立并完善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和各自能力原则以及“双轨制”的基础上.采用“自下而上”国家自主贡献的模式提高各方参与积极性,扭转了“巴厘路线图”以来《京都议定书》等文件“自上而下”强制发达国家减排造成的停滞僵局。

此外,协定降低了有法律约束力协议的生效门槛,即只要有55个国家批准该协议即可生效,此后若未达成减排目标,国家面临的即是法律责任而不仅是道义舆论压力。

协议创立的新模式为全球气候治理打开了新局面,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向联合国提出了自主贡献文件,欧盟、中国等大国或国家联合体也在国内推出配套的政策与措施。

然而协议本身的局限性和不完善的地方也为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2 中国的气候治理方案中国的国际气候治理理念稳中有变。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10.09•【文号】办造字〔2016〕219号•【施行日期】2016.10.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的通知办造字〔2016〕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司局、各直属单位:2015年,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统一部署,围绕《“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确定的目标任务,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稳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为全面反映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行动与成效,我局组织编制了《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见附件),现印发给你们,供参考。

附件: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国家林业局办公室2016年10月9日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15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国家林业局围绕《“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和《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行动要点》确定的目标任务,扎实开展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新贡献。

一、围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加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宏观指导。

认真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制定印发了2015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重点工作方案,明确了年度重点任务和工作分工。

积极参与《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编制,提出了2030年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并写入中国国家自主贡献文件。

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开展了2014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碳排放强度(含森林碳汇)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促进了林业增汇减排工作。

历届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届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有哪些

历届巴黎气候大会主要内容有哪些按照气候谈判的计划,巴黎气候大会是继2009年后又一重要时间节点,将完成2020年后国际气候机制的谈判,制定出一份新的全球气候协议,以确保强有力的全球减排行动。

因此,巴黎大会也是近几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

与6年前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气候谈判模式已发生根本性转变:自上而下“摊牌式”的强制减排已被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贡献”所取代。

目前,全球已经有160个国家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国家自主减排贡献”文件,这些国家碳排放量达到全球排放量的90%。

此举让各国在减排承诺方面握有自主权和灵活性,谈判压力骤然减小。

其次,大国合作意愿更为强烈。

中国与美国、欧盟、巴西、印度等已就气候变化签署了多项双边声明,提前化解了此前纠缠谈判进展的诸多分歧。

中美之间还总结了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上公开争论影响谈判气氛的教训,通过双边对话增加理解,避免在谈判场合相互指责。

再者,气候科学认知更深入。

联合国在2013—2014年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对全球变暖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可能性由上次报告的“非常高”(概率在90%以上)调高至“极高”(概率在95%以上)。

最后,主办国和国际社会都在思考哥本哈根的教训,对谈判的期望值更趋理性务实。

来自195个国家以及欧盟的代表将出席此次大会,各方的代表团人数总计将达到1万人。

全球近2000个非政府组织也将参加巴黎气候大会,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人数将达1.4万人。

大会注册记者数量已超过3000人。

预计巴黎气候大会举办期间,巴黎的公交和地铁客流量每天将增加7万人次。

1992年的里约会议,全名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也叫地球首脑会议,于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这次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一项便是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该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达成的,是世界上第一个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2015中国外交

2015中国外交

2015年中国外交2015年中国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一、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二、“执政为民”、“外交为民”的外交工作指导思想更加明确,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三、“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这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又一个特点。

而进入2015年,我国的外交面对新的形势与变化,因此,今年中国外交的大概分为四个方面。

一.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已列入第69届联合国大会议程,中俄、中法、中蒙等国已商定将共同举办相关纪念活动。

纪念过往,是为了未来能更好地前行。

“这些纪念活动将是今年中国外交的重头戏。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阮宗泽说,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致力于维护和平,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2015年也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9月份还将迎来千年发展目标截止的期限,将举行涉及可持续发展、发展筹资与投资、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一系列重要会议。

“今年是联合国十年一遇的‘大年份’,料想安理会改革也将成为焦点。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说,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国际规则制定、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制定与落实以及气候谈判等重大问题上都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和平与发展将成为世界聚焦的两大议题,也将是中国外交的两大任务。

”外交部长王毅此前表示。

在推动建立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方面,中国外交将在2015年迎来重要的时间节点。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的机遇和问题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的机遇和问题

“碳中和”下钢铁行业的机遇和问题(一)气候变化已成全球共识,世界各地需加大减排力度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重大问题之一,应对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挑战。

截至2019年,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2015年,《巴黎协定》明确了21世纪末全球温升将被控制在不超过工业化前2℃的目标,并将1.5°C温控目标确定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努力方向。

《巴黎协定》要求各缔约方每五年提交一次“国家自主减排贡献"(NDC)并自主确立减排目标。

然而多项研究均显示即使各国都兑现自主指定的减排目标,全球温升平均水仍非常可能超过3℃,无法满足1.5°C甚至2℃的要求。

因此全球各国均需大幅提升减排力度,以免温度变化成为长期不可逆的问题并带来巨大风险。

(二)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碳达峰、碳中和势在必行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并入国家五年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建设碳市场、增加生态碳汇等一系列措施落实减排政策。

当前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已取得些许成效,如2019年,中国二氧化碳强度(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14年前降低约48%,非化石能源占比约15%,已经提前完成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并超出预期。

为在全球减少碳排放行动中做出更多贡献,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大会议及气候雄心峰会上公布了最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和未来期望。

相较2015年中国的NDC方案,二氧化碳强度由2030年左右实现达峰变更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同时非化石能源比重由20%提升至25%,森林蓄积量从45亿立方米提升至60亿立方米。

中国的碳排放较美国、欧洲而言较高,2019年中国碳排放量比美国、欧洲分别高出约50亿吨、40亿吨,但伴随,能源结构调整、绿色发展意识的提高、粗放式经营的收敛、精细化高效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调整、三产高精尖技术等,中国二氧化碳强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全球气候变化(五要素)

全球气候变化(五要素)

探究5: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活动(城市)的影响
地形
气候 水文
全球 变暖
人类活动
土壤 生物
四、应对近现代气候变化的措施
气候大会的前世今生
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1979年,瑞士日内瓦 公约时代来临: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 理想走向现实:1997年,日本京都 无约束力公约:2009年,哥本哈根 关键节点:2015,法国巴黎
气温升高,造成:
气候变化(变暖) 的可能影响远不止这 些!
地形 冰川 农业 生物 水循环 。。。。。
三、全球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问题探究:举例说明全球变暖可能对地理各要
素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探究1:气候变暖可能对气候的影响
全球变暖,异常天气频发
“赤道雪峰”?!! 啊哈?我的帽子咧??
探究2:气候变暖可能对地形的影响
“石油换农田”
探究5: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活动(农业)的影响
温度 是农业生产重要的外部条件之一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干旱的加重,造成供水不足
有利 减产
高纬地区增产 低纬地区减产
探究5:气候变暖可能对人类活动(交通)的影响
1
2
1.自控通风管路堤
【2思.片考石层】通:风全路球基变和暖热棒会对 青藏铁路带来什么影响?
生产
生活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1.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排放多 2.3.4.植被大量破坏
1 3 吸收少 24
2000-2012雨林面积变化(红色减少)
二、全球近现代气候变化的原因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燃烧矿物燃料
人为原因:
砍伐森林
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
自然原因: 正处暖期
你能根据观看的视频说说“令人担忧”的具体表现吗? 如果上升到6℃,请提出你的猜想。

2015年联合国大会时代背景

2015年联合国大会时代背景

2015年联合国大会时代背景一、引言2015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

世界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国际社会期待联合国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这一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全球问题,寻求共同发展的道路。

二、全球经济形势的挑战当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金融危机的阴影仍未完全消散。

不稳定的金融市场、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不平等的经济增长分配格局,成为全球发展的重要障碍。

在联合国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就如何加强全球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增长进行了深入交流。

三、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2015年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1)的前一年。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提出减排目标和应对措施。

在联合国大会上,气候变化问题成为重要议题,各国领导人就减排目标、气候资金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四、难民危机的挑战2015年,全球难民问题日益突出。

伊拉克战争、叙利亚内战等地区冲突导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

联合国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就如何处理难民问题、提供人道援助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呼吁各国携手应对这一人道危机。

五、反恐行动的合作在当时,恐怖主义活动频频发生,国际社会对恐怖主义威胁的担忧不断加深。

联合国大会成为各国领导人共同商讨反恐合作的平台。

各国就打击恐怖主义、加强情报合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对话,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反恐措施。

六、全球卫生安全的挑战2015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地区蔓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联合国大会上,各国领导人就如何加强国际合作、提供援助、应对疫情进行了讨论。

各国同意加强卫生系统建设,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七、维护和平与安全在当时,世界上许多地区都存在战争和冲突。

联合国大会成为各国领导人就维护和平与安全进行对话的平台。

各国代表就解决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呼吁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

八、发展议程的制定2015年,联合国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峰会,旨在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

重大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与传播探索——以《绘制十年》(《领航》国际版)系列产品为例

重大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与传播探索——以《绘制十年》(《领航》国际版)系列产品为例

重大题材纪录片的国际化表达与传播探索—以《绘制十年》(《领航》国际版)系列产品为例刘媛刘长颖【内容摘要】重大题材纪录片围绕国家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和重大战略进行深刻解读与影像阐释,是构建新时代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载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与社教节目中心联手打造的重大题材纪录片《绘制十年》(《领航》国际版)系列产品,在创作理念、创作视角、叙事手法、传播策略等方面开拓创新,国际传播效果显著。

【关键词】重大题材纪录片;《绘制十年》;国家形象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1。

纪录片基于其纪实性特征,易获得不同文化背景下受众的理解和认同,在国际传播、人文交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塑造国家形象方面能够起到独特作用。

2022年初,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的《关于推动新时代纪录片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纪录片应“围绕重要时间节点、重大活动和重大战略,深入开展新时代史诗创作,推动重大现实、重大革命、重大历史题作者简介:刘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专题节目部主任编辑;刘长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专题节目部副主任、主任编辑,《绘制十年》(《领航》国际版)系列产品执行总导演。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年10月26日。

材创作,用心用情用功打造扛鼎之作”1。

重大题材纪录片是以宣传贯彻党的重大理论方针政策为核心内涵,以宏大背景与百姓生活的有机融合为叙事主线,记录、承载宣传主流文化记忆的纪录片类型。

2在国际传播领域,重大题材纪录片对于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内政外交理念、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2022—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与社教节目中心依托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进行再创作,联手打造重大题材纪录片《绘制十年》(《领航》国际版)系列产品(以下简称《绘制十年》系列产品),包括1集52分钟纪录长片和10集精编短视频,向世界集中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取得的一系列非凡成就。

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

哥本哈根协议哥本哈根协议是联合国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国际文件,于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第1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

协议的主要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以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系统变化。

哥本哈根协议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的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也是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进程的关键节点。

协议中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和原则,为国际社会开展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协议的核心目标是控制全球变暖以在本世纪末将温度上升限制在2摄氏度以内。

为达成这一目标,协议要求各国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国家减排计划,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同时,协议还设立了资金和技术支持机制,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

协议的执行机构包括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机构。

各国政府应定期提交自己的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并进行国家间的监测和评估。

国际组织则负责协调和支持各国减排行动。

非政府机构则发挥着重要的监督和参与作用。

然而,哥本哈根协议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挑战。

首先,协议的减排目标缺乏具体可操作性,各国减排自主性较高,导致实际减排措施的实施不一。

其次,协议的执行和监测机制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国际法律约束力。

此外,协议在发展中国家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资金支持和技术转让问题亦存在严重不平衡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社会在协议后不久就开始了《巴黎协定》的谈判,并于2015年达成了全新的国际气候变化协议。

《巴黎协定》明确了更具体的减排目标,要求各国采取更有力的行动限制全球变暖在1.5摄氏度以内,并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和技术支持。

哥本哈根协议虽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它仍然是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

它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行动框架,并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的减排和气候适应措施的实施。

未来,国际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以保护地球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世界进入了实质性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世界进入了实质性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中国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最近十八大五中全会强调创新


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分享发展五个发展原

理,是将全球发展战略融入中国发展战略,有中国特色地推

进和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4)从推进可持续发展到研究可持续性科学。尽管联合
国推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但是相对于发展行动上的
体制化,今天关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思想认识仍然
20 WORLD ENVIRONMENT 2016年第1期 总第158期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领与世界发展纲领,在基本精神和基本方向上就是完全一

致的。二是中国可以将联合国的15年可持续发展会发展五年规划,通过三个五年的行动,推进
19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当地时间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达成2015年后可持续发展议程。 来源 :Un
(2)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发展思想深化的成 果。需要看到,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到可持续发展的 目标是不容易的,过去40多年经过了四个阶段、三个 关节点的演进,每次演进均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进 了一大步。现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认真消化 过去多年累积形成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支柱的发展思 想。1972年的联合国斯德哥尔摩会议是第一个里程 碑事件,人们把发展观从单纯的经济增长推进到了考 虑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平衡问题,认为经济增长需 要与自然界的物理极限相平衡 ;1992年的联合国里 约会议是第二个里程碑,人们把社会公平作为第三要 素纳入了可持续发展框架,认为没有代内和代际的公 平是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2012年的联合国里 约+20大会是第三个里程碑,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 位一体的发展需要合作治理的保证,认为政府、企业、 社会组织以及公众个人的合作治理是可持续发展的 推进力量。因此到现在为止,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精细地说应该是有四大部分组成,即除了作为发展内 容的经济、社会、环境之外,还包括作为机制和保障的 治理。因此只有深刻理解过去40年可持续发展思想演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历史性协定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历史性协定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历史性协定12月12日,在巴黎北部市郊的布尔歇展览中心,《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与法国总统奥朗德(从左至右)一起牵手,庆祝巴黎气候协议达成。

当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协议。

新华社/法新2015年12月12日注定将载入史册。

这一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一次大会在法国巴黎布尔歇会场圆满闭幕,全球195个缔约方国家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

这一《巴黎协定》也成为历史上首个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协定。

谈判一波三折,最终达成历史性协定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首日,1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巴黎并相继发表讲话,为大会最终达成协定提供政治推力。

在随后近两周的时间里,场内,各国谈判代表密集磋商、协调立场,各谈判集团之间抓住最后机会加紧博弈;场外,来自全世界的环保组织、企业和民间代表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活动,为大会助力。

由于各方在总体目标、责任区分、资金技术等关键问题上迟迟无法达成一致,12日,大会被迫进入了“加时赛”。

历经13天马拉松式的艰苦谈判之后,巴黎当地时间12日晚7时26分,随着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的一锤定音,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终于就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了《巴黎协定》。

协定在总体目标、责任区分、资金技术等多个核心问题上取得进展,被认为是气候谈判过程中历史性的转折点。

本次达成的《巴黎协定》英文版31页、法文版39页、中文版32页,共有29项具体条款,包含减缓、适应、损失和损害、资金、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要素。

分析普遍认为,《巴黎协定》是一份全面、平衡、有力度、有法律效力的协议,在照顾各方核心关切的基础上实现了现阶段最大可能的力度,体现了减缓和适应相平衡,行动和支持相匹配,责任和义务相符合,力度雄心和发展空间相协调,2020年前提高力度与2020年后加强行动相衔接等特征。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辩论辩题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辩论辩题

全球气候变化应对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应对。

首先,气候变化对地球的影响是巨大的,包括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这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其次,科学已经证明气候变化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尤其是工业化和能源消耗过度。

因此,我们有责任采取行动来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

最后,许多国家和组织已经采取了行动,例如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是一个国际合作的问题,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来解决。

名人名句,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过,“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一起行动来保护它。

”这句话强调了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是一个共同的责任。

经典案例,2015年,《巴黎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重要里程碑,195个国家都同意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采取行动。

反方观点:全球气候变化并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无需过度关注。

首先,气候变化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化,这是地球的自然规律,人类无法改变。

其次,一些科学家对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存在争议,一些研究认为气候变化并非完全由人类活动引起。

因此,我们无需过度担心气候变化的影响。

最后,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这可能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而不是过度关注气候变化问题。

名人名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气候变化是一个骗局,是为了限制工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这句话反映了一些人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怀疑态度。

经典案例,一些国家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实施并不积极,例如美国退出《巴黎协定》,这表明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是一个紧迫的问题。

冬至节气与气候变化有什么联系

冬至节气与气候变化有什么联系

冬至节气与气候变化有什么联系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逐渐北移,白天会慢慢变长,夜晚逐渐变短。

而冬至节气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冬至的到来标志着寒冷季节的进一步加深。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冬至前后气温通常会明显下降,寒冷的天气愈发显著。

尤其是在北方,此时已经进入了隆冬时节,常常会出现低温、降雪等天气现象。

冷空气活动频繁,寒潮可能会频繁来袭,给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影响。

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冬至前后大气环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在冬季,极地冷空气势力较强,常常会向南侵袭。

而随着冬至的到来,这种冷空气的活动可能会更加剧烈,导致气温的进一步降低。

同时,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冬季季风的影响也会更加明显。

在我国,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吹来,带来了干燥寒冷的空气,使得天气变得更加寒冷和干燥。

冬至节气还与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一些地区,冬至前后降水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比如在北方,降雪的概率会增加,而在南方,虽然降雪相对较少,但降雨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而且雨量也可能会有所增加。

这是因为冬季大气环流的调整,使得水汽输送和降水条件发生了改变。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冬至节气的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时,越冬作物需要适应低温环境,农民们会根据冬至前后的天气情况,采取相应的防寒保暖措施,以保护农作物免受冻害。

比如,给小麦等农作物浇灌冬水,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减少冻害的发生。

同时,冬至也是安排来年农业生产计划的重要时间节点,农民们会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预测来年的天气情况,从而合理安排种植作物的种类和时间。

在人们的生活方面,冬至的气候变化也会带来一些影响。

随着天气越来越寒冷,人们需要增添衣物,注意保暖,以预防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在饮食上,也会倾向于选择一些温热的食物来补充能量和抵御寒冷。

比如,在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而南方则有吃汤圆的传统。

冬至的气象学与气候变化

冬至的气象学与气候变化

冬至的气象学与气候变化冬至,作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在气象学中,冬至是一个重要的时刻,它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探讨冬至在气象学中的意义,并解析其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

一、冬至的气象学意义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它标志着北半球的阳光直射点最南,并标志着太阳开始从北向南移动。

这个时刻对于气象学家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冬至对于气象学中的季节划分具有指示作用。

冬至之后,北半球的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冬季节;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季节,这对于气象学家研究不同季节的气象现象非常重要。

其次,冬至也影响着气温的变化。

随着冬至的来临,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下降,天气逐渐寒冷。

冬至后的几个月是北半球气温低谷的时期,气象学家会通过监测气温的变化来研究气候变化规律。

二、冬至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冬至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时间尺度上的气候系统的变化,而冬至作为一个季节节点,可以提供一些气候变化的线索。

首先,冬至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之一。

通过多年观测数据的分析,气象学家发现冬至之后一段时间,北半球的气温开始逐渐下降,这标志着气候由金秋逐渐过渡到深冬。

冬至对于气候变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参考。

其次,冬至可以反映气候变化的趋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冬至的一些特征也在发生变化。

比如,在某些地区,冬至之后的几年里,冬季的气温开始逐渐上升,降雪量减少,这表明气候变化对于季节特征的影响非常明显。

另外,冬至的变化也反映了全球气候系统的互相关联。

尽管冬至是一个地区性节气,但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紧密相连。

冬至后,一些地区的气温下降可能会导致环流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其他地区的气候。

气候学家通过对冬至及其后续几个月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全球气候系统的理解。

总结起来,冬至在气象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季节的转变,而且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通过对冬至的研究,气象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科学依据。

冬至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总结

冬至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总结

冬至与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总结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冬至作为传统的节气之一,也受到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将就冬至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总结和探讨。

一、冬至的定义与意义冬至,又称“至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四个节气。

冬至标志着北半球一年中的昼短夜长达到最大程度。

在中国,冬至往往被视为一年的最重要节气之一,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和祭祀活动。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全球气候变化指的是地球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并且涉及到大气、海洋、冰盖、陆地等多个方面。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由人类活动引起,如工业化、能源消耗、森林砍伐等。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导致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等。

三、冬至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1. 气温变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冬至的气温也发生了变化。

在某些地区,冬至后的寒冷天气可能更加严寒,而在其他地区,冬至后可能变得相对温暖。

这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温室效应、大气环流等因素有关。

2. 自然生态:全球气候变化对冬至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影响。

例如,北极冰盖的融化加剧了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进而影响了北半球的气温分布和冬天的到来。

这对冬至的气候特点和冰雪景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 农业生产:冬至作为农历节气的重要节点,也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和降水变化,不仅影响了冬至时节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也对农田管理和农业发展战略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为了有效应对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对冬至和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世界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这包括加强温室气体的减排,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加强环境保护和恢复,改善农业生产方式等。

政府、企业和个人都需共同努力,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污染,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全球气候变化对冬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行动,我们可以为冬至和其他文化传统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

时间节点指标 -回复

时间节点指标 -回复

时间节点指标-回复时间节点指标是指衡量事物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点的重要指标。

在各个领域,时间节点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分析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从解释时间节点指标的概念开始,并探索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接下来,将分别以经济领域、科技领域和环境领域为例,详细阐述时间节点指标的重要性和作用。

时间节点指标,顾名思义,是衡量事物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时间点的重要指标。

在各个领域中,时间节点指标被广泛应用于测量、分析和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时间节点指标的具体选择和确定主要基于事物的特性和背景以及研究目的。

这些指标可以是绝对时间,如日期或具体时间的标记;也可以是相对时间,如年份的比较或某个事件的发生。

首先,让我们以经济领域为例探讨时间节点指标的应用。

在经济领域,时间节点指标被广泛用于测量经济增长、通胀率、就业率等重要指标。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时间节点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年份的GDP数据,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国家经济是否增长、增速如何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化等。

此外,通胀率也是经济领域中常用的时间节点指标之一。

通过观察通胀率的变化,政府可以调整货币政策,维持价格稳定,并为货币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接下来,让我们转向科技领域。

在科技领域,时间节点指标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开发过程中。

例如,在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研究人员和工程师通常会设置关键时间节点,以确保项目按计划进行。

这些时间节点可能包括原型制作、测试和修改等关键步骤的完成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时间节点指标帮助团队监控项目进展和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工作计划。

此外,在科技创新领域,时间节点指标也被用于评估不同科技公司的发展速度和技术进步。

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可以通过比较公司的研发成果和时间节点指标,分析和预测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环境领域。

在环境研究中,时间节点指标被用于衡量和分析不同环境问题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例如,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环境问题的关键时间节点指标之一。

夏至的气候变化

夏至的气候变化

夏至的气候变化夏至是一年中阳光最长、白天最短的节气。

它标志着夏季正式开始,同时也为气候的变化带来了不少影响。

本文将基于夏至这一节气,探讨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

一、夏至期间的气候变化夏至时节,大部分地区气温高,降水少,湿度低。

这种气候条件会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高温和低湿会导致人体失水和脱水,引起中暑、皮肤失水干燥等问题。

同时也会影响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动物的繁殖和生长等。

此外,夏至期间气候的长期变化也会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洪涝、暴雨等都会影响到自然界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应对夏至期间气候变化的挑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二、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大气、海洋、陆地等自然系统的影响十分广泛,其中一些直接影响到了人类生计。

以下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的一些具体影响:1.影响健康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疾病爆发等方面。

例如,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和低湿会诱发中暑、皮肤病等疾病;大范围的干旱和洪水会导致水源的匮乏和垃圾处理能力的下降,从而增加了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2.影响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影响了全球的农业生产。

随着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多,地表水蒸发增多,降水量分布不均,这些都将对种植作物造成不利的影响,导致粮食生产减少。

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减少会给当地的经济和人民生计带来沉重的打击。

3.影响能源安全气候变化会使风能、水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变得更为重要。

尽管这些能源在燃烧时不会释放二氧化碳,但它们的开采和利用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也给传统化石能源的生产和消费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三、未来的变化趋势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逐渐变得愈加明显。

在未来,夏至期间的气候变化仍将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变化趋势:1.温度增加夏季气温的增加趋势有助于扩大热带地区的范围、扩大干旱区面积,并增加高温和湿度的交替发生。

冬至节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冬至节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冬至节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冬至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其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冬至节气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并分析其对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

一、冬至节气的概述冬至是农历的大寒节前后,也是一年中阳光直射地球最南边的一天,此后阳光开始逐渐北移。

在冬至这一天,南半球迎来夏至,正式进入夏季;而北半球则迎来冬至,标志着开始进入寒冷的冬季。

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进行各种民俗活动,如吃冬至饺子、喝冬至汤等。

二、冬至节气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 太阳辐射角度的变化冬至节气是一年中太阳直射地球最南边的时刻,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角度比较低,光线照射的范围相对较小,导致北半球的日照时间较短,温度逐渐下降。

这种角度变化会对地球表面的气候产生显著的影响。

2. 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冬至节气过后,北半球受到的日照越来越少,地面温度逐渐下降,导致大气环流系统发生变化。

极地高压增强,副热带高压向南移动,形成了北半球的冬季风系统。

这种气候系统的改变进一步加大了寒冷天气的影响。

3. 面积广的大陆影响北半球有较多的陆地,而陆地的热容量较小,容易受到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

冬至后,陆地表面开始急剧降温,接触到陆地的空气也跟随降温,这使得整个地区的气温下降更加迅速,天气更加寒冷。

三、冬至节气与人类生活的影响1. 饮食习惯的转变冬至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人们常常会在这一天家人团聚,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

在饮食方面,冬至也有其独特的传统,如吃饺子、汤圆等。

饺子和汤圆寓意着和睦团圆,提醒人们要珍惜亲情和美好时光。

2. 农业生产的调整冬至节气对农业生产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由于气温下降,农民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农作物和家畜,以确保其安全度过寒冷的冬季。

同时,冬至过后,阳光逐渐增多,适合某些作物的生长,如北方的冬季小麦。

3. 人体健康的关注冬至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冷的冬季正式开始。

人们需要加强保暖措施,注意饮食调理,以应对寒冷天气带来的身体不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 全球气候变化重要节点联合国气候谈判迎大考2015-01-14 中国天气网2015年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又一个重要节点。

按计划,一项新的全球协议将于年底在法国首都巴黎达成,成为2020 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依据。

围绕这份协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190 多个缔约方已进行了近 3 年的交流和磋商。

虽然各方仍未完全消除分歧,但随着最后期限临近,协议雏形已越来越清晰。

重要协议越来越多证据表明,人类活动是20 世纪中期以来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如果各国不采取有力度的管控措施和有效的国际合作,地球环境和人类生活将受到严重威胁。

按照2011 年德班气候大会决议,新协议将具有法律约束力,适用于《公约》所有缔约方,在2015年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上达成,于2020 年生效。

目前,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做出强制性量化安排的协议只有2005 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其第二承诺期将于2020 年到期。

这意味着,能否在巴黎达成新协议将直接影响2020 年后全球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

分歧不小从2012 年5 月开启谈判至今,《公约》各缔约方已围绕新协议开展了10 轮磋商。

随着交流深入,各方共识逐渐凝聚,但各方、特别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依然有难以消弭的分歧。

回顾过去近 3 年的谈判历程,分歧主要集中在减排责任的分配和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支持等问题上。

发展中国家认为,发达国家对全球变暖负有历史责任,必须无条件地带头进行绝对量减排;而发展中国家仍然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等挑战,只能在得到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前提下开展灵活多样的减排行动。

发达国家则说,各国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经济实力对比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协议应反映这些变化,在减排责任上不能再区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此外,各方在资金来源、部分协议要素的法律约束力、对各国行动的评估和监督机制等问题上也没有达成一致。

繁忙年份面对分歧,2015 年将成为联合国气候谈判进程中又一个繁忙的年份:2月8日至13日,今年第一轮气候谈判将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以落实利马大会成果,为 5 月前达成新协议谈判案文作准备。

3 月底前,一些国家将公布其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

6月3日至14日,今年第二轮气候谈判将在德国波恩举行。

6月29日,气候谈判高级别会议在美国纽约举行,为谈判注入政治动力。

11月前,联合国将发布报告,公布各国“国家自主决定的贡献”对控制全球变暖的总和效果。

11月30日至12月11日,巴黎气候大会召开,新协议谈判迎来最后大考。

分析人士认为,欧盟、中国和美国在2014 年先后公布量化减排计划,绿色气候基金获得超过100亿美元注资承诺,这些都为2015 年气候谈判注入信心和动力。

可以预计,更多国家会以中美欧为标杆,提出有力度的行动目标,帮助巴黎大会达成新的气候协议。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邹骥判断,重要国家已作出减排和向低碳方向转型的承诺,取得最高政治层共识。

尽管目前围绕新协议尚有诸多细节需要探讨,但大势已定。

可能选项利马大会闭幕时,大会主席、秘鲁环境部长曼努埃尔•普尔加•比达尔说,各方代表离开利马时,已经看到了巴黎新协议的更清晰图景。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克里斯蒂娜•菲格雷斯说,各方带着一系列积极信号走向巴黎。

根据“利马气候行动倡议”,巴黎新协议可能提出全球减排的总体目标,如2020年全球达到碳排放峰值、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2010年低40%至70%、2100年接近二氧化碳零排放。

协议还有望将绿色气候基金作为其主要金融实体,要求发达国家从2020 年起每年以其国内生产总值1 %的规模向该基金注资。

此外,新协议可能要求各方定期提出或更新行动承诺,周期为5年或10年,协议本身的有效期可能是10年、20基林曲线力证气候变化全球变暖不是阴谋2010-10-27 15:40:52年1980^ "I 日60 年中国低碳网专稿”绿色革命"已经在世界范围展开,但"千年寒冬”的说法又引发一场全球变暖是"阴谋论"的口水战。

人类活动是否是气候变暖的"元凶” ?或者气候暖化论根本就是强权国家阴谋出的"绿色陷阱”?全球气候变化已然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

世界气象组织(WMO )近日公布的一份图片数据表示,二氧化碳促使地球走入历史最暖时期。

数据显示,地球在近三千多年以来,温度始终调节在在一种平衡范围内。

而近三十年,也是人类文化发展最快、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几十年中,地球温度的这一均衡正被无情地打破,温度的变化起伏超过以往很多。

科学家认为,燃烧矿石燃料,如煤碳、石油等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罪魁祸首。

科学家指出,至今观测到的最暖的13年中有11年出现在1990年以来的这段时期,这也证明了全球温度升高是个不争的事实。

1976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的上升速度大约是上个世纪的3倍。

而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显著增加也是在这个时期。

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从1750年的280ppm 增加到2001年的370ppm。

这个数值十分惊人,因为在过去42万年来还没有哪一个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超过目前的水平。

而且,全球大气在过去2000万年中可能也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么高的二氧化碳浓度。

"这有点令人担忧,如果我们再不采取行动,地球将达到一个崩溃的临界点。

”环保人士孙瑜告诉记者。

全球气候变暖除导致海平面升高外,还将引发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

”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在最近的十几年,全球出现的极端天气变化越来越多。

"她说。

一份统计了3146名地球科学家的调查报告显示:有82%的科学家认同全球变暖的说法,针对一些人对”千年寒冬"现象从而质疑全球变暖说,气象局首席专家杜尧东表示,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长期性的气温趋势,并且是振荡上升的过程,短时间内、局域性的气候波动并不能否认全球变暖的大趋势。

这条曲线从1958年开始画,一直画到现在,而且还将不断地画下去。

这位画家名叫查尔斯•基林(Charles Keeling ), 1928年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1954年在西北大学获得了化学博士学位。

读博士期间他对温室效应产生了兴趣。

基林刚开始测的时候该指数是315PPM,预计今年4-5月份将有一个月的时间超过400PPM,而明年全年的平均值就将超过400PPM。

数据来源:三联生活周刊(匚a£話 d 电冬)NOLWU1SONOOAtmospheric CO2 at Mauna Loa Observatory331960 1970 1980 1990 2000YEAR二氧化碳日均浓度值突破400ppm意味看什么?【字体:大中小】2013-06-03 08:08:32 来源:光明日报世界气象组织近日发布消息称,该组织全球大气监测网的多个监测站数据显示,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日均浓度值已突破400ppm关口,而上一次超过这一数值至少在300万年前。

这再一次向人们敲响了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警钟。

那么,二氧化碳日均浓度值突破400ppm意味着什么?如果继续升高将会怎样?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应对和遏制气候变化的战略行动?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研究员周凌晞。

全球多个监测站点日均值超限夏威夷的莫纳罗亚山为全球历史最悠久的大气测量站,也被广泛认为是全球大气监测网的一个标杆性站点。

2013年5月9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称,在该站测得的二氧化碳日均浓度数据为400.03ppm。

日均实测浓度超限的不止莫纳罗亚山。

自今年初开始,挪威新奥尔松(北纬78.9度)一监测站测得的二氧化碳日均浓度值超过400ppm; —些更为靠近赤道的站点,例如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在今年4月底报告的日平均值也超过了400ppm。

"全球大气监测网综合了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以及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的监测数据,从而保证全球的测量数据既合乎标准又能实现相互对照。

”据周凌晞介绍,该监测网络遍布50多个国家,既有位于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喜马拉雅山上的高山站点,也有位于南北极和南太平洋的站点。

作为全球大气监测网的成员站之一,我国青海瓦里关站的观测数据则代表了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状况。

《2011年中国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11年青海瓦里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392.2ppm,高于同期全球平均值390.9ppm,创下1990年建站以来的新高。

“从往年的数据来看,青海瓦里关本底站监测到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四月底、五月初达到高值,经历七八月份后降到最低点,而后九月份又有所升高,到了冬天采暖季又达到高值显然,二氧化碳的实时浓度值与树木生长周期、燃煤排放等影响因素密切相关。

”不过周凌晞强调,以上测得的都是瞬时值,最终,研究人员会对全年进行加权平均。

400ppm阙值的象征意义“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继续增加,那么,全球年平均二氧化碳浓度预计将在2015年或2016年突破400ppm阙值。

”在新闻发布会上,世界气象组织女发言人克拉尔•尼利强调,“我们今天排放的二氧化碳能在大气中存在很长时间并且持续吸热,这意味着我们的地球会(继续)变暖。

”5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也在声明中指出:随着具有吸热效应的二氧化碳浓度此次创下历史新高,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危险地带。

“全世界必须立即警醒,并关注该事件对整个人类安全、幸福以及经济发展所造成的潜在冲击。

”那么,二氧化碳浓度持续上升到底会导致何种气候灾难?周凌晞表示,虽然现在很难确切说到达哪个值就一定会怎样,但任由这种状况发展下去,难保哪一次不会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而引发突然事件。

“例如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又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其后果正如灾难影片情节所展现的那样。

”与国际同行一样,周凌晞认为,尽管超过400ppm不是标志气候灾难的临界点,但却是全球变暖过程中“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事件”。

遏制气候变化人人有责在研究气候变化的主流专家、学者眼中,化石燃料燃烧和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推手。

“树木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我们称之为’碳汇’。

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不断加快,就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累积、上升。

”周凌晞强调,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日均浓度值突破400ppm,说明现在的“源”大于“汇” “尽管我们也在以植树造林等方式控制这个过程,但架不住碳排放量增长得更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