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养生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健康养生主要可概括为以
下几个方面顺应时节,是指一、顺应时节
顺应四时气候、物候变化的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
、运动诸方面进行综合调摄的养生方法。
这要求春季宜
疏肝凉宣,夏季宜泻心补气,长夏宜健脾燥湿,秋季宜
润肺温补,冬季宜温肾填精。
明高濂《遵生八笺》汇·
集历代养生理论,设四时调摄笺专论顺时养生,并在”“
四时总论之后,分论了十二个月养生的事宜、事忌”““”
、修养法、导引坐功图等,使四季逐月养生程式化””““。
www.db118.com另外,《内经》还提
出一日分为四时的观点,一日之中,早晨、中午、傍”“
晚、入夜,人体阳气如四季春夏秋冬,有生发、旺盛、
收敛、内藏等变化特点,故养生也要顺应昼夜阴阳消长
规律,安排起居,摄养精神,锻炼身体,调节饮食等。
特别是气功锻炼,更应重视时间因素的影响。
有研究表
明,不同的功法,或同一功法的不同阶段,在特定的时
间练功,可助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趋于最佳状态,有
利于内脏功能的调节。
二、调节情绪调节情绪,是
指采用各种心理调节技术以保持心理平衡,维护和增强
心理健康。
历代养生家十分重视情绪调节,将其视为养
生寿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药。
《淮南子》即言:“
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
首先,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老老恒言》指出:养静为摄生首备。
认为调神摄”“
生,首在静养而静养之要,重在节欲,即要求人们做;
到对一切声名物欲应有所节制,达到虚怀若谷、淡泊名
利、超然脱俗的精神境界。
《医学入门保养说》说:“·
主于理,则人欲消亡而心清神悦,不求静而自静也。
”如果过分地贪求种种声名物欲,所欲不遂就会产生忧郁
、失望、悲伤、苦闷、恼怒等不良情绪,从而扰乱清静
之神,导致气机紊乱而发病只有少私寡欲,心静神藏;
,才可使脏腑气血和调,气机调畅,抗病力强,有
延年益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是以圣人为无“·
为之事,乐恬惔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
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太上老君养生诀”
》则提出:且夫善摄生者,要先除六害,然后可以保“
性命延驻百年。
何者是也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
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妒忌。
究其实质,都在于降低人的需要,以减少人的需求与”
客观事物之间的矛盾,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
当然,中
医养生并不排斥顺情从欲以养神,《灵枢师传》已认·
识到: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
所以,在可能的情”“
况下,应当尽量满足人对衣食住行及工作条件的需
使其心情舒畅,怡然喜悦。
清静养神还可采用凝神敛思
的方法,使心神专注于一点,排除杂念,消除烦恼,保
《医钞持神思清静,并使人体生理功能处于最佳状态。
.
类编》说:养心则神凝,神凝则气聚,气聚则神全。
”“
若每日烦恼不安,神不守舍,则易衰老。
其次,抑制外界刺激的侵入。
可采用移情法,即通过
一定的方法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到自信和愉快
的事
情上去。
《临证指南医案》华岫云说:情志之郁,由“
于隐情曲意不伸,郁症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可借助”
音乐、歌舞、琴棋、书画、花鸟、垂钓、游览观光、运动锻炼等方法以转移情志,陶冶性情。
对此,《理瀹骈文》强调说: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
,有胜于服药者矣。
其次,可采用分解的方法,把一”
个个具体的烦恼分解开,一一予以解决,不要把不同
的烦恼联系起来,把现在的烦恼与过去的烦恼联系起
来,更不要和想象中未来的烦恼联系起来,或把一个
烦恼看作另一个烦恼的原因或结果。
另外,对于刺激
和烦恼要做到不记忆、不思考、不联想,以尽可能地
弱化烦恼。
再次,节制情绪以防过极。
《吕氏春秋》说: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
情也。
调摄精神,就要调和、节制情感,防止七情过”
极,以维护心理平衡。
节制情绪,主要在于戒怒。
《
老老恒言戒怒》指出:人借气以充身,故平日在乎善“·
养。
所忌最是怒。
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
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
制怒之法,古人记述较”
多,贵在忍和忘。
《古今医统杂著类》载和气汤”“·”“”“
,专治一切怒气、怨气,其书言:先用一个忍字,后“
用一个忘字,右二味和匀,用不语唾咽下。
此方先之
以忍可免一朝之忿也,继之以忘,可无终身之憾也。
”说明欲怒之时,先闭口不语,使情绪平缓,此时冷静
考虑,以理性克制感情上的冲动,怒气可迅速得以控
制然后以乐观大度的态度泰然处之,忘却烦恼。
换言;
之,要学会忍耐和宽容,忍耐和宽容可以给人们一个
重新思索生活的机会。
另外,人世沧桑,诸事纷繁,喜怒哀乐,此起彼伏,对于任何重大变故,都要尽可
能排除情绪和欲望的干扰,以宠辱不惊之处世态度,分析发生的原因,冷静地审察情势和处理问题,从而
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
最后,化解不良情绪。
当
不良
情绪产生后,应及时采用各种方法化解不良情绪,以
免引发疾病。
常用的方法有体谅、解脱、升华、抵消
、利用、合理宣泄等。
体谅,即要换位思考,不要对
别人要求过高,要允许别人犯错误。
解脱是要善于看
到不幸中的万幸。
升华,是把强烈的情绪冲动引导到
积极有益的方向上去,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
,如孔子厄而著《春秋》、太史公腐而《史记》出。
抵消,即中医学中的以情胜情法,是当某一刺激引起
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采取某一行动,寻求另外一种
刺激,用以抵消原有刺激的作用。
如张子和所说:以“
悲制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以喜治悲,以谑浪戏狎;
之言娱之以恐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以怒制思,;;
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以思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
利用,即我们常说的坏事变好事,如生病住院时””“
,可利用此无人打扰的安静时机看书、思考问题。
合
理宣泄,是指把郁积于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
方式宣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如悲痛时的哭
泣、郁闷时的狂喊、忧愁时的向友人倾诉等等。
三、起居有序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进行科学合理
的安排,使其符合卫生要求,有序有度。
孙思邈《千金要方》指出: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
有至和之常制。
”
首先,起居有常。
中医学认为,自然界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乃至一日之内,都存在着阴阳消长的规律
性变化,人生活在自然界中,无时不受这种变化规律
的影响,同时也形成了人体自身阴阳变化的规律。
因
此,人们的起居作息必须与自然界阴阳消长的变化规
律相适应,根据季节变化和个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符
合生理需要的作息制度,并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
如
此,可使人体的生理功能保持在稳定平衡的良好状态
,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健康长
寿的目的。
其次,劳逸适度。
劳,主要指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和房劳逸,指休息。
劳逸之间具有对立统
的辩证关系,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
适度劳作,能促
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和消化功能,提高基础代谢率.
,兴奋大脑皮层对机体各部的调节能力,调节精神适;
当休息,则是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调节身心
必不可少的方法。
故孙思邈《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
因”“
此,养生应当正确处理劳逸之间的关系,根据个人的
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做到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一般
体力劳动要轻重相宜,量力而行,要注意脑力劳动与
体力活动相结合,以及休息的多样化,动以养形,静
以养神,做到动静结合,形神共养。
中医养生学极
重视对性生活的调节,历代医家无不强调节欲惜精。
既不主张禁欲,如《素女经》言:阴阳不交,则生痛“
瘀之疾,故幽、闲、怨、旷多病而不寿。
又反对恣情”
纵欲,如元李鹏飞《三元延寿参赞书》说:书云,欲“·
多则损精。
可保者命,可惜者身,可重者精。
若耗散??
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
要求性生活适度,”并注意房事卫生与宜忌。
总之,若能节房劳以养精,节心劳以养神,节形劳以养气,则精足气充神旺,自
能尽终其天年。
另外,睡眠、衣着及居处环境等,均
属于起居调摄的范畴。
四、饮食调养饮食调养,是
指依据中医理论调整饮食,注意饮食宜忌,合理地摄
取食物,以增进机体健康,抗衰延寿的方法。
饮食调
养的内容很多,包括食物的卫生,合理的搭配,食品
的加工烹调,饮食的方式与卫生,饮食禁忌,因时、首先,因地、因人调配饮食,以及药膳保健等内容。
.
注意饮食卫生。
要保证饮食物新鲜、清洁、无毒,禁
止食用腐败变质或被致病微生物、寄生虫卵、包囊、工业产生的三废或残留农药污染过的食物。
《千金要”“
方》指出:食当熟嚼,人之当食,须去烦恼。
又说:”“
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食毕当行步踌“;”“
躇,饱食即卧乃生百病。
强调进食宜细嚼慢咽,神情”
专致,并要有宁静、整洁的环境,轻松愉快的气氛及
良好的情绪食后宜散步、摩腹以助消化等,也应属于;
饮食卫生之范围。
其次,提倡饮食有节。
饮食调养主
张饮食要有节制,其一是进食宜饥饱适中。
《寿世保
元》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
,饮不可过多。
食过多则结积,饮过多则成痰癖。
其”
二是进食要定时。
有规律地定时进食,可以保证消化
、吸收机能有节奏地进行,脾胃功能协调配合,有张
有弛,有益于身体健康。
《吕氏春秋季春纪》指出:“·
食能以时,身必无灾,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
五脏之葆。
”
最后,平衡膳食。
主要是指克服饮食偏嗜,做到合理
搭配,以使机体获得全面合理的营养。
《素问脏气法·
时论》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
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
即强调了饮食合理”
调配的重要性。
克服饮食偏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是克服饮食偏寒偏热。
对食性要做到寒温适中,不宜恣食生冷寒凉或过食辛温燥热之品。
其二是克服
五味偏嗜。
五味分入五脏,与五脏各有其亲和性,五
味偏嗜过多、过久,易致相应脏腑功能失调,同时,可引起机体其他营养物质的匮乏而患病。
《保生要录·
论饮食门》说:所好之物不可偏嗜,偏嗜则伤而生疾;“
所恶之味不可全弃,全弃则脏气不均。
其三是不宜过”
食肥甘厚味之品。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消瘅、
仆“·
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
也。
认为肥甘厚味易致脾胃功能障碍,易于化热、生”
痰、致瘀,进而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
故《吕氏春
秋·
孟春纪》说: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曰烂肠之食。
”“
五、运动锻炼生命在于运动,传统养生亦十分重
视运
动,并创立了形式多样、种类繁多的运动健身方法,如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八段锦、各种气功以及
武术运动等。
传统运动养生具有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注重意守、调息和动形协调统一,融导引、气功、武
术、医理为一体的特点,强调形动神静,即加强形体
的活动锻炼,同时要求精神专注宁静。
运动养生首先
要掌握锻炼的要领。
传统练功要领是意守、调息、动
形的统一,而关键是意守,即以意领气,以气动形。
只有精神专注,方可宁神静息,呼吸均匀。
如此,内
炼精神、脏腑、气血,外炼经脉、筋骨、四肢,可使
内外和谐,气血周流。
其二是运动量要适度。
《素问·
上古天真论》强调形劳而不倦,历代医家也都一再告”“
诫:形欲常动,但不可大疲耳。
其三应持之以恒,坚”“
持不懈。
最后,运动锻炼也要因人而异,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特点等选择相宜的锻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