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
熵

熵shang

释义

1: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

2: 科学技术上用来描述、表征体系混乱度的函数。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

3:熵是生物亲序,是行为携灵现象。科学家已经发明了测量无序的量,它称作熵,熵也是混沌度,是内部无序结构的总量。

英译entropy

熵指的是体系的混乱的程度,它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为具体的定义,是各领域十分重要的参量。熵由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提出,并应用在热力学中。后来在,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第一次将熵的概念引入到信息论中来。

[编辑本段]历史

1850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一个体系的能量完全均匀分布时,这个系统的熵就达到最大值。在克劳修斯看来,在一个系统中,如果听任它自然发展,那么,能量差总是倾向于消除的。让一个热物体同一个冷物体相接触,热就会以下面所说的方式流动:热物体将冷却,冷物体将变热,直到两个物体达到相同的温度为止。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热机时,根据卡诺定理得出了对任意循环过程都都适用的一个公式:dS=(dQ/T)。

对于绝热过程Q=0,故S≥0,即系统的熵在可逆绝热过程中不变,在不可逆绝热过程中单调增大。这就是熵增加原理。由于孤立系统内部的一切变化与外界无关,必然是绝热过程,所以熵增加原理也可表为:一个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它表明随着孤立系统由非平衡态趋于平衡态,其熵单调增大,当系统达到平衡态时,熵达到最大值。熵的变化和最大值确定了孤立系统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熵增加原理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1948年,香农在Bell System Technical Journal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原理》(A Mathematical Theory of Communication)一文,将熵的概念引入信息论中。[编辑本段]熵函数的来历

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与转换定律,但是它并未涉及能量转换的过程能否自发地进行以及可进行到何种程度。热力学第二定律就是判断自发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限度的定律,它有不同的表述方法: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量使之全部转化为功而不发生其他变化;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人类经验的总结,它不能从其他更普遍的定律推导出来,但是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实验事实与之相违背,它是基本的自然法则之一。

由于一切热力学变化(包括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都可归结为热和功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转化限度的问题,那么就一定能找到一个普遍的热力学函数来判别自发过程的方向和限度。可以设想,这种函数是一种状态函数,又是一个判别性函数(有符号差异),它能定量说明自发过程的趋势大小,这种状态函数就是熵函数。

如果把任意的可逆循环分割成许多小的卡诺循环,可得出

∑(δQi/Ti)r=0 (1)

即任意的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商之和为零。其中,δQi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与环境的热交换量;Ti为任意无限小可逆循环中系统的温度。上式也可写成

∮(δQr/T)=0 (2)

克劳修斯总结了这一规律,称这个状态函数为“熵”,用S来表示,即

dS=δQr/T (3)

对于不可逆过程,则可得

dS>δQr/T (4)

或dS-δQr/T>0 (5)

这就是克劳修斯不等式,表明了一个隔离系统在经历了一个微小不可逆变化后,系统的熵变大于过程中的热温商。对于任一过程(包括可逆与不可逆过程),则有

dS-δQ/T≥0 (6)

式中:不等号适用于不可逆过程,等号适用于可逆过程。由于不可逆过程是所有自发过程之共同特征,而可逆过程的每一步微小变化,都无限接近于平衡状态,因此这一平衡状态正是不可逆过程所能达到的限度。因此,上式也可作为判断这一过程自发与否的判据,称为“熵判据”。

对于绝热过程,δQ=0,代入上式,则

dSj≥0 (7)

由此可见,在绝热过程中,系统的熵值永不减少。其中,对于可逆的绝热过程,dSj=0,即系统的熵值不变;对于不可逆的绝热过程,dSj>0,即系统的熵值增加。这就是“熵增原理”,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述,即在隔离或绝热条件下,系统进行自发过程的方向总是熵值增大的方向,直到熵值达到最大值,此时系统达到平衡状态。

[编辑本段]熵函数的统计学意义

玻尔兹曼在研究分子运动统计现象的基础上提出来了公式:

S=k×LnΩ (8)

其中,Ω为系统分子的状态数,k为玻尔兹曼常数。

这个公式反映了熵函数的统计学意义,它将系统的宏观物理量S与微观物理量Ω联系起来,成为联系宏观与微观的重要桥梁之一。基于上述熵与热力学几

率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结论:系统的熵值直接反映了它所处状态的均匀程度,系统的熵值越小,它所处的状态越是有序,越不均匀;系统的熵值越大,它所处的状态越是无序,越均匀。系统总是力图自发地从熵值较小的状态向熵值较大(即从有序走向无序)的状态转变,这就是隔离系统“熵值增大原理”的微观物理意义。[编辑本段]基本特性

·熵均大于等于零,即,H_s \ge 0。

·设N是系统S内的事件总数,则熵H_s \le log_2N。当且仅当p1=p2=...=pn 时,等号成立,此时熵最大。

·联合熵:H(X,Y) \le H(X) + H(Y),当且仅当X,Y在统计学上相互独立时等号成立。

·条件熵:H(X|Y) = H(X,Y) - H(Y) \le H(X),当且仅当X,Y在统计学上相互独立时等号成立。

·社会学意义:从宏观上表示世界和社会在进化过程中的混乱程度。

[编辑本段]应用

热力学

熵在热力学中是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通常用符号S表示。在经典热力学中,可用增量定义为dS=(dQ/T),式中T为物质的热力学温度;dQ为熵增过程中加入物质的热量。下标“可逆”表示加热过程所引起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若过程是不可逆的,则dS>(dQ/T)不可逆。从微观上说,熵是组成系统的大量微观粒子无序度的量度,系统越无序、越混乱,熵就越大。热力学过程不可逆性的微观本质和统计意义就是系统从有序趋于无序,从概率较小的状态趋于概率较大的状态。

单位质量物质的熵称为比熵,记为s。熵最初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的一个反映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物质状态参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根据大量观察结果总结出来的规律,有下述表述方式:

①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不可能作相反的传递而不引起其他的变化;

②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任何热机不能全部地、连续不断地把所接受的热量转变为功(即无法制造第二类永动机);

③在孤立系统中,实际发生的过程总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此即熵增原理。摩擦使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地转变为热,使熵增加。热量dQ由高温(T1)物体传至低温(T2)物体,高温物体的熵减少dS1=dQ/T1,低温物体的熵增加

dS2=dQ/T2,把两个物体合起来当成一个系统来看,熵的变化是dS=dS2+dS1>0,即熵是增加的。

物理学家玻尔兹曼将熵定义为一种特殊状态的概率:原子聚集方式的数量。可精确表示为:

S=KlogW

K是比例常数,现在称为玻尔兹曼常数。

科学哲学

科学技术上泛指某些物质系统状态的一种量(liàng)度,某些物质系统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熵是不能再被转化做功的能量的总和的测定单位。这个名称是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鲁道尔夫·克劳修斯(1822—1888)〕德国物理学家,热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于1868年第一次造出来的。但是年轻的法国军官沙迪·迦诺〔沙迪·迦诺(1796—1832)〕一般译作“卡诺”,法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在研究热机效率的过程中,提出了“卡诺循环”定理。却比克劳修斯早41年发现了熵的原理。迦诺在研究蒸汽机工作原理时发现,蒸汽机之所以能做功,是因为蒸汽机系统里的一部分很冷,而另一部分却很热。换一句话说,要把能量转化为功,一个系统的不同部分之间就必须有能量集中程度的差异(即温差)。当能量从一个较高的集中程度转化到一个较低的集中程度(或由较高温度变为较低温度)时,它就做了功。更重要的是每一次能量从一个水平转化到另一个水平,都意味着下一次能再做功的能量就减少了。比如河水越过水坝流入湖泊。当河水下落时,它可被用来发电,驱动水轮,或做其他形式的功。然而水一旦落到坝底,就处于不能再做功的状态了。在水平面上没有任何势能的水是连最小的轮子也带不动的。这两种不同的能量状态分别被称为“有效的”或“自由的”能量,和“无效的”或“封闭的”能量。

熵的增加就意味着有效能量的减少。每当自然界发生任何事情,一定的能量就被转化成了不能再做功的无效能量。被转化成了无效状态的能量构成了我们所说的污染。许多人以为污染是生产的副产品,但实际上它只是世界上转化成无效能量的全部有效能量的总和。耗散了的能量就是污染。既然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既不能被产生又不能被消灭,而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即耗散的方向——转化,那么污染就是熵的同义词。它是某一系统中存在的一定单位的无效能量。

信息论

在信息论中,熵表示的是不确定性的量度。信息论的创始人香农在其著作《通信的数学理论》中提出了建立在概率统计模型上的信息度量。他把信息定义为“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熵在信息论中的定义如下:

如果有一个系统S内存在多个事件S = {E1,...,En}, 每个事件的机率分布P = {p1, ..., pn},则每个事件本身的讯息为

Ie = ? log2pi

(对数以2为底,单位是位元(bit))

Ie = ? lnpi

(对数以e为底,单位是纳特/nats)

如英语有26个字母,假如每个字母在文章中出现次数平均的话,每个字母的讯息量为

I_e = -\log_2 {1\over 26} = 4.7

;而汉字常用的有2500个,假如每个汉字在文章中出现次数平均的话,每个汉字的信息量为

I_e = -\log_2 {1\over 2500} = 11.3

整个系统的平均消息量为

H_s = \sum_{i=1}^n p_i I_e = -\sum_{i=1}^n p_i \log_2 p_i

这个平均消息量就是消息熵。因为和热力学中描述热力学熵的玻耳兹曼公式形式一样,所以也称为“熵”。

如果两个系统具有同样大的消息量,如一篇用不同文字写的同一文章,由于是所有元素消息量的加和,那么中文文章应用的汉字就比英文文章使用的字母要少。所以汉字印刷的文章要比其他应用总体数量少的字母印刷的文章要短。即使一个汉字占用两个字母的空间,汉字印刷的文章也要比英文字母印刷的用纸少。实际上每个字母和每个汉字在文章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平均,因此实际数值并不如同上述,但上述计算是一个总体概念。使用书写单元越多的文字,每个单元所包含的讯息量越大。

I(A)度量事件A发生所提供的信息量,称之为事件A的自信息,P(A)为事件A 发生的概率。如果一个随机试验有N个可能的结果或一个随机消息有N个可能值,若它们出现的概率分别为p1,p2,…,pN,则这些事件的自信息的和:

[H=-SUM(pi*log(pi)),i=1,2…N]称为熵。

[编辑本段]参见

焓(Heat Capacity)

吉布斯自由能(Gibbs free energy)

标准摩尔熵(standard molar entropy)

标准生成焓(standard enthalpy of formation)

图像低层特征提取与检索技术

图像低层特征提取与检索技术 图书信息书名: 图像低层特征提取与检索技术 作者:孙君顶,赵珊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7-1 ISBN: 9787121089336 开本:16开 定价: 39.00元内容简介 本书对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CBIR)的基本原理、典型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并融入了作者多年宋的相关研究成果。本书层次分明,内容翔实,理论分析与算法实践相结合,力求实用。本书共7章:第1章介绍CBIR的体系结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第2章介绍CBIR所涉及的关键技术;第3~5章详细讨论了常用图像低层特征(颜色、形状、纹理)的提取与描述算法;第6~7章论述基于压缩域的图像检索技术及高维索引技术。书中各章共列出了400多篇有代表性的参考文献,附在各章的末尾,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信号和信息处理、图书情报等专业的研究生或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辅助教材,也可供广大从事模式识别、多媒体分析、信息检索等研究、

应用和开发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 1.1 图像检索技术发展历程 1.1.1 基于文本的图像检索 1.1.2 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 1.2 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研究内容 1.2.1 特征提取及匹配 1.2.2 索引机制 1.2.3 用户接口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研究热点 1.4 CBIR技术应用 1.5 经典CBIR系统介绍 1.5.1 QBIC: 1.5.2 Virage 1.5.3 Photobook

1.5.4 VisualSEEK和WebSEEK 1.5.5 Blobworld 1.5.6 Netra 1.5.7 MARS 1.5.8 SIMPLIcity 1.5.9 其他系统 1.6 本书内容安排 参考文献第2章基于内容图像检索关键技术2.1 CBIR的基本检索原理 2.2 图像内容及检索层次 2.2.1 图像内容 2.2.2 图像检索层次 2.3 常用的低层视觉特征描述方法 2.3.1 颜色特征 2.3.2 纹理特征 2.3.3 形状特征 2.3.4 MPEG-7中的图像特征描述符

熵1

熵:20世纪后半叶产生的新的世界观。 1972年,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丹尼斯?米都斯领导的17人小组向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份题为《增长的极限》的报告,对当代西方增长癖文化进行了批判。报告指出,由于地球的能源、资源和容积有限,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增长必然有一定限度。用倍增的速度去求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定会使社会在物质和能源方面达到极限,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熵:一种新的世界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八十年代初发表的一部很有影响的著作。该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里夫金和霍华德,该书由吕明、袁舟于1986年10月于复旦大学翻译成中文并于1987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里夫金和霍华德在他们的书中这样说:“我们现代的世界观大约是四百年以前形成的,即17世纪牛顿机械论世界模式。今天,一种新的世界观即将诞生,它最终将作为历史的组织机制,取代牛顿的机械论世界观,这就是熵定律,它在今后的历史时期中将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模式。” “一位名叫麦克斯·格拉克曼[1] 的人类学家曾经说:“科学是一门学问,它能使这一代的傻瓜超越上一代的天才。”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早已编入物理学基础教程,它们所表达的内容现在看来不过是简单明了的常识而已。然而将它们最终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却经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许多天才为之呕心沥血,提出过大量复杂的理论。奇怪的是,虽然科学家们多少年来为这两个定律的真正涵义绞尽脑汁,地球上各民族文化的民谚却早已悟出其中三昧。我们都听说过这些说法:“你不可能不劳而获”,“覆水难收”或者“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如果这些谚语对你说来不算陌生,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反复有过这样的亲身体验的话,那么,你就懂得了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 “热力学概念乍听起来有些深不可测,其实它们是我们所知道的最简单而又给人印象最深的科学概念。热力学的两个定律可以用一句简短的句子来表达:宇宙的能量总和是个常数,总的熵是不断增加的。这也就是说我们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能量。宇宙中的能量总和一开始便是固定的,而且永远不会改变。热力学第一定律就是能量守恒定律,它告诉我们能量虽然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我们应该牢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不能创造能量。从来就没人创造过能量,也永远不会有人能创造。我们力所能及的只是把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成另一种状态。” 作者认为,古代希腊社会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观与当代那种认为人类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历史观相比,前者更准确地反映了现实。希腊神话意义深远地历史划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英雄时代和铁器时代。黄金时代是历史的顶峰,是富饶和充足的时代,此后每个时代都比前一个时代更为退化、粗俗、严酷。作者认为,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思想与人类其它活动一样,正朝着一个越来越复杂、抽象、浪费的状态发展,而且我们得到的信息越多,我们有时反而更加糊涂,心理学称此为“信息超载”。熵定律是无法逃脱的。由于一切都是能量,而且能量总是在不可挽回地从有用形式单向地发展到无用形式。所以,熵定律便成为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础。熵定律(世界观)已向我们现存的有关环境、文化乃至生物存在的思想发起了挑战,现代社会各领域受到一种全新方法的剖析。熵定律打破了我们的物质进步观念,从根本上改变了经济

熵值法的面板数据分析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熵值法的面板数据分析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评价与对策 一、引言 (一)问题概述 人才是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城市经济发展与人才发展相辅相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才转移和人才的流动方向产生了越来越强的趋向性。 人口迁徙能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人才的迁徙转移更加明显的影响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在产业转移的现阶段,人才的转移和产业的转移呈反方向移动产业向周边城市转移,人才向发达城市靠拢。通过调查显示,越发达地区关键人才跨市流出意愿越低,在排名中显示,上海以18%占据最低位置,其他依次为北京(22%)、成都(25%)、大连(27%)、天津(28%)。以上现象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城市人才吸纳能力也逐渐成为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关注并研究我国城市人才吸纳能力,有利于各个城市制定符合城市特色的人才吸引战略,为城市经济发展储备人才,奠定基础。 (二)问题提出 1.提出背景 当今世界呈现出一极多强的局面,一个国家必须有足够的魅力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才能让他们发挥应有的潜力。通过人才的知识运用,发展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从而达到人才兴国,人才强国。 同理,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人才所作的贡献,而如何吸引人才也是每个发展中的城市需要思考的问题。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才的流向的趋向性越来越明显:大中小城市人才分布的不均匀,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使地区间人才流向问题逐渐激化。以上情况将会造成大城市人才饱和,中小城市人才缺乏,阻碍了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2.问题提出 (1)影响城市吸纳人才的因素涉及诸多方面,该怎样选取相应指标,并通过模型将指标系统化,从而得到全面测度城市人才吸纳能力; (2)对于已选定的一级、二级指标,怎样设置响应的指标权重,使各项指标精确地反映出其对城市吸纳人才的能力所作出的贡献率; (3)对于指标分析主要设计哪些方法,以及如何选取、选取那些适当的分析方法; (4)使用何种方法对评价主体予以分类,进行类别分析并最终提出发展建议及改进方法。(三)问题分析 1.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设计城市吸纳人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状况,找出吸纳人才能力弱的原因所在,指出改善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终增强城市的竞争实力。 (2)科学性原则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指标体系应该准确地反映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同一国家不同城市间人才吸纳能力的比较,挖掘城市竞争潜力。 (3)全面性原则 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显在和潜在的人才吸纳能力。不仅要反映城市吸纳人才能力的硬指标,还要考虑一些软指标。 (4)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 对定性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对其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定性和定量指标都必须有明确的概念和确切的计算方法。

前沿技术讲座论文

由现有的基于内容的图像搜索技术引发的几点思考 一、背景 09年法国网站JDN 公布了法国视角的“2009年互联网十人趋势”(Lestendances du Weben 2009)一文,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图像搜索”。图片搜索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常用的百度、谷歌、搜狗等搜索引擎均提供图片搜索,但是这里提到的图像搜索和图片搜索还并不是一回事,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人们已不只是满足于普通的图片搜索了。用户更加需要智能化的可识别图像搜索。尽管图像搜索在商业搜索引擎市场极为流行,但其搜索结果都是采用与图像相关的文本信息而获得。 JDN举了三个网站作为例子和2009年的发展方向:1.具有图像人脸识别的 Polar Rose 相关介绍;2.图片反盗版网站 TinEye 上传图像或输入图像的链接地址,就可以帮助你找到这张图像在网络上的信息和踪迹,从而起到反盗版作用;3.产品图像匹配购物网站Like.com Like.com 的技术优势在于通过图像搜索而非文字,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够帮助用户通过上传商品图像来完成难以用文字描述的图像搜索。 图像搜索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图像分析,其次是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图像分析要求对视觉特征进行提取,现有的方法主要有基于颜色,如颜色直方图、颜色矩、颜色集等;基于纹理,如粗糙度、对比度、方向度、线像度、规整度和粗略度;基于形状,如利用整个形状外边界,利用整个形状区域及基于内角、基于笔画的等等。现有的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系统主要是已开发的一些搜索引擎,如QBIC、Virage、Photobook、VisualSEEK、MARS、PhotoNavigator、PhotoEngine等。 二、几种图像分析方法 随着图像数据量的不断丰富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技术成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研究了基于颜色相关图与LBP算法的图像检索算法,利用颜色相关图与LBP 算法分别提取图像的颜色特征与纹理特征,实现了图像的检索,实验结果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LBP算法纹理特征是一种不依赖于颜色或亮度的反映图像中同质现象的视觉特征,图像中的纹理特征主要有共生灰度矩阵、Tamura纹理、自回归纹理模型、共生矩阵(cooccurrence matrix)、Gabor变换、统计地形特征等多种方法,LBP是基于图像空间域局部关系的图像纹理描述算法。使用LBP算法提取纹理特征。计算由客户端延伸到服务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进的过程处理语义描述和服务间传输来实现算法迁移。服务模型验证使用缓冲区分析处理算法,将算法以服务方式发布并在客户端中对服务算法进行调用,以实现地理空间信息服务处理功能。通过过程处理服务为客户端提供一系列地理空间数据处理操作功能,可以实现从简单空问分析操作到复杂模型计算等功能面向分布式网络环境的服务化拓展与提升,为地理空间数据和服务计算提供了新的途径。 对小波域图像颜色和纹理特征的提取方法进行研究,在图像颜色特征提取方面,提出一种基于分块的HS1分量低频子带颜色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人眼对图像的关注度对图像进行分块,对每一块的HS1分量的小渡分解低频子带的颜色特征进行提取,并通过加权获得图像的颜色特征;在图像纹理特征提取方面,提出一种基于高频子带灰度一差分基元共生矩阵的二阶统计量和各子带方向特征的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增加了方向特性的纹理特征对图像纹理的刻画更加精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综合利用所提出图像颜色和纹理特性的图像检索算法,提高了图像的检索精度。 特征提取由于对图像内容的描述比较片面,缺乏足够的分辨能力,在图像有较大变化的场合常不能取得理想的检索效果。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颜色和纹理的图像检索方法,颜色特征采用颜色矩,纹理特征采用小波多尺度高频子带的方差特征。采用组合特征进行图像检索,选择MPEG推荐的AN 方法对两种特征间的权值分配进行分析。该方法特征维数低,计算简单,

什么是熵

什么是熵? 是生命科学的借助概念,借助的是热力学第二定律来 解释生命现象不懂得熵的人,就是人体科学的门外汉。 不可逆过程遵从一个很重要的极值原理,它是由开耳 芬爵士发现的。这个原理说,这个叫熵的量将随过程 而增加,并且在最后的平衡状态达到最大值。神秘的 熵,很难用可以直接观测的量,例如:体积、压强、 温度、浓度、热量等等来描述。但是从原子论的观点 看,熵的意义就很直接明了。准备一小瓶红色的溶液, 放在大瓶的纯水中,起初,红色染液的分子集中在一 个有限的体积内,后来向外散开到更大的体积里去。 一个有序度较高的状态,被一个有序度较低的状态所 取代了。这是一个统计规律,是自然状态,是中庸, 是无为无不为,是自然界自古至今发展的模式,达到 最大值。人体也是如此,它总是在自然状态下处于熵 的最大状态,生命的最佳状态人为任何措施都会破坏 这个状态,而在自然中遭到灭顶之灾。有谁能把散开 了的红色液体再一个一个地收集起来?那就是消耗能 量,对于生命来说,就是消耗生命的能量,这就是医 学所能做的,现在正在做的。比如:打点滴,把凉水 注入病人的血管子,人的血液类似上面例子里的“红 色的溶液,放在大瓶的纯水中,起初,红色染液的分 子集中在一个有限的体积内,后来向外散开到更大的 体积里去。一个有序度较高的状态,被一个有序度较 低的状态所取代了。” 熵是描述系统混乱的量,熵越大说明系统越混乱,携带的信息就越少,熵越小说明系统越有序,携带的信息越多。你要现确定系统,再来描述。你的例子,可以这样理解,同样大的硬盘,熵越大什么坏了的硬盘越多,他可以承载的信息越少,熵越小意味着坏掉的硬盘越少,可以承载的信息量越大。 熵表示了信息量的大小,熵越大,不确定的因素就越大,信息量就越大。通常讲随机变量X的熵是其概率分布p(x)的函数,有表达式H=sum(p(x)log(p(x))) 熵 entropy 描述热力学系统的重要态函数之一。熵的大小反映系统所处状态的稳定情况,熵的变化指明热力学过程进行的方向,熵为热力学第二定律提供了定量表述。 为了定量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应该寻找一个在可逆过程中保持不变,在不可逆过程中单调变化的态函数。克劳修斯在研究卡诺热机时,根据卡诺定理得出,对任意循环过程都有,式中Q是系统从温度为T的热源吸收的微小热量,等号和不等号分别对应可逆和不可逆过程。可逆循环的表明存在着一个态函数熵,定义为

浅谈熵

题目:浅谈熵 内容摘要:热力学中的熵是用来描述系统混乱程度的物理量。在信息论中,将它定义为信息的缺失,试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实际上,热力学中的熵与信息论中的熵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它们是等价的。无论是在热力学中还是在信息论中,熵的定义以及导出过程都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本文即将从着重统计力学的观点出发阐明热力学中的熵与信息论中的熵的关系,将信息论与热力学结合,以此来简明介绍有关Maxwell —demon 的问题。并简单介绍熵的量子观点,进一步说明熵的本质及其意义。并着重于热力学中的各种熵作出详细的讨论。诸如:平动熵、转动熵、振动熵、电子熵、核熵等。 关键词:统计力学、量子观点、信息论、混乱程度、不确定性、Maxwell —demon 在热力学中我们知道熵描述了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的大小。系统的熵值越大,则意味着系统越混乱。一切宏观现象上的热力学现象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但是我们也可以这样来想:若一个系统内部它越混乱,则我们从中所获取的微观信息也就越少。也就是说熵描述了信息的缺失,系统的破确。至此我们来考虑这样的一个问题,比如一条具有一定长度的信息(There is a cat )共14个字符,包含空格。如果把组成上述信息的所有字符都打乱,在我们对此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将会有14!/3!2!21种组合方式(即系统完全破却)。得到一系列的概率分布。针对此问题,通过信息论我们知道,信息的获取意味着不确定性的消除,或不确定性意味着信息的缺失。在Maxwell —demon 中所谓的精灵就是通过信息与外界系统进行相互作用的,该精灵利用信息操控着过程,使其向逆自发方向方向进行。其实有了Maxwell —demon 的存在,系统已变成了敞开系统,该精灵将负熵引入了系统,降低了系统的熵。因此从整体看气体的反方向集中必不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换句话说:信息即可视为负熵。这种不确定度完全由试验结果的一组概率来唯一确定,令这种不确定度为H ,则 123(......);n H H p p p p =且H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H 是一个关于123......n p p p p 的连续函数。 (2)若所有的概率相等,则1231111 (......)( .....)n H p p p p H n n n n =;为关于n 的单调增函数。 (3)如果一个实验的可能结果依赖于n 个辅助实验的可能结果,那么H 就是辅助实验的不确定性之和。即1 n i i H H == ∑。 数学家香农证实H 的最简单选择是:1231 (......)()n n i i H H p p p p f p === ∑;这里的f 是 未知的。因为是一个连续函数,所以对于等概率的特殊情况,可以定出f ,对已所有的i ,若有1i p n = ,则上述方程可写成:11111(.....)()H nf n n n n n =;由条件(2)知1 [()]0d f dn n ≥; 调用合成定律,考虑第一个辅助实验的等概率结果数目是r, 第二个辅助实验的等概率 结果数目是s,那么n rs =;并且: 11111111 (.....)(.....)(.....)(.....);.......(1)H H H H r r s s n n rs rs +==,所以:

生活中的熵增加原理

生活中的熵增加原理 1153814 夏涵宇 熵增加原理是热力学中极其重要的定理之一。它具体表述为“在孤立系统中,一切不可逆过程必然朝着熵的不断增加的方向进行”。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熵的认识已经远远超出了分子运动领域,被广泛用于任何做无序运动的粒子系统,也用于研究大量出现的无序事件。我们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其实都蕴含着这样的原理。 比如说如今已经的到广泛运用的洗衣机。人们为了使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而发明了这一工具,从表面上看来,它提高了我们洗衣服的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然而我们往往都忽略掉了,在洗衣机的使用过程中,消耗的电能是不可再生的,为了生产这些电能已经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此外还有在生产、运输洗衣机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废气等都排放向了环境,并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造成了实际上的环境的无序。 也就是说,在以洗衣机为代表的人类为了方便生活而发明的机器的使用过程,都体现着熵增加的原理。我们以为将眼前所能见到的地方打理的光鲜有序便是好的,然而终究没能跳出自然规律的运行法则,我们的环境其实一直在向着无序的方向发展。 与此相同的实例还在我们生活中的其他各个方面体现着。 一、 在现代化的大城市中,人们享受高科技带来的成果:四季如春的空调,便利的地铁汽车、手机、电脑,等等。实际上,它们在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周围环境带来更多的废气、噪声、电磁波等污染。根据熵增加原理,每当消耗一定有效的能量、使城市更有序运转的同时,周围环境的熵就会增加。少数人享受的便利和舒适,往往是在牺牲多数人利益的前提下获得的。 从熵增加原理出发,社会需要发展,必须从外界获得能量来维持其耗散结构,必然会有能量的散发造环境的熵增加,而熵增加对于地球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环境的熵增加意味着自然灾害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水旱灾害的增加、土壤的沙化、疾病的增加,等等。因此,在追求美好生活、寻求经济发展的同

傅献彩五版物理化学思考题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什么是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答:体系不需要外界对其作非体积功就可能发生的过程叫自发性过程,或者体系在理论 上或实际上能向外界做非体积功的过程叫自发过程。实际过程不一定是自发性过程, 如电解水就是不具有自发性的过程。 2. 为什么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可表达为:“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热力学不可逆的”? 答: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经典表述法,实际上涉及的是热与功转化的实际过程的不可逆性。 导使过程的不可逆性都相互关联,如果功与热的转化过程是可逆的,那么所有的实 际过程发生后都不会留下痕迹,那也成为可逆的了,这样便推翻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也否定了热功转化的不可逆性,则“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也不成立。因而可用“ 一切实际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来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可逆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为什么? 不可过程的热温商与熵变是否相等? 答:可逆过程的热温商即等于熵变。即ΔS =Q R /T (或ΔS =∫δQ R /T )。不可逆过程热温 商与熵变不等,其原因在于可逆过程的 Q R 大于 Q Ir ,问题实质是不可逆过程熵变 由两部分来源,一个是热温商,另一个是内摩擦等不可逆因素造成的。因此,不可逆 过程熵变大于热温商。由于熵是状态函数,熵变不论过程可逆与否,一旦始终态确定, 则ΔS 值是一定的。 4. 为什么说(2-11)式是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 为什么说它也是过程不可逆程度的判据? 答:(2-11)式为:ΔS A →B -∑A δQ /T ≥0,由于实际过程是不可逆的,该式指出了实 际过程只能沿 ΔS A →B -∑A δQ /T 大于零的方向进行;而 ΔS A →B -∑A B δQ /T 小于零 的过程是不可能发生的。因而(2-11)式可作为过程方向的共同判据。但不是自发过程方 向的判据.(ΔS-∑δQ /T ) 的差值越大则实际过程的不可逆程度越大,因此又是不可逆 程度的判据。 5. 以下这些说法的错误在哪里?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写出正确的说法。 B (1)因为ΔS =| δQ R /T ,所以只有可逆过程才有熵变;而ΔS >∑δQ Ir /T ,所以不可 A 逆过程只有热温商,但是没有熵变。 (2) 因为ΔS >∑δQ Ir /T ,所以体系由初态 A 经不同的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 B ,其熵 的变值各不相同。 B (3) 因为ΔS =|δQ R /T ,所以只要初、终态一定,过程的热温商的值就是一定的, A 因而 ΔS 是一定的。 答:(1) 熵是状态函数,ΔS =S B -S A 即体系由 A 态到 B 态其变化值 ΔS 是一定的,与 过程的可逆与否无关;而热温商是过程量,由A 态到B 态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则 其热温商值也不相同。产生上述错误的原因在于对熵的状态函数性质不理解,把熵变与 B 热温商这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ΔS =| δQ R /T ,只说明两个物理量值上相 A 等,并不是概念上等同。 (2) 因为熵是状态函数不论过程可逆与否,其ΔS =S B -S A ,只要始终态一定,其值一定, 其改变值与过程无关。错误原因在于没掌握好状态函数的概念。 (3) 错误在于将过程量热温商与状态函数改变量混为一谈,始终态一定,热温商可以是 许多数值。正确的说法是:只要始、终态一定,其ΔS 改变值就一定,热温商的却随 过程的不可逆程度不同而不同,而其中可逆过程的热温商数量等于熵变ΔS 。 6.“对于绝热过程有ΔS ≥0,那末由A 态出发经过可逆与不可逆过程都到达B 态,这样同 一状态B 就有两个不同的熵值,熵就不是状态函数了”。显然,这一结论是错误的, 错在何处?请用理想气体绝热膨胀过程阐述之。 答:绝热可逆过程中ΔS值一定等于零,因此该过程中Q R =0,体系与环境无热交换; 而绝热不可逆过程中,Q Ir =0,而ΔS一定大于零.另外,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 可逆过程与绝热不可逆过程达到的终态是不同。现以理想气体从同一始态出发,分别 经过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达到相同的压力,绝热可逆膨胀过程向外做的功 的绝对值比绝热不可逆过程膨胀向外做的功的绝对值要大些,内能降低得也多些,故 绝热可逆过程终态温度低于绝热不可逆过程终态温度,相同的终态压力时,终态体积

基于局部颜色熵的免疫组化图像边缘检测

1007-130X(2013)05-0124-06 基于局部颜色熵的免疫组化图像边缘检测 徐青傅蓉 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515 摘 要:针对免疫组化图像边缘提取中经常出现的染色区域颜色混叠现象,提出了一种局部的颜色熵方法,由免疫组化图像在R、G、B单颜色通道的局部图像熵来合成最终的图像熵,并根据图像熵使用类间最大方差法提取目标边缘。Matlab仿真实验表明,与传统的图像熵分割方法相比,该方法对图像中有颜色变化但亮度近似的边界区域有很好的边界提取效果,而且还有效避免了传统图像熵在图像边缘拐角处的熵值丢失或阶跃的情况,算法分割的准确性和鲁棒性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免疫组化图像;局部颜色熵;边缘检测;类间最大方差法;目标探测率 TP391A 10. 3969/j. issn. 1007-130X. 2013.05.020 Edge detection of IHC tissue images based on local color entropy XU Qing FU Rong School of Biomedical Medical Engineering,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 Abstract:The immunohistochemical (IHC) image segmentation often appears some problems caused by uneven or overlapping stain, resulting in bad edge detec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a local color entro py method based on the properties of R,G,B color channels in IHC images. For IHC images, the better result of entropy for edge detection in this paper can be obtained by adding color information for image entropy in order to target areas which have a different color but approximate grey scale, and a good edge detection can be got by OTSU. By comparing the result of Matlab simulation experiment and that of tra ditional image entropy for edge detection, this method can be proved that it efficiently extract the con tours with a high ratio for detection of targets. IHC image; local color entropy;edge detection;OTSU; ratio for detection of targets 2012-07-132013- 03- 06 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9B010800029) 万方数据

熵焓自由能

熵焓自由能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熵、焓、自由能 熵 . 熵:热量与温度之商乘坐熵,记作S。 S = Q / T . 熵变; 熵的变化量称为熵变,记作ΔS ΔS = ΔQ / T . Q 为系统吸收的热量,T为系统的温度。 熵变等于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系统的热力学温度之比,可用于度量热量转变 为功的程度。 熵表示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也表示系统中的无序程度, 1、熵越大,其做功能力下降,无序程度增加。 2、熵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该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3、 孤立体系(即绝热体系)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要使它的熵增加。 4、对于纯物质的晶体,在热力学零度时,熵为零. :有两种表述形式。 表述1:不可能用有限个手段和程序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零度。表述 2:一切纯物质的晶体,在热力学零度时,熵为零。 标准熵:1 mol物质在下所计算出的熵值,称标准摩尔熵,简称标准熵。用ST q表示,单位:J·mol-1 ·K-1 熵的规律:

(1) 同一物质,气态熵大于液态熵,液态熵大于固态熵; ST q(g) > ST q(l) > ST q(s) S q H2O (g) > H2O (l) > H2O (s) (2) 相同组成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数目越多,熵值越大; S q O2 (g) < S q O3 (g) S q NO (g) < S q NO2 (g) < S q N2O4 (g) S q CH2=CH2 (g) < S q CH3-CH3 (g) (3) 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量越大,熵值越大; S q CH3Cl(g) < S q CH2Cl2 (g) < S q CHCl3(g) (4) 同一类物质,越大,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 S qCuSO4(s) < S qCuSO4·H2O(s) < SqCuSO4·3H2O(s) < SqCuSO4·5H2O (s) S qF2(g) < S qCl2(g) < S qBr2(g) < SqI2 (g) (5) 固体或液体溶于水时,熵值增大,气体溶于水时,熵值减少。 反应熵变的计算公式 一般地,对于标准状态下的反应:m A + n B =x C + y D 熵变 =(x × C 的标准熵 + y × D的标准熵)-(m × A的标准熵 + n × B的标准熵) = [x Sq,C + y Sq,D] – [m Sq,A + n Sq,B] 热力学第二定律: 孤立体系(即绝热体系)的自发过程是体系熵增加的过程,即:

热力学基础测试题

热力学基础测试题(一) 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反应是……… (1) 表示CO 2 (2)下列情况中属于封闭体系的是……………………… (A) 用水壶烧开水(B)氯气在盛有氯气的密闭绝热容器中燃烧 (C) 氢氧化钠与盐酸在烧杯里反 (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应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恒压下ΔH=Q p及ΔH=H2-H1。因为H2和H1均为状态函数,故Qp也为状态函数。 (B) 反应放出的热量不一定是该反应的焓变 (C) 某一物质的燃烧焓愈大,其生成焓就愈小 (D) 在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化学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 无关 (4) 按通常规定,标准生成焓为零的物质有………………… (A) C(石墨)(B) Br2(g) (C) N2(g)(D) 红磷(p)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由于反应焓变的常用单位是KJ/mol,故下列两个反应的焓变相等: (B) 由于CaCO3的分解是吸热的,故它的生成焓为负值

(C) 反应的热效应就是该反应的焓变 (D) 石墨的焓不为零 (g)的生成焓等于………………… (6)CO 2 (A) CO2(g)燃烧焓的负值(B) CO(g)的燃烧焓 (C) 金刚石的燃烧焓(D) 石墨的燃烧焓 (7)由下列数据确定键N-F的键能为 ………………………… (A) 833.4KJ/mol(B) 277.8 KJ/mol (C) 103.2 KJ/mol(D) 261.9 KJ/mol (8)由下列数据确定水分子中键O-H的键能应为 ……………………… (A) 121KJ/mol(B) 231.3 KJ/mol (C) 464 KJ/mol (D) 589 KJ/mol (g)的为 (9)由下列数据确定 CH 4 ………… (A) 211 KJ /mol(B) -74.8KJ/mol (C) 890.3KJ/mol(D) 缺条件,无法算。

(完整word版)熵变的计算.docx

1 2.3 熵变的计算 计算过程的熵变时, 应注意熵是状态函数, 确定体系的始末态, 在始末态之间设计 一个可逆过程来求体系的熵变。 2.3.1 理想气体简单状态变化的体系熵变的计算 ( 1)单纯的状态变化 B S S B S A A Q (1) T r 恒压过程: B S A dH B C p dT (2) T A T 恒容过程: B S A dU B C V dT T (3) A T 恒温过程: Q r U W r (4) S T T 一般过程: S nRln V B C V ln T B (8) V A T A S C p ln T B nR ln p B (9) T A p A S C p ln V B C V ln p B (10) V A p A 环境和隔离体系熵变的计算 环境熵变按定义 B Q S 环 A T 环 计算。 Q 为体系实际进行的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热,不是虚拟的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

2热。上例中体系实际进行的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热和虚拟的过程中体系所吸收的热是相 等的,因为两个过程都是恒压的。 体系的热效应可能是不可逆的,但由于环境很大,对环境可看作是可逆热效应,所以, 任何可逆变化时环境的熵变 dS(环 )Q R (体系 ) / T (环) 2.3.2 相变过程的熵变 ( a)可逆相变相变分可逆相变和不可逆相变。在相平衡条件下发生的相变为可 逆相变。如一大气压下, 100℃的水蒸发为 100℃的水蒸气就是可逆相变; 0℃的冰融化为 0℃的水也是可逆相变。对于恒温恒压非体积功为零的条件下发生的可逆相变, S Q r H (24)T T ( b)等温等压不可逆相变不在相平衡条件下发生的相变为不可逆相变。如一大气压下,( - 10)℃的冰融化为(- 10)℃的水就是不可逆相变。 过冷蒸气的液化、过冷液体的凝固及过热液体的气化等过程, 均属于不可逆相变过程 .对这一类不可逆过程, 利用状态函数法,可以设计一个可逆相变过程来求解。以过冷液体的 等压不可逆凝固相变过程为例: 设指定物质 A的可逆相变温度为T R , 相变潜热为S H m .其实际相变温度为T I , 实际热效应为 Q .因在 T I时是不可逆相变过程, 体系的熵不能用Q 来求解 , 需设计可逆过程 , 故可有: A ( , T I )S m(,) l A s T I ↓Δ S m, 1↑S m, 3 A(l ,T R )S S m, 2A( s,T R ) 熵是状态函数 , 只与始末态有关 , 故S m S m,1S S m,2S m,3 过程 1 和过程3 都是等压可逆变温过程, 而过程 2是等温等压可逆相变过程, 故有 : S m,1T R C p, m (l )dT , V S m,2S H m , S m,3T I C p ,m (s)dT T I T T R T T R 所以 :S m S H m / T R T I(C p ,m (s) C p,m (l )) / TdT T R 若 C p, m( l) 和 C p, m( s) 均为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则上式积分如下 :

焓和熵,你必须掌握的知识

焓和熵,你必须掌握的知识 焓hán 英语为:enthalpy 在介绍焓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分子热运动、热力学能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1827年,英国植物学家布朗把非常细小的花粉放在水面上并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花粉在水面上不停地运动,且运动轨迹极不规则。起初人们以为是外界影响,如振动或液体对流等,后经实验证明这种运动的的原因不在外界,而在液体内部。原来花粉在水面运动是受到各个方向水分子的撞击引起的。于是这种运动叫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表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从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布朗运动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愈加剧烈。这表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系,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激烈。正因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系,所以通常把分子的这种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在热学中,分子、原子、离子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为分子。 既然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那么,像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做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个别分子的运动现象(速度大小和方向)是偶然的,但从大量分子整体来看,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遵循着一定的统计规律,与热运动有关的宏观量——温度,就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值。分子动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反之越小。所以从分子动理论的角度看,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即微观含义,宏观: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即化学上所说的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的合力,存在一距离r0使引力等于斥力,在这个位置上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都随分子间距减小而增大,但是斥力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大,所以分子间距大于r0时表现为引力,小于r0时表现为斥力。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所以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叫做分子势能。分子势能与弹簧弹性势能的变化相似。物体的体积发生变化时,分子间距也发生变化,所以分子势能同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热力学能,也叫做内能。热力学能与动能、势能一样,是物体的一个状态量。 初中我们学过,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个:做功和热传递。 一个物体,如果它跟外界不发生热交换,也就是它既没有吸收热量也没有放出热量,则外界对其做功等于其热力学能的增量: ΔU1=W 如果物体对外界做功,则W为负值,热力学能增加量ΔU1也为负值,表示热力学能减少。 如果外界既没有对物体做功,物体也没有对外界做功,那么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其热力学能的增量: ΔU2=Q 如果物体放热,则Q为负值,热力学能增加量ΔU2也为负值,表示热力学能减少。 一般情况下,如果物体跟外界同时发生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那么物体热力学能的增量等于外界对物体做功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即: ΔU=ΔU1+ΔU2=Q+W 因为热力学能U是状态量,所以: ΔU=ΔU末态-ΔU初态=Q+W 上式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 化学反应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其中以恒容与恒压最为普遍和重要。 在密闭容器内的化学反应就是恒容过程。因为系统体积不变,而且只做体积功(即通过

第二章作业题

3-9(A)已知25℃下H2(g)的C v,m=5R/2,标准熵S m⊙(g)=130.67J.K-1.mol-1,若将25℃、标准状态的1 molH2(g)先经绝热不可逆压缩到100℃,再。恒温可逆膨胀到100℃、101.325kPa,求终态H2的熵值。 3-10(A)有一系统如下图所示。已知系统中气体A、B均为理想气体,且C v,m(A)=1.5R, C v,m(B)=2.5R,如将绝热容器中隔板抽掉,求混合过程中系统的?S。 3-12(A)1 mol理想气体依次经历下列过程: a恒容下加热从25 ℃到100℃ b再绝热向真空自由膨胀至2倍体积 c最后恒压下冷却至25℃ 试计算整个过程的Q,W、?U、?H、?S。 3-19(B)5mol某理想气体(C p,m=2.5R)在400K、202.65kpa下反抗恒定外压101.325KPa绝热膨胀至压力与环境压力相同,而后恒压降温到300K,最后经恒熵压缩到202.65kpa。求整个过程的Q,W、?U、?H、?S、?A及?G。假设该气体在25℃的标准熵S m⊙=119.76 J.K-1.mol-1。

3-26(A)在300K的标准状态下A2(g)+B2(g)→ 2AB(g) 此反应的?r H m⊙=50.OO KJ.mol-1, ?r S m⊙=-40.00J.K-1.mol-1,?r C p,m=0.5R.试求反应400K时的?r H m⊙(400K)、?r S m⊙(400K)及 ?r G m⊙(400K)各为若干?此反应在400K的标准状态下能否自动地进行? 3.l mol 理想气体其始态为27℃、103.25kPa,经恒温可逆膨胀到101.325kPa。求过程的Q,W、?U、?H、?G、?S。 8.1mol CO(g理想气体)在25℃、101.325kpa时,被506.63kPa的环境压力压缩到200℃的最终状态,求此过程的Q,W、?U、?H、?S。已知C p,m.=7R/2。 21.1mol H2O(l)在25℃及其饱和蒸汽压3.167kPa,恒温、恒压蒸发为水蒸气。求此过程的?H、?S、?A及?G。已知在100℃、101.325kpa 下水的?vap H m⊙=40.63KJ.mol-1,C p,m(H2O,I)=75.30 J.K-1.mol-1, C p,m(H2O,g)=35.5 J.K-1.mol-1。设蒸汽为理想气体,压力对液体性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8.25℃、100kPa下,金刚石与石墨的标准熵分别为2.38J.K-1. mol-1与 5.74 J.K-1. mol-1,其标准摩尔燃烧焓分别为-395.407 KJ.mol-1

熵焓自由能

熵、焓、自由能 熵 . 熵:热量与温度之商乘坐熵,记作S。 S = Q / T . 熵变; 熵的变化量称为熵变,记作ΔS ΔS = ΔQ / T . Q 为系统吸收的热量,T为系统的温度。 熵变等于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系统的热力学温度之比,可用于度量热量转变 为功的程度。 熵表示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也表示系统中的无序程度, 1、熵越大,其做功能力下降,无序程度增加。 2、熵是表示物质系统状态的一个物理量,它表示该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3、孤 立体系(即绝热体系)中实际发生的过程必然要使它的熵增加。 4、对于纯物质的晶体,在热力学零度时,熵为零. :有两种表述形式。 表述1:不可能用有限个手段和程序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零度。表述2: 一切纯物质的晶体,在热力学零度时,熵为零。 标准熵:1 mol物质在下所计算出的熵值,称标准摩尔熵,简称标准熵。用ST q 表示,单位:J·mol-1 ·K-1 熵的规律:

(1) 同一物质,气态熵大于液态熵,液态熵大于固态熵; ST q(g) > ST q(l) > ST q(s) S q H2O (g) > H2O (l) > H2O (s) (2) 相同组成的分子中,分子中原子数目越多,熵值越大; S q O2 (g) < S q O3 (g) S q NO (g) < S q NO2 (g) < S q N2O4 (g) S q CH2=CH2 (g) < S q CH3-CH3 (g) (3) 相同元素的原子组成的分子中,分子量越大,熵值越大; S q CH3Cl(g) < S q CH2Cl2 (g) < S q CHCl3(g) (4) 同一类物质,越大,结构越复杂,熵值越大; S qCuSO4(s) < S qCuSO4·H2O(s) < SqCuSO4·3H2O(s) < SqCuSO4·5H2O (s) S qF2(g) < S qCl2(g) < S qBr2(g) < SqI2 (g) (5) 固体或液体溶于水时,熵值增大,气体溶于水时,熵值减少。 反应熵变的计算公式 一般地,对于标准状态下的反应:m A + n B =x C + y D 熵变 =(x × C 的标准熵 + y × D的标准熵)-(m × A的标准熵 + n × B的标准熵) = [x Sq,C + y Sq,D] – [m Sq,A + n Sq,B] 热力学第二定律: 孤立体系(即绝热体系)的自发过程是体系熵增加的过程,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