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埃里克森弗洛伊德科尔伯格四种发展阶段理论)
教育心理学 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对应观点
教育心理学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对应观点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P13 ;道德发展阶段P143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P163、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与结果分类P2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36;九大教学事项P180)4、联结学习理论包括:(1)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试误说及三大学习定律)P31(2)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S—R)P32(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R—S);程序教学P34(4)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P365、认知派学习理论包括:(1)苛勒的完型顿悟说P39(2)布鲁纳的认知—结构论(认知—发现说)P40 ;发现教学的设计原则P186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45(4)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认知—接受说);包括学习分类P43 ;意义学习和接受学习P44 ;先行组织者技术(教学策略)P456、奥苏伯尔的学校情景动机理论P507、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P698、奥苏伯尔用同化说解释遗忘P929、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动机强化理论P53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P5411、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论P5512、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P5613、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应理论P5714、早期迁移理论包括: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的共同要素说;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关系转换理论P6815、现代迁移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P691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用来说明遗忘的进程P9017、弗洛伊德用动机说(压抑理论)解释遗忘P9218、最古老的遗忘理论是痕迹衰退说P9119、干扰说(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是最重要的遗忘理论P9120、家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P10321、安德森的心智技能三阶段理论P10422、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三阶段理论P14423、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P175(布鲁纳提出掌握学习概念)(By lavender)。
个体心理发展有关的四种理论
个体心理发展有关的四种理论个体心理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类在认知、情感、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变化的学说。
这些理论都强调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是有稳定的内在机制可以支配其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同时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与个体心理发展有关的四种理论,分别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格理论和巴德拉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是世界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之一,他的研究以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为主题。
皮亚杰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是由一系列的阶段组成的,每个阶段都具有自己的认知特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包括:1. 感觉动作期阶段:出生至2岁左右。
婴儿通过感觉器官和行动来探索周围环境,学习物体的属性和行为特征。
2. 前运算期阶段:2岁至6岁。
孩子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但还不能进行逆向操作或双重分类等。
3. 具体运算期阶段:7岁至11岁左右。
孩子开始具有更加成体系的思维能力,能进行反向操作、双重分类等,但只局限于具体的事件和物体。
4. 形式运算期阶段:11岁至成年期。
孩子开始具有以符号为基础的形式逻辑思维,能够进行抽象的思考和推理。
埃里克森的人生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他的人生发展理论宣扬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丰富不断发展成熟。
他认为,个体在不同的生活阶段会面临不同的身份危机,而成功地处理这些危机是个体人格成长的关键。
埃里克森所提出的身份危机包括:1.信任和不信任:0-1岁。
婴儿在与父母和其他人的互动中建立了对他人的信任感。
2.自我认同和自我不一致:1-3岁。
幼儿学会了自我观察和比较,培养出了自尊心和自我意识。
3.倡导和迷茫:3-6岁。
儿童通过模仿和探索世界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道德感和价值观。
4.勤劳和退缩:6-12岁。
儿童在学校和其他社交场合中发展他们的认知和手工技能,以及学会遵从规则和责任感。
5.身份和角色混淆:12-18岁。
发展心理学试题简述题及答案大全
发展心理学试题简述题及答案大全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心理发展过程的科学。
以下是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述题及答案:1. 简述题:请简述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发展、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道德发展和语言发展。
这些领域贯穿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整个生命周期。
2. 简述题: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有哪些阶段?答案: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前运算阶段(2至7岁)、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
3. 简述题:什么是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答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个体在一生中会经历八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危机和挑战,成功解决这些危机有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
4. 简述题:请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强调性本能和攻击本能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
他将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5. 简述题:什么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并且个体的发展是通过“更有经验的他人”的指导而实现的。
6. 简述题:简述发展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
答案:依恋理论主要研究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情感联系。
鲍尔比提出了依恋的四个阶段:前依恋阶段、依恋形成阶段、依恋明确阶段和目标矫正阶段。
7. 简述题:请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
这些阶段从儿童的道德直觉逐渐发展到成人的道德原则和推理。
8. 简述题:什么是埃里克森的“信任与不信任”阶段?答案:埃里克森的“信任与不信任”阶段是心理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发生在婴儿期。
在这个阶段,婴儿通过与照顾者的互动学会信任或不信任他人。
结束语:发展心理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涵盖了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各个发展阶段。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
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
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
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
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
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
心理学家简介
心理学家简介皮亚杰:认知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认识发生论、守恒概念、认知发展四阶段、三座山实验(自我中心化)。
品德发展是从他律-自律(对偶故事)。
埃里克森:人生发展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危机,强调社会文化的因素。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内化学说、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支架教学。
巴普洛夫: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兴奋和抑制过程。
强-不平衡(胆汁质)、强-平衡-灵活(多血质)强-平衡-不灵活(粘液质)弱-不平衡(抑郁质)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方法应该以发现学习为主。
奥苏贝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把学习分为接受与发现学习、意义和机械学习,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接受学习。
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马斯洛: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人本主义代表人物。
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助产士、催化剂,而不是权威。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资源和营造学习的氛围。
认为学习应该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怎样学习。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个强化、观察学习、自我效能理论。
科尔伯格:把道德的发展分为三水平六阶段。
三水平分别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
六阶段:惩罚和服从、相对功利阶段、好孩子阶段、法律法规阶段、社会契约阶段、普遍伦理阶段。
“两难故事”、韦纳:归因理论:三个维度,六个因素。
内外、可控性、稳定性三个维度。
努力、能力、运气、任务难度、环境、身心状态。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强化理论、程序教学。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无意识、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
贾德:概化理论。
桑代克:试误说、三个主律。
共同因素说、教育心理学之父。
苛勒:顿悟说安德森: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加涅:信息加工理论、根据学习结果把学习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记忆口诀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划分口诀
埃里克森八阶段,婴幼童青三成年。
婴儿前要信任,克服怀疑有希望。
婴儿后要自主,克服羞耻靠意志。
幼儿期要主动,克服内疚有目标。
童年期要勤奋,克服自卑有能力。
青少年要同一,防止混乱要诚实。
成年早要亲密,避免孤独得有爱。
成年中要繁衍,避免停滞会关心。
皮亚杰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口诀
皮亚杰四阶段,0、2、6、7到12。
前运算有特点,自我中心泛灵论。
缺守恒不可逆,整体部分分不清。
具体运有特点,知守恒,懂可逆,脱自我中心性,形式运算在最后,思维形脱内容,假设演绎会推理。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口诀
柯尔伯格道德发,三水平六阶段。
习俗中间分前后,前习俗外控制。
惩罚服从阶段一,阶段二有功利,个人利益在其中,中习俗有准则,好孩子,阶段三,好公民,阶段四,后习俗,己内化,遇矛盾,可选择。
社会契约阶段五,各规则可修改。
普遍原则阶段六,超越法律史正义。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理论基础
2、常用防御机制:
*压抑 (略)
? 升华:把社会、超我所不能接受的冲动转化为建设性的活动。
*退缩: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个体以幼稚的方法应付,以获 得暂时的安全。
*反向作用:行为表现与内心欲念相反,以减少欲念产生的焦 虑
*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 望,这些往往都是超我不能接纳的。
本动力, 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
二、弗洛伊德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
1、无意识(潜意识) A.人们对自己的一些行为的真
正原因和动机不能意识到。
B.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 潜在的心理活动在进行(人 类道德不允许的原始的本能 的冲动和本能的欲望)
2、压抑
A.压抑: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冲动、欲望一 直在积极活动中,有时还很急迫,无意识 的动机都是向上运动向外推的,而意识却 施以相反的力量,向下、向内紧压。
阶段 口腔期
年龄范围 0-1岁
性感区 嘴唇舌齿
性活动 吸吮、吞咽
肛门期
1-3岁
肛门、臀 排泄或保留
性器期 潜伏期 生殖期
3—6岁 7-12岁 12岁以后
生殖器
手淫
生殖器
异性相吸、手 淫、性交
四、评述
优点:重视早期经验在人格 发展中的作用,注重行为背后 的原因;开创了无意识(潜意 识)的心理研究及动力心理学。 不足:过分强调无意识和性本 ? 固执的犹太人弗洛伊德 能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夸大人的生物性,
B.压抑的功能:是把主体的经历和回忆、各 种欲望和冲动保存、隐藏起来,不让它们 在意识中出现,但这些东西并未消失,而 是一直潜伏着、活动着,存于无意识当中, 被压抑的东西会以梦、口误、笔误、记忆 错误等形式出现。
三大道德发展理论的相似点
三大道德发展理论的相似点关于道德的发展和怎样进行德育,中外各学者纷纷开始研究和考研,而我们在教招笔试的考核中通常都会考察到三大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许多人在接触的这三大理论的时候很迷糊,三者之间似乎有相似,又似乎不相同,那接下来我们就还谈谈这三者之间的相似点。
首先,埃里克森在继承和发展弗洛伊德的思想上,将儿童行为的模式、心理社会因素和力比多投放的部分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划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分为八个阶段:信任对怀疑(0—1或1.5岁)、自主对羞怯(1或1.5岁—3岁)、主动创造对内疚(3—5岁)、勤奋对自卑(6岁—青春期前)、同一对角色混乱(青春期—18)、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创造对停滞(成年期)、完善对失望(成熟期)。
其次,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以儿童的道德判断作为研究对象,1.自我中心主义(2~5岁):从儿童开始模仿别人接受规则开始,但由于跟成人或同伴之间还没有相互合作关系,儿童总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接受规则的。
2.权威阶段(6~8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生活是几乎完全服从权威为特征。
服从权威的力量是一种约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它起源于幼儿期的道德的自我中心主义。
3.可逆性阶段(8~10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不再是以单方面服从权威为特征,而是以相互遵从规则为特征。
4.公正阶段(11~1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的公正观念是从可逆的道德观念脱胎而来的。
他们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
而科尔伯格和皮亚杰一样,主要研究的是道德判断——一个依据道德原则对什么是正确的或错误的行为的判断,即道德评价。
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成熟首先是其道德判断上的成熟,然后是与道德判断相一致的道德行为上的成熟。
科尔伯格将儿童品德的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
依照行为的直接后果判断行为的好坏。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
2022教师《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2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理论
2022教师《小学心理学》复习资料23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理论论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许多基本的理论问题,诸如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先天论与习得论、心理发展的内部机制、心理发展阶段划分等,不同的心理学流派有其不同的看法,形成了不同派别的心理发展观。
本部分仅就与小学生心理发展关系较密切的两大西方理论派别中的相关内容加以阐述,分别是精神分析学派中的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观;认知学派中的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个性发展观精神分析学派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它是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心理治疗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心理学理论。
在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精神分析学派代表性的观点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的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影响较大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结构理论;二是儿童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在早期提出人格结构由“意识”和“潜意识”两部分组成,意识是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2.儿童性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弗洛伊德是个本能决定论者,他认为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驱动。
他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行动都受性本能的冲动所支配,因此,人的一生是由许多性心理发展阶段组成的。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其快乐中枢与性冲动从嘴部转移到了生殖器。
据此,弗洛伊德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也即心理性欲发展分为以下5个阶段:(1)口唇期(0~1岁)。
这~时期儿童的活动大部分以口唇为主,诸如吸、咬、吞咽等,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懂得吸乳,乳头摩擦121唇粘膜引起快感,口唇区域成为快感区。
弗洛伊德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是0~6个月,此时期儿童还没有现实的人和物的概念,世界是无对象的,仅仅是渴望得到快乐和满足;第二时期是6~12个月,这一时期儿童开始分化人和物,开始发展关于他人的概念,当母亲离开时会感到焦虑不安。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记忆口诀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记忆口诀一、引言在心理咨询领域,理解人的发展阶段和各阶段的心理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并通过口诀帮助记忆这些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口诀记忆:信赖对怀疑描述:儿童在出生到十八个月时,主要任务是建立对周围人的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具体表现:儿童啼哭时,母亲会迅速回应,这有助于建立信任;反之,如果母亲回应不及时或不一致,会导致儿童的不信任感。
心理社会危机:自主对羞怯。
描述:儿童开始学习行走和语言,开始有自主的意愿,需要家长和社会的支持,如果过度干涉,会导致儿童自卑。
三、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口诀记忆: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上)。
描述: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具体表现:感知运动阶段以感觉和动作的协调为主;前操作阶段以符号功能和直觉思维为主;具体操作阶段以运算思维和具体操作能力为主;形式操作阶段以抽象思维为主。
心理社会危机:在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儿童需要解决不同的心理社会危机,如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怯等。
描述:这些危机是在儿童与环境互动中产生的,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
解决这些危机有助于儿童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
四、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口诀记忆:前习俗水平(惩罚与服从定向)、习俗水平(好孩子定向)、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定向、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描述:柯尔伯格认为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具体表现:前习俗水平的特点是儿童主要关注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习俗水平的特征是儿童能够理解并遵守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儿童开始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标准。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
人格发展的五大理论人格发展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如何形成和塑造自己的个性特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许多心理学家和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来解释人格发展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五大经典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理论弗洛伊德是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精神结构理论,认为人格由三个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着个体最原始和基本的欲望和冲动,自我则是个体对外界现实的认知和适应,超我则是内化了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这三个部分之间的平衡和冲突是人格发展的关键。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者,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的形成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认知特点和思维方式,这些特点和方式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三、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发展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心理和社会任务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他将人生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冲突和发展任务。
例如,婴儿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信任感,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身份认同。
通过解决这些任务,个体可以实现健康和全面的人格发展。
四、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是人istic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通过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来实现的。
他将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个体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后,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个体实现了自我实现需求时,才能达到最高级别的人格发展。
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自我实现理论,认为人格发展是通过实现自我潜能和价值观来实现的。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记忆口诀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记忆口诀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心理咨询师在实践中需要掌握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其中包括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等理论。
这些理论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和行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心理咨询师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客户。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1 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阶段包括:信任与不信任、自主与羞愧、主动与内疚、勤勉与罪恶感、忠诚与分裂、爱与孤独、自我认同与混乱、完整与绝望。
1.2 每个阶段都对应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和发展任务,心理咨询师需要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客户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1.3 通过掌握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心理咨询师可以更好地指导客户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促进其心理成长和健康发展。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2.1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2.2 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任务不同,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阶段有助于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理解他们的行为。
2.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也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识别客户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和问题,从而制定更有效的干预和辅导方案。
三、柯尔伯格道德发展3.1 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包括顺从与惩罚、自私交换、良心维持、社会契约、权威与社会秩序、普世道德原则。
3.2 这些阶段反映了个体在道德认知和行为上的发展过程,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了解客户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他们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决策。
3.3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也可以帮助心理咨询师在道德伦理方面提供更专业的辅导和建议,促进客户的道德成长和健康发展。
四、理论记忆口诀4.1 埃里克森、皮亚杰、柯尔伯格,三位心理学大师。
4.2 人格发展、认知发展、道德发展,心理咨询师的必备知识。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记忆口诀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记忆口诀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心理咨询师是一种专业的职业,他们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在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之前,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理论的要点,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咨询师的基础知识。
一、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1 婴儿期(0-1岁):建立基本的信任与依赖关系,发展安全感。
1.2 幼儿期(1-3岁):学会自主,培养自信心,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1.3 学龄前期(3-6岁):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2.1 感知运动期(0-2岁):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探索世界,逐渐形成基本的认知结构。
2.2 预运算期(2-7岁):开始发展逻辑思维,理解数量、形状和空间关系。
2.3 具体运算期(7-11岁):能够进行具体的逻辑运算,理解数学和科学概念。
三、柯尔伯格道德发展3.1 前传统道德阶段(4-10岁):道德观念基于外部规则和惩罚,遵从权威。
3.2 传统道德阶段(10-13岁):道德观念基于社会规范和他人的期望,重视维护秩序和社会关系。
3.3 后传统道德阶段(成年期):道德观念基于个人原则和内心价值,关注正义和人权。
结论:心理咨询师需要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和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的理论帮助咨询师了解人的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辅导不同年龄段的个体。
皮亚杰的理论则关注个体的认知发展,帮助咨询师了解个体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能力。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则对咨询师在道德伦理方面提供了指导。
通过掌握这些理论,心理咨询师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帮助他人,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
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理论——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皮亚杰等(一)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观点(1)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参见第二章)。
人格的三种结构成分是逐步形成的。
本我是人格的初始面,生来就有。
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充当本我和现实世界的仲裁者。
超我是从自我中产生并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它通过儿童仿效父母,以父母的完整形象为楷模,将父母对儿童的约束、禁律、习惯等内化而成。
儿童也能够把父母的价值观点、目标和志向内化为自己的,这些就构成了他们的自我理想。
超我一旦形成,儿童就能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决定对行为的奖惩了。
对于符合良心或自我理想的思想和行为会体验到自豪、自尊和自爱等愉快的情感,对于违背良心或自我理想的思想和行为会体验到罪疚、羞愧和自恨等痛苦的情感。
随着超我的发展,儿童的社会性也就随之发展起来。
(2)发展的阶段。
弗洛伊德是个本能决定论者,认为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本能,尤其是性本能的驱动。
当然,弗洛伊德所指的“性”除了与生殖活动有关之外,还包括吸吮、大小便、皮肤触摸等凡是能直接或间接引起机体快感的一切活动,包括使身体产生舒适、快乐的情感。
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或者说是一种能量、一种冲动,弗洛伊德把它称之为力比多。
以力比多的发展作为发展阶段划分的标准,按照力比多发展经过的不同部位,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成五个阶段。
口唇期(0~1岁):儿童的快乐主要来自于口唇活动。
儿童通过吸吮、咀嚼、吞咽、咬等口腔的活动获得快乐。
这些活动可缓解他们的紧张。
肛门期(1~3岁):儿童的快乐主要来自于肛门的活动。
儿童通过大小便的排泄活动获得快乐。
这些活动可缓解他们的紧张。
性器期(早期生殖器期)(3~6岁):力比多这时主要集中投放到生殖器部分,儿童的快乐主要来自于他们的性器官。
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性器期对儿童个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该阶段的儿童在行为上开始有了性别之分,男女儿童分别出现了“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
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
发展心理学重要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被广泛应用和研究。
这些理论涵盖了人类认知、情感、人格发展和社会心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几个发展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包括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和巴德拉的社会认知理论。
1.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提出的,该理论描述了儿童在认知能力上的发展过程。
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认知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在感知-运动期,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逐渐形成基本的物体知觉和运动技能。
前操作期,儿童开始发展语言和图像符号的能力,开始使用象征性思维。
具体操作期,儿童逐渐理解逻辑推理和保留长度等概念。
最后,在形式操作期,儿童能够进行抽象的思维和推理。
皮亚杰的理论对认知发展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
2. 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是一位德裔美国心理学家,他的社会发展理论关注个体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发展和成长。
埃里克森的理论提出了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关的生理和心理挑战。
例如,婴儿期的主要挑战是建立信任与依赖,幼儿期的挑战是自主性,青少年期则是身份与角色认同。
在每个阶段中,个体都需要解决相关的心理冲突,以促进健康的发展。
埃里克森的理论提醒人们重视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强调社会交往和身份建构的重要性。
3. 巴德拉的社会认知理论巴德拉是一位加拿大心理学家,他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人类对他人行为的推理和解释。
巴德拉提出,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对他们内部心理状态的推理来理解和解释他人的行为。
根据巴德拉的理论,人们使用心理理论来解释他人的行为,其中包括意图、信念和欲望等因素。
这种理论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同时也影响着人们自身的行为。
巴德拉的理论对于理解社会交往和人类行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为社会认知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发展阶段理论之比较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之比较皮亚杰被誉为心理学史上弗洛伊德以外的又一位“巨人”,他首创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研究。
而科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学说,具体表现在他提出了一个更详细、系统的道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学说首先,皮亚杰提出个体在接受外界刺激时的反应关系式:“S一(AT)一R,S 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T代表认知结构(或称认知图式),A代表同化,AT代表刺激被认知图式所同化。
”【1】①图式: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
皮亚杰认为主体具有的第一个图式应是遗传获得的图式,之后随着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深化,后天图式逐渐从低向高发展。
②“刺激输入的过滤改变叫做同化;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叫顺应。
”【2】他把“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平衡”称作“适应”,认为这就是认识活动的本质。
【3】其次,他提出,儿童的道德发展就像智力发展一样是在儿童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下不断结构化的过程,也是儿童把自身的道德经验不断地再建构的过程。
因此,儿童的道德发展总是以其已经具有的或是正在形成着的道德思维结构为转移的。
再次,皮亚杰提出促进道德发展的因素是社会交往。
儿童在社会情境中相互行动,就需要一种能理解别人的行动动机的能力,即角色采择。
这种角色采择的机会就是决定儿童道德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
儿童在社会情境中所表现的角色采择方式是不断发展的,这就构成了儿童道德的发展阶段。
最后,他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l5岁)。
其中贯穿着自律向他律的转变。
“他律”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自律”则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主观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二、科尔伯格的学说科尔伯格把研究集中在道德判断上,他认为“相对于其他道德因素(情感、意志),道德判断是相对稳定的。
在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中道德判断尽管不是决定道德行为的惟一因素,却是惟一同道德问题密切相关的因素,是决定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因素。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道德:某一社会的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一套行为准则。
道德发展: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逐渐习得道德准则并以这些准则来指导自己行为的过程。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由他律逐步向自律、由客观责任感逐步向主观责任感的转化过程。
根据公正观念的发展水平,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1一2岁):儿童处于感觉运动时期,行为多与生理本能的满足有关,无任何规则意识,因而谈不上任何道德观念发展。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一8岁)儿童主要表现为以服从成人为主要特征的他律道德,故又称为服从的阶段。
又可分两个阶段:(l)自我中心阶段(2一5岁):这一阶段儿童处于前运算思维阶段。
其特点是单向、不可逆的自我中心主义,片面强调个人存在及个人的意见和要求。
(2)权威阶段(5一8岁)思维正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
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他们了解规则对行为的作用,但不了解其意义。
他们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
如果违背成人的法则,不管动机如何都应该受抵罪的惩罚,而且惩罚越厉害越公平。
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一11、12岁):儿童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逐渐代替了前一阶段服从成人权威的支配地位。
意识到准则是一种保证共同利益、契约性的、自愿接受的行为准则,并表现出合作互惠的精神。
开始以动机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认为公平的行为都是好的。
关于惩罚,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这时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此时才真正到了自律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这种能力一直持续到成年时期。
规则与自信
这一阶段的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地方。如果他们能顺利地完成学习课程,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使他们在今后的独立生活和承担工作任务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产生自卑。
安全感
安全感的稳定性能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人生最初阶段建立了信任感后,将来在社会上可以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否则容易成为不信任别人段,其原始性的性力集中在口部;靠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动,获得快感与满足。
服从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个体判断是非不受外界的法律和规则的限制,而是以不成文的、带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原则:如正义、公平、平等、个人的尊严、良心、良知、生命的价值、自由等为依据
55岁以上
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由于衰老过程,老人的体力、心车和健康每况愈下,对此他们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适应,所以被称为自我调整对绝望感的心理冲突。
3-6岁
具体运算阶段
儿童开始接受学校教育,出现了显著的认知发展。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儿童已经获得r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
主动
动对内疚是自主与羞怯的进一步发展。这时期儿童变的活拨。有更大的能量,自己能做出判断,并提出很多问题。这时期又是好学的时期,渴望吧事情做的更好,和小朋友结合起来进行构造或计划,愿意从老师那里学到东西,愿意赶上学习的榜样。内疚是羞怯的发展,羞怯是怕别人看见,内疚则有如总是听见一种声音再说自己的坏话。
俄帝普斯期
在这一阶段,儿童的性爱对象也发生了转移。幼儿最初的性爱对象是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此时则把力比多的兴奋向别人身上转移会出现恋父恋母情节。
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12-35岁
身份危机
一方面青少年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所以,青少年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以及他在社会集体中所占的情感位置。这一阶段的危机是角色混乱。
生殖期
这是青春期到成年期,亦是性成熟期,其特征是异性爱的倾向占优势。与前些阶段的先前快感(pre-pleasure)正好相反。先前快感只能引起紧张,它只是婴幼儿的性欲,在青春期及以后的成人生活中只起辅助作用。
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认识到法律、社会道德准则仅仅是一种社会契约,是大家商定的,是可以改变的,一般他们不违反法律和道德准则,但不用单一的规则去评价人的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35-55岁
精神危机
当生活基本稳定下来,人会开始思考更深层次的东西。在这一时期,人们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和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人们将获得关心和创造力的品质。
1-3岁
前运算阶段
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并且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自主
这阶段儿童学会各种动作,学说话,做事,要求独立,渴望探索新世界,从而产生自主感,另一方面,儿童又本能地觉得依赖过多而感到羞怯,同时担心越出自身和环境的范围,由此而感到疑虑。
肛门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幼儿对粪便排泄时解除内急压力所得到的快感经验,因而对肛门的活动特别感兴趣,并因此获得满足。在这段时间里,父母为了养成子女良好的卫生习惯,多对幼儿的便溺行为订立规矩,加以训练。
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四种发展阶段理论
外国语学院12级598英语班吕胜兰10610259844
人物
发展阶段
皮亚杰
埃里克森
弗洛伊德
科尔伯格
0-1岁
感知运动阶段
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
同伴关系
这时期的性力受到了压抑。这一时期的性冲动暂时停止活动,儿童中止对异性的兴趣,倾向多和同性者来往。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的界限已很清楚。但是性力的冲动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向今后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些活动——学习、体育、歌舞、艺术、游戏等。
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