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刮痧疗法的历史沿革与发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刮痧疗法在历史沿革过程中,在医学理论及医学实践两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重点介绍了几个有代表性的历史时期刮痧疗法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刮痧疗法在使用工具、使用的介质、刮痧方法、刮痧部位及适应症范围等几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刮痧痧症发展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057-02
1 刮痧疗法的历史沿革
关于痧的记载,最早当属晋代葛洪的中医文献《时后备急方》中所述的沙虱侵入人体后所表现的症状以及对该症的治疗方法。
其原文是:“初得之皮上正赤,如小豆黍米粟粒,以手摩赤上,痛如刺,三日之后,令百节强,疼痛寒热,赤上发疮。
此虫渐入至骨,则杀人”。
“比见岭南人,初有此者,即以茅叶刮去,乃小伤皮则为佳……”此后,隋、唐、宋、元、明、清乃至目前,均有不同的记载或论述。
明代的刮痧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用麻弓代替了原来的“茅叶”、“麻团”,甚至采用我们吃饭用的普通瓷碗。
而且刮痧时的介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晋代时什么介质都不用,发展到明代时已经采用香油或是熟水为介质,同时在力度上,部位上都有很大的变化,用刮痧的方法治疗的病症也不断扩大,据《本草纲目》中记载,当
时的伤寒患者都是通过用麻以及桃柳枝刮遍全身来进行治疗。
明代温补学派杰出的医学家张景岳在其医学著作中还记载了用瓷碗的
碗口蘸香油,在患者背心由上向下,逐渐加重的刮痧方法来治疗绞肠痧的详细过程。
清代刮痧疗法的发展再次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这个时期,发现痧症的病因范围越来越大,病名也增加了许多,刮痧疗法针对性比较强,所用的器具也越来越多,当时应用比较多的就是家家都有的铜钱、棉纱线、麻线。
紧急时甚至用手来代替工具。
治疗的病症也越来越多,有治皮肉刺痛的,有治半身不随的等等,而且针对这些病症都有具体刮哪些部位的详细记载。
解放后,刮痧疗法的发展出现了暂时性的停滞,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才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一本关于《刮痧疗法》的著作,这一医学著作的面世,应该说是开创了现代研究刮痧疗法的先河,从这时开始把刮痧、放痧以及拍法等都用“刮痧”来概括,从而使刮痧摆脱了此前的“痧病”和“出痧”的局限,逐渐走上了学术论坛。
上个世纪末期,自然疗法被全世界人们所崇尚,刮痧疗法也因此再次掀起热潮,有关刮痧疗法的医学著作陆续面世,比如:由中国医药出版社出版的王敬、杨金生合著的《中国刮痧健康法》,由新华社出版的张秀勤、郝万山合著的《全息经络刮痧法》等。
这些著作中所论述的刮痧,不仅有其医疗效果,而且具有保健作用。
如今,刮痧疗法不仅已经被列为公费医疗、医疗保险的特色项目,而且还
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为职业劳动技能,并制定了保健刮痧师的国家职业标准。
2 刮痧疗法的发展
2.1 所用工具不断改进。
明代、清代之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比较低,所以当时刮痧使用的工具就比较落后,多半采用自然界里可以随手找来的用具,或是身边比较容易找到的工具来用。
比如:砭石、竹叶、麻绳、苎麻、麻线、绵纱线、桃枝、磁碗、刮子脚等,之后才多采用多用铜钱等用具。
而南方因为水牛随处可见,所以当时用水牛角做工具的也比较多。
发展到如今,所用的工具就大有不同,材质上多选用水牛角、玉石、砭石,但是加工成品却大有不同,针对各种不同部位,不同病症的工具在外形上也有所不同,有三角形、椭圆形、弯月形、方形、缺口形等多种形状,甚至还有梳子。
2.2 所用介质不断增加。
明清以前在刮痧时,多采用普通的水、药汁、芫荽酒、香油或各种食用的动植物油,这与当时的科技发展还不够发达有关。
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传统的介质已经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具有优良效果的专用刮痧油以及刮痧乳等,这些由医用植物油和中药精炼而成的介质,其本身就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缓解疼痛、帮助透痧等功效。
如今,治疗性刮痧、保健性刮痧、美体及美容性刮痧被广泛使用,其使用的介质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多。
2.3 刮痧部位不断增多。
刮痧的部位不断增多,由最初的只处理痧疹的局部,发展到两肘、两膝,然后再扩大到背心。
而到了元代,
刮痧的部位就扩大到了整个背部、胸胁、头额、肩臂、手和脚等人体的多部位,并且开始针对不同的病症、精确到穴位进行区别对待。
近年来,刮痧的部位再次被扩大,身体的大部分都可以刮痧,对不能进行刮痧的部位,或是刮痧时不要用力过大都有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和相关解释。
比如,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杨金生、闫孝诚合著的《国家职业培训教程保健刮痧师(基础知识)》一书中便有相关的论述。
2.4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从刮痧应用的范围来看,古代人主要是为了治疗痧病而采取的一种外治方法。
而痧病到底相当于现代医学里的哪一种疾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
但是,我们通过研究古代对痧病的一些病例可以明确的是:它是患者得病之后,反映在体表的一种共性现象,很多不同的疾病都会出现痧象,统称为“痧症”。
仅以清代为例,当时以痧命名的病症就有百余种,涉及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
现代医学采用刮痧,不仅涉及了内、外、妇、儿各科,而且在刮痧时往往会配合使用针灸、拔罐、按摩、刺络放血等方法。
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感冒、哮喘、胃痛、腹泻、便秘、痹证、痿证、失眠、高血压、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痛经、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软组织劳损、肥胖等等。
3 结语
总之,从刮痧疗法由古至今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刮痧疗法已由流行于民间的特色疗法,发展到今天被医学界乃至病患共同认可的
自然疗法;由粗浅、直观、单一的经验疗法到有系统中医理论作为指导、有完整手法和改良工具、适应病种广泛的自然疗法,但是,刮痧疗法的操作规范和疗效评定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和认识,刮痧疗法的作用机理并不十分明确,而且,刮痧疗法也与其他疗法一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如何把握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手法、强度等值得有识之士进行深入地研究和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莹莹,杨金生.刮痧疗法临床治疗病种研究与展望[j].中国针灸,2009,29(2)
[2] 王莹莹,杨金生.古今刮痧法的比较研究[j].中医杂志,2010,51(3)
[3] 杨金生,闫孝诚.国家职业培训教程保健刮痧师(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