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马拉默德与美国文学中的犹太性

合集下载

《银冠》的犹太性主题

《银冠》的犹太性主题

我 制 造 的 幻 觉 , 上 当 了! ” 我
“ 要 去 投 诉 , 区检 察 官 非 把 你 关 起 来 不 可 。 你 的那 我 地 把 个 工 厂 也都 关 闭 掉 。 否 则 你就 快 点 把 我 那九 百八 十 六块 钱 还 给我。”

犹太 主 题
伯 纳 德 ・ 拉 默 德 的作 品 大 多 继 承 犹 太 文 学 的传 统 , 马 具有 鲜 明 的犹 太 主 题 和 犹 太 教 传 统 文 化 特 色 。 马拉 默德 以 日常 生 活为 背 景 ,描 写 他 所 熟 悉 的 资本 主 义 环境 下苦 苦挣 扎 的 中下 层人物 , 如伙 计 、 贩 、 主 、 商 店 知识 分 子 、 职 人 员 等 , 神 他们 忍受 着命 运的捉弄 , 在生 活 的 重 压 下 苦 苦 求 索 , 所 作 为 , 经 风 无 饱 霜 , 又无 比坚 毅 地 生 活 着 , 但 他们 追求 精 神 和 肉 体上 的 自我牺 牲, 以期 换 来 上 帝 的 救 赎 和 灵魂 上 的超 脱 。 太 民族 是 一 个命 犹 运 多 舛 的 民族 ,圣 经 》 中记 载 了 他们 历 经 艰 辛 穿越 沙漠 到 耶 《 路 撒 冷 创 建 家 园 的 史话 : 代 史 中 , 们 又遭 到法 西 斯 最 灭绝 近 他 人 寰 的种 族 屠 杀 。自公元 7 年 被 罗 马 帝 国赶 出家 园 以来 。 0 犹太 人 几 经 沉 沦 。 散 于 各 地 , 生处 于被 排 挤 和歧 视 的异 乡人 的 流 终 地 位 , 仍 自强 不 息 。犹 太 民族 所 承 受 的 苦 难 和 久 远 的 贫 穷 、 但 饥 寒 、 辱 、 害 、 视 甚 至 屠 杀 使 他 们 成 为 众 生 灾 难 中最 具 屈 迫 歧 典型性的化身。 犹 太 民 族 自认 为 生来 就 与众 不 同 ,上 帝 在 芸 芸 众生 中专 门挑 选 了 他们 作 为 “ 帝 的子 民” 以 色列 的首 领 摩 西 曾谆 谆 上 。 告 诫 族 人 :因 为你 归 耶 和华 你 神 为圣 洁 的 民 , 耶和 华 你 神 从 “ 地 上 的万 民 中拣 选 你 . 特作 自己 的子 民。… …只 因 耶 和华 爱 你 们 ,又 要 守他 向你 们 列 祖 所 起 的誓 ,就 用 大能 的手 领 你 们 出 来 , 为奴之家救赎你们脱离埃及法老的手。”圣经》 从 《 的记 载 表 明 , 太 人 的 一 切 的 现 世 苦 难 , 论 是 来 自外 族 的还 是 来 自 犹 无 本 族 或 者 来 自 自然 界 ,其 最 终 根 源往 往 都 被 归 结 于 对 上 帝 的

简析伯纳德·马拉默德

简析伯纳德·马拉默德

简析伯纳德·马拉默德作者:李燕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0期摘要:伯纳德·马拉默德作为最受读者喜爱的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之一,是美国20世纪与辛格、贝娄和罗斯齐名的犹太作家。

马氏作品主要以描写犹太籍移民的苦难生活,体现了他的“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主题。

关键词:马拉默德;犹太性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80-01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美国20世纪与辛格、贝娄和罗斯齐名的犹太作家之一。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就不断译介他的作品,像《伙计》等代表作被重译,《魔桶》也早已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广为传播。

著名评论家理查德·洛克曾说:“在美国犹太作家的众神中,索尔·贝娄是脑袋,诺曼·梅勒是神经,菲力普·罗思是嘴巴,伯纳德·马拉默德却是心脏。

”伯纳德·马拉默德一生创作颇丰,是最受读者喜爱的美国当代犹太裔作家之一。

他创作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他鲜明的“犹太性”。

迄今为止,中国学界对这位作家的研究,或者注重于他的犹太人身份,将其纳入美国主流文学思潮中的犹太裔作家群加以整体观照;或者解读他的具体作品,通过小人物生死悲欢的情节演绎探究其中蕴含的宗教悲悯意识;或者探讨他对犹太文化中“父与子”主题、流浪主题的别样书写,透视犹太移民的悲剧历史和现实生存困境。

国内外学界对其作品给予了极大关注,并试着从多角度去解读他的作品。

马拉默德小说中的人物大多是落寞的卑微者,其人生历程经常遭遇某种“污损”,或犯下罪行,或被人凌辱,或堕落风尘,或被“合理”的社会投入监狱。

他设计人物身体上的“污损”情节,意在揭示人的灵魂深处存在的某些病态,或者折射现实世界的某种文化缺陷,种种病态既与犹太文化的传统信仰相互比照,也包含着对现实人生的针砭,包含着对合理人生的另一种启示。

论犹太性在《魔桶》中的体现

论犹太性在《魔桶》中的体现

论犹太性在《魔桶》中的体现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当代杰出的犹太裔作家,他的犹太性特别展现在他对犹太文化传统和犹太传统道德的强调和弘扬上。

本文拟通过对《魔桶》中主要人物的分析,解析马拉默德作品中所体现的犹太性。

关键词:《魔桶》犹太性重生在美国文学领域中,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他的犹太性特别展现在他对犹太文化传统和犹太传统道德的强调和弘扬上。

而他小说中的主人公大部分都是位于社会底层品德善良的犹太人,他们有着高尚的牺牲精神以及追求新生活的坚定决心。

尽管他们在生活中会遭遇一系列的打击或磨难,但他们凭着犹太人的巨大的精神力量——精神上的皈依和道德上的重生,在困境中寻找新的转机。

《魔桶》的主人公里奥·芬克尔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短篇小说集《魔桶》发表于1958年,作品一经问世立即风靡美国,并于次年获得全国图书奖。

与小说集同名的短篇小说《魔桶》是全世界短篇小说的典范,是马拉默德的一篇“超级短篇小说”。

它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里奥·芬克尔是在雅西哇大学攻读犹太教法典的学生,经过长达六年的埋头苦读之后,他马上就要步入拉比的行列中去。

有朋友建议他最好先结婚,因为这样可以为他赢得更多的信徒。

由于结婚对象毫无眉目,只好请婚姻中介人萨尔兹曼帮忙。

萨尔兹曼开始介绍的几个对象没有一个能让他满意,甚至让他感到失望。

后来他在无意间发现一张快照,并且立即被照片中的女孩所吸引。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个女孩不是别人,正是婚姻介绍人的女儿,而且行为不检点。

但此时的里奥已经陷入情网不能自拔,不顾萨尔兹曼的劝阻,毅然选择与这个女孩在一起,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女孩走上正途。

故事的结尾描写里奥与女孩的初次会面,尽管他突然开始怀疑这一切都是萨尔兹曼设下的计谋,但此刻的他已经不想再去计较,依然是很开心地朝女孩身边走去。

萨尔兹曼在《魔桶》的人物设计、情节安排方面,都体现了犹太民族特有的经历和典型的特征,由此强调了犹太传统信仰和品德的重要性。

马拉默德《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中的救赎与成长

马拉默德《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中的救赎与成长

84马拉默德《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中的救赎与成长李沁雪 长江大学摘要:伯纳德•马拉默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作家,其作品中的“犹太性”极其鲜明。

本文从成长的烦恼、成长的转机以及成长的顿悟三方面来分析马拉默德经典短篇小说《最后一个莫西干人》中的犹太救赎主题,小说体现了一种打破宗教界限的犹太救赎观。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最后一个莫西干人;救赎;成长伯纳德•马拉默德在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美国当代最受欢迎和尊敬的作家之一,与索尔•贝娄、艾萨克•辛格、菲利普•罗斯一起被称为20世纪美国伟大的犹太裔作家。

本文将着重分析马拉默德经典短篇小说集《魔桶》中的《最后一个莫西干人》。

《最后一个莫西干人》讲述了一个名为阿瑟•费德尔曼的年轻学生为了写出关于画家乔托的论文而来到罗马寻找灵感的故事。

但他却遭遇了犹太人西门•萨斯坎德的纠缠。

萨斯坎德三番五次向费德尔曼索要帮助,甚至还带走了他视若珍宝的论文手稿并将其烧毁。

费德尔曼在苦苦寻觅萨斯坎德的日子里萎靡不振,不仅论文毫无进展,还对自己的身份逐渐感到迷茫和怀疑。

最终萨斯坎德承认是自己毁了他的论文手稿,而费德尔曼也在这一寻找手稿的过程中获得了成长与感悟。

本文以费德尔曼的成长路线为线索,从成长的烦恼,成长的转机以及成长的顿悟三个方面探索和挖掘小说的犹太救赎主题。

一、费德尔曼成长的烦恼费德尔曼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了两个烦恼。

一是遭遇了萨斯坎德,二是产生了对自己文化身份认同的迷茫。

被萨斯坎德连续几次讨要到钱财和衣物后,费德尔曼再也无法忍受这个犹太人了。

但在故事的开头,年轻而富有同情心的费德尔曼也曾两次伸出援手,帮助过这个“可怜”的犹太人。

直到萨斯坎德以他们同为犹太人为由,蛮横地要求费德尔曼承担帮助自己的义务。

这彻底惹恼了费德尔曼,他的耐心被磨得所剩无几,最终失去了对自己手足同胞应有的同情心。

一方面,费德尔曼在被萨斯坎德纠缠不休的过程中,他的良知也在时时刻刻接受着考验。

马拉默德小说中体现出的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反思的开题报告

马拉默德小说中体现出的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反思的开题报告

马拉默德小说中体现出的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以及对历史的反思的开题报告马拉默德是一位以犹太人为主题的文学作家,他的小说中充满着犹太民族的身份意识和对历史的反思。

本文将探讨在马拉默德的小说中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以及他对历史的反思的体现。

一、犹太民族身份意识马拉默德的小说中,犹太民族身份意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文化传统马拉默德的小说中,犹太文化传统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刻画人物和情节,呈现出犹太人对文化传统的高度重视。

比如,小说中的主人公面临着文化传统的挑战,但最终他会忠于自己的信仰和传统。

2.探索历史记忆马拉默德的小说中,历史记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呈现出犹太人对历史的执着追求,在小说中反思过去、记忆过去,呈现出犹太人困境的历史背景和当下社会的现实。

他通过小说展示了犹太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及对犹太历史的回归和反思。

3.强调团结与共存马拉默德的小说中,犹太人团结和共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呈现出犹太人尽可能地保持团结和合作来应对外部的压力。

在小说中,犹太人之间的互动经常有很强的团结和共存的迹象,强化了犹太民族身份意识的核心。

二、对历史的反思马拉默德的小说中,对历史的反思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生存的困境在小说中,犹太人生存的困境和历史遭遇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呈现出犹太人历史上遭受迫害、灭绝和种族歧视的历史经历,对此进行反思和揭示,以鼓励更多的犹太人追求权利和尊重。

他通过小说展示了犹太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以及对犹太历史的回归和反思。

2.历史的负面影响马拉默德的小说中,历史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创造人物并将其置于动乱和社会逆境之中,表达出历史对人民的负面影响。

他认为,历史上存在的不公和不平等、歧视和迫害,对一个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融合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3.历史的记忆和回归马拉默德的小说中,历史的记忆和回归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通过小说展现了犹太民族历史中的不幸和磨难,呈现出犹太民族复杂的历史传承和矛盾,并探讨了究竟是历史纯粹被拥有,还是被理解和理解的问题。

由《店员》解读马拉默德的“犹太人”内涵

由《店员》解读马拉默德的“犹太人”内涵

畏篇小税 《 县》 T e siat 97) 店 ( h As t ,15 是属拉默德文挚劁作的奠基性作品。其题材 、主旨 、 sn 格稠尤 其是其澡厚的精神道德因素 , 组成了作家以後所有创作的基本主髓箍圈和人物模式 , 横成了作家终生劁作
的原色。研禧 《 店其》以及j 太文化典籍 ,不靴强琨焉拉默德的创作思想深受猫太傅统文化尤其是 宗教文 酋
太教舆猫太民族之圈存在着 一 椭共生 系
命逢休戚相 。 自 公元} 25年民族英雄胯西在两奈l领受神诫 ,劁建 人教 ,j太教即成扇民旅精神 j 2 i 『1 I I I ) { f 的旗械 。而後 , 太民族塍缝辈殿被毁 、 网家覆亡 、渝届巴比偷之 冈等一系列苫赚 命通 多桀的民旅厣史 强化了j 太宗教信仰 , 酋 猫太民族成属一佃高度宗教化 的民族 。封散居世 界各地的 太人柬税 , 猫太教是将
属拉默德一向被秤 家们署属 “ 猫太味最滤”的作家 ( r s i,l7 : 8J 他 网于j太人的定羲舆 G e tn 2 7 be 9 , 酋 枭不同 ,“ 所有人都可能是猫太人,祗不遇他们没有意裁到而已”( hue 96 6 。研究属拉默德的 C e s,19 :l ) 网键在于挖掘其猫太性及普遍化的猫太人内涵 。 圜外鲆谕界封属拉默德猫太性的界定分歧很大 。 耀伯特 ・ 艾 丽特 届属拉默德的猫太性是人生 “ 桎梏”的暗喻 ( lr 9 6 1 6 ;莱斯利 ・ A t ,16 :7— ) e 7 菲雨德倾向于 “ 逞缘 性”是焉拉默德的猫太性 ;而悉尼 ・ 襄茨曼则将其箍统地稻禺 “ 猫太姿悲及猫太背景”( i m n 6 Rc a ,l6 : h 9 2一2 。在圜内,文擎秤输界封属拉默德的研究多囿于其文髓凰格和窟作錾衍 ,较少涉及其作品深屑次的 l ) 2

解读马拉默德的《店员》中的“犹太性”

解读马拉默德的《店员》中的“犹太性”

2008年8月第5卷第8期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AUG.2008Vol.5No.8一、前言伯纳德・马拉默德(1914-1986)是二战后美国崛起的优秀犹太作家群中的一员,被誉为“犹太味”最浓的作家,曾获“普利策小说奖”及“全国图书奖”。

马拉默德的作品主要反映下层犹太人的生活,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

他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一些平凡而孤独的人物,举止不雅,但富于人性。

这些人物经过作者的点染,都涂上了一层道德色彩。

他们往往在开始时对过去的生活不满,竭力寻求新的生活,可是到头来却发现找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新生活,而是又回到了原以为早已摆脱掉的生活模式,或者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

于是,恍然大悟,重新皈依犹太教,抱着受难“使好人变得更好”的信念,过着符合道德标准的生活。

《店员》的发表为马拉默德赢得了美国全国文艺学院颁发的罗森塔尔奖。

这部小说发表后立即引起评论界和读者的一致好评,被称为是一部“想象丰富,视野广阔,见解独特”的小说。

这部1957年发表的小说,清楚地表现了马拉默德最具特色的小说主题,代表着人类普遍境遇的犹太人生活在贫穷中,忍受生存的无奈,虽看似失败者,却是道德战场上的勇士,实现着道德的完善。

小说生动地描述犹太移民莫里斯・鲍伯———一个杂货店的小店主,自从二十年前为了逃避沙皇的迫害,从俄国来到这块“处处是黄金”和“自由”的新大陆以后,始终兢兢业业地经营着自家的一爿小店,做买卖从来不掺假,也不以次充好。

他觉得“做人要老实,睡觉才能安稳”、“做个犹太人,就得有副好心肠”。

但是,莫里斯・鲍伯却又总是逃脱不了厄运的作弄和贫病交加的悲惨局面。

正当莫里斯・鲍伯走投无路时,一个孤儿出身的意大利流浪汉弗兰克・阿尔帕恩自愿做了他的伙计,打算帮助他重整家业。

原来,这个青年就是曾经抢劫他那小店的罪犯之一,这次再来,是为了赎回前愆,排除良心上的不安。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人物身份发展趋向解析

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人物身份发展趋向解析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二战后美国犹太文学中人物身份发展趋向解析李琳娜 哈尔滨金融学院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度哈尔滨金融学院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础研究项目“当代美国犹太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文化身份探寻”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2017-KYYWF-E0205。

摘 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于世人来讲也许仅是一次战役,但对于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来说却是有着深刻的转折性意义的。

它标志着美国犹太文学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犹太作家的作品对美国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不同犹太作家的作品中,“犹太性”的演变与运用也是不同的。

通过对这些作家的作品做了认真地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犹太文学的发展趋向,即“犹太性”在犹太文学创作中逐渐隐晦。

隐晦的原因是“犹太性”的特殊性意义逐渐演化为世界民族的普适性意义。

这种趋向是文化迁移的自然结果,是与异质文化碰撞的必然产物。

本文将主要以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以及塞林格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犹太作家为例,详细阐述美国犹太文学人物身份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美国犹太文学;犹太性;隐晦;文化迁移作者简介:李琳娜(1979-),女,硕士,哈尔滨金融学院商务英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教育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3-108-02一、引言犹太文学丰富了美国文学的内容,为美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犹太文化的深入研究,不但可以促进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将马拉默德、菲利普•罗斯及塞林格三位作家联系起来进行对比研究。

选择这几位犹太作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是他们的作品能够鲜明地、有代表性地反映出“犹太性”的特殊性意义逐渐演变成超越种族、超越国界的普适性意义。

从马拉默德注重作品中的犹太性,到罗斯特有的“反叛”犹太传统(实际上是对犹太性的另类表达)再到塞林格隐晦地表达出犹太性。

评长篇小说《伙计》的犹太教文化元素

评长篇小说《伙计》的犹太教文化元素
转变 , 又象征弗兰克犹太人生的开始。 守安息 日也是小 说要 表
达 的犹太教教义 , 莫里斯 在杂 货店 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 , 仍 坚
持守安息 日的犹太教习俗 。极力促使女儿海伦 和犹太小伙谈 与异族通婚 的教义 。
来顺受的犹太人 似乎 表明人活着就是为受难而受难 。他们对 恋爱结婚 , 反对 与非 犹太 人弗 兰克交往 , 这都 表现 了犹太人不 待苦难 的坚韧与执著打动我们 的同时也 困扰着我 们 ,正如弗 兰克问道 : “ 犹太人为什么要这样受苦? 他们也不愿 意受苦的爱使之 陷入 到这种生 活 中去。 他 的活络 和勤快 曾给店铺带来新的希望。被解雇后, 他仍然请
兰克毅然挑起支撑这个家庭的重担。他不分昼夜辛苦_ [ 作, 帮 助海伦 了却读大学 的夙愿 。在小说的结尾 , 弗 兰克终获海伦 的
帝与希伯来人的立约。 对犹太人 而言 , 契约论是关乎其 民族存 求 给予莫里斯家帮助; 莫里斯去世后, 店铺处于风雨飘摇中 。 弗
这个 民族不受其他 民族 的侵害 。而现实是犹太人长期 以来处 处 遭受刁难 、 屈辱与迫 害 , 这 与犹 太人本应 该享 有的地位 、 尊 严 是如此地不符 。《 伙计》 的主人公 莫里斯感慨地说 : “ 受苦受
难象一块布 , 我敢说犹太人能拿它做衣裳 。” 马拉 默德笔下逆
理解和真挚 的爱情, 并 实行 了割礼 。这既象征着弗 兰克人性 的
就意味着要做好事 , 要 诚实 , 要善 良, 要对别人这样 。 我们 的 日 子已经够难得了 , 为什么还要伤害别人 呢? 每个人都应有好结
参考文献 :
[ 1 ] [ 美] 伯 纳德 - 马拉 默德 . 伙计[ M】 . 杨 仁敬 译 . 上 海译 文 出版 社

211192051_马拉默德《魔桶》中的犹太性解读

211192051_马拉默德《魔桶》中的犹太性解读

Jiangsu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2023 1马拉默德《魔桶》中的犹太性解读刘 丽 李金云(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作为美国犹太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伯纳德·马拉默德致力于其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犹太性及其独具匠心的犹太主题思想。

在其代表短篇小说《魔桶》中,马拉默德展现了美国犹太移民及其后代所面临的困苦生活和美国主流文化影响下带来的精神危机。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不同的行为表现,既体现了两代犹太移民对待犹太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坚守或放弃,也揭示了犹太人移民到美国后所面临的文化身份选择。

由此,马拉默德表达了对年轻一代犹太移民文化身份忽视和遗忘的担忧,并呼吁犹太移民回归犹太性。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魔桶》;犹太文化;犹太身份0 引言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Malamud,1914—1986)是当代重要的美国犹太裔作家。

其于1958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魔桶》(TheMagicBarrel)曾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NationalBookAward),并赢得了众多赞誉。

《芝加哥论坛报》(ChicagoTribune)指出,“小说集《魔桶》中每一个故事都称得上是一件小小的极具个性的艺术品”;文学评论家马克·谢克内(MarkSchechner)认为,“马拉默德将短篇故事几乎浓缩成了赞美诗。

他虽已有‘犹太霍桑’之称,但也可称为‘犹太肖邦’,谱写着序曲和小夜曲”(《魔桶》扉页)。

其中,同名短篇小说《魔桶》(“TheMagicBarrel”,1953)讲述了纽约犹太居住区内,犹太媒人沙兹曼(Salzman)为犹太学生利奥·芬克尔(LeoFinkle)安排相亲,并在阴差阳错间让利奥爱上女儿斯特拉(Stella)的诙谐故事。

该短篇以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引起了部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国外学者加里·斯隆(GarySloan)强调,小说中所反映出的犹太教人文主义原则对以利奥为代表的美国1995:51Silvey)在此基础之用(2011:830)。

也谈马拉默德作品的犹太性

也谈马拉默德作品的犹太性

也谈马拉默德作品的犹太性作者:牛江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24期摘要:马拉默德是美国文坛上最有名的一位犹太裔作家,但关于他作品的犹太性一直争议不断。

本文首先分析并指出了两种相反观点的不足,其次从作家本人经历,自我身份认同及具体代表作品入手,阐明了犹太性具有多元化特点,马拉默德作品中的犹太性也是作者对流散美国的犹太人的真实境遇的一种独特表达。

关键词:伯纳德·马拉默德;犹太性;超越与升华【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4-067-02二战后美国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美国犹太作家,伯纳德·马拉默德便是中最伟大的一位。

在其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共创作了8部长篇小说,6部短篇小说集。

马拉默德以善写流散异乡的世俗犹太小人物的生存困境,精神迷茫,以及最终的自我超越见长,作品中散发出浓郁人文情怀。

但关于他作品的犹太性的争议似乎从未停止过。

一.关于马拉默德作品犹太性的争议马拉默德本人不喜欢被称之为“犹太作家”。

这一点和贝娄,辛格等人如出一辙。

关于马拉默德是不是“犹太”作家,学界内部分歧也比较大。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习惯性称之为“犹太味最浓美国犹太作家”,如谢尔顿·格雷布斯坦称马拉默德是“真正的犹太作家,或者说犹太性最浓郁的作家”。

但与此同时,许多犹太学者和批评家对马拉默德也发起了激烈的抨击,波德霍雷茨认为马拉默德“对他的周围的现实情况视若无睹”从而“毫不害臊地杜撰最简单的也是最基本的人物情感”。

布鲁姆认为“马拉默德的视角是个人化的,原创的,与大多数富有特色的,规范性的犹太思想及传统没有丝毫关联”。

露丝·维西编撰当代犹太文学经典时,直接将马拉默德排除在外。

她认为马拉默德作品中的人物仅仅是象征性的犹太人,如此而己。

这两种极端的评价也许会让普通读者感到困惑不解,因此仔细探究一番马拉默德作品的犹太性是很有必要的。

二.作家本人的经历与自我身份认同客观来讲,马拉默德是美国化的犹太人。

马拉默德小说中犹太婚姻观的文化寓意

马拉默德小说中犹太婚姻观的文化寓意

《 圣经》 多次提到夫妇之 间要恩爱和睦 , 创世 《 纪》 倡导男女要“ 成为一体” 。娶妻生子是人类应尽 的义务 , 塔木德》 不婚看作是 一种反 自然 的状 《 把 态, 未婚者是有罪的, 是不完善 的人 , 是与犹太教的 律法相违背 的。并且在犹太教律法书《 哈拉哈》 中 详细规定了丈夫对妻子 的义务 和权利 : 如保障妻子 的生存手段 ; 履行婚书中所规定的财产责任 ; 在婚姻 生活中, 丈夫应尊重妻子 , 不能任意的诽谤 和诬 陷, 如“ 人若 毫 不公 平 的 控 诉 妻 子 说 她 不 贞 , 需 受 鞭 便 打, 且永不能休她 ” 。犹太 教法规定 人人要对婚姻 负责 , 不可无 视婚 姻 的神圣性 , 在犹太 教的最高律
中图分类号 :I0 . 1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6 2 (0 9 1 05 0 6 2— 1x 2 0 )2— 0 8— 4


引言
二、 犹太 历史 中的传统婚姻观
犹太人认为婚姻是人类生 活中最神圣的 , 犹太 民族把 家 庭 视 为 犹 太 生 活 的 基 石 , 常 重 视 婚 姻 。 非 《 圣经》 中上 帝与以色列之 间的关 系多次 被描述为 夫妻间的婚姻关系 , 这有两层 蕴意: 第一 , 婚姻是一 种神启 , 通过这 种神圣的“ 联盟” 男人和女人 得 以 , 融入神性宇宙秩序中; 第二 , 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关 系是一种特殊的、 至为密切的关系, 犹太人是上帝的 “ 特选子民” 。对于古代 以色列 而言 , 婚姻最初只是 男女双方及其家庭 间的一种民事契约 , 但作 为一种 神圣“ 盟约” 它也是一种 圣事 , , 是一种宗教认 可的 具有 神性 的人 类社 会基本 组 织形 式 。 由于 受犹 太教 的“ 帝 的选 民” 想 的影 响 , 上 思 犹太 人 一 般 鼓励 的是 族 内婚 , 太 教 徒 不 得 与未 受 割 礼 的外 族 人 通 犹 婚。 粥

浅议马拉默德小说《店员》的犹太性

浅议马拉默德小说《店员》的犹太性

浅议马拉默德小说《店员》的犹太性作者:刘博来源:《管理观察》2009年第10期摘要:在美国文学领域中,伯纳德.马拉默德的作品是犹太性最强的一个。

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生前两次获全国图书奖、一次普利策文学奖,是美国当代犹太文学运动公认的重要作家。

《店员》不仅描写了“为人类赎罪而受苦”的犹太人,而且还描写了“皈依犹太教”的非犹太人。

本文解读了作者本人所说的“人人都是犹太人” 这一思想。

在作家笔下,犹太性超越了犹太民族的特殊性,体现出作家对人类共同生存境遇所进行的深刻探讨和揭示。

“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命题是作家对其犹太文化背景的高超运用与艺术升华。

关键词:犹太民族犹太人犹太性马拉默德是美国二十世纪与索尔·贝娄和菲利普·罗斯齐名的犹太作家之一。

他一生著书颇丰,共发表了七部长篇小说和四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小说主要是通过对屡遭挫折、历经磨难的犹太人的描述,揭示了生活中无法避免的苦难价值,进而反映了一种道德主题。

1957年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店员》问世,因其深刻的思想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被推崇为其代表作,从而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坛的地位。

马拉默德专写贫穷受苦的犹太小人物——那些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渴望幸福而又永远无法得到的人。

他们在失败中不放弃微小的希望,在受苦中保持道德纯洁,在生活磨难中达到精神自由。

正如评论家谢尔登·赫斯诺所说:“从普通人日常所受的挫折和屈辱中,马拉默德创造了美丽的寓言,捕捉反映了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了在面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艰辛、非正义和生存痛苦中,追求精神自由和道德进步的可贵。

”(Hershinow,1980:146)马拉默德是美国犹太文学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因而获得美国犹太作家的称号。

当然,马拉默德首先是个犹太作家,这不仅仅是由于他有犹太血统,而是在于他对犹太价值观和犹太生活表现的高度敏感性。

“美国犹太作家之所以在美国文学上令人瞩目,是由于他们对人的价值的敏感,就个人而言,我是把犹太人当作现实生活中人的悲惨境遇的形象来塑造的。

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

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

美国犹太小说中的犹太精神美国犹太裔作家是美国文学界的一股重要力量,本论文通过分析四位美国犹太作家的代表作,试图展示小说中新观念与旧传统的冲突和激荡,透视主人公理性思维与情感纠葛的矛盾和统一,在重点考虑作品的文学性的同时,探索美国犹太文学中的宗教哲学精神,发掘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加深我们对美国犹太文化内涵的理解。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是全文的首要部分,剖析了论文题目所讲的犹太精神,认为这是指犹太人在世俗社会中所奉行的宗教精神,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道德良知和伦理价值;解释了本论文所分析作家作品的美国性和犹太性,相信这些作家的创作没有脱离犹太民族传统,因此具有犹太性,而他们的作品体现了犹太移民在美国社会从同化、适应到缅怀犹太传统的过程,因之具有美国性。

第二章“伊甸乐园”是针对亚伯拉罕·卡恩的小说〖戴维·莱文斯基的发迹〗的分析。

从表面上看,主人公戴维出俄国似乎与犹太教创始人摩西领导犹太人出埃及的历史一样具有积极向上的意义,他到美国后,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在美国车衣行独领风骚。

从深层次上看,戴维的经历实际上是背叛犹太精神的过程,背叛的种子早在他出走俄国之前就已孕育成熟,他接受了美国文化中与犹太精神相悖逆的成份后,这一种子得到恶性发展。

戴维之背离犹太精神是在接受了西方现代思想之后发生的,这与圣经中人类始祖亚当因偷食“智慧树”上的果实被上帝赶出伊甸乐园的故事相似,故本章以“伊甸乐园”为题,第三章“通天双塔”是针对艾·巴·辛格的小说〖庄园〗的分析。

这部作品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卡尔门和爱兹列尔起先背离犹太教,误入歧途,后来经过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都幡然醒悟,最终踏上了回归犹太民族传统精神的历程。

卡尔门放弃了庄园,回到祈祷室;爱兹列尔则把传统的犹太精神与当代复国主义运动结合起来,前赴犹太故土巴勒斯坦。

卡尔门与爱兹列尔起先企图通过欲望和知识来继续其犹太教信仰,其结果与圣经历史上人们为扬名而建造的巴别塔一样难以通向神性的天堂,他们后来通过从精神上回归犹太教而矗起了一座精神宝塔。

黑人文学

黑人文学

美国黑人与犹太人—分析马拉默德《房客》中的种族主义摘要:美国黑人和犹太人的关系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不是简单的“结盟”或者“分裂”这样的字眼可以概括的,由于历史和种族的原因,这两个民族有很多误会。

只有爱,和相互理解,才能使他们真正的和睦相处。

关键字:种族冲突马拉默德黑人犹太在二十世纪后半叶,美国少数民族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很突出的位置,如黑人文学、犹太文学和亚裔文学等。

而在其中不乏有相交织的作品出现。

马拉默德就是一位擅长写美国犹太人与黑人的种族关系的作家。

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着很大的关联,在他小时候曾住在布鲁克林区的黑人住所旁,婚后又在哈莱姆区的夜校教课。

他本人也偏爱读黑人小说和黑人历史。

他的著名小说《房客》正是以种族冲突为题材的。

《房客》是以20世纪60年代发生在美国黑人作家和犹太作家之间的一场强硬“对话”为背景的。

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与犹太作家欧文·豪因对理查德·赖特和詹姆斯·鲍德温这两位黑人作家的评论存在较大分歧,展开了一场文学争论。

《房客》以此次争执为原型,揭示了莱瑟与斯皮敏特这两个作家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

而这两位作家的关系与两个种族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

美国黑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美洲沦为欧洲殖民地的时期。

16~19世纪,欧洲殖民者从非洲(主要是西非、刚果和安哥拉)劫运大批黑人奴隶到美洲,其中半数以上运入今美国境内,深受白人种族主义者的残酷剥削和虐待。

随着美国工业的发展,南方的黑人陆续迁往北方和西北方城市。

1861~1865年南北战争后,虽然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度,但是黑人仍受种族歧视和压迫,三K党的暴行严重威胁着黑人的生命安全。

相对于黑人犹太人也有着相似的历史经历,几个世纪以来,犹太人一直没有自己的祖国,四处流浪,受人压迫和歧视。

19世纪末期,由于东欧的迫害加剧,大多数投奔美国、加拿大和西欧。

到1924年,共有大约两百万犹太人移民至美国,因当时美国社会对待犹太族群的态度相对比东欧而言更加宽容。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魔桶》中的犹太精神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魔桶》中的犹太精神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魔桶》中的犹太精神本文拟从犹太文化的角度,剖析美国犹太作家马拉穆德的短篇小说《魔桶》所隐含的犹太精神,包括犹太人的身份意识的觉醒、婚姻的圣神观以及对苦难与拯救的独特理解等三个方面,以期对犹太民族及其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标签:《魔桶》犹太精神研究伯纳德·马德默德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犹太作家。

之所以称他为犹太作家,不只是因为他的犹太家庭背景,更多是由于他的大量作品都容纳了犹太人的生活经历和背景[1]。

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大都是为了躲避纳粹迫害逃到美国的这些犹太人,他们为了生存,试图摆脱战乱和迫害留下的阴影,重构自己民族的道德观。

评论家们对马德默德的研究和评论大多都集中在他的作品中强烈的犹太元素以及犹太道德,甚至称他为“说教者”,笔者认为,小说《魔桶》中所体现的作者的“犹太性”(即宣称人人或许都是犹太人)已经走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他更多是站在人类命运的高度去审视犹太人的生活经历。

[2]一、犹太人的身份意識犹太身份是指外界强加或者是主观自愿地被视为犹太人或者与犹太相关的状态[3]。

英国小说家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曾说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犹太身份,因为这是个人对待自己是一个犹太人的身份的自我意识,“一个人不管是先承认自己犹太人其次才是一个美国人,或者反过来,这两者不同的身份意识也必然影响着他的行为和态度。

”[4]马德默德曾提醒我们:不要否认自己的民族身份,也不要放弃你的传统,否则你注定会失去你的理想和幸福。

不要忘了犹太民族的痛苦的历史,苦难的现实,更不要放弃对犹太民族未来的希望。

他认为,在面临重重压迫之时,犹太人的个人自由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甘愿忍受苦难或者只拯救自己也是投劳的。

只有整个犹太民族的解放才是个人生存和获取幸福的出路。

[3]小说《魔桶》以帮助主人公奥利·芬克尔重新找回自身犹太身份为主线。

奥利·芬克尔在小说中是一名犹太法学博士生,但是他却拒绝萨尔兹曼(媒人自身也隐瞒了自己的犹太身份)称他为犹太人。

从《基辅怨》解读马拉默德“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思想

从《基辅怨》解读马拉默德“人人都是犹太人”的创作思想

优 秀 的犹 太裔作 家在 美 国文 学界 崛起 。索尔 ・ 贝 娄 , 萨克 ・巴舍维 斯 ・ 格 、 利 普 ・罗斯 、 艾 辛 菲 伯 纳 德 ・马拉默德 、 西娅 ・ 兹克 等 , 疑是这 群 辛 奥 无 星璀璨 的格局 中最 闪亮 的 星星 。美 国著名评 论 家 查理 德 ・ 克 曾指 出 : 在 美 国犹 太 作 家 的众 神 洛 “
t ea ay i fsv r l i h rce si h o e ,g tab te n esa dn fM aa u ’ h me “ l n aeJ ws h n l sso e e a nc aa tr n t en v l e etru d rtn igo lm d st e ma Al me r e ”
第 2 卷 第 3期 6
21 0 0年 5 月
甘 肃 联 合 大 学 学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J u n lo n u L a h ie st ( o i l ce c s o r a f Ga s i n e Un v r i S ca in e ) y S
Vo . 6 NO 3 12 。 .
XU Sha n ( c o l f r i nLa g a e , a n Unv riy, a n 3 1 0 C ia S h o Fo eg n u g s Xime ie st Xi me 6 0 5, h n ) o
Ab t a t I 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xe sr c : n T eFi r。B r a d M aa u o n c s t e h r k v S s f rn s t h e t y o l t e J wih p o l , e n r lm d c n e t h e o Ya o ’ u f i g O t e d s i fa l h e s e p e e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马拉默德与美国文学中的犹太性/
一、马拉默德生平简介/
二、马拉默德的主要作品/
三、马拉默德文学的犹太性/
四、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二章苦难主题与意象表达/
一、苦难——文学永恒的主题/
二、触动——社会底层人物的生存困境/
三、震撼——异族迫害导致的身心磨难/
四、梦靥——大屠杀及战争带来的创伤/
五、苦难的主题意向/
六、苦难主题的审美价值/
七、苦难主题的现实意义/
第三章伦理与身份的主题书写/
一、困境与救赎的伦理主题/
二、犹太人身份的认同与重构/
第四章苦难中的救赎主题/
一、犹太人犯罪—惩罚—悔过—救赎的宗教历史观/
二、犹太救赎中的父与子关系/
三、“救赎”之路/
第五章马拉默德小说的叙事技巧与叙事伦理/
一、独到的叙事技巧/
二、道德反思的伦理叙事手法/
第六章无奈的现实世界与充满道德力量的精神世界/
一、现代主义的叙述风格/
二、独特的犹太式幽默/
三、创作中的两个世界/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