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三阅读高考真题
高中语文高考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理论非常丰富,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以意逆志”,即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这种观点强调了读者的主体性,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去理解和解读作品,从而达到与作者心灵相通的效果。
然而,这种观点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文学创作是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不应该随意发挥。
他们认为,如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能会导致对作品的误解和歪曲。
【乙】实际上,文学创作和阅读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
一方面,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希望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另一方面,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诠释。
这种互动过程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解读。
那么,如何处理作者意图与读者解读之间的关系呢?我们认为,一方面,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尽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另一方面,读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读作品,从而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
1. 下列关于“以意逆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B. 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尊重作者的原意,不应该随意发挥。
C.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去理解和解读作品。
D.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尽量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2. 下列关于文学创作和阅读互动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在创作作品时,往往会将自己的情感、思想融入其中。
B. 读者在阅读作品时,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诠释。
C. 文学创作和阅读是一个简单的互动过程。
D. 这种互动过程使得文学作品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解读。
语文高三考试题目和答案
语文高三考试题目和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历法编制紧密相关。
古人认为,天象的变化与人间的吉凶祸福紧密相连,因此,对天象的观测和记录显得尤为重要。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以观测天象为主,通过观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来编制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
在这一过程中,天文学家们积累了大量的天文知识和技术,形成了独特的天文学体系。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主要关注天象的变化,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关系不大。
B. 古人观测天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编制历法,而不是为了预测吉凶祸福。
C.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体系是在观测天象和编制历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D. 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家们只关注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而不关心其他天文现象。
答案:C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古代中国天文学特点的一项是(3分)A. 以观测天象为主B. 与历法编制紧密相关C. 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关系密切D. 只关注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答案:D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古代中国天文学与历法编制的关系,然后阐述了天文学的特点。
B. 文章通过列举古代中国天文学家的观测和记录,说明了天文学体系的形成过程。
C. 文章指出了古代中国天文学的独特性,即它与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D. 文章强调了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在观测天象和编制历法中积累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春天适时的细雨悄然降临的景象。
“好雨知时节”表现了春雨的及时,它似乎懂得春天的需要,正是万物生长的时节。
高中语文2024新高考阅读理解真题练习(论述类文本+小说+古文+古诗+语用)(附参考答案)
新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论述类文本)【2023年新高考语文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素食者和肠胃疾病患者来说,藜麦的发现是一个奇迹。
藜麦不含麸质,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包括人体无法独自生成的必需的氨基酸。
美国宇航局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产于安第斯山的藜麦有一个令西方消费者神往的传说:印加人非常重视藜麦,认为它是神圣的,并且称之为“万谷之母”。
不过,藜麦的爱好者却通过媒体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
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
2011年,《独立报》称,玻利维亚的藜麦消费量“5年间下降了34%,当地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援引研究报告称,蔡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2013年,《卫报》用煽动性标题提升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素食者的肚子能装下藜麦令人反胃的事实吗?”该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独立报》2013年一篇报道的标题是“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这些消息传遍了全球,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在社交媒体、素食博客和健康饮食论坛上,人们开始询问食用藜麦是否合适。
这种说法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
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
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
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
高考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0分)从“微信”到“微信运动”:社交传播的进化张晓刚①社交,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传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最初的文字、图片、音频,到现在的短视频、直播,社交传播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微信”和“微信运动”的出现,无疑标志着社交传播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②“微信”作为一款即时通讯工具,自2011年发布以来,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
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
在“微信”之前,人们主要通过电话、短信进行沟通,沟通速度慢,费用高。
而“微信”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低成本地进行沟通。
这种便捷的沟通方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
③然而,随着“微信”的普及,人们发现,尽管沟通变得更加便捷,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却越来越少。
人们更多地沉浸在虚拟的社交网络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信团队在2015年推出了“微信运动”。
④“微信运动”是一款记录用户步数的应用。
用户可以通过“微信运动”了解自己的运动情况,并与好友进行互动。
这种互动方式,既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
在“微信运动”推出后,许多用户都积极参与其中,形成了良好的运动氛围。
⑤“微信运动”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互动方式,还在于其背后的社交传播机制。
首先,“微信运动”利用了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将运动数据与社交网络相结合。
这使得用户在分享运动数据的同时,也在无形中传播了健康理念。
其次,“微信运动”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将运动过程变得有趣,从而吸引了更多用户参与。
最后,“微信运动”通过设置不同的运动目标和奖励机制,激励用户不断挑战自我,形成了一种积极的社交氛围。
⑥可以说,“微信”和“微信运动”的出现,是社交传播进化的重要标志。
它们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还丰富了人们的社交生活,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互动。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全国新高考一卷语文真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乙】】文化自信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它既体现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也体现为对自身文化传统的深刻认知。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有着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我们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另一方面,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
这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丙】在新时代,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增强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首先,要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在当代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些优秀文化。
其次,要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
我们要加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投身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创造和发展。
最后,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总结和宣传,增强全体人民的文化自信。
1. 以下对“文化自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充分肯定。
B.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独特精神标识。
C. 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月亮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古人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月亮象征着团圆、美满,也承载着人们的思念之情。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但月亮的神秘面纱依旧未曾完全揭开。
(1)下列关于月亮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团圆、美满。
B.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月亮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C. 月亮是人类关注的焦点,但它的神秘面纱已经完全揭开。
D. 古人通过观察月亮,抒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对“月亮的神秘面纱依旧未曾完全揭开”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月亮的外观特征和运行规律已被人类完全了解。
B. 月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尚未被证实。
C. 人类对月亮的探索仍处于初级阶段。
D. 月球背面图像的拍摄技术尚未成熟。
(3)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月亮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意义。
二、古诗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君子不器。
”何也?器者,各有所能,而不能兼也。
故君子,其器也大。
夫水也,必出于山,然后能汇于海。
君子必广其学,坚其志,深其器,然后可以任大事。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各有所能:各有所长。
B. 坚其志:坚定自己的意志。
C. 深其器:提高自己的修养。
D. 任大事:担任重要职务。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强调君子要有广泛的知识和坚定的意志。
B. 文章将君子比作水,说明君子要像水一样汇入大海。
C. 文章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深厚的修养和广泛的能力。
D. 文章指出,君子不应该只专注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3)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故君子,其器也大。
②君子必广其学,坚其志,深其器,然后可以任大事。
三、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点和终点。
高三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材料:在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依赖科技可能导致人们丧失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本文将探讨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提出合理利用科技的建议。
1. 根据文章,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案: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供了便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能导致人们过度依赖科技,从而丧失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2. 文章提出哪些合理利用科技的建议?(3分)答案:文章建议人们应该适度使用科技,保持对科技的理性认识,同时培养和保持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3. 作者对科技的态度是怎样的?(3分)答案:作者对科技持肯定态度,认为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科技带来的潜在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材料:《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描绘了作者在荷塘边欣赏月色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4. 请分析《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描写手法。
(5分)答案: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荷塘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同时,作者的描写也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5. 文章中朱自清表达了哪些对生活的感悟?(6分)答案: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材料:《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通过记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0分)-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河北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假设为一篇关于文学对人生影响的论述文)1. 文章认为文学对人生有哪些积极影响?(4分)答案:文章认为文学能够丰富人的情感体验,提升思维能力,激发创造力,以及促进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2. 作者在论述文学与人生关系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分)答案:作者在论述文学与人生关系时,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
3. 根据文章内容,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6分)答案:文学与人生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情感共鸣、思想启迪、审美体验和价值引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小说或散文,完成4-6题。
文章标题:《故乡的云》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假设为一篇描写故乡情感的散文)4.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云”,其象征意义是什么?(4分)答案:“云”在文中象征着故乡的宁静与美好,以及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5. 文章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5分)答案:文章中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6.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对故乡情感的复杂性。
(6分)答案:作者对故乡的情感既包含着怀念与眷恋,也透露出对故乡变迁的无奈与哀愁,体现了一种复杂的情感交织。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文章标题:《岳阳楼记》文章内容:(此处省略具体文言文内容,假设为范仲淹的《岳阳楼记》)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4分)(1)“浩浩汤汤” (2)“忧谗畏讥”答案:(1)浩浩汤汤: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2)忧谗畏讥:担心被诽谤和讽刺。
8.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5分)答案:作者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9. 请简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内涵。
(6分)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即在国家和人民有难时先于他人感到忧虑,在国家和人民安乐时后于他人感到快乐。
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今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个问题:信息过载。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筛选和利用信息,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信息过载是当今时代人们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它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
B.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这是信息过载的主要原因。
C. 有效筛选和利用信息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挑战,它关乎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D. 信息过载会导致人们思维混乱,影响判断力,甚至导致心理问题。
2. 材料中提到“有效筛选和利用信息”,下列哪一项不是作者提出的具体方法?(3分)A. 培养批判性思维,对信息进行甄别和判断。
B. 关注权威媒体和专家的观点,避免盲目跟风。
C.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D. 增强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 根据材料内容,谈谈你对“信息过载”这一问题的看法。
(9分)(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以下是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解大学生就业现状,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共调查了1000名大学生。
三、调查结果1. 大学生就业意愿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希望在国内就业,20%的大学生愿意出国深造。
2. 大学生就业选择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就业选择主要集中在以下行业:教育、医疗、金融、互联网等。
3. 大学生就业困难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实践经验,实际工作能力不足。
(2)就业观念滞后,对自身定位不准确。
(3)求职技巧不足,面试表现不佳。
2023年高考真题——语文(福建卷)解析版含解析
2023 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1.补写出以下名句名篇中的空缺局部。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荀子《劝学》)(2),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试题答案】〔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3〕问君何能尔〔4〕随风直到夜郎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试题考点】此题考察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力气,力气层次为A(识记)。
【试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寻常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
留意“鹃”“彰”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而”“尔”等字。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行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假设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
2023年高考真题全国III卷(语文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9 分)(2023·全国卷Ⅲ·T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局部,同时也是一座隐蔽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工程已走出逆境,呈现出的生气与活力, 但仍有一些工程面临着不容无视的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一般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呈现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快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宽阔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予着他们浅薄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固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利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展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方,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展“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展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根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时空中呈现的,靠其演出行为形成艺术作品,实现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打算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践中,有些地区视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当保藏。
全国高考语文真题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0分)1. 答案:D解析:根据文章内容,作者通过描述自己与父亲的关系,表达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和期望,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选项D“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与文章主旨相符。
2. 答案:B解析:文章通过对比父亲和“我”在生活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揭示了“我”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与父亲的不同。
选项B“通过对比父亲和‘我’在生活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与文章结构相符。
3. 答案:C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认为父亲的教育方式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
选项C“使‘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坚定”与文章结论相符。
二、古诗文阅读(34分)1. 答案:C解析:根据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无论相隔多远,都能感受到彼此的陪伴。
选项C“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诗句意境相符。
2. 答案:D解析: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描绘了一幅凄凉、萧瑟的夜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选项D“描绘了一幅凄凉、萧瑟的夜景”与诗句意境相符。
3. 答案:B解析: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选项B“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与诗句意境相符。
三、作文(60分)题目:我的梦想答案: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为人类的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小我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那些饱受病痛折磨的人们,我立志要成为一名医生,帮助他们摆脱病痛的折磨。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努力学习医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医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医生需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努力学习各种医学理论,熟练掌握各种诊疗技术,同时注重培养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偏远地区的群众就医困难。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真题练习含答案一、[2024·安徽省黄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书法在古代的影响是超越社会藩篱的。
①师宜官在酒店墙上写字,写完还得亲自把字铲去,把墙壁弄得A,但店主和酒保并不在意,他们也知书法,他们也在惊叹。
曹操破荆州后特意寻访梁鹄,把他的字悬挂在营帐中,B之余细心观赏。
在这里,甚至连政治军事大业也与书法相依相伴。
古人苦练书法,也就是在修炼着自己的生命形象,就像现代西方女子终身不懈地进行着健美训练,不计时间和辛劳。
由此,一系列现代人难以想象的奇迹也随之产生。
②传说有人磨墨写字,C,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有大家洗砚,把一个池塘的水都洗黑了;有人边走路边在衣衫上用手指划字,把衣衫都划破了。
③唐代书法家怀素练字,用坏的笔堆成了一座小丘,他索性挖好一个坑来掩埋,起名曰“笔冢”。
没有那么多的纸供他写字,就摘芭焦叶代纸,据说,近旁的上万株芭蕉都被他摘得光秃秃。
④书法展现了一种生命状态的喜悦。
“非人磨墨墨磨人”,是啊,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很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答:答案:A一塌糊涂(伤痕累累)B运筹帷幄(戎马倥偬)C日复一日(长年累月)解析:正确使用成语。
A处,语境是说在墙上写字,写完还要铲去,因此墙壁上肯定有很多伤痕,故此处可填“一塌糊涂(伤痕累累)”等成语。
一塌糊涂:形容混乱或败坏到了不可收拾的程度。
伤痕累累:一般指全身是伤,后又比喻人在感情上受到伤害心里有很多伤痕。
B处,语境是说曹操在作战间隙欣赏书法,与“之余”搭配,应是处理繁忙的军务或者拟定作战计划等之外,故此处可填“运筹帷幄(戎马倥偬)”等成语。
运筹帷幄:指在帐幕中谋划军机,拟定作战策略。
后因以称在后方决定作战策略,也泛指筹划决策。
戎马倥偬:形容军务繁忙。
C处,语境是强调“磨墨写字”“把贮在屋檐下的几缸水都磨干了”,这是长时间积累的结果,故此处可填“日复一日(长年累月)”等成语。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朵午荷》含答案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真题《一朵午荷》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一朵午荷洛夫这是去夏九月间的旧事,我们为了荷花与爱情的关系,曾发生过一次温和的争辩。
“爱荷的人不但爱它花的娇美,叶的清香,枝的挺秀,也爱它夏天的喧哗,爱它秋季的寥落,甚至觉得连喂养它的那池污泥也污得有些道理。
”“花凋了呢?”“爱它的翠叶田田。
”“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这种结论岂不太过罗曼蒂克。
”“你认为……?”“欣赏别人的孤寂是一种罪恶。
”记得那是一个落着小雨的下午,午睡醒来,突然想到去博物馆参观一位朋友的画展。
为了喜欢那份凉意,手里的伞一直未曾撑开,冷雨溜进颈子里,竟会引起一阵小小的惊喜。
沿着南海路走过去,一辆红色计程车侧身驰过,溅了我一裤脚的泥水。
抵达画廊时,正在口袋里乱掏,你突然在我面前出现,并递过来一块雪白的手帕。
老是喜欢做一些平淡而又惊人的事,我心想。
这时,室外的雨势越来越大,群马奔腾,众鼓齐擂,整个世界笼罩在一阵阵激越的杀伐声中,但极度的喧嚣中又有着出奇的静。
我们相偕跨进了面对植物园的阳台。
“快过来看!”你靠着玻璃窗失神地叫着。
我挨过去向窗外一瞧,顿时为窗下一幅自然的奇景所感动,怔住。
窗下是一大片池荷,荷花多已凋谢,或者说多已雕塑成一个个结实的莲蓬。
满池的青叶在雨中翻飞着,大者如鼓,小者如掌,雨粒劈头劈脸洒将下来,鼓声与掌声响成一片,节奏急迫而多变化,声势相当慑人。
我们印象中的荷一向是青叶如盖,俗气一点说是亭亭玉立,之所以亭亭,是因为它有那一把瘦长的腰身,风中款摆,韵致绝佳。
但在雨中,荷是一群仰着脸的动物,专注而矜持,显得格外英姿勃发,矫健中另有一种娇媚。
雨落在它们的脸上,开始水珠沿着中心滴溜溜地转,渐渐凝聚成一个水晶球,越向叶子的边沿扩展,水晶球也越旋越大,瘦弱的枝杆似乎已支持不住水球的重负,由旋转而左摇右晃,惊险万分。
我们的眼睛越睁越大,心跳加速,紧紧抓住窗棂的手掌沁出了汗水。
猝然,要发生的终于发生了,荷身一侧,哗啦一声,整个叶面上的水球倾泻而下,紧接着荷枝弹身而起,又恢复了原有的挺拔和矜持,我们也随之嘘了一口气。
高三高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文学的领域里,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词:虚构。
这个词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文学与现实的距离。
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虚构与现实的距离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遥远。
相反,虚构往往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种联系,既体现在虚构作品中的人物和情节与现实生活的相似性,也体现在虚构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与历史背景的契合度。
以《红楼梦》为例,这部作品虽然以虚构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但其所描绘的社会现实却与清代中叶的社会状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从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到贾府的衰落与贾母的离世,无不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这种虚构与现实的高度契合,使得《红楼梦》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文学作品。
当然,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并非总是如此紧密。
有时,虚构作品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例如,科幻小说中的未来世界,往往充满了科技与想象的元素,与现实世界有着很大的距离。
但这种距离并不意味着虚构与现实毫无关联。
相反,科幻小说正是通过对未来世界的虚构,来反映现实世界的问题和人类的未来。
【乙】在现代文学中,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更加复杂。
一方面,现代文学作品往往以虚构的形式,揭示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
例如,鲁迅的《阿Q正传》通过对阿Q这个人物的刻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封建残余和民族自卑。
另一方面,现代文学作品也常常以虚构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判。
例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通过对红高粱家族的兴衰史的描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现实和人性。
从虚构与现实的关系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虚构并非与现实绝缘,而是与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
虚构作品通过虚构的人物、情节和背景,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这种反映,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也有对现实的赞美和歌颂。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通过虚构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清代中叶的社会状况。
高三语文考试及答案
高三语文考试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历法编制紧密相关。
古人认为天象变化与人间事务息息相关,因此,天文学的主要任务是为皇权服务,通过观测天象来预测吉凶祸福。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天体运动的规律性,开始尝试编制历法。
中国古代历法的编制,不仅需要考虑天文学的观测数据,还要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因此,历法的编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主要任务是为皇权服务。
B. 古人认为天象变化与农业生产无关。
C. 历法编制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D. 历法编制需要考虑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正确答案:D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历法编制考虑因素的一项是(3分)A. 天文学的观测数据。
B. 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
C. 皇权的需要。
D. 社会经济的发展。
正确答案:D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历法编制的关系。
B. 文章指出了天文学发展对历法编制的影响。
C. 文章强调了历法编制的复杂性。
D. 文章认为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无关。
正确答案: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秋夜》鲁迅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
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
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么名字,人们叫他们什么名字。
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蝴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
2024年高考真题——语文(新高考Ⅰ卷)含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Ⅰ卷)语文(答案在最后)(适用省份:山东、河北、湖北、福建、湖南、广东、江苏,浙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放牛记徐则臣我现在想不起我何时开始了放牛娃的生涯,又在哪一天彻底结束了这种生活。
我很小就羡慕那些吆喝牛马的孩子,觉得他们是豪放粗犷的英雄。
而我只是个温顺的可怜虫,总是衣裤整齐,指甲干净,不剃光头,站在他们身边像个走亲戚的陌生人。
我想和他们一样,只穿一条小裤衩,光着上身和脚,晒成黑铁蛋,坐在光溜溜的水牛背上挥舞自制的长鞭,雄赳赳气昂昂向野地里进发。
能够大喊大叫,可以随地撒尿,无视课堂和作业,遇到仇人要打的架一个都不落下,轻易就能滚出来一身泥。
我想当个野孩子,所以,很早我就怂恿父亲买一头牛。
我家的确需要一头牛。
父亲是医生,农忙时经常搭不上手;祖父祖母年纪大了,体力活儿也帮不上忙;我和姐姐都小,还要念书;十亩田都要母亲一个人对付,运粮食时都没个帮手。
父亲决定买牛,哪怕只用来拉车。
买牛的那天我记得,你能想象我的激动。
在下午,我和父亲去两里外的邻村牵牛,已经提前谈好了价。
在邻村的中心路边,我头一次见到锯木厂,在一间大屋里,电锯冲开木料的声音在午后的热空气里格外尖利,几乎能看见那声音在闪耀着银光。
我停下来看阴影里的锯木厂,横七竖八堆满了木料,新鲜的木头味道和锯末一起飞溅出来。
那头小母牛还小,吃奶的时候还要哼哼唧唧地叫,长得憨厚天真,我很喜欢。
主人是个中年男人,说:回去调教半年,就能干活。
他给小牛结了一个简单的辔头,缰绳递给我们,我们就把牛牵出了门。
小牛屁颠屁颠地跟着我们走,出了村才感觉不对,开始茫然地叫,表情如同迷途的小孩。
一路仄着身子走,拧巴着被牵到我家。
这一路走得我兴奋又纠结,想牵不敢,摸它一下,摸完了赶紧撒,怕它踢。
当然后来我知道。
再没有比水牛更温驯的动物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高考真题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根河之恋(1)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2)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3)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
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4)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
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
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
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
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
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
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5)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
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6)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
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
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
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
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
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7)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8)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9)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
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
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10)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
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11)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
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遍,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
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
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
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12)根河天亮得很早。
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
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
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
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
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13)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
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恬然:自然放松,沉静从容 B.袒露:毫不遮掩、毫无保留地展现C.盘算:精打细算 D.曼妙:舞姿轻盈而美丽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
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
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
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
2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21.特点:①巨大的生命力②纯真清澈③一次次的新生④养育了两岸的生命象征意义:鄂温克民族的生命力、精神与品格2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
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
(6分)22.含义:①鄂温克人久远的历史②丰富的精神世界③未来的发展原因:“我”是外来游客,来去匆匆情感:对鄂温克民族的尊重23.文章叙写了玛丽亚·索、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
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
作者这样构思体现了怎样的匠心?(6分)23.表现:①玛丽亚·索:与根河和森林相守一生②乌热尔图:辞官返乡,创作大量作品,担当起民族文化传承的责任③走出山林的人们:不忘根河,勇敢热情地接受了新生活匠心:作者选择了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完整地表现出了鄂温克人依恋“根河”、坚守根河精神的主旨。
2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
下列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
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
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
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纯净与人性的善良美好。
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
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信念的坚定、意志的坚强。
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
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对阿Q 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1)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
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
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
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
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
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
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2)轮到老腔登台了。
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了。
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
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
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3)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
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
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
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
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4)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不无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5)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我却生出相见恨晚的不无懊丧自责的心绪。
这样富于艺术魅力的老腔,此前却从未听说过,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设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时响动,肯定会影响到我对关中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味,也会影响到笔下文字的色调和质地。
后来,有作家朋友看过老腔的演出,不无遗憾地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你的小说《白鹿原》是写关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笔老腔的画面就好了。
我却想到,不单是一笔或几笔画面,而是在整个叙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气韵弥漫……(6)直到后来小说《白鹿原》改编成话剧,导演林兆华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让我有了一种释然的感觉。
从此老腔借助话剧《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舞台。
(7)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
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
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
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