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课堂 助我成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助学课堂助我成长
————学习仲广群老师的“助学课堂”有感9月30日,怀着激动的心情,我和一位同事一起来到了新沂市新安小学进行为期一天的学习。

上午第一节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仲广群老师讲的五年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中领略到了仲老师的精彩教学。

而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仲广群老师推出的《助学课堂》。

所谓助学课堂,强调三助,学生自学,生生互助,教师帮助。

自学:学生自学倡导先学后教,在“一探二学三生疑”的预习指导策略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探是避免把预习等同于看书自学的做法,因为这会使得学生的预备学习编程了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模仿。

所以,我们一般先安排一道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在探而不得或是探而不明的时候,再安排看书、操作、实验或是收集资料等活动,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贯穿预习的始终。

二学是在探索之后的行动,因人而异。

这时的学,可能是对“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可能是“探不得”后的“充电”。

总之,学生自主探究后的学,就不是索然无味的、可有可无的学,而是某种带有“揭秘”欲望并伴随着心理预期的学习。

三生疑,是更深层次学习的体现,是学后的反思、质疑与追问,疑问的深度,反映了预习和思考的深度.学生把疑问带到学校,又使得后续的学习变得动力强劲。

针对不同的内容,预习的内容和方式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如新授类的会增加探究的成分,复习类的会增加整理的成分,体验类的会增加观察、实验的成分,实践类的会增加操作、制作的成分。

由于不受时间的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保障,而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常常迫于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考虑,不得不“走过场”;由于不受空间的制约,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留出余地,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创造性得到了发挥。

助学:“回馈、释疑、整理、提升”的教学策略。

回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可采用的方法很多。

提问,教师设置几个关键性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判读学生的理解程度;汇报,让学生汇报预习的经历、采用的方法、遇到的困难、取得的成果等,了解学生预习的深度和对知识的
掌握程度;练习,解几道题来一个小测验,以掌握学生预习的情况;交流,将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再通过全班交流的形式获得信息。

释疑:在反馈的基础上,由学生提出在预习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师生合作共同解答。

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教师可灵活选择释疑的方式方法,如直接回答、讨论、辩论、提供相关材料进行实验、操作等,若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很高或是利于教学的拓展和深化,新一轮的课内探究便由此展开。

整理:需要认识到的是,学生的预习并不能取代教师的教学,由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以及学习水平所决定,学生课前的预习所获得的知识往往是零碎地、模糊的、肤浅的,而教学的任务在于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提升能力,亦即让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让肤浅的认知变得深刻,让零碎地知识变得结构化。

提升:课堂上能够腾出更多时间来发展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是“先学后教”的又一优势。

有了学生的“先学”,有了教师引领的“织网”,就夯实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继续引领学生“爬高”,则将学生的思维训练落实到了实处,也是能够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

助学课堂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关键在于能够准确为学生的学情“把脉”,把教学的力量用在重心处和关键处,实现“三个不教”(学生已会的不教、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能弄懂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切实把教师从繁复的课堂讲解中解放出来,把学生推到前台,让质疑、争辩、补充、修正等充盈其间,在师生、生生多维互动中,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我认为这个助学课堂和我校正在研究的“学讲计划”教学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这个模式可以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知识,便于学生深刻、更深入的学习数学知识。

我的思考:
1.助学课堂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是更适合小学的高年级,低年级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困难且效果不明显。

2.助学课堂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助学单”,教师要对课堂有着高超的驾驭能力
3.助学课堂的实施在四十分钟的课堂是否能完成一课时内该完成的内容。

对于没有完成的内容该怎么办?是转天的数学课继续吗?若转天继续,势必会削
弱学生探究的兴趣。

4.如何将助学课堂与我校自主互动式课堂相结合,让“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成为学生学习的常态,让“明确目标——自主学习——互助探究——交流展示——互评总结”成为教师教学的常态,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潜能形成和个性发展的舞台。

究竟怎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仲老师给出了我们答案: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眼中有生、手中有法!并且在今天的课堂上予以了完美的展现和诠释!我认为:在课堂上充满着学生的笑声、掌声和辩论声的课堂是我的理想课堂,为此,我将不懈努力!
闫培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