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考点一秦汉时期的政治

一秦朝的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1)客观上:结束割据,完成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的必然

①经济上: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各地联系加强。

②政治上:各诸侯国废除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

③民族关系上: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了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人心向背:长期战乱,人民深受其苦,渴望统一。

⑤局部统一:长期争霸战争,形成局部统一(战国七雄),为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2)主观上:秦具备了统一的实力。

①商鞅变法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其他国家。

②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强。

③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广罗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

2、统一的过程:

兼并战争(灭六国)、南征越族(凿灵渠)、北击匈奴(筑长城)

◎拓展:对秦长城的评价:

①积极方面:抵御了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闻名世界,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

②消极方面:它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国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往来,不利于民族融合,它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3、秦朝的疆域

5、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拓展:对焚书坑儒的认识:

焚书坑儒的实质是文化专制,它表明秦朝不仅要取缔与当局政策相抵触的不同政见,在政治上不准“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学术上严禁产生不同政见的思想渊源“私学”,即以儒家为主的诸子学说在民间的流行,而进一步确立法家学说的官学地位,实现学术思想的统一,以巩固秦政权。

焚书坑儒虽对巩固维护统一的封建集权新制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整体上看却适得其反,因为不同学派、学术观点不是单靠行政高压手段所能统一的。

焚书坑儒这种野蛮做法造成了当权者与知识阶层的严重对立,加深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封建皇权摧残文化、迫害知识阶层的先例,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同时用来巩固统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秦始皇没有认识到守成与进取不同,应变换指导思想,采取不同的统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学说,一味强调法治,结果愈益加强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秦旋即灭亡。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初步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并渐趋衰落于明清。

二两汉的兴衰

1、西汉的建立:

背景: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

时间:公元前202

标志:汉高祖刘邦定都

性质:封建统治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战争。

胜因:收揽民心(约法三章);善于用人(汉初三杰);巩固富饶根据地(关中)

影响:消灭以项羽为首六国旧贵族势力,为汉初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创造条件。

2、西汉的发展:

⑴汉初休养生息

原因:

客观——长期战争使社会生产力遭受极大破坏,经济困难

主观——吸取秦亡教训,“与民休息”

目的:恢复战乱带来的影响作用:为后来的盛世垫定基础

实质: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理论依据:“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

措施:政治上: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经济上:轻徭薄赋慎刑;重农抑商;

外交上:和亲匈奴,稳定边疆。

⑵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公元前141年)

措施:①重视农业,多次减免田租;②鼓励生产;③改革法律;④提倡节俭。

实质:是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继续和发展,第一个封建治世。

意义: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政治和物质条件。

3、西汉的强盛:汉武帝的大一统(前156年—前87年)

⑴背景:经济条件:休养生息,实力雄厚。政治需要:土地兼并、商贾膨胀、边境不宁等问题。

⑵措施:

①政治方面:改革中央官制,加强专制皇权(外朝与内朝)

改革选官制度,大量选拔人才(察举制与征召制)

强化监察制度,加强官僚控制(刺史制度)

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与附益法)

改革币制(半两钱-----五铢钱)

②经济方面:盐铁官营、平抑物价

③军事方面:出兵匈奴(卫青与霍去病);进军南越(南海九郡)

④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建太学与郡国学;崇尚法制

4、西汉的灭亡:王莽篡汉(公元8年)

5、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

⑴背景:王莽改制失败,引发农民起义(绿林、赤眉);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

⑵措施:(以“柔道”治天下)进一步加强中央专制集权(优待武将;重用文臣;扩大内朝权力;加强监察制度),解决奴婢问题,恢复农业生产

6、东汉政治的特点

⑴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含义:也叫世族地主。是享有特权,拥有极强政治经济势力的大地主。

演变:产生于战国;发展于西汉初期;抑制打击于汉武帝;迅速发展于东汉(“不抑兼并”;政治基础)

特点:

政治上——把持中央与地方政权,累世公卿;

经济上——田庄经济(占地广大人口众多不纳租赋)

军事上——私人武装,坞堡壁垒

影响:形成割据(东汉末年军阀割据),造成分裂(三国两晋南北朝)

⑵外戚和宦官专权

7、东汉统治的瓦解:黄巾起义(184年)

原因:东汉中后期政治黑暗,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特点:有准备、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

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作用:瓦解东汉统治(名存实亡)

三秦汉的官僚制度

(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2)地方官制:秦——郡县制;汉——郡国并行制

四选官制度——察举制和征召制

(1)确立时间:汉武帝

(2)选拔标准:前期:才能和品德

后期:门第和声望

(3)作用:前期:选拔了大批人才,为国家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后期:形成官僚集团,助长了豪强地主的势力。

五监察制度

秦——御史大夫

汉——刺史制度

目的: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县长官。

设立:汉武帝时,设州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及地方高官。

演变:东汉时,逐步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

练出高分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

2、岭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

A西周B秦汉C西晋D隋唐

3、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实行刺史制度B设置西域都护C实行察举制D颁布推恩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