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分布状况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0dee1aa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4.png)
湘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第一章疆域和人口--从世界看中国1.1辽阔的国土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
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
2.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我国东部临海,海岸线较长,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内陆可与欧洲往来。
大部分处于温带,气候南北差异大,为多种农作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我国海陆兼备,对外交往优越。
3.我国疆域"四至":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最南端--南沙群岛南缘北纬4°附近的曾母暗沙、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
4.邻国: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不、缅、老、越。
隔海相望:韩、日、菲、马、文、印。
5.我国从北向南依次分布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舟山群岛是我国的群岛。
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6.我国的专属经济区,为我国领海以外并邻接临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伸至200海里。
7.北回归线由东到西依次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
8.省级行政区简称来历:取全称中的一个字,如京、津、黑;用山水名称,如皖、陇、闽、赣;用本省历史名称,如晋、冀、鲁、豫。
1.2众多的人口1.2005年1月6日,我国总人口已达13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3.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东南部人口稠密集中,西北部人口稀疏分散。
黑河--腾冲一线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分界线。
4.汉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
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是回族。
5.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
第二章自然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2.1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1.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自西向东逐级下降。
第1章 绪论(水文)
![第1章 绪论(水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d0bf3533687e21ae45a914.png)
1.2水文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1.2.1水文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1)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规律 水文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方面,在水文学中通常称必然性为
确定性,称偶然性为随机性。 河流每年都有洪水期和枯水的周期性交替;冰雪水源河流具有以日为周期的水量变化。产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02 水文学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03 课程主要任务与内容
PART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各时期对水资源的
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见解,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给出了水资源的涵义: “水资源是指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 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3我国水资源状况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 m³ 。在充分考虑节
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m³ ,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 m³ ,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循环性、多用途性、有限性、分布的不均匀性
和利害两重性。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自身和环境的需要在不断地认识和开发 利用水资源,其开发利用包括兴水利、除水害和保护水环境。
兴水利主要指农田灌溉、水力发电、城乡给排水、水产养殖、航运等; 除水害主要是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保护水环境主要是防治水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留一片绿 水青山。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7章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1-7章](https://img.taocdn.com/s3/m/876d37f7192e45361166f525.png)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水资源管理的原则
1.坚持依法治水 2.坚持水资源国有的原则 3.坚持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 4.坚持市场经济原则
第二节 水资源管理的基本内容
四.水资源管理的准则
1.综合效率 2.技术效率 3.实施的可靠性 4.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工作流程
一.水资源规划与管理的联系及区别
第三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定义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它是指根据区域水资源潜力,按照水资源利用 的底限,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排放标准,并 用最严格的行政行为进行管理的制度。
第三节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2、主要内容
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 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四项制度: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 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二节 水资源数量评价
2、降水量计算
(2) 流域或区域面上的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有:
a.算术平均法:此法简单,但当降水量随地形变化 较大时,精度较差;只有当地形起伏不大,且降水 量观测站分布较均匀时,计算效果较好。
第二节 水资源数量评价
2、降水量计算
(2) 流域或区域面上的平均降水量计算方法有: b.等值线法:一般来说,等值线法是计算流域(或 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较完善方法,因为它考虑了地 形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因此,当地形变化较大,区 域内有足够数量的降水量观测站,又能够根据水资 料结合地形变化绘制出降水量等值线图时,采用等 值线方法是比较理想的。 c.泰森多边形法:当流域内待选的降水量观测站比 较少,绘制降水量等值线又比较困难时,可以选用 本方法。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已标注重点)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已标注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cb19fe95b9d528ea81c77966.png)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优越的地理位置1.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2.我国纬度位置优越: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光热条件好。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海陆兼备。
(与蒙古、日本比较我国位置的优越性:)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海域广阔,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
4.我国领土位置:我国领土最南端为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73°E),最东端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135°E)我国疆域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东西时间差异大。
5.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
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我国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起算,像海上延伸到12海里。
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渤海,以及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的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我国第①大岛屿:台湾岛;第②大岛屿:海南岛。
台湾海峡属于东海。
)行政区划1.三级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乡(镇、民族乡)2.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P7图 P8表第二节人口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1950年后人口增长为什么变快?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3.我国拥有众多人口的利弊利: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弊:住房条件差,就业困难,交通拥挤,饥饿贫困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水利行业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方案
![水利行业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bffc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b.png)
水利行业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方案第一章水资源概述 (2)1.1 水资源概况 (2)1.2 水资源供需分析 (2)第二章水资源配置现状与问题 (3)2.1 水资源配置现状 (3)2.2 水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 (4)2.3 水资源调度现状与问题 (4)第三章水资源配置与调度原则 (5)3.1 公平性原则 (5)3.2 效益最大化原则 (5)3.3 可持续发展原则 (6)3.4 灵活性与适应性原则 (6)第四章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构建 (6)4.1 模型构建方法 (6)4.2 模型参数设置 (6)4.3 模型求解方法 (7)第五章水资源优化调度策略 (7)5.1 调度策略概述 (7)5.2 水量调度策略 (8)5.3 水质调度策略 (8)5.4 水能调度策略 (8)第六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技术支持 (9)6.1 信息采集与处理 (9)6.1.1 信息采集 (9)6.1.2 信息处理 (9)6.2 预测与预警技术 (9)6.2.1 预测技术 (10)6.2.2 预警技术 (10)6.3 优化算法与应用 (10)6.3.1 遗传算法 (10)6.3.2 粒子群算法 (10)6.3.3 神经网络算法 (10)6.3.4 多目标优化算法 (10)第七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实施方案 (11)7.1 实施步骤 (11)7.1.1 调查分析阶段 (11)7.1.2 目标设定阶段 (11)7.1.3 方案实施阶段 (11)7.1.4 监测评估阶段 (11)7.2 实施保障措施 (11)7.2.1 政策法规保障 (11)7.2.2 技术保障 (12)7.2.3 资金保障 (12)7.2.4 人才培养与交流 (12)7.3 实施效果评估 (12)7.3.1 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 (12)7.3.2 水资源安全保障评估 (12)7.3.3 经济社会效益评估 (12)7.3.4 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12)第八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政策法规 (12)8.1 法律法规现状 (12)8.2 政策法规建议 (13)8.3 政策法规实施与监管 (13)第九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案例分析 (14)9.1 案例一:某地区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 (14)9.2 案例二:某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 (14)9.3 案例三:某城市水资源配置与调度优化 (14)第十章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未来发展展望 (15)10.1 技术发展趋势 (15)10.2 政策法规发展趋势 (15)10.3 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调度前景展望 (16)第一章水资源概述1.1 水资源概况水资源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对人类生活生产影响最大的自然资源之一。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572d50f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aa.png)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B、人类和其他生物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D、人类、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2、按照环境的功能不同,可以将环境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C、室内环境、村内环境、城市环境,区域环境、全球环境和宇宙环境D、大气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物环境、地址环境等3、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被称为()。
A、原生环境问题B、次生环境问题C、第一环境问题D、继发环境问题4、以下属于无限资源的是()。
A、土壤B、淡水C、动植物D、太阳能5、在生态系统中居于最重要地位的组成部分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无生命物质6、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B、第二环境问题C、原生环境问题D、第三环境问题7、在环境科学里,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化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进步而逐步增大的现象称为()。
A、十分之一定律B、生物放大C、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生物量金字塔8、一下属于第一环境问题的是()A、火山迸发B、臭氧层耗竭C、城市净化D、公害9、可以纳入环境与资源保护发保护范围的环境要素是()。
A、大气B、太阳C、宠物D、野生养殖的花卉10、导致臭氧层破坏的大气净化物是()。
A、酸雨B、二氧化碳C、氟氯烃类化合物D、汽车尾气11、构成环境的环境要素不包括()。
A、环境投资B、乡村C、城市绿地D、古墓葬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人工环境的有()。
A、城市B、名胜古迹C、风景游览区D、社会风气E、水库2、作为我国《环境保护法》保护对象的环境要素包括()。
A、大气B、海洋C、矿藏D、自然保护区E、人文遗迹3、以下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阳光B、泥土C、空气D、水E、野生动动物4、以下属于环境法保护对象的有()。
A、池塘里的青蛙B、马戏团里的大象C、农民种植的庄稼D、草原上放牧的牛羊E、人工栽种的次生林5、第二环境问题可以分为()。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dbe0c8f18583d0486459c0.png)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1.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不可替代性有限性(存在更替周期)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脆弱性(水易污染)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2)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4.我国四大水问题水多水少水脏水浑5.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 水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6.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
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
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214个三级区——在二级分区的基础上,考虑流域分区与行政区划相结合的原则;计算分区——各项资料成果的统计单元。
八上地理第一章知识梳理框架
![八上地理第一章知识梳理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f7e24e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9.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1、优越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纬度位置:中纬度地区,大部分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3、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
5、我国分为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背诵第7页图和第8页表格)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简称新,黑龙江是我国最北的省级行政区,简称黑,广东省简称粤,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广东、广西、云南;首都北京,简称京。
7、与我国陆上14个国家相邻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重点掌握俄罗斯、蒙古、印度、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
第二节人口1、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为13.40亿,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速度快。
3、人口数量过多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交通拥挤、住房紧张、人均教育经费减少、就业困难、资源短缺等。
4、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5、我国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以黑龙江的黑河和云南的腾冲为界,东多西少。
第三节民族1、我国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少数民族,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2、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超过500万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3、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全国的西北、东北、西南。
4、民族分布的最大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我国少数民族习俗: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摔跤、朝鲜族的长鼓舞等。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重点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ea330ab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7.png)
复习第一章:我国水资源和水利电力建设概况1.按照所承担的任务,水利工程的分类新书P31)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2)农田水利工程3)水力发电工程4)供水和排水工程5)航运工程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以及解决我国水资源面临问题的途径新书P2、ppt水资源特点: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2)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4)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布局不相适应5)水土流失严重6)水资源利用效率低解决途径:修建水利工程,在时间上重新分配水资源,在空间上调配水资源,并且拦截水土;修建农田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3.解决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的工程措施找不到,自己总结的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第二章水库、水利枢纽和水工建筑物1.水工建筑物的特点PPT、新书P161)工作条件的复杂性水工建筑物工作条件的复杂性主要由于水的作用;水工建筑物要抵抗静水压力、浪压力、冰压力、动水压力,还要解决防渗和渗流控制的问题,除此外,还要解决高速水流可能带来的问题,做好消能防冲设计;2)施工建造的艰巨性施工导流的问题,开挖地基和地基处理,工期较长遇到洪水期的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的问题;3)设计选型的独特性水工建筑物的型式、构造和尺寸与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址、水文条件密切相关;4)工程效益的显著性5)环境影响的多面性6)实施后果的严重性2.不同级别水工建筑物的不同要求主要体现在新书P29水利水电工程的等别,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以及工程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分,主要体现在防洪、灌溉、发电、供水和治涝等水利水电工程,拦河闸工程还根据其过闸流量的大小确定工程等别;灌溉、排水泵站的等别,应根据其装机流量和装机功率确定;3.水利水电工程的等级新书P30综合利用的水电枢纽工程,当其水库总库容、装机容量分属不同的等别时,工程等别应取其中最高的等别;1)永久性建筑物:主要建筑物:坝、泄洪建筑物、输水建筑物、电站厂房次要建筑物:挡土墙、导流墙、工作桥2)临时性建筑物:导流建筑物工程等别主要建筑物次要建筑物Ⅰ 1 3Ⅱ 2 3Ⅲ 3 4Ⅳ 4 5Ⅴ 5 54.水库的特征水位与库容的意义和关系新书P40特征水位:1)正常蓄水位:正常高水位、兴利水位、设计蓄水位意义:水利在正常运用情况下,为了满足兴利要求在开始供水时应该蓄到的水位,它是决定水工建筑物的尺寸、投资、淹没、水电站出力等指标的重要因素;2)防洪限制水位汛前限制水位意义:水库在汛期允许行李蓄水的上限水位,也是水库在汛期防洪运用使得起调水位;3)设计洪水位意义:水库遇到大坝的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洪水位;4)校核洪水位意义:水库遇到大坝的校核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是水库在正常运用的情况下,允许临时达到的最高洪水位、5)防洪高水位意义:是指水库遇下有保护对象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 6)死水位意义: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消落到的最低水位;特征库容:1)总库容:最高水位以下的水库经库容,一般指校核水位一下的水库容积,表示水库工程规模的代表性指标,可最为跨分水库等级、确定工程安全标准的重要依据;2)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用以控制洪水,满足水库下游防护对象的防洪要求;3)调洪库容: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4)兴利库容有效库容:正常蓄水位至死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5)公用库容重复利用库容:当防洪限制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时,正常蓄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汛期用于蓄洪、非汛期用于兴利的水库容积6)死库容:死水位以下的水库容积;第三章挡水建筑物1.重力坝、拱坝和土石坝的工作原理和作用荷载新书P40,41;P52,P581)重力坝工作原理:重力坝利用坝身自重在坝基面上产生摩擦阻力来抵抗水压力,满足抗滑稳定要求;依靠坝体自重在水平界面上产生的压应力来抵消有水压力引起的拉应力,满足强度要求;作用荷载:(1)自重:包括建筑物及其附属设备的重量(2)水压力:包括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浪压力、扬压力(3)冰压力:包括经静压力与动压力(4)土压力:主动土压力、被动土压力、泥沙压力(5)地震力:包括建筑物惯性力和水的激荡力(6)温度变化2)拱坝工作原理:水平拱系统和竖直梁系统共同作用,拱坝利用筑坝材料的抗压强度和两岸拱座的反力来维持稳定;作用荷载:1)自重荷载:薄拱坝不考虑自重荷载,不考虑扬压力;中厚拱坝和重力拱坝要考虑自重,考虑扬压力;2)水平径向荷载:静水压力;泥沙压力、浪压力、冰压力3)温度荷载3)土石坝工作原理:土石坝利用坝身自重在坝基面上产生摩擦阻力来抵抗水压力,满足抗滑稳定要求;依靠坝体自重在水平界面上产生的压应力来抵消有水压力引起的拉应力,满足强度要求;利用防渗体来满足防渗、构造、施工和防裂等方面的要求;利用排水设备和反滤层降低浸润线,使坝体下游经常处于干燥的状态,增加坝体的稳定性,防止下游坝坡及地基土壤产生管涌和流土等现象;作用荷载:1)自重荷载2)水平径向荷载:静水压力,动水压力,浪压力,冰压力,泥沙压力2.重力坝的两项设计要求旧书P131)在任何一个截面上,必须满足抗滑稳定的要求2)坝内各点,一般地说,均应满足强度要求3.重力坝地基处理的措施新书P50,511)坝基开挖和清理将坝体置于坚固、稳定的地基上2)坝基加固处理固结灌浆:提高坝基的整体性和强度,降低低级的透水性,减少变形断层破碎带处理:软弱夹层的处理:设置混凝土塞、设混凝土深齿墙、钢筋混凝土抗滑桩3)坝基防渗和排水帷幕灌浆:降低渗透水压力,减少渗流量,防止坝基产生机械或化学管涌坝基排水:一般在防渗帷幕后设置排水孔帷幕和辅助排水孔幕4.拱坝的地基处理措施新书P691)坝基开挖高坝开挖至新鲜或微风化岩体,中底坝开挖至微风化或弱风化岩体,整个坝基利用岩基面的纵坡平顺无突变;2)固结灌浆坝基进行全面的固结灌浆,提高基岩的整体性和强度3)接触灌浆提高接触面上的抗剪强度,防止接触面渗漏;4)帷幕灌浆防止渗漏损失5)坝基排水设坝基排水孔和排水廊道,充分降低两岸岩体内的地下水位和坝基扬压力;6)断层破碎带处理开挖回填、混凝土塞或传力强等工程措施7)垫座设置在坝体岩基间,坝体更规则5.土石坝防渗排水的基本原则前堵后排上游堵下游排,减小扬压力6.土石坝的基本坝型新书P66,671)均质坝绝大部分由俊逸的透水性较弱的黏土填筑而成2)土质心墙坝和斜墙坝防渗体采用渗透性较弱的粘性土料,坝壳采用透水性较强的砂石料;防渗体设在中央或稍偏向上游;上游面或近上游面3)人工防渗材料心墙坝和斜墙坝防渗体采用沥青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或其他人工材料其余部分土石料构成4)多种土质坝5)土石混合坝7.土石坝的设计原则和要求新书P671)不允许水流漫顶,要求坝体有一定的超高;2)满足渗流控制要求:渗流量大,影响水库效益,还引起渗透变形3)坝体坝基稳定可靠:确保抗震破坏能力4)抵抗其他自然界的破坏作用,避免有害裂缝5)安全使用前提下,力求经济美观8.支墩坝的分类新书P85平板坝平面盖板、连拱坝拱形盖板、大头坝支墩头部扩大9.面板堆石坝的组成部分:新书P85堆石体、面板、底座趾板、垫层、过渡层、下游护坡10.不同坝型的超载能力上课讲的笔记拱坝> 重力坝> 面板堆石坝> 土石坝11.重力坝拱坝分缝的异同点新书P49,621相同点:由于温度控制和施工的需要都设置了横缝和纵缝2不同点:重力坝:横缝有永久缝和临时缝两种,纵缝都是临时缝,温度正常后要进行接缝灌浆;拱坝:横缝和纵缝都是临时缝,当坝体混凝土冷却到稳定温度用水泥浆将伸缩缝封填,保证坝体的整体性12.碾压混凝土坝的优缺点旧书P34,35优点:1)运输浇筑均可实现机械化2)单位水泥用量及用水量少3)水化热、温升及干缩率小4)采用普通薄层浇筑,一般不设纵缝,节约模板、接缝灌浆费用5)工程造价低缺点:1)含砂率高2)防渗、抗冻、抗裂性差,易形成渗流薄弱环节3)要求剖面结构尽可能简化13.渗流、管涌、流土的概念新书P73,741)渗流:土石坝挡水后,在上下游水位差作用下,水流将通过坝体、坝基和两岸坝肩自高水位侧向低水位侧运动,形成渗流场;2)管涌:渗透坡降足够大时,坝体或坝基中的无粘性土细颗粒被渗透水流带走并形成渗流通道的现象3)流土:渗透坡降足够大时,在渗流作用下产生的土体浮动或流失的现象; 第四章:泄水建筑物1.泄水建筑物的分类和适用条件泄水建筑物的按功用分类:1泄洪建筑物;用来宣泄水库容纳不下的洪水,溢洪道、泄洪隧洞2泄水孔或放水孔;用来放泄一定的流量供给下游的需要;检修枢纽建筑物时放空水库;在洪水期兼泄一部分洪水,同时还可以冲淤,中孔、深孔3施工泄水道;用来宣泄施工期的流量,泄洪隧洞、深孔2.泄水建筑物主要消能型式消能方式:1)底流消能:在坝趾下游设置一定长度的混凝土护坦,过坝水流在护坦上发生水跃,形成旋滚,使高速水流的能量通过掺气、水分子相互撞击、摩擦而消能;消力池、2)面流消能:在坝趾处设置鼻坎将水流挑向水面,挑向水面的主流形成波浪并逐步扩散,在坎后的主流下部产生负向旋滚消能;3)挑流消能:利用设在坝趾的挑流鼻坎把下泄的高速水流向下游空中挑射,在下游较远处落入河床,水流在挑射过程中经扩散、掺气消能;4)戽流消能:在坝趾设置一戽斗,下泄水流部分形成“三滚一浪”,戽内戽滚,戽后底滚,主浪涌浪及其后面滚;利用旋滚和涌浪,产生强烈的掺混和紊动消能;3.水闸闸基渗流的危害和防渗措施1.闸基渗流的主要危害⒈沿闸基的渗流对建筑物产生向上的压力,减轻建筑物有效重量,降低闸身抗滑稳定性,沿两岸的渗流对翼墙产生水平推力;⒉由于渗透力的作用,渗透力可能造成土的渗透变形;⒊严重的渗漏将造成大量的水量损失;⒋渗流可能使地基内可溶解的物质加速溶解;3)防渗措施:1.在闸底板的上游布置防渗设备水平铺盖或铅直木桩用来延长地板上游的神经,减少闸底板上的渗透压力,降低神流畅的平均渗透坡降;2.在闸底板的下游布置排水和反滤层,减少闸底板上的渗透压力,防止渗透变形;4.水闸的消能方式和设施消能方式一般采用底流消能底流式水跃消能,其工程措施通常采用挖深的办法形成消力池;设施:底流式的主要消能结构是消力池,在池中利用水跃进行消能;消力池后面紧接海漫,在海漫上继续消除水流的剩余动能,是水流扩散并调整流速分布,以减少底部流速,保护河床免受冲刷;还蛮末端需设置防冲槽或防冲齿墙;措施:1选用合适的单宽流量;2合理进行平面布置,以利于水流扩散,避免或减轻回流的影响;3消除水流的多余能量,采用合适的消能防冲设施,保护河床和岸坡;4拟定合理的运行方式,严格按照规定操作;第五章:水利枢纽的施工导流1.施工导流标准确定的重要性施工导流的设计标准简称导流标准,它是确定施工导流设计流量的依据; 导流标准的高低直接影响导流建筑物的工程量,造价和工期,如果定高了导流设计流量就大,导流工程量也大,从而延长了工期,提高造价;反之设计量就小,工程量也小;但当标准定得太低而来水较大时,就有可能危及标准施工的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就要拖延工期,造成不应有的损失;所以在选择导流标准时,要认真分析河流的水文特性、导流建筑物的使命及其特点、工程各施工阶段与导流的矛盾、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2.施工导流建筑物的分类 &3.不同导流建筑物的适用条件一、围堰一种临时挡水建筑物分类:按材料分:土石围堰、草土围堰、木笼围堰、混凝土围堰;按位置分:横向围堰、纵向围堰;按过水分:过水围堰、不过水围堰;1土石围堰斜墙式:当地有足够防渗料,基岩河床,用于基础透水性小的地方;斜墙带水平铺盖式:当地有足够防渗料,河床覆盖层不厚,用于厚度不大的覆盖层基础;垂直防渗墙式、灌浆帷幕式: 当地没有足够防渗料、河床覆盖层较厚钢板桩截水墙:当覆盖层的粗粒粒径不大,又无较大的孤石;2草土围堰用于软基河床使用草捆和土料堆积而成;优点:施工简单、就地取材、造价低、防渗较好、适应沉陷;软基河床缺点:使用期短,抗冲性弱;3混凝土围堰优点:抗冲、防渗性好,挡水水头高,断面尺寸小,易于和永久性混凝土建筑物相连接,必要时还可过水;缺点:成本较高,拆除困难;4其它型式围堰钢板桩围堰:格形圆筒、扇形、花瓣形木笼围堰:木笼填石沉底竹笼围堰、浆砌石围堰二、施工泄水道1隧洞适用范围:山区岩质河岸,河床狭窄、河岸陡峭缺点:造价高,施工困难,工期长一洞多用兼做泄洪、取水、放空、发电;2明渠一般适用于水流不大、土质、平坦河道,截弯取直;是在河岸和河滩上开挖的渠道;3涵管适用于土石坝施工导流;缺点:若管与坝结合不好,接触面易漏水,地基沉陷易破坏涵管4渡槽适用于工期短、河床窄、流量小的工程第六章:防洪1、防洪措施的种类和特点一. 筑堤防洪防洪堤的主要作用:保护河流两岸平原洼地的农村和城市,使它们不受洪水淹没,防洪堤一方面扩大了河床断面,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河道蓄水容积;且有约束水流,稳定河床的作用;二. 泄洪扩大河道过水能力,使洪水能畅通下泄所采取的措施;如1. 疏浚拓宽河道2. 截弯取直3. 护岸工程4. 消除障碍三. 分洪分洪工程是在河流的某一处或者某几处分泄一部分洪水直接入海,或如其他河流,或入附近湖泊,或入预筑的分洪区,以削减通过河流的流量,减轻洪水对堤防的威胁;1. 分流入海2. 分流入其它河流3. 分流入泛洪区并绕泄至下游四. 蓄洪利用山谷水库和湖泊洼地来调蓄调期洪水,防止洪水灾害的措施1. 利用上游水库拦蓄洪水;优点:综合效益大缺点:工程量大、投资大、淹没广、移民多、技术难、工期长2. 利用中下游湖泊、洼地拦蓄洪水;优点:工程简单、收效快缺点:四周堤线长、防汛负担重五. 滞洪洪峰来时、开闸引水;洪峰过后、开闸放水蓄洪:河道穿过湖泊、洼地,在出口处建闸,兼施蓄泄滞洪:河道在湖泊、洼地旁,在其间建一个闸,先蓄后泄分洪:河道在湖泊、洼地旁,在其间建两个闸,兼施蓄泄六. 蓄洪垦殖利用分洪、滞洪、蓄洪湖泊的滩地,小水年垦殖,大水年废田还湖;一方面可以增加农业产量,另一方面把湖水排干了搞一旱一水种地,还可治理钉螺,防治血吸虫病;七.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在防洪上的作用:1就地蓄水、减少底面径流2增加地面糙率,增加流程3减少河流中的泥沙,减少河道、水库、湖泊的淤积4保护地表肥土不流失,有利于农林发展2、防汛中堤防的常见险情和相应措施1)水位不断上涨可能漫顶:必须做到水涨堤高,把堤顶近挡水处的硬土、杂草锄松,沿堤开沟,然后填土夯实;2)堤内坡潮湿渗水:前堵后导;前堵是沿迎水坡倾倒粘土,使土粒随渗水带入堤身而阻塞渗水,后导是在堤内开沟导渗,让渗水集中在沟内流走,以稳定险情3)堤内坡漏洞冒浑水:外赌为主;说明土体被渗水带走,此时由于洞口一般都在迎水坡,应以外堵为主;4)堤内坡有弧形裂缝:滤水加固;办法是将塌坡处松土削成斜坡后挖沟, 沟内放砂石砖渣,先消除已滑动堤坡中的渗水,然后在削坡上填砂石等透水材料,再取土做撑稳定塌坡;5)堤上建筑物与堤结合部位比较薄弱:临时作坝,形成三级水位较小渗压, 或直接堵塞涵闸;3、汛期的种类桃汛:清明至其后20d伏汛大汛:立秋前20d秋汛:立秋至霜降凌汛:农历2月至次年2月,北方河流还有凌汛、沿海各海口还受潮汛影响;4、防汛的特征水位1.设防防汛水位:组织群众进行巡逻检查,筹备器材,迎接洪水到来2.警戒水位:此时,防洪堤随时可能出现,防汛大军赶往前线,准备抢险3.保证水位设计水位:设计频率洪水能到达的最高水位,保证堤不溃决第七章:农田水利1、灌溉取水的方式; P781水库、湖泊直接引水:通过水库大坝的引水涵管或湖堤上的涵闸引水灌溉;间接引水:利用水库的水电站发电尾水进行灌溉青弋江灌溉区2河流无坝取水河水位高,流量大有坝取水河水位低,地形、经济宜建坝、抽水站河水位低,地形、经济不宜建坝2、灌排系统的组成; P77(1)灌溉水源及取水枢纽河、湖、水库、当地地面径流、地下水,为了从水源适时适量地取水灌溉,就需要修建用以拦蓄来水、调节水量、获得水头以及控制曲水流量的壅水、取水建筑物坝、涵闸、抽水站;2输水、配水系统:各级固定渠道干、支、斗、农渠,渠上建筑物涵闸、渡槽、跌水、沉沙池,其任务是将渠首取来的水,有计划地输送并分配到田间灌溉调节系统和各耕作田块去;3田间灌排调节系统:包括灌水和排水;灌水的有临时毛渠、灌水沟;排水的有排水毛沟、地下集水管道,用于排除由于降雨或灌水过多造成的田面积水,或降低地下水;4排水泄水系统:排水沟干、支、斗、农,沟上建筑物,任务是将田间排水系统汇集的水排往容泄区;5容泄区河、湖、洼地、排水枢纽排水闸、抽水站第八章:内河航运1.过坝建筑物的种类过船建筑物又分船闸、升船机,过木、过鱼建筑物、2.船闸的分类 PPT不确定单级船闸水头小于30米:葛洲坝船闸多级船闸每个闸室水头小,总长度长、通过时间长:三峡船闸总水头113米,闸室总长度1621米,通过时间平均3.25小时;3.船闸的组成部分;组成:闸室,闸首包括上闸首和下闸首,引航道上游引航道和下游引航道4.船只过单级船闸的过程旧书P92,新书P126船舶上行时,先关闭上闸门和上游输水阀门,再打开下游输水阀门,使闸室内水位与下游水位齐平,然后打开下闸门,待船舶驶入闸室后再关闭下闸门及下游输水阀门,然后打开上游输水阀门并向闸室灌水,待闸室内水位与上游水位齐平后,打开上闸门,船舶便可驶入闸室而进入上游引航道;船舶下行,程序相反; 5.鱼道的几种形式低水头枢纽鱼道主要型式:槽式、池式、隔板式;图见P97高水头枢纽采用鱼闸原理同船闸或举鱼机原理同升船机、也有垂直的和斜面的;6.鱼道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鱼道在枢纽中的布置应注意:1下游进口处流速比原河道流速略大;2下游防止其它泄水建筑物水流的干扰设鱼网和鱼栅;3上游出口处与其它泄水建筑物进水口保持距离;第九章:水力发电1. 水能资源的两大要素径流量、落差2、决定水电开发的因素 P991取得水流落差和造成淹没的关系:一般都需要修建拦河大坝,坝修得越高, 水库越大,水头越高、灌溉越大、淹没越大2防洪与发电的关系:库容的大小要兼顾防洪和发电两个方面,在一定的淹没条件下,下游对防洪要求愈高,防洪库容就愈大,发电库容越小;(3)发电与航运、灌溉、用水的关系:兼顾灌溉、航运、工业及民用供水等综合利用的要求,合理实行水库调度;4投资和修建速度的关系:分期装机,以电养电;其它间接效益:水库养殖、调节气候、节约燃料、发展旅游3、水电站的主要建筑物组成 P104挡水建筑物坝、闸、泄水建筑物:进水建筑物:坝式进水口:引水段短,孔前设施拦污栅岸式进水口:进水口布置在库岸,没有拦污栅前池进水口:前池前有一段引水明渠,前池后为进水口,其后为压力水管水工闸门:引水建筑物:动力渠道:足够输水能力,防冲,防淤,减少渗流损失隧洞调压室压力水管厂房:主厂房、副厂房、变电站4、堤坝式水电站的分类及其适用条件 P103按大坝和电站位置分类:1河床式:水头较低,厂房和坝体并列2坝后式:厂房靠着坝体下游3溢流式:河谷狭窄,机组较多,厂房在泄洪建筑物之下4坝内式:河谷狭窄,泄洪量大,厂房在坝体空腹内5地下式:河谷和坝内不适合布置厂房5、调压室的主要作用 P107调压室的主要作用是减小水流惯性力和缩短压力管道;当水电站的负荷突然发生变化时,通过调压室能均匀及时地作出相应的水量调节;当突然切断水流时,亦可借助调压室缓冲水流,减少水锤压力,防治水锤向压力隧洞扩散;调压井,调压塔6、不同型式水轮机的优缺点反击式水轮机:1. 混流式水轮机:幅向流入、轴向流出,经尾水管排入下游水头范围:20~500米容量:几十KW~几十万KW效率较高;2. 轴流式水轮机:轴向流入、轴向流出定浆式:水轮机叶片固定、结构简单、效率较低转浆式:水轮机叶片可改变角度、结构复杂、效率较高,造价较高3. 斜流式水轮机:斜向流入、斜向流出可以适应较大的负荷变化,性能稳定,高效率范围宽,在80~120米水头范围内效率最高,且抗气蚀性能好;4. 贯流式水轮机:无蜗壳,引水管、导叶、转轮、泄水管在同一直线上;水流直线运动,效率较高;厂房高度可降低,土建工程量省,但发电机在水下运行,止水密封要求高,通风散热条件差,结构复杂;冲击式水轮机:利用喷嘴将高压水流喷射在水轮机的轮叶上,推动水轮机转动,将动能转化为机械能;适用范围:高水头、小流量,引水式和混合式水电站;最大水头可达1760米;1.水斗式水轮机识图2.斜击式水轮机识图3.双击式水轮机识图7、堤坝式、引水式、混合式电站类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一章第三节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课件:第一章第三节](https://img.taocdn.com/s3/m/161f7740de80d4d8d15a4f97.png)
课前预习
1. 水资源通常是指陆地上的_____资源。 淡水
2. 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自_____水、__________水和
__________水,储量约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_____。
河流
3.淡人水们湖常泊用____________浅_层__地作下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多少的指标。我国水资 源总量_____,居世界第_____位,但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
A. 北多南少
B. 东南多,西北少
C. 夏秋多,冬春少 D. 夏秋少,冬春多
13. 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季节分配不均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
施是( A )
A.兴修水库 B.跨流域调水 C.节约用水 D.防治水污染
14. 读图3-3-6,修建水库后,产生的变化是(D )
①河流径流量增加 ②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③降水量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6年5月23日,鹤壁市居民全部喝上丹江口水库 的水,原来作为饮用水源的黄河水将成为鹤壁市工业用水。 鹤壁市的供水水源从只用黄河水的单区域水源变为多水源互 补的新格局,将大大缓解未来城区用水供需不足的矛盾。同 时丹江口水库饮用水的供应减少了鹤壁市地下水资源开采, 对保护鹤壁市生态环境、提高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发布:2017年6月9日,南水北 调东线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输水达到100亿立方米。这些水量, 相当于从南方向北方搬运了70标
1.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结合当地的案例,说出我国如何解决水资源在时间上分配不均的策略;以 “南水北调”工程为例,说明我国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 3. 从生活、生产实际出发,了解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十分 珍惜、合理利用、倡导节约的资源观。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https://img.taocdn.com/s3/m/be276fbd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a.png)
A、河流水
B、地下水
C、大气水
D、海洋水
5、地球上淡水很少,可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上
全部淡水资源的 0.3%,它主要包括 ( C )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B、湖泊水、江河水、冰川;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深层地下水、陆地水
6、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即
跟进训练
1、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B )
A、湖泊水的蒸发 B、海洋水的蒸发
C、江河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2、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 D )
A、河流水
B、地下淡水
C、湖泊水
D、冰川水
3、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D)
A、人体 B、黄瓜
C、水稻 D、水母
4、下列水体平均更新时间最短的是( C )
B.溶解土壤中的有用元素,使之能被植 物根系吸收,并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通过叶表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 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
适 应
针状叶、肉 质茎、根系 发达
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 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 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水资源丰富的热带地区,茂密的雨林中生长着千 姿百态的植物
•世界水日:3月22日
四、 水与生命
想一想:
1、夏天吃西瓜时,有很多西瓜汁,说明什么? 2、把黄西瓜瓜切内开含,撒有少大量量盐的,过水一。会儿有很多 水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黄瓜内含有大量的水。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至第8页,思考水与生 命有什么关系?
四、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第一章_地球上水的性质和分布
![第一章_地球上水的性质和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cfe4190e650e52ea551898b0.png)
1
课程内容
1.1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1.2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
1.3
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资源
2
本章重点:水资源涵义、我国水资源分布 本章难点:水体的化学性质
3
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形态 及其转化
水的热学性质
水温
水的密度
水色及透明度
4
一、水的形态及其转化
(一)水分子的结构 水的组成最先由Henry Cavendish 在1781年左右提出的。 分子式为:H2O。
5
• 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一个氧原子
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 在吸引力作用下,电子向氧原
子一端靠近,氧原子一端形成
负极,而氢原子一端形成正极
。使得水分子具有极性结构。
6
• 水有很强的溶解能力,是一种极性溶剂。
• 溶剂可分为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两种。 • 极性溶剂能够溶解离子化合物以及能离解的共价 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则只能够溶解非极性的共 价化合物。比如,食盐,是一种离子化合物,它 能在水中溶解,却不能在乙醇中溶解。
◇ 河流水温的垂直变化
•河流中的水流是紊流,一般情况下垂直方向上水 温比较均匀。
紊流:速度、压强等流动要素随时间和空间 作随机变化,质点轨迹曲折杂乱、互相混掺 的流体运动 •然而特别大而平静的河流,河水很难彻底混合, 垂线上水温的分布具有成层特性。
清晨,表面水温低,愈向河底水温愈高,成逆温现象。 14时左右,表面水温高,愈向河底水温愈低,成正温现象。
2)水温的垂直分布
大洋水温的垂直分布,从海面向 海底呈不均匀递减的趋势。南北 纬40°之间,海水垂直结构可分 两层,即表层暖水对流层和深层 冷水平流层。表层暖水对流层的 最上一层受气候影响明显,紊动 混合强烈,对流旺盛,水温垂直 分布均匀,垂直梯度极小,称为 表层扰动层。此层下部与冷水之 间形成一个温跃层,水温垂直梯 度递减率达最大值。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1395d45e45c3b3567ec8b63.png)
(4)廊道系统
设置在重力坝体内的各种通道简称廊道。 按其用途可分为坝基灌浆廊道、排水廊道、观测检查 廊道、交通廊道以及其他用于闸门操作、电缆敷设的专用 廊道等。 按其布置可分为纵向廊道(廊道轴线与坝轴线平行) 和横向廊道(廊道轴线与坝轴线垂直)。纵、横廊道及竖 井互相连通形成廊道系统,由进出口与坝外相通,见图。
溢流重力坝剖面: (a)开敞溢流式;(b) 大孔口溢流式
除了满足强度和稳定要求,溢流重力坝还涉及到孔口尺寸、 溢流堰形态和消能方式的合理选择。装设闸门的溢流坝, 需用闸墩将溢流坝段分割成若干个等宽的孔口。溢流堰顶 部曲线多采用WES型。
消能防冲形式(消能工):
底流消能——通过水跃,消 除多余动能的消能方式;
2.重力坝的剖面设计 重力坝的基本剖面是三角形
重力坝基本剖面
常用的实用剖面形态。
非溢流坝剖面形态
根据工程经验: 一般上游坝坡坡率n=0~0.2,常做成铅直或上部铅直下部 倾向上游的; 下游坝坡坡率m=0.6~0.8; 底宽约为坝高的0.7~0.9倍。
3. 溢流重力坝
溢流重力坝:既是挡水建筑物又是泄水建筑物。是重力坝 枢纽中最重要的泄水建筑物,用于将规划库容不能容纳的 绝大部分洪水由坝顶泄向下游。
我国几座典型高坝如下表。
我国几座典型高坝
名称
三峡 小湾 锦屏一级 糯扎渡
坝型
混凝土重力坝 混凝土双曲拱坝 混凝土双曲拱坝 心墙堆石坝
坝高/m
185 292 305 265
地点
湖北宜昌长江 云南省澜沧江中游 四川省雅砻江下游 澜沧江下游思茅市
两河口
水布垭
心墙堆石坝
面板堆石坝
293
233
四川省雅砻江干流上
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
![水利工程概论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b2402622e3f5727a5e96245.png)
《水利工程概论》复习资料(参考河海大学教材)第一章绪论一、地球上及我国水资源的总量地球上138.6×108亿m³;我国 2.77万亿m³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低2、水资源在空间上分布不平衡3、水资源在时间上分布不平衡4、水资源分布与人口、耕地布局不相适应三、水利工程的分类河道整治与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航运工程四、水力发电工程的两个基本要素落差、流量第二章水库、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一、水库的概念及分类(按库容,径流调节周期)水库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
按库容大小水库分为:大(1)型水库<库容不小于10×108m3>;大(2)型水库<库容为(1.0~10)×108m3>;中型水库<库容为(0.10~1.0)×108m3>;小(1)型水库<库容为(0.01~0.10)×108m3>;小(2)型水库<库容为(0.001~0.01)×108m3>。
按径流调节周期长短分为:无调节、日调节、周调节、年调节和多年调节水库。
二、水库的径流调节水库的径流调节是指利用水库的蓄泄功能有计划地对河川径流在时间上和数量上进行控制和分配。
三、水库的特征水位和特征库容的概念特征水位:水库工程为完成不同任务,在不同时期和各种水文情况下,需控制达到或允许消落的各种库水位。
特征库容:相应于水库的特征水位以下或两特征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
四、水工建筑物的分类1、挡水建筑物2、泄水建筑物3、输水建筑物4、取水建筑物5、整治建筑物6、专门性水工建筑物五、水利枢纽布置水利枢纽布置是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首要的主要内容。
在选择水利枢纽布置方案时,既要满足枢纽的各项任务和功能要求,又要适应枢纽工程区的自然条件,还要便于施工布置,有利于节省投资和缩短工期,因此应在保证运行方便和安全可靠地前提下,力求做到节省工程量、便于施工、缩短工期。
北京市水资源基本现状和特点
![北京市水资源基本现状和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62373d43323968011c92a4.png)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及利用规划来源: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日期:2006-09-08目录前言第一章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第二章“十一五”时期供水及需水预测第三章指导思想和目标第四章水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的主要任务第五节安全迎汛,雨洪利用第六章保障措施第七章水资源配置规划第八章规划实施效果及2020年展望前言第一章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第一节水资源状况及特点一、水资源量北京境内多年平均降水585毫米(1956—2000年系列),年均降水总量98亿立方米,形成地表水资源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24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约38亿立方米。
二、水资源特点北京属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其特点是:●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间丰枯交替。
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三个月,占全年的75%。
年际间丰枯连续出现的时间一般为2—3年,最长连丰年6年,连枯年达12年。
水源地主要分布在北部郊区和境外,水质水量受上游地区影响,加大了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以2005年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水资源量248,立方米,属资源型重度缺水地区,同时也存在工程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问题。
第二节“十五”期间供水及用水情况一、供水情况1999年以来,北京及周边地区发生持续干旱,1999—2005年7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仅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77%。
北京市主要地表水源密云、官厅水库平均来水分别为2.58和0.9亿立方米,水库蓄水量分别由2001年初的15.4和4.2亿立方米下降到2005年末的10.36和 1.63亿立方米。
密云、官厅水库近年来水变化情况见图2—1。
图2—1 1999年—2005年密云、官厅水库来水过程为保障北京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十五”期间北京市政府及有关管理部门采取各种措施,解决和应对水资源紧缺问题。
“十五”期间,全市累计供水178.4亿立方米(年均供水35.7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efe6cdf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6.png)
我国水资源现状导言: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
然而,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原因,我国的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其主要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第一章:水资源分布情况我国地势复杂,地域差异明显,水资源分布不均匀。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而西部大部分地区则严重缺水。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东部地区的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0%,而西部地区仅占20%左右。
这种不均衡的水资源分布导致了水资源利用的难题,也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第二章:水资源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式是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
农业用水是我国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部分,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
然而,由于农业灌溉技术水平不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
农村地区的农民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灌溉方式,很少使用高效节水设备。
另外,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的快速增长也给水资源带来了压力。
第三章:水资源污染情况水资源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我国的水资源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排放是主要的污染源。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这些化学物质会通过地下水和河流渗入水体,对水质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城市污水排放量大、处理不彻底,致使城市水体受到严重污染。
第四章:水资源管理现状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非常复杂。
水资源的管理和调度由多个部门和机构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机制。
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和滥用。
另外,水资源的价格也没有完全反映其稀缺性和价值,导致了用水浪费的问题。
第五章:解决方案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面临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调度和管理,建立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机构,制定全国统一的水资源管理法规。
其次,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提倡城市居民节约用水,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
中国的水资源表格式笔记
![中国的水资源表格式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4f7d0cd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7f.png)
中国的水资源笔记如下:
1. 概述: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水资源相对紧张。
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
2.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3. 地区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4. 水资源量:中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
5. 水库建设:中国已建成各类水库9.89万座,总库容约为4511亿立方米。
这些水库主要用于调节河流水量的时间分布,以应对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问题。
6. 跨流域调水:为了解决地区间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跨流域调水工程。
其中,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旨在将长江流域的水调至华北和西北地区。
7. 水资源利用:农业是用水大户,占总用水量的65%左右。
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占比分别为23%和12%。
8. 水资源保护: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包括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加强水污染防治等。
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器具,提高用水效率。
9. 水资源管理: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包括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有偿使用等制度。
同时,加强了水资源监测和信息管理,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10. 结论:中国水资源相对紧张,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
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可以保障中国的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以上是中国水资源的一份表格式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水土流失严重,许多河流含沙量大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长期人类活动的结果,中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居世界第120位,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约150万km2,约占国土面积1/6。结果造成许多河流的含沙量大,如黄河年平均含沙量为37.7kg/m3,年输沙总量16亿t,居世界大河之首。
通过循环水资源得到不断的更新。在较长时间内,全球范围的蒸发于降水基本保持平衡,但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其数量极为有限,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同形态水的循环速率差异很大,除生物水外,大气水和河流水的循环更替期最短,更新利用率高,是最活跃、最重要,也是于人类和生物生长发育最密切的水资源。
要做好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工作,就要了解水资源及其重要作用,世界水资源利用情况,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一)水资源及其重要作用
1、水资源
地球上水的总贮量约有13.9亿km3,其中约97%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为人类利用。二淡水的总量仅为0.36亿km3,而且这不足地球总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山上,也难以为人类直接利用;22.4%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处;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总量大约只有23万km3,占淡水总量的0.36%。因此,只有约20%的淡水是人类易于利用的,而能直接取用的河、湖淡水仅占淡水总量的0.3%。可见,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降水是我国河川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全国降水量的44%转化为径流,平均径流深284.8mm。而我国降水量受海陆分布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在地区上分布很不平衡,年降水量和径流深都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沿海径流深为1200mm,而西北干旱区小于50mm,甚至等于零。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适应,南方耕地面积只占全国的35.9%,但水资源却占总量的81%,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平均的1.6倍,亩均水量为全国平均的2.3倍。北方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四大流域片的耕地多、人口密,淡水资源量只有全国的19%,人均占有水量只有全国平均的18%左右,亩均水量仅为全国均值的15%。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由于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能力大大超过降水能力。
我国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约占94%,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约占全球径流总量的5.8%,居世界第6位。平均径流深为284mm,为世界平均值的90%,居世界第7位。可见,我国的水资源量还是比较丰富的。然而,我国人口众多,按12亿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河川径流量2260m3,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4,分别是美国人均占有量的1/6,前苏联的1/8,巴西的1/19和加拿大的1/58。我国地域辽阔,平均每公顷耕地的河川径流占有量约28320m3,为世界平均值的80%。所以,人我国水资源量与需要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以占世界7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着世界上22%的人口。
第一章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及分布状况
前言 世界水资源概况
水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水资源不足和污染构成的水源危机成为任何一个国家在政策、经济和技术上所面临的复杂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1992年1月联合国在冰岛举行了水和环境国际会议,呼吁寻找新的途径,对淡水资源作出评价、发展和管理。1993年,世界银行提出了有关水资源的新课题。粮农组织最近成立了一个关于水和持续农业发展的国际项目(LAP-WASAD),这些信息表明,水资源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10 m3,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亩均水资源量也只有177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左右。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量并不丰富。
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水可以输送多种多样材料和营养物质。水输送物质的形式有两种:溶解的矿物质和整体物质。大气中的各种颗粒物质可以沉降到水体,然后由水输送。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环境污染物输送、扩散到更远、更广泛的区域。
4) 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水是生物的主体,生物体内含水量占体重的60~80%,甚至90%以上。水是生命原生质的组成部分,并参与细胞的新陈代谢,还是生物体内外生物化学发生的介质。因此,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水与生物以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水是决定植被群落和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还可以决定动物群落的类型、动物行为等。
根据分析计算,我国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量分别为27115和8288亿m3,扣除二者间的重复量7279亿m3后,则我国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124亿m3。
2、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可通过降水、蒸发、径流等水平衡要素的分布反映如下:
1) 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人均和地均拥有量少
如果把全国工业用水的平均重复利用率从目前的20%提高到40%。每天可节水1300万t,相应地节省供水工程投资26亿元,节水量和经济效益都是相当可观的。
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仅是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措施,而且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减轻了废水处理量和对水体的污染。
2) 实行科学灌溉,减少农业用水浪费
5)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水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不论是生活或是生产活动都离不开水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水既是人体的重要组成,又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介质,人体的水含量占体重的2/3,维持人类正常的生理代谢,每天每人至少需要2~3L水。工业生产、农田灌溉、城市生活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但是,随着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加剧,全球的水循环已大大偏离了它的自然状态,水的流动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口迅速增长,加快了对水资源的消耗,工农业生产发展严重污染了水体,森林破坏改变了蒸发和径流方向等,这些人类活动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破坏,使世界面临着水危机。状
1、概况:
我国江河众多,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1000km2以上的约有1500多条。但受气候和地形的影响,河流分布很不均匀,绝大部分河流分布在我国东部湿润、多雨的季风区,西北内陆气候干燥、少雨,河流很少。
我国有1 km2以上的湖泊2300多个,总面积7187 km2,约占国土面积的0.8%;湖水总储量约为7088亿m3,其中淡水量占32%。
全世界用水的70%为农业灌溉用水,但其利用率很低,浪费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有37%的灌溉水用于作物生长,其余63%都被浪费掉了。因此,改革灌溉方法是提高用水效率的最大潜力所在。
渠道渗漏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灌溉事业时遇到的共同问题。据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的统计,灌溉水渗漏损失量一般为15—30%,高的甚至达到50~60%。我国渗漏损失一般为40—50%,高的甚至达到70—80%。由于大部分灌区的渠道没有防渗措施,我国南方长江、珠江、东南沿海等地渠道水利用系数平均为0.6,其它各片为0.5。估计全国渠道渗漏损失的水量可达到1700多亿m3。因此,防渗渠道和暗管输水等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得到明显的节水效果。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35.9%,人口数占全国的54.7%,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2、水循环
地球表面的水在太阳辐射能和地心引力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蒸发和蒸腾到大气中,并在空中形成云,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传播到不同的地域,再以降雨或降雪等形式回到海洋或陆地的表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成为土壤水或地下水;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汇入江、海,再经蒸发进入大气圈;还有一部分直接蒸发或经植物吸收而蒸腾进入大气。这种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两大类:一类是从水资源取走所需的水量,满足人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后,数量有所消耗,质量有所变化,在另外地点回归水源。另一类是取用水能(水力发电)、发展水运、水产和水上游乐,维持生态平衡等,这种利用不需要从水源引走水量,但是需要河流、湖泊、河口保持一定的水位、流量和水质。本节所讨论的水资源利用情况主要是第一类用水形式。
3、水资源的重要作用
1) 调节气候。水是大气的重要成分。虽然大气中仅含全球水量的百万分之一,然而,大气和水之间的循环相互作用,确定了地球水循环运动,形成支持生物的气候。大气中的水帮助调节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环运动起着不同地区的能量传输作用。
2) 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流动的水开创和推动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观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关键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风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4) 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各地很不平衡
在南方多水地区,水的利用率较低,如长江只有16%,珠江15%,浙闽地区河流不到4%,西南地区河流不到1%。但在北方少水地区,地表水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如海河流域利用率达到67%,辽河流域达到68%,淮河达到73%,黄河为39%,内陆河的开发利用达32%。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也是北方高于南方,目前海河平原浅层地下水利用率达83%,黄河流域为49%。
在西部内陆沙漠和草原地区,蒸发能力达到1600—2000mm,为我国蒸发能力最强的地区。而在东北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千山丘陵区和三江平原,气温既低、湿度又大,因此,年蒸发量较小,仅600—1000mm。
我国地表径流随时间的分布也很不均匀,径流的季节性分配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而且年际变化北方大于南方。
(四)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灌溉对水的需求日益增加,21世纪将出现许多用水紧缺问题。在可供淡水有限的情况下,应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宝贵的资源。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