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粉刺)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痤疮是临床常见病,病程慢性,部分患者可遗留瘢痕,对其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影响,中医药治疗对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和改善伴随全身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有确切疗效,本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痤疮提供指导性意见。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初发者多由肺经风热、湿热内蕴,肺胃热邪上熏头面而致,久者痰瘀互结而出现结节、囊肿甚至瘢痕。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肝郁在本病的发病中起到了越来越多的作用。
1 治疗原则
以皮疹辨证结合整体辨证,中医内、外治结合为原则,同时应注意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辨证有所侧重。青春期痤疮,多从肺、胃论治;女性青春期后痤疮患者,多从肝、肾论治[1];久治不愈者,多存在本虚标实,应注意补泻兼施。在辨证施治基础上联合合适的外治方法可以加快皮疹消退,减少后遗瘢痕的形成。
2 治疗方法
2.1 辨证论治
2.1.1 肺经风热证皮疹以粉刺为主,少量丘疹,色红,或有痒痛。舌红,苔薄黄,脉数。治宜疏风清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2]。常用药物:黄芩、桑白皮、枇杷叶、银花、蒲公英、连翘、生甘草等。
2.1.2 湿热蕴结证皮疹以丘疹、脓疱、结节为主,皮疹红肿疼痛,或伴有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方用茵陈蒿汤、泻黄散加减治疗[3]。常用药物:茵陈、焦栀子、黄芩、金银花、连翘、赤芍、生山楂、薏苡仁、鸡内金、枳实等。若表现为脘腹胀满、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腻等以脾虚湿蕴为主者,上方酌减茵陈、焦栀子,加苍术、茯苓、陈皮等。
2.1.3 冲任不调证皮疹以粉刺、丘疹为主,或有结节,色暗红,或伴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月经先后不定期、血块、经前皮疹加重。舌质暗或有瘀点,苔黄,脉弦细。治宜调理冲任。方用丹栀逍遥散加减[4]。常用药物:焦栀子、丹皮、柴胡、当归、赤芍、黄芩、陈皮、金银花、连翘、白术、茯苓、甘草;若肝郁化火伤阴以阴虚内热为主要表现者,上方去柴胡、焦栀子,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2.1.4 痰瘀结聚证皮疹以结节和囊肿为主,色暗红或紫、或有疼痛。舌暗红,苔黄或腻,脉滑。治宜化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仙方活命饮加减[5-6]。常用药物:醋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白芷、赤芍、浙贝母、防风、皂角刺、当归、陈皮、金银花、草决明、牛蒡子、甘草等。
2.2 中成药
中成药的选用应遵循《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辨病与辨证相结合选用。部分中成药适应症中无痤疮,临床中按辨证施治原则选用。目前用于治疗痤疮的中成药均性味苦寒或兼有活血化瘀之效,应注意中病即止;女性经期应避免使用;对表现为四肢不温、大便稀溏、脾
胃虚弱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孕妇均应慎用,活血化瘀类药如西黄胶囊(丸)和大黄蛰虫丸等禁用于孕妇。
2.2.1 西黄胶囊(丸)[7-8]功效:解毒散结、消肿止痛。适应症:痰瘀结聚证及热毒壅盛证痤疮,尤其适用于皮疹以结节、囊肿为主伴疼痛者。用法用量:口服,胶囊4~8粒/次;丸剂3g/次,2次/d。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2.2.2 防风通圣颗粒(丸)[9]功效:解表通里,宣肺清热。适应症:肺经风热证及湿热蕴结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3g/次,2次/d。不良反应:大便稀溏。运动员慎用,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2.2.3 金花消痤丸[10]功效:清热泻火,解毒消肿。适应症:湿热蕴结证中偏热盛的痤疮。用法用量:4g/次,3次/d。不良反应:胃脘不适,食欲减少,或大便溏软。
2.2.4 一清胶囊[11]功效:清热泻火解毒。适应症:湿热蕴结中偏热证的痤疮。用法用量:口服2粒/次,3次/d。不良反应:偶见皮疹、恶心、腹泻、腹痛。
2.2.5 复方珍珠暗疮片[12]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适应症:血热蕴阻肌肤所致的痤疮。用法用量:口服4片/次,3次/d。不良反应:偶见皮疹,腹泻。
2.2.6 芩桑金海颗粒功效: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活血散结。适应症:肺经风热证及湿热蕴结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1袋/次,3次/d。不良反应:偶见轻度恶心、口干。
2.2.7 丹栀逍遥丸[13]攻效:疏肝解郁,清热调经。适应症:冲任不调证中辨为肝郁化热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6~9g/次,3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2.8 知柏地黄丸[14]功效:滋阴清热。适应症:冲任不调证中辨为阴虚内热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8丸/次,3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2.9 丹参酮胶囊[15]功效:抗菌消炎。适应症:冲任不调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4粒/次,3~4次/d。不良反应:偶见皮肤过敏反应,停药后即可恢复正常。
2.2.10 大黄蛰虫丸[16]功效:活血破瘀,通经消癥。适应症:血瘀证痤疮。用法用量:口服3g/次,1~2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3 外治疗法
根据皮疹的不同类型,选择合适的外治药物及方法。
2.3.1 药物外治疗法
2.3.1.1 姜黄消痤搽剂[17]功效:清热祛湿,活血消痤。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用法用量:用棉签蘸取本品涂患处,2~3次/d。不良反应:本品对破损的痤疮病人有短暂轻微的刺痛感。皮肤破溃处禁用。
2.3.1.2 玫芦消痤膏[18]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用法用量:将患处用温水清洗干净后涂抹适量,3~4次/d。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反应。
2.3.1.3 克痤隐酮凝胶[19]功效:抑制皮脂腺分泌及痤疮杆菌生长。适应症:黑头、白头粉刺。用法用量:涂敷患处,2次/d。不良反应:偶有用药局部刺激反应。
2.3.1.4 如意金黄散[20]功效:清热散结、消肿止痛。适应症:色红、质硬伴疼痛的丘疹或结节。用法用量:适量如意金黄散以蜂蜜或茶调成糊状,涂于皮损及周围。用法用量:涂敷患处,1次/d。
2.3.1.5 龙珠软膏[21]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适应症:炎性丘疹、结节和囊肿,质硬伴疼痛者。用法用量:取适量膏药涂抹患处或摊于纱布上贴患处,1次/d,溃前涂药宜厚,溃后宜薄。不良反应:局部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
2.3.1.6 积雪苷霜软膏[22]功效:抑制瘢痕。适应症:痤疮后瘢痕及红斑。用法用量:外涂2~3次/d。不良反应:偶有用药局部的瘙痒和刺激反应。
2.3.2 非药物外治方法
2.3.2.1 火针疗法[23-24]功效:散结排脓。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和大的粉刺。方法:常规消毒后,用烧红的火针快速点刺皮疹,稍加挤压,将皮损中脓栓、脓血清除干净。一般1周治疗1次。术后24h保持皮损处干燥。
2.3.2.2 中药面膜疗法[25]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消斑。适应症:粉刺、炎性丘疹、脓疱、结节。方法:以炎性皮疹及粉刺为主者皮损选择黄芩、大黄、黄连、连翘等清热解毒类,以暗红斑为主选用桃仁、赤芍、冬瓜仁等凉血化瘀类研末,用蜂蜜调配,涂于面部,待药膜干燥后取下。或在中药上敷医用石膏,待石膏冷却后取下面模,清洗面部。一般1周治疗1次。治疗后可出现一过性面部红斑及灼热感。
2.3.2.3 刺络拔罐[26]功效:清热泻火。适应症:胸背部痤疮和面部重症患者,可较好的促进炎性皮疹和结节囊肿的消退。方法:取背俞穴、大椎、委中等穴位,点刺放血后留罐5~10min。一般1周治疗1次。术后24h保持皮损处干燥。
2.3.2.4 中药熏蒸[27]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散结。适应症:胸背部痤疮和面部重症患者。方法:根据皮疹的表现选用黄芩、大黄、黄连、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类中药熏蒸,配合刺络拔罐应用疗效更好。1次/d,6次为1个疗程。体质虚弱者及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
2.3.2.5 耳部放血[26]功效:清热泻火。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方法:采用耳背割治放血或耳尖点刺放血,以表皮渗出血为度。一般1周治疗1次。术后24h保持皮损处干燥。
2.3.2.6 中药塌渍[28]溻渍法有利于药物透过皮肤被吸收,选用黄芩、黄连、大黄、黄柏、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类中药溻渍,可直达病所,起到清热解毒、散结之功效。适应症:炎性丘疹、脓疱、结节、囊肿。方法:取煎后药液冷却至室温,先清洗面部,再溻渍10min,之后清水清洗。1次/d。少数患者可出现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