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诗词鉴赏专题之人物形象 PPT精品课件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诗词鉴赏专题之人物形象 PPT精品课件
分 点 说 明 、 概 括
【典型例题1】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 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 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以及 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 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英雄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我”: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通过周瑜形象和自我形象的对比 刻画,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人 生易老而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概括形象特点的答题步骤:
(处境际遇)
+ 这首诗(词) 塑造了(描 思想性格 绘了)一个来自特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诗词鉴赏专题之
人物形象
2010年福建高考诗歌鉴赏试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①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 分)
诗歌作品的形象: 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 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 感情的实物载体。
诗歌形象的鉴赏分析
简析《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 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分析
• 1、处境际遇:居处偏僻清幽,生活宁静
• 2、思想性格: 悠闲自在 • 3、身份属性: 隐者
概括形象的特征
【典型例题2】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实用课件)(52张PPT)

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实用课件)(52张PPT)

例①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 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回答问题:诗中第一、二 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的?
例②读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 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回答问 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 萧索的氛围;
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 (意象)
景物形象
事物形象
(咏物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 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的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明确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2、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 并规范组织答案。
分类别,明特征。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 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 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 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 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宰相巍巍坐庙堂,说着经量,便要经量。那个 臣僚上一章,头说经量,尾说经量。
轻狂太守在吾邦,闻说经量,星夜经量。山东 河北久抛荒,好去经量,胡不经量?
考试说明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 情的艺术形象。
形象。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诗歌鉴赏复习课件(共30张ppt)
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一、评价题型
例如: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 吗?请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
仔细分析。
逻辑思维
借助身临其境的方法, 从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
注意作者的“逻辑思 维”。
鉴赏角度
借助诗歌鉴赏试题,分 析鉴赏设题角度,直奔
鉴赏中心话题。
从诗歌的内容题材上分类
① 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它一般是按
照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 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 怀古诗的主题不外乎有两大类,一类是通过
➢ “形象意境类”题目答题步骤和答案构成
1. “形象类”答题步骤:
(1)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 (2)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 (3)结合诗歌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 (4)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2. “形象类”答案由三部分构成:
①什么形象; ②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③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二、鉴赏诗歌中的景物形象
例3、王维《山居秋暝》一诗,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参考答案】这首诗塑造的是宁静、安谧、恬淡的境界,内净外静,烘托出一种远离人世、寄情山水的氛围。
静,是环境、景物的客观状态;净,是心灵、欲念的主观愿望。秋天的美景给人以心灵的沉静,性灵的超脱。 通过诗一般景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生活的满足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ppt课件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ppt课件

4.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 形象?请简要分析。(12江苏卷)
5.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 作简要分析。(12湖北卷)
6.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解题方法
❖(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 神态、心理等。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 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可以翻译 诗意)
常见 人物 形象
3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常见 人物 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 4 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常见 人物 形象
5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常见 人物 形象
6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频,英梦频被雄醒向迫形后宋不象已不朝断。积知发向满它诗动南灰在战迁中尘何争移人变处,,物得?积人曾又唯贫民经暗有积生又自金弱活旧己的在戈。在宋战铁敌军朝乱马兵中丧和,还穿失动驰未过了荡消的骋大之灭貂量中疆,皮国。场裘土他,衣,
广 铁 一 中
怀现着在“虽铁被马弃横置戈自”不己、用的“,双气但鬓吞仍却胡早胸虏已”怀白的报如英国秋雄之霜气志,概,和“心一系身抗 报”金国,前但有只线在万能。政死凭心诗”治忧始歌的斗国终牺争通的在牲中过眼前精,泪这线神屡白一抗,遭白敌形决朝地,象心廷流人投“的淌却降扫塑。老派胡谁造死的尘能,在排”料江表挤、我湖达、“这!打靖了一击国自生,难,己
注意客观形象的对比运用典故30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1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2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2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33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33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44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34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55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35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6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36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7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37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88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38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99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孤寂落寞惆怅愁苦幽怨的形象闺中少妇不知愁39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010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积极乐观笑傲人生的形象一蓑烟雨任平生

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ppt课件(18页)

古代诗歌人物形象鉴赏ppt课件(18页)

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模式
1.概说诗歌塑造的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四字短语) 2.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这些特征。 3.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行等)。
答案整合
1.表现了诗人旷达洒脱的性格。
2.苏轼兄弟情谊深厚,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 已是天各一方。
3.诗人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诗句,表示 虽是远别,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1.看背景。(诗人图。(关注诗中双关、象征、典故等手法, 挖掘明言此而实言彼的语句,体察诗人的写作意 图。)
思考角度
1. 从背景看: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苏轼时知杭州。兄弟相
隔千里。从题目可知写此诗是为弟弟壮行。 2. 从描写看: “云海相望”“那因远适更沾巾”。虽天各一方,无法送行, 但不会“沾巾”,显得乐观。 3. 从意图看: 苏轼是豪放词人,首联的“那因远适更沾巾”表现了其豁达、 超脱的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 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 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 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答案整合
诗歌塑造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 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特征)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优秀课件(经典、完美、好用)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公开课优秀课件(经典、完美、好用)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春色固然美好,祠庙却如此
,传达英雄不再的伤感。然后抒
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和谐结合,
,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用典、对比相结合。昔日的浩气壮举与今日的年迈衰颓对比。
诸葛亮的积极进取和当今权臣的苟且误国对比。
4.作品风格:
杜甫
(一三两联景仰、二四两联叹惋)
陆游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白居易陆游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陆游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赠汪伦》、 《送友人》 《别董大》 《送杜少府》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王昌龄高适 岑参 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如柳永李清照秦观 李商隐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燕国遗迹,燕昭王曾在上面招纳贤士
简析诗中所塑造的形象:
①诗歌以苍茫原野为背景,勾勒出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 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 ②“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 跃然纸上;想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 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这怎么能不悲伤叫人落泪呢? ③诗歌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 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 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 的典型社会意义。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诗歌形象诗歌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蜀相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