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州的变化

60多年来,从破旧到美丽,从落后到现代,荆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

变化.从破旧到美丽,从落后到现代,荆州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一条条宽阔平整的马路,一辆辆满载幸福的车辆……眼前的一切,都记录下60年来荆州的变迁。追忆60年来的发展与变迁,如一面镜子,体现的不仅是荆州发展的轨迹,也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见证了市民生活的进步,展现了荆州的巨变。

新中国成立60年,荆州交通从1949年百废待兴、起步初建、探索改革到超常发展等阶段。60年来,经过几代交通职工的接力奋斗,荆州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至2009年,荆州的公路从汽车从14辆发展到23045辆,船舶从2.9万吨木帆船发展到12.8解放前夕的156公里发展到17305公里,万千瓦、44.6万吨钢质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达到25亿元的年投资水平。在144万平方公

里的荆楚大地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和江海直达的水运体系基本形成,全市338个码头泊位可让货物通过水路运往世界五洲、984条客运班线和1329个汽车客运站点可让人们从家门口直达全国17个省市。自2003年中央和省启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全市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27.4亿元,建设里程达到8600公里;完成渡口改造达标473处;危桥改造加固43座;新建乡镇五级客运站37个。全市所有的乡镇和农场管理区均通达了三级以上油路、水泥路,其中72%的乡镇农场管理

区通达二级公路,92%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86%的行政村通达客运班车。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来荆州交通的发展之路,是一个跨越时代的风雨历程,是一篇成就辉煌的盛世华章。

1949年7月15

荆州中心城区解放。当时的荆州,木帆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在军事管制委员会

的领导下,数百条木帆船迅速组成支前渡河船队,于当月21日将解放军渡过长江、虎渡河和松滋河,开启了交通为解放荆州、建设荆州的拼搏历程。

1953年

荆州交通进入起步阶段。首先是对木帆船进行民主改革,为荆江分洪工程从事运输的77800吨木帆船定港定籍,随后修建十里铺至沙市的公路,使之成荆州的第一条睛雨通车公路。

1954年4月

荆州行署交通科成立后,面对当年的特大洪水,实行了统一管理木帆船,设立专门的公路修建和养护机构,成立汽车运输队伍。当年61辆省汽车运输公司的汽车入驻沙市成为荆州的第一个专业汽车运输队伍。

1956年3月

荆州行署下达群众养护公路的文件,布置境内干线公路的建勤指标,使公路面貌得到初步改善。同月,荆州的第一辆公交车在荆州中心城区的沙市船码头至荆州花台间开通。

1958年

荆州交通局正式成立,境内的58000多吨木帆船组建了187个合作社,境内的第一个汽车客运站在沙市设立。交通运输在大跃进年代里承担了“先行官”的作用。

1959年1月

荆州成立专门的公路修建指挥部,组织7万多人建设境内的襄沙、汉宜、沙东、汉沙、沙刘干线公路,荆州的交通进入了初步建设阶段。

1960年8月

全省第一座连通长江与内河的船闸在洪湖新滩口建成通航。文化大革命中,荆州交通在满足人民生活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各种交通设施在曲折中得到初步发展。

1969年

江汉油田会战,荆州的交通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改建汉沙公路,使之成为了全省第一条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三级公路。随后,荆州公路路面结构向黑色路面发展,并开始采用钢筋混凝土修建公路桥梁。

1970年

荆州交通进入探索发展阶段。在探索发展中,荆州公路建设把提高干线和主要支线公路的路面质量作为主要内容,铺筑了大量的黑色路面,修建了一批桥梁,设置了一批渡口,行车速度逐步提高,使通往省城武汉和相邻地市的距离相对缩短。

1974年

各县市成立了国营汽车运输企业和专业船舶运输企业,荆州境内公路客运取销了“代客车”,当时的13个县市已有27个班次的客运汽车开往武汉。在此阶段,大规模的港口装卸机械化会战于

1978年

荆州民间运输管理处研制的鄂运I型挂桨机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重大科技成果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荆州交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全市交通运输市场开放,运输结构形成了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

1982年--1988年

第一艘个体运输船舶始航, 1984年第一辆个体客运汽车正式从事营运, 1986年个体汽车维修户成批出现,1988年江陵至沙市的公路通过省交通厅验收,成为全省连续路段最长、标准最高的国家二级公路。随后,境内的207国道和318国道达到了二级公路标准,专业汽车渡口设施改善,社会民间汽车渡口产生,汽车过江难的状况缓解。在此期间,港口建设逐步加强,桥梁建设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内荆河水系有6个复航船闸逐步建成通航,水上运输船舶淘汰了延续千百年的木帆船,实现了运输船舶钢质化。

1994年

荆沙合并后的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港口立市”的战略,荆州交通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当年汉宜高速公路荆州段建成通车,荆州有了首条高速公路通往省城。1995年10月,满载25个20英尺的国际集装箱的"巴国号"集装箱船从荆州起

航,1996年6月,运往岳阳华能电厂的煤炭专列驶入盐卡港区,结束了荆州港无铁路的历史,使荆州港成为水陆联运枢纽。同年12月,荆州港被省政府确认为国家的二类水运口岸,荆州港成为对外开放的门户。

1998年5月

投资1.47亿元的荆州盐卡港区正式开港。至2000年,境内的2条国道、13

条省道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其中207国道有10公里达到一级公路标准。全市初步形成了以长江为依托,以等级公路(航道)为基础的干支相联、江海直达、水陆联运的交通运输体系。

2000年

首个在长江干堤开口兴建的螺山船闸建成。2002年,跨度居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荆州长江公路大桥通车。

200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