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和论述题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简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答:(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楚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2)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

(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

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的关系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不可分割的,科学性根源于革命性的要求,并且通过革命性表现出来;革命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和基础,并且靠科学性来保证。二者内在地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并且通过一系列原理变现出来。因此,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和严格的科学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

论述题

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既相互区别又互相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只有实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没有各个阶段上特定目标和具体任务的完成,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而奋斗。

(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思想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一心一意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第一章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简答题

1.简述承认事物相对静止的意义。

答:(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别不同的事物。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2.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原理: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

(1)可能性和现实性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和对立。可能性是目前尚不存在的,它还不是现实性;现实性是已经存在的,它不再是可能性。不要把二者相等同。

(2)可能性和现实性又是统一的。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可能性和现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客观世界的发展,就是在可能性和现实性的相互转化中实现的。

意义:(1)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一切工作都要从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2)为了使好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我们必须在尊重客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条件,改变不利条件,争取使好的可能性变成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实现,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

3.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

答: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矛盾运动中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矛

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

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

4.简述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答: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意义: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了唯物论;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两者相结合,就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的统一,若割裂其统一性,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论述题

1.试述列宁对物质的定义及其现实意义

答: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现实意义:(1)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原理: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2)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的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现实意义: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就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3.试述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原理:(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即肯定和否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内容,从而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一方面,否定之否定规律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变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另一方面,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由于某些偶然原因的出现,使事物的发展可能出现暂时的倒退。

(3)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如果割裂二者的统一,会导致循环论或直线论的错误。

现实意义:坚持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1) 要坚信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

(2) 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客服各种困难,在曲折的斗争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简答题

1.简述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答:(1)实践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前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作用于客体,就是对客体的改造,也就是实践。(2)认识关系。即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相互作用关系。无论二者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而是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2.简述认识的反复性的原因。

答:(1)从客体方面来看:其一,客观事物本身是多种矛盾构成的复杂统一体;其二,事物矛盾有个展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