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4464-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新任务,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成为今后的课标修订、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等众多事项的指南。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核心素养落实要通过教学实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了“21世纪应该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品格与能力”,通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引领,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

课题界定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它不仅包涵了躯体健康,而且包涵了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来说,健康的心理应该包含有情感的理智适应性,情绪的稳定与协调性,同时还应当有健全的个性特征与心理承受能力。健康的心理以遗传素质为基础,受环境、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忍耐力等优秀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课是指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特征为教学目标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校教育课程。

核心素养是一个舶来词,相当于国外的关键能力,不同国家对学生的关键能力有不同的认识。在我国,官方公布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框架,主要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能力,其中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板块。

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了自主发展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的素养,能够珍爱生命,健全自己的人格,培养自身的个性,客观认识自我,在不同发展阶段发展自己良好的身心,管理自己的情绪情感,规划自己的人生。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精神,不走极端,能够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做出选择和决定。学生的心理既有共性特征,也有个性特征。对于共性特征的培养常依赖于课堂教学,而个性特征需要专门辅导。

教学策略是指授课教师以教学大纲为蓝本,通过合理的设计,把教学环境、课程内容、师生活动等要素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种合适的程序达到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案。

本课题通过初中学生行为习惯、性格特征等调查,发现学生之间具有共性的心理问题及特征,并结合相关理论与优秀学校的实践经验,制定与初中生青春期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心理健康课教学策略,以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疏导与教育,帮助学生提升核心素养,为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核心素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已经形成比较系统完善的内容结构、课程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一些国际组织、部分发达国家及我国台湾己经进行了诸多探索。核心素养在德国、挪威、瑞典、芬兰、丹麦、波兰等许多国家己经被当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来源,并

规划成为重要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架构以推动课程改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7年构建了一个核心素养的总体概念参照框架,于2003年出版了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提出了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架一一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群体中进行互动、能自律自主地行动。欧盟2002年3月发布报告《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素养》,2006年12月,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以核心素养促进终生学习》等。

2010年3月,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新加坡学生“21世纪素养”框架。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核心素养,并强调在基础教育阶段尤其应重视发展“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等七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在21世纪之交的十一几年间,国际组织及各个国家对核心素养框架的讨论和制定,是关于核心素养学术研究的热点话题,也是我国学者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的问题。

而我国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研究与实践却刚刚起步,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近二十年,尽管如此,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同时,也有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当前我们农村的初中,留守孩子居多,在核心素养架构中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素养,这些孩子都有缺失,特别是健康生活和责任担当更是缺失严重。

认识自我、身心发展、规划人生、珍爱生命、健全的人格、自我管理等等字眼都跟心理健康教育脱不开关系。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使学生心理健康,更加重要的目的促进学生发展。所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观点提出后,我们认为将学生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而课堂教学首选心理健康课。

因此,我校决定以这个小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树立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树立担当意识,从而提高核心素养。

当前,国家相关政策的颁布,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核心素养”被置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而关于“核心素养”如何具体落实到课程实践之中,则是一线教育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是难点问题。核心素养如何转化为学科素养、如何在学科教育中发挥出整体的育人效果、核心素养与课程标准、学科素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育人目标的讨论热点。在“核心素养”落地实施上,关键问题就是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结合学科特征、学校特点、学生特性,把培养核心素养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从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二、课题理论依据

教育部指导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也应该作为开发学生核心素养框架的标准。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把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确定为9大素养、25个基本要点、70个关键表现。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研究制订中小学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的新任务,为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对学生发展核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