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离你有多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海,离你有多远?

——浅谈如何培养海运人才

常听有人说:有本事的就不会来“跑船”。那些“入错行”来跑船的,干几年后有机会也会跑掉的。干船员是没出息的选择。干船员既发不了财也饿不死。……

还常听人说:当今中国社会,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动辄好几百万,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些大学生首次就业时平均月薪只有1500元左右,甚至有很多大学生慨叹:毕业就等于失业,社会上,找不到工作或者一时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已经不在少数。某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业高材生跑到超市卖猪肉,某科技大学的高材生频繁“再就业”后毅然折返某技工学校学习车工、钳工等技术,为的是找一份稳定的好工作!……

甚至还有人说:我宁愿去超市卖猪肉,也不想再跑船了。

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一方面中国的就业形势如此严峻,而另一方面年轻船员朋友对跑船这个活有这么强的厌倦甚至抵触情绪呢?

这里面固然有文化经济领域等社会大背景大气候的影响,当然也与航运业特别是远洋航运业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和行业内的关于航运人才的培养、选拔、培训考核的各项规章制度等存在着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因素有着深刻的关系。

我觉得,在培养海运业人才方面,我们的学校、科研院所、海事监管部门、航运企事业单位之间还应该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加强沟通和合作。从兴趣培养、人才发现、教育培训、拓展提高、人才流通等方面努力做得更多,在全行业形成一个相对灵活、宽松、充满信任的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环境。

航海教育应该从对青少年朋友进行航海兴趣培养开始,通过举行各种航海活动、举办关于航海史、航海技术和航海事业的展览和讲座等形式、通过报纸、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地客观真实地展现现代航海和海运业的发展形势,特别是应鼓励关于航海和海员家庭生活的电影电视剧的创作,通过影视和文学作品让老百姓真正了解海员的生活了解海运业的发展。客观真实感性地告诉青少年朋友什么是航海、什么是海运、海运从业人员真实的生活。让他们在真正了解这一行业后再看是否会对这一行业有兴趣。这是更为根本的一个举措。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相信一定会有大一批真正热爱航海、有志于祖国航海事业的优秀青年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人们了解真实的航海、真实的海员生活,知情以后,会出现“我选择,我喜欢!”“矢志不渝,绝对不会后悔。”的局面。这个想法不是空洞的浪漫主义的想法。我觉得很适合中国的国情: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农村地区——甚至部分城市地区——愿意选择航海做为自己事业的青年朋友大有人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投身于航海事业是越来越多地年轻人的现实选择。笔者曾经跟毕业于某名牌航海院校的机电专业的学生一起谈过心,在问到他们为什么选择上船时,他们的回答正好说明我的看法是对的。还有,笔者几次乘坐火车南下时,曾跟几个比较聊得来的旅客,其中包括一位刚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的学生聊天时,在谈到我们的职业时,虽然我说得很客观,甚至是有点“悲观”,但他们的看法跟我的看法完全不一样!他们甚至非常羡慕我的职业,因为对许多人而言,与他们在陆地上这样头顶巨大压力迫于无奈极不情愿地“漂泊”比较起来,起码在海上“漂泊”能更快更有效地解决他们各自家庭的经济拮据问题,这难免让我感到有点惊讶,内心还有些许惊喜,其实我们的职业在许多圈外人士包括许多年轻人看来,是非常吸引人的。说实话,我们这一批考上各航海院校的学生当中,有很多人一开始根本不了解航海、不知道海员的生活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地进入了这个行业,经过近四年的激烈的思想斗争挣扎着挺过来后又身不由己地来到远洋公司工作的船员不在少数,很多人已经早早离开了这个行业了。这样的事情无论是对当事人自己,还是对学校、对航运企业、对国家都是一个损失。我们的大学招收到的并不是真正对航海和海运业有着浓厚兴趣的、了解海运业从业人员真实生活的人。

在最大限度内保证选拔到这个行业中来的多是有兴趣有志于航海事业的青年学生以后,他们不会轻易就放弃自己的选择,接下来就看我们的学校教育了。

学校航海教育离不开海事港航企业的相互支持和协作。航运企业作为海运操作和管理人才的主要需求方,不论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而言,还是对整个航运业的发展而言,都有必要更加全方位地投入到校企联合,共同培养出有更强竞争力的航运业的操作、管理、技术咨询和现场指挥人员。笔者近几年有幸在两条设备技术条件非常先进的船上工作,这样的船舶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船舶,这种船舶的营运管理仅靠所谓“海洋船舶驾驶专业”的人才似乎有些吃力。事实证明我们必须在人才培养、自力更生建立和发展起我们自己的行业产业链等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支持。事实上,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很少直接参与到航运生产的实践中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包括计算机软件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在内的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到商船当中来,我们已经迫切地感觉到,基于就在几年以前所学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的海洋船舶驾驶专业知识已经不能很好地胜任现在的工作了。特别是设备技术含量高的船舶,由于这些船舶装备的助航和船舶生产管理的各种仪器设备大量应用工业自动化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虽然这些设备的操作界面比较友好,但是由于我们的操作人员并没有支持这些技术的基础,因此只会是简单应用,一旦出了故障,就只能束手无策。最要命的是,这些设备和系统特别是支持它们的软件大多掌握在国外几家大公司手中,我们中国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好的系统和设备,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国内的学校、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笔者曾经和部分航海类高校的老师谈到过这个问题。学校方面缺乏的是最新、最前沿的信息,不少老师和研究人员还是抱着以前的教材、基于过时的航海技术的案例在教室里闭门造车,对新技术新发明在航海上的应用和发展情况的了解甚至落后于企业!这其实不光是学校的责任,而是大家共同的责任。我觉得,学校阶段的航海教育应该这样考虑:

高学历的航海教育到底要不要?回答是肯定的。在现代社会,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到航海上来的今天,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航海从业人员特别是船舶高级管理人员,如果没有过硬的科学知识基础是很难胜任工作的。那么学校应该如何更加有效地让学生明白自己到底需要学些什么知识呢?空洞的说教是不行的,况且即使是老师,如果缺乏实践,没有调查也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明白自己到底要学些什么。所以说,基础课程结束以后,专业课程开始以前的那段实习,其实习时间和内容应该做大幅度调整,增加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应科学系统规划,加强指导,要让学生们知道接下来应该学些什么,甚至可以把少数专业课程搬到船舶现场去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同学们更加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学得才更加扎实。专业课程学完以后,有一段实习,以往这段实习期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可能与不能联系到好的愿意接受这种实习的船舶很有关系。企业在这个时候,就应该更加具有战略眼光,从整个海运业健康发展的高度来热情参与和支持,鼓励员工积极地多与青年学生交流,帮助他们高质量地完成这段实习,因为接下来他们还有时间,在可支配的教育资源更加丰富的学校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反刍、总结、纠偏、提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参加工作以后,在企事业单位里面,还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比如在远洋航运企业的岗前培训、知识更新、业务能力的提高和拓展(比如电脑培训班,适岗英语考试培训强化班,各种履约培训等等)、综合素质的培养、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战略眼光的形成等等,都需要考虑。我们觉得,目前而言,咱们公司这一块的培训,包括在船舶现场的培训,还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我们想提的建议就是,能不能对这些培训进行一些梳理,精简培训的次数,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而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考证而培训,这样很容易陷入“走过场”的误区。曾有参加大副考证班的学员直言不讳:航海英语这么培训这么考,一点提高都没有,很多题目我不需要弄懂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要记住答案就行。甚至有一次,同寝室的那个喜欢钻研一点的同学在研究英语题的时候,旁边有位同志出于好心公开讲:考大证的话照你这么复习肯定要吃亏的,这样你的时间根本就不够!我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考到大证,过了你就成功了。人家都在桥上走,你就不要从桥下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