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引言
自从电力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电力的使用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电是最干净、最洁洁的能源,它易于控制,便于转换能源形式,能高度集中和无限划分,并且可以大规模生产和远距离输送,因此使得电力的发展和应用程度,即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成为衡量其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电力工业从1882年至1949年,经过67年装机容量只达到1.85GW;而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电力工业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平均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长,到1998年全国装机容量已达到277GW以上,跃居世界第2位。

特别是进入本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电力平均每年新增装机容量17多GW,实现装机容量8年翻一番,终于缓解了近50年的持续缺电局面,使电力供应有所缓和;同时从1998年开始撤消电力部、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以此为标志,在中国结束了由国家垄断电力的局面,由此向建立统一、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迈进,逐步与国际接轨,与国际电力改革潮流一致。

电力供应缓和的出现、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及电力市场的起步,是我国电力工业在20世纪末所出现的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两件大事。

虽然从1997年开始到1998年,全国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有了缓和,局部地方出现了电力供大于求,但是我国的用电水平还是很低的。

到1998年,全国人均占有装机容量0.22kW,发电量只有927kW·h,这一水平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左右,为发达国家的1/6~1/10,与富裕的小康生活水平对电力的要求也相差甚远。

电网结构薄弱,特别是500kV网架在大部分电网中尚未真正形成,电网的安全性差,可靠性低,自动化水平不高,电网调峰容量不足,损耗大,供电质量差,远远不能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

因此,在我国21世纪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变,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变化,对我国电力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任何国家在工业化时期,电力都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是基础。

21世纪我们要以较快的速度赶超发达国家,因此,在研究电力可持续发展,研究电力与社会、经济、环境组成的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时,就必须重视电力与山产出量的增长、产出结构、投入结构、劳动力结构、消费结构等经济因素所组成的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

2.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2.1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涵义
在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国民经济中某一个行业的发展变化都与其它行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各个行业的发展构成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宏观经济的整体趋势又反过来影响各个行业和部门的发展。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必然要与其它子系统相互作用,最终使整个系统获得平衡,达到最优,即电力与经济实现协
调发展,这里的协调发展不仅包括电力行业与其它行业的协调发展,也包括了电.力与由各行业组成的整个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

电力行业的运行发展和国民经济的大环境密切相关,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其它经济的和非经济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电力工业,对电力工业的生产、销售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没有经济的发展,也就谈不上电力部门的发展;同时,电力部门的发展,又是保证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电力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对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

电力与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比例协调是加快发展速度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因此二者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要受到这比例关系的制约。

只有按比例的增长速度才是合理的,不按比例的快速度,只能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电力与经济的按比例发展,一方而意味着按照经济各部门的需要正确地分配社会劳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才具有良好的宏观效益:另一方面,意味着国民经济运行处于良性的循环中,保持着稳定的发展速度,这就为电力企业的经济运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使电力行业也能维持较为稳定的发展速度。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从粗放型转为集约型,经济结构由“二元”向“三元”转变,产业结构正处于调整时期,作为国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内部结构,努力实现规模经济的条件下,必须保持与其它行业、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同步。

因此,电力工业必须解决好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

我们认为实现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电力系统应该满足经济发展对电力电量的要求,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为未来经济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可靠的能源。

2、在满足需要的条件下,要不断提高单位电力的产出,降低单位产值电耗,努力开展节能工作,采用节能高新技术,建立高效节能型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电力资源节约相统一。

3、电力发展速度要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
2.2评价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正确评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

2.2.1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能充分反映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指标的物理意义明确,测算方法标准,统计计算方法规范,具体指标能够反映电力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及电力与经济一协调发展的涵义和目标的实
现程度,这样才能保证评估方法的科学性、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2)动态性原则
经济、电力的可持续发展是个动态的过程,要求指标建立时,充分考虑动态变化的特点。

(3)简明性原则
要求指标体系内容简单、准确、明了、具有代表性,经过加上处理后,能将问题清楚地反映出来。

(4)可比性原则
为了与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制定的指标体.系具有可比性,应尽可能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名称、概念与计算方法;同时,也可以使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资料具有延续性和可比性。

2.2.2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含义
递阶层次结构指标体系是研究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优结构,能最为贴切地模拟电力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因而利用这种结构指标体系所得的结果也十分真实。

根据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及指标设计的原则,构造出指标体系如下所示:
1、目标层
目标层是整个体系的最高目标,即电力工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2、指标层
在目标层下共设立了四个指标:
①单位产值电耗
单位产值电耗,是指实现单位产值的平均电力消费量,用公式表示即:
单位产值电耗=电力消费量/国内生产总值。

它可用来表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值及其用电量之间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地淘汰一些耗能高的旧设备,采用新技术,改进工艺过程,调整产品结构,不断发展节能技术,降低了单位产值的电耗;而生产的电气化水平日益提高,则使产值单耗提高,加之价格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产值单耗不断变化着。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产值电耗相对较高。

它的倒数一单位电力GDP产出,是消耗单位电能所生产的产值,用公式表示即:
单位电力GDP产出=国内生产总值/总用电量。

它反映了我国电力电能的利用效果,是衡量电力为国民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指标,一个国家的单位电力GDP产出越高,表明该国电能利用的效率越高。

通过与其他国家相比可以得到我国电力的利用效率水平的高低。

②电力弹性系数。

电力弹性系数是电力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比。

即:
电力弹性系数=电力工业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增长速度(%)。

它反映了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之间关系的宏观性指标,它的意义是取得单位国民经济的增长所需要的电力生产及消费的相对增长幅度。

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电力工业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弹性系数小于1,则情况相反。

电力弹性系数可分为:电力生产弹性系数和电力消费弹性系数。

影响电力弹性系数的因素很多,主要是经济发展和用电特性变化的作用。

主要受宏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值单耗变化和居民用电水平提高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的电力弹性系数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大体应保持在相应的水平上。

如果某个时期其数值偏离正常值,则表明国民经济的增长与电力增长之间的比例失调。

③经济发展对电量的需求。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对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越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越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大,电力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出来,所以在各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电力工业的作用。

④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

一个国家的电力总装机容量反映了该国电力的发展水平,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所需电力供应能力大小的
3.我国电力发展前景及战略性建议
3.1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前景
根据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国内外的宏观环境、电力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本文所做对未来电力需求的预测,可以看出电力工业正在进入一个优化和调整电力结构、实现电力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和有利时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导致全社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在未来一段时期电力需求增幅是平稳的。

因此,21世纪初期,电力工业发展在保持适度增长的同时,必须由以前重视数量扩展转到提高数量和效率上来。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带动也决定了电力增长方式的转变。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的发展战略目标,到2015年中国的电力工业将实现,主要电网经济合理,开始形成以三峡为中心的全国互联网;城乡电网经济安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电力技术经济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形成发育较完善的发电竞争市场,输电与售电分开已取得较大进展。

3.2我国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建议
为了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实现2015年远景目标,未来电力工业应着重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地看待电力工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认清只有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电力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并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树立电力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电力部门自身发展,忽略与其它部门联系的状况。

应将电力工业置于国民经济发展有机的大环境中,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认真分析与电力发展紧密相关的其它部门的发展情况、发展前景,使电力工业的发展目标与国民经济总体的发展目标协调一致。

2、市场机制可以对电力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电力实现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市场自然形成,而要靠法律规范和政策导向,依靠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规划、能源节约与开发的规划,制定促进电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包括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等)。

3、针对电力供应量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较低的问题,适应经济发展对电能需求的不断增大,彻底改变电力过去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的局面,要不断大力发展电力工业,要优先解决贫困落后地区用电难的问题,同时也要做好供应基本充足地区的负荷预测工作,为这些地区的未来经济发展创造积极的条件,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充足、可靠的能源。

4、加强电网规划建设,推进全国联网,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要加快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建设一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提高输电线路的输送质量,降低农村电价,从而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拓宽电力市场、扩大内需、拉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针对目前电网负荷率持续下降,峰谷差越来越大,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情况,一方面加强有调峰能力的电厂,特别是在东部地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改造现有机组增加调峰能力;另一方面,实行需求侧管理(DSM ),鼓励需求侧用户采用各种有效的节电技术和负荷调节措施,在保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降低发电成本,减少电力和负荷需求,改善负荷特性,取得明显的节电经济和环境效益。

实际上,实施DSM使电力公司和用户在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双赢。

5、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不可能走发达国家高能源消费之路,为了实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就要高效利用电力能源,降低单位产值电耗,国民经济要向节能型发展,尤其要降低电力工业自身的单位产值电耗。

为此,电力行业要加强电力节能技术监督工作,加强全行业节能意识和电力节能法制建设。

按照统一调度和分级管理、公正、公平、公开、竞价上网的原则,加强电网优化
经济运行调度及发电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管理。

并且各级电力部门要建立节能检测中心,加强节能检测员的培训考核,强化对各电力企业的能源利用状态和供能质量的检测,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技术改造。

6、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应调整电价结构,制定合理电价水平。

电力企业要运用价格杠杆对市场作出灵敏反应,建立灵活的电价机制,对某些电费支出占成本比例很大的客户可以实行分段折扣销售;将峰谷、腰电价,丰、枯电价拉开合理的档距,向用户让渡一定的价值,鼓励用户多用低谷电:要取消不合理的价外加价,刺激用户用电;农村电价要和城市实行“同网同价”;城镇居民生活用电,也应制订鼓励措施,对于超过一定数量给予优惠政策。

7、现代的经济环境下,实现电力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建立现代电力企业制度,提高电力企业管水平,建立一支懂得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家队伍。

4.总结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一切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

电力既是生活资料也是生产资料;安全、稳定和充足的电力供应,是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充足可靠的电力供应是现代物质社会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电气化程度是衡量其社会现代化水平高低,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特别是进入以信息、电子、生物技术为代表,从集中到分散,从等级结构到网络结构,从简单选择到多种选择的21世纪,电力将继续发挥其他能源形式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而且对电力的依赖程度会更高,对电力供应的数量和品质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就决定了仍将大力发展电力工业,但这种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

经济涉及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涵盖的内容也是极其广泛的,限于时间及作者的知识面,本文仅就其中一些作者认为重要的问题做了研究。

21世纪是我国电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电力发展规模最大的时期,研究电力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电力工业如何实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并以足够的电力来保证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还需要大量的学者和工作者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心:可持续发展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 高严:把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电力工业带入21世纪[J].中国电力.2000,1:25-27.
[3]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新中国电力工业50年[J].中国电力企业管
理.1999,12:41-45.
[4] 胡兆光:电力建设必须与经济发展相协调[J].宏观经济研究.2004,7:12-13.
[5] 张福伟:耿兴初. 电力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评估[J]. 中国电力.2001,34(4):1-4.
[6]王莲芬:许树柏.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何永贵:电力经济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J].统计与决策,2004.
[8]李济英:电力经济与国民经济互动关系分析[J].经济师,2004.
[9]吴汉洪:经济学基础(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