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免疫检验在临床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等。

在进行免疫检验时,有很多影响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质量控制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影响因素:1. 技术操作:免疫检验需要严格的操作步骤,包括试剂的准确添加、试剂的保存和运输条件、平板洗涤等。

如果操作不规范,会导致结果不准确。

2. 样本:样本的收集、保存和运输条件都对免疫检验结果有重要影响。

如果样本采集不规范、保存时间过长或者转运条件不适当,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3. 仪器和设备:免疫检验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必须经过严格的校准和质量控制,如果仪器故障或者校准不准确,会导致结果异常。

4. 试剂质量:试剂的质量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

试剂的保存条件和有效期都需要严格控制,否则会导致结果偏差。

质量控制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每次检验过程中加入已知结果的质控样本,用于评估检验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内控品包括正、负对照品和多水平的质控品。

通过比较测定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差异,可以评估检验系统的质量。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将样本发送给独立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盲样本检测,以评估自己实验室的性能。

通过参与外部质控,可以及时发现实验室的系统性问题,并采取正确的纠正措施。

3. 校准和标准化:在进行免疫检验之前,需要进行校准和标准化。

校准是通过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来调整仪器的读数,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标准化是通过仪器校准和质控样本的比对,调整检验结果,以使结果在不同实验室之间具有可比性。

4. 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对进行免疫检验的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

建立和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评估和监控各项工作,及时纠正问题。

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技术操作、样本、仪器和试剂质量等。

为了保证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校准和标准化以及人员培训和质量管理等措施。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探讨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探讨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探讨目的探讨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

方法选取该院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样本数为168,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后,用免疫比浊的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进行误检率的比较。

结果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的误检率为7.14%、平均检验时间为(91.73±10.15)min;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后,再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误检率为1.19%、平均检验时间为(64.58±8.26)min。

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误检率,而且可以缩短检验所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目前,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方法主要包括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其中Elisa法的检测原理是采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发生特异性反应,将待测物和酶连接起来,并且酶与底物发生颜色反应后,可以进行定量检测;免疫比浊法的检测原理是通过测定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抗免疫球蛋白)的动态结合,其中两者可以在液相中快速发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颗粒,该颗粒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从而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当固定抗体浓度时,增加检验样品中抗原量,就伴随着免疫复合物颗粒的形成量增加,导致反应液的浊度逐步增加。

所以,通过检测一系列标准品作为对照后,检测反应液的浊度,就可以换算出检验样品中的抗原含量,即求出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时,都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检测步骤各有千秋,检测结果基本类似。

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体现样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结果。

如何高效地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结果准确性,一直是检验科的一大难题。

该院采用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进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检测,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ELISA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血清

ELISA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血清

ELISA质量控制--质量控制血清ELISA 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实验诊断方法,由于其试剂稳定、易保存、操作简便、结果判断较客观等因素,以及既适宜于大规模筛查试验又可以用于少量标本的检测,既可以做定性试验也可以做定量分析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微生物学、寄生虫学、肿瘤学和细胞因子等领域。

ELISA 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质量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方法学的优点。

质控血清是已有靶值的血清,在每次的常规检验中加入一份或数份,通过所得结果来了解本次检验的情况。

质控血清检验的结果如能控制其误差在一定范围内,就说明该检验没有发生不允许的误差。

如果出现超过允许误差范围的异常结果,提示该检验不合格,应寻找原因,纠正后,重检待测标本。

因此质控血清在质控工作中起重要作用。

一、质控血清的使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制备的乙肝标志物质控血清,可以在-20℃保持半年定值不变。

冰冻状态融化使用时,应先混匀,未用完部分可在4℃保存5天。

不宜反复冰融或自行分装。

开展某项检验的室内质控工作需要的质控血清,一般按3-6个月用量准备。

自制的不定值质控血清,在一批质控血清将用完之前,需准备下一批质控血清。

质控血清要求性能稳定,较长期内效价不变,其理化性质应与病人样本相近,这样才能有效地起到监测作用。

二、临界值质控血清质控制血清分定值和未定值两种。

如只用一份质控血清定值,一般定在正常值与异常值交界点上,定性测定时处于弱阳性水平,称为临界值。

乙肝标志物临界值的制定,应按临床要求,为临床提供统一的判断弱阳性的标准。

临界值质控血清可以作为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品和阴性对照品以外的第三个对照品,它可以灵敏地反映出试剂盒的检出水平,确保弱阳性反应的标本不漏检。

三、质控血清的制备每个实验室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用临床中心提供的质控血清,或按以下方法自己制备本室使用的质控血清(以乙肝质控血清为例)。

(1)收集新鲜的无溶血、无黄疸、无细菌污染的阳性血清。

(2)56℃加热10小时去活。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临床免疫检验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了解患者的免疫状态,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一直是临床实验室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质量控制方法的不完善将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以期为临床实验室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免疫检验的常用质量控制方法1.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为了监测实验室自身的准确性和精密度所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内部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引入质控品进行日常检测,包括日常运行质控和周期性质控。

日常运行质控一般采用常规的质控品进行监测,用于监测每天的检测情况是否正常;周期性质控则是选择特定的质控品进行定期检测,用于监测实验室的长期稳定性。

外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为了监测其检测结果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所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外部质量控制一般由政府卫生部门或专业机构组织,通过向各个实验室分发标准样本,要求实验室回测并上报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对,以评估各实验室的检测水平。

3.参比实验室比对参比实验室比对是指实验室通过与参考实验室的比对来检验自身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可以通过向参考实验室提交样本进行检测,然后将结果与参考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来评估自身的检测水平,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通过上述质量控制方法的实施,可以保证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有效的质控方法可以及时监测实验室的检测情况,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准的指导。

实验室人员应该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工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政府卫生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督和引导,提高全行业的质量水平。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免疫检验是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样本类型:不同的样本类型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例如,血清和血浆中有许多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可能干扰检测目标物质与抗体之间的结合。

此外,不同的疾病状态和临床干扰因素也会影响样本类型的选择。

处理方式:样本处理方式也会影响检验结果。

不适当的样本处理会导致污染、变性或损伤,从而影响抗体与特定目标物质的结合。

协定处理,特别是分离和纯化目标物质,可以减少这种影响。

抗体质量:抗体是免疫检验中的关键部分。

如果抗体的质量不好,就会影响检验结果。

一些常见的抗体质量问题包括不特异、交叉反应和低灵敏度。

合理的抗体甄别和协定选择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仪器设备:免疫检验仪器设备的质量和特性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正确使用、定期保养和校准计量设备可以减少这种影响。

质量控制方法在免疫检验中,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下面是几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

反应样本:反应样本是使用正常、已知异常或适当浓度的组别样本对免疫检验进行标准化的关键步骤。

这些样本可以用于建立基准线和确保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

质控板:质控板是由反应样本组成的板,用于定期检查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控板需要定期检测,以确保其质量和准确性。

参照范围:参照范围是指正常人群在免疫检验中的基准线。

参照范围是指GH的上下限,涵盖正常人群中的大部分数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指用于标准化免疫检验和确保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方法和协定。

这些文献包括生产商提供的说明书、专门颁布的文件以及实验室的内部标准协定。

总结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许多影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免疫检验时,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合理的检测协定选择、反应样本使用、质控板检测和参照文献应用可以确保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性措施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正确性和准确性的关键措施之一。

在免疫检验中,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监测分析过程和测试设备是否正常运作,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般来说,临床免疫检测的质量控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样本质量控制、试剂质量控制、仪器质量控制、数据质量控制等。

1. 样本质量控制在进行免疫检测时,样本的质量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有效的样本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精度和可靠性的必要措施。

针对样本质量控制,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1)选择高质量的样本,避免受到污染或干扰;(2)在每次样本测试前进行样本质量检测,例如测定样本的pH、比重、颜色等参数;(3)针对不同检测项目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样本质量控制,例如对于血清学检测,可以经常性地监测血清的凝集度和溶血情况,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在每次测试前进行试剂质量控制,确定试剂的最佳浓度和最适宜的使用时间,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定期检测仪器的出厂质量,确认设备的性能是否符合规定标准;(2)进行仪器的安装、维护、校准和评估,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3)针对不同的测试项目,设置合适的仪器参数和分析程序,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免疫检测结果的分析和解释中,数据质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进行一系列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建立完整的数据监测系统,确保所有数据的及时、准确录入,并进行自动化处理和分析;(2)开展质量控制样品测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及时处理异常结果;(3)定期进行数据质量审查和分析,发现数据错误和偏差,并及时进行纠正和调整。

总体来说,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基础性措施。

采取一系列各方面的措施,确保样本、试剂、仪器和数据的质量,可以显著提高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生化免疫质量讨论管理内容

生化免疫质量讨论管理内容

生化免疫质量讨论管理内容
生化免疫质量讨论管理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检测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检测项目的需求,确定最适合的检测方法,并制定检测标准。

2. 质量控制:对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包括试剂的准备、样本的处理、仪器的调试、数据的分析等。

确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如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

3.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标准化管理和文件化管理,建立档案记录,完善售后服务。

4. 人员培训:对从事检测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技能操作和质量意识等方面的培训。

5. 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不良事件,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6. 仪器设备维护: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 环境管理:建立干净整洁、温湿度适宜的检测实验室环境,确保检测环境的洁净度和稳定性。

总之,生化免疫质量讨论管理的内容是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项目质量符合要求,最终达到满足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的目的。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检验工作中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免疫检验是指利用生物学中免疫反应的原理进行的检测方法。

免疫检验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生物学研究、食品安全监测等领域。

然而,免疫检验结果受到众多影响因素的影响,为准确分析和解释结果,必须进行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

下面将介绍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方法。

一、影响因素1.抗原或抗体质量:抗原或抗体质量是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关键因素,质量差的抗原或抗体会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或偏高。

因此,对于免疫检验中使用的抗原或抗体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产品的质量评估、储存条件的控制等。

2.样品的来源和质量:样品的来源和质量也是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

不同来源和质量的样品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干扰物,如血清蛋白、药物、异物等,这些干扰物会干扰到免疫反应的结果。

因此,选取适当的样品来源,并对其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和清洁,能够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反应体系的优化:反应体系的优化也是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

反应体系包括所使用的缓冲液、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检测方法等,应选择适当的反应条件进行反应,防止反应过程中出现非特异性的干扰,如非特异性结合、假阳性等。

4.测量仪器的质量:测量仪器的质量也会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要选用质量可靠的测量仪器,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准,以确保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二、质量控制方法1.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检测过程中加入已知的标准样品,对其进行检测,判断测试结果是否准确无误。

内部质量控制能够发现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缺陷,避免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2.外部质量评估:外部质量评估是指将样品发送至检验机构进行检测,检验机构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比对,以评估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评估能够发现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缺陷,为实验室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不断提高。

3.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指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统计,以判断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确定数据误差和变异的原因。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措施探讨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免疫检验进行质量控制的效果。

方法本院近些年来在免疫检验的过程中,对所涉及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的质量控制,其中包括样本的收集、设备的选用以及影响因素的控制等。

并同之前未采取质量控制措施的免疫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对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

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4.6%,其结果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变异指数方面的比较,实验组样本的变异指数降低幅度相对较大,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临床中在进行免疫检验期间,采取科学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能够有效的提升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从而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标签: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效果临床中的免疫检验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其所涉及的程序相对较多。

现阶段,临床免疫检验的项目包括酶免疫、放射免疫、血清检验等。

其检验结果通常将会作为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治疗依据,因此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将会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的效果[1]。

由于免疫检验需经过样本收集、保存等过程,同时也会需要相关的仪器设备进行辅助检验。

所以,采用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对免疫检验中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院近些年来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效果较为显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13年7月以来,本院在免疫检验的过程中,对整个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施合理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

随机选取其中的15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研究资料,其中男性患者80例,女性患者70例,年龄在29~63岁,平均为(45±1.7)岁。

随机选取2013年7月之前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

对照组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在27~68岁,平均年龄为(47±.2)岁。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的200份样本,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其中观察组临床免疫检验在样本采集、仪器设备使用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照组临床免疫检验仅给予常规的质量控制,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主要从C肽、血清胰岛素、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25以及Ca199等这些方面进行检查然后对比效果,观察组的血液样本的变异指数要明显的小于对照组,两组血液样本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

结论:在临床上,影响免疫检验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对实验室操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注意检验中存在的细节,从而有效的确保检验质量。

关键词: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效果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医疗设备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临床免疫检验的主要特点包括程序繁琐,且大多都是微量的检测,者对于检验结果来说,许多干扰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结果的不准确[1]。

要想确保检验质量就必须采取一定的针对措施来控制免疫检验质量,以实现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目的。

我们将2013年5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进行免疫检验的200份血样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实验组血样在进行质量控制后接收,对对照组血样在进行质量控制前接收,并对比观察了两组血样的检验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2013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的200份样本,其中检测甲状腺功能30份,检测血清胰岛素(INS)30份,检测胰岛素抗体(IAb)30份,检测甲胎蛋白(AFP)30份,Cal99检测30份,Cal25检测20份,检测癌胚抗原(CEA)30份。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

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临床免疫检验是临床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检测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由于实验室操作人员、试剂、设备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免疫检验结果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如何保证免疫检验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和结果。

一、质量控制方法1. 内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自行制定的质量控制程序,用于监测实验室本身的分析质量。

内部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样本稳定性、分析系统稳定性、标准曲线、质控样本的选择和管理等方面。

在免疫检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每天运行质控品来监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质控品应具备与临床样本相似的性质,并且要包括高、中、低三个水平。

而样本稳定性则是通过分析临床样本的重复性和准确度来监测的。

建立标准曲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外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控制是指由独立于实验室之外的质量控制组织,对实验室的分析系统质量进行监管和评价。

这种外部质量控制通常是通过参加国家或地区授权的质量评估机构组织的外部质量评价活动来实施的。

对于免疫检验而言,参加外部质量评价便是其中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与其他实验室进行比对,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实验室的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外部质量评价还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可信赖的检验结果。

3. 定期维护和校准除了内外部质量控制之外,定期维护和校准分析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的维护可以保证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而校准的目的则是使分析系统的测量值能够与真实值相符。

二、质量控制结果通过上述的质量控制方法,可以有效地保证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

质量控制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以及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质量控制结果的影响。

1. 准确性质量控制的结果直接影响到免疫检验的准确性。

如果内部质量控制出现异常,往往说明实验室的分析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此时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分析

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分析

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分析【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

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到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临床免疫检验方法,观察组在免疫检验分析前采取质量控制措施。

比较两组检验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情况。

结果:观察组免疫球蛋白D符合率97.33%、免疫球蛋白E符合率98.67%、免疫球蛋白G符合率98.67%、免疫球蛋白M符合率96.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90.67%、92.00%、93.33%、8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采取有效的对策进行质量控制,能够使检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对后续疾病诊断与治疗均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对策临床免疫检验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了免疫原和抗血清的制备、化学免疫及酶免疫的检验、抗原抗体反应的检验等内容[1]。

免疫检验分析是医生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指标,因此必须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才能保证疾病诊断快速准确,使患者能够得到正确及时的治疗。

虽然当前临床免疫检验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使用的仪器设备精密度较高,但是仍然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2]。

对此,需要在临床免疫检验前开展有效的质量控制,将各种影响因素消除,以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基于此,本文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到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300例,研究了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及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9年3月-2020年3月到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

对照组纳入了82例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0-81岁,平均年龄为(52.75±3.14)岁;观察组中纳入了78例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年龄在22-82岁,平均年龄为(52.77±3.10)岁。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研究临床免疫检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的相关指标,来帮助诊断各种疾病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免疫检验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许多质量控制的难题,包括标本采集、样品保存、实验操作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

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于提高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意义免疫检验是临床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它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抗体、抗原、免疫球蛋白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

而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免疫检验的结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如果检验结果不准确,可能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影响患者的健康。

2.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免疫检验的结果应具有较高的重现性和稳定性,才能够真实反映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疾病情况。

3.提高实验室的信誉。

实验室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实验室的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声誉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因此必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为了保证免疫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验室需要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标本采集、样品保存、实验操作等各个环节。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环节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免疫检验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后续检验的结果。

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标本采集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采集技术和规范操作流程。

(2)标签必须标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等信息,并确保标本不被混淆。

(3)采集的标本应妥善保存,避免受到污染和损坏。

2.样品保存样品保存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样品,应注意以下几点:(1)样品保存条件要符合相关规定,避免发生冻融、干燥等情况。

(2)长期保存的样品应定期进行质量评价,确保其稳定性和持久性。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关键词】质量控制措施;临床免疫检验;存在问题
对患者进行临床的免疫检验,主要是根 据相关项目的化验结果,为患者提供良好的 诊治,避免误诊或者漏诊的现象发生 [1]。其 中免疫检验主要包括:抗体抗原的反应,抗 血清和免疫原的制备,化学发光的免疫以及 放射免疫。本文主要分析影响检验质量的因 素,针对各种因素提高较好的控制措施,现 报告如下。
1.2 方法
1.2.1 免疫检验的影响因素 (1)样本采集、保存。其中样本的采集
有大小便、血浆和脑脊液,其采集的时间、 方法和过程都会对标本质量产生相应影响, 如在血浆的采集时,要求患者保持正确的姿 势,是否给予相应添加剂的使用,以及止血 带的使用时间。
(2)检验设备。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与 检验设备有密切联系,每种仪器都有相应的 精准度,这也会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同,所以 在检验中需要仪器设备为高精密度的。
2 结果
通过对免疫检验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的分 析,实验组有 2 例患者出现假阳性,概率为 5.1%;对照组有 7 例患者出现假阳性,概率 为 29.2%。两组患者假阳性的检出率差异大, 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免疫检验中进行标本采集保存的控 制,检验设备的正确操作,检验试剂的选择 以及加强审核检验,能够使假阳性的概率得 到明显减少,有利于免疫检验的质量提高。
(4)加强审核检验。患者信息的采集、 录入以及检验操作的仪器、检验的报告单都 达到自动化和系统化,可以将这些信息任意 调出。当对新检验单进行录入时,要与之前 的单据给予对比分析,如差别较大,一定要
引起重视,并进行发现和更正,避免出现较 大的误差。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 SPSS 14.0 统 计学软件进行检验,采用 t 对计量资料进行 检验,采用 χ² 计数资料进行检验,P ﹤ 0.05 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探讨

标本和室内质控血清两者的基质保持相同,同时使其能够 保持在稳定的状态下并且均匀[2],并且保证检验过程中的每
一个步骤都必须在说明书的指导下进行,同时要事先确定
好靶值。③检验之后:在所有的检验步骤都完成后,应当
对其结果作详细的审查,同时要妥善地保存结果和标本,
以备不时之需,并且做好保存过程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将本院开展质量控制前后的临床免疫检验结果进行
比较并深入分析,借助CV这一指标比较不同的质量控制 效果[3]。
1.4 统计方法 将本次实验的所有数据录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 分析,对CV进行u检验[3],使用P<0.05作为检验统计显著性 的标准。
2 结 果
统计结果表明,实施质量控制前后对比,各项目CV检 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质量控制前后各项检验项目CV比较
时间
TT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T4
FT3
FT4
TSH
质量控制之前 0.36
0.25
0.33
0.30
2.77
质量控制之后 0.33
0.23
0.30
0.27
2.01
续表1
时间
Ca153 Ca125 HCV
INS
C-P
质量控制之前 0.90
3.42
0.26
1.34
0.45
质量控制之后 0.81
2.56
0.23
1.28
0.38
【关键词】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探讨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20.6.135.01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临床检验技术作为现代医学中 一个重要的技术组成部分,其检验项目也越来越多样化, 临床免疫检验也越来越在临床诊断工作中扮演着不容小 觑的角色[1]。与此同时,临床免疫检验是否具有足够的准 确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护人员对诊断以及治疗结 果的判断。因此,临床免疫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必须得到 充分的重视,无论是在标本的采集阶段,还是在标本的运 送阶段以及最后的保存阶段,即使出现微小的错误,其检 验结果也可能会给患者造成致命的影响。因此,如何逐渐 增强对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水平,并由此来提升检验 结果的可靠水平和准确水平,就成了许多医务人员十分关 注的问题。

探讨免疫检验的质量全面控制研究

探讨免疫检验的质量全面控制研究

探讨免疫检验的质量全面控制研究目的探讨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的有效控制措施及意义。

方法对影响免疫检验相关因素进行的质量控制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标本采集、仪器设备使用及试剂选择、人员操作等因素直接影响临床免疫检验结果。

结论实施必要的质量控制有效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其临床实践意义广泛。

标签: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研究近年来,实验室检验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检验新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使临床免疫检验结果成为临床医师诊疗患者病情的主要参考依据。

免疫检验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师的临床诊断结果和治疗效果,控制好临床免疫检验质量非常关键。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受标本采集、运送与保存、仪器设备检测、试剂选择、人员操作等因素影响,因而对免疫检验临床工作进行必要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对检验质量的影响,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1] 本文对临床免疫检验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造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 免疫检验质量全过程的影响因素1.1 标本的采集、运送与储存临床免疫检验标本的采集过程是影响标本质量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采集时间、采血姿势、使用止血带时间、稳定剂、抗凝剂的选择等因素是否标准,直接影响着检验标本的质量,对检验结果影响是直接的,应该给以足够重视。

1.2 检验仪器设备及试剂的选择在检验过程中,检验仪器设备的性能是否精确,试剂的质量是否合格,直接影响免疫检验结果的精确度与可靠性。

因此,做好掌握好仪器设备使用,并选择合格试剂非常重要。

2 免疫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2.1 标本因素标本采集的影响因素,如日常临床的血清(浆)标本中若含有类风湿因子、高浓度非特异免疫球蛋白、补体、异嗜性抗体、交叉反应物质等干扰物质,可导致测定结果为假阳性。

[2] 因此,在进行检验时须稀释其含有的干扰成分浓度,将其降到最低,避免对ELISA测定干扰。

对激素类及治疗药物测定的血清标本,收集的时间、患者体位,可错过早4-6点,黄体激素、生长激素、促卵泡激素的峰值出现。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探讨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探讨

中国卫生产业目前,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方法主要包括Elisa 法和免疫比浊法,其中Elisa 法的检测原理是采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发生特异性反应,将待测物和酶连接起来,并且酶与底物发生颜色反应后,可以进行定量检测;免疫比浊法的检测原理是通过测定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抗免疫球蛋白)的动态结合,其中两者可以在液相中快速发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颗粒,该颗粒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从而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当固定抗体浓度时,增加检验样品中抗原量,就伴随着免疫复合物颗粒的形成量增加,导致反应液的浊度逐步增加。

所以,通过检测一系列标准品作为对照后,检测反应液的浊度,就可以换算出检验样品中的抗原含量,即求出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Elisa 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时,都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检测步骤各有千秋,检测结果基本类似。

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体现样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结果。

如何高效地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结果准确性,一直是检验科的一大难题。

该院采用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进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检测,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5年12月—2016年7月在该院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样本数为168,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样本数为84,研究组的样本数也为84。

两组在样本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对照组质量控制管理对照组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检测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①将样本离心分离出血清至洁净的新试管中,离心条件是3500rpm 10min。

②根据免疫浊度试剂盒中说明书进行试剂与样品准备工作。

③检测前30min,将特种蛋白分析仪启动进行预热与平衡,根据仪器说明书进行程序设置,并保存相应设置。

④将标本放入特种蛋白分析仪中对应的标本杯中,并将所用试剂放置到相应的试剂盘位置,确认无误后,开始启动程序进行检测。

论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

论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

CHINA HEAL T H INDUSTRY论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与研究杨晓萍辽宁省瓦房店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瓦房店 116300[摘要] 目的 从临床免疫的角度,通过实例分析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效果,并就影响免疫检验的因素进行简要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回顾我院进3年来我院血清样本检验的结果,分析采取质量控制前和质量控制后数据的差异情况。

以标准质控血清为对照与所采集的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平均变异指数(ViS)。

结合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方法做进一步探讨。

结果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计算得出采取质量控制前后各项免疫检测数据的平均差异指数如下:aFP(41.4±5.2,28.3±2.1);C-P(65.2±3.1,23±2.4);β-HCg(54.7±7.3,35.2±2.4);甲功(54.8±4.2,35.2±2.1);i nS(54.2±4.3,31.3±2.9)。

从中可以看出,实行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地减低检验结果的平均变异指数。

结论 通过分析3年来血清样本检验的数据我们发现,实行质量控制对于检验结果的变异指数(ViS)的减低有明显的贡献。

因此进行免疫检验时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明显提高。

[关键词] 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分析[中图分类号] R4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10(a)-0170-02随着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发展,免疫检验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其结果已成为临床医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因此,其检验结果的真实度和可靠性受到广泛的关注。

但是,免疫检验是一个相对庞杂的系统,无论从样本的采集,保存及运输,到进行检验的方法流程,试剂的选择,仪器设备的使用等,每一个环节多会对检验结果的可信度和真实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方法的初步研究
李方和;潘义;喻植群;万桂兰;郝连杰;张明富;刘民汉
【期刊名称】《免疫学杂志》
【年(卷),期】1989(5)4
【摘要】采用Shewhart氏及Youden氏制图法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进行质量控制,对我室近年来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免疫质量失控的可能原因。

【总页数】3页(P259-261)
【关键词】免疫球蛋白;免疫检测;血清
【作者】李方和;潘义;喻植群;万桂兰;郝连杰;张明富;刘民汉
【作者单位】同济医科大学同济医院临床免疫研究室;同济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61
【相关文献】
1.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探讨 [J], 王策
2.血清MMP9蛋白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肝癌患者血清检测中的初步应用[J], 高晨;胡敬群;韩俊;董小平;李锋;周伟;杨小洁;石琦;刘长利;姜慧英;毕新宇;杨建国
3.免疫透射法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方法学研究 [J], 许慧;岳志刚;蒋莹;贾静;范秀芹;王正;王虹
4.免疫球蛋白联合常规方法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J], 陈金图
5.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J], 关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的探讨目的探讨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

方法选取该院进
行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样本数为168,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的管理方法后,用免疫比浊的方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进行误检率的比较。

结果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的误检率为7.14%、平均检验时间为(91.73±10.15)min;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后,再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误检率为1.19%、平均检验时间为(64.58±8.26)min。

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误检率,而且可以缩短检验所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免疫球蛋白;检测;质量控制;管理方法
目前,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方法主要包括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其中Elisa法的检测原理是采用抗原与抗体结合后,发生特异性反应,将待测物和酶连接起来,并且酶与底物发生颜色反应后,可以进行定量检测;免疫比浊法的检测原理是通过测定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抗免疫球蛋白)的动态结合,其中两者可以在液相中快速发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颗粒,该颗粒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从而使反应液出现浊度,当固定抗体浓度时,增加检验样品中抗原量,就伴随着免疫复合物颗粒的形成量增加,导致反应液的浊度逐步增加。

所以,通过检测一系列标准品作为对照后,检测反应液的浊度,就可以换算出检验样品中的抗原含量,即求出样品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进行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时,都具有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检测步骤各有千秋,检测结果基本类似。

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都可以有效地体现样本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结果。

如何高效地提高免疫球蛋白的检测结果准确性,一直是检验科的一大难题。

该院采用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进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检测,取得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5年12月—2016年7月在该院进行免疫球蛋白检测的样本数为168,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的样本数为84,研究组的样本数也为84。

两组在样本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质量控制管理对照组样本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检测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

①将样本离心分离出血清至洁净的新试管中,离心条件是3500 rpm 10 min。

②根据免疫浊度试剂盒中说明书进行试剂与样品准备工作。

③检测前30 min,将特种蛋白分析仪启动进行预热与平衡,根据
仪器说明书进行程序设置,并保存相应设置。

④将标本放入特种蛋白分析仪中对应的标本杯中,并将所用试剂放置到相应的试剂盘位置,确认无误后,开始启动程序进行检测。

1.2.2 研究组质量控制管理研究组采用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再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①规范样本采集、样本保存和样本离心时的标准操作要求,要求样本采集时注意体位的影响,样本保存时要编写清楚基本信息且静置一段时间,样本离心时要将血清与脂质完全分离,避免溶血或脂质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源头上改善和提高检测结果[1]。

②加强检验人员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免疫比浊检验方法的培训,从而提高检验人员的检验技能,了解该方法的检验原理和注意事项,有效避免检验结果波动比较大,降低检验误差。

③控制检验室的检验条件,如湿度调整为30%~60%、温度调整为20~25℃,同时降低室内静电,避免带电微粒对样本的污染,也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稳定性[2]。

注重检测过程中的细节,如定期更换和新配制洗涤液,避免长时间储存或污染,而洗涤不充分,造成检验结果假阳性。

除此之外,进行免疫比浊法检测时,还需进行质量控制管理:①免疫浊度试剂盒在-20℃中冷藏,从冰箱中取出试剂盒后,要先将试剂盒放置在室温环境中一段时间,进行温度平衡;②打开试剂盒中试剂瓶盖子时,要破坏掉瓶口的液体薄膜,避免测定时液面感应出现错误;③若患者的血清中含有脂质,要采用高速离心机将血清与脂质进行完全分离后,再取血清,避免出现假性浊度。

1.3 评价标准
误检率:检出结果中不相关的结果的占比,比例越高,说明检验的准确性越低。

平均检测时间:检验样本所用时间的平均值,平均检测时间越短,说明检测的效率越高[3]。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用[n (%)]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用[n(%)]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采用严格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研究组的误检率1.19%(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7.14%(1例),(χ2=4.137,P=0.02<0.05),同时研究组的平均检验时间为(64.58±8.26)min,较对照组(91.73±10.15)min明显缩短,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85,P=0.01<0.05)。

见表1。

3 讨论
质量控制管理是医院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和减少无效劳动而进行的管理
工作。

随着科技和医学的快速发展,免疫球蛋白的检测方法也不断更新。

目前,比较常用的两种检测方法是Elisa法和免疫比浊法,其中Elisa法具有经济性和便利性,而广泛应用于科研单位,大批量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相比而言,免疫比浊法具有高效性和快速性,越来越得到医院检验科室的认同。

从70年代起,就逐步出现了一些关于微量免疫沉淀的检测方法,如免疫透射浊度测定法、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和免疫散射浊度测定法。

免疫比浊法用于测定抗原(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抗免疫球蛋白)的动态结合,其中两者可以在液相中快速发生反应,形成免疫复合物颗粒,该颗粒具有特殊的光学特性,从而使反应液出现浊度。

特种免疫蛋白仪采用速度、速度峰和免疫球蛋白浓度为主要参数,并且该仪器可以将检测的速率峰值信号直接转换成免疫球蛋白浓度。

无论采用哪种检测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方法,都要降低误检率,提高准确率,有利于临床诊断疾病。

免疫学的检测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降低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4]。

采用IS015189的管理办法中[5],提到的质量控制管理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从采血到离心步骤,通过控制样本采集的位置、样本保存的要点及离心时的注意事项,有效避免了溶血或脂质现象的发生,可以说从源头上提高了样本的质量;②加强检验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效地提高了人员的检测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避免数据分析错误或者样本标记错误,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③控制检测试验室条件,有效地避免了仪器误差和环境误差,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稳定性;④注重检測中细节的重视,避免了交叉污染和假阳性检测结果。

总之,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检验质量,避免误检率,缩短检验时间。

该研究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作为对照组;在采用质量控制管理的基础上,再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作为研究组,两者进行误检率和平均检验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的误检率为7.14%、平均检验时间为(91.73±10.15)min;研究组的误检率为 1.19%、平均检验时间为(64.58±8.26)min;对照组和研究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表明,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测进行质量控制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误检率,而且可以缩短检验所用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林爱珍,林超萍,陈朝轩,等.免疫学检测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医学,2013,15(21):172-173.
[2] 黄艳霞.临床免疫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681-682.
[3] 陈丹.对临床免疫检测工作进行系统质量控制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论丛:检测与诊断,2015,13(15):46-47.
[4] 岳锡宏,王军.临床免疫检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分析[J].当代医学,2014(17):93-94.
[5] 朱永胜.对免疫学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探讨[J].检验与诊断,2014,8(4):83.
(收稿日期:2017-0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