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134e8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12.png)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一、前言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因素对生态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和调控的科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创新1. 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飞机和其他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地球表面信息的无接触式探测、测量、记录和分析的技术。
遥感技术在景观生态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规模的数据,可以获取多种不同的景观数据,例如土地类型、植被指数、NDVI指数等,这些数据可以用于景观的分类和定量分析。
2. 模型建立景观生态学中模型建立是十分重要的。
模型可以帮助景观生态学研究人员预测不同因素对景观的影响,进而拟定合理的保护和利用策略。
在模型建立方面,常用的方法是动态模拟模型。
其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景观生态的动态过程。
该模型可以将景观系统中不同的生态过程互相关联,并可以预测景观对不同因素的响应。
3. 数据挖掘数据挖掘是指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寻找数据中隐藏着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数据挖掘在景观生态学中可以用于发现和识别影响景观生态过程的因素和规律。
四、景观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 保护景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保护景观生态系统。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大量人类活动和自然要素的影响,景观生态系统面临着很大的破坏和威胁。
景观生态学可以帮助实现对景观生态系统的保护。
2. 设计恢复和重建方案景观生态学可以为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景观变化提供解决方案。
在不同的强度和不同类型的干扰下,景观景观生态学可以研究不同景观类型的稳定性,进而探索恢复和重建方案。
3.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是影响景观生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景观生态学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来优化景观生态的质量和稳定性。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可以更好地控制和调节各种资源的分配和利用。
我国景观基因理论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景观基因理论研究进展及展望](https://img.taocdn.com/s3/m/c0a8e273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ad.png)
引文格式:王薇妃, 李文荣, 潘俊屹, 等. 我国景观基因理论研究进展及展望[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3, 17(6): 122−130. DOI:10.12371/j.ynau(s).202305086.我国景观基因理论研究进展及展望王薇妃1,2, 李文荣3, 潘俊屹1, 邓小海4, 肖洪磊5 *(1. 云南农业大学 园林园艺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2. 红河州科学技术院, 云南 蒙自 661100;3.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4.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 贵州 贵阳 550002;5. 云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云南 昆明 650201)摘要:景观基因理论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乡村旅游规划、文化景观保护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以中国知网(CNKI )数据库为文献检索来源,以文献计量法为研究方法,并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对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分析。
研究发现:从研究进展看,可分为理论初创(2003—2008年)、融合探索(2009—2016年)、快速发展(2017—2022年)三个阶段;从研究热点看,近年多聚焦于景观基因、传统聚落和文化景观等方面;从研究内容看,主要涉及传统村落保护与文化传承研究、景观基因图谱构建研究、景观基因信息链理论、传统村落地方认同及感知研究、旅游地保护与开发研究、乡村规划建设研究等方面。
最后,指出目前研究的不足,并基于研究综述、知识图谱分析和课题团队长期的实践研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景观基因理论;热点与趋势;知识图谱中图分类号:TU 9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390X (2023) 06 – 0122 – 09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Landscape Gene Theory in ChinaWANG Weifei 1,2,LI Wenrong 3,PAN Junyi 1,DENG Xiaohai 4,XIAO Honglei 5(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650201, China;2. Honghe Stat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ngzi 661100, China;3.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4. Rural Development Institute, Guizhou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Guiyang 550002, China;5.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 )Abstract: Landscape gene theory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rural tourism planning, cultural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database of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was used as the literature retrieval source, the bibliometric method was used as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 was used for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and cluster analysis. It was收稿日期:2023 – 05 – 22 修回日期:2023 – 08 – 01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内卷化问题及其规避机制研究”(20XGL012);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游憩机会谱的大理市东莲花村景观提升设计研究”(2023Y096);云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中青年项目“地方依恋视角下的旅游小镇景观提升设计研究——以剑川沙溪古镇为例”(2018SK12);云南农业大学第二批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2021YLKC049);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建设项目“旅游管理学科创新团队”;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项目“农村发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
景观遗传学概论
![景观遗传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92608ada84254b35eefd347f.png)
主旨:
• 介绍景观遗传学中的遗传学背景知识
• 景观遗传学研究的实例
• 景观遗传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会议专刊:Landscape Ecology (2006) 21
ISOMES
ISOMES
给景观生态学家和种群遗传学家的建议
给景观生态学家的建议:
与种群遗传学家合作; 清楚遗传数据的含义,特别是中性遗传变异和适应 性遗传变异; 注意时间尺度,区分历史基因流和当前基因流; 清楚各种分子标记的遗传方式; 科学假设必须是景观相关的; 选择合适的景观、合适的生物去验证假设;
分辨率低,遗 传规律复杂
/toby/Mimulus1.htm
ISOMES
分子标记:蛋白质
廉价,共显性,容易获得
变异性较低
等位酶(allozyme)
SKD
ISOMES
分子标记:DNA
• RFLP,RAPD,AFLP,SSR,SNP,…
遗传标记和பைடு நூலகம்间遗传格局的描述
遗传标记
姓名 小明 遗传标记 A1-B1-C1
小王
小黄 …
A1-B2-C1
A2-B1-C2 …
• 特点:可以标记个体或者种群,可遗传,可反映 个体或者种群间的亲缘关系
ISOMES
遗传标记种类
表型标记
分子标记
• 蛋白质 • DNA
ISOMES
表型标记
容易观察
ISOMES
中国沙棘
实验设计
生境破碎化对中国沙棘种 群的影响
生境破碎化对中国沙棘种群 遗传结构的影响 预测
生境破碎化对中国沙棘种 群现实花粉流的影响 解释
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356e9ce67c1cfad6195fa793.png)
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综述(贵州省贵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101班)摘要: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对象,强调景观空间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生态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关系,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
景观生态学早在1939年就已经提出,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它才开始发展成为一门相对独立、为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生态学分支学科。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景观生态学是现代生态学中内容最丰富、发展最快、影响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本文通过回顾景观生态学的产生,概述国际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中国景观生态学上的研究进展、了解景观生态学的几个新的学科生长点,进而了解目前景观生态学研究方面亟待加大研究力度的方向。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国际;中国;研究景观生态学是本世纪70 年代以后蓬勃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它以生态学理论框架为依托,吸收现代地理学和系统科学之所长,研究景观和区域尺度的资源、环境经营与管理问题,具有综合整体性和宏观区域性特色,并以中尺度的景观结构和生态过程关系研究见长。
自80 年代后期以来,逐渐成为世界上资源、环境、生态方面研究的一个热点。
现在普遍的看法是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对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影响,以及生物活动与人类活动对景观空间结构与形态特征影响的科学。
因为我们坚持认为环境影响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同时生物和人类活动也会反过来影响环境,而这两个方面都应该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景观生态学的产生景观生态学一词是德国著名的地植物学家C. 特罗尔(C. Troll) 于1939 年在利用航空照片研究东非土地利用问题时提出来的。
从一开始,Troll 就认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是由两种科学思想结合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是地理学的(景观) ,另一种是生物学的(生态学) 。
景观生态学表示支配一个区域不同地域单元的自然- 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的分析”。
后来,Troll 对前述概念又作了进一步的解释,即景观生态学表示景观某一地段上生物群落与环境间主要的、综合的、因果关系的研究,这些研究可以从明确的分布组合(景观镶嵌,景观组合) 和各种大小不同等级的自然区划表示出来。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重大论题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重大论题](https://img.taocdn.com/s3/m/2409e6fcfc4ffe473268ab40.png)
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些基本理论本章主要讲述景观生态学中的几个主要的基本理论: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空间渗透理论和等级理论,以及斑块动态理论。
景观生态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空间斑块性的形成、动态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2、格局—过程—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3、景观的等级结构特征;4、景观异质性的维持和管理景观生态学最根本的问题是空间异质性及其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问题。
一、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P43-48)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海洋岛和陆桥岛,但其理论被广泛地应用到岛屿状生境的研究中。
其空间规模,小到树叶、个体植株的“微岛”,大到自然保护区和景观地理单元的“大岛”。
研究内容之一:物种丰富度随岛屿面积或陆地群落的取样面积呈单调增加的趋势Preston(1962)提出下面著名的种—面积方程:或式中,S是种丰富度,A是面积,c和z是正常数。
Z的理论值为0.236,通常在0.18与0.35之间。
C值的变化反映地理位置变化对种丰富度的影响。
c和z 的值常采用统计回归方法获得。
上述经验方程缺乏对种—面积关系机理的解释能力。
Williams(1964)认为,面积与生境多样性成正相关,因此,种丰富度与面积必然成正相关。
Connor和McCoy(1979)认为,岛屿生物类群可看做是来自种源生物群落的子集或样本,因此,种丰富度是取样面积和频度的函数。
Preston(1962)以及McArthur和Wilson(1963)分别提出了岛屿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概念。
McArthur和Wilson(1967) 系统地发展了影响甚广的岛屿生物地理学平衡理论。
McArthur—Wilson理论:McArthur和Wilson认为,岛屿物种丰富度取决于两个过程:物种迁入(immigration)和绝灭(extinction)。
因为任何岛屿上的生态位或生境的空额有限,已定居的种数越多,新迁入的种能够成功定居的可能性就越小,而已定居种的绝灭概率则越大。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95be4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b.png)
景观规划与设计理论与方法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指根据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城市、乡村、公园等地域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它旨在创造美丽、可持续的景观空间,提升人们的居住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方法流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基础1. 生态学理论生态学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保护和提升生态系统的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
2. 社会学理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考虑社会因素的影响。
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的结构、过程和变化,以及社会与个体之间的关系。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了解社会需求、评估社会影响、进行社区参与等。
3. 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规划是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参考理论。
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结构、功能和发展,提出城市发展的战略和方案。
在景观规划与设计中,城市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用于城市的整体布局、交通规划、城市更新等方面。
二、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流程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方法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调研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规划和设计的区域进行详细调研,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
通过调研可以了解到规划和设计的基本要求和限制条件。
2. 分析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调研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规划和设计的目标、原则和策略。
同时,还需要进行景观评估,评估当前景观的优势和不足,为规划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方案设计阶段在这个阶段,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具体的规划和设计方案。
方案设计需要考虑景观的结构、功能、表现形式等方面,综合考虑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要求,满足城市和社区的需要。
4. 实施和管理阶段在规划和设计方案确定后,需要进行实施和管理的工作。
实施阶段包括景观施工、植物配置、设备安装等工作;管理阶段包括景观的维护养护、管理体制的建立等。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绪论—遗传学部分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绪论—遗传学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da335b4e26fff705cc170ab5.png)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 绪论--遗传学部分
(四)遗传学的基本内容
(1)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分析及对应的生 物学功能;
(2)基因在世代之间传递的方式和规律; (3)基因转化为性状所需的内外环境,基
因表达的规律; (4)指导育种实践。
山中伸弥是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创始 人之一。2007年,他所在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鼠的实 验,发现诱导人体表皮细胞使之具有胚胎干细胞活动 特征的方法。此方法诱导出的干细胞可转变为心脏和 神经细胞,为研究治疗目前多种心血管绝症提供了巨 大助力。这一研究成果在全世界被广泛应用,因为其 免除了使用人体胚胎提取干细胞的伦理道德制约。
1. 主要观赏性状的遗传学研究:(花 色、花径、芳香、彩斑)(彩叶植 物呈色机理的研究;成花基因的研 究……)
2. 抗逆性遗传研究:(抗旱、抗涝、 抗寒、耐盐碱……)
3. 花期的遗传调控; 4. 鲜切花保鲜的遗传学技术措施。
本章要点: 掌握基本概念、园林植物在遗传学中的特殊
作用 了解遗传学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简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 绪论--遗传学部分
遗传+变异+自然选择
物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 绪论--遗传学部分
• 遗传+变异+人工选择
品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 绪论--遗传学部分
(二)遗传、变异和环境
• 基因型(genotype) 指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总和,这些物质具有
与特殊环境因素发生特殊反应的能力,使生物 体具有发育成性状的潜在能力。 • 表现型(phynotype)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 绪论--遗传学部分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9d4630c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54.png)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一、概述随着全球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景观生态学作为研究自然与人工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的重要学科,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新视角,也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际景观生态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近年来,国际景观生态学在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理论框架方面,景观生态学逐渐从传统的描述性研究向机理性和预测性研究转变,强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人类福祉的关联分析,深化了我们对景观系统结构与功能关系的认识。
在研究方法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运用大数据、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了景观生态研究的时空分辨率和精准度。
同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也逐渐成为主流,如景观遗传学、景观社会学等,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还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景观生态学开始更加关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强调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来应对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城市景观生态学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探讨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优化途径,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新进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地球生态系统。
未来,我们应继续加强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推动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为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1. 景观生态学的定义与重要性景观生态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主要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动态变化及其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致力于理解不同空间尺度下景观格局的形成机制,以及这些格局如何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可持续性。
_景观生态学的(3基本理论)
![_景观生态学的(3基本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2c713e9524de518964b7d2d.png)
将小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 大尺度上的过程。
将大尺度上的信息转换到 小尺度上的过程。
尺度推绎的相关术语
粗粒化(coarse-graining):指当粒度增加时的信息转化
过程,属于尺度上推的一种。
细粒化(fine-graining):指当粒度减小时的信息转化过
有组织简单性:=小数系统(Weinberg,1975)。
所含变量少,相互作用形式简单,复杂性最小。采用牛顿力学、 传统的种群模型等。
无组织复杂性:=大数系统(Weinberg,1975)。
其组分数量很多,但组分的性质相同或相似,而且组分有高度的 随机行为。采用统计学方法很有效(如统计力学、生物统计学)。 生态学和环境科学中的大多数问题涉及到中数系统,用分析数学 的方法研究中数系统,因其变量太多而不宜;若用统计方法,而因 其变量不够多利组分的非随机行为也不适宜。解决这一难题的两 个途径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中数系统转换成小数系统, 或者发展完全不同于分析数学和统计学的新方法。
程,属于尺度下推的一种。
外推(extrapolation):将信息从一个小的幅度转化到一个
更大的幅度上的过程,属于尺度上推 的一种。
空间内插值(spatial
interpolation): 当涉及的空间数据
不能覆盖整个研究区域时,需要用已测点的信息来估计未测
点的数值,这一过程称为空间内插值。
(五)、尺度推绎的途径和方法
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空间镶嵌体,同样具有等级 特征,景观的性质依其所属的等级不同而异。
等级结构系统的每一层次都有其整体结构和行为特征, 并具有自我调节和控制机制。一定层次上系统的整体属性既 取决于其各个子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关系,也取决于同一层次 上各相关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受控于上一级系统的整体 特征,而很难与更低级层次或更高级层次上系统的属性和行 为建立直接联系 。
第1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第1章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4aa2ee5b8f67c1cfad6b84b.png)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3)景观生态规划设计。例如:在某城市景观中需要 设计一栋大厦,这时,我们应该考虑大厦的面积、形状、 高度、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景观规划设计方案的实施。 5、景观生态学中不同研究内容之间的关系: 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在生态学中无论是在哪一个层次上(如种群、群落、生态 系统或景观),结构和功能都是相辅相成的。 (1)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 功能的变化。 例如:一个由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所组 成的景观,与一个由草原生态系统和农田组成的景观,在 物种组成,生产力以及物质循环等诸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 异。有时,即使组成景观的生态系统类型相同,数量也相 同,但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同,也会对能量流动、养分 循环、种群动态等景观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结构的变化 必然导致功能的变化。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狭义景观:是指几十km2到几百km2范围内,由 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区域:包含有多个景观在内,反映气候、地理、 经济、社会和文化综合特征的景观复合体 狭义景观和区域统称为宏观景观。 广义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包括从微观到宏观不 同尺度上,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显然,广义景观概念强调空间异质性,其空 间尺度随着研究对象、方法和目的的不同而变化。 因此这一概念越来越为生态学家所接受。 3种对景观的不同理解有历史渊源,反映了 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特点。
(3)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是相对。景观强 调异质性,景观要素强调均质同一单元。当 尺度发生变化时,它们的地位发生转换。
第一章 景观生态学的内容与方法
二、景观生态学的定义
由于景观生态学形成、发展的历史不长,有关于景观 生态学的定义也存在多种: (1)景观生态学的创始人C. Troll(特罗尔)1939年最先 提出景观生态学一词的,其目的是为协调统一生物学和地 理学这两个领域中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当时他认为:景观 生态学并不是一门新的学科,也不是科学的新分支,而是 在综合研究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观点。 (2)1986年,美国著名的生态学家Forman(福尔曼)和 Godron认为:景观生态学是探讨诸如森林、草原、沼泽、 廊道和村落等生态系统的异质性组合、相互作用和变化。 因此,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由相互作用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 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的一门科学。 过去的生态学主要研究“垂直关系”,即同质空间内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景观生态学既研究生物与环境之 间的“垂直关系”,也研究“水平关系”,即不同生态系 统之间的关系。
景观生态学 研究思路与方法
![景观生态学 研究思路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205625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b9.png)
景观生态学研究思路与方法我折腾了好久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说实话这景观生态学,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就知道要研究景观的结构啊功能啊啥的,但从哪开始一头雾水。
我试过先从确定研究区域入手,感觉这就像找一个战场开始战斗一样。
我当时随意选了个公园做研究区域,后来我才发现这大错特错。
因为选研究区域可不能这么草率,要考虑这个区域的代表性、边界是否清晰等。
就好比我选的那个公园,周围有些区域的界限很模糊,有些建筑和植被的归属都很难界定在公园范围内还是外,结果收集的数据乱七八糟的。
后来呀,我明白选对研究区域后,得开始收集数据。
我做的一种数据收集方法就是实地考察和测量。
这就跟个探险家一样,拿着各种工具,去量树木的高度啊,植被覆盖率之类的。
这过程可麻烦了,有次在做植被覆盖率估量的时候,我一没注意就把同一块地重复计算了一部分,后来数据都错乱了。
所以做的时候得小心,还要做好标记不能乱。
再讲调查生物多样性这块,我采用的是样方法,就是在研究区域设定一些样方,就好像打格子一样。
我原以为随便设置下样方就行了,结果发现样方大小、数量和布局都是有讲究的。
如果样方太大或者太小,那数据误差可就大了。
而且样方如果设置得不合理,集中在一个地方或者都在边界上,那得出的数据根本不能准确反映整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还得研究景观格局。
这时候一些分析软件就很有用了,比如FRAGSTATS。
可是刚用这个软件的时候简直是灾难,我都不知道那些参数啥意思,到处乱点一通。
后来我才慢慢静下心来找教程一点点学。
比如说那些斑块密度啊、边缘密度啊这些概念,就好像每一个都是一块拼图,得一块一块弄清楚才能把整个景观格局这幅大拼图搞懂。
在景观生态学研究里面,还有时间尺度的问题我老是忽略。
有时候只看当下监测的数据,可是景观是不断变化的啊。
像有些植被的生长周期长,如果只进行短期研究就会得出错误结论。
我之前就犯过这样的错,以为某个季节观测到的现象能代表全年呢。
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a5b82d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3.png)
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标题: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遗传学是研究遗传与变异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遗传物质的组成、结构、功能、遗传规律、遗传变异和遗传远景等方面。
遗传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涉及广泛,其中包括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也有很多应用。
本文主要探讨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遗传学的理论与方法1.1基本遗传原理遗传学的基本遗传原理有:孟德尔遗传原理、染色体遗传原理、基因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基因和环境相互影响的遗传学原理等。
孟德尔遗传原理指出:在自然界中,每个性状的表现受到两组相互独立的遗传因素的控制;染色体遗传原理则是指:人和许多其他生物共有一个细胞核,这个核里包含一定数量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基因结构和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式主要涉及基因的本质、类型等方面;而基因和环境相互影响的遗传学原理说明了遗传因素与外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和个体发育的影响。
1.2遗传分析方法遗传分析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相关分析、遗传连锁分析和单基因遗传分析。
相关分析可以研究单个特征与其他特征之间的相互影响;遗传连锁分析则是利用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来确定这些特征在亲缘家族中的关系;而单基因遗传分析则是通过基因突变或编码区的变异来确定特定疾病的遗传形式。
1.3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是研究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和分子演化等问题的一门研究科学。
基因组学的相关技术涉及到海量基因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方面。
近年来,基因组学也在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遗传学在医学中的应用2.1遗传性疾病的诊断遗传疾病是指由基因突变或其他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
遗传性疾病可以进行遗传分析,并依据遗传分析结果作为临床确诊的参考。
在这个过程中,诊断基因的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通过以往的遗传学方法无法检测到的基因变异,目前可以通过全基因组扫描、基因芯片等技术来发现,这些技术的应用使遗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
![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b37b30cd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e.png)
景观⽣态学的理论基础许多学者对景观⽣态学基础理论的探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Risser等提出的5条原则,Forman等提出的7项规则等等。
但从景观⽣态学理论研究现状来看,⽬前⽤理论这⼀术语表达景观⽣态学的基础理论,⽐⽤原理、定律、定理等⽅式更适宜些。
相关学科为景观⽣态学提供的基础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7项。
1.⽣态进化与⽣态演替理论 达尔⽂提出了⽣物进化论,主要强调⽣物进化;海克尔提出⽣态学概念,强调⽣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开始有了⽣物与环境协调进化的思想萌芽。
应该说,真正的⽣物与环境共同进化思想属于克⾥门茨。
他的五段演替理论是⼤时空尺度的⽣物群落与⽣态环境共同进化的⽣态演替进化论,突出了整体、综合、协调、稳定、保护的⼤⽣态学观点。
坦斯⾥提出⽣态系统学说以后,⽣态学研究重点转向对现实系统形态、结构和功能和系统分析,对于系统的起源和未来研究则重视不够。
但就在此时,特罗尔却接受和发展了克⾥门茨的顶极学说⽽明确提出景观演替概念。
他认为植被的演替,同时也是⼟壤、⼟壤⽔、⼟壤⽓候和⼩⽓候的演替,这就意味着各种地理因素之间相互作⽤的连续顺序,换句话说,也就是景观演替。
毫⽆疑问,特罗尔的景观演替思想和克⾥门茨演替理论不但⼀致,⽽且综合单顶极和多顶极理论成果发展了⽣态演替进化理论。
⽣态演替进化是景观⽣态学的⼀个主导性基础理论,现代景观⽣态学的许多理论原则如景观可变性、景观稳定性与动态平衡性等,其基础思想都起源于⽣态演替进化理论,如何深化发展这个理论,是景观⽣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个重要课题。
2.空间分异性与⽣物多样性理论 空间分异性是⼀个经典地理学理论,有⼈称之为地理学第⼀定律,⽽⽣态学也把区域分异作为其三个基本原则之⼀。
⽣物多样性理论不但是⽣物进化论概念,⽽且也是⼀个⽣物分布多样化的⽣物地理学概念。
⼆者不但是相关的,⽽且有综合发展为⼀条景观⽣态学理论原则的趋势。
地理空间分异实质是⼀个表述分异运动的概念。
景观遗传学:概念与方法
![景观遗传学:概念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0319cc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d.png)
景观遗传学:概念与方法薛亚东;李丽;吴巩胜;周跃【摘要】全球变化下的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给牛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生物多样性保护必须由单纯的物种保护卜升到栖息地景观的保护.景观遗传学是定量确定栖息地景观特征对种群遗传结构影响的一门交叉学科,在生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有巨大的潜力.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评述了景观结构与遗传多样性的关系,介绍了景舰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尺度和方法,并对景观遗传学当前的研究焦点及面临的挑战做了总结.【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6【总页数】7页(P1756-1762)【关键词】景观遗传学;生物多样性;概念;方法【作者】薛亚东;李丽;吴巩胜;周跃【作者单位】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093;云南财经大学全球变化与流域管理中心,昆明,650221;云南财经大学全球变化与流域管理中心,昆明,650221;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650093;云南财经大学全球变化与流域管理中心,昆明,650221【正文语种】中文Abstract: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s becoming more challenging and imminent due to rapid 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under ever growingglobal natural resource demanding.Habitat loss and fragmentation can lower migration rate between populations of a species,thereby reducing gene flow and genetic variability,leading to increased risk of extinction.Becaus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diversity and landscape characters,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should involve the study of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hanges.Thus,conservation efforts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single species but also should consider all components of its habitats.We here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structure and genetic diversity,and outlined the scale,major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of landscape genetics.Landscape genetics is the interdisciplinary of population genetics,landscape ecology,and spatial statistics.It is used to quantify the effects of landscape characters on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s.Results from such studies may have great implication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reserve management.There are five major researchcategories:(1)quantifying influence of landscape variables on genetic variation;(2)identifying barriers to gene flow;(3)identifying source-sink dynamics and movement corridors;(4)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cale of ecological processes;and(5)testing species-specific ecological hypotheses.Nowadays,landscape genetics is becoming a popular research area,because it opens the possibility to investigate ecological processes through genetic data and to analyses how these processes operate in the real ndscape genetics have heuristic,as well as practical,values in encouraging landscape ecologists to thinkmore about biological processes rather than spatial patterns,and in encouraging population geneticists to consider the quality of a landscape instead of mere spatial distance.The use of molecular genetic is a new research method in testing landscape ecological hypotheses.It is new to use molecular genetic data to test specific landscape ecological hypotheses.This paper presented some suggestions for landscape ecologists in conducting their researches on landscape genetics:(1)do not confound neutral and adaptive genetic variation;(2)do not confound recent and historic gene flow;(3)test hypothesis and make it a truly landscape-related hypothesis;(4)check whether suitable genetic markers already exist or can easily be developed.Thepaper also explained to population geneticists the wealth of analyses that can be done with landscape ecological data,and then made these suggestions:(1)a landscape approach should go beyond testing the effect of distance;(2)disturbance and landscape change can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studydesign;(3)simulation model may help establish a mechanistic link;(4)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site conditions may be as important for explaining quantitative traits as are differences in their means.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natural ecosystems are increasingly threatened by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such as habitat degradation,climatic changes,and invasive species etc.It is believed that landscape genetics will bridge researchers from micro-to macro-ecology,and it is conducive to articulation between academic arena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community.The current focus ofthe research is landscape connectivity combining with geneticdata.Inter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encouraged and facilitated in the study process.Key Words:landscape genetics;biodiversity;concept;technique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不断加剧的物种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第二讲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第二讲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1d3cf07ed1f34693dbef3ea3.png)
3、约束
❖ 不同等级层次之间还具有相互作用的关系,高层 次对低层次有制约作用,而低层次则为高层次提 供机制和功能,由于其低频率、慢速度的特点, 这些制约在分析研究中往往可表达为常数;
❖ 另一方面,由于其快速度、高频率的特点,低层 次的信息则常常只需要以平均值的形式来表达。
第二讲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等级系统中相邻层 次之间的关系
核心层次是根据研究 对象而确定的中心尺 度,它是上一层次的 组成部分,其行为受 到上一层次的制约。
核心层本身又是由若 干处于下一层次上的 单元构成的。而这些 单元的相互作用是产 生核心层次上各种行 为的机制所在。
第二讲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二、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 很久以前人们就意识到岛屿的面积与物种数量之 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 但是本世纪60年代以前 在岛屿生物地理学中基本上没有定量的理论。
pattern)
第二讲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 ⑤缀块一廊道—基底模式(patch - corridor matrix model)
❖ ⑥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island biogeography theory)
❖ ⑦边缘效应与生态交错带(edge effects and ecotone)
❖ ⑧复合种群理论(metapopulation theory)
第二讲景观生态学理论基础
1、等级结构
❖ 等级系统具有垂直结构(即等级层次)和水平结构。 ❖ 就其垂直结构而言,有巢式和非巢式等级系统。 ❖ 在巢式系统中,每一层次均由其下一层次组成,二
者具有完全包含与被包含的对应关系(例如,分类 等级系统:界-门-科-属-种。 ❖ 在非巢式系统中,不同等级层次由不同实体单元组 成,因此上下层次之间不具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如军队官衔等级系统:司令-军长-师长-旅长-团 长-营长..)。
遗传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关系的研究
![遗传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关系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e106544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6.png)
遗传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关系的研究遗传多样性是指某个群体中存在的不同基因类型的数量和频率,体现了生物种群在分子水平上的多样性。
景观生态学则是研究生态系统空间格局、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与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在本文中,将探讨遗传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部分: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遗传多样性在维护物种生存、适应性和进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现代生态系统中有着数量庞大的生物,这些物种大多具有不同的形态、行为和适应力。
这是因为这些物种的频率和分布差异,这些差异从分子水平到宏观层面都有所体现。
同时,遗传多样性还决定了物种对环境变化或压力的反应,从而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然平衡。
第二部分:景观生态学中的遗传学景观生态学利用遗传学研究生态系统中的基因流、遗传性状和群体适应性等相关问题。
由于物种分布和生境的连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使物种间的基因流动性别打折,遗传相似性和多样性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第三部分:遗传多样性与景观生态学关系可以发现,生态系统的格局、结构和功能对环境压力的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景观生态学关注的研究内容更多地涉及到不同尺度上的环境因素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不同生境类型的变化、尺度的变化以及不同生境隔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
生境隔离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影响到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景观遗传学所研究的生态系统也因此受到了许多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不断更新、发展和调整的。
例如研究表明,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多样化的物种可以引起不同物种之间的基因互换,这有助于维持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
因此,景观因素作为影响物种演化和群体结构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对遗传多样性的维持和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四部分:思考遗传多样性和景观生态学的关系不可忽视。
这些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系统的视角来看待生态系统。
通过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和环境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维持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和繁荣。
景观基因的概念
![景观基因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a0da61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4.png)
景观基因的概念景观基因的概念引言景观基因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景观建筑师詹姆斯·科里德(James Corner)提出的。
它是指一种理论,通过这种理论可以解释城市和自然环境中的景观形成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景观基因的概念、特点、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景观基因的概念1.1 定义景观基因是指在城市或者自然环境中,不同元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系统。
这个系统包括了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如地形、水体、建筑物、绿化等等。
1.2 原理景观基因理论认为,城市和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固定不变的元素,这些元素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并且会根据不同情况下所处环境而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形成一种稳定而有序的状态。
二、景观基因的特点2.1 多样性在一个城市或者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景观基因,这些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并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
这个系统中包括了各种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如地形、水体、建筑物、绿化等等。
2.2 稳定性景观基因理论认为,在城市或者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固定不变的元素,这些元素会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相互作用,并且会根据不同情况下所处环境而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最终会导致整个系统形成一种稳定而有序的状态。
2.3 可塑性景观基因理论认为,城市和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一些固定不变的元素,但是它们并非完全不可改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人类活动来改变这些元素,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演化过程。
三、景观基因的应用3.1 城市规划景观基因理论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理论支持。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城市中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确定城市发展方向和目标。
3.2 自然保护景观基因理论可以为自然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在自然保护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自然环境中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来确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3.3 旅游开发景观基因理论可以为旅游开发提供理论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人类对自然景观改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加速了自然景观的破碎化和萎缩,物种的生存空间和生存质量受到极大的威胁,从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复杂影响,也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
这种背景推动了景观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的交叉,通过分子遗传标记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景观格局与种群遗传结构、基因流动联系起来,从而为评价和解释景观格局与过程(如生境破碎化)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这一途径及其应用的领域被称为景观遗传学[1-2]。
笔者从基本理论、关键问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近年来景观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景观遗传学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景观遗传学在景观管理和生物保护工作中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
1景观遗传学的概念
景观遗传学是近年来才被定义为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的,是景观生态学与遗传学结合的产物。
它的产生得益于分子遗传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完善和研究工具的改进以及统计学的发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3]。
景观遗传学的概念最早是由manel等[4]提出的,这门新兴学科融合了景观生态学和分子种群遗传学的方法,目的在于提供关于微进化过程与景观特性相互作用的信息,如遗传漂变、基因流和选择等。
一般而言,景观遗传学就是要通过对种群遗传结构和景观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具体量化,从而探究生态过程对遗传变异产生的影响。
2景观遗传学与传统学科
系统地理学和集合种群遗传学是与景观遗传学方法论相似的2个研究领域,通过将景观遗传学与其进行比较分析,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景观遗传学的特质[1]。
系统地理学关注的是地理尺度上种系分化的历史,主要强调地史过程与系统发生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板块运动和造山过程等,是生物地理学与谱系发生学的有机结合。
景观遗传学更侧重于景观尺度上的环境异质性对人类可观测时间尺度(或生态尺度)上微进化过程的影响,包括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和基因流格局2个方面。
集合种群遗传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空间内具有不同种群遗传学特征的种群,但研究过程中普遍只考虑距离变量,忽视时间尺度的影响,并且一般会将复杂的景观结构机械地简化为2类:适宜的生境斑块与不适宜的基质。
同时,集合种群遗传学模型是以局域种群间的隔离为前提假设的,这不仅使该模型的适用范围被局限在很小的领域内,而且也造成种群分布的间断性在实际研究中往往难以预判。
景观遗传学则对景观的空间、时间和环境特征进行综合、全面分析和考虑,同时强调以个体数据为基础,因此也不需要对种群分布的间断性进行事先判断。
3景观遗传学领域的关键问题
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景观遗传学来自多个传统学科之间的交叉互通,有着不同学科的特质,其关注的焦点是景观生态过程和景观空间特征对时间尺度上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和基因流动的影响。
3.1合理量化目前景观遗传学方面的研究报道一般都集中于景观格局对基因流动和遗传结构影响的合理量化方法。
种群遗传学中常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己经被广泛应用于量化地被类型、河流距离、历史上的景观格局、水流速度、山脊距离、热量分布和景观格局等对遗传变异的影响[7]。
sezen等[8]研究了在哥斯达黎加的丛林中斑块类型和景观变化对林下棕搁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次生森林中斑块直径的增大,林下棕榈的遗传多样性逐渐降低,这种变化趋势与原生森林相比更为明显,这种现象说明由于景观构成和景观格局的不同,内在尺度也在发生着变化。
3.2时空尺度时空尺度是在景观生态学和空间统计学中展开试验研究时必须确定的关键问题,而在景观遗传学领域也同样重要。
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下,特定的景观变量往往会检测
到不同的基因流动格局,遗传变异也会呈现不同的模式。
ramstad等[9]研究了阿拉斯加红大马哈鱼种群的遗传结构,并采用局部mantel检验分析了不同进化和生态因子对遗传结构分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潜在的冰川退却时间与新产卵生境的重新定殖时间以及产卵时间与建立者效应间存在密切关系,时间隔离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同时,对遗传结构而言,地理距离和产卵生境的差异相对而言并没有太大影响。
trapnell等[10]研究了1种生存于美国中部的附生兰花的基因流动,结果发现这种兰花的花粉扩散和种子散播对基因流动的相对贡献存在空间尺度依赖的现象。
在较大的空间尺度下,控制基因流的主要因素是风力造成的偶尔种子扩散,在中等空间尺度下主要影响因素为蜂雀行为带来的花粉扩散,而在最精细的空间尺度下种子重力造成的扩散是影响基因流动的最有力因素。
综上所述,由于存在时空尺度的依赖,在景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中也有必要通过采用多尺度的分析方法来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galpern等[11]在检测林地驯鹿生境的景观连通性时采用了一种以景观图为基础、构建voronoi图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多空间粒度下进行检测分析,最终发现多尺度的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揭示单一尺度分析时被忽略的问题,而且能够降低分析结果对不同阻力参数的敏,更有利于得出一致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