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设有效教学情境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如何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小学数学课堂回归生活、回归到以人为本,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有效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本人就此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接知如接枝”,把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创设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化枯燥的知识为充满趣味的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创设了学生平时在超市购物的情境。他拿出标有价格的钢笔、文具盒、练习本、橡皮、饮料、课外书等物品,接着请一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进行购物,学生通过模拟生活情境,在买卖过程中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还学会人民币的换算和计算,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知,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的生活化情境,把“身边的生活”引入课堂,再把“数学知识”引入“身边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二、创设直观性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直观、具体、形象的知识,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促进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使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探究数学。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课一开始就引导学生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的学习方法,再学习新课。学生受知识正迁移,把圆柱的侧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通过动手操作,沿着圆柱的高展开,发现侧面展开图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是原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原圆柱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不但推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在活动中提高了自主探索的本领,掌握学习方法,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活力。
三、创设数学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情境应是挖掘数学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创设情境。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课件出示两面墙分别要铺砖,算算一共要需要多少砖,学生根据题意,有的分别求出两面墙各需要多少块砖,再求它们的和,有的是求出两面墙共有几列(层数相等),再乘以层数,就求出砖的块数,再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观察其中的特点,引出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以这样的故事开头: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途非常劳累,四人都口渴难耐。这时正好走到一个山村,村中田里种植了一大片西瓜,好客的农夫送来一个大西瓜,八戒见到西瓜馋得口水直流。悟空要求公平地分给每人。八戒听了不高兴地说:“瓜是俺老猪化来的,俺肚子大,要吃,至少也要。忠厚的沙僧给八戒切了,正当大家开心地吃着西瓜时,贪吃的八戒却在一旁直拍脑袋:怎么自己的这份反而比他们的少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发现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这样充分利用数学自身的魅力创设富有数学味道的教学情境,去吸引学生,激起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四、创设问题性的教学情境。
一位教师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提出这样的问题:1、日常生
活中会见到各种各样的角,说说你们在哪还见过角?2、你知道什么是角?画一画。3、你们画的角一样大吗?比比看。他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认识水平出发,创设问题性的情境,充分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注重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生在不断的追问中,找出了生活的角,并抽象出角,接着让学生利用各种方法进行过比较,其中观察比较、重叠比较、用三角板比较等方法,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叉大小有关,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情境中问题的设计有较高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深层思考,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五、创设情感性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指出:“作为促进学生一般性发展的数学学习,应该更多关注学习的情感因素。”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创设情感性的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作用。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一开始多媒体课件展示:一只猴子先后骑上车轮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子在道路上行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猴子在行驶的过程会有什么状况,学生都能很快地描述出结果,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其他轮子的车猴子会上下颠簸,再课件演示,这时学生兴致盎然,再带着“车轮为什么要设计为圆形”的疑问,迫切地投
入到新知的学习中去,这样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情绪状态越好,学习效果就越佳。学生的心理因素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的提高。创设情感性的情境,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涨的学习状态,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的教学情境能,有助于学生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有效的教学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运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