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服务外包到反向服务外包_一个文献综述_唐华明
迈向全球服务外包强国的新征程

迈向全球服务外包强国的新征程
李钢
【期刊名称】《服务外包》
【年(卷),期】2016(000)001
【摘要】从服务外包大国向服务外包强国迈进,既是服务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货物贸易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因而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应该走出一条有别于印度的发展新路径。
"十二五"期间,我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5%,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至7800美元左右,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
【总页数】4页(P20-23)
【作者】李钢
【作者单位】商务部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9
【相关文献】
1.加快构建现代职教体系r迈向建设职教强国新征程 [J], 何丽华
2.迈向新时代新征程奋力建设交通强国 [J], ;
3.迈向畜禽种质资源强国新征程 [J], 马月辉
4.迈向畜禽种质资源强国新征程 [J], 马月辉
5.迈向强国新征程军民共筑强军梦铸盾强防为人民——上海市开展2021年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 [J], 浦玮;陈晶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内服务外包理论综述

国内服务外包理论综述作者:徐丽来源:《企业文化》2013年第04期摘要:服务外包在全球化的推动下,成为实现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商业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国内学者针对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展开研究,主要从以下方面:一是服务外包的动因研究;二是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分析;三是如何抓住服务外包的对策措施。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分析发达国家服务外包的动因,针对这些动因分析承接服务外包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针对中国的对策和措施,以更好地促进服务外包带来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服务外包动因影响因素经济效应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urcing)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业务剥离出来,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包括ITO、BPO和KPO。
服务外包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IT产业软件服务,早期的服务产业转移是为了满足剧增的服务需求。
到了90年代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外包成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方式,服务业发生了“可交易性革命”,服务外包迅速成为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模式。
数据显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2005年规模达到6000多亿美元,2006年达到8600亿美元,根据权威机构——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预测《2004年世界投资报告》,未来几年全球的服务外包市场每年将以30-40%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遇和挑战。
服务外包首先出现在国外,随着对服务外包的讨论不断深入,国内对外包探讨的文献在数量上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
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国内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在我国的实践基础上对外包理论总结对比和发展。
服务外包首先出现在国外,随着对服务外包的讨论不断深入,21世纪国内对外包探讨的文献在数量上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研究的范围大大拓宽。
国内服务外包研究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服务外包的动因研究,探讨什么力量驱动服务外包的产生和发展;二是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分析,三是关于中国应对服务外包的对策措施的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如何承接服务外包对策措施研究。
服务外包的有关论文

摘要:在新一轮的全球产业转移中,服务外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服务贸易模式,并且正在迅猛发展。
印度、墨西哥等国家已经把握住机遇,成为世界上的外包中心。
文章在综述服务外包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的现状与问题,进而对我国发展服务外包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IPOBPO对策一、引言目前,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服务贸易的一种新兴模式,但是关于服务外包尚无统一的准确的定义。
我们可以在分析一下什么是服务什么是外包的基础上,给服务外包下个定义。
我们可以把人类劳动的成果分成有形的实物产品和无形的服务产品两类,这两类产品进入市场交换后,前者称实物商品,后者称服务商品。
仅是一种服务商品的生产而言,既可由某个企业单独完成,也可将该产品的某些非关键部分转让给其他公司完成。
若是后一种情况,那就出现“外包”。
这里的“外”,如果仅指国外、海外或关外,不包括一国之内的“外地”,这就是狭义的“外包”即离岸服务;如果也包括国内的“外地”,那就是广义的“外包”。
本文仅研究前者即狭义的“外包”。
概括来说,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一国的企业将一种服务商品或它的非关键部分转让给国外公司承担的一种国际贸易方式。
它是一种新型的服务贸易形式,主要做法是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某一部分的业务内容通过互联网转移到其他国家进行处理,以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按照流程分类,服务外包可以分为计算机及相关业务流程外包和商业业务流程外包,即IPO(InformationProcessOutsourcing)和BPO(BusinessProcessOutsourcing)。
IPO的业务主要包括:与计算机硬件安装有关的咨询服务、软件实施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
BPO主要是指企业将某个业务流程环节分离出来,交给服务外包公司来做,此类业务流程外包常见于金融、资产管理、保健、客服、人力资源及营销等。
当前,我国的服务外包就体现在这两种形式上。
实际上,IPO和BPO并没有实质的区别,最早的服务外包集中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领域,也就是IPO,后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宽带能力的提升,服务外包逐渐延伸至一系列企业管理事务,BPO随之发展起来。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分析和对策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分析和对策1. 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服务外包产业成为了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经济发展中的新兴产业,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服务外包产业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产业现状分析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2.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我国在信息技术和通讯领域的迅速发展,服务外包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服务外包业务额在过去几年中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长。
2.2 服务种类逐步丰富我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原本主要集中在IT和软件开发领域,但随着其他服务领域的逐步融入,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服务种类逐步丰富,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3 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比重也在逐步提升。
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将其服务业务外包到我国,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
3. 产业存在的问题3.1 人才培养不足目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在人才方面面临一定的挑战。
服务外包产业对高素质的人才需求大,但我国高水平人才相对不足,尤其是在语言沟通和国际视野方面的人才。
3.2 行业发展不平衡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沿海地区,而中西部地区以及二三线城市的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资源分布不均衡,也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
3.3 信息安全问题服务外包产业对于信息安全要求非常高,但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这不仅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造成威胁,也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带来了挑战。
4. 对策建议4.1 加强人才培养针对人才培养不足的问题,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设更多的高水平培训机构,提供更多培训资源和机会,吸引更多有潜力的人才加入到服务外包产业中。
4.2 促进行业发展平衡为了促进行业发展的平衡,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同时,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服务外包文献综述

员工 驱动 、 收入驱 动 、 务 驱动 、 绩驱 动 及 组织 驱 动 因 素 。 财 业 C r t aC sa 2 0 ) 为 服 务外 包 是 为 了实 现 降 低 成本 、 h i i o t(0 1 认 sn
回归 核 心 竞 争 力 及 其 他 技 术 因 素 。刘 景 江 ( 0 2 分 析 业 务 20 ) 外 包 的 产 生 主 要 有 两 大 动 因 : 济 动 因 与 技 术 动 因 。 荆 林 波 经
B O。 包 括 : 础 技 术 外 包 ( 件 开 发 设 计 、 术 研 发 、 础 P 基 软 技 基 技 术 平 台 整 合 ) 业 务 改 造 外 包 、 用 管 理 和 服 务 等 商 业 应 用 、 应 程序 外包 等 。
为服 务外 包是 为 了实现 三 类 战略 意 图 : 高 I 的企 业 绩效 提 T
全国商情29经营与管理在加强职工培训中增智立德强能郑邦廷徐州矿务集团第二医院江苏徐州221011摘要l本文主要阐述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使职工在参加培训中增长知识增强能力提高素质规范操作行为提升技能技巧激励职工通过不同层次的学习培训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加适应日益竞争的医疗市场需要
经 营 与 管 理
服 务 外包 文献 综 述
国际 上 比较 认可 的是 3家公 司对 服务外 包 的定 义 , 别 分 是美 国 Gat e 、D 及 毕博 管 理 咨 询 公 司 。其 中 , rn r rn r I C Gate 与 I C公 司均将 服务外 包分 为 I O( 息技 术外 包 ) B O D T 信 和 P
( 务 流 程 外 包 )但 二 者 对 于 I O 与 B O 的 界 定 范 畴 不 同 。 业 , T P 而 毕 博 管 理 咨 询 公 司 则 提 出 服 务 外 包 是 优 化 核 心 竞 争 力 的
国际服务外包趋势与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国际服务外包趋势与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李岳云
【期刊名称】《江苏对外经贸论坛》
【年(卷),期】2007(000)003
【摘要】一、概念与内涵 1.外包外包(outsourcing)是美国学者Gary Hamel和Praharad于1990年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书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
当时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加快物流速度、改善服务质量,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收缩业务范围,把主要资源和精力集中投向自身具有优势的核心业务,
【总页数】6页(P25-30)
【作者】李岳云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46.18
【相关文献】
1.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思考
2.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趋势及我国的竞争力
3.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
4.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趋势与我国的政策选择
5.国际服务外包趋势与我国服务外包的发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反向信息服务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

反向信息服务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基于制造业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1.引言外包是指生产企业将与主体业务无关的业务剥离出来交由其他组织进行经营,由此提高生产效率,将精力放到主体业务之上,外包是经济学和管理学两门学科都非常关注的一块内容,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研究侧重。
在前者的研究之中,外包是一个企业内部决策的问题,在后者的研究之中,外包往往被看作一种资源重新配置的手段,多用来研究外包对于社会资源配置起到的作用。
外包有多种形式,首先,有普通外包和离岸外包之分,普通外包多是一国境内的资源再配置,而离岸外包则涉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伴随着离岸外包,必然是贸易的流动。
本文主要讨论的外包是指离岸外包,在离岸外包之中,按照外包内容的不同,又分为产品制造过程的外包与服务外包,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性的提高,外包方式已经呈现出由生产向服务扩散或者转移的趋势(盛斌、牛蕊,2009),国际服务外包越来越成为外包的重要形式,对于企业、行业、产业甚至国家来说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服务外包中最常见的形式包括商业流程外包(BPO)、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
而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信息技术的外包,广义上的信息技术外包不仅仅局限于信息科技,也包括传统的邮政仓储交通运输领域的信息交互。
外包广泛存在于国际贸易之中,且发达国家基本作为发包者,即提出外包服务需求的一方,而发展中国家往往利用自己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作为国际服务外包的接包者,即提供外包服务的一方,这体现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同地位。
然而近年来,兴起一种全新的现象,低劳动力成本国家作为发包方,在发达国家雇佣员工,建立子公司或者离岸中心的战略活动。
发展中国家反向外包现象的出现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进入缓慢复苏阶段,需要靠增加就业拉动内需来进一步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如金砖国家,又在国际分工合作中逐步发展起来。
服务外包理论演进研究综述

二、文献综述
1、服务外包理论起源和背景
服务外包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开始寻求通过外包非核心业务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一时期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服务外包的概念、动因和风险等方面。例如,Magazine(1987)提 出了服务外包的概念,即企业将内部服务部门或业务职能外包给外部供应商; 而Dunn(1989)则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认为服务外包可以帮助企业降低 不确定性,提高战略灵活性。
同时,服务外包理论演进的趋势表现为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和综合化。学者们开 始从经济学、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多个角度研究服务外包现象。例如,经济 学视角的研究市场失灵、交易成本等问题;而管理学视角的研究则企业战略选 择、组织变革等问题;组织行为学视角的研究则员工态度、组织文化等问题。
3、服务外包理论当前的主要研 究成果和不足
4、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外部供应商通常具有更大的灵活性,能够根据组织的 需求快速调整资源。
二、服务外包的影响
服务外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结构:服务外包可能会对组织的结构产生影响,例如需要设立新的部 门或团队来处理外包服务。
2、员工:外包可能会影响员工的角色和职责,甚至可能导致员工感到不安和 失落。
7、客户关系管理:尽管供应商是服务提供者,但最终客户是服务的接受者。 因此,建立和维护与客户的良好关系是至关重要的。这需要确保客户满意度、 服务质量以及反馈渠道的畅通。
8、法规遵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服务外包可能涉及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 法律法规。因此,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是必要的,特别是关于数据保护和隐私 的法规。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服务外包逐渐成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核心竞争 力的战略选择。然而,对于“服务外包是否等同于服务业外包”这一问题,学 界和业界仍存在一定争议。本次演示试图对服务外包的概念进行再认识,并对 其进行理论新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服务外包的相关文献综述

服务外包的相关文献综述作者:陈冰林来源:《商情》2013年第07期【摘要】服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和企业成长模式,其兴起和迅速发展既是国际产业结构转型的产物,又是推动服务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
本文通过研究服务外包的相关文献,将对服务外包的国内外研究作出综述和简要的评价,并以此提出自己对于国内如何发展服务外包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服务外包,动因,经济学分析,趋势和效应,对策随着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正在不断崛起之中,其中的服务外包模式更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被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广泛用于IT产业、金融保险、研究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法律等专业技术服务领域,已经达到了上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服务外包的国际化趋势促进了服务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的全球化[1]。
本文从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经济学分析、发展趋势和中国参与服务外包的对策等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服务外包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
对就此提出自己对于中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建议和意见。
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所谓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服务活动转移给外部企业去执行的过程。
对于服务外包的发展动因,许多学者进行过分析和探讨。
LohLawrence&Venkatraman( 1992)认为服务外包的动力有不同层次:在宏观经济层面,暂时的经济周期和趋势推动企业通过签订外包合同来实现 IT 基础设施管理的合理化;在行业层面,竞争压力迫使企业与重要的 IT供应商建立“以伙伴关系为基础的”关系;在企业层面,追寻竞争优势推动 IT 外包决策;在企业内部,一些管理因素影响外包决策。
经济学分析:首先对于产品内分工的实证分析:Feenstra& Hanson( 1999)[2]对传统的价格回归模型进行修改和重释并引入结构变量,分两种情况(结构变量独立和不独立)对大国条件下贸易与技术对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外包和高技术资本品投入都会对非生产性工人的工资有影响。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江苏先进制造业实施技术反向外包的对策研究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江苏先进制造业实施技术反向外包的对策研究作者:戴军韩振韩春柳来源:《理论观察》2021年第06期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先进制造业;反向外包;价值链中图分类号:F740;F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6 — 0077 —03在国际离岸外包业务领域,我国一般多作为国际外包接包方角色,接包一些发达国家对外发包的“微笑曲线”价值链低端业务。
但是研究发现,在国际航空业领域,却出现一个与离岸外包惯常做法的相悖现象,即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出现飞行员人才短缺,一时半会也难以自己培养大量的飞行员,那么就转向国际引进飞行员,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飞行员成为招募的首选,短期即可补齐飞行员不足的短板。
这种角色互换的反向发包方式让我国航空业既可获得成熟的飞行技术又节省了大把的飞行员培养成本,关键是招来的飞行员即刻上手就可产生经济回报,带来了中长期的经济与技术的“溢出效应”〔1〕。
其实早在1990年初,国际离岸外包业务领域就曾大量出現反向外包现象。
例如我国跟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技术联盟,把一些会计业务发包于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操作。
技术反向外包主要是由我国作为国际离岸外包发包方,采取雇佣发达国家技术人员、向发达国家进行技术发包、在发达国家建立子公司、离岸中心或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等的一系列技术外包行为〔2〕。
与传统国际离岸外包的非核心接发包业务不同,先进制造业实施技术反向外包倾向于有能力接包核心技术业务的接包企业。
在技术与知识致胜的今天,自身企业的技术与知识能力有限,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技术与知识的跃迁,就需要眼光向外,找寻外部力量以提供急需的异质性技术与知识能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向外包的发展空间巨大。
先进制造业一直是江苏省的核心支柱产业,占全省工业经济比重40%以上,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高达25%。
江苏省先后颁布《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服务型制造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都明确指出要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推动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服务化。
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服务外包论文

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服务外包论文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制定国家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服务业;制定战略性承接策略;大力培育本土品牌;完善知识产权环境;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论述。
其中,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FDI总额的一半以上流向了服务业、很多为制造业服务的一些服务业价值链也跟着转移、服务业是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国家层面制定的各种战略政策是我国承接制造业外包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保障、服务贸易发展滞后是影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之一、承接方式战略、承接国别战略、服务业外包更重视质量、服务业外包对知识产权具有较大的依赖性、大力完善国内相关环境,积极吸引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等,具体请详见。
论文摘要:对于中国来说,中国要以比承接制造业外包更加积极、快速、坚决的态度来承接服务外包,抓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我国政府要特别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制定国家级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服务业、制定战略性承接策略、完善各种评价体系、大力培育本土品牌、完善知识产权环境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
当前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日益迅速。
在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而服务外包成为继制造业外包之后的新一轮产品内分工的重点内容的国际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要想融入全球化,分享国际分工的好处,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
论文关键词:服务外包,战略有关数据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FDI总额的一半以上流向了服务业,每年FDI新增流量中服务业约占2/3,2005年服务业在全球FDI总存量中占60%,与此同时,制造业所占比例从1990年的41%下降到2005年的30%;目前,全球1,000强企业中有95%制订了服务外包战略。
可见,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正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将不断扩大,服务外包将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和全球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
伴随着制造业的国际转移,很多为制造业服务的一些服务业价值链也跟着转移。
《2024年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服务外包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国凭借其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及日益完善的产业环境,逐渐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国。
然而,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技术含量不高、人才结构不均、知识产权保护等。
本文将就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二、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现状近年来,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规模不断扩大,领域逐渐拓宽。
从最初的ITO(信息技术外包)和BPO(业务流程外包)为主,逐渐扩展到KPO(知识流程外包)等高技术领域。
我国的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数量均居世界前列,已成为全球服务外包的重要力量。
三、我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问题(一)技术含量较低当前,我国承接的国际服务外包项目多以低端业务为主,技术含量相对较低。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高端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尚待提高。
(二)人才结构不均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外包人才相对匮乏。
人才结构的不均衡制约了我国承接高端服务外包项目的能力。
(三)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由于部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现象频发,影响了我国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声誉。
四、解决策略(一)提高技术含量政府应加大对高端技术领域的研发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在国际服务外包领域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二)优化人才结构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服务外包人才。
同时,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先进的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模式。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
同时,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自我保护能力。
五、结论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外包的文献综述

国际服务业转移新趋势———服务外包的文献综述[摘要]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 ,使得国际服务业转移成为继制造业转移之后的又一产业转移重点 ,服务外包也成为了继外国直接投资之后的又一国际服务转移新趋势。
本文从国际服务业转移趋势的相关概念入手 ,通过对国际产业转移理论的文献综述 ,分析服务外包产生的根本原因 ,并对服务外包日后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国际服务业转移 ;服务外包随着国际服务外包、跨国公司业务离岸化等国际服务业转移新趋势的不断扩张 ,服务业国际转移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服务业发展趋势 ,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研究刻不容缓。
服务外包等国际服务业转移趋势已经出现在我们的周围 ,但服务业国际转移、国际服务外包等相关概念的理解还不准确 ,总结和理顺已有的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相关概念 ,对研究服务业转移新趋势的方向和其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国际服务业转移的相关概念(一) 国际产业转移到目前为止 ,产业转移没有一个规范和统一的概念 ,比较认同的定义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
国内经济学家卢根鑫提出国际产业转移指的是产业由某些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一种经济过程。
资源供给、产品需求的变化引起一国内部产业在区域之间的移动 ,随着经济国际化 ,这种产业转移不仅发生在国家内部 ,而且发生在国家之间 ,这就形成了国际产业转移 ,即某些产业有某些国际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际或地区 ,是一种产业在空间上移动的现象。
卢根鑫的国际产业转移概念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单向转移的 ,不适用于当前的产业转移现象。
赵张耀从制造业转移角度将国际产业转移定义为 ,一国各类微观主体(主要是跨国公司) 为寻求全球竞争优势而突破国别限制对经营活动进行调整 ,当这种调整成为趋众化现象 ,并体现一定的国别性和规律性时的跨国经营活动的调整现象。
(二) 国际服务业转移服务业的国际转移更是最近几年才提出来的 ,参照国际产业转移的概念 ,而对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概念迄今为止学界只有曲凤杰对此进行过尝试性的定义 ,他认为服务业国际转移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产业转移指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国家转移部分服务如物流管理、客户服务、呼叫中心、产品设计、金融服务、会计、计算机编程、数据处理等 ,表现为投资国与东道国服务产业的替代关系。
服务外包的文献综述(DOC)

摘要目前,以服务外包,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端制造,低碳经济及研发环节转移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方兴未艾,服务外包正在成为服务全球化和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
本文对服务外包进行了简单介绍和简要分析。
关键词:服务外包现状分析收益与风险应对策略导言服务外包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跨国直接投资的推动力量,也是新一轮国际分工出现的重要标志。
就一个企业来讲,服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突出主业,增强竞争力;就一个国家而言,服务外包是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承接服务外包有利于发挥优势,选准价值链环节,扩大对外经贸规模;从全球经济来看,服务外包的发展,提高了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了产业结构和生产组织模式的优化,进而从整体上增进了全球福利。
由于我国拥有大量低成本的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产业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国际服务外包的重要承接国。
然而,在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进程中,相关专业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
因此,应适时研究基于服务外包产业的财务管理专业信息化人才能力模型,并根据构建的能力模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提高财会人员能力素质,进而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服务外包的概念1、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行的孙潇曾在《金融论坛》上发表过一篇题为《我国服务外包发展面临的外汇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的文章,文中指出,服务外包(Outsourcing)是企业通过购买第三方提供的服务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服务工作,由服务外包提供商向外包发包商提供包括 IT 系统架构、应用管理以及业务流程优化在内的产品支持与服务,达到后者业务目标的经济活动。
孙潇认为,服务外包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
一是信息技术外包(Information TechnologyOutsourcing,ITO),是指服务外包发包商委托服务外包提供商向企业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的服务。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引言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是指中国在全球服务外包领域中的不断壮大和发展。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成为了全球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和劳动力资源大国,具备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竞争优势。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发展阶段、政策支持和挑战等方面,对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和论述。
历史背景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开放经济,吸引外资和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开始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2005年,中国政府将服务外包列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
发展阶段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起初,中国主要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外包服务,主要是一些简单、重复性的业务。
随着中国市场的成熟和人才培养的加强,中国开始逐渐发展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业务。
目前,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已经涵盖了IT服务、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翻译服务等多个领域。
政策支持中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
首先,政府鼓励企业与国际外包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提供税收优惠和其他经济支持。
其次,政府加大了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投入,为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同时,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和园区,提供场地和基础设施支持,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
挑战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全球竞争激烈,中国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抵抗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
其次,人才短缺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中国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才的专业素质。
另外,知识产权保护和安全问题也是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结论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与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服务外包产业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并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本文将就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竞争力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
一、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服务外包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主要以低附加值的业务流程外包(BPO)为主。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和人才储备的规模化发展,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逐渐从BPO扩展到更高附加值的信息技术外包(IT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领域。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不断突破创新,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参与。
得益于中国庞大的劳动力资源和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在软件开发、应用开发、IT咨询等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
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竞争力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具备许多竞争力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庞大而且廉价,这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了持续的竞争优势。
其次,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高等教育系统庞大且日益完善,培养了大批的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等专业人才,提供了强大支持服务外包产业的技术人力资源。
此外,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注重质量和服务。
中国服务外包企业不仅在技术与创新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而且注重客户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确保业务的高效运转。
三、中国服务外包产业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迅速且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由于全球范围内服务外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服务外包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压力。
其次,人力资源的需求与供给不平衡。
中国的服务外包企业面临着人才供给不足、人员流动性大等问题,这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文献综述及其延伸

The Public Service Contracting Out: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Its Extension 作者: 王雁红
作者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
出版物刊名: 重庆社会科学
页码: 116-12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公共服务 合同外包 合同管理
摘要:公共服务合同外包改革是近二三十年来国内外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国外学者主要围绕外包什么、如何管理外包合同、外包效果如何、什么因素影响外包效果等主题展开相关研究.而国内学者则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对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现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仍然存在着盲点与空白,而这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预留了空间并指明了方向。
从服务外包到反向服务外包:一个文献综述

从服务外包到反向服务外包:一个文献综述
唐华明;吴凤羽
【期刊名称】《中国商贸》
【年(卷),期】2014(000)028
【摘要】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理论是跨国服务外包理论的前沿理论,该领域是我国
服务外包理论研究的创新领域。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本文主要结合跨国服务外包理论和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动因、关键研究领域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述,以期为该领域建立研究理论框架。
【总页数】2页(P195-196)
【作者】唐华明;吴凤羽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9
【相关文献】
1.跨国反向服务外包模式对制造业生产率影响的比较研究 [J], 吴凤羽;唐华明
2.国际服务外包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提升:一个文献综述 [J], 周彦霞;牛猛
3.反向服务外包技术联盟甄选及风险研究 [J], 戴军
4.反向服务外包影响制造业生产率的实证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J], 李奔
5.服务外包,利用外资的下一个热点——“2007厦洽会”服务外包热点扫描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 2014年10月195从服务外包到反向服务外包:一个文献综述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唐华明 吴凤羽摘 要: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理论是跨国服务外包理论的前沿理论,该领域是我国服务外包理论研究的创新领域。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本文主要结合跨国服务外包理论和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动因、关键研究领域对这两种理论进行评述,以期为该领域建立研究理论框架。
关键词:跨国服务外包理论 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理论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4)10(a)-195-021 从跨国服务外包理论到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理论的发展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服务业的迅速发展,服务外包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大大提高了行业服务流程的生产效率,成为推动当代经济产业生产方式变革和经济全球化新浪潮的重要力量。
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跨国投资的持续增加,我国越来越多的制造业企业已参与到全球制造产业价值链生产活动中去,并且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但是由于跨国服务外包理论自身的局限性,我国制造业企业参与的全球制造生产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
这不仅缩减了我国制造业各行业企业的经营利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制造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如何进一步发展补充跨国服务外包理论,并通过积极地实践来改善我国制造业企业在跨国分工中的地位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2 从服务外包理论到反向服务外包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综述所谓跨国反向服务外包,即指发包企业在本土内部将自己的一部分核心业务外包给跨国服务外包提供商(接包方)的一种业务行为,其主要包括跨国信息技术外包(RSOSITO)、跨国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RSOSBPO)和跨国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RSOSKPO)三种类型。
对比跨国服务外包,跨国反向服务外包有以下两大特点:一是发包方一般是在技术和资本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二是所外包的业务一般是企业的核心业务。
由于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的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跨国外包和跨国服务外包,据此本文认为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的成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以跨国物质外包为重点的跨国外包理论发展阶段,以跨国服务外包为重点的跨国服务外包理论发展阶段和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理论阶段。
2.1 以跨国物质外包为重点的跨国外包理论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跨国物质外包为重点的跨国外包理论发展阶段。
跨国物质外包理论提出最早源于西方学者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国家间关税壁垒的研究,如Balassa(1967)在讨论如何避免工业国家关税保护时认为,外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一国的工业关税保护,从而促进该国相关工业产业的发展;Finger(1975)在研究离岸装配对贸易壁垒的作用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影响时也提出了外包理念。
但是这些学者仅仅是从一种贸易手段的角度对跨国外包进行了界定,并没有从理论角度对跨国外包进行分析。
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跨国外包理念的持续发展,许多学者开始从管理学的角度对跨国外包进行界定分析,将跨国外包看成一种增强跨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如Prahalad and Hamel(1990)在分析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时认,为外包就是把企业中一些必不可少的非核心业务转移给跨国企业外部的专业化承包商,集中企业内部所有人力、物力等资源在企业具有比较优势的核心业务上,实现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最大化。
在这一阶段,由于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也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对跨国物质外包的理论研究并不是很多。
所以综上所述,在这一时期跨国外包以物质外包为主体,跨国外包方向不仅包括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外包,而且还存在着发达国家之间的外包行为。
如美国向中国进行棉纺织半成品外包,以及日本向美国进行汽车零部件制造的外包。
这不仅为跨国外包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发达国家之间的物质外包也为后来的跨国反向服务外包埋下了伏笔。
2.2 以跨国服务外包为重点的跨国服务外包理论发展阶段随着跨国外包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全球化分工的进一步细化,以服务业外包为代表的跨国服务外包的逐渐兴起,并成为目前全球产业化转移的主流方式。
跨国服务外包的提出最早源于西方学者对交易成本的研究,如Coase(1937)认为,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相互替代的手段,市场的交易成本和企业内部化的成本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在市场购买和内部化生产两者之间的选择。
随着交易成本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的逐渐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许多学者结合两种理论对跨国服务外包进行了研究界定,如Poppo and Zenger(1998)以资源基础理论为指导,以信息服务业外包为对象,认为跨国服务外包是企业创造企业知识的一种手段,这种手段的使用主要取决于企业自身创造能力的大小和外部获取企业知识成本的高低;Ang and Straub(1998)研究发现,跨国服务外包的程度与通过跨国服务外包支付的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且相对于交易成本来说,生产成本对外包决策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之后,在跨国服务外包理论的不断完善下,国外学者对跨国服务外包的研究分为两个方向,第一个研究方向是由成本理论转向生产率提升理论,即通过将生产率理论和国际贸易理论相结合来研究和界定跨国服务外包。
其中,Fixler and Siegel (1999)通过研究制造业服务外包和制造业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发现,服务外包可以提高制造业部门的生产率,但短时期内却降低了服务部门的生产率;长期内,服务业自身劳动力投入和资本投入的逐步调整,可以使其满足由制造业生产率提高所导致的服务需求,最终服务业部门的生产率也将得到提高。
另外一个方向是深入分析三种服务外包模式(ITO 、BPO 和KPO)每一种的特点和性质。
如Miles 等(1995)认为KPO 是指那些显著依赖于专门领域的专业性知识的企业核心业务,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作者简介:唐华明,男,硕士,上海理工大学国际贸易学在读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吴凤羽,男,硕士,上海理工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网络出版时间:2014-11-12 15:16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3443.F.20141112.1519.255.html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1962014年10月 间产品或服务的公司和组织,通过进行服务外包可以有效增加购买外包企业的生产率。
在这一时期,国内学者结合我国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对跨国服务外包的研究集中于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跨国服务外包动因的研究;另一方面是对跨国服务外包对行业生产率影响的研究;最后一方面是单独分析每一种模式的服务外包的特点和性质。
如在对跨国服务外包动因研究中,荆林波(2005)认为服务外包不仅是为了降低成本,其动因正向其他因素转移,并且降低成本让位于核心业务能力。
在对跨国服务外包对行业生产率影响的研究中,徐毅、张二震(2008)在研究我国工业行业外包与劳动生产率关系时,得出由于外包产生生产率。
分析,得到ITO 同问题。
产率),中在两个方面:及其动因的研究,数据,率起负向影响,能为正;包RSOSITO 、其次,RSOSKPO 的特性,3 义评述提升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的能力,提高我国企业在跨国服务贸易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所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而作为跨国服务外包理论的新时代的发展产物——跨国反向服务外包理论,其理论的特殊性和操作方法的科学性,必然是未来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的指向标和长明灯。
参考文献[1] Balassa,Bela.Tariff protection in industrial countries:An evaluation[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67, 73(11).[2] Finger J.M..Tariff Provisions for Offshore Assemblyand the Expor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J].The Economic Journal,1975,85(338).[3] Prahalad C K, Hamel G.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corporation[J].Boston (MA), 1990.[4] 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fluence[J].Journalof Law,Economics,& Organization,1988.[5] Poppo L,Zenger T.Testing alternative theories ofthe firm: transaction cost, knowledge based,and measurement explanations for make or buy decisions in information servic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 19(9).[6] Feenstra R,Hanson G.Global production sharing andrising inequality:A survey of trade and wages[R].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2001.[7] Ang S,Straub D W.Production and TransactionEconomies and IS Outsourcing:A Study of the US (1).[7]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8]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课题评审会暨第64期“双周圆桌”内部讨论会纪要.圆桌:互联网金融模式与未来金融业发展[J].新金融评论,2012(1).[9] 朱樑.中国工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14.[10] 杨剑.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影响——以阿里金融为例[D].厦门大学,2014.[11] 向思遇.互联网金融业态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12] 彭鈺.我国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14.[13] 刘瑾.北京农商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的策略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