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蔓荆子(《本经》)
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
多系野生。
主产于山东、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原植物喜生于海边、沙地、河边、平原。
味辛、苦,性微寒。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临床用名有蔓荆子、炒蔓荆子。
【本草汇言】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
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名医别录》:去长虫,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益气。
久服令人光泽,脂致,长须发。
《药性论》:臣。
治贼风,能长髭发。
《日华子本草》:利关节,治赤眼,痫疾。
《开宝本草》:味苦、辛、平、温,无毒。
主风头痛,脑鸣,目泪出。
令人光泽,脂致,长须发。
《药类法象》:治太阳经头痛,头昏闷,除头昏目暗。
散风邪之药也。
若胃气虚之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汤液本草》:《象》云:治太阳经头痛,头昏闷,除目暗。
散风邪药,胃虚人勿服,恐生痰疾。
《珍》云:凉诸经血,止头痛,主目睛内痛。
《本草》云:恶乌头、石膏。
《本草发挥》:洁古云:气清,味辛温。
治太阳头痛,头沉昏闷,除目暗,散风邪之药也。
胃气不人可服,恐伤痰疾。
《主治秘诀》云:苦、甘,阳中之阴。
凉诸经之血热,止头痛目暗。
《本草经疏》:蔓荆实禀阳气以生,兼得金化而成。
神农味苦微寒无毒。
《别录》加辛平温。
察其功用应是苦温辛散之性,而寒则甚少也。
气清味薄,浮而升,阳也。
入足太阳,足厥阴,兼入足阳明经。
其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风头痛,脑鸣目泪出者,盖以六淫之邪,风则伤筋,寒则伤骨,而为寒热,甚则或成湿痹,或为拘挛,又足太阳之脉,夹脊循项而络于脑,目为厥阴开窍之位,邪伤二经,则头痛脑鸣自泪出,此药味辛气温,入二脏而散风寒湿之邪,则诸证悉除矣。
邪去则九窍自通。
痹散则光泽脂致。
其主坚齿者,齿虽属肾而床属阳明,阳明客风热则上攻牙齿,为动摇肿痛,散阳明之风热,则齿自坚矣。
去白虫、长虫者,假其苦辛之味耳。
益气轻身耐老,必非风药所能也。
简误:头目痛不因风邪,而由于血虚有火者忌之。
元素云:胃虚人不可服,恐生痰疾。
《本草蒙筌》:味苦、辛、甘,气温、微寒。
阳中之阴。
无毒。
乃太阳经药,恶乌头石膏。
主筋骨寒热,湿痹拘挛;理本经头痛,头沉昏闷。
利关节,长发髭。
通九窍去虫,散风淫明目。
脑鸣乃止,齿动尤坚。
令人光泽脂致音雉。
胃虚者禁服,恐作祸生痰。
《本草乘雅》:垂布如蔓,故名蔓;柔枝耐寒,故名荆。
主筋骨寒热,湿痹拘挛,柔筋坚齿,耐老轻身者,象形取治法。
为剂中之轻剂、通剂也。
顾实体轻扬,而炎上作苦,故利九窍,去白虫者,秉风木宣和之用耳。
具筋骨关机之象,耐字义深,大有容焉。
《药性解》:蔓荆子,味苦甘辛,性微寒,无毒,入肝经。
主散风寒,疗头风,除目痛,除翳膜,坚齿牙,利九窍,杀白虫。
恶石膏、乌头。
按:经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
又曰: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荆实入肝,故专主散风,以疗目疾。
《主治秘诀》云:其味苦甘,为阳中之阴,能凉诸经之血热。
《景岳全书》:味苦辛,气清,性温,升也,阳也。
入足太阳、阳明、厥阴经。
主散风邪,利七窍,通关节,去诸风头痛脑鸣,头沉昏闷,搜肝风,止目睛内痛泪出,明目坚齿,疗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亦去寸白虫。
《本草备要》:轻宣,散上部风热。
辛苦微寒,轻浮升散。
入足太阳、阳明、厥阴经。
膀胱、胃、肝。
搜风凉血,通利九窍。
治湿痹拘挛,头痛脑鸣,太阳脉络于脑。
目赤齿痛,齿虽属肾,为骨之余,而上龈属足阳明,下龈属手阳明。
阳明风热上攻,则动摇肿痛。
头面风虚之证。
明目固齿,长发泽肌。
恶石膏、乌头。
《本经逢原》:蔓荆子入足太阳,体轻而浮,故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急,上行而散,故能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及风寒目痛,头面风虚之证。
然胃虚人不可服,恐助痰湿为患也。
凡头痛目痛不因风邪,而血虚有火者禁用,瞳神散大尤忌。
《本草崇原》:蔓荆多生水宾,其子黑色,气味苦寒,禀太阳寒水之气化,盖太阳本寒标热,少阴本热标寒。
主治筋骨间寒热者,太阳主筋病,少阴主骨病,治太阳、少阴之寒热也。
湿痹拘挛,湿伤筋骨也。
益水之精,故明目。
补骨之余,故坚齿。
九窍为水注之气,水精充足,故利九窍。
虫乃阴类,太阳有标阳之气,故去白虫。
《本草求真》:[批]散筋骨间寒湿,除头面风寒。
蔓荆子专入膀胱,兼入胃、肝。
辛苦微温。
书言主治太阳膀胱,兼理足阳明胃、足厥阴肝。
缘太阳本属寒水之经,因风邪内客,而致致巅顶头痛脑鸣;太阳脉络于脑。
肝属风脏,风既内犯,则风必挟肝木上侵,而致泪出不止。
目为肝窍。
筋藉血养,则血亦被风犯,而致筋亦不荣,齿亦不坚矣。
齿者骨之余,上龈属足阳明胃,下龈属手阳明大肠,风热上攻则痛。
有风自必有湿,湿与风搏,则胃亦受湿累,而致肉痹筋挛,由是三气风寒湿交合,则九窍口鼻耳目二阴。
蔽塞而病斯剧。
蔓荆体轻而浮,故既可治筋骨间寒热,而令湿痹拘急斯去,气升而散,复能祛风除寒,而令头面虚风之症悉治。
且使九窍皆利,白虫能杀,是亦风寒湿热俱除之一验耳。
但气虚血虚等症,用此祸必旋踵,不可不知。
《得配本草》:恶乌头、石膏。
辛、苦,微温。
入足太阳、厥阴经气分。
搜肝风,祛寒湿,除头痛,止睛疼,利九窍,杀白虫,治湿痹拘挛,疗脑鸣齿痛。
配马蔺,治喉痹口噤;配蒺藜,治皮痹不仁。
胃虚,服之恐致痰疾。
血虚头痛,二者禁用。
《本草经解》:气味苦微寒无毒,主治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明目坚齿,利九窍,去白虫。
叶天士曰:蔓荆子气微寒,秉天冬寒之水气,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阳寒水膀胱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
气味俱降,阴也。
太阳寒水,主筋所生之病,而骨者肾之合也,蔓荆寒可清热,苦可燥湿,湿热攘,则寒热退而拘挛愈矣。
气寒壮水,味苦清火,火清则目明,水壮则齿坚,齿乃肾之余也。
九窍者,耳目鼻各二,口大小便各一也,味苦清火,所以九窍皆利也。
白虫湿热所化,苦寒入膀胱以泻湿热,所以去白虫也。
《本经疏证》:筋骨间寒热而为湿痹拘挛,其邪定聚于关节。
去关节间寒热与湿,一当使行,一当使散,蔓荆实盖均有焉。
柔条似蔓,就旧发新,生必对节,似经脉之周行无间,遇节不停,所谓行也;开花成簇,瓣浅红芷黄白萼青,似关节之流行屈伸泄泽筋骨,所谓散也;两者之所以然,尤在味苦而气微寒,苦主发,寒主泄耳。
目者,精神之簇于一处者也;齿者,形质之簇于一处者也。
精神混以邪气则昏暗,形质混以邪气则动摇。
行其邪,散其邪,精神形质遂复其常。
故在目曰明,在齿曰坚,目与齿即九窍之三,既利其三,遂推夫馀,再合以别录之风头痛脑鸣,而利九窍之故并可识矣。
虽然,尽蔓荆实所治之证,皆病形不病气,
举蔓荆实之性情功用,皆在血不在气,而别录夸之曰益气,其义何居?刘潜江曰,至阴虚则天气绝,蔓荆实成于凉降,故能凉诸经之血,以凑夫阳之所在,使阳得阴以化而阳道行,所谓以阴达阳,由阳彻阴者也。
是故气之虚者欲补,而此能清其气以达之;气之戾者欲散,而此能清其气以化之。
既于气有造,谓为益气可也,试核之头痛则脑鸣,目暗则泣出,非津不凝于气耶?津得凝于气,气自健于行,不可云与气无涉也。
《本草新编》:蔓荆子,味苦、辛、甘,气温、微寒,阳中之阴,无毒。
入太阳经。
主筋骨寒热,湿痹拘挛,本经头痛,头沉昏闷,利关节,长发,通九窍,去虫,散风淫,明目,耳鸣乃止,齿动尤坚。
此物散而不补,何能轻身耐老。
胃虚因不可用,气血弱衰者,尤不可频用也。
或问蔓荆子,止头痛圣药,凡有风邪在头面者,俱可用,而吾子又以为不可频用,谓其攻而不补也。
但药取其去病,能去病,又何虑用之频与不频哉。
不知蔓荆子体轻而浮,虽散气不至于太甚,似乎有邪者,俱可用之。
然而虚弱者少有所损,则气怯神虚,而不胜其狼狈矣。
予言不可频用者,为虚者言之也。
若形气实,邪塞于上焦,又安在所禁之内哉。
蔓荆子佐补药中,以治头痛尤效,因其体轻力薄,藉之易于上升也。
倘单恃一味,欲取胜于顷刻,则不能也。
或问蔓荆子入太阳经,能散风邪,何仲景张公不用之以表太阳之风邪,得毋非太阳之药乎?不知蔓荆子入太阳之营卫,不能如桂枝单散卫而不散营,麻黄单散营而不散卫,各有专功。
伤寒初入之时,邪未深入,在卫不可引入营,在营不可仍散卫。
蔓荆子营卫齐散,所以不宜矣。
《本草分经》:苦、辛,平。
升散。
搜风,通利九窍,治头面风虚之症。
《本草思辨录》:蔓荆实,《别录》主风头痛脑鸣,用者往往鲜效。
盖人知蔓荆为辛寒之药,而不知其苦温乃过于辛寒也。
《本经》味苦微寒,微字本有斟酌;《别录》补出辛平温,则全体具见。
便当于此切究其义。
巢氏《病源》云:头面风者,是体虚阳经脉为风所乘也。
诸阳经脉上走于头面,运动劳役,阳气发泄,腠理开而受风,谓之首风。
夫曰体虚,曰阳气发泄,明系阳虚之受风,非内热之搏风。
阳虚之证,其标在上,其本在下,然或宜治标,或宜治本,因虽一而证则殊。
宜治本者,阳气弱而不振,根柢将摧;宜治标者,阳气弛而偶倾,轻翳窃据。
治本虽天雄可与,治标则蔓荆适宜。
试思头痛非阳虚有风,何至脑鸣?风为阳,阳虚脑鸣为阴。
蔓荆生于水滨,实色黑斑,宜其入肾。
然气味辛寒而兼苦温,又得太阳本寒标热之气化,用能由阴达阳,以阳化阴。
其体轻虚上行,虽《本经》所谓筋骨间寒热湿痹拘挛者,亦能化湿以通痹;而搜逐之任,性终不耐,故古方用之者少。
惟风头痛脑鸣,则确有专长。
其不效者,人自不察耳。
愚又思蔓荆知己之少,不自今始也。
徐之才谓散阳明风热,竟视与薄荷牛蒡无二。
张洁古谓阳中之阴,实则阴中之阳;谓凉诸经之血,实则气药非血药。
其尚有知者,则李濒湖之主头面风虚,张石顽之血虚有火禁用,而其所以然仍未之阐发也。
药物之难明甚矣哉!
【现代药理研究】
1. 蔓荆子有镇痛作用。
2. 蔓荆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100%蔓荆子煎剂对甲型链球菌、奈氏球菌有抑制作用,对肝炎球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蔓荆子黄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蔓荆子1∶10浓度水煎剂,对孤儿病毒ECHO11株有对抗作用。
3. 蔓荆子有降压作用,对高血压引起的头痛也有效。
4. 蔓荆子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蔓荆子或叶的挥发蒸馏液能加快高分子右旋糖酐性血
瘀兔及大鼠的血流速度,增加微循环血管交点数,改善血流状态。
5. 蔓荆子有明显的镇静、平喘作用,并有祛痰作用。
6. 蔓荆子有抑制黑色素形成的作用,还有抗炎、抗癌、抗缓激肽、抗脂氧合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