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澍)株洲文化资源调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文化资源调查

一,株洲文化资源概况

1,文化资源收集和分类原则

从相关资料查询我们知道,文化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资源则是人类相关的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文化资源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从形式上可划分为有形文化资源和无形文化资源,从内容上划可分为历史文化资源、民族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从文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划分为可开发资源和不可开发资源等。

株洲市的文化资源调查我们的理解就是在文化资源方面株洲文化资源有什么?能做什么用?怎么做?株洲是一个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实际情况,我们此次调查,将株洲市的文化资源分为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炎帝文化,民间文化,城市乡镇文化等方面,主要在这些方面展开。

2,株洲市文化资源概况

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到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区域,最近长、株、潭被定位资源节约和环保友好型

城市试点。株洲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境内物产资源丰富,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株洲还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

株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陂。株洲,地当湘江孔道,南北通衢,历代既是必争重地,又为优越的旅游资源。风流人物,要闻轶事,代有传述,名胜古迹,革命胜地,遍布湘、渌、水之滨。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在株洲境内南部之炎陵县;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老病孤舟,两次溯湘江而南,留诗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识英雄的名姬红拂之墓在株洲境内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将岳飞率军途经茶陵时以枪尖挑禾蔸写的“光泉”二字,赫然镌刻在高陇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两次到株洲讲学,“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为茶陵云阳山、灵岩寺、麻叶洞留下一篇篇日记,记下了株洲的名山胜水;明代大学士、立朝五十年的李东阳,以他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将故乡“茶陵”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史册上。

株洲,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更有着光荣的一页。茶陵、炎陵(原酃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炎陵县的十都;红军第一次把

党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亲自主持的红军战士入党仪式,是在炎陵县的水口;毛泽东亲自批准组建的井冈山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毛泽东亲自主持、做出“撤围长沙、回师江西、攻取吉安”重大决策,被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称为“朱德和毛泽东采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骤之一,这一步骤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危机”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举行在株洲市徐家桥头的原协丰长绸布店。在解放战争时期,株洲人民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为了祖国的解放,前仆后继、英勇奋斗,数以万计的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炎帝陵名胜风景区在市境最南端的炎陵县,距市区230公里,景观有中国家级的有炎陵县炎帝陵1处,省级的有炎陵县桃源洞国家森林公园、株洲县大京风景区、茶陵县云阳山森林公园。炎帝陵气势恢宏,桃源洞景色更是绮丽诱人,富有原始风光气势。随着中华炎帝基金会的成立,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来此寻根祭祖,旅游观光。

株洲市现辖炎陵、茶陵、攸县、醴陵市、株洲县五县市和芦淞、石峰、荷塘、天元四区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14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0平方公里。总人口370万,其中市区人口7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株洲建成了江南工业重镇:新中国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个硬质合金顶锤诞生在株洲。

机械、冶金、化工、建材为株洲的四大支柱工业。株洲,在国内领先的产品有50余种,产量居全国第一的有11项,出口量占全国第一的有9项,居全国第一流的工艺技术、生产线有8条,获国家金奖产品质4项,银奖35项。

3,株洲市文化资源调查资料:

1,株洲市的工业文化

株洲现已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原材料生产和制造工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业体系。株洲工业文化遗产依托交通优势,兴起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株洲工业,在六十多年的创业历程中,创造了中国工业史上的50多个“中国第一”,奠定了深厚的株洲工业文化底蕴。株洲工业在创造了无数工业产品的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批宝贵的工业文化遗产。对这一批工业文化遗产实施整体或风貌保护,结合工业陈列馆的展示,凸现株洲工业文化特色。既是进行国情教育和工业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工业旅游的特色景区。

株洲工业发展有其特定的基础和发展模式,特别是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相对独立的产业组团布局为我市发展产业集群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形成了具有株洲特色的工业经济。

(1)良好的工业发展基础。经过建设和发展,株洲形成了

以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的相对独立的产业组团结构。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打造以高新区为龙头的园区型工业平台,工业的主导地位逐年突出。目前已涉及40个工业大类中的34个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8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十亿元。目前全市拥有大型工业企业9家,上市工业企业8家,中国驰名商标5个。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我市工业经济在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结构也不断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传统工业在向先进制造业转变。我市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高节能等四大高新技术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二是由国有投资为主向非国有投资为主转变。三是由分散经营向依托园区、产业集群转变。全市已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学原料及制品、服装、陶瓷、烟花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目前全市9个县市区都有工业园区,省级以上的工业园区有5个。2006年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有规模工业119家。四是由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内涵扩大再生产转变。

(3)日臻完善的发展平台。工业化离不开城市化。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城市发展带动战略,按照“东提西拓,合拢三角”的总体思路,通过城市内外两环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