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心得体会3000字

导语: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人们常分不清好书和坏书,我觉得一本好书的标准就是作者真诚的态度与朴实无华的文风。我从来不认为文采是个褒义词,很多文采是没有内容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越在意外在表现,就越会失去内在的东西。伟大的诗人不会刻意寻找表达,天才的诗是那样的浑然天成;杰出的画家不会拘于固定套路,每点每线却都蕴涵着生命的张力;优秀的曲作者不会费脑寻找旋律,旋律是自动进入那在敏感着的神经的。有了思想,有了实质内容,才有文采之说,文采在思想之后。玩弄文字,卖弄文采是二流作家的专长,他用浮华掩饰空洞;而那些大师级的人物的文字往往朴实,他用简洁洞穿真理。所以我认为,文采即简单,即朴实,不扭扭捏捏,用读者最为熟悉的方式讲述深刻的道理,我所喜欢的托尔斯泰、歌德、鲁迅等无不这样。

读书的方法

在我们端正了读书态度,选择了正确的书籍后,应该怎样读书呢?我很赞成伏尔泰说过的一句话:“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多;书读得多而思考,你会觉得自己不懂的很多”。

读书关键在于要思考,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既然是谈话,我们当然不能只用眼睛看,只

用耳朵听,我们还要用脑子想,读过很多书,记得和吸收的东西却很少——这是可悲的。思想变成文字总是比文字转化为思想更加容易,天才创作作品容易,读者领会作品甚难,文字本身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我们唯有将它转换为鲜活的思想,才能为自身吸收,这也就是共鸣的意义,即我们在一些陌生的东西中找到了一些相同的东西。艺术的丰富形态,诸如诗词、画作、音乐、小说等不过是天才们所思所感的表现形式罢了,我们要理解的始终是思想本身,从思想到文字再到思想,文字只是媒介,灵魂相通是最重要的。

如果将我们的大脑比作书房,不假思索地阅读导致的结果必是书籍的随意摆放,当我们要到书房搜寻知识时,必是毫无头绪的,满地的凌乱,如何找起呢?读书辅以思考,加以理解与吸收,犹如将书籍规范地放置在书架上,我们需要时可到熟悉的位置直接翻阅。

读书的思考应是一种主动的思考。一味被作者牵着走的思考是一种被动的思考,好比是作者到过一处美丽的地方,他沿着小径一路前行,他用他的眼睛向我们讲述沿途的风景,如果我们只是跟在他后面,由于我们没有亲身经历,所看到的绝不是完整的风景,在一些关键地方,我们要学会暂离这条小径,分开岔路,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换个视角再度审视,这风景的美丽我们才能完全感受,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向旁人传述这美丽风景的能力,好的音评、书评、影评由此而来,

解读经典也是这样一种过程。

伏尔泰还有句妙语“有学问的傻瓜,要远比无知的傻瓜还要愚蠢”,很是针砭时弊,不幸是在我们这个时代,这种现象依然存在着,不然我们怎么有“砖家”和“叫兽”呢?在学问的权威界,靠“知识渊博”混迹的是多数。摆脱不了生活之忧和名利之诱,也就静不下心来沉思与写作,诚爱学问才能做学问,当文学和艺术这片人类精神的圣土沾上铜钱的臭味,染上名利的气息,我们呼吸精神空气的空间的确是被一再压缩了。

不止书籍这方面,人类实用主义的魔爪早已伸向每一片灵魂圣地,大自然变成了旅游胜地;植物在园林里,在街道上被修剪成恐怖的整齐状,那不是美感,是快感。植物世界带给我们的美感应是一种生命完整性及自由性的震撼。我只是想说,就像大自然的美,它在这地球数亿年,亘久不变,我们人类的精神文化几千年,一代一代地将这遗产传承下来,到了21世纪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却面临着危险的境地。文化消费趋向娱乐化和享受化,更多呈现出物质实用性,人们所谓的精神需要,如读书、旅游、看戏、观影等已退化成一种疲乏惯性的虚拟寄托,艺术与陶冶的目的已经达不到了;网络是无聊聚集处,无数的年青人在这个平台用无聊制造着各式各样的垃圾,当然网络中不排除一些真正精神上的追求,但更多的是“非主流”的低俗。

人们被时代逼得太紧了,快,要快,人们的一切都在变快,他们都在奋力忘我地追逐着,前方有什么?不知道。看到时代在跑,大家在跑,于是他也加入了这个宏大的部队,追求与奋斗本是积极的,但若这份理想没有发自内心的关怀与照耀,它就是没有认识力而盲目的,是不真诚的。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给心灵建个安稳的家,心灵家里有个“冷静而贤惠的妻子”,无论你成功或失败她都接纳。

我们现在感叹青春流逝,将来感叹岁月飞驰,老了感叹人生短暂,要知道,时间这个客观老人的脚步从未变过,只是我们自己走得又急又快,没内涵的人生的确是短暂的,精神疲乏的人生的确是短暂的。艺术能让瞬间永恒,生命凝固,读书就是感受永恒,感受生命的一种方式。

人类文明几千年,不断改头换面的是外在的世界和价值,保持不变的是内在精神和心灵上的永恒追求。悠悠岁月里,每个人都是意外遗落在这个世界海洋上的一叶扁舟,扬帆航行是我们的勇敢,回头望岸是我们的眷恋,我们都该做个勇敢而眷恋的人。

这是一篇极为杰出的短篇小说,文章虽短却寓意深刻,在简朴的文字背后蕴涵着许多道理。作者海明威以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这可以算是他一生的简介,一生的缩影。在小说主人公圣地亚哥的身上,我们发现了许多隐藏在英雄,

生命与命运背后的点滴,发现了一种敢于追求梦想,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品读这篇文章。

人的一生从娘胎里降生到离开这个人世,命运只不过是一个圆圈,有些人走了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所画出的圆圈,其实他们都不知道,圆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条腾飞的切线,而怕风怕浪的人是永远走不出命运的悲惨,只有在海上坚持战风斗浪,寻觅生存武器,具有任何风浪都打不垮的勇敢精神的人,才可以走出自己的人生之圈。

《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就是具有这样的精神品质。在小说开头,作者便以这样的一段文字描述了主人公“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象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象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在我看来,他手上的伤疤是英雄的伤疤,象征着与命运的对抗及永不屈服的决心。这伤疤象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更是表现了老人历尽沧桑后的容颜。然而,老人的眼睛却是如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这眼睛在没有遇到那条大马哈鱼时从来没有绝望过,即使贫穷、饥饿、寒冷与孤独接踵而至,他也仍信心百倍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