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灵武英才学校2019-2020年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卷(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时局极端险恶, 。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难者献誓:心未死, ,和平可期, ,杀人者必覆灭。 A.人民无比沉痛 志不绝 争取民主 B.人心异常悲愤 意志紧 民主自由 C.人心异常悲愤 志不绝 民主有望 D.人生生活痛苦 斗志昂 民主有望

6、为纪念“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以“走进读书馆,阅读经典书”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5分)

①下边是学校阅览室流程示意图,请用一段简明的文字转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3分) 7、《骆驼祥子》名著考查。(5分)

①小说的题目“骆驼祥子”主要包含哪些含义?(3分)

②小明同学想和你交流阅读《骆驼祥子》的体会,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2分)

小明:“名著中不乏以小人物的可悲命运来折射社会制度的罪恶,请你结合祥子的经历进行分析。” 你的看法: 8、材料探究分析题。(5分)

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学校小记者走进同学当中进行采访,下面是几个典型记录, 请找出当前中学生爱国意识存在问题的三个原因,并提出一条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学生甲:我觉得除了枯燥的政治、历史书之外,我们接触的爱国题材的书几乎没有。图书馆的这类书只适合给小孩子讲故事,根本就不吸引我们。

学生乙:每天老早上学,回家还有好多作业,老师、家长天天跟我们要成绩,连看新闻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爱国呀。

学生丙:我觉得现在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本就不适合我们中学生,那些给小学生似的宣讲我们早听腻了。

原因: 办法: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9、请用/ 画出下列句中的朗读停顿。(限四处,多划、划错不得分)(2分)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0、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但当涉猎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

③愿为市.鞍马()④对镜帖.花黄()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12、《孙权劝学》中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2分)

13、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你认为原因是什么?(2分)

(二)阅读《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完成下列各题。(12分)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⑪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⑫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⑬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4、选文第①自然段有什么作用?(2分)

15、“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这句话中的“这”指代什么?(2分)

16、文段中作者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言”“行”完全一致?(3分)

17、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

....,长须飘飘

....。

18、分析“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的含义以及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三)现代文阅读(12分)

失根的兰花陈之藩

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 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在晨曦的原野中,有拙重的老牛,才显得纯朴可爱。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

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忘。”

19、从文章题目来看,“根”“兰花”分别比喻什么?整个题目如何理解?(3分)

20、作者“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为什么“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2分)

21、“花搬到美国未,我们看着不顺眼;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与哪句话相照应?对文章中心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结尾援引郑思肖画兰的故事做结有什么作用?(2分)

23、请找出能作为文章主旨句的两个句子。(2分)

三、作文(40分)

24、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再画上一张床……画上母亲安详的姿态,还有橡皮能擦去的争执。”这就是歌曲《画》中的歌词。其实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在“画”,或为父母画上一条围巾,或为自己的生活画上一条彩虹,为梦想画上翅膀,为童年画上句号……你会“画”些什么呢?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记叙文。

题目:为画上 _ ___

要求:1、要写真实经历、要有真情实感;

2、字数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可用别名代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