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12020401H206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课时:54
开课学期:4
适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一、课程简介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和货币制度、金融市场运行机制、金融机构体系、中央银行及其调控机制、商业银行、金融深化与金融创新理论、货币需求和供给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经济金融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先修课程是《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后续课程是《证券投资学》、《国际金融》等。
二、教学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金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旨在帮助学生联系和运用金融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金融活动和政策。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用金融这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开展基础的研究分析工作,并为学习其他应用经济学科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了解金融学在经济学中核心作用,树立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金融一体化的理念,为进一步学习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学等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的理论基础。
2、理解和掌握货币、信用、利率与利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调控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操作流程、形成原理、控制措施。
3、学会观察和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有关货币制度变革、信用体系建立、利率市场化改革、金融市场开放、金融机构体系变革、商业银行业务创新、货币供求失衡状态、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现象、货币政策调控措施和效应、金融抑制、发展与金融创新等问题的正确方法,能够综合应用金融学理论解决现实中经济与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主要内容:货币的职能;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货币层次的划分及其意义。
教学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2、从货币的起源与发展理解货币的本质,能正确辨析各种货币学说。
3、了解货币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趋势,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化。
4、理解货币的各种职能,重点掌握货币职能的特点与作用。
5、理解从不同的角度所观察的各种货币的定义。
重点、难点: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格雷欣法则;货币层次的划分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融合必要课堂讨论。
(二)第二章信用
主要内容:信用的构成要素;信用形式;信用工具;信用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教学要求:
1、了解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及其演变。
2、重点掌握信用与货币的关系。
3、正确理解现代信用与经济的关系,重点掌握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出现的泡沫问题。
4、掌握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应用范围。
5、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识点。
重点、难点:现代各种信用形式及其特点;信用工具的要素及其类型;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现代信用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及其可能出现的泡沫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三)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主要内容:利率的种类和结构;利率的决定及其理论;利率的作用;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教学要求:
1、掌握利息的实质,理解利息与收益资本化之间的关系。
2、掌握利率的概念及种类。
3、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理解决定影响利率的因素。
4、掌握利率的作用及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与条件。
重点、难点:利息与收益资本化之间的关系;利率的决定理论和影响利率的因素;影响利率决定和变动的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
主要内容:金融机构的界定、种类与功能;中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演变与发展;国际金融机构体系
教学要求:
1、准确把握本章的基本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与联系。
2、掌握金融机构的含义,金融机构的分类、各金融机构在机构体系中的地位;掌握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
3、掌握西方国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机构体系。
重点、难点:从整体上把握西方和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结构;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今天的金融机构及其趋势;西方和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差异比较。
教学方法:讲授法、融合课堂讨论。
(五)第五章商业银行
主要内容:商业银行的地位和组织形式;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存款的创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教学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基本的知识点,掌握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2、了解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的主要线索,掌握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
3、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类型与组织制度,了解我国存款货币银行的特点和国际发展的新潮流。
4、掌握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重点掌握其资产负债业务。
5、了解西方金融创新的原因和现状及其对存款货币银行的影响。
6、了解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和存款货币的概念及其关系,理解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过程,掌握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
7、了解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重点把握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意义和难点。
重点、难点:存款货币银行的主要业务;现代金融体制下存款货币的过程及派生存款的制约因素;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意义和难点;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及发展;存款货币银行的经营原则和管理理论及其应用;派生存款的创造过程和制约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六)第六章中央银行
主要内容: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金融监管教学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及运用。
2、了解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掌握中央银行的几种主要类型。
3、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能够结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中央银行的职能。
4、联系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掌握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5、了解中央银行进行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和基本内容。
6、了解中央银行支付清算制度的内容及作用。
重点、难点: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中央银行在货币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分析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的监管和支付清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七)第七章其他金融机构
主要内容:专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教学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教学基本内容及运用。
2、了解其他金融机构的主要类型。
3、理解其他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职能。
重点、难点:其他金融机构的类型;其他金融机构的性质和职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讨论法
(八)第八章金融市场
主要内容:金融市场的特点与分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货币市场及其工具;资本市场及其工具;金融衍生工具;基金市场;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
教学要求:
1、理解金融市场的作用、特点和分类。
2、准确理解和掌握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和区别。
3、准确理解和掌握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联系和区别。
4、掌握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工具。
5、理解部分常见金融衍生工具的操作方法。
6、了解各类基金市场、外汇市场与黄金市场。
重点、难点:金融市场的分类;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联系与区别;货币市场工具运用;资本市场工具;金融衍生工具。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九)第九章货币供求均衡
主要内容: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供求均衡
教学要求:
1、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基本知识点。
2、理解经济运行体系中货币均衡的含义。
3、掌握货币均衡在计划和市场两种体制下所表现出的差异。
4、理解与掌握总供给、总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
重点、难点:经济运行体系中货币均衡的含义;总供给、总需求、货币供给、货币需求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十)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主要内容:通货膨胀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通货膨胀的效应与治理;通货紧缩。
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通货膨胀的含义,掌握通货膨胀的常见分类和度量指标。
2、正确理解各种通货膨胀成因理论,可以运用各种理论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行分析。
3、掌握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
4、掌握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5、正确理解通货紧缩的含义,了解通货紧缩的危害,认识无通货膨胀增长现象。
重点、难点: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紧缩的治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十一)第十一章货币政策
主要内容: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果;IS-LM 模型: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教学要求:
1、正确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熟悉货币政策目标的发展过程,掌握货币政策诸目标的统一与冲突,掌握《人行法》中确定的货币政策目标,了解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争论。
2、重点掌握一般性政策工具,熟悉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正确分析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
3、了解凯恩斯学派与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掌握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作用与选择标准,熟悉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和基础货币作为中介指标的优缺点。
4、了解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和货币政策效应的衡量,正确理解货币政策时滞的含义,掌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异同点,能够结合实际经济情况协调配合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了解西方对货币政策总体效应理论评价的演变。
5、了解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重点、难点: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及其运用;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作用和选择标准及传导机制。
教学方法:讲授法、课堂讨论。
(十二)第十二章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
主要内容:金融创新的种类;金融创新的影响;我国的金融创新
教学要求:
1、了解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的基本关系,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重点理解现代经济发展中金融的地位与作用。
2、掌握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了解经济货币化的概念与含义,重点理解货币化的作用及发展规律。
3、了解金融全球化的趋势。
4、了解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压抑,掌握金融压抑论。
5、了解金融自由化,掌握金融深化论,借鉴国外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探讨中国金融改革的战略思考。
6、了解金融创新的含义,理解当代金融创新的成因,能正确分析金融创新的利弊与作用。
重点、难点:衡量金融发展的基本指标,货币化的作用和发展规律;金融深化论和金融压抑论,探讨中国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四、课时分配
五、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闭卷;百分制。
2.成绩评定:成绩包含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含考勤、课堂表现、作业等。
课程总评成绩=平时考核成绩×30%+期末考核成绩×70%。
【平时考核方式举例】
【课程结课考试试题类型举例】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何翔. 金融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1
2.参考书:
[1] 卞志村. 金融学(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胡庆康. 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3.相关网络资源链接推荐:
人大经济论坛:/
大纲制订人:邵显伍
大纲审定人:汪陈友
制订时间: 2017年9月 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