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维导图全脑记忆法
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博赞。
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 概念: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导图作用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诸多行为表现,如果你想改变你的生活、学习现状,想了解更多,可以按住ctrl键,鼠标右键点击此行文字就行下载了解和学习.祝愿每一位看到这篇帖子的朋友事业、学习有成.
1.成倍提高您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2.激发您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3.让您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您将能够达到众多您想达到的目标,包括:快速的记笔记,顺利通过考试,轻松的表达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等!
4.让您具有超人的学习能力,向您喜欢的优秀人物学习,并超越您的偶像和对手.
5.让您尽快掌握思维导图这个能打开大脑潜能的强有力的图解工具。
它能同时让您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象,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它可以运用于生活的各个层面,帮助您更有效地学习,更清晰地思维,让您的大脑最佳表现。
自人们接受学校的教育以来,在阅读或学习过程中,为记住学习内容,养成了按顺序做常规笔记的习惯。
然而我们很少意识到:此种传统的笔记方法存在着非常致命的弱点! 东尼·巴赞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后,明确而深刻地对传统笔记的弊端作出了简明而精辟的阐述:1.埋没了关键词:重要的内容要由关键词来表达,然而常规标准笔记中,这些关键词却埋没在一大堆相对不重要的词汇之中,阻碍了大脑对各关键概念之间作出合适的联想。
2.不易记忆:单调的笔记看起来很枯燥,要点也很相似,会使大脑处于一种关催眠状态,让大脑拒绝和抵触吸收信息.
3.浪费时间:要求记些不必要的内容;读些不需要的材料;复习不需要的材料;再次寻找关键词.
4.不能有效刺激大脑:标准笔记的线性表达阻碍大脑作出联想,因此对创造性和记忆造成消解效果,抑制思维过程。
与传统笔记相比,思维导图对我们的记忆和学习产生的关键作用有: 1.只记忆相关的词可以节省时间:50%到95%;2.只读相关的词可节省时时间:90%多;3.复习思维导图笔记可节省时间:90%多;4.不必在不需要的词汇中寻找关键词可省时间:90%;5.集中精力于真正的问题;6.重要的关键词更为显眼;7.关键词并列在时空之中,可灵活组合,改善创造力和记忆力;8.易于在关键词之间产生清晰合适的联想;9.做思维导图的时候,人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和新关系的边缘,鼓励思想不间断和无穷尽地流动; 10.大脑不断地利用其皮层技巧,起来越清醒,越来越愿意接受新事
物。
思维导图的优势。
能够清晰的体现一个问题的多个层面,以及每一个层面的不同表达形式,以丰富多彩表达方式,体现了线性、面型、立体式各元素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内容全面,有特色。
思维导图与和传统的学习记忆方法相比有较大的优势。
1.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
而且思维导图还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左大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而右大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巴赞说:“传统的记笔记方法是使用了大脑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主要使用的是逻辑和直线型的模式。
"所以,图像的使用加深了我们的记忆,因为使用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色、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使用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2.把学习者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您不需要浪费时间在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3.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
从而,可以使我们的主观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
它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人总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要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能否具有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关键
如何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1。
阅读书籍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您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
5.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您已经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现在是细化的时候了。
6.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现在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您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您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
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您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7.处理“杂项"中的内容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将它们变成你的话,作者怎么说的重要,但是永远不如你理解的更重要,这时,您可能会发现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或者您关注的内容并不相关。
8。
将“杂项"内容归档大家最好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我在用思维导图来做,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
将杂项中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您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去就OK了,等到您想用的时候再说,现在不过是一个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
同时,最好注明该条出自哪本书和页码,不过我一般懒得做,呵呵。
9。
重新审视和整理框架性导图,或者,把它整个拆分!2。
构建书籍框架您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
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您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3。
录入摘抄和重点内容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
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但您认为很好的话,您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4。
调整分类方式或框架分析方式如果您读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
么很可能您并不绝对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您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您更加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您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 5.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您已经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现在是细化的时候了。
6。
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现在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您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您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
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您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7。
处理“杂项"中的内容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将它们变成你的话,作者怎么说的重要,但是永远不如你理解的更重要,这时,您可能会发现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或者您关注的内容并不相关。
8。
将“杂项"内容归档大家最好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我在用思维导图来做,比如管理一个专门的导图,日常杂项一个导图,谈读书系列一个导图。
将杂项中的内容分门别类的归入这些导图中去,不必太过在意构架和体系,您可以同样在它们中建立杂项,扔进去就OK了,等到您想用的时候再说,现在不过是一个搜集资料的过程而已。
同时,最好注明该条出自哪本书和页码,不过我一般懒得做,呵呵。
9。
重新审视和整理框架性导图,或者,把它整个拆分!这是非常非常关键的一步!可以说前面所有的步骤不过是在为这个步骤做准备!您可能以前阅读过相关方面的书籍,也做过相应的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您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已经有了这个部分的相关内容,现在将这本书的框架归类进已有的知识管理系统中去。
这时您会发现很多困难,因为这本书中的东西一定和以前的框架有很大的差别,您无法直接将这个框架直接放进去!思维导图的制作制作工具1。
一些A3或A4大的白纸。
2. 一套12支或更多的好写的软芯笔。
3。
4支以上不同颜色,色彩明亮的涂色笔。
4。
1支标准钢笔。
运用思维导图的四个危险区 1. 出一些不是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
2。
认为词组比单个词更有意义。
3。
认为“乱七八糟”的思维导图不好。
4. 对思维导图有消极情感反应。
思维导图的技法:一、主题 1. 最大的主题(文章的名称或书名)要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
我们以前作的笔记,都会把最大的主题写在笔记本纸面上最顶格的中间。
而思维导图则把主题体现在整张纸的中心,并且以图形的形式体现出来。
我们称之为中央图。
2。
中央图要以三种以上的颜色。
3。
一个主题一个大分支思维导图把主题以大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有多少个主要的主题,就会有多少条大的分支. 4。
每条分支要用不同的颜色每条分支用不同颜色可以让你对不同主题的相关信息一目了然. 二、内容要求5。
运用代码小插图不但可以更强化每一个关键词的记忆,同时也突出关键词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记录空间。
当然除了这些小的插图,我们还有很多代码可以用.比如厘米可以用CM来代表。
所以可以用代码的尽量用代码. 6. 箭头的连接当我们在分析一些信息的时候,各主题之间会有信息相关联的地方,这时,可以把有关联的部分用箭头把他们连起来,这样就可以很直观地了解到信息之间的联系了.如果你在分析信息的时候,有很多信息是相关有联系的,但是如果都用箭头相联接起来会显得比较杂乱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你可以运用代码,用同样的代码在他们的旁边注明,当你看到同样的代码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这些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
7. 只写关键词,并且要写在线条的上方思维导图的记录用的全都是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代表着信息的重点内容.不少人刚开始使用思维导图时,会把关键词写在线条的下面,这样是不对的,记住一定要写在线条的上面. 三、线条要求8. 线长=词语的长度思维导图有很多线段,它每一条线条的长度都是与词语的长度是一样的.刚开始使用思维导图的人会把每根线条画得很长,词语写得很小,这样不但不便于记忆,同时还会浪费大量的空间。
9. 中央线要粗思维导图的体现的层次感很分明,最靠近中间的线会越粗,越往外延伸的线会越细,字体也是越靠近中心图的最大,越往后面的就越小. 10. 线与线之间相
联思维导图的线段之间是互相连接起来的,线条上的关键词之间也是互相隶属、互相说明的关系,而且线的走向一定要比较平行,换言之线条上的关键词一定要让你自己能直观地看到,而不是要把纸的角度转了120度角才能看清楚自己在写什么。
11. 环抱线有些思维导图的分支外面围着一层外围线,他们叫环抱线,这些线有两种作用: 第一、当分支多的时候,用环抱线把它们围起来,能让你更直观地看到不同主题的内容. 第二、可以让整幅思维导图看起来更美观。
要注意的是,你要先在思维导图完成后,再画外围线。
四、总体要求12. 纸要横着放大多数人在写笔记的时候,笔记本是竖着放的。
但做思维导图时,纸是横着放的。
这样空间感比较大。
13. 用数字标明顺序可以有两种标明顺序的方式,主要是以你需要和习惯而定。
第一种标明顺序的方式:可以从第一条主题的分支开始,用数字从1开始,把所有分支的内容按顺序地标明出来,这样就可以通过数字知道内容的顺序了. 第二种标明顺序的方式:是每一条分支按顺序编排一次,比如第一条分支从1标明好顺序后。
第二条分支再重新从1开始编排,也就是说,每条分支都重新编一次顺序。
14. 布局做思维导图时,它的分支是可以灵活摆放的,除了能理清思路外,还要考虑到合理地利用空间,你可以在画图时思考,哪条分支的内容会多一些,哪条分支的内容少一些,你可以把最多内容的分支与内容较少的分支安排在纸的同一侧,这样就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内容的摆放了。
整幅画看起来也会很平衡,你画思维导图前,要记得思考如何布局会更好。
15. 个人的风格学会思维导图之后,我还鼓励你能够成立自己的风格,每一幅思维导图虽然都有一套规则,但都能形成个人的风格。
总结:思维导图的这15条技法中,关键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思维导图只记录关键词, 如果关键词选择不正确,思维导图所要表达的信息就不准确了,要想学会全面总体的分析信息,你需要学会观察出信息当中哪部分是它们的关键部分,并搜索到它们的关键点,也就是关键词。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下训练思维导图的实际操作方法,无论你扮演社会的什么角色,
学会思维导图,并应用它,都会对你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在这里直接给大家做个链接,按住ctrl键,鼠标右键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大家好好学习,很快就可以见到效果了,从此改变你的生活.
1。
读一本书时,你是从头到尾画一张还是多张?(1)手绘的话,需要在家或公司,只有这些地方才有彩笔和A4纸,目前没有随身带着彩笔和A4纸的习惯(2)手绘完一本书,要修改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多张。
比如经常会画着画着就空间就够了,但分支错了。
用错笔了,内容重要程度分解不对,写错字了。
(3)手绘时非常花时间,有时会比我读完一本书时间还长,必须准备2小时以上,如果书比较精彩有时会花上一天或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2。
读书读到哪个阶段开始绘制了?开始前、读完、还是一边读一边记?除了小说只读1、2遍,大多数的书只要做笔记最少读2遍,先把书看完第一遍,对全书的内容和框架有个了解,阅读第二遍或第三遍时开始做笔记。
3。
你是侧重梳理书的大纲、还是记录要点,或是记录自己联想到的想法?(1)整本书是思维导图笔记,看到不错的就放在思维导图里,最后从新梳理大纲,按自己的理解从新调整. (2)针对某个细节,书中说可能会非常精彩,这时把书中的部分内容摘录做成读书笔记。
(3)刚开始时是记录要点,在后果整理时会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
我一般做思维导图时,如果书非常好,我也有充分的时间会进行4、5遍的调整。
第一遍开始把书中所有的要点都做出来。
? 第二遍自己的理解对做出的思维导图要点做成整合和调整。
? 第三遍开始进行删减只保留对自己有用的部分. ?第四遍把这个导图按照7W3H的方式从新做一个思维导图?第五遍把这本书的内容放到自己个人行业的知识树,进行补充和扩展.这个知识树通过阅读、实践和自己的反思积累而完成. 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时间对这几个部分进行相关的调整和整合,按不同情况可能保
留二、三个版本。
希望自己能达成目标. 4.你是用手绘的还是其他工具?(1)刚开始学思维导图时手绘,现在比较懒,用工具软件多一点。
(2)手绘:在动手的过程中全程参与进去了,印象深,很长时间都不会忘记。
如果现在手绘只会对内容非常不错的书进行手绘。
手绘不适合过于复杂和简单的书,最好难异适中。
另外手绘比较花时间,必须准备足够的空闲时间。
(3)用软件,便于修改、整理和保存。
自己用基本上不加图像,如果是为了培训、开会和演示,要尽量花些时间加入合适的图片和颜色,有时会用imandmap 导入或重画一遍,这个软件的手绘效果比较不错. 5.画完后的思维导图你如何保管?电脑文件夹?把纸张夹在书里?(1)把最后一张比较完全的手绘放在活页夹里统一保存起来. (2)把手绘的内容拍成照片,起个名字,分类保存(3)用软件完成这本书的思维导图之后,分类保存(4)找时间分享到我的Blog上去.http://www。
write。
(4)会把里面的内容,从新分解汇总到跟本专业相关的知识树上。
6。
下次再看这本书之前你会马上找以前画的思维导图来看吗?(1)看书前不会,一般在看书的过程就会对相应的内容有个判断。
(2)如果在电脑前,看完第一遍之后,会找出相关的思维导图知识树,看看以前对这方面的了解,然后更有侧重的阅读和做笔记最后说一下自己对思维导图笔记的看法:对我自己来说思维导图笔记的作用是帮助自己深入阅读,在完成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整理归纳书的要点,梳理书中的整理框架。
特别在建立分支时,主要是用短语和词,而是不是句子。
这时就需要考虑这段话的关键是什么,怎样用更简练的词和短语把给表达出来。
当整理完书的要点之后,再从整体上来考虑全书的结构是否合理,按照对书的理解,从整体角度,对内容进行从新排列组合,让这些内容更清晰、更有逻辑性。
对于大多数的书而言,当你完成这样的步骤之后,多重复几遍,会让你理解的更深入一些。
如果说阅读一二遍之后,只能吸收书中内容的30%,那么做完思维导图笔记和其它笔记后就会达到50%,完成一个大的主题阅读之后会达到70%。
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包括向别人讲述)和实践才能达到90%。
你一定会问:为什么不是100%?很简单,任何单纯而孤立的阅读都是一种很浅薄的吸收。
对我来说,不经过长时间的整理和思考。
没有形成整体的系统框架,缺少自己的观点,无法跟实践相结合,不能清晰而深入的表达就是一种浅阅读。
如何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
1。
阅读书籍如果是理论性书籍,很多情况下前后章节连续性不是很强,可以读完一章之后进行一次整理,如果是整体性较强的书籍,并且在短时间内可以阅读完成,可以读完全书一并制作思维导图,这个大家根据实践情况和书籍难度自行判断. 2。
构建书籍框架可以直接将书籍的目录录入到思维导图中,也可以选择比较重要的部分录入.主要的目标是将书籍中最重视的部分框架清晰的反映在思维导图中。
3。
录入摘抄和重点内容将书中的重点论证部分录入思维导图,同时将自己摘录、勾画的部分录入,这个时候不必变更书中原句,简单的录入即可.这时有两种内容,第一种是和书籍框架及论证有关的,放入导图的对应分支下;第二种是与框架无关,可以在导图中建立一个“杂项”的分支,将所有内容统统扔进这个分支下。
4。
调整分类方式或框架分析方式如果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思路或者纯粹和作者有关的东西,那么绝对不关心作者或者本书的思维框架如何,但是在书中可能关心其中某些部分。
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心如何做分析阅读,如何做检视阅读,如何做主题阅读,那么可能要做三个主要的分支。
5。
将内容和论证放入相应分枝中,完成了整体框架的构建,这时候就是该细化的时候了。
6。
细化每个分支的逻辑性和语言框架已经有了,每个分支下也有了一定内容,但是每个独立分支下的逻辑性并不清楚,需要将书中原话转变成自己理解的话语,尽力简化。
同时,将这些句子的逻辑关系理清,用分支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时就有了一个层次、逻辑清楚的思维导图了。
7。
处理“杂项”中的内容大家没有忘记杂项中还有很多内容吧,处理一下这些句子,有些内容可以放入前面整理出的框架中,有些东西则和全书整体框架并不相关。
8.将“杂项”内容归档比如管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