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马克思十月简答论述题
(全新整理)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新整理)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c7e99f6f1aff00bfd51e1c.png)
全国2018年10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试题课程代码:0000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物质资料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中,合称做生产资料的是()A.劳动和劳动资料B.劳动和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D.劳动能力和劳动对象2.下述关于经济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有什么样的经济条件,就会产生与其相适应的经济规律B.人们不能消灭废除经济规律,但是能创造制定经济规律C.绝大多数经济规律是长久不变的D.不同阶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的态度基本上没有区别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中,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的是()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4.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将会导致()A.生产单位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缩短B.生产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C.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减少D.单位商品的社会价值量增加5.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C.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6.货币执行某种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或观念上的货币,这种货币职能是()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用于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称作()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C.剩余劳动时间D.必要劳动时间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A.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大小决定的B.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小决定的C.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具体劳动时间决定的D.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D.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10.在单个资本增大的两条途径中,能够导致社会资本总额增大的是()A.资本积累B.资本积聚C.资本组合D.资本集中11.产业资本循环的决定性阶段是()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流通阶段D.销售阶段12.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没有与劳动力结合的时间属于()A.购买时间B.销售时间C.劳动时间D.非劳动时间13.考察社会总资本运动的核心问题是()A.社会生产两大部类是如何划分的B.社会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C.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D.利润是如何被平均化的14.下述关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导致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B.第一部类为本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慢于为第二部类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C.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即重工业优先增长D.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意味着生产资料生产比消费资料生产增长得越快越好15.生产成本形成后,商品价值构成公式变成为()A. w = c + v + mB. w = c + v + pC. w = k + mD. w = k + p + h16.资本主义经济中各部门的利润率同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A.按相反方向变化B.按相同方向变化C.按正比例变化D.按反比例变化17.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表现为()A.生产价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生产价格的转化形式B.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C.生产价格与价值完全一致D.生产价格与价值完全不一致18.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的()A.流通资本的职能B.货币资本的职能C.生产资本的职能D.商品资本的职能19.下列商品流通费用中不.属于纯粹流通费用的是()A.商店建筑费B.商业设备费C.运输保管费D.广告办公费20.股份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A.股东大会B.董事会C.监事会D.职工代表大会21.绝对地租是()A.农产品价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B.农产品价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成本价格的差额D.农产品社会生产价格和个别生产价格的差额22.垄断阶段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指的是()A.垄断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商业资本C.垄断的银行资本D.垄断的国有资本2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A.直接投资建立的垄断资本主义B.与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C.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D.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24.一般地说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应是()A.国债B.税收C.各种收费D.货币发行2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源是()A.生产社会化B.经济全球化C.垄断统治的形成D.国内已无投资需求26.经济全球化的内容主要包括()A.生产全球化、销售全球化、消费全球化B.生产全球化、流通全球化、消费全球化C.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货币全球化D.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27.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中的矛盾与斗争主要体现在()A.贸易、货币、劳务三方面B.资本、技术、劳务三方面C.货币、资本、金融三方面D.贸易、投资、金融三方面28.垄断资产阶级加强和维护垄断统治的两手是指()A.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全球化B.暴力镇压和推行改良主义C.控制国家机器和舆论工具D.实行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2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A.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B.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混合经济中的公有制经济30.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并将其与()A.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B.按需分配结合起来C.平均分配结合起来D.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结合起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a70f2cad51f01dc381f1b2.png)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03709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370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A. 实践性B. 阶级性C. 深刻性D. 批判性正确答案:A(1分)2.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培根和洛克B.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 斯密和李嘉图D. 圣西门和傅立叶正确答案:C(1分)3.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A. 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正确答案:D(1分)4. 规律的两个特点是【】A. 客观性和普遍性B. 客观性和历史性C. 普遍性和持久性D. 普遍性和自觉性正确答案:A(1分)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A.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 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正确答案:C(1分)6. 下列关于意识起源的正确说法是【】A. 意识是主观自生的B.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正确答案:B(1分)7.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A. 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B. 前者是能动反映论,后者是机械反映论C. 前者是反映论,后者是先验论D. 前者是唯理论,后者是经验论正确答案:C(1分)8.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兴趣爱好B. 社会实践C. 求知欲望D. 好奇心理正确答案:B(1分)9. 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A. 概念、判断、推理B. 感觉、知觉、表象C. 抽象、具体、再抽象D. 分析、归纳、综合正确答案:A(1分)10.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包罗万象的真理是不存在的。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ac60da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0.png)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选项】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答案】C【解析】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选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
【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方式【答案】B【解析】4.【题干】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核心在于,是不是承认()。
【选项】A.联系具有庞大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克服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5.【题干】“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选项】A.适度原则B.辩证承认观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答案】A【解析】6.【题干】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
【选项】A.辩证法的概念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B【解析】7.【题干】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选项】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愿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答案】D【解析】8.【题干】“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选项】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B.只需同事物的现象相吻合的就是真理)。
C.只需窥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答案】A【解析】9.【题干】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代价观。
原创2022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原创2022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87acfe90c69ec3d4bb7530.png)
原创2022年10月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20__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理论联系实际是()。
A.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征B.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C.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D.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答案】D【解析】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答案】C【解析】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是关于世界如何存在的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
3.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
这是一种()。
A.诡辩论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实用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B【解析】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时间和空间既是绝对的、无限的,又是相对的、有限的。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说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事物的内部矛盾B.事物的特殊矛盾C.事物的外部矛盾D.事物的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是事物的内部矛盾。
5.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中,内容和形式反映了()。
A.事物之间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结构方式间的关系C.事物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关系D.事物的根本性质和表面特征间的关系【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的五对基本范畴是:现象和本质、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可能性和现实性、偶然性和必然性。
6.下列各项中,强调认识实践的是()。
A.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C.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答案】D【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实践。
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追求符合客观实际的科学认识,归根到底是为了()。
A.把提事物现象B.揭示事物本质C.追求自我实现D.改造客观世界【答案】D【解析】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022年10月自考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2022年10月自考 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2d9d70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0.png)
2022年10月自考马原简答题、论述题汇总简答题:1、简述运动的概念及和物质的关系。
(1)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2)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二者不可分割。
一方面,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运动中。
否认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的绝对性,必然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世界上也不存在没有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
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或主体,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2、为什么说人与社会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人的出现与社会的产生是一致的。
(2)人的活动与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变化是一致的。
(3)社会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的基础是实践。
(4)个人的解放与社会的解放是一致的。
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经济条件。
(1)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2)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
4、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在企业外部进行管理和调控经济活动?(1)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私人企业的市场行为,使其运行符合国家垄断资本的要求。
(2)用经济手段来间接调节私人企业的经济活动,诱导私人企业向国家希望的方向发展。
如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等。
5、简述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的局限性。
(1)空想社会主义者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但因为他们的唯心史观,没有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不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和客观必然性。
(2)他们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找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他们崇敬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这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论述题:1、论述真理和价值的关系。
二者对立又统一。
(1)对立:真理,真理体现的是认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是认识与对象相一致。
价值,指客体对人需要的满足,表示客体具有对人有用的属性。
(2)统一:真理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人们通过在真理指导下的实践,以这种实践的成果来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真理表现出来的价值属性;真理与正确的价值观相一致,正确的价值观在真理指导下形成。
全国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1c3989cc1755270622086a.png)
全国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解析年10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解析一、略(等待更新)二、简答题26.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答案】(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坚持物质决定意识,就坚持唯物论;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坚持了辩证法。
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割裂这种统一,会导致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肯定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但缺乏实践的观点,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2)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解放思想,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考点】客观规锋性与主观能动性27.简要说明整个人类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答案】(1)认识的有限性:指每个时代的人每一次具体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无止境的世代更替的认识是无限的。
所以认识的有限性和无限性是辩证统一的。
(2)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人的认识运动是螺旋式的上升运动,这就是认识运动发展的总规律。
【考点】认识的辩证运动28.超额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单个企业能够稳定长期获得发展吗?【答案】(1)在现实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别企业开始的。
个别企业率先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但商品仍按社会价值出售,就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这部分称为超额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就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
(2)为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之间进行激烈竞争。
少数企业不可能长期垄断先进生产条件,当先进技术得到普及以后,该部门的劳动平均生产力将会提高,从而导致商品的剩余价值下降,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便会消失,原来的超额剩余价值就不存在了。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库【范本模板】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库【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1143ea5852458fb760b56ae.png)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额。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库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32cc1d7283d049649a6658d0.png)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额.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6、简述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与时俱进的含义及意义。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含历年考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含历年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20422e1b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f9.png)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答:(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人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利,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简述时间按的基本特点和其基本形式。
答: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点:(1)客观性。
(2)自觉能动性。
(3)社会历史性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1)物质生产实践。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3)科学实验。
3、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是深刻的,反映事物的全体和木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为:(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2)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4、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内容。
答:(1)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3)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4)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5、简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表现。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35f01b54d15abe23482f4df8.png)
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题及答案(完整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题干】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
【选项】A.理论特征B.理论核心C.理论品质D.理论前提【答案】C【解析】2.【题干】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选项】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间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空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3.【题干】客观实在性是()。
【选项】A.自然物质的个性B.一切物质的共性C.物质的具体形态D.物质的存在形式【答案】B【解析】4.【题干】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选项】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案】D【解析】5.【题干】“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在实践中坚持()。
【选项】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事求是D.科学发展观【答案】A【解析】6.【题干】假象同真相一样,也是客观存在的。
这是一种()。
【选项】A.辩证法的观点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形而上学的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答案】B【解析】7.【题干】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
【选项】A.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B.实现对自身能力的改造C.满足人类的求知欲望D.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答案】D【解析】8.【题干】“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这句话强调的是()。
【选项】A.仅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不一定是真相B.只要同事物的现象相符合的就是真理C.只要观察事物的外部联系就能获得真理D.只要观察事物的偶然联系就能获得真理【答案】A【解析】9.【题干】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时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考马克思原理(简答题、论述题)
![自考马克思原理(简答题、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cfe354ad02de80d4d8408c.png)
练习一(答案解析一、简答题1.简述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的意义?【答疑编号9968,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科学的人生理想对于人的现实活动具有重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首先,理想是人生航程的灯塔。
其次,理想是人生前进的方向。
再次,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
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答疑编号9969,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第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63.简述运动和相对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答疑编号9970,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所谓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第二,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性。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41。
4.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答疑编号9971,点击提问】【您的答案】【正确答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联系。
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就在于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这是发展观的实质与核心。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主要是教导人们学会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根本分歧。
自考马克思主义概论马概简答和论述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概论马概简答和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23f391352af90242a995e513.png)
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现象和本质的区别表现在:外在与内在;丰富与稳定;多样与单一。
现象和本质又是统一的.二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任何本质都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
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你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答案: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答案: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
由于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所以叫做不变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实现了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它的意义在于:第一,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第二,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根据,正确地表明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是剩余价值率。
[29]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答案: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动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第一,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表面的、直接的、具体的、个别特性的反映,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的、全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因而是深刻的、全面的、相对稳定的认识。
第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联系。
表现在:其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其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其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库(附答案)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库(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a83aa80508763231121280.png)
【绪论】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答:(1)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它的革命性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政治立场。
(3)它的科学性表现为不带任何偏见,它的理论是深刻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品质。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在于它不带任何偏见,清除一切狭隘性和片面性的弊端,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和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于它的深刻性,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再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科学性,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在于它经受了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5、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额。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实践,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又反过来指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为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离开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丧失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https://img.taocdn.com/s3/m/d16321d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98.png)
2023年10月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及答案(考生回忆版)一、简答题:1.(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本题6分)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简答)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意义。
(本题6分)答案:(1)真理:真理是指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2)谬误:谬误是指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
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它们的对立表现在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
真理与谬误是相互排斥的,是真理就不能是谬误,是谬误就不能是真理,真理和谬误不能混淆。
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真理与谬误互相依存,是说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3.(简答)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各自的含义答案:(1)不变资本:不变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不发生价值量的变化(2)可变资本:可变资本以劳动力形式存在,有量的变化,实现价值增殖。
(3)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
②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4.(简答)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及其消极的影响有哪些?(本题6分)答案: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1)生产全球化。
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以及协作加强,各国在生产上结合紧密。
(2)贸易全球化。
随着生产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国际贸易壁垒减少,贸易全球化迅猛发展。
(3)资本全球化。
资本规模的扩大,资本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
2)消极影响: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在扩大。
马克思 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库
![马克思 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fb8cba760b1c59eef8c7b4b2.png)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自考历年考试简答论述题整理10月10月
![自考历年考试简答论述题整理10月10月](https://img.taocdn.com/s3/m/ed3bb01a3968011ca3009136.png)
2008.10三、简答题5小题6分30分4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
2-93答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1234总之表现。
42.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
3-176答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1234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是43.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及其意义。
4-201答根据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1c2值v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12剩余价值率。
44.简述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实质。
6-293-294答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财富迅猛增长2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三方面都做了一系列调整。
3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政治制度和法制制度。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实质123的某些社会改良阶段性的部分质变。
45.简述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7-331答12345四、论述题2小题10分20分46.试述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革开放的形势。
1-64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1212点论统一的具体表现。
47.试述平均利润的形成及本质。
5-240-242123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产阶级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经济关系2009.01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6分30分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42.简述意识的本质。
43.简述级差地租两种形态的形成条件及本质。
44.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
45.简述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四、论述题2小题10分20分46.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7.试述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2009.4三、简答题5小题6分30分4142434445四、论述题2小题10分20分46472009.07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6分30分)41.简述联系的复杂多样性。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全面完整版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论述题全面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10e3090802020740be1e9bcf.png)
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答:(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答:(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2023年10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含答案
![2023年10月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真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28bc74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2.png)
202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代码03709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频:本大预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马克思主义作为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其理论体系是A.开放发展的B. 抽象思辨的C. 穷尽真理的D. 完美无缺的2.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还表现为它具有A. 完整的理论体系B. 严密的逻辑结构C. 鲜明的政治立场D. 崇高的社会理想3. 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 世界万物的本原只有一个B.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C.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D. 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4. 时间的一维性指的是时间的A. 绝对性B. 无限性C. 持续性D. 不可逆性5.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A.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 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C.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D.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6.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A.改造自然规律B.创造社会规律C.改造客观世界D.创造主观世界7.下列各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认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D.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在于A.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联系B.颠倒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C.混淆了正确认识和错误认识的区别D模糊了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界限9.被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的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解放思想D.实事求是10.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影响社会阶层的划分B.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C.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D.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11.在现代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属于A.准备性因素B.运筹性因素C.实体性因素D.渗透性因素12.社会形态是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统一B.地理环境与人口因素的统一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13.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多方面的,其中作为基本动力的是A.社会基本矛盾B.阶级斗争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改革14.在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这里的劳动二重性是指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B.活劳动和物化劳动C.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15.某个资本主义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取得了比同类企业更高的收益,从劳动价值论的观点看,这种高额利润本质上属于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剩余价值D.高额垄断利润16.从资本循环周转的角度考察,资本家用于购买机器设备的资本属于A.可变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D.固定资本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A.利己主义B.民主法治原则C.个人主义D.自由平等博爱18.垄断利润的主要实现形式是垄断组织制定的A.市场规则B.市场秩序C.垄断规则D.垄断价格19.金融寡头对国家机器的控制主要是通过A.参与制来实现B.同政府的“个人联合”来实现C.同政府的金融联系来实现D.对政府项目的资本参与来实现2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从事国际经济协调、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A.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和布雷顿森林体系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C.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D.世界贸易组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A.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D.法律手段和计划手段22.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中华人民共和国B.苏维埃俄国C.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23.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充分条件是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B.工人运动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24.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保证在于A.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劳动生产率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优雅宜居的自然环境D.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25.实现了阶级的消灭和国家的消亡的社会是A.社会主义社会B.共产主义社会C.民主法治社会D.信息网络社会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马克思十月简答论述题
一、简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含义及二者关系
1、“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
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
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就是
为了更好地做到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切实做到实事求是。
二、简述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
1、实践关系。
这时主体与客体之间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它是主体与客体之间首要的基本的关系。
2、认识关系。
这是指主体与客体之间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3、相互作用关系。
无论是实践关系还是认识关系,都不是主体或客体各自独立进行的,惹事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
三、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一,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第二,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四、简述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形成、主要标志和内容
1、资产阶级民主制作为资本注意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实在17世纪和18世纪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逐步建立的。
此后,资产阶级民主制成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手段,并经过宪法和法律形式,把资产阶级民主制原则加以确定。
2、资产阶级民主制以议会制为核心和主要标志。
3、资产阶级民主制以“三权分立制”、普选制、两党制以及公民享有各种权力为主要内容。
五、如何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
1、劳动是人的本质。
所谓劳动是人的本质,是指劳动是一切人所共有的一般本质。
2、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里所讲的不是一切人所有的共同本质,而是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本质,即人的具体本质。
3、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
这里所讲的是人的需要是人的具体本质。
个人的具体本质的形成,与个人的需要密切相关。
六、试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及其特点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三部分:①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她的劳动力;
②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延续劳动力的供给;
③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支出的费用,用以培训适合资本主义再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
2、劳动力的价值决定有一重要特点,就是包括历史和道德因素。
随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必要生活资料的种类、数量会增加,质量、结构会变化,劳动力价值的物质内容会不断扩大。
可是,在一定国家的一定历史时期,必要生活资料是一个能够确定的量。
3、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特点。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进行生产劳动的能力,它的消费或使用就是劳动。
而劳动凝结在商品中则形成价值。
因此,劳动力商品的使用特殊性在于它不但能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从而能为它的购买者带来剩余利润。
七、试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垄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
八、简述实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点和基本形式
1、实践含义: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2、实践三个基本特点:①客观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3、实践三种基本形式:①物质生产实践;②处理社会关系实践;③科学实践。
九、为什么说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1、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是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它是认识任务的真正完成,但认识运动并未完结。
2、在第一次飞跃过程中获得的认识是否正确,正确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在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中是得不到解答的。
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使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得到丰富和发展。
因此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
十、简述生产力的含义及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
1、生产力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届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2、现代生产力系统包括四类要素:①独立的实体性因素;②运筹性的综合因素;③渗透性因素;④准备性因素。
十一、简述垄断的形成及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1、垄断的形成: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
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
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
2、主要形式:最初的垄断组织形式比较简单,也不很固定,主要是一些临时的、短期的垄断协议。
20世纪上半期,较为重要的垄断组织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20世纪后半叶,垄断组织的形式又有较大发展,主要特征是混合联合企业的兴起。
十二、简述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
1、历史贡献:①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演进;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改变了世界格局;③社会主义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
2、经验教训: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放弃了共产党的有效领导,结果使得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制度巨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十三、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2、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十四、试述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及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1、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容、内在统一的。
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两点论要以重点论为补充。
2、意义: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要认清主流和支流,既要抓住主流,又不忽略支流,这都是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具体表现。
十五、根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谈谈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