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在高等真核生物
⑥ 真核生物的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只有经转运穿过 核膜,到达细胞质后,才能被翻译成蛋白质,原核 生物中不存在这样严格的空间间隔。
⑦ 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只有经过复杂的成熟和剪接过 程,才能顺利地翻译成蛋白质。
• 在Ig重链基因重排后,轻链的可变区基因片段随之发生 重排,V与J基因片段并列在一起。
• κ轻链基因先发生重排,如果κ基因重排无效,随即发生 λ基因的重排。
重排机制
• 参与V/(D)/J基因重组过程的酶称为V/(D)/J 重组酶。
• 重组酶作用的特点是: (1)淋巴细胞特异性,这可能解释了Ig基因的重排
二、基因扩增
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增大的现象,它使 得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 要,是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
如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中原有rRNA基因(rDNA)约500 个拷贝。卵裂期和胚胎期,需要大量的rRNA,基因会大 量复制rDNA,使拷贝数达到200万,扩增约4000倍。
内含子(intron)、外显子(exon) • 非编码区较多 多于编码序列(9:1) • 含有大量重复序列
原核生物基因组结构特点:
● 基因组很小,大多只有一条染色体 ● 结构简炼 ● 存在转录单元多顺反子 ● 有重叠基因
二、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在基因转录、翻译及 DNA的空间结构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非洲爪蟾体细胞中rDNA的基因扩增是因发育需要而出现 的基因扩增现象。
发育或系统发生中的倍性增加在植物中普遍存在
基因组拷贝数增加,即多倍性,在植物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基因组拷贝数增加使可供遗传重组的物质增多,这可能构成了 加速基因进化、基因组重组和最终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二 染色质水平调控
(一)异染色质化 (二)组蛋白质修饰和非组蛋白的作用 (三)DNA酶的敏感区域 (四)核基质蛋白
三 转录水平的调控
◆许多真核生物基因编码关键代谢酶或细胞组 成成分,这些基因常在所有细胞中都处于活跃 状态。这种组成型表达的基因称为持家基因 (house keeping gene)。 ◆另一些基因的表达则因细胞或组织不同而异, 只在某些才高效表达。这类基因表达的调控通 常发特定的发育时期或细胞中生在转录水平。。
➢5′ UTR可能形成发夹或茎环二级结构,阻止核糖体 40S亚基的迁移,对翻译起始有顺式抑制作用。但若二 极结构位于AUG的近下游(最佳距离为14 bp),会使 40亚基停靠在AUG位点,增强起始反应(翻译起始因子 使二极结构解链,翻译复合体顺利通过)。
(三)mRNA的结构
➢3′端的poly A 影响mRNA的稳定性和翻译效率。
(3) 内含子切除
不同剪接方式: ◆在剪接内切核酸酶(splicing endonuclease) 的 催化下,非常精确地在内含子与外显子的交界 处进行切割,并在一种特殊的剪接连接酶 (splicing ligase)的催化下重新连接起来。 ◆某些mRNA前体的内含子是在RNA分子本 身的催化下完成所以称为RNA自剪接(selfsplicing),这种具有自动催化活性的RNA有时 也称为核酶(ribozyme)。 ◆ 在核酸蛋白质复合结构-核酸剪接体 (spliceosome)作用下完成。
(四)选择性翻译
珠蛋白是由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组成的。在二 倍体细胞中有4个α-珠蛋白基因,如果它们相同 转录和翻译的话,应是α:β=2:1,而实际上是1:1。 是转录调控还是翻译调控? 体外实验:在无细胞系统中加入等量α-mRNA、 β-mRNA、少量起始因子,合成的α-珠蛋白仅占 3%,说明β-mRNA和起始因子的亲和性远大于 α-mRNA。 当加入过量的起始因子时,α:β=1.4:1 ,接近1:1。 表明是在翻译水平上存在的差异,即和翻译起 始因子的亲和性不同。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09中西七年制2班内容摘要:真核生物细胞结构比原核生物复杂,转录和翻译在时空上都被分隔开,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先后进行,并且基因组和染色体结构复杂,蕴藏大量的调控信息,因此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要比原核生物要复杂的多。
真核生物可以从多个层次调控基因表达。
一、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种类(一)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瞬时调控或称为可逆性调控,它相当于原核细胞对环境条件变化所做出的反应。
瞬时调控包括某种底物或激素水平升降时,及细胞周期不同阶段中酶活性和浓度的调节。
二是发育调控或称不可逆调控,是真核基因调控的精髓部分,它决定了真核细胞生长、分化、发育的全部进程。
(二)根据基因调控在同一事件中发生的先后次序又可分为:DNA水平调控--转录水平调控--转录后水平调控--翻译水平调控——翻译后水平调控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的多层次性真核生物基因表达可以随细胞内外环境条件的改变以及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而在不同表达水平加以精确地调控。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水平上:(一)DNA 水平:主要包括:染色质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染色体DNA的修饰和异染色质化等,这些变化都是永久性的,会随着细胞分裂传递给子代细胞,使这类细胞具有特定的表型,成为某种特定的分化细胞。
1:基因的丢失、扩增与重排1)基因丢失:只存在于一些低等生物体细胞中。
在细胞分化时,当需要消除某些基因活性时才发生。
采用基因丢失的方式调控是不可逆的。
体现了真核细胞全能性。
例如小麦瘿蚊的染色体丢失,瘿蚊卵跟果蝇相似(始核分裂胞质不分裂),其卵的后端含有特殊的细胞质,极细胞质核→保持了全部40条染色体→生殖细胞→其他细胞质区域核→丢失32条、留8条→体细胞;2)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增大的现象,它使得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是基因活性调控的一种方式。
如非洲爪蟾的基因扩增,是两栖类和昆虫卵母细胞rRNA基因的扩增。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酸性激活域 (D/E-rich) 谷氨酰胺(Q)富含域 脯氨酸(P)富含域
蛋白质-蛋白质结合域 (dimerization, co-factors)
1) TF最常见的DNA binding domain
Zinc Finger
bZIP
Homeodomain
bHLH
(1) 锌指(zinc finger)
2. The pri5’ capping 3’ formation / polyA splicing
3. Mature transcripts are transported to the cytoplasm for translation
Chromatin
epigenetic control
Protein degradation RNA silencing
一般而言的基因表达调控范畴
二、基因表达的时间性及空间性
(一)时间特异性
按功能需要,某一特定基因的表达严格按 特定的时间顺序发生,称之为基因表达的时间 特异性(temporal specificity)。
Cys-X2-4-Cys-X3-Phe-X5-Leu-X2-His-X3-His C-terminal: α-helix binding DNA
常结合GC box
(2) 碱性亮氨酸拉链 bZIP
(3) 碱性螺旋-环-螺旋bHLH
bHLH蛋白(basic Helix-Loop-Helix)
2) TF常见的trans-activation domain
– usually expressed at high level – the level of their gene expression may vary
第十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表 16-4 E.coliσ 因子识别不同保守序列的启动子 基因 分子量 70KD 32KD 24KD 54KD 28KD 功能 普遍 热休克 热休克 氮饥饿 产生鞭毛 -35 序列 TTGACA CCCTTGAA ? CTGGNA CTAAA 间隔(bp) 16~18 13~15 ? 6 15 -10 序列 TATAAT CCCGATNT ? TTGCA GCCGATAA
基本概念
1.操纵子(operon)
很多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在染色体上串连排列,由 一个共同的控制区来操纵这些基因的转录。包含这些结构 基因和控制区的整个核苷酸序列就称为操纵子(operon)。
一个完整的操纵子主要包括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 基因和终止子。
2. 阻遏物和激活物(reperssor and activator)
2. 基因表达的极性效应
•在正常情况下原核基因表达时,其转录出来的mRNA随 即进行翻译,这时整个mRNA都覆盖着核糖体, ρ因子 无法接近mRNA,而RNA聚合酶早已越过前面的基因的 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所以转录实际上并不停止,而是继 续转录后续基因。如果在某一基因的依赖于ρ的终止子之 前发生无义突变,核糖体便从无义密码子上解离下来,翻 译停止,于是ρ就可以自由进入RNA并移动,直到赶上停 留在终止子上的RNA聚合酶,结果使RNA聚合酶释放, 不能再转录下游基因。
第十章 原核生物基因 表达的调控
生物的遗传信息是以基因的形式储藏在细 胞内的DNA(或RNA)分子中的。随着个体 的发育,DNA有序地将遗传信息,通过转 录和翻译的过程转变成蛋白质,执行各种 生理生化功能,完成生命的全过程。从 DNA到蛋白质的过程,叫做基因表达 (gene expression),对这个过程的调节 就称为基因表达调控(gene regulation或 gene control)。
第十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类型II基因转录因子与顺式元件的相互作用
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 作用于序列不同的多个DNA位点: 亲和性相近,如HAP-1可以结 合CYC1和CYC7的UAS区,但两区段无同源性; 多种蛋白因子结合同一顺式因子: Ig基因的八聚体ATCAAAT可被 Oct-1、Oct-2、OBP-100、NFIII、NF-A1、NF-A2等因子结合,CCAAT可 被C/EBP、CTF/NF1、CP1、CP2等结合,TGACTCA由Ap1, Fos, Jun的异 源二聚体结合; 识别特异性DNA序列的时序: 不同因子的有序协同作用是特异性 结合调控基因活性的基础; 磷酸化作用: 许多转录因子的磷酸化/去磷酸化直接影响其活性, 如Sp1结合DNA后才能被磷酸化,其激酶亦结合DNA后才具有活性。
第十章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活性染色质和基因的转录 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 基因转录的反式作用调控因子 类型II基因转录因子与顺式元件的相互作用 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的调控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
基因组DNA 原核生物DNA: 很少结合蛋白质,转录起始终止反应快; 真核生物DNA: 与组蛋白形成核小体(染色质)并进一步组装成染色体, 基因的转录需要染色质结构的变化; 转录和翻译 原核生物: 无核膜,转录与翻译偶联(trp操纵子衰减作用); 真核生物: 核膜分隔,核内转录及及其加工,胞质进行翻译,可影响核 内基因转录和加工; 细胞生长与分化 所有细胞含有相同的DNA,不同细胞内进行基因的 “程序化”差异表达是细胞生长分化的基础; 基因表达调控的复杂性 环境信号-原核与真核生物细胞的反应各 异,原核细胞受到的环境变化反应基本一致,真核细胞基因表达受到 调节蛋白、肽激素、信号分子等的特异性调控; 持家基因(house-keeping)-所有细胞类型都表达,时态基因-不同发育 时期表达,组织特异基因(tissue-specific)-特定组织器官表达.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ppt(共59张PPT)
在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基因的转录除了启动子、RNA聚合酶II和基础转录因 子以外,还需要其它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参与。 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顺式作用元件有:增强子、沉默子、绝缘 子和各种反应元件;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也称为转录 因子,它们包括激活蛋白、辅激活蛋白、阻遏蛋白和辅阻遏蛋白。 激活蛋白与增强子结合激活基因的表达,而阻遏蛋白与沉默子结合 ,抑制基因的表达,某些转录因子既可以作为激活蛋白也可以作为 阻遏蛋白其作用,究竟是起何种作用取决于被调节的基因。辅激活 蛋白缺乏DNA结合位点,但它们能够通过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 用而行使功能,作用方式包括:招募其它转录因子和携带修饰酶( 如激酶或乙酰基转移酶)到转录复合物而刺激激活蛋白的活性;辅 阻遏蛋白也缺乏DNA结合位点,但同样通过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 作用而起作用,作用机理包括:掩盖激活蛋白的激活位点、作为负 别构效应物和携带去修饰酶去中和修饰酶(如磷酸酶或组蛋白去乙 酰基酶)的活性。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 调控机制上的主要差异
调控的原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节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 和更经济地对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而多细胞真核生物基 因表达调节的主要目的是细胞分化,它需要在不同的生长 时期和不同的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基因表达样式; 调控的层次: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主要集中在转录水平 ,但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转录后水平调节与其在转录水平 上的调节各占“半壁江山”,而某些调控层次是真核生物特有 的,比如染色质水平、RNA后加工水平和mRNA运输等;
调控的手段:原核生物绝大多数的基因组织成操纵子,但真核 生物一般无操纵子结构。
在染色质水平上的基因调控
原核生物的DNA绝大多数处于完全暴露和可接近的状态,而真核生物 DNA大部分被遮挡并组织成染色质。因此,原核生物DNA转录的“默认 状态”是开放,其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阻遏蛋白进行的负调控,而真核生 物DNA转录的“默认状态”是关闭,其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激活蛋白进行 的正调控。 染色质的结构是一种动态可变的结构,其结构的变化能直接影响到基因 的表达。已有众多证据表明,一个基因在表达前后,其所在位置的染色 质结构会发生重塑或重建。由于染色质的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因此,染 色质结构的改变是从核小体的变化开始的,而核小体的变化是从组蛋白 的共价修饰和去修饰开始的。
第十章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使其后的基因不能转录,甲基化可能阻
碍转录因子与DNA特定部位的结合从而
影响转录。如果用基因打靶的方法除去
主要的DNA甲基化酶,小鼠的胚胎就不 能正常发育而死亡,可见DNA的甲基化 对基因表达调控是重要的。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 由此可见,染色质中的基因转录前先要有一个 被激活的过程,但目前对激活机制还缺乏认识。
第十章真核生物基因的 表达及其调控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8
第十章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调控差异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 操纵元调控。
• 多样化调控,更为复杂。
•
• 基因组小,大肠杆菌:总长 4.6×106bp, 编码4288个基因, 每 个基因约1100bp。
• •
因转录起始及其调控所需的蛋白因子也不完全
相同,因而不同启动子序列也很不相同,要比
原核更复杂、序列也更长。真核启动子一般包
PPT文档演模板
括转录起始点及其上游约100-200bp序列,包 含有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列元件,每个 元件约长7-30bp。最常见的哺乳类RNA聚合 酶Ⅱ启动子中的元件序列见表第1十章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①核心启动子元件(core promoter element) 指 RNA聚合酶起始转录所必需的最小的DNA序列, 包括转录起始点及其上游-25/-30bp处的 TATA盒。核心元件单独起作用时只能确定转
PPT文档演模板
第十章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及其调控
❖②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包括通常位于-70bp附近的CAAT盒和GC盒、 以及距转录起始点更远的上游元件。这些元件 与相应的蛋白因子结合能提高或改变转录效率。 不同基因具有不同的上游启动子元件,其位置 也不相同,这使得不同的基因表达分别有不同 的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一、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的共性首先,我们来看看在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这一过程中体现的共性和一些基本模式。
1、作用范围。
生物体内的基因分为管家基因和奢侈基因。
管家基因始终表达,奢侈基因只在需要的时候表达,但二者的表达都受到调控。
可见,调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2、调控方式。
基因表达有两种调控方式,即正调控与负调控,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离不开这两种模式。
3、调控水平。
一种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在多种层面上展开,包括DNA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加工水平、翻译后加工水平等。
然为节省能量起见,转录的起始阶段往往作为最佳调控位点。
二、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真核生物与原核细胞在结构上就有着诸多不同,这决定了二者在运行方面的迥异途径。
真核生物比原核生物复杂,转录与翻译不同时也不同地,基因组与染色体结构复杂,因而有着更为复杂的调控机制。
1、多层次。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可发生在染色质水平、转录起始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以及翻译后水平。
2、无操纵子和衰减子。
3、大多数原核生物以负调控为主,而真核生物启动子以正调控为主。
4、个体发育复杂,而受环境影响较小。
真核生物多为多细胞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要随细胞内外环境的变化调节基因表达,还要随发育的不同阶段表达不同基因。
前者为短期调控,后者属长期调控。
从整体上看,不可逆的长期调控影响更深远。
三、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机制介于真核生物表达以多层次性为最主要特点,我们可以分别从它的几个水平着眼,剖析它的调控机制。
1、染色质水平。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以致密的染色质形式存在,发生在染色质水平的调控也称作转录前水平的调控,产生永久性DNA序列和染色质结构的变化,往往伴随细胞分化。
染色质水平的调控包括染色质丢失、基因扩增、基因重排、染色体DNA的修饰,等等。
a.基因丢失:丢失一段DNA或整条染色体的现象。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可以通过丢失掉某些基因而去除这些基因的活性。
某些原生动物、线虫、昆虫和甲壳类动物在个体发育中,许多体细胞常常丢失掉整条或部分的染色体,只有将来分化产生生殖细胞的那些细胞一直保留着整套的染色体。
9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pdf
9.1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层次 9.2 DNA和染色体水平的调控 9.3 真核基因转录水平的调控 9.4 真核生物转录后调控 9.5 翻译和翻译后调控
真核生物在进化上比原核生物高级:
1.具有更加复杂的细胞结构、庞大的基因组和复杂的染色体 结构。一些高等动植物染色体进化为2、4、6倍等多倍体。
9.1.3 基因修饰
基因修饰发生在DNA水平,主要 包括甲基化修饰及转座子插入 等。
• 真核生物基因组上的一段富含CpG序列的区域称为 CpG岛(CpG island)。人的基因组上大约有29000 个CpG岛
• DNA的甲基化大部分发生在CpG岛(CpG island) 上
• 异染色质上的CpG岛通常都是甲基化的。
2.在多细胞真核生物中,特别是高等动、植物中,随着发育 和分化,出现了不同的组织和器官、不同类型的细胞。
3.尽管一个高等生物有不同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但却 有相同的DNA,导致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是由于各细胞合成 了不同的蛋白质(约10000~20000种)。
4.高丰度蛋白在各种细胞中大致相同,低丰度蛋白在不同细 胞中不相同;其中大部分是调控蛋白和酶。低丰度蛋白导致 细胞出现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
• 增加乙酰基团也以另一种方式帮助转录机器或 其他蛋白结合,为具有同源调节域 (bromodomain)的蛋白提供特异的结合位 点。
– the TFIID complex bears bromodomains, and so binds to acetylated nucleosomes better than to unacetylated ones.
V(D)J重组可将V区和J 区的DNA任意配对融 合,所以单从这一基 因组区域重组产生的 抗体轻链就有1200种 变化。
生物化学(本科)第十章-基因表达调控及其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生物化学(本科)第十章基因表达调控及其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随堂练习与参考答案
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原核基因的转录调控第三节真核基因的转录调控第四节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
1. (单选题)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控制点是( )
A. 基因结构活化
B. 转录起始
C. 转录后加工
D. 蛋白质翻译及翻译后加工
E. mRNA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浆
参考答案:B
2. (单选题)分解代谢物基因激活蛋白(CAP)对乳糖操纵子表达的影响是( )
A. 正性调控
B. 负性调控
C. 正性调控、负性调控都可能
D. 无调控作用
E. 可有可无
参考答案:A
3. (单选题)阻遏蛋白识别操纵子中的( )
A.启动基因
B.结构基因
C.操纵基因
D.内含于
E.外显子
参考答案:C
4. (单选题)目前认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环节是( )
A. 翻译后加工
B. 转录起始
C. 翻译起始
D. 转录后加工
E. 基因活化
参考答案:B。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概述
真核生物基因在染色质活性、DNA水平、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的表达调控特点。
答:真核基因组结构具有基因组结构庞大、单顺反子、含有大量重复序列、基因不连续性、非编码区较多等特点。
(1)染色质结构水平对基因表达调控:①常染色质或异染色质;②染色质的状态(活性或阻遏),紧密结构会抑制基因表达,解凝集结构利于基因表达;③可以通过对组蛋白结构的修饰来实现,有组蛋白翻译后的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等;④DNA水平的调控包括基因丢失、扩增、重排和移位等方式。
(2)转录水平的调控:①RNA聚合酶、转录因子等反式作用因子和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强弱、增强子、沉默子)相互作用对基因转录的调控;②同一基因转录起始位点的不同,导致在不同组织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差异。
(3)转录后的加工:转录后加工的多样性,包括①加尾和剪接;②多个5′端转录起始位点或剪接位点;③多个加多聚(A)位点和不同的剪接方式;④虽无剪接,但有多个转录起始位点或加多聚(A)位点等多种方式调控基因的表达。
(4)翻译水平的调控:①翻译起始因子eIF-4F 的磷酸化激活蛋白质的合成,eIF-2α 的磷酸化引起翻译起始受阻,降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水平;② mRNA 结构与翻译控制:mRNA5′端m7G 帽有增强翻译水平的作用,上游AUG 密码子的存在往往抑制下游开放读框的翻译效率;③起始AUG 上游序列对翻译效率的影响,如Kozak序列;④poly(A)尾增加翻译效率;⑤poly(A)尾中富含UA 序列抑制翻译。
(5)翻译后加工水平的调控:翻译的蛋白质还需要加工、修饰、折叠和分选后才具有功能。
综上所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第十章作业1. 简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7个层次。
①染色体和染色质水平上的结构变化与基因活化②转录水平上的调控,包括基因的开与关,转录效率的高与低③RNA加工水平的调控,包括对出事转录产物的特异性剪接、修饰、编辑等。
④转录后加工产物在从细胞核向细胞质转运过程中所受到的调控⑤在翻译水平上的控制,即对哪一种mRNA结合核糖体进行翻译的选择以及蛋白质成量的控制⑥对蛋白质合成后选择性地被激活的控制,蛋白质和酶分子水平上的剪接等的控制⑦对mRNA选择性降解的调控2.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与原核生物相比有何异同?相同点:①与原核基因的调控一样,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也有转录水平调控和转录后水平的调控,并且也以转录水平调控为最重要;②在真核结构基因的上游和下游(甚至内部)也存在着许多特异的调控成分,并依靠特异蛋白因子与这些调控成分的结合与否调控基因的转录。
不同点:①原核细胞的染色质是裸露的DNA,而真核细胞染色质则是由DNA与组蛋白紧密结合形成的核小体。
②在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中,既有激活物参与的正调控,也有阻遏物参与的负调控,二者同等重要。
③原核基因的转录和翻译通常是相互偶联的,即在转录尚未完成之前翻译便已开始。
④真核生物大都为多细胞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发生细胞分化后,不同细胞的功能不同,基因表达的情况也就不一样,某些基因仅特异地在某种细胞中表达,称为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表达,因而具有调控这种特异性表达的机制。
3. DNA 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的机制:DNA甲基化会导致某些区域DNA 构象改变,包括甲基化后染色质对于核酸酶或限制性内切酶的敏感度下降,更容易与组蛋白H1相结合,DNaseⅠ超敏感位点丢失,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 凝缩成团, 直接影响了转录因子与启动区DNA的结合效率的结合活性,不能启始基因转录。
DNA的甲基化不利于模板与RNA聚合酶的结合,降低了转录活性。
简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
简述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是指在真核生物细胞中,如何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机制,将基因中的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以实现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
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可以分为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两个阶段。
在转录调控阶段,首先是在细胞核中进行转录。
细胞核中的DNA被RNA聚合酶酶识别并解链,形成单链mRNA。
但并不是所有基因都会被转录,细胞会根据需要选择性地进行转录。
这是通过转录因子的作用来实现的。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特定序列结合的蛋白质,它们能够促进或抑制转录的进行。
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位于启动子区域,当转录因子结合到启动子区域时,会引发一系列的反应,包括启动RNA聚合酶的活性和引导其结合到合适位置上,从而促使转录的进行。
转录因子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细胞内的信号分子、细胞周期等。
转录后调控是指在mRNA合成后,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机制来决定其在细胞中的命运。
mRNA在合成后需要经过剪接、修饰和运输等过程。
剪接是指将mRNA中的内含子去除,将外显子进行连接的过程。
通过剪接的不同方式,可以生成不同的mRNA亚型,从而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修饰是指在mRNA上加上帽子和尾巴等化学修饰,这些修饰可以保护mRNA不被降解,并帮助mRNA与翻译机器结合。
运输是指mRNA离开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进一步参与翻译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RNA结合蛋白的调控。
在翻译过程中,mRNA被核糖体识别并翻译成蛋白质。
这个过程也受到多种调控机制的影响。
一方面,mRNA上的启动子序列会影响翻译的起始位置,从而决定蛋白质的翻译起始位点。
另一方面,mRNA的稳定性也会影响翻译的效率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
mRNA 的稳定性受到RNA结合蛋白和非编码RNA的调控。
总的来说,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调控网络。
通过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的相互作用,细胞可以根据内外环境的需要,在不同的时空位置上产生不同类型的蛋白质,以实现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章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第一节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基因组DNA与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
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
10 nm粗的纤维可以进一步盘绕成30 nm粗的纤维。
在分裂期,30 nm粗纤维再折叠成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染色体。
分裂期结束后,染色体又转化为染色质。
按照功能不同,可将染色质划分为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
前者是指那些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而后者则用于表示缺乏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在结构上,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也有很大的差异。
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区域为一种开放、松散的结构。
而非活性染色质呈现一种高度浓缩的形态,转录机器不能与其中的启动子结合,因而没有转录活性。
异染色质就是一种典型的非活性染色质。
一、位置效应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是指一个基因由于在基因组的位置发生改变,而发生的表达上的变化。
二、活性染色质的特征与非表达区域中核小体结构紧密、间隔规则相比,其核小体组装较为伸展或不规则。
这样的一种结构有利于转录因子的结合,以及RNA聚合酶沿模板的滑动。
在转录起始区以及某些特殊的区域,核小体的构象变化更为明显,DNase I和微球菌核酸酶等非特异性内切酶可用于检测这种变化。
三、染色质结构的调节在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和调节蛋白可以自由地接近DNA。
由组蛋白和基因组DNA两部分组成的染色质结构限制了转录因子对DNA的接近与结合,实际上起着阻遏转录的作用。
基因转录需要染色质发生一系列重要的变化,如染色质去凝集,核小体变成开放式的疏松结构,使转录因子等更容易接近并结合核小体DNA。
有两种方式可以显著改变DNA的易接近性:组蛋白的乙酰化和核小体重塑。
组蛋白的去乙酰化,则可以使染色质凝集,引起基因沉默。
1.组蛋白N端尾的修饰对染色质结构及基因转录的影响每种核心组蛋白包括一个~80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保守的区域称为组蛋白折叠域(histone fold domain)和一个突出于核小体核心之外、由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N端尾。
第十章基因表达调控
2.基因表达的时间性及空间性
基 因 表 达 的 时 间 特 异 性 (temporal specificity)是指特定基因的表达严格按照 特定的时间顺序发生,以适应细胞或个 体特定分化、发育阶段的需要。故又称 为阶段特异性。
基 因 表 达 的 空 间 特 异 性 ( spatial specificity)是指多细胞生物个体在某一 特定生长发育阶段,同一基因的表达在 不同的细胞或组织器官不同,从而导致 特异性的蛋白质分布于不同的细胞或组 织器官。故又称为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 异性。
基因转录被阻遏
三、色氨酸操纵子P271-278
• 色氨酸操纵子(trp operon):阻遏型负 调控操纵子,调控一系列用于色氨酸合 成代谢的酶蛋白的转录。
色氨酸操纵子(tryptophane operon)——合成 代谢,阻遏负调控;弱化作用。
(一)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
操纵子
(二)色氨酸操纵子的作用机理
aporepressor + corepressor 遏物) 启动子失活
repressor (阻 不转录
aporepressor + operator 转录发生
启动子有活性
色氨酸操纵子 - 阻遏负调控
调节区
trpR RNA聚P合酶O
RNA聚合酶
Trp 低时
结构基因
mRNA
Trp 高时 Trp
2.弱化子及其调节作用
• attenuator: A region of DNA upstream from one or more structural genes, where premature transcription termination can occu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2 DNA甲基化与基因组沉默
10.2.1 真核生物DNA的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化酶(DNA methyltransferase)的 作用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DNA 分子的胞嘧啶碱基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的过程。胞嘧啶的甲基 化作用不是随机的。在脊椎动物基因组中胞嘧啶甲基化仅限于 5’-CG-3’二核苷酸,植物中仅限于5’-CG-3’二核苷酸和 5’-CNG-3’三核苷酸。
经过多年的努力,催化向组蛋白添加乙酰基的组蛋白乙酰转移 酶(histone acetyl transferase, HAT)终于在1996年被分离出来。 许多组蛋白乙酰转移酶是以往鉴定过的激活蛋白或辅激活蛋白 (coactivator)。
激活蛋白Gcn4募集辅激活蛋白Gcn5复合体指导启动子处组蛋 白N端尾的乙酰化
四膜虫的P55蛋白质是最先发现的一种乙酰转移酶。
组蛋白乙酰化为一可逆过程,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动态平衡控 制着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表达。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 HDAC)可去除组蛋白上的乙酰基,抑制基因表 达。当第一个组蛋白去乙酰化酶从人类细胞中被分离出来后, 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与基因转录抑制之间的关系就建立起来了。
在结构上,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也有很大的差异。具有 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区域为一种开放、松散的结构。而非活性染 色质呈现一种高度浓缩的形态,转录机器不能与其中的启动子 结合,因而没有转录活性。异染色质就是一种典型的非活性染 色质。
10.1.1 位置效应
位置效应(position effect)是指一个基因由于在基因组的位置 发生改变,而发生的表达上的变化。位置效应在果蝇中得到了
10.1.4.4 沉默子
在酿酒酵母中,HML和HMR位点,以及接近端粒的染色质区
域,形成一种抑制性染色质结构,因此在转录上是沉默的。
HM位点上的沉默效应是由位点两侧、短的被称为沉默子的特
异序列起始的。
HML的沉默子
沉默子结合蛋白通过募集Sir沉默复合体起始沉默过程。Sir沉默 复合体由Sir2, Sir3和Sir4构成。Sir2是一种NAD-依赖型组蛋白 去乙酰化酶,Sir3和Sir4为组蛋白结合蛋白。一旦被募集到沉默 子,Sir复合体使附近的核小体脱乙酰化。由于Sir复合体自身的 相互作用,以及Sir复合体优先结合于乙酰化程度低的组蛋白, 新的Sir复合体就会被募集到刚刚脱去乙酰化的核小体上。于是, 新一轮的核小体去乙酰化、Sir复合体与去乙酰化的核小体结合 的过程又开始了。按照这种方式,Sir复合体介导核小体的去乙 酰化作用逐渐地、沿染色质扩散,导致HM位点的异染色质化。
10.1.4 染色质结构的区间性
10.1.4.1 绝缘子
绝缘子(insulator)序列首先在果蝇中被发现,以后又在多种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被鉴定出来。1985年,Udvadry等在果蝇 的基因组中检测出了两个绝缘子序列,scs和scs’(specialized chromatin structure)。scs和scs’分别位于果蝇多线染色体S7A7 条带热激蛋白基因座的两侧,长度分别是350 bp和200 bp。当
详尽的研究。野生型w+基因使果蝇的复眼呈红色。有一个果蝇 品系,由于染色体倒位使w+基因座靠近着丝粒处的异染色质。
10.1.2 活性染色质的特征
与非表达区域中核小体结构紧密、间隔规则相比,活性染色质 区域的核小体组装较为伸展或不规则。这样的一种结构有利于 转录因子的结合,以及RNA聚合酶沿模板的滑动。在转录起始 区以及某些特殊的区域,核小体的构象变化更为明显,DNase I和微球菌核酸酶等非特异性内切酶可用于检测这种变化。
Inactive mRNA
DNA
Primary RNA
transcript
mRNA
Transcriptional control
RNA Processing
control
mRNA
RNA Transport
control
Translation control protein
Modified protein
10.1.4.2 基质附着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 MAR)
在细胞间期,由丝状蛋白构成的网络状的核基质附着于核膜的 内表面。DNA借着于基质附着区(matrix attachment region, MAR)与基质蛋白结合。因为MAR也被用于附着染色体支架, 因此也称为支架附着区(scaffold attachment region, SAR)。这 些MAR/SAR位点长度为200-1000 bp,富含AT(占70%), 但是没有明显的一致序列。具有几个连续腺嘌呤的DNA序列 有发生弯曲的趋势。与MAR位点结合的核蛋白识别弯曲的 DNA,而不是特定的序列。
SBF也有几个结合位点,它们距距启动子都很近,在SBF的 介导下转录装置与启动子结合,激活基因表达。酿酒酵母以 出芽的方式进行繁殖,即母细胞出芽产生一个子细胞。SBF 只在细胞周期的适当阶段具有活性,而SWI5仅在母细胞内有
活性。由于HO基因的表达受两个调节子的控制,所以HO基
因仅在母细胞和细胞周期特定的阶段表达。
对非珠蛋白LCR的研究使我们对LCR的结构和功能有了进一步 的认识。LCR由一系列组织特异性的HS位点组成。这些HS位 点并非必需像β-珠蛋白LCR的HS位点那样分布在一段连续的 DNA片段上。它们可以位于基因簇的上游、下游或者基因之 间。每一HS位点包含一个150~300 bp的核心序列,其中有很 多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人类CD2 LCR是建立开放的染色质结 构所必需的,但是没有增强子的功能。
Post-translational control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调控
10.1 染色质结构与基因表达
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基因组DNA与蛋白质构成的复合体。染色 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小体。10 nm粗的纤维可以进一步盘绕 成30 nm粗的纤维。在分裂期,30 nm粗纤维再折叠成具有一定 形态结构的染色体。分裂期结束后,染色体又转化为染色质。 按照功能不同,可将染色质划分为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 前者是指那些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而后者则用于表示缺乏 转录活性的染色质。
10.1.4.3 基因座控制位点
人类的β-珠蛋白基因簇长约60 Kb,含有5个功能基因,排列 顺序是5’- ε-γG-γA-δ-β-3’。其中ε在胚胎早期表达, γG和γA在胎儿时期表达,δ和β在成体中表达。每个β-珠蛋白 基因都有自己的一套调控系统,但它们的表达还要受到基因簇 上游12 Kb的基因座控制位点(locus control region, LCR)的控 制。
抑制子Ume6指导Sin3复合体的去磷酸化作用 Ume6:抑制子,阻遏蛋白
10.1.3.2 核小体重塑
核小体重塑涉及在基因组一个较短的区域中核小体位置的改变 或者结构的改变,是一个能量依赖的过程,由核小体重塑复合 体(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催化完成。重塑复合体 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介导二种主要的反应:(1)组蛋 白八聚体沿DNA滑动,从而改变核小体的位置,使转录因子 能够与原来无法靠近的启动子序列结合;(2)介导组蛋白重 排,在不改变位置的情况下使核小体变成一种较为松散的结构。
受到热激时,hsp70基因高水平转录,在多线染色体上形成一
个膨泡。
scs和scs’就位于膨泡的两端,是膨泡的边界元件。在scs和scs’ 的外侧是异染色质区域,所以绝缘子能够抵挡异染色质对热激 蛋白基因座位的影响,使该座位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个独立 的区域。
350 bp
S7A7
200 bp
绝缘子是一组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建立独立的转录活性区的调 控元件,它具有两种性质。第一,当绝缘子位于增强子或者沉 默子与启动子之间时可以阻断它们对启动子的作用;第二,绝 缘子可以使其界定的基因的表达不受位置效应的影响。在转基 因时,目的基因整合到染色体上的不同位置,因位置效应作用 基因的表达水平差异很大。但是,如果在目的基因的两侧连接 上绝缘子,目的基因往往不受染色体位置效应的影响。
超敏感位点代表着开放的染色质区域,由于组蛋白八聚体的解 离或缠绕方式的改变,这段区域中的DNA序列暴露,易受到 核酸酶的攻击。对超敏感位点的最初认识来自SV40微小染色 体的研究。SV40的DNA是5200 bp的环状分子,周长1500 nm。 在宿主细胞的细胞核中,SV40形成串珠状核小体。在它的复 制起点附近,同时也是晚期转录启动子的上游,存在一段 DNase I的超敏感区域,在电镜下可直接观察到该区域在核小 体组装上出现空缺。这段空缺长约120 nm(约350 bp),无核 小体结构。
DNA的甲基化反应分为两种类型
脊椎动物基因组中仅有 不到1/4的CpG位点得以 保留。
Why study protein expression?
(The steps of gene expression control)
(Gygi et al., Mol. Celll. Biol., 1990, p.1720-1730)
Nucleus
Cytosol
RNA Degradation
control
下面我们具体考察激活蛋白、染色质重构复合体、组蛋白乙酰
转移酶在激活HO基因转录的过程中的作用。酵母HO基因编
码一种内切核酸酶,介导酵母的交配型转换。首先转录因子 SWI5与DNA结合,募集Swi/Snf复合体,催化染色质重构。 下一步是组蛋白乙酰转移酶SAGA与Swi/Snf结合催化启动子 区域的组蛋白乙酰化,染色质变得松散,暴露出另一个活化子 SBF的结合位点。SWI5能够独立与DNA结合,然而SWI5的 结合位点距启动子都比较远,最近的一个结合位点距启动子也 有1 kb以上,不能直接激活转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