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昆虫分类鉴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敌昆虫分类鉴定天敌昆虫均属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有颚亚门(Mandibulata)、六足总纲(Hexapoda)、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该
亚纲有29个目。

有翅亚纲包括了昆虫纲中的绝大多数种类,其中多数种类具翅,少数因适应生活环境而翅发生退化。

口器类型多样化,包括咀嚼式(chewing)、刺吸式(piercing-sucking)、锉吸式(rasping)、虹吸式(siphon)、舐吸式(sponging)等类型。

变态类型可分为3大类,即原变态类(Prometabola)、不全变态类(Hemimetabola)和全变态类(Holometabola)。

按翅的发育形式,原变态和不全变态属外生翅类(Exopterygota),全变态属内生翅类(Endopterygota)。

成虫期腹部除外生殖器和少数种类具尾须外,无其它附器。

有翅亚纲的许多种类为农林牧重要害虫或益虫,与人类关系密切。

膜翅目(Hymenoptera)
本目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为昆虫纲中最高等的类群。

全世界已知约12万种,中国已知2300余种,绝大多数种类是对人类有
益的传粉昆虫和寄生性或捕食性天敌昆虫。

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本科昆虫微小形,体长0.3-1.0mm,黑色、暗色、淡褐色或黄色。

触角短,3节、5节或8节,索节不超过2节,棒节通常为3节,少数2节或不分节。

前翅宽,或狭而具长缘毛;翅脉呈弓形,痣脉弯;翅面上布有不整齐而稀疏的细毛,故又称纹翅小蜂科。

跗节3节。

广赤眼蜂
广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ood),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体
暗黄色,头、前胸及腹部黑棕色。

触角毛甚长而末端尖锐,猎食棉
铃虫、烟青虫、玉米螟、黄地老虎、警纹地老虎、银纹夜蛾、甘蓝夜蛾、苜蓿夜蛾。

松毛虫赤眼蜂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蜂体长0.50-1.40mm。

体黄,腹部黑褐色。

触角毛长,常出现前翅
发育不全的个体,这些个体触角毛变粗变钝,有时棒节基部出现不明显的索节的分界,前翅上的缘毛相对较长,翅面上的毛及毛列相对减少。

稻螟赤眼蜂
稻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japonicun Ashmead),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长0.5-0.8mm。

体黑褐至暗褐色;触角柄节淡黄,其余黄褐。

触角
毛长而尖。

猎食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等。

拟澳洲赤眼蜂
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


长0.5-1.0mm:体暗黄,中胸盾片及腹部黑褐色。

触角毛颇长而略
尖。

猎食棉铃虫、棉小造桥虫。

蚜小蜂科(Aphelinidae)
本科昆虫体长0.5-1.5mm,多为黄色、黑色或褐色,无金属光泽。

体短而粗。

触角4-9节,通常8节。

中胸盾侧沟明显。

前翅缘脉较长,
痣脉短主要寄生于蚜虫、介壳虫和粉虱,并有相当控制效果。

成虫
取食蚜虫及介壳虫所分泌的蜜露以及产卵时造成寄主体上的刺孔所流出的体液。

常见种类有绵蚜蚜小蜂(日光蜂)(Aphes linus mali Haldeman)、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 Gahan)、坚蚧蚜小蜂等。

夏威夷软蚧蚜小蜂
夏威夷软蚧蚜小蜂(Coccophagus hawaiiensis Timberlake),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

成虫
体长0.8-0.9mm,体黑色,触角柄节和梗节黄褐色,其余各节黑褐
色。

寄主为褐软蚧、红蜡蚧、龟蜡蚧、绵蚧。

烟粉虱蚜小蜂
烟粉虱蚜小蜂(Encarsia sp.),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蚜小蜂科(Aphelinidae)。

成虫体长0.57-0.66mm,宽
0.20-0.21mm。

头和腹部淡黄绿色。

胸部黄色,头比体宽,横形。


眼暗红色,单眼3个,位于头顶,触角8节,柄节和梗节黄色,其它黄褐色。

蚜茧蜂科(Aphidiidae)
本科昆虫体微小至小形。

体长约1.5-2.5mm。

体色变异较大,多
为黄色或黄褐色。

前翅无第2回脉,有径室1-3个,后翅仅1个基
室。

腹柄生于并胸腹节下方两后足基节之间。

除蚜外茧蜂属老熟幼
虫在寄主体外结茧化蛹外,其余种类自卵至成虫羽化前均在寄主体
内度过。

全世界已知有35属,400 余种。

中国已知有4亚科,18属,100余种。

中国是蚜茧蜂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蚜茧蜂种类都是蚜虫的体内寄生蜂,是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目前国内外已应用于防治一些重要的蚜虫。

中国的重要种类有:麦蚜茧蜂(Ephedus plagiator Nees)、棉蚜茧蜂(Lysiphlebia japonica Ashmead)、桃瘤蚜茧蜂(Ephedrus perisicae Forggatt)、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菜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等。

桃瘤蚜茧蜂
桃瘤蚜茧蜂(Ephedrus persicae Froggatt),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蚜茧蜂科(Aphidiidae)。

体黑褐色,唇基、口
器及触角第一鞭节的基部黄褐色,足基节基部为黑褐色。

头横形,
与胸部等宽。

寄主为麦长管蚜。

黍蚜茧蜂
黍蚜茧蜂(Ephedrus nacheri Quilis),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蚜茧蜂科(Aphidiidae)。

体黑褐色;唇基、口器、触
角第一鞭节基部及足均呈黄褐色。

头横形,光滑并具光泽;触角
11节,中胸背板具盾纵沟,其猎食黍蚜、麦长管蚜等。

麦蚜茧蜂
麦蚜茧蜂(Ephedrus plagiater Nees),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蚜茧蜂科(Aphidiidae)。

此蜂头横形,与胸翅基片处
等宽;上颊与眼横径等宽,复眼大,卵圆形。

触角11节。

寄主为
麦长管蚜。

菜蚜茧蜂
菜蚜茧蜂(Diaeretiella rapae M'Intosh),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蚜茧蜂科(Aphidiidae)。

雌蜂头横形,大于胸翅
基片处宽度。

上颊与复眼横径等宽。

复眼长卵圆形,中等大,触角
通常14节,体色变化较大,多数为黑褐色;脸、唇基、口器、柄节、梗节、第1鞭节基部、前胸、腹柄节多呈黄褐色。

茧蜂科(Braconidae)
本科昆虫体小至中形。

基本特征与姬蜂科相似,主要区别是茧蜂前翅多无小室或不明显,无第2回脉。

腹部圆筒形或卵圆形,并胸腹节大形,第2、3节背板愈合,之间仅有横凹痕,不能自由活动。

少数种类产卵器较长。

卵多产于寄主体内,幼虫的寄生,有多胚生殖现象。

幼虫老熟后常钻出寄主体外结黄色或白色小茧化蛹。

中国常见茧蜂种类有:麦蛾茧蜂(Bravon hebeter Say),寄生于米蛾、印度谷斑螟、烟草粉斑螟、地中海粉螟、紫斑谷螟等幼虫体外,在仓库和家庭中
常可见到;红铃虫甲腹茧蜂,寄生于红铃虫、金刚钻、甘蔗小卷蛾、大豆食心虫等,为卵至幼虫期寄生蜂;螟蛉绒茧蜂(Apanteles ruficrus Haliday),寄生于粘虫、劳氏粘虫、禾灰翅夜蛾、条纹螟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眼蝶、棉铃虫、棉小造桥虫、斜纹夜蛾和银纹夜蛾等许多种害虫的幼虫,茧似米粒状,颇为醒目;玉米螟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linearis Nees),寄生于玉米螟等幼虫;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寄生于棉小造桥虫、棉铃虫、紫四眼尺蛾、棉大卷叶螟、桑红腹灯蛾、桑螟、桑剑纹夜蛾、瓜绢螟、甜菜夜蛾、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烟夜蛾、粘虫、稻苞虫、梨小食心虫等害虫的幼虫,其茧如小麦粒,有丝悬挂。

弄蝶绒茧蜂
弄蝶绒茧蜂(Apanteles baorfs Wilkinson),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

体长2mm。

黑色,前足
(除基节)、中足(除基节和腿节基部的一半)、后足胫节(除端部)赤黄
色;后足腿节、跗节和胫节的端部色暗。

寄主昆虫为稻苞虫、隐纹稻苞虫、大螟。

螟黑纹茧蜂
螟黑纹茧蜂(Bracon onukii Watanabe),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

雌蜂体长3.5-4.0mm。

体大
致赤褐色,多数个体的复眼、单眼座、上颚齿、触角、后胸、并胸
腹节(除前侧角)、腹部1、2 背板中央近四边形斑纹、第3、4节背板中央的1-2个小斑、爪及产卵管鞘为黑褐色或黑色,但体色变化大,胸、腹部有时无黑斑;翅透明,具紫色闪光,翅痣淡黄色,雌蜂的茧较雄蜂的大。

寄主为二化螟、三化螟、大螟、稻螟蛉。

聚寄生于幼虫体外,在体外结茧。

中华茧蜂
中华茧蜂(Bracon chinensis Szepligeti),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

头、胸部赤褐色,併胸腹
节暗褐色或黑色。

单眼、复眼、触角及上颚齿黑色。

翅半透明带淡
褐色,翅痣及翅脉黑褐色。

前足赤褐色(部分标本腿节基部黑色),中后足大部分黑褐色;距淡黄色。

腹部背板大部分黑色。

寄主为二化螟、三化螟、大螟、二点螟、甘蔗小卷蛾、条螟。

三化螟茧蜂
三化螟茧蜂(Tropobracon schoenobii Viereck),属昆虫纲
(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

体长3.5-5.5mm。

赤褐色;触角、单眼区周围、复眼、上颚末端、中后胸侧板及腹板、
并胸腹节暗褐至黑褐色;翅淡灰褐色、半透明、翅脉和翅痣黑褐色。

头圆滑,雄与雌蜂相似。

但体较小,腹部两侧近于平行,腹部斑纹常暗黄褐色,甚至无明显暗斑。

小蜂科(Chalalcididae)
本科昆虫体长0.2-5mm。

有黑、褐、黄、白、红等颜色。

头横宽,触角柄节长,端部有时呈锤状。

足转节2节,跗节5节,后足基节极大,为前足基节的
5-6倍,后足腿节通常膨大,内缘成锯齿状;胫节弯曲,生有2距。

腹柄短,产卵器直而短。

重要的种类如广大腿小蜂(Bracchymeria obscurata Walker),寄生
于粉蝶、松毛虫苞虫以及舞毒蛾等多种昆虫的蛹。

红腿大腿小蜂
红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podagrica Fabricius),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科(Chalalcididae)。

雌体长5-6mm;雄体长4.5-5mm。

体黑色。

翅基片白色,有时基部红黑色;翅透明,翅脉褐色,基部色淡。

足基节黑色,跗节和爪黄褐色,其余部分褐色,有白色或黄色斑。

寄生于稻苞虫寄蝇、稻纵卷叶螟寄蝇。

广大腿小蜂
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 lasus Walker),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小蜂科(Chalalcididae)。

雌蜂体长5.0-7.0mm。

黑色,翅基片淡黄色或黄白色,各足基节至腿节黑色,但腿节端部
黄色;体长绒毛银白色。

胸部背面具粗大圆刻点,腹部短,卵圆形。

寄主为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粘虫、白脉粘虫、劳氏粘虫、大螟、稻苞虫、隐纹稻苞虫。

姬蜂科(Ichneumonidae)
本科体小至大形。

触角长丝状,多节。

口器发达,单眼3个。

前胸背板两侧向后延伸,与肩板相接触。

前翅端部第2列翅室的中间1个特别小,呈四边形或五角形,该小室下方连有1条横脉,称为第2回脉。

具小室和第2回脉是姬蜂科的重要特征。

并胸腹节常有刻纹。

腹部细长,圆筒形或侧扁。


部种类寄生性。

产卵器长短不等,寄生于隐蔽处的寄主者往往很长。

卵多产于寄主体内,主要寄主为鳞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的幼虫及蛹。

幼虫营寄生生活,是一类重要的害虫天敌。

蛹多有茧。

全世界已知约1.5万种,估计实际存在总数可达6万种。

中国已定名超千种。

中国最常见的种类有广黑点瘤姬蜂,寄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棉大卷叶螟、棉小造桥虫、棉金刚钻、红铃虫、高粱条螟、甘蔗二点螟、甘蔗小卷蛾、玉米螟、粟穗螟、桑螟、荞麦毒蛾、马尾松毛虫以及橘黄绿凤蝶等;舞毒蛾黑瘤姬蜂,寄生赤松毛虫、马尾松毛虫,舞毒蛾、山楂粉蝶、天幕毛虫、柑橘凤蝶、菜粉蝶、樗蚕、蜓豹尺蠖、薄翅绢蝶、丝棉木金星尺蠖、丝绵木巢蛾、桑透翅蛾、枇杷黄毛虫、杨扇舟蛾、臭椿皮蛾、梨星毛虫、黄斑卷蛾、褐卷蛾、花棒毒蛾等;螟蛉悬茧姬蜂,寄生于稻纵卷叶螟、显纹卷叶螟、稻螟蛉、粘虫、稻毛虫、条纹螟蛉、稻苞虫、直纹稻苞虫、棉铃虫、棉小造桥虫、苎麻夜蛾、鼎点金刚钻等;食蚜蝇姬蜂,寄生多种食蚜蝇蛹;地蚕大铗姬蜂,寄生于多种地老虎和甘蓝夜蛾。

螟蛉瘤姬蜂
螟蛉瘤姬蜂(Itoplectis naranyae Ashmead),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科(Ichneumonidae)。

成虫体长8-13mm。

头、胸部和腹末2-3节黑色,腹部的其余部分和触角鞭节红褐色;
翅基片黄色,翅痣基角黄褐、其余黑色,翅脉黑褐色但近基部为黄褐色;足红褐色。

寄主为稻螟蛉,稻苞虫、二化螟、大螟、负泥虫、粘虫、稻纵卷叶螟、棉小造桥虫等,据记载还有菜蛾、稻金翅夜蛾、螟蛉内茧蜂、条螟。

负泥虫姬蜂
负泥虫姬蜂(Lemophaga japonica sonan),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科(Ichneumonidae)。

体长4.0-4.5mm。

头、胸部黑色,单眼暗黄色;触角柄节、梗节黄褐色,鞭节黑褐色。

翅透明,稍带淡褐色,翅脉及翅痣暗褐色。

足黄褐色。

寄主为稻负泥虫。

舞毒蛾黑瘤姬蜂
舞毒蛾黑瘤姬蜂(Coccygomimus disparis Viereck),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姬蜂科(Ichneumonidae)。

体长
9-18mm。

体黑色;触角梗节端部赤褐色;前、中足腿节、胫节及
跗节、后足腿节赤黄色;翅基片黄色;鞘黑色。

腹部扁平,无柄;寄主为舞毒蛾、金刚钻稻苞虫、菜粉蝶、柑橘凤蝶。

据文献记载,此蜂还寄生美国白蛾、松梢螟、梨小食心虫等。

本科昆虫体小至大形,多被密毛,体黑色,并有白、黄、橙、红色斑纹。

头部略成球形,通常较胸部狭。

触角短,雌虫12节、弯
曲,雄虫13 节、直。

前胸背板两侧角伸达肩板。

中胸小盾片大而
明显。

中、后胸腹板形成一连续的板,盖住中、后足基节。

足短而粗,胫节扁平,有长鬃毛。

翅脉多伸达不到翅的外缘。

腹部长,有带纹,各腹节边缘有毛。

雄性末节有3刺。

雌虫常钻入土中寻找金龟甲幼虫,先用螫刺将其麻痹,再在其上产卵,幼虫孵化后即在寄主上行外寄生。

常见的如日本土蜂(Scolia japonica Smith)、土蜂(中华蜂)、金毛长腹土蜂等。

日本土蜂
日本土蜂(Scolia japonica Smith),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土蜂科(Scoliidae)。

雌虫体长20-26mm。

黑色。

腹端
毛色较深或黑色。

翅褐黄透明。

雄虫:体长18mm。

黑色。

寄生于
油桐绿丽金龟。

金毛长腹土蜂
金毛长腹土蜂(Campsomeris prismatica Smith),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土蜂科(Scoliidae)。

雌体长20-25mm,
黑色,生有黄褐色毛,翅浅烟黄色。

腹部有光泽,雄体长11-20mm,
黑色。

腹部有较亮的蓝色光,翅透明,略暗。

上颚基部、唇基的边,复眼内缘下部的细线黄色,唇基具宽的平滑带,额的前部、头顶、颊、眼凹具密毛被。

寄生于方头绿丽金龟、樱桃丽金龟、铜色丽金龟。

白毛长腹土蜂
白毛长腹土蜂(Campsomeris annulata Fabricius),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土蜂科(Scoliidae)。

雌体长13-20mm,
黑色,生有白色短柔毛。

翅透明,近翅端色深,似烟色。

雄体长
12-16mm,黑色。

腹部略有青色光泽,翅透明,少数略暗。

寄主为大黑鳃金龟、异丽金龟。

本科昆虫多为黑色、褐色、黄色或红色,体躯平滑,或有毛刺、刻纹和瘤突。

头部通常阔大,触角膝状,4-13节。

复眼小,退缩,
单眼3个,位于头顶。

口器和足均发达,跗节5节。

有性个体有翅
2对,工蚁通常无翅。

基部腹节显著紧缩,形成腹柄。

腹柄1-2节,每节背面上有1-2个结节状突起。

多数种类具有多型现象,属社会性昆虫。


些种类肉食性,捕食昆虫、蜘蛛及其它小动物。

蚂蚁是一种有社会性的生活习性的昆虫,和胡蜂是近亲。

蚂蚁已知最早在白垩纪就出现,可能是从侏罗纪出现的原始胡蜂演变出来的,主要区别是蚂蚁的触角是明显的膝状弯曲,胡蜂的腹部是一个整体。

黄猄蚁
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icius),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

又名黄柑蚁、红树蚁,是
社会性昆虫,具有相互合作、品级分化和个体利他等特点。

分为有
翅蚁和工蚁两种:在有翅蚁中,大者为雌,青黄色,交尾后即脱翅;小者为雄,棕黑色。

工蚁没有翅膀,也有大、小两种,,黄猄蚁食性杂,以肉食为主,猎食大绿蝽、吉丁虫、天牛等吃食树叶的昆虫。

红蚂蚁
红蚂蚁(Tetramorium sp.),属于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
(Hymenoptera)、蚁科(Formicidae)、切叶蚁亚科(Myrmicinae)。

工蚁体
长3.2mm左右,橙红至暗红色。

腹部、触角柄节、各足腿节褐色。

复眼小,卵圆形,黑色,位于头侧的中部,无单眼。

触角12节,腹部椭圆形,光滑。

红蚂蚁猎食棉铃虫、红铃虫等。

在世界各地,除了南极、北极和终年积雪不化的山峰外,在陆地上几乎都有蚂蚁存在。

胡蜂科(Vespidae)
本科昆虫中至大形,体表光滑或有毛,黄色或红色,有黑色或褐色斑纹。

头与胸部等阔,复眼发达。

上颚强壮、有齿。

触角长,
略呈膝状,多数雄蜂13节,雌蜂12节。

前胸背板向后延伸,到达
肩板,足发达,爪简单,中足胫节有2短距。

翅狭长,静息时能纵褶,前翅有3个亚缘室,第1盘室狭长,后翅无臀叶或很小。

第l、2腹节间通
常不呈收缩状。

行简单的社会性生活,群体中有蜂后、雄蜂及工蜂,常营造纸质的吊钟状或片状的巢。

成虫主要捕食鳞翅目幼虫,也取食果汁及嫩叶等。

普通长脚胡蜂
普通长脚胡蜂(Polistes okinawansis Matsumura et Uchida),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

体长雄
19mm左右,橙黄褐色,体平滑,微具光泽。

单眼褐黄色;触角棕
褐色,13节;前胸背板棕黄色,后缘淡黄色,中胸背板黑色,翅赤褐色,前翅前缘脉后方橙黄色。

雌蜂体长21mm左右,形态基本与雄蜂同,但头部斑纹有不同,雌黑斑纹小,触角16节。

捕食棉铃虫、棉小造桥虫、豆荚螟、粟灰螟、菜青虫。

纹胡蜂
纹胡蜂(Vespa crabroniformis Smith),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

雌蜂体长25mm左右,黄褐色,
具赤褐色斑纹。

头部黄褐色,上颚咀嚼缘黑褐色。

触角柄节前面黄
褐色,其余赤褐色。

足深赤褐色。

翅黄褐色,前缘较深,翅脉褐色。

体被褐色至黄褐色毛。

捕食棉小造桥虫、红铃虫。

黄斑细脚胡蜂
黄斑细脚胡蜂(Parapolybia sp.),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科(Vespidae)。

成虫体长12mm左右,黄褐色。

上颚具4齿,大小约相等。

触角背面暗褐色,腹面及末端数节黄褐
色。

翅透明,翅脉黑褐色,翅痣棕褐色,翅静止时折叠。

足细长。

捕食棉小造桥虫、棉铃虫。

姬小蜂科(Eulophidae)
本科昆虫体长2mm左右,有或无金属光泽,触角7-9节,雄性触角常为扇状。

前足胫节的距细而直,足跗节仅有4节,因而又称
为寡节小蜂。

多数寄生于双翅目、鳞翅目幼虫。

卷叶虫姬小蜂
卷叶虫姬小蜂(Sympiesis sp.),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

雌蜂体长2.10-3.10mm,头、
胸部蓝色,具绿色金光,并着生黄色毛。

复眼暗红色。

触角7节.
柄节淡黄褐色,鞭节暗褐色,头、胸部有刻点,翅透明,足淡黄色。

腹部黄褐色,雄蜂体长1.40-1.70mm,触角7节。

捕食棉大卷叶虫。

蟹蛛卵姬小蜂
蟹蛛卵姬小蜂(Diglyphus sp.),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

雌蜂体长1.56mm左右,柠
檬黄色。

胸部黑色,部分具蓝绿色反光。

复眼和单眼紫红色。

触角
淡褐色。

翅透明,无色,翅脉淡黄色,翅及翅脉被褐色毛。

头横形,后头圆,体色与雌蜂基本相似,寄主为三突花蛛。

稻苞虫羽角姬小蜂
稻苞虫羽角姬小蜂(Sympiesis parnarae Chu et Liao),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

雌体长
1.5-
2.3mm。

体孔雀绿色,有金光,腹部带蓝黑色,复眼、单眼棕
褐色,翅透明;足完全淡黄色。

后头缘圆,后头凹入;雄体长1.3-2.0亳米。

与雌蜂似。

寄主为稻苞虫、稻纵卷叶螟、稻眼蝶。

泥蜂科(Sphecidae)
本科昆虫腹柄细长而显著,又称为细腰蜂科。

体形细长,通常黑色,并有黄、橙或红色斑纹。

头大,横阔。

触角一般丝状,雌性
12节,雄性13 节。

前胸背板三角形或横形,不伸达肩板,前侧片
后方有隆起的线。

足细长,前足适于开掘,中足胫节有2距。

翅狭,前翅一般具3个亚缘室,少数1或2个。

并胸腹节长,腹柄通常包括腹部第1、2节及第3节的一部分。

成虫以泥土在墙角、屋檐或岩石、土壁做土室,猎捕鳞翅目幼虫与直翅目昆虫等封贮,供子代幼虫食用。

直柄泥蜂
直柄泥蜂(Sceliphron sp.),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
(Hymenoptera)、泥蜂科(Sphecidae)。

成虫体长20mm左右,黑色。

头、胸部具黄褐色软毛,额及头顶具刻点。

前胸前方光滑,有稀刻
点,腹部光滑。

足黑褐色,捕食棉小造桥虫、棉铃虫。

杀蝉泥蜂
杀蝉泥蜂(Sphecius speciosus),属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泥蜂科(Sphecidae)。

大型(2.5-3.8公分),黑色或铁
锈色,腹部有黄色带纹。

成虫捕蝉等并将其贮存在地洞里供幼虫食
用。

双翅目(Diptera)
本目属有翅亚纲、全变态类,包括蚊、蠓、蚋、虻、蝇类昆虫。

本目成虫体微小至中形,极少大形。

体短宽、纤细,或圆筒形。

口器刺吸式或舐吸式,仅有1对发达的膜质前翅,后翅特化为平衡棒。

幼虫为无足型,其中又分全头式、半头式和无头式3种类型。

幼虫一般4龄。

较高等的类群中,最后两龄幼虫的皮不脱离虫体,共同形成桶状的蛹壳,内包真正的蛹,形成所谓的围蛹;其余大多为裸蛹。

全世界已知有8.5万余种,中国已记载4000多种。

食蚜蝇科(Syrphidae)
本科昆虫体中形,常有黄、黑相间的横纹,形似蜜蜂。

头部大,复眼发达,有单服。

翅外缘有与边缘平行的横脉.使R脉和M脉的
缘室成为闭室,在R与M脉间有1条伪脉,为本科的重要特征。

腹部可见4-5节。

幼虫有3种类型:(1) 蛆型。

体前端尖,后端平截,多生活在叶片上取食蚜虫等;(2) 长尾蛆型。

大多生活于污水中,尾端有1条极长的呼吸管;(3) 短尾蛆型。

尾状呼吸管较短,多生活于树洞、腐植质或污物中。

多数种类的成虫以花粉、花蜜等为食。

短刺刺腿食蚜蝇
短刺刺腿食蚜蝇(Ischiodon scutellaris Fabricius),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

体长9.2mm,翅
长7.0mm。

额与颜黄色,中胸盾片黑色,带青蓝色光泽,两侧缘黄
色,毛黄褐;小盾片淡黄,中央色较深。

足黄褐。

捕食蚜虫。

门氏食蚜蝇
门氏食蚜蝇(Sphaerophoria menthastri Linnaeus),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

体长6.5mm,翅
长5.5mm。

体狭长。

触角橙黄;复眼裸;中胸盾片黑色,带青蓝色
光泽,侧缘和前后肩胛黄色,上被黄毛;足黄至黄褐。

腹部底色橙黄。

捕食蚜虫。

短翅细腹食蚜蝇
短翅细腹食蚜蝇(Sphaerophoria scripta Linnaeus),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

成虫体细长,长
8-12mm。

头部黄色;中胸盾片黑色,腹部极细长,腹面黄色,背
面黑色,捕食麦二叉蚜、禾谷缢蚜、麦长管蚜、麦无网蚜、棉蚜、豆蚜等蚜虫。

狭带食蚜蝇
狭带食蚜蝇(Syrphus serarius Wiedemann),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食蚜蝇科(Syrphidae)。

成虫体长10-11mm。

眼被密
毛。

雄虫额紫黑色,后部粉被灰棕色,雌虫额中部覆淡色粉被;颜
棕黄色,额与颜均被黑褐毛。

中胸盾片暗绿黑色,小盾片棕黄色,毛黑色。

腹部黑色。

捕食麦蚜、棉蚜。

寄蝇科(Tachinidae)
本科昆虫体小至中形,体粗壮而多毛,多为暗灰色,并带褐色斑纹,少数种类有金属光泽。

头部大,且能活动。

雄虫复眼为接眼。

触角芒光裸或少数具微毛。

胸部具发达的后盾片,露在小盾片外成
一圆形突起,从侧面看特别明显;下侧片和翅侧片各有1列长鬃,为本科的显著特点。

M1+2脉急剧向前弯曲。

腹部除细毛外,具成列的缘鬃、
背鬃和端鬃。

幼虫前气门有或无,前气门具指状突2-15个,后气门缝周围被气
门片所包围。

成虫活泼,多白天活动,雌虫产卵于寄主体上、体内或生活场所,幼虫多寄生于鳞翅目幼虫和蛹,也寄生鞘翅目、直翅日、半翅目等。

多数寄蝇成虫活跃,繁殖能力强,如粘虫寄蝇一雌能产50-5000粒卵。

寄蝇科是天敌昆虫中寄生能力最强、活动能力最大、寄主种类多、分布十分广泛的类群。

稻苞虫鞘寄蝇
稻苞虫鞘寄蝇(Thecocarcelia parnarus Chao),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

体长6.5-8mm。

复眼裸,额与
复眼大致等宽,触角黑.下颚须黑色,筒形。

胸部黑色,足全黑,
寄主为稻苞虫,稻纵卷叶螟。

灿烂温寄蝇
灿烂温寄蝇(Winthemia venusta Meigen),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

体长6—9mm。

侧额及侧颜覆金
黄色粉被,颜及颊覆黄灰色粉被,触角黑,足全部黑色;腹部宽卵
形,黑;寄主为枯叶夜蛾,艳叶夜蛾。

隔离狭颊寄蝇
隔离狭颊寄蝇(Carcelia exisa Fallen),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

体长5.5-10mm。

头部覆浓厚的黄
色粉被;雄虫额宽约为复眼宽的1/2,寄主为黄掌舟蛾,棕尾毒娥,
松尺蠖,荨麻褐夜蛾(隐金夜蛾),大天蚕蛾,天幕毛虫、古毒蛾,杨毒娥,丁香天蛾,松天蛾,苹毒俄(茸毒蛾),舞毒蛾,模舞毒蛾,欧洲带蛾,
桦娥,豹灯娥,亚麻灯蛾。

稻苞虫鞘寄蝇
稻苞虫鞘寄蝇(Thecocarcelia oculata Baranoff),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寄蝇科(Tachinidae)。

体长6.5-8mm。


眼裸,触角黑,下颚须黑色,筒形。

胸部黑色,覆灰白粉被,足全
黑,腹部黑。

寄主为稻苞虫、稻纵卷叶螟。

虻科(Tabanidae)
本科昆虫体粗壮,中至大形,头部大,后方平截或凹陷。

复眼大,占据头的大部分,雄虫为接眼,雌虫为离眼。

触角3节,基部
2节明显,第3节最大、角状、由3-个亚节组成。

口器适于刺吸,
下颚2节,粗短,末节大,成瓣状。

胸部发达,多茸毛。

翅大,透明或有色斑。

腋瓣发达,边缘有茸毛。

R4与R5端部分开,分别伸到翅缘。


衡棒显著。

足较粗,中足胫节有2距。

跗节5节。

腹部阔扁,多毛,可见腹板6节。

幼虫长圆柱形,多水生或半水生,肉食性,捕食小动物。

雌成虫善飞,主要刺吸哺乳动物的血液。

世界已知约80属3800多种,中国已知有12属350多种。

盗(食虫)虻科(Aslidae)
本科昆虫小至大形,多毛。

头宽,有细颈,能活动。

头顶在两复眼间下凹,复眼发达,单眼3个。

触角3节,末节具端刺。

口器细长而坚硬,适于刺吸。

翅大而长,R5脉伸到顶角之前,有4-5个闭室,基室很长。

足细长多刺,爪垫大,爪间突刚毛状。

腹部8节,细长,雄虫有明显的下生殖板,雌性有尖的伪产卵器。

幼虫长圆筒形,分节明显,各胸节有1对侧腹毛。

成、幼虫均肉食性,捕食小形昆虫等。

食虫虻
食虫虻( ),属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盗虻科(Asilidae)。

成虫体长2-2.5cm,体灰褐色到黄褐色,间有黑色斑纹。

腹末黑色,
胸背板发达,上有黑色刚毛,复眼红褐色。

杂食性捕食者,可取食
多种害虫,通常以捕食鳞翅目蛾类、蝶类成虫、幼虫为主。

中华单羽食虫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