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温新建.建设山水型的城市环境[J ].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2009,(6).[2][美]I.L.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 ].芮经维,译.北

时代,风水文化也已经成为一种新兴学术,因此有针对性地在专业院校培养风水人才,为当今城市规划、建设与发展储备人力资源,从而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让城市群建设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主题。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张睿智,聂炎.风水文化与城市规划[J ].科教文汇,2008,(2).

[4]俞孔坚.理想景观探源:风水的文化意义[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5]亢亮,亢羽.风水与建筑[M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

2012年第·1期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 期

总第

126期

Ja n2012

[摘要]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文章就发展山西长治县县域经济的意义及实施途径作了一定的阐述。

[关键词]长治县;县域经济;意义;途径[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1-0015-03

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孟烈钢

(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046000)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处在宏观与微观、城市与农村的接合部,是城乡统筹和基层政权巩固的关键点,在区域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长治县围绕着“一年一大步,三年一大变”的阶段性目标,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推动了全县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长治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分析(一)基本情况

长治县位于上党盆地的中心,长治县辖11个乡镇(即韩店镇、苏店镇、荫城镇、西火镇、八义镇、贾掌镇、南宋乡、西池乡、东和乡、郝家庄乡、北呈乡),254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人口32万,面积483平方公里。县内现有耕地36.56万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谷子、玉米、薯类和豆类为主。

县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田面积达242平方公里,储量34亿吨以上,素有“煤乡”之称。工业有电力、燃料、冶金、机械、化工、建材、食品、纺织等。原煤年产达200万吨。太焦铁路和太原至大口干线公路穿越西部,中部有长治至陵川,长治至晋城二级公路和长治至晋城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交通比较发达。

长治县名胜古迹颇多,较为著名的有南宋玉皇观、看寺正觉寺、南王庆龙泉寺、东呈古佛堂、八义法云寺、李坊洪福寺、原家庄的东泰山庙和八义瓷窑遗址等。

(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近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

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

调控政策,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旺市融城、兴工促农、科学跨越”的发展思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和区域经济竞争加剧带来的严峻挑战,奋力拼搏,迎难而上,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几年来,长治县坚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优势,县域经济实力迈上新的台阶。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6.4亿元,是2005年的3.4倍;财政总收入达到30.3亿元,是2005年的5倍,跃居全市第一,进入全省五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700元,两项民生指标位居全省前茅。煤矿企业技改扩能扎实推进;非煤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振东制药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全省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山西太行山农产品物流园区建设加紧实施,以规模养殖和特色种植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加速发展,成功举办了天下都城隍祈福节暨第一届文化旅游节,开通了长治县“一日游”,旅游经济日趋活跃。长治县坚持以改革推动全局,以开放促进发展,机制体制活力迸发,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2.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长治县更加注重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业和再就业力度加大,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5万个。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成为全国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第一县;率先

15--

在全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居民)医疗保险,实现了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率先建立起城乡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全县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十二年”免费教育全面普及,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布局更加合理,教育园区建设加快。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建立了大病医疗救助机制,试行基本药物药品零差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冬暖工程等“民心工程”稳步实施,在全国率先开通了县城免费公交,全县事业编制人员效益工资全部补发。人口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出生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宣传思想和新闻舆论工作引导有力,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公安、计生、科技、文化、环保、人社、统战、地震等系统工作跨入全国先进行列。

3.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县城规划更加科学,新居建设有序推进,城市设施日趋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城际快速通道加紧施工,同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农村“五个全覆盖”提前实现。改造垃圾山、治理污水河,海子河生态游园建成开放,古邑新城凸现山水灵气。启动实施了陶清河流域生态治理工程,山上灭荒、身边增绿、通道绿化、煤矿塌陷区修复等生态环保工程整体推进,全县森林面积持续增加。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城乡生态环境不断好转,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国家级卫生县城和省级文明和谐县城,并列入全国首批低碳国土实验区。

4.安定团结更加和谐。积极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推动政府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和对台工作;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推进,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三务”公开、“四资”管理成效明显,基层民主不断扩大,荣获“全国村务公开先进县”;积极开展本质安全县创建,连续九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法制教育不断深入,司法公正得到维护,全社会法治意识明显增强。

5.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科学发展深入人心,“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在全市率先启动实施了党代会常任制,全面推行了常委会票决制和全委会票决制。探索建立了科学考评干部政绩的评价体系。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源头治理力度加大,廉政风险防控全面推开,重点领域专项治理扎实开展,被中央和省委确定为地方组织党务公开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县。

(三)发展县域经济的措施和成效

关键在于抓住“百强调产”的思路,加快调整工业、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对县属四大煤矿、水泥厂、洗衣机厂、锅炉厂、起重设备厂、化肥厂、造纸厂等17家国有企业进行改造,或招商引资、股权转让、合作经营,或破产重组、替代转产,以进一步搞活优势骨干企业。

实施“民营大发展”战略,主要抓好“三个一批”,重点突出“四大效应”。加快产权改革,转换一批;激发民间投资,催生一批;实施龙头带动,壮大一批。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磁场效应”;突出招商重点,形成“链条效应”;建立工业园区,形成“品牌效应”。以该县最大的民营企业,全国民企500强之一的振东集团为龙头,通过县政府牵线搭桥引进资金,传统杂粮制品高科技提升;金晶药业二期技改工程及投资5亿元的环保型矸石电厂项目。“以煤为媒”招商引资,“以地上促地下,以黑色促绿色”,加快发展地面非煤产业。打击和取缔小煤窑、小炼铁等“五小工业”,严厉禁止私开滥采;采用“1+1”办法订制产业“套餐”,即经营一个煤炭企业,在该县发展一个非煤企业,特别是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产业特有优势,激活煤炭企业自身潜能,加快发展非煤产业。以原有17家企业为骨干,吸引长治市区内企业与之合作联姻、优势互补,依托煤炭主导产业,形成机械制造、化工、医药、机电、发电、电石等多元产业群。

推进农业产业化。以重点绿色产品为龙头舞活一批农业产业化强龙,继续扶持振东五和食品、芸生粮业和康人药业、南宋心水果茶、郝家庄蔬菜保鲜冷库等10条大型农业产业化“强龙”,采用“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抓住五和食品市场走俏,成为全省24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契机,建设绿色原料基地;抓住芸生粮业主产品玉米方便面、高筋玉米粉;建设东和、司马、北呈、高河四大蔬菜交易市场;借荣获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的“心水”果茶技改扩建,与之相配,启动“3个10万亩绿色农业工程”,即10万亩优质小麦,10万亩优质玉米、杂粮(6万亩高油玉米,2万亩高淀粉玉米,2万亩无公害小杂粮),10万亩蔬菜、干鲜果品、油料和药材。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开通县城至市区的公交线路,改扩建以207国道和长陵公路为骨架的公路网,辐射联接所有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施“园区带动战略”。

二、长治县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一)存在的问题

1.政府职能与市场运作不协调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观念陈旧,经济运作思路计划型明显,经济主体的自我决策让位于强制决策。县级政府官员很大一部分来自最基层的乡政府,而在乡域乃至县域环境中,发生的问题主要依靠行政权力直接解决。

2.公有制经济规模普遍较小

公有制企业多“五小工业”,总体上呈弱小状态,但在一些近郊资源型县中,不乏有规模较大,或是“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曾是地方的主要财源。许多县把大量资金投入其中,但收效不大,相反民营经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3.“小而全”的经济结构明显

县域经济在本质上应是“特色经济”,但中西部众多县域,尤其在城郊资源型县域,从国有小企业、乡镇企业到个体私营企业多“五小工业”,资源开采基本上是一种“群蚁经济”,浪费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经济效益差。政府缺乏对骨干企业的大力扶持,不能为其创造宽松的市场环境,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产业政策上采取“取长补短”,而不是“扬长避短”。

4.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竞争优势,多短期行为,少长期战略

政府和企业都想依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轻松获利,不思依靠技术进步降低能耗和成本、研究开发替代产品以谋求可持续发展,致使市场不稳定,产品附

16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