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程新课标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课程新课标解读
班级:姓名:学号:
新课程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结果,即贯彻了旧教材人地关系的主题,又体现出新时代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突出和强化了人地关系为原则选择内容,形成一条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人文环境——环境与区域发展的主线,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方向性。
从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出发定位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
课程目标之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
课程目标之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
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课程目标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4. 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此我们可得出,高中地理课程是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新课标反映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的两个显著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
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由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组成(见图1)。
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重点。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虽相互独立,但都是按照人地关系和可持续
发展的思想统一设计的:
必修1——主要说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地”对“人”的影响);
必修2——主要说明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人”对“地”的影响);
必修3——主要说明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即人地关系的综合表现)。
图1
教材摆脱知识面面俱到的传统模式,突出重点内容,灵活安排程序,精心设计课程的结构、体例和个案,更新教材的表达方式。
瞄准当今世界的重大问题和常见问题,其中大量读(或填)图、表、文分析的活动尤为突出新课标的特点。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于地理要学会思考、综合、分析,在学习方式上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在新课标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要充分利用生活
中的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