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霸王别姬赏析
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

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京剧《霸王别姬》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融汇了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表演艺术吸引了无数观众,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霸王别姬》是根据中国历史上的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战国时期斗转星移的战争与爱情故事。
剧中的主要人物有项羽、虞姬、刘邦等,他们的情感交织、命运多舛使得这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在音乐方面,京剧《霸王别姬》以婉转悲怆的旋律为特色,通过声乐和乐器的奏鸣,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复杂心理。
角色之间的对唱和合唱,展现了剧中人物的互动与情感表达。
舞蹈是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霸王别姬》中更是运用了多种舞蹈形式,如扇子舞、剑舞等,使整个剧目更加生动活泼。
演员通过独特的舞姿和动作,将剧情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塑造融入到舞蹈中,增加了戏剧表现的力度和魅力。
戏剧是京剧的核心,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情节的展开相互关联,引人入胜。
不同角色的服装、化妆和造型都经过精心设计,以突出他们的身份地位和情感特点。
演员表演时的唱念做打,以及传统的身段和面部表情,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心理。
京剧《霸王别姬》的艺术赏析是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珍贵财富。
通过观看并分析这样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同时,也能够体验到京剧这种形式独特、表现力丰富的艺术魅力。
作为观众,欣赏京剧《霸王别姬》不仅需要用心去欣赏演员们的精湛表演,更要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手法。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学习,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京剧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魅力和传承之美。
在当今社会,传统艺术逐渐被现代化娱乐所取代,但是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如《霸王别姬》,无论在当代还是未来,都将永远持续下去,为人们带来无尽的艺术欢愉和思考的空间。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的瑰宝,其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元素的完美结合,使其成为了不朽的经典之作。
通过对其艺术赏析,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京剧的魅力和内涵,也让我们对传统艺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从《霸王别姬》看京剧艺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

从《霸王别姬》看京剧艺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京剧《霸王别姬》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经典代表之一,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在电影艺术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广泛的赞誉。
本文将从剧情、表演技巧、舞台美学、文化传承等多个方面探讨《霸王别姬》中京剧艺术与影视艺术的融合。
首先,来看剧情方面。
《霸王别姬》是中国古代的一段悲壮的历史故事,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田穰苴爱上了表演精湛的京剧艺人程蝶衣,二人在演出中相遇,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但是因为种种的原因,他们最终没有在一起。
影片采用了京剧《霸王别姬》的剧情框架,但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和改编,加入了更多的细节和情感的描绘,使得观众更加的容易被感染和沉浸在电影的情节之中。
这种将京剧经典剧目改编成电影剧本的方式,在国内外都很常见,例如《色,戒》、《红高粱》等电影都是这种方式。
其次是表演技巧方面。
京剧表演一般注重肢体语言、面部神情和音乐效果,形成独特的表演风格。
而电影艺术多采用拍摄、剪辑等手法来展现情节。
在《霸王别姬》中,导演陈凯歌巧妙地尝试将京剧中的表演艺术融入到电影中。
在阮玲玉、田穰苴等众多角色的表演中,除了加强人物性格的塑造外,还配合了京剧中特有的造型、装饰、神态等表现技巧,使得角色更加鲜明、有特色。
此外,在恢弘气势、战争场面的展现上,《霸王别姬》采用了电影运镜、音效等特效,使得影片更具视觉冲击力。
再次是舞台美学方面。
京剧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在舞台设计、灯光、音响、化妆等方面都能呈现出独到的审美效果。
而电影艺术则更注重场景的拍摄和刻画。
在《霸王别姬》中,导演巧妙地将京剧和电影的优点融合起来。
电影中的众多场景,比如陈萍萍家中的梧桐树、兵营中的大红灯笼等,都具有浓郁的京剧气息,充满了中国古典的艺术感。
最后是文化传承方面。
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而电影艺术则是中国当代文化的代表。
在《霸王别姬》中,京剧与电影艺术的交融不仅仅是艺术形式上的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
戏曲《霸王别姬》鉴赏

大学语文论文----中国古代戏曲鉴赏姓名:郑泽院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学号:20140922037戏曲《霸王别姬》鉴赏《霸王别姬》原名《楚汉争》,根据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编写而成。
1918年,由杨小楼、尚小云在北京首演。
1922年2月15日,杨小楼与梅兰芳合作。
齐如山、吴震修对《楚汉争》进行修改,更名为《霸王别姬》。
它讲述的是楚汉四年相争,项羽被围垓下,听到四面楚歌,以为大势已去,于是唱起:“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自刎殉情,项羽悲伤不已,也于乌江自刎而死。
这个故事不能不说是可歌可泣,歌颂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缅怀项羽与虞姬的爱情。
然而这样一个伟大的故事,在被称为国粹的京剧里,又出现了另一番风味。
没有电影情节的一瞬间的激情澎湃,需要我们静静欣赏,细细品味,犹如一壶好酒,越偿越滋味。
我观看的是梅兰芳先生曾经出演的京剧,带有独特的梅派风格,是综合了青衣、花旦和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在唱、念、做、舞、音乐、服装、扮相等各个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京剧旦行的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梅派”艺术的特点是从不强调特点中来体现的。
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也和其他京剧流派一样,在承师前辈艺人的基础上,走自己的创新发展道路。
梅兰芳从吴菱仙所学到的戏,基本都是京剧青衣应工的开蒙戏,从陈德霖、王瑶卿等所学到的也都是规规矩矩的传统老戏。
梅兰芳不仅在唱、念、做、打方面,样样精通,在继承前辈艺人的艺术风格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形成独树一帜的京剧旦行流派--梅派,另外在表演、服装、音乐、化妆、舞蹈、舞台灯光等方面,也有改革与创造。
梅先生在此剧中饰演虞姬一角,与刘连荣先生饰演的项羽搭戏,可谓是名师出手,相貌传神。
虽然整部戏一开头差不多有6分钟的动作表演,没有一句台词,但是这正是京剧的魅力所在啊,肢体语言的表达细致入微,乐器伴奏引人入胜,丝毫不会觉得烦躁和吵闹,反而觉得一种来自血液的力量带自己进入整个故事之中,当一大段表演完毕后,虞姬登场,梅先生的声音依旧那样熟悉,将一名大将妻子所有的气质表现的灵动,“大王”二字出来的时候又将女人的一面表现的活灵活现,犹如虞姬真实的出现一样,而后项羽与虞姬共饮,商议战事,虞姬反复强调:自古兵胜负乃是常情,以此来安慰项王,项王每每反对,认为自己不能够失败,直到夜间,打更的声音一边一边传来,虞姬的心一下下沉重,为大王之事不得入眠,见大王醉卧帐中,想去和他聊心事,也不想去打扰明日要上战场的他,只得独自闲步帐里账外疏散愁情,在这个月色清明的夜晚,一点都没有心思看月亮,想的都是与大王的往事,忽有楚歌四面争起,唱到:田园将芜胡不归,千里从军为了谁,更加使得军中战士思家之情更浓,都是以为刘邦占了楚地,更是无心作战,均有离散之心,此时的虞姬听到了几个将士的对话,愁上加愁,不晓得自己一个弱女子如何去挽救这个局面,于是进账叫醒醉卧的大王,大王一听:沙场壮士轻生死,年年征战几人回,气的大怒,也以为刘邦得了楚地,项羽并未听取虞姬的建议等待援兵,认为没有脸面再见江东父老,听到自己的坐骑乌骓声音嘶鸣,牵上来之后觉得自己这一战是最后一战了,于是与自己心爱的虞姬饮酒作《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浅谈京剧《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色

浅谈京剧《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色《霸王别姬》是一出古典悲剧,也是一部中国京剧的杰出代表作。
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历史,通过一系列充满艺术性和感性的情节而闻名于世。
本文从京剧的类型、舞台效果、音乐、表演语言以及服装等方面对《霸王别姬》之艺术特色进行介绍和分析。
京剧是一种杂糅了中国古典话剧、芭蕾舞、武术、歌舞、音乐和舞台效果等艺术形式的混合艺术。
在《霸王别姬》中,京剧的多元素结合,利用艺术语言重现出苦痛悲剧的爱情故事,表现出主人公的不可言喻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反映出无情的压迫者对爱情的压抑。
京剧的舞台效果也是十分复杂的。
《霸王别姬》中有大量的道具用以描绘出百态百调的人物形象。
它们包括梨花纸糊屋梁以及象征着遭受压迫和身份象征的紫金绸,这些都为舞台提供了丰富的色彩和视觉效果。
另外,扮演《霸王别姬》中的角色所用的表演语言也是比较特殊的。
京剧的表演语言以说唱的方式表达,同时运用了强大的节奏感。
在《霸王别姬》中,表演语言把握得恰到好处,不仅搭配得当,更能传递出情节和主题的特殊效果,使人有一种聆赏京剧表演的极致兴趣。
此外,《霸王别姬》还充分运用了京剧特有的配乐,像《倩女幽魂》、《怨女冤魂》、《穿花蛱蝶》等歌曲,都是京剧最具代表性的曲调,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随着曲调的变幻,音乐也被用来突出表演中的角色情感,更能加深观众对剧情的感受。
最后,由于《霸王别姬》所涉及的内容涉及中国古典文学和历史,因此,服装的设计也是十分复杂的。
服装设计不仅要表达每个角色的人物特质,还要反映其地位的不同,以一种视觉上的语言表达更深层次的情感。
这样,观众可以更清楚地辨识主要人物,也更深入地理解剧中情节发展以及主题内涵。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霸王别姬》以多种艺术语言展现出了悲剧故事的精彩和主题,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令人赞叹不已。
本文仅仅简要概括了《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色,期望能够为观众提供一些对京剧的新的认识,从而对这部古典悲剧的精神而引发更多的思考。
霸王别姬情深义重的戏剧杰作

霸王别姬情深义重的戏剧杰作霸王别姬,这部被誉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以其深情的剧情、精湛的表演和凄美的配乐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角色塑造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探讨这部戏剧杰作的魅力所在。
故事情节霸王别姬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以京剧为背景,展现了两位戏曲演员程蝶衣和段小楼之间命运坎坷的爱情故事。
程蝶衣是京剧《霸王别姬》中的扮演霸王项羽的旦角演员,而段小楼则是扮演虞姬的青衣演员。
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既是角色间的爱恨情仇,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感。
故事起初,程蝶衣为了逃避被迫穿女装的命运,被父亲带到剧团学艺,成为了剧团的红旦。
而段小楼则是剧团少帅府的红楼。
两人因为舞台上的配合而逐渐产生感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在演艺事业上的成就和地位产生了差距,段小楼逐渐变得越来越成功,而程蝶衣则陷入了职业的低谷。
在情感的纠葛中,程蝶衣与另一京剧演员曲三春私下结婚并生下了一个儿子。
然而,当段小楼发现这一事实后,感到愤怒和背叛,并离开了程蝶衣。
多年后,程蝶衣被迫为刺探日本军情而设局,最终导致自己的死亡。
而段小楼在霸王别姬的最后一次演出中,放声大哭,以示对程蝶衣的纪念和惋惜。
角色塑造霸王别姬的每个角色都塑造得深入人心,使观众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程蝶衣是一个伟大的表演者,她为了艺术而忍受了许多艰辛和牺牲。
她的扮相美丽,演技高超,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享受。
段小楼则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演员,为了自己的事业而放弃了爱情,最终陷入了孤独和憎恨。
曲三春是一个复杂的角色,她既是程蝶衣的情敌,又是她的朋友和妹妹。
她懂得利用自己的美貌和聪明才智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同时也为自己的冷酷和自私感到后悔。
每个角色的命运都深深触动着观众的心弦,使他们对戏剧的发展和结局产生强烈的共鸣。
艺术特点霸王别姬的艺术特点丰富多样,从剧本到视觉呈现都展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剧本的写作非常精彩,情节紧凑,角色形象丰满,层次感强烈,使观众能够真正融入其中。
英雄与美人——京剧《霸王别姬》赏析

英雄与美人——京剧《霸王别姬》赏析第一次在电视里看到《霸王别姬》这部京剧是在晚上,只记得那时还小,也听不懂唱词。
现在虽然长大了,但总觉得有些地方想不通,便又重新翻出来再看了一遍。
这部戏无论对于当代还是古代的中国人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它深刻的反映了动荡时期下的男权与女性地位之间的矛盾冲突,同时也讲述了段唯美凄凉的爱情故事。
说实话,我对这部戏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倒是对虞姬这个人物非常的喜欢。
她为了霸王宁可自刎于剑下也要完成他生前所托,就凭这点,她的伟大品质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但更让人难忘的,却是最后那一幕:霸王和虞姬共饮一杯酒,霸王舞着剑,血顺着剑尖流了下来。
眼看着手里那把钢刀又要向自己挥来,他索性高举酒杯一口饮尽,而此时的剑刃离自己也越来越近……所有人都惊呆了,而此时的霸王也仿佛像一个孩子般嚎啕大哭,直到喝干了最后一滴酒。
顿时,鲜血顺着剑柄滑了下来,染红了他的衣衫,他颤抖着将宝剑放回原处。
这时,虞姬用极其悲痛而又无奈的目光望着霸王,她的心中只剩下了无限的柔情、凄苦与迷惘。
因为在她的内心深处知道,自己和霸王已经是缘分已尽,即使还能相见,也终究会形同陌路。
那一刻,虞姬身上散发出来的凄楚而又无奈的美丽让我深深地感动了。
她的命运悲剧不禁让我们想到了那千古的帝王-秦始皇,也许就是因为他的残暴,使得当时的百姓民不聊生,最后天下才会被其他国家占据,使我们的祖国变得落后而贫穷,从而也造就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悲惨结局。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
”虞姬的爱恨情仇是她性格中刚强和柔弱两面的真实写照,可以看出虞姬不同于常人的性格特征。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女人的作用似乎只有一个--传宗接代,但霸王却认为她应该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我记得有人曾这样说过:虞姬是封建社会中为数不多的既拥有坚定信仰,又能追求自由、平等、幸福的先进女性。
人类社会之所以进步,正是由于那些不断为这种理想而抗争的先驱者,是他们的努力使我们的社会迈出了巨大的步伐,从无到有。
霸王别姬赏析一千字

霸王别姬赏析由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四十六届法国嘎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影片娓娓地道出一个关于戏、梦和人生的凄美故事。
京戏,或者说京剧,一向是以正宗中原文化的底蕴和外现从徽班进京二百多年以来盛盛衰衰的。
所以许多人把京戏视为传统文化的精华,影片围绕一出《霸王别姬》展现了段晓楼、程蝶衣和菊仙三个主人公在几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跨度为民国到**以后。
程蝶衣饰演虞姬时真正达到了“不疯魔不成活”的程度,这种传统文化有一种邪异的魅力,再加上程蝶衣小时的奇特经历,所以程蝶衣真正沉入自己的“戏梦”中,改变性别改变性格地疯狂依恋着京剧、依恋着虞姬、依恋着霸王——他的师兄段晓楼。
这种痴迷与忘我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在时代的交替中他因戏生祸却因戏免祸,因痴迷忘我却因现实颓废。
对京戏艺术的从一而终的外在表现就是程蝶衣对虞姬、对霸王——师兄段晓楼的从一而终。
这种忘我的热爱铸就一种飘忽、无奈的凄美人生。
沧桑人生中程蝶衣注定是因戏而生,因戏而痴,因戏而死,戏就是他的梦,戏就是他的人生。
段晓楼似乎是个较理智较现实的中性人物,片中的霸王似乎更多地挣扎在现实的残酷中,在菊仙的如火痴情和师弟程蝶衣的“恋兄情结”中他更多地处于两难境地中,如果说在对待戏的态度问题上,程蝶衣是一丝不苟的“人格沉入”,那么段晓楼就更多是的“人格浮出”。
如果说程蝶衣的命运与虞姬如出一辙的话,那么段晓楼的命运与项羽的命运也有一种比喻意义的相同或相似。
他的性格决定他在历史的轮回中反映迟钝,如果没有菊仙,他也许早就被现实的车轮辗压过去了,段晓楼的戏始终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戏,是一种浮出的戏,他的梦注定是一种理想中的残缺的梦,他的人生是一种写满辉煌写满沧桑的人生。
菊仙的特殊身份决定她是一个永远现实的人,她是妓女,为段晓楼所救成了段晓楼的老婆,所以她时时处处现实地维护着段晓楼,因为如果说戏是程蝶衣的梦的话,那么段晓楼是菊仙的梦,在时代更替中菊仙用她过人的机智维护着她的梦。
京剧霸王别姬描写

京剧霸王别姬描写京剧《霸王别姬》是一部经典的京剧剧目,以其精湛的表演和感人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该剧讲述了战国时期的秦国霸王项羽与楚国公主虞姬之间的爱恨纠葛,以及项羽最终被刘邦所败,虞姬选择自刎的悲壮结局。
这部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史诗气息,展现了人物的英勇与悲剧命运。
剧中的霸王项羽是一个具有强烈野心和自尊心的人物,他有着非凡的战斗力和领导才能。
他曾经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一度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被誉为霸王。
然而,他的军事才能和野心最终也成为了他的悲剧。
他的野心让他失去了对自己和对爱情的选择的理智判断。
在他与虞姬的爱情中,他选择了权力和报复,最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命运。
而虞姬则是一个充满悲情的角色。
她是楚国的公主,美丽而聪明。
她深爱着项羽,但是她的爱情却被项羽的野心所控制。
她曾经为了项羽放弃了一切,包括自己的身份和家族的荣耀。
然而,最终她却被项羽所背弃,被迫选择了自刎。
虞姬的死让人深感惋惜,也让人对爱情的悲剧命运感到无奈。
除了霸王项羽和虞姬,剧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角色,如刘邦、吕雉等。
他们的出场使得剧情更加丰富多样。
刘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物,他最终击败了项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
吕雉则是刘邦的妻子,她善于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帮助丈夫。
这些人物的出场和发展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一分悬念和亮点。
《霸王别姬》的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剧中的对话和唱词精彩纷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剧中的音乐和舞蹈也是一大亮点,它们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舞姿传达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剧中人物的心理状态和情感变化。
总的来说,京剧《霸王别姬》是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它通过精湛的表演和感人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物的英勇与悲剧命运。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瑰宝。
这部剧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京剧的经典之作。
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让人们在欣赏剧目的同时,也对人性、人生和历史产生了深思。
《震撼人心的《霸王别姬》京剧艺术与悲情爱恨的千古传奇》

《震撼人心的《霸王别姬》京剧艺术与悲情爱恨的千古传奇》京剧《霸王别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表演技艺和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京剧艺术的魅力,更是一部充满悲情、爱恨情仇的千古传奇。
在演绎霸王项羽和花旦虞姬之间的爱恨情仇时,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艺,将这段悲壮的爱情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为之动容,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本文将从京剧艺术的角度以及故事情节的解读两个方面,探讨《霸王别姬》如何震撼人心,成为一部不朽的经典之作。
首先,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京剧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唱、念、做、打等元素,演员需要通过精湛的技艺和表演功底来展现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在《霸王别姬》中,演员们需要通过唱腔、动作、表情等多种表现手段,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尤其是在描绘项羽和虞姬这对情侣之间的爱恨情仇时,演员们需要将角色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能够感同身受,被故事所感动。
其次,故事情节是京剧《霸王别姬》能够震撼人心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事讲述了项羽和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两人深爱彼此却又身不由己,最终走上了悲剧的命运。
项羽作为霸王,有着雄才大略和豪气干云,但在爱情面前却显得无能为力,最终选择了自刎以求解脱;而虞姬则是一个忠贞深情的女子,为了爱情不惜抛弃一切,最终选择了与项羽同生共死。
这种爱恨情仇、生死离别的情节设置,让整个故事充满了悲情色彩,触动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京剧《霸王别姬》不仅在表演艺术上有着独特的魅力,更是通过深刻的故事情节展现了爱恨情仇的主题,让人们在欣赏戏曲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这部作品不仅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永远闪耀着光芒。
愿京剧《霸王别姬》这部震撼人心的艺术之作能够继续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到爱恨情仇的千古传奇。
霸王别姬戏剧的悲欢

霸王别姬戏剧的悲欢霸王别姬是中国著名的京剧作品,该剧以刘家庄的秦淮河边为背景,讲述了霸王项羽与他的爱人虞姬之间的爱情故事。
这部戏剧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以其深沉的悲情和动人的音乐而闻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霸王别姬戏剧中的悲欢情感以及其对观众的影响。
霸王别姬的情节扣人心弦。
剧中的主要人物项羽是一个英勇无比的将军,他为了报复秦朝的暴政而率领起义军。
然而,他在战败后与他的爱人虞姬决定以死托身,而不愿降服于敌人。
这个揪心的选择引起了观众的深深共鸣,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坚定的信念。
整个戏剧中的音乐和唱腔都非常具有感染力,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剧情。
在剧中,男主角扮演项羽的演员通常会穿上奇特的服装,如霸王的头盔以及装饰华丽的战袍,使观众对角色的形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女主角虞姬扮演者会化浓妆,身着华美的服饰,她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霸王别姬戏剧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情感。
剧中的悲剧情节让人们感同身受,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和揪心的残酷。
观众可以从角色的内心世界中读取到各种情感,如爱、幸福、痛苦和绝望。
这种情感共鸣使得霸王别姬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
同时,霸王别姬也引起了社会上对爱情、忠诚和人性的深入思考。
剧中的角色们追求爱情和信仰,坚守自己的信念,即使在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也不屈不挠。
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也会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反思,思考自己对爱情、忠诚和信仰的态度。
此外,霸王别姬戏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霸王别姬的演出风格和服饰都带有浓郁的中国元素,将观众带入了古代中国的战争与爱情之中。
这种文化特色也使得该剧在国际舞台上备受瞩目。
总之,霸王别姬是一部深情的戏剧作品,引人入胜。
通过其悲欢交织的情节、动人的音乐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该剧打动了观众的内心,并引起人们对爱情、忠诚和人性的思考。
霸王别姬不仅是中国京剧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一。
京剧代表性作品——《霸王别姬》

京剧代表性作品——《霸王别姬》◆ ◆ ◆ ◆京剧代表性作品——《霸王别姬》刘新阳◆ ◆ ◆ ◆《霸王别姬》取材于昆曲《千金记》和《史记·项羽本纪》。
故事讲的是:秦末,楚汉相争,韩信命李左车到项羽处诈降,诓项羽进兵。
致使项羽及部队在九里山遭遇韩信的十面埋伏,被困在垓下。
项羽突围不出,又听四面楚歌,疑楚军尽已降汉,遂在营中与虞姬饮酒作别。
虞姬自刎,项羽杀出重围,感到没有面目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自刎。
关于《霸王别姬》故事题材的京剧,最早是由清逸居士编写的,剧名叫《楚汉争》,在1918年3月9日,由杨小楼、尚小云首演于北京第一舞台。
但该剧因剧情冗长,演出又需分四本完成,故而影响不大。
之后,齐如山和吴震修又对这个题材作了修改,创作了《霸王别姬》,在1922年2月15日,由杨小楼和梅兰芳合作首演于第一舞台。
这里介绍的《霸王别姬》就是梅兰芳、杨小楼演出的版本。
《霸王别姬》原是一出大戏,不仅场次多,而且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十九个,且剧中唱、念、做、打十分全面,首演时除梅兰芳、杨小楼外,还有王凤卿、姜妙香、迟月亭、许德仪等人助阵,演出十分精彩。
在戏中,杨小楼以勾脸武生应工,加之杨本人深厚的文化修养,使得霸王一角演来分外出彩。
1922年冬,梅兰芳南下演出,杨小楼未能随同,该剧中霸王的角色改由上海的金少山演出,金少山则以花脸应工,由此金声名大振。
后来,根据演出时间的需要,梅兰芳又对该剧进行了必要的剪裁,从“韩信点兵”到霸王“乌江自刎”总减至九场戏。
1931年,梅兰芳、杨小楼等还应长城公司之邀,灌制了全剧的十二面唱片。
再后来,则只演到“虞姬自刎”结束。
在梅兰芳几十年来演出《霸王别姬》的历史中,除了上面提到的杨小楼、金少山二位,还先后与沈华轩、周瑞安、刘连荣、汪志奎、袁世海等武生、花脸名家合作此戏,可见,梅氏对此戏的钟爱程度。
相对前面介绍的剧目,《霸王别姬》是一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新编戏,然而,在不断的舞台演出中,梅兰芳始终对其进行着尽善尽美的修改。
张晶:浅析梅兰芳先生的《霸王别姬》

张晶:浅析梅兰芳先生的《霸王别姬》《霸王别姬》这出戏是梅兰芳先生的代表剧目,在剧本、服装、唱念、表演、舞蹈等方面梅先生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幼娴书剑、随夫征战、颇有远见、聪慧善良的虞美人形象,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一、剧本在1918年4月,杨小楼先生与尚小云先生曾编排并上演了《楚汉争》,它共分四本戏,两天演完,因为戏的场子松散,占时长,后来也就很少演了。
直到1921年下半年,梅兰芳先生重新排这出戏,定名《霸王别姬》,由齐如山先生执笔剧本初稿,以明代沈采的《千金记》传奇为依据,参考《楚汉争》后写成的本子,全剧需两天演完,场子仍显松散。
后来梅兰芳先生吸取了《楚汉争》失败的教训,决定由吴震修先生对初本进行修改,删减成一天演完的戏,以霸王打阵和虞姬舞剑为重场戏。
1922年正月19日,梅兰芳先生和杨小楼先生在第一舞台首次合作演出了《霸王别姬》,剧场内的观众座无虚席,尽管场子多,但梅杨两位艺术大师一气呵成的精彩表演,使首演大获成功。
几天之后,又在吉祥戏院再次上演,已减为十四、五场戏,这次的演出给初期的《霸王别姬》暂定了型。
后来随着演出的增多,梅先生觉得慢板有点瘟,就改唱西皮摇板了。
这个时期梅杨灌制了唱片。
1936年秋,他们再次合作演出时已减到十二场戏,直到解放后才减为现在大家公认的八场戏。
舞台艺术影片《霸王别姬》是1955年梅先生后来与刘连荣先生合作的演出,梅兰芳先生曾与四位演员合作演出过该剧他们是杨小楼、金少山、周瑞安和刘连荣,其中以和杨小楼先生的合演最为默契。
二、服饰梅兰芳先生创造的虞妃形象是头戴如意冠、身穿鱼鳞甲人物形象鲜明、特色突出至今广为传颂,它的成功之处是恰到好处地展示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命运。
但梅先生最初设计的如意冠比较低,古装头上的装饰也十分简单,首场演出穿的黄帔是软缎绣花图案,而不是用亮光珠棍串成的“万”字图案;初期舞剑时所穿的小腰裙和云肩是用亮片做成的飘带,装束虽然漂亮,但缺少特性,并且限制了舞蹈动作。
霸王别姬赏析

霸王别姬是一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情感表现的经典作品,无论是从电影、京剧还是历史故事的角度,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霸王别姬进行赏析:
1. 电影方面:霸王别姬是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的一部影片,主演张国荣、张丰毅等。
影片通过讲述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中国戏曲人生,展现了两位主角从孩童时期的相识、相知,到共同走过风雨飘摇的岁月。
电影在情感表现上极为细腻,尤其是对人物心理的刻画,展现了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无奈。
同时,影片通过戏曲元素的表现,让观众感受到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
霸王别姬荣获多项国际奖项,被誉为国产电影的巅峰之作。
2. 京剧方面:霸王别姬也是一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表现力的京剧剧目。
它取材于《史记·项羽本纪》,通过讲述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下,霸王项羽与虞姬的生离死别,展现了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命运的无奈。
京剧霸王别姬在唱腔、表演、音乐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梅派代表剧目,梅兰芳等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历史故事方面:霸王别姬的故事发生在秦末楚汉相争的时期,霸王项羽因不听劝告,执意攻打沛县,陷入十面埋伏,被困垓下。
在生死关头,虞姬为解除项羽后顾之忧,舞剑后自刎。
项羽突围至乌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
这个故事展现了历史上英勇悲壮的一幕,同时也传达了人生无常、命运无奈的主题。
综上所述,霸王别姬无论从电影、京剧还是历史故事的角度,都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
它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动人的情感表现以及优美的艺术形式,吸引了无数观众,成为了一部传世经典。
《霸王别姬》语言分析

又看《霸王别姬》,不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感动。
有几大矛盾对象:程蝶衣与段小楼蝶衣从最开始近京剧班,就与小楼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感人的画面:小楼受罚,黑夜冬天在院子了跪着,蝶衣则隔着窗子心疼地看着他,等小楼回来后则自己光着身子,却把被子给小楼裹上。
接着那个他们依偎在一起睡觉的场面大家一定很难忘记,蝶衣紧紧地搂着小楼,仿佛怕失去了他。
而小楼对蝶衣也是身份的爱护,他开始知道蝶衣不想学京戏了,那一次,他却把蝶衣放走了,尽管他十分的不舍的。
还有后来让老板来,听蝶衣总唱不好“我本是女娇娥”,就用烟斗烫他,从而使蝶衣第一次唱对。
毋庸置疑,他们都是相互喜欢的,但是,小楼对蝶衣只是好兄弟一样的感情,而蝶衣对小楼则超越了亲情。
由于总在戏中扮演青衣,唱的是女腔,学得是女形,久而久之,在社会及角色中,他则比较倾向于女性。
对小楼,他也一直是以一个女性的角色,例如帮小楼舔伤口,给小楼画脸谱,其亲昵的动作无不体现出他对小楼的超出一般的感情。
尤其是在出现了菊仙以后,他对菊仙的嫉妒和对小楼的怨恨,都很明显的变现了他社会角色中女性化的特点。
程蝶衣与小癞子小癞子给蝶衣留下的最深的印象,莫过于一句话:“等以后我成角儿了就天天吃糖葫芦”和一个场景了“最后因为害怕被师傅毒打,而上吊自杀。
”他的自杀是有准备的,由于看着蝶衣被打的恐怖的场面,或许还由于他觉得成为一个角儿还要挨很多很疼的打而觉得害怕?总之,他有准备的自杀了,死之前他把自己身上所有的吃的东西都急急忙忙的吞了下去。
这也许是许多学京戏却没有成角儿的人的另一种选择吧。
梦不能成真,就只有在虚无的世界中去寻找了。
但他却留给蝶衣一生的印象。
在蝶衣成角儿后,一次入场前他听到了冰糖葫芦的吆喝声,就愣住了。
那时候,他想到了什么呢?小癞子的梦想?小癞子的死?或许是震惊和无奈?程蝶衣与张公公张公公玷污了蝶衣。
成了角儿,也并不一定只是荣誉和欢乐。
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开始只是拼命的向前奔,可后来等达到了目标,却才发现这结果也许并不是美好的,可却,只能接受而不能改变了。
京剧霸王别姬粉蝶儿赏析

京剧霸王别姬粉蝶儿赏析
《霸王别姬》中的粉蝶儿,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
在剧中,粉蝶儿代表着虞姬对霸王的痴情。
当虞姬看到霸王的宝剑被敌人夺走时,她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霸王的生存。
在虞姬自杀的场景中,粉蝶儿被用作道具,象征着虞姬的纯洁和美丽。
粉蝶儿在剧中的出现,不仅为剧情增添了浪漫和感人的氛围,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粉蝶儿的形象设计非常精美,颜色粉嫩可爱,如同春天的使者一般,为人们带来了美好和希望。
总之,粉蝶儿作为《霸王别姬》中的道具,以其独特的形式和寓意,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剧中所传达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京剧赏析之霸王别姬

西楚霸王项羽与刘邦逐鹿中原。
霸王顶天立地,可惜时运不济,困于垓下。
霸王正要发兵沛郡,却只见风折都旗。
霸王爱妻虞姬劝他兵事暂缓,但是霸王主意已定,出兵讨伐却兵败而回。
虞姬夜听楚歌之声,知是刘邦已得楚地。
此时霸王孑然独立,只有虞姬与乌骓马与他同在。
霸王感慨悲歌,虞姬执剑而舞,舞毕虞姬挥剑自刎,从一而终。
此剧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
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
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
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此后数十年,经过梅兰芳的不断改革创新,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该剧成为国内外观众百看不厌的好戏,演出场次难以数计。
在塑造虞姬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
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
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
在《夜深沉》的曲调间虞姬拔剑而舞,英气勃发,娇艳动人,眸中星点感伤,微笑的嘴角还带着黯然之感虞姬跟随项羽征战多年虞姬在项羽生活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个以色事人的玩物,而是一个有着极为出色的心智头脑的助手。
虞姬对于国家大事是有自己的清醒的认识和远见的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
《霸王别姬》结构分析

《霸王别姬》结构分析一、序幕(开场) 时长:3分钟基本情境:1977,中国北京;人物,段小楼,程蝶衣;舞台冷开场交代了因文革两人22年不合作,11年没见面,对时间记忆的精确程度反映了两人一粗一细的性格二、开端时长:40分钟1、开端基本情境:1924,北平,北洋政府时代天桥相遇,戏班,细节:小癞子逃跑,小石头拍砖戏班打通堂,剁去手指,戏班收下小豆子。
细节:小豆子手冷,水冻冰小石头与小豆子的互相照顾,小石头在师兄弟中的威信有霸王的豪气,从小石头口中第一次出现《霸王别姬》的唱词(例证性动作)通过关师父强调了梨园的规则——重视京戏,下苦功,熬出头铺垫:小癞子挨罚2、过渡段落陶然亭,芦苇荡,喊嗓。
《霸王别姬》的唱词第二次出现,从幼年到少年师兄弟齐背口诀3、发展小豆子背诵《思凡》总出错,挨打,小豆子对性别的认同逐渐错乱。
“人戏不分,雌雄同在”。
铺垫:小癞子挨打到无法忍受。
“打”已经成为教学方式,与背词对错无关小石头与小豆子相互依赖与照顾。
细节:血手浸水,糖葫芦小豆子和小癞子逃跑,看到名角儿演出《霸王别姬》,受到触动,回到戏班,挨打,小石头与小豆子相依为命,小癞子因害怕挨打而上吊,送葬。
细节:小石头眉角受伤京剧《霸王别姬》第一次演出,突出霸王,是小豆子爱上霸王这个艺术形象的开始4、过渡段落关师父讲述霸王别姬的故事(壁画),交代电影主题,包括“人敌不过天命”,“从一而终”,“人要自己成全自己”。
小豆子再次受到触动陶然亭喊嗓,霸王别姬唱腔再次出现5、高潮张宅订戏,小豆子《思凡》又背错,小石头含泪成全张府,两人第一次合演《霸王别姬》,突出了虞姬。
小豆子帮小石头舔眉角的伤口小豆子发现宝剑,许下送剑之约。
小豆子被张公公欺负,捡回小四,通过关师父再次强调了宿命的观点师兄弟背诵口诀的声音再次出现三、过渡时长:1分钟照相,从少年到成年(带入)四、发展时长:1小时17分钟1、展开⑴开端1937,七七事变前夕段小楼、程蝶衣拍照,学生游行。
浅谈京剧《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色

浅谈京剧《霸王别姬》的艺术特色
霸王别姬是一部由余光中编剧,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古天乐主演的经典题材的京剧,首先它以前所未有的把古代的历史背景,改编成一个女性主义的故事来说明社会问题,以及男女之间的真实深刻的感情,被誉为京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从艺术形式上讲,《霸王别姬》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曲调的特点;二是舞蹈的结构;三是表演的立体感。
首先,《霸王别姬》的曲调特点上,它在保留传统曲调基础上,再创新,把部分西洋曲风相融合,打破了京剧曲调的传统束缚,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更加激情,给观众以全新的感受,开创了一种新的曲调体系。
其次,《霸王别姬》在舞蹈结构上,特别注重将民族舞蹈和街舞技术融合,给舞蹈结构带来新的变化。
同时,细部动作的打破限制,更加凸显出舞动的精神和气氛。
第三,《霸王别姬》的表演形式注重表演技巧,以及更加具体的体态表情去表现每个角色的内心,以便展现角色的感情和个性,以立体的角色形象来营造出热力、紧张、感动和激动的气氛,以此让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心中的挣扎和不舍。
总之,《霸王别姬》是由余光中编剧,陈凯歌导演,张国荣、张丰毅、巩俐、古天乐主演的经典题材的京剧,它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前所未有的把古代的历史背景,改编成一个女性主义的故事;其曲调上保留传统曲调基础上,再创新,把部分西洋曲风相融合;其舞蹈结
构上特别注重将民族舞蹈和街舞技术融合;其表演形式注重表演技巧,以及更加具体的体态表情去表现每个角色的内心,以便展现角色的感情和个性,让观众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人物内心的真实感受。
英雄与美人——京剧《霸王别姬》赏析

英雄与美人——京剧《霸王别姬》赏析京剧《霸王别姬》是著名的历史故事,也是京剧里面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
故事梗概:西楚霸王项羽在鸿门宴中杀死了刘邦的妻子吕雉,使得项羽自己的性格变得更加暴躁、不稳定,刘邦也不敢随便靠近项羽,只能远远观望。
项羽的宠臣虞姬为了让项羽高兴起来,而决定自杀来帮助项羽高兴。
然而,项羽却因此心情很低落,从而导致了这个戏曲无法顺利上演。
后来,项羽派人将虞姬活埋。
由于《霸王别姬》这出戏并不是项羽死的当晚上演的,但它是讲述着整个悲惨故事的前奏,因此十分引人注目,深受人们喜爱。
这部戏是梅兰芳主演的。
他表演的那种霸气、柔美的感觉,如同一道清泉注入了人们的心田,荡涤了人们的心灵。
《霸王别姬》的开始就是虞姬和项羽从高楼上看见自己离去的影子,以及他们相互赠送礼物的镜头,这就像他们夫妻二人的结局,是生离死别。
在表现虞姬的时候,梅兰芳为了充分展示这位“虞美人”的美丽,运用身段动作,将这位“虞美人”的各种姿态都表现了出来,尤其是在她唱《贵妃醉酒》的时候,动作比手势多,而且动作幅度很大,那婀娜的舞姿配合着曲调给人一种似醉非醉的感觉。
《霸王别姬》主要讲述了楚汉战争时期,项羽与刘邦两军交战,为了鼓舞士气,项羽打算通过演唱戏曲来激发士兵的斗志。
但是戏曲并不是所有的士兵都会唱,刘邦也对这次的演出很期待,他想在自己的妻子面前表现一番。
可惜刘邦的妻子并不懂戏曲,最终因为刘邦听到的只有虞姬的哀叹声而不是项羽所唱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等慷慨激昂的话语而十分恼火,大怒地把杯子摔碎。
《霸王别姬》,这部悲剧演绎的主角就是项羽和虞姬。
因为项羽作为英雄人物的性格已经很明显了,而虞姬的形象则表现得越好,就越能体现项羽的英雄本色,让观众看到这个本色英雄。
而虞姬这个人物的塑造更加成功,她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把虞姬对项羽那无私的爱和深沉的思念之情,都表达得淋漓尽致,再加上优美的歌声,把项羽的英雄性格体现的更加强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霸王别姬赏析
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
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
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亦称“京戏”。
流行全国的戏曲剧种之一。
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发展。
霸王别姬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的梅派经典名剧之一。
主角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妃虞姬。
此剧一名《九里山》,又名《楚汉争》、《亡乌江》、《十面埋伏》,是梅兰芳与武生泰斗杨小楼于一九二一年下半年合作创编的。
剧本是根据明代沈采所著传奇《千金记》,并参考杨小楼与尚小云、高庆奎在一九一八年演出的《楚汉争》剧情,由齐如山、吴震修撰写的。
经梅、杨、齐、吴等人共同加工润色,得以完善。
此剧于一九二二年二月十五日在北京第一舞台首演,梅兰芳饰虞姬,杨小楼饰项羽,当即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诀别。
梅兰芳由《史记》中,“不得不和虞姬诀别”引发联想,创下此剧。
剧中虞姬共六个唱段,其中著名的《看大王在帐中(虞姬)》等。
《霸王别姬》中,虞姬午夜于小睡中醒来,夜色清凉,联想到霸王项羽的艰难处境,顿使其愁闷满腹,于是起身,去帐外闲步一回。
此时舞台上,虞姬边歌唱边步行,当唱到“我这里出帐外且散愁情”时,“散”“愁”这两个字使高音,并同时伴以虞姬的一个小圆场再转身,此时唱腔过渡到“情”字,在“情”字上用三个连环式的装饰音,然后抓披风亮相的一刹那时,发出“情”字的最后一个装饰音,这才宣告这一句唱腔与身段的完整结束。
其间我们可以看到,于音乐唱腔上,每一个字讲究“枣核形”的字头字腹字尾的分段式咬字,过渡极其自然。
“情”字是感情含蕴于内而不得不喷薄而出的一个宣泄点,在这个字上使用回环的装饰音以表达虞姬此时的烦闷忧愁与无限惆怅,这是一种圆的处理。
在身段上,转身抓披风亮相的一刹那无疑是整个这句唱腔身段的核心,而在此之前的一刹那,用莱辛的话说,就是“最富于孕育的时刻”,虞姬是通过走一个小圆场,也就是转一个小圈来过渡处理的,这个圆的处理看似随意,可就是这个处理给亮相以充分的准备、酝酿和孕育,而此时台下的观众也是出于审美最兴奋的前一刻,这同样也是使观众的审美情绪得到一个间歇的休息与调整,当最精彩的那一刻来临时,演员与观众,剧中人与旁观者同时得到艺术美感的洗礼,共同完成了一个美妙的片断。
因为演员的外在表现形式即唱与做、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的圆融,所以看后由衷地从内心之中生发出一种圆满的感觉。
京剧梅派艺术是符合于中国传统的中正平和的审美观,体现出线性的艺术规范和圆融的意味形式,梅氏对京剧艺术的不懈追求的背后
是道家的艺术精神,并结合自己多年的艺术实践提出了移步不换形的艺术理念。
这一理念恰指出了传统艺术发展的一条道路,那就是要在尊重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求发展、求创新,京剧梅派艺术本身的传承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有价值的范例。
虞姬是梅兰芳在戏剧舞台上表演的众多优美动人的艺术形象之一。
虞姬的服装扮相,表演身段、唱念做打,均是梅兰芳根据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情感面创造的。
在塑造这个艺术形象时,不仅突出了虞姬的善良、勇敢、远见和厌战等思想品质,同时还显现了虞姬雍容华贵、安详英武的气质仪态。
对于虞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霸王项羽的关系,梅兰芳曾作过深刻的分析,认为虞姬有双重身份,她即是霸王的谋臣,又是爱妃,"面羽则喜,背羽则悲";舞台上的虞姬在面对霸王时应是强颜欢笑,优美动人中又不乏抑郁,当背着霸王时,则应是愁眉冷面,凸显沉重心情。
这种发自内心的感受使得梅兰芳设计了恰当的表演动作,收到了很好的舞台效果。
虞姬的舞剑是剧中的一段重头戏,梅兰芳的舞剑,既不是狂舞,也不是卖弄功夫,而是充分展现优美的造型,从始至终融合剧中人物的情感,使虞姬感情的发泄与剧情发展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直到最后悲壮自刎,达到全戏的高潮。
经梅兰芳精心设计和多年表演的剑舞,成为全剧中最精彩的一折,每次演出均受到观众的极大欢迎。
项羽是悲剧英雄,困于垓下,与坐骑、爱妃挥泪而别,英雄气短。
而虞姬淡黄长裙,明眸皓齿,拔剑舞婆娑,好一个巾帼英雄。
霸王傲骨,发兵沛郡,虞姬好言相劝,可霸王不听,大军兵败而回。
虞姬仍
旧没有任何怨言的为他守候在帐外。
霸王哀伤,虞姬温言解忧,与其说虞姬霸王举案齐眉,不如说它是霸王的红颜知己。
爱,并不在于一朝、一夕、一时、一地或者一人,她永生在天长地久中。
人生短暂,唯一知己,实在难求。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敢相信真爱。
我们被迫相信所谓无怨无悔的爱情不存在生活中,那些爱的水深火热的人们仿佛生活在真空中,离我们太遥远,所谓殉情不过是小说的剧情。
但是就在千年之前的虞姬为了爱,奉献一切。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虞姬真实的惹人生怜,让我们心痛感叹。
虞姬绝不是愚笨的女人,她只不过深爱着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