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旋转术处理持续性枕横位与枕后位难产408例体会

合集下载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摘要】目的研究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效果。

方法:我院接收的40例头位难产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与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各20例,比较两组分娩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二产程及产妇活跃期短;自然分娩率高,剖宫产率及并发症率低,P<0.05。

结论:徒手旋转应用至头位难产产妇的助产护理中能改善分娩结局。

【关键词】头位难产;助产护理;徒手旋转;护理效果临床常见的产科情况是头位难产,是指产妇分娩时产生胎头位置异常,诱因是产程、产力、产道及产妇自身因素等,临床特征是延长整个产程,未及时确诊直接危及母婴生命,因此孙建红[1]学者认为,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能改善分娩结局,以枕横位及持续性枕后位为基点对预防性胎头位置作出调整,提高自然分娩率且为母婴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本研究分析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研究时段2018.6-2019.8,研究对象是我院接收的40例头位难产产妇,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20例,观察组:年龄22-38岁,均值是(28.09±3.19)岁;孕周37-42周,均值是(39.08±5.2.13)周;对照组:年龄21-36岁,均值是(28.01±3.04)岁;孕周38-42周,均值是(39.19±5.24)周。

比较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指导产妇选择舒适体位并辅助心理指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联合徒手旋转,指导产妇选择膀胱截石位,分娩前清洁消毒外阴且排空膀胱,检查阴道情况对胎儿位置及宫颈扩张情况观察。

选择枕左后位,助产士实时监测产妇各生命体征,将右手伸进其阴道内部,手心朝上,放置四肢在胎头后侧面,将胎头握住后轻轻上推,松动胎头后逆时针旋转180°,胎头前额比产妇骶骨岬高,旋转至枕右前位则不再旋转,轻握胎头,宫缩时缓慢的降低胎头,转正胎头后利用右手食指与中指上推水肿的宫颈,宫口迅速开全,强化宫缩达到促进胎头下降的目的,无异常自产妇阴道取出右手,另一手放置在耻骨联合上方协助胎头旋转,手转胎头失败≥2次则改为剖宫产分娩[2]。

持续性枕后性所致头位难产82例处理体会

持续性枕后性所致头位难产82例处理体会

持续性枕后性所致头位难产82例处理体会胎头位置异常是造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原因,而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最常见的胎头位置异常[1]。

产程中及时发现活跃期延缓或阻滞,经阴道检查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及时使孕妇进行体位改变并适时进行经阴道徒手旋转胎位,使胎位转为枕前位并顺利经阴分娩,是目前降低头位难产的最主要措施。

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对82例持续性枕后位产妇,采用经阴适徒手旋转及经腹部推胎背为脊前方位的联合手法纠正枕后位效果较好,大大提高了经阴道分娩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9月至2005年9月分娩中产程进入活跃期后仍阻滞在骨盆不同平面的枕后位82例,年龄25~36岁,全部为初产妇,均经加强产力、改变体位、封闭水肿的宫颈等措施后,产程仍阻滞,胎头不能旋转为枕前位。

头盆评分为骨盆大小和胎儿体质量2项评分相加,头位分娩评分为骨盆大小、胎儿体质量、胎方位、产力强弱等4项评分相加。

头盆评分:6~7分23例,8~9分21例;头位分娩评分:9~10分7例,11~12分25例,13~14分6例。

胎儿体质量2 250~2 750 g 7例,2 750~3 250 g 25例,3 250~3 750 g 12例,3 750~4 250 g 10例。

82例均符合徒手旋转指征[2]:胎膜已破,内诊为枕后位,宫口4~5 cm以上,头盆评分≥6分者。

产程受阻,胎儿情况良好。

1.2 方法①人工破膜:宫口开大6 cm以上、产程阻滞,于宫缩间歇期行人工破膜,缓缓放出羊水;②徒手旋转胎头:于宫缩间歇期估计下次宫缩来临前,用手指握胎头,左枕后位者取逆时针方向旋转135°,右枕后位者取顺时针方向旋转135°。

另一手或助手在腹部将胎背向对侧方向推动,可于胎头转正后阴道内手维持枕前位胎头继续巩固1~2次宫缩,同时腹部推动胎背不能放松;③加强宫缩:应用催产素加强宫缩,可协助胎头旋转后维持枕前位位置,并促进产程进展;④变换产妇体位:待胎头旋转后,指导产妇依胎头大囟门侧行同侧卧位(即左枕后位者取右侧卧位,右枕后位者取左侧卧位),有利于维持胎头枕前位位置。

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

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

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摘要:目的为了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以及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的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帮助分娩,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助产方式帮助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产后的出血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的情况。

结果研究组产妇在自然分娩率以及新生儿阿氏评分上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在术后出血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于枕横位以及枕后位难产的产妇,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帮助分娩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术后出血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并推广。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自然分娩;枕横位、枕后位难产难产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一方面是产妇由于自身子宫或阴道结构异常,或是骨盆腔狭窄导致胎儿分娩困难,另一方面是由于胎儿的问题,造成分娩不畅,需要助产或是剖腹产帮助分娩。

在难产形成原因中,胎位不正是最主要的原因[1]。

本文主要研究了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产妇的治疗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的产妇5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均等的两组,其中研究组25例,年龄23~32岁,平均年龄(27.4±1.9)岁;孕周39~42周,平均孕周(41.8±0.1)周;对照组25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5.3±2.3)岁;孕周38~43周,平均孕周(41.2±1.4)周。

所有产妇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枕横位或枕后位难产的诊断标准,且两组患者在年龄,孕周等基本信息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助产方式进行助产,在产妇入院后进行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检测;研究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助产,具体方法如下:将产妇取仰卧,对外阴进行消毒,将无菌臀垫铺好,然后仔细观察子宫的收缩情况,在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后助产人员将中指与食指伸入阴道,接触到胎头。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

方法:调取2018年4月至5月本科室诊治的70例待产孕妇资料,所有产妇孕周均≥37周,且胎儿出现枕横位或枕后位,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施以徒手旋转胎头术和常规治疗;评估两组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产伤状况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

结果:两组相较而言,自然分娩率较高,产后出血及产伤状况较少(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较优(P<0.05)。

结论:对头位难产孕产妇施以徒手旋转胎头术,能够有效提升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产伤以及新生儿窒息等不良状况的发生,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标签:徒手旋转胎头术;枕横位;枕后位;难产;治疗效果头位难产是产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其中枕横位、枕后位也是最为常见的头位,一旦出现该种问题,往往会造成胎头内旋受阻、俯屈不良等问题,继而引发产程停滞、头盆不称、先露下降阻滞、宫缩乏力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导致产妇难产,若未能及时予以干预极易导致胎儿窒息,对产妇及胎儿都会产伤巨大伤害,为防止胎儿出现缺氧或窒息等状况,在产妇临床生产过程中医生必须对胎儿头位予以纠正,加快产妇产程,及时完成分娩。

据有关调查研究指出,徒手旋转胎头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产妇头位难产的状况,因此,为进一步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笔者调取2018年4月至5月本科室诊治的70例待产孕妇资料进行分组研究,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调取2018年4月至5月本科室诊治的70例待产孕妇资料,所有产妇孕周均≥37周,且胎儿出现枕横位或枕后位,以均衡原则为基准,分成对照组35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6.34±2.42)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54±1.24)周。

观察组35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5.75±2.89)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01±1.58)周。

持续性枕后位的干预矫正处理体会

持续性枕后位的干预矫正处理体会
培 养
( ) 或 胸部 C T确定病变部位 , 纤支镜下观察病变状况 , 如发现病
[ 刘宁, 6 】 黄雯 . 肾功 能不全 消化 系统症状 的发病机 制[. 京医 慢性 J北 ]
学 ,0 5 2 ( 0 :2 — 3 . 2 0 ,7 1 )6 8 6 0
[ 陈灏 珠 . 2 ] 实用 内科学 [ 】 1 版 . 京 : 民卫 生 出版 社 ,0 7 M. 2 北 第 人 20 :
找到抗酸杆菌 , 为明确诊断行纤支镜检查 。另 10例非结核肺 0
管肺 泡灌洗 液的结核 分枝 杆 茵快速培 养对不典型肺 结核 的诊
断价值。方法 选无痰或痰茵阴性 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 9 8例 行 纤支镜检查 , 进行 活检 、 刷检 、 A F经 B LMGI B L B T分枝杆菌 快速培养查 结核杆菌。结果 9 例 经纤支镜刷检 、 A E快速 8 B L 培养结核分枝杆 菌检 出率分别为 6 . 8 . 其 中 3 74 57 %, %; O例 经纤
1 61 6 .
【 薛文清 , 7 】 魏嘉勋 . 肾功能衰竭误 诊 2 例分析【. 慢性 6 J 中国误诊学杂 ]
志 ,0 1 1( )1 1 2 1 , l 1 :4 .
[ 胡征 . 3 ] 老年性肺炎 8 例临床分析[ . 4 J 临床合理用药 ,0 0 3 4 :4 】 2 1 ,( )1 . [ 杜娟 , 占成. 区获得性肺炎 2 5 4 1 高 社 5 例治疗与 国外指南推荐 方案对 比研究 田. 中国实用 内科杂志 ,0 8 2 ( )13 1 4 2 0 ,8 3 :8 — 8 .
低 于 对 照 组 ( l .0 )分娩 期 并发 症 、 P O 1, < 0 围生 儿 结 局 2组 基 本 相 同。 结论 持 续性枕 后 位是 导致 难 产 的主要 原 因之一 , 过 积极 通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观察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观察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患者,并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分别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方式(实验组)进行干预及常规干预方式(对照组)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改变胎位,提高自然分娩率。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枕横位难产;枕后位难产【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7-0067-02难产是产妇分娩过程中常见的病症,其主要受胎儿异常、产道异常、子宫收缩力异常或者社会心理因素等多种情况的影响,导致胎儿分娩困难。

所谓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其主要指的是胎儿的胎头以枕横位、枕后位衔接,导致胎儿在下降的过程中,胎儿的胎头双顶径部分接近或者达到中骨盆平面位置,后可完成旋转动作,转成对应的枕前位,以此达到自然分娩的目的[1]。

若充分试产,胎头枕部不能转向前方,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致分娩发生困难者。

所以这就需要采取对应措施对难产患者病症进行干预,以改变胎儿体位,保证胎儿能够顺利生产。

所以本实验研究就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1月-2018年12月的78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难产的患者纳入研究范围,并应用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对其平均分组,于实验组的39例患者中,年龄为22~43岁,均值为(31.56±2.44)岁,其中包含初次生产的产妇23例,二次或者多次生产的产妇16例,包含枕横位难产的产妇20例,枕后位难产的产妇19例;于对照组的39例患者中,年龄为21~42岁,均值为(31.75±2.63)岁,其中包含初次生产的产妇24例,二次或者多次生产的产妇15例,包含枕横位难产的产妇21例,枕后位难产的产妇18例。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及评价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及评价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及评价摘要】目的:分析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治疗中所发挥的价值。

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诊治的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94例进行治疗分析,根据分娩中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产妇接受徒手旋转胎头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和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评分高,组间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横位和枕后位难产治疗中发挥了较高的价值,能够提升自然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风险,保证分娩安全,值得推广。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效果分析胎儿头部位置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产妇的分娩过程,抬头不正会导致难产,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会导致胎儿呼吸窘迫等危险情况,严重会危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临床分娩中常见的难产头位是枕横位和枕后位,这种体位胎儿的头部下降慢,影响产程的顺利进行,胎儿易在子宫内出现缺氧、缺血等症状,助产师需要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改变胎儿头位,加快产程[1]。

本文分析了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治疗中所取得的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我院在2015年4月~2017年6月诊治的待产孕妇94例进行研究分析,产妇在分娩时胎儿出现枕横位或枕后位,产妇初次、单胎妊娠;排除疾病导致难产、产妇合并其他疾病等。

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的年龄在23~34岁之间,平均(28.6±0.4)岁,孕周在38~40周之间,平均(39.6±0.3)周;对照组的年龄在22~35岁之间,平均(27.5±0.5)岁,孕周在37~41周之间,平均(39.3±0.3)周,两组产妇的年龄、性别等数据可比。

1.2治疗方法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确定抬头位置后不进行旋转处理,维持宫缩,若产妇出现宫缩乏力时给予静脉滴注催产素,自然分娩无法继续进行时立即进行剖宫产。

持续性枕后位180例剖宫产分娩体会

持续性枕后位180例剖宫产分娩体会

持续性枕后位180例剖宫产分娩体会持续性枕后位是指产妇正式临产直至分娩结束时,胎头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称持续性枕后位。

此种胎方位常导致:产妇临产后由于宫缩乏力或胎先露不能紧贴宫颈,使宫口扩张延缓,胎头下降停滞;又因胎儿枕骨位于骨盆后方,直接压迫直肠,未待宫口开全,产妇即有肛门下坠或排便感,过早地屏气,致使宫颈水肿。

持续性枕后位如无头盆不称,产力正常,部分枕后位可向前旋转135°,形成枕前位自然分娩,胎头亦可向后旋转45°,形成正直后位,即正枕后位,若胎儿不大,产力好,无头盆不称,亦可经阴道分娩。

持续性枕后位一般不能经阴道正常分娩,现将2008年8月~2010年12月经剖宫产分娩的180例持续性枕后位患者病例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180例,年龄21~38岁,平均29.5岁,初产妇128例,经产妇52例,孕周38~43周。

所有病例B超提示:胎头双顶径87~98cm,平均92.5cm,股骨长66~80cm,平均73cm,羊水指数在正常范围,无脐带绕颈,胎盘成熟度Ⅲ度,130例B超提示:枕后位23例,枕横位27例。

无其他剖宫产指征。

146例自动发动宫缩,34例静滴缩宫素后发动宫缩。

分娩方法:所有病例宫缩规律后观察产程进展,80例潜伏期延长(>16小时),采用支持疗法,补充营养,保证休息,肌注度冷丁100mg或安定10mg积极处理,产程仍不进展,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63例潜伏期进展顺利,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4~6cm,产程图提示胎头下降曲线与宫口扩张曲线不相交或宫口扩张延缓,阴道检查为枕后位,观察1~2小时产程无进展考虑持续性枕后位枕后梗阻,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37例第1产程进展顺利,进入第2产程胎头1小时不下降,阴道检查徒手转头位无效,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所有病例均选择腰麻或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均满意。

术式选择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手术方法如下:取下腹部正中骼前上棘连线下2~3cm横切口长12~13cm,切开皮肤、真皮层,伤口正中切开皮下脂肪2~3cm,暴露腹直肌筋膜,伤口正中横向切开筋膜约2cm,直剪裁开筋膜,提起筋膜的上下缘,向上下方游离筋膜,分离腹直肌,剪开腹白线,双手重叠钝性分离撕开腹直肌,抠洞纵向或横向撕开腹膜,撕开时伤口上方稍用力弧形向外上方撕开,下方不用力,使撕开腹膜避开膀胱,有利于防止膀胱损伤。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分析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分析

《中外医学研究》第16卷 第11期(总第379期)2018年4月 经验体会 Jingyantihui[7]乔正博,洪书剑,彭辉,等.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Meta 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090-1094,1162.[8]蒋磊,孙宏治,王巍,等.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8):871-873.[9]唐建新.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的临床价值[J].医药前沿,2014,4(30):20-21.[10]戴兵.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与肝转移灶切除术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6):43-45.[11]张成雷,陈康寿,陈敏,等.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5):119-122.[12]刘钦,查承志,艾时刚.手辅助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7,23(5):112-113.(收稿日期:2017-11-14)①麻城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 麻城 438300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分析邱卫华①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采取徒手旋转胎头术进行治疗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待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5例,将使用常规治疗的产妇作为参照组,将使用徒手旋转胎头术治疗的产妇作为试验组,对两组产妇的生产情况和新生儿的Apgar 评分做比较。

结果:试验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参照组,产后出血率和产伤率均低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新生儿的1 min 和5 min Apgar 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分析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分析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

方法:2014年3月~2017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难产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处理措施,观察组行徒手旋转胎头术,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生产情况、总产程和胎儿结局。

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75.68%明显高于对照组51.35%,产伤率和产后出血率分别为5.41%、8.11%,均低于对照组21.62%、29.73%,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产程时间较短,新生儿Apgar评分较低,P<0.05。

结论:针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行徒手旋转胎头术效果理想,提高自然分娩率,有效缓解对产妇和胎儿的不良影响,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难产;枕横位;枕后位;治疗效果在胎儿分娩过程中,胎头位置直接影响分娩进程和结局,若胎头处于异常位置,必须予以及时有效处理,以此避免出现胎儿窘迫等异常情况,确保产妇和胎儿生命安全。

通常情况下,枕横位和枕后位为常见的头位难产情况,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缓慢,产程时间增长,容易诱发胎儿宫内缺氧情况,对母婴解决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其中徒手旋转胎头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

本次研究基于上述背景,探讨了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效果,现详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4年3月~2017年2月,选取我院收治难产产妇74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入院序号奇偶数按照1:1比例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产妇37例。

对照组年龄25~34岁,平均(29.65±2.73)岁,孕周37~40周,平均(38.61±0.64)周;对照组年龄26~35岁,平均(30.14±2.43)岁,孕周37~41周,平均(39.21±0.34)周。

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210例分析

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210例分析

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210例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旋转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10例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进行手法旋转,辅以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矫正胎方位。

结果本法可纠正胎方位至枕前位,成功162例,失败48例,成功率77.14%。

结论:手法旋转胎方位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是缩短产程、降低头位难产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关键词手法旋转;枕横位;枕后位持续性枕横位(POTP)或枕后位(POPP)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1],如处理不当可危及母婴安全,笔者对我院210例POTP和POPP施行经阴道手法旋转及经孕妇腹部推儿背为脊前方位联合手法矫正成功率达77.14%,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总数1974例,以记录完整的210例枕横位与枕后位为分析对象,其中枕横位136例,枕后位74例,,初产妇164例,经产妇46例,孕妇年龄,19~42岁,平均27 岁,孕龄37~42周,平均(39±4)周。

1.2诊断标准凡临产后胎头持续处于枕横位或枕后位,阻碍产程进展,需徒手纠正后分娩或行剖宫产者诊断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2]。

1.3手法旋转指征胎膜已破,宫口开大至7~8cm,胎头位于坐骨棘1cm以下,头盆评分≥6,存在有效宫缩,除外头盆不称者均应试产。

如有头盆不称行剖宫产手术。

1.4旋转手法孕妇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再次阴道检查查清宫口扩张情况、胎头方位、高低、胎头颅骨重叠情况、骨盆内部径线等。

于宫缩间歇时,将拇指与四指自然分开握住胎头,ROT作顺时针旋转45°,LOT逆时针旋转45°,ROP顺时针旋转90°,LOP逆时针旋转90°。

旋转胎头时助手同时于孕妇腹部向胎儿肢体方向推送儿背至脊前方位,并嘱产妇屏气,如宫缩欠佳,则予缩宫素加强宫缩,宫颈水肿予宫颈封闭,以利儿头下降、固定,一次不成功可反复进行。

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

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

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产科应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患者148例,采用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治理组,每组74例。

一般组采用常规治疗处理,治疗组采用究徒手旋转胎头术处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者发生新生儿产生产伤、产后出血的例数低于一般组(P<0.05)、治疗组自然分娩例数高于一般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Apgar评分高于一般组(P<0.05)。

结论:将徒手旋转胎头术应用至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处理治疗中,可改善患者的临床体征,减小产后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促进产妇患者自然分娩,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徒手旋转胎头术;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产妇新生儿难产是常见的产科疾病,常见如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难产,会导致胎儿腔内回转受到影响,若处理不当,可能致使新生儿窒息的情况。

产妇盆腔狭窄、子宫结构异常等情况,也会增大自然分娩的难度。

徒手旋转胎头术的处理模式简单,手术效果较好,在引导产妇配合治疗、积极参与术前检查的过程中做好产后护理,可减少患者头位难产的发生几率。

本文将2017年5月~2019年4月被我院产科确诊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采用徒手旋转胎头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被我院产科接纳的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产妇148例,所有产妇患者均已确诊。

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一般组和治疗组,每组74例。

一般组:年龄21~42岁,平均(32.11±3.14)岁;孕周35~41周,平均(39.55±0.46)周;初产妇及经产妇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4例、50例;治疗组:年龄21~42岁,平均(31.94±3.28)岁;孕周36~40周,平均(39.47±0.36)周;初产妇及经产妇的患者例数分别为26例、48例。

持续性枕后位诊疗心得

持续性枕后位诊疗心得

持续性枕后位诊疗心得凡临产后经过充分试产,当分娩以任何方式结束时,不论胎头在骨盆的哪一平面上,只要其枕部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者,即称为持续性枕后位。

通常情况下先露以枕后位入盆者,在产力作用下,大部分能自行转成枕前位,但仍有少数在产程中旋转失败而呈持续性枕后位。

持续性枕后位是头位难产中最多见的一种胎方位,以初产妇居多。

其发病率报道不一,国内报道为4%~9.6%,国外报道为10%。

2 原因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骨盆形态与大小异常:伴有中骨盆狭窄的骨盆由于阻碍胎头内旋转,容易发生持续性枕后位。

(2)胎头俯屈不良:以枕后位衔接的胎儿其脊柱与母体脊柱相贴近,胎儿颈部与母体骨盆呈一定角度,使胎头俯屈不良,胎头径线与骨盆径线不适应胎头下降、使胎头旋转受阻而呈持续性枕后位,形成难产。

(3)子宫收缩乏力:胎头在盆腔内需要完成俯屈及内旋转等一系列动作,必须有良好的产力,否则将难以完成。

(4)胎儿大小与头盆关系:枕后位胎儿体重较大者,如存在骨盆狭窄,容易造成头盆不称,妨碍其内旋转,导致分娩过程中阻力增加,最终引起宫缩乏力导致难产;Sizer等对于8年内分娩的16 781名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胎儿体重的增加枕后位的发生率增加,与胎儿各径线增加导致其内旋转发生困难有关。

(5)胎盘位置:有学者提出临产前前壁胎盘枕后位的发生率是后壁胎盘的3.1倍,但临产后,胎方位受骨盆形态及大小影响的更多。

3 诊断早期诊断是关键,可以及时处理以避免产程延长。

(1)临产前:①腹部检查:母体腹部2/3被胎儿肢体占据,胎背偏母体的侧后方,胎心在脐下侧腹部听到最响亮。

有时可以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触及胎儿颏部,根据胎儿颏的位置决定枕左后或枕右后位;②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③X线诊断可以做出诊断,但临床中不采用。

(2)临产后:临床表现:临产后枕后位多表现为原发宫缩乏力,潜伏期延长。

产妇在临产后不久即感腰背部疼痛,在活跃早期由于胎头在骨盆入口处压迫直肠,产妇过早就出现排便感,由于过早用力,致使产妇疲劳,宫颈前唇水肿,常出现活跃期进展缓慢或者停滞,又可引起继发性子宫收缩乏力。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转位三步法-护理体会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转位三步法-护理体会

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转位三步法”护理体会目的总结胎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转位三步法”的产科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入院后护理。

结果112例胎儿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中有98例转位成功并自然分娩,14例转为剖宫产术。

转位成功率87.5%。

结论实施”转位三步法”并重视产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自然分娩率。

Abstract:ObjectiveSummary of fetal persistent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maternal “The Three-step Position Altering” nursing experience.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112 cases of persistent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and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maternity nursing.Results112 cases of fetal persistent 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 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in 98 cases of successful maternal translocation and natural delivery, 14 cases were converted into cesarean section. With the success rate of 87.5%.ConclusionEmphasize on “ The Three-step Position Altering “ obstetric ca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women’s natural childbirth.Key words:Occiput transverse position;Occiput posterior position; The Three-step Position Altering; Nursing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指在分娩过程中, 胎头枕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 直至分娩后期仍位于母体骨盆后方或侧方, 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1]。

双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的临床观察

双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双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住院分娩符合手转胎头指征的33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用单手旋转胎头法,观察组采用双手旋转胎头法,比较2组旋转胎头成功率、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

结果观察组旋转胎头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钳助产率及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孕妇均未发生脐带脱垂、分娩前阴道损伤及宫颈裂伤;2组新生儿轻度窒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均未发生重度窒息、头颅血肿、围产儿死亡。

结论双手旋转胎头法是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的有效方法,可显著增加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及产钳助产率,且不会母婴并发症。

关键词:手转胎头;头位难产;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中图分类号:R71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2238(2017)10-1040-02DOI :10.3969/j.issn.1006-2238.2017.10.036双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后)位的临床观察曾晓明,欧阳安(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南昌330006)持续性枕横(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故及时正确的纠正枕横位、枕后位,可有效的降低难产的发生,降低剖宫产率。

2016年7月始我院采用双手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7月-2017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单胎、足月妊娠,无合并症及并发症,经腹部检查、阴道检查,确定为枕横(后)位并符合手转胎头指征的332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孕周37-42周,平均39周,孕妇年龄19-40岁,平均26岁。

其中172例实行了双手旋转胎头,设为观察组;160例采用传统方法收转胎头,设为对照组。

观察组枕后位95例、枕横位77例;对照组枕后位88例、枕横位72例。

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身高、体重、宫高、腹围及新生儿体重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浅谈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论文:浅谈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83134 临床医学论文浅谈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对徒手旋转在头位难产患者中的临床护理疗效予以探讨分析。

方法随机选取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头位难产产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程进行自然分娩同时进行助产护理,观察组产妇实施徒手旋转胎头进行助产护理,将两组产妇的临床护理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将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两组产妇的第二程时间以及两组产妇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且P在产妇的分娩过程中出现头先露则就被称为头位难产,同时也指产妇的胎头位置出现异常,胎头位置异常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胎头高直位、颜面位、额位以及前不均倾位等,都是分娩过程中比较难处理的问题,然而徒手旋转胎头是对头位难产产妇的一种有效的临床助产方法。

本文就主要对随机选取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头位难产产妇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xx年2月~20xx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头位难产产妇,将其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54例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1~43岁,其平均年龄为27.8岁,其中孕周37~41 w,其平均孕周为39.3 w,其中有44例患者为初产妇,10例患者为经产妇;其中观察组的54例患者中患者的年龄为22~44岁,其平均年龄为28.7岁,其中孕周为38~40 w,其平均孕周为38.9 w,其中有43例患者为初产妇,11例患者为经产妇。

将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产次等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产程进行自然分娩以及助产护理,其主要护理内容为:辅助分娩、体位指导、心理护理等。

对观察组产妇实施徒手旋转胎头进行助产护理,其护理方法为:去产妇的膀胱截石位,手术前将产妇的膀胱进行排空,为产妇的外阴准备消毒铺巾,对患者的阴道进行检查,从而有效确定产妇的胎儿位置、盆骨内径以及宫颈扩张程度。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临床疗效评价

徒手旋转胎头术对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治疗临床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产科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病例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方法:选取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应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组,就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技术(观察组,n=50)与应用常规分娩技术(对照组,n=50)分娩方式、母婴妊娠结局、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展开对比。

结果:观察组难产患者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产妇中,产后出血、产伤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中,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中,介于8-10分范围者38例,占76.00%;对照组13例,占2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产科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病例在分娩过程中应用徒手旋转胎头术,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防范母婴并发症,改善新生儿状况,开展价值十分突出。

【关键词】枕横位;枕后位;难产;徒手旋转胎头术;妊娠结局枕横位和枕后位均为多发性且典型头位难产类型,临床以阴道水肿、胎膜早破、排尿困难、子宫收缩乏力等为主要表现,若未有效处理,可对母婴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在分娩过程中,此类头位难产的患者胎头下降呈较为缓慢显示,自产产程明显延长,可防范胎儿宫缩窘迫,临床需采用有效的方法对枕横位、枕后位纠正[1-2]。

徒手旋转胎头术为一项规范且科学的辅助分娩技术,为胎头俯屈,胎儿顺利入中骨盆创造了理想条件,使难产有效纠正,具安全、方便等优势[3-4]。

本研究就此价值展开探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枕横位和枕后位难产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应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组。

观察组50例,年龄介于22-40岁之间,平均(32.67±3.13)岁;枕后位22例,枕横位28例。

浅析头位难产-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

浅析头位难产-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

浅析头位难产-手法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发表时间:2009-12-16T14:01:24.2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7期供稿作者:王荣花[导读] 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性枕橫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因素王荣花 (吉林省辉南县妇幼保健院吉林辉南 135100)【中图分类号】 R7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085(2009)27-0197-01【摘要】胎头位置异常,是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而持续性枕橫位和持续性枕后位是胎头位置异常的重要因素,如不能及时纠正则易造成难产,增加剖宫产率,手术助产率,对产妇及胎儿造成很大的损伤。

【关键词】头位难产手法旋转在分娩过程中,持续性枕橫位或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原因之一,适时采用手法旋转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第二产程,减少手术助产机会,减少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并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

笔者于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对85例持续枕橫位和枕后位产妇实施了手法旋转纠正胎位。

现将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分娩总数为1896例,其中难产398例,占分娩总数的21%,头位难产278例占难产总数的69.8%,枕橫位和枕后位136例,占头位难产总数的48.9%,我们对其中90例持续性枕橫位及枕后位实施了手法旋转,成功85例,失败5例,成功率为94.4%,产妇年龄21--29岁,平均年龄25岁,初产妇58例,经产妇27例,宫口扩张情况;宫口开大4-6cm28例,8-9cm54例,开全者3例。

1.2儿头位置:儿头在-1—-2者39例,0—+1者31例,+2以上者15例,胎位为持续性枕橫位53例,持续性枕后位32例。

1.3旋转方法:常规消毒下进行,依据腹部测量检查估计胎儿大小,结合骨盆测量判定可经阴道分娩的孕妇,如为持续性橫枕位或枕后位,当宫口扩张至4cm以上,宫缩良好者可进行手法旋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