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分析,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第一,国家意识的认同。
现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当前,我国许多大学开设了《国情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这些课程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国家意识。
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缺乏数学运算能力的学生在学习经济发展基础知识时较为吃力,这时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式,加强引导,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
第二,历史文化的认同。
从历史上看,我国尤其是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大学生要从课本中透彻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包括《论语》、《道德经》和《中庸》等重要典籍,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认同感。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文艺作品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还有助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第三,时代精神的认同。
在现代化、市场化、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时代正呈现出崭新的风貌。
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应具有珍视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良好意识。
这种时代精神,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注重特色课程的建设,为大学生打造更为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同时把握住教育的方向,使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和接受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
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变化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值得深入分析和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变化与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快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学生成长于一个信息丰富、社会多元的环境中,他们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内容可能产生怀疑和反感。
教育改革的推进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选择,但同时也给师生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可能不同于过去,更加倾向于关注个人发展、自由选择和多元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变化还受到了全球化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
全球化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模式和价值观相互交流和碰撞,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也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化。
与此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也使一些大学生更加关注国家和民族的认同,他们可能更加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家意识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需要更加细致地分析和研究。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变化也与网络时代和新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他们可能更加容易受到网络言论和信息的影响,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产生新的认同和要求。
新媒体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表达和参与平台,他们可以更加自由地发表观点和意见,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时代和新媒体对于教育和思想政治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信息交流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加强国家认同感可以促进社会的凝聚力和稳定,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与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
对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家认同感是指个体对所属国家的认同和归属感。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认同: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是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构成部分。
国家的历史、传统、语言、风俗习惯等都会影响到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在中国大学生中,许多人会因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而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2.政治认同:政治是国家的核心,大学生对国家的政治体制、政策和领导人的认同会直接影响到其国家认同感。
当代大学生对国家政治的认同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如政治教育、社会环境和政治事件等。
3.地域认同:地域性是国家的一个重要方面,当代大学生对所处地域的认同感也是其国家认同感的一部分。
对于中国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地域认同感会受到家乡、学校所在地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4.历史认同:国家的发展历程和历史事件也会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
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民族精神会对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促使他们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加强烈。
二、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因素:教育是对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影响最为深远的因素之一。
国家的教育体制、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价值观。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
媒体、社会风气、社会风貌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和谐、稳定、文明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十分重要。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起点和时代背景——基于现代化进程的视角
收稿日期:20180403 作者简介:丁良超(1982—),男,江苏苏州人,讲师,苏州大学商学院团委书记,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
生,从事政治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86—
3“道德主义”与“利己主义”的选择 当下,大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精英群体,是祖国的未来 和希望所在。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现代化的 不断侵袭,各种西方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带来重大影响。尤 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变化不 断加速,它对大学生政治心理的影响是必然的,在选择“道德 主义”和“利己主义”上,大学生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理想往往超越现实,带有浓 厚的理想主义特征。当今中国国力强盛,百姓安居乐业,大 学生有着无比的骄傲感和自豪感,他们对社会、对国家有着 天然的责任感,愿意为国家的各项事业奉献自我,愿意做一 个不断付出的优秀公民。对于一些社会矛盾问题,他们也以 积极的态度面对,对国家的各项事业充满信心。另一方面, 大学生的思想不断受到西方消极思潮的影响,一些不健康的 生活和消费方式也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他们中的一部分群 体过分看重利益,贪图享受,在行为和习惯上表现出较强的 功利性和自私性。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现实起点;时代背景;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9008603
现代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使经济、政治、文化从传统 向现代过渡,从萧条向繁荣转变,推动人们从传统政治角色 向现代政治角色演进。另一方面,现代化也可能给社会带来 不可预测的后果,正如吉登斯所说:“现代性的另一面是,当 事实上地球上再也没有神志清醒的人的时候,剩下的就只能 是昆虫和青 草 的 王 国 了。”[1]现 代 化 本 身 具 有 风 险 性,在 复 杂多变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政治心理,引 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育健康、稳固的政治认同,是 一个必须重视的理论课政治认同的现实起点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策略研究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培养策略研究探究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有着深远意义,可以为当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向。
探析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水平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政治认同的认知层面“政治责任”“政治信仰”与“政治归属”三个维度在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上有差异。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相关研究为社会转型期间的大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民族精神弘扬发提供建设性意见。
大学生中国政治认同中国传统文化策略一、研究背景大学生作为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
一直以来,每当社会出现变革,总是从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上最先反映出来,他们敏锐地感受着时代的脉搏,生动地反映着社会形势的晴雨变化。
面对日趋复杂和多元化的纷繁社会生活和思想领域,由于大学生现阶段的身份特征和政治人格特征的约束,以及外界社会纷繁复杂的变化形势的影响,他们的政治认同就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政治认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政治认同更是凝聚国民的重要精神纽带,关系到一个国家政治体系合法性与稳定性的程度,乃至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大学生为政治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学生的民主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改革创新意识、开放多元观念、公开竞争观念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此外,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大库,中国传统文化长盛不衰,其歷史脉络从未中断,这在各文明古国中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是多维结构,它们是文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思想文化。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文化认同始终是政治家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战略主题,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具有特殊的功能: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多种文化融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不同的边缘民族在文化变迁和文化适应的过程中,透过记忆的重组与建构,走的是最后同化为中国人的历史道路。
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
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析摘要:90后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政治认同不但影响到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与完善,而且关系国家政治的稳定和社会发展的前景。
对影响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多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如下:促进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政绩资源;倡导社会交流意识形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因素;对策政治认同从古至今一直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大学生政治认同作为政治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流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
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不仅关系到其自身政治素质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那么,影响他们政治认同的因素有哪些?该如何解决?一、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探析90后大学生成长在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充裕的美好时代,具有张扬个性、不拘一格和自我意识强等特点。
他们的政治认同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影响因素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全面快速发展时期,这既使得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又引起了社会政治认同的深刻变化,进而导致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
社会转型的实质就是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与解构,即旧的社会价值体系的消解、失效,新的社会价值体系的生成、发展[1]。
社会转型在政治认同上的反应,就是政治认同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社会层次中表现出不同的差异和矛盾。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90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受到极大的冲击,政治认同表现出十分矛盾的特征。
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阴谋一直没有停止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与联系更加密切。
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发展带来挑战。
西方国家宣扬的“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正逐渐侵蚀着我国年轻的一代,他们通过网络、书籍等形式宣扬西方的价值理论,就像福山这样的一直鼓吹着“历史终结论”,不断地歪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使得一部分90后大学生认为:资本主义远比社会主义好,尤其在教育、财富安全、生活环境、社会保障方面。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危机探源
经 济 被 迫 放 弃 部 分 主 权 , 接 受 国 与 国之 间经 济 与 文 化 的相 互 渗
中图 分 类号 : 2 G6 1 文 献 标 识码 : A
府 的 认 同 危机 。 革 开 放促 进 了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的逐 步 发 展 完 改 善 和 市 场 观 念 的 普 及 , 是 应 与 此 相 适应 的法 制 却 没 有 跟 上 历 史 但 发 展 的步 伐 ,这 就使 部 分 掌 权 的腐 败 堕 落 的 领 导 者假 公 济私 , 忘
参 加 而 且 怀 抱 着 让 它存 在 和延 续 的 意 愿 ” “ 条 适 用 于 一 切政 体 ,一 的公 理 , 邦 之 内 , 与 维 持 其 整 体 的部 分 必 须 强 于 反 对 这 一 整 一 愿 体 的部 分 ” …由此 可 见 政 治认 同 的重 要性 。 照 中 国 大百 科 全 书 的 按 定 义 , 治 认 同 是 指 “ 们 在 社 会 政 治 生 活 中 产 生 的 一 种 情 感 和 政 人
实 的 政 治 经 济 基础 和 旧有 观 念 的 束 缚 ,旧 有 的 观念 尚未 消失 , 而 新 观 念 尚未 确 立 . 致 青 少 年 对 现 有 政 治 目标 失 去 信 心 , 导 出现 对
政 治 目标 的认 同危 机 。
各 思 想 家 便 对 政 治 的合 法 性 问 题 有 过 这 样 论 述 :一 种 整 体 如 果 “ 要 达到 长 治 久 安 的 目的 , 须 是 全 邦各 部 分 ( 阶 级 ) 必 各 的人 民都 能
系 中确 定 自己 的 身份 , 把 自己 看 作 是 某 一 政 党 的 党 员 、 一 阶 如 某 级 的成 员 、某 一 政 治 过 程 的 参 与 者 或 某 一 政 治 信 念 的追 求 者 等 等 , 自觉 地 以组织 及 过 程 的 要求 来 规 范 自己 的政 治 行 为 。 ” 并 [政 2 治认 同 可 以体 现 为我 们 对 自己 民 族 、 家 、 治 制 度 和政 治权 威 国 政 等方 面 的认 可 、 拥护 实质 上 是 人 们对 于所 处 政 治环 境 的 信 任 。当 代 大学 生 是 一 个 日益 被社 会 重 视 的 群 体 , 青 年 中的 精 英 力 量 和 是 活跃 分 子 。 当代 大学 生 是 “ 分 宝 贵 的人 才 资 源 , 民族 的希 望 , 十 是 民族 复 兴 的 后 备 力 量 ” ,是 国 家 乃 至政 治 党 派 的 最 主 要 的 后 备 力 量 。从 这 个 角 度 来看 , 的 执 政 地 位 的巩 同与 否 与 当代 大 学 生 的 党
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成因探析
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及成因探析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执政党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其政治认同状况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
当前大学生对现实政治总体认同度较高,态度积极向上,但在政治共同体、政治制度、政策及政治效能和政治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均存在一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政治情感冷漠化和政治价值取向功利化两方面。
文章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为进一步探索问题解决之道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政治认同;政治冷漠;政治价值观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48-02政治认同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理念,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所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
有关政治认同的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世纪,古代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过程中对于规则、习惯和礼仪的认同。
在此后人类社会漫长的政治社会实践过程中,政治认同理论及实践不断完善、发展,其作用和价值也越来越被重视。
事实上,政治认同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把人们组织在一起的重要凝聚力量。
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只有得到其成员广泛的认同,才能获得充沛的生命力并能长期存在下去;而个人只有在产生认同感的基础上,才能对一个政治组织或一种政治信念表现出最大的热忱和忠诚。
当前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研究社会各群体的政治认同状况,并使其向良性发展,对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当代大学生群体是青年中的精英和先锋群体,他们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常常作为青年群体的意见领袖活跃在社会政治生活前沿,是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
因此,研究大学生政治认同直接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和谐社会民主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一、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指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所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其与政治体系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做法挑战着 民众对 政府与执政党 的政 治合法性认 同, 在一定 面 , 当代 大学生 对 国家政 治充满热 情, 热爱党 , 热爱社会主
关 心 国家 大事 和 社 会 热 点 。 但 是 另 一方 面 , 大 学 生 身处 象 程 度 上冲 击 了大 学生 的政 治 信仰 , 以致 极 少 数 大 学生 把 西方 国 义 ,
1 5 0 1 人 民 论 坛 ‘ P E 。 P L E ’ s T R I B u N E
大 学 生被 动 接 受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缺 少 政 治 学 和 政 治 哲 学 的基 想政治理论课授课重 点应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政 治
社会 阅历较浅, 政治权利意识淡薄 , 政治责任感 不强, 家推崇的资本主义普世价值 当成世界各国通用 的 “ 真理” , 他 牙塔, 们信奉外来主义思潮 的 “ 趋 同论” , 主张做 “ 世界公民” 。 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对大学生政治认 同的影响 。 政治信仰、
l
不积极 向政府和 学校表 达 自己的政 治观 点和政治 意愿 。 当今 时代 的文化正在 从以文字为中心向以形象为 中心转变 , 很 多
面, 少 数 学生 以 自我 为 中心 , 产 生 拜金 主 义 、 享 乐主 义、 极 端 个
本文所阐述 的政 治认 同包括意识形态认 同、 制度规则认 人主义思想。 此外, 在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思维主导下, 人们 同和经济绩效认同等方面。 大学生政 治认同主要是指大学生对 的价 值 观 呈 现 丰富化 和 复 杂 化趋 势, 不 同阶层 、 不 同 行业 群 体 政治体系及其运行方式所产生的政治认知、 政治判断、 政治情 之间利益分配失衡, 由此所 引发的公 民价值观认同也呈现 出阶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略探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略探1. 本文概述在当前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政治认同不仅关系到个体的价值观塑造,更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稳定紧密相连。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内涵、现状、挑战及其对策。
文章将明确政治认同教育的概念,分析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接着,本文将审视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进一步地,文章将探讨影响大学生政治认同形成的多种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教育方式、个体差异等。
本文将提出一系列创新性的策略和建议,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以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国家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2.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理论基础定义与重要性:介绍政治社会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强调其在个人政治认同形成中的作用。
与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关系:分析大学生如何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和巩固其政治认同。
理论概述:简述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特别是与政治认知相关的内容。
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中的应用:讨论如何根据大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设计有效的政治教育方法。
理论核心:解释社会认同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启示:探讨如何通过增强集体认同感来促进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文化研究的视角:引入文化研究的相关概念,如意识形态、话语分析等。
在政治认同教育中的应用:分析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以及如何在教育中考虑这些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关键概念:介绍教育心理学中与学习动机、情感发展等相关的重要概念。
在政治认同教育中的实践:讨论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提高政治教育的效果。
多元文化教育的原则:阐述多元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如尊重多样性、促进包容性等。
对政治认同教育的贡献:探讨如何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的政治认同教育。
对实践的建议:提出基于理论基础的实践建议,以指导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施。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也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
本文将从认同的内涵、认同的形成因素、认同的特点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进行深入分析。
一、认同的内涵认同,即心理学用语,指个体对一种社会认知的感知,对社会一个特定因素具有情感和价值,产生抑制和作为自己社会性特征的认知和情感性的评价,是个体情感、认知和社会性因素的多种相互关系的心理机制的结果。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形式和细节等方面的认知、认可和认同。
认同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投射,是一种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和评价的情感色彩。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同不仅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可和认同,还包括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追求和实现等方面的内在心理状态。
二、认同的形成因素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形成是个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因素的多种相互关系的结果,在具体形成过程中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形成的重要因素。
社会环境中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社会风气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环境中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和谐发展等都能够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而反之,社会环境中的政治动荡、社会不稳、负面事件等会减弱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
2. 家庭教育因素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社会基本单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家庭中的家教方式、家庭氛围、家庭价值观等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家庭中,如果得到了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 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校的教育方式、教育环境、教育氛围,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等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对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现状分析
、
政 治 认 同 的 概 念
要 了 解 政 治 认 同 的 概 念 , 先 要 明 确 什 么 是 认 首
同。《 辞海 》 解释 为 :认 同译 ‘ 定 ’ “ 认 ,在心理 学 上指 认识 与感情 的一致 性 。认 为经 过认 同 ,形 成人 的 自
务感 。 以下 是 大学 生 最关 心 的 政治 问题 的调 查结 果 :
中 是 这 样 界 定 的 , 政 治 认 同 , 指 一 个 人 感 觉 他 属 “ 是
于什 么政治 单位 ( 国家 、 民族 、 镇 、 城 区域 ) 理 区域 地
和 团 体 , 某 些 重 要 的 主 观 意 识 上 , 是 他 自己 的 社 在 此 会 认 同 的 一 部 分 , 别 地 , 些 认 同 包 括 那 些 他 感 觉 特 这
是 否 认 同 和 拥 护 我 国 的 政 治 制 度 ,是 否 具 有 正 确 的 认 识 ,直 接 关 系 着 整 个 国 家 政 治 的 发 展 前 景 和 社 会
活 中产生 的一种 情感 和 意识 上 的 归属 感 , 与人 们 它 的心理活 动有 着 密 切 的 联 系 。在 政 治 社 会 化过 程 中, 人们依据 一定 的政治态 度 、 治 目标确 定 自己的 政 身份 , 自己看作 是某一政 党的成 员 、 把 某一 政治过程 的参 与者 或某一政 治 信念 的追求 者 等 等 , 自觉 以 并 组织及 过程 的要求 来 规 范 自己的政 治 行为 , 与这 个 政治组 织保持 一 致 , 支持 这 个组 织 的路 线 、 方针 、 政 策 , 就是政 治认 同” 这 。简 言 之 , 治 认 同是 人们 对 政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现状引言政治参与是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对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当代社会,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政治参与的形式和水平存在一定的现状。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和原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了解其政治认同。
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知识参与在当代社会,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主力群体,其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和快速化。
然而,尽管大学生的知识储备相对较为丰富,但在政治问题上的获取和掌握还有待提高。
许多大学生更多地关注娱乐和时尚等方面的信息,对政治事务关注度不高,政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
组织参与政治参与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参与。
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加入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通过参与活动来提高政治意识和参与度。
然而,实际情况是,大学生对于政治组织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许多大学生更多地将精力放在学习和个人发展上,对政治组织的兴趣不高。
另外,一些大学生对于政治组织的认可度和信任度也较低,这也是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一个因素。
投票参与投票是公民行使表达意见和选择权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投票参与度有待提高。
许多大学生在选举时对候选人缺乏了解,对政治问题的理解也相对较低,导致他们对投票的重要性缺乏认知。
另外,一些大学生也存在对政治过程的不信任感,认为政治是腐败的,对投票参与缺乏兴趣。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定义和重要性政治认同是一个人对政治和政治体系信任和接受程度的反映。
政治认同不仅影响个体对政治问题的参与和态度,也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特点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相对复杂和多样化。
一方面,现代大学生具有独特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经历,他们对政治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
另一方面,时下的大学生更加关注个人发展和就业前景,对于政治问题的关注和认同相对较低。
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呈现出复杂和多元化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及提升对策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现状及提升对策目前当代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在17、18岁至22、23岁,正值人生的重要时期,此刻的思想认同决定了未来的一生,也可谓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他们的政治认同表现使通过一系列具体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来体现的,包括队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对国家的责任感、对执政党及其政策的支持、对公职人员的评价、对政府地信任度等。
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主要包含了对政治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认同,体现在行为上使对政治活动的支持和服从。
当前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整体上呈现出的是积极健康的态势,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主导政治文化持认同态度。
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大学生受国内外复杂政治形势的影响,狭隘地比较中西方的政治体系,导致对于政治体系出现虚假认同、低度认同甚至是不认同的趋势。
作为一名沈阳药科大学的大一新生,总感觉国家层面的问题离我很遥远。
国家民族认同不应该只是空乏的定义,而是应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身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身处在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名族56朵花,国家就如一个大家长,守护着无数炎黄子孙。
首先,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是并存、相容,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有国才有民族,各民族的繁荣富强亦构成了国家。
但是,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有矛盾和对立的一面。
我国既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又是一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一体多元中华文化的国家。
各民族的文化认同既有同质性的内核与纽带相统一,又有异质性的因素相排斥。
这种复杂的情况要求我们在文化认同构建过程中,必须准确妥善地处理好一些重要关系。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度,国家应该大力发展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奠定物质基础;并且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绩效,为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提供政治保障。
在社会方面,各大学校应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促进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提高;重视网络作用,充分利用网络积极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认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随着时代的进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一个变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问题也备受关注。
认同是指个体接受了一个群体或者社会团体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认为这是正确和正当的一种现象。
在当代大学生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进行分析和探讨。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接受的信息来源多样化,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这些因素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产生着重要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不断深化,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观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对他们的认同产生着重要影响,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对大学生的认同产生不同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表现出多种形式。
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积极认同态度,他们对学校提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着较高的认同度,并且乐于接受这些教育内容。
这部分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质。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持消极认同态度,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兴趣,甚至抵触这些内容。
这部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觉得这些内容过于枯燥乏味,也可能是对当下社会环境存在疑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实用。
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策略。
在当代社会中,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需要多方面的策略。
学校应该制定多样化、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兴趣。
家庭应该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观念,培养孩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社会应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进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调查——以广东省13所高校为例
华 南师范大学 、 星海音乐学 院 、 特种作 战学 院 、 南 方 医 科 大学 、 广东农 工 商职业 技 术学 院、 广东 技术 师 范学 院、 广东机 电职业 技术学 院 、 深 圳职业 技术学 院 、 广东 医学院 ( 东莞校 区) 、 广 东 医学 院( 湛 江 校 区) 、 韶 关学 院等 1 3所高校 , 在2 0 1 2年 6月 完成 所有 问卷 的收 回 并 分析统计结果 。此 次调 查共 施发 8 5 5 0份 问卷 , 回 收有效 问卷 8 1 5 4份 , 回收率 9 5% 。 二、 调 查数 据统 计与 分析
以广 东省 1 3所 高校 为例
( 华南师范大学 旅游管理 系, 广州 5 1 0 6 3 1 )
摘
要: 对 中山 大学、 华 南师范 大学、 广 东 医学 院、 韶关 学院等 1 3所高校的 8 5 5 0名大 学生进行 政治认 同的调
查。 广东省 大学生政 治认 同的现 状比较 乐观 , 广 东省 大学生政 治认 同呈现一些基本特 点, 结合 大学生 实际状 况应采 取措 施增强大 学生政治认 同。 关键 词 : 大学生; 政治认 同 中图分类号 : G 4 1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8 3 3 2 ( 2 0 1 3 ) 0 2— 0 1 0 7— 0 4
体 看 当代 大 学 生 的政 治 认 同状 况 是 良性 的 和 积 极 的, 绝 大多 数大 学 生 认 同 我 国现 有 的 政 治体 系 。但 是, 由标 准差 为 1 3 . 9可 知 , 大学 生 政 治认 同状 况 差 异较大, 大 学生 的心 理特征 、 政 治认识 能力 和政 治氛
大 学生政 治认 同 , 是指 大学 生 在社 会 政 治生 活 中产 生 的对 现存 政治 体 系及其 执行 的情 感 和意识 上 的归 属感 , 以及 与政 治 体 系一 致 的 政 治 价值 取 向和
影响你对当前中国政治认同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你对当前中国政治认同的因素有哪些?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大学生对国际的政治认同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自身作为一名当代中国大学生,影响我对当前中国政治认同测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离我们生活最贴近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而社会环境这个大的方面对我们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小的方面体现:
(1)腐败现象。
腐败现象的蔓延导致我们政治认同的降低。
腐败现象致命
的危害是加重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多,大学生初入社会,对社会充满美好向往和期待,但是不公平的现象使得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激进思想会有所增加,这样不仅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更损坏了党和政府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
(2)两极分化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穷人更穷,富人更富的社会现象,对
社会公平和正义都产生了极大地危害。
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对未来抱有美好的梦想,但是这种不公平的利益分配会极大的打击我们的自信心,使得政治认同感的降低。
(3)政府绩效。
政府切实的为人民做了什么,落实到人民身上,让人民切
实地享受到,这对大学生政治认同有很重要的影响。
二、政治参与
通过政治参与可以促使大学生对当代政治的认识从理论层面提升到实践层面,这提高了我们对政治体制的归属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同时我们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对我们所处阶层和环境所感受到的不合理现象和制度上提出自己的想法,加大了对国家民主政治的认同。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群体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对象。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理念、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健康心理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存在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本文将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认同、政治体制认同和价值观认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意识形态认同意识形态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套观念体系和认知方式。
在当前中国社会,广大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具有一定的特点。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有待深入。
在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理解上,没有深刻的领悟和理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不十分明确,对于一些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主张存在一定的犹豫和疑惑。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的提高。
二、政治体制认同政治体制认同是指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可和支持程度。
在当代大学生中,政治体制认同存在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大学生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程度有待提高。
在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人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并不很高,甚至存在一定的质疑和否定。
这主要是受到外部信息的影响,以及对国家政治体制的不够理性和客观的认识所致。
三、价值观认同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存在一定的特点和现状。
要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度,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提高对国家政治体制的认同程度,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理解和学习。
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群体。
和谐社会构建中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分析
加快 经济 发 展 ” 四项 做 出 “ 有 成效 ” 等 很
或 “ 较 有 成 效 ” 判 断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比
8 . % 、 86 % 、31% 、15 % 。 我 国 1 3 8 .7 6 .6 9 . 8 6
的制度 上 不够 完 善 . 行机 制 和程 序不 运
够 健 全 . 政 议 政 渠 道 不 畅 通 . 响 了 参 影
为 “ 1世 纪 的 中 国 会 更 加 富 强 ” 预 计 中 2 .
国和谐 社会 的建设 我 国 目前 处 于从传 统 社会 向现代 社 会转 变 的时 期 . 学生 大 政 治 认 同 的形 成 受 到各 方 面 因素 的影
响。
义 与 共识 .大 学 生 是 祖 国 的 未来 和 希 望, 他们 对 国家 的政 治 权威 、 治制 度 、 政
对 当 代 大 学 生 的 政 治 认 同 产 生 了 深 远
能在政 治参 与上走 向相 反 的道路 而处
于改 革发 展 中 的政治 制 度 . 一些 具体 在
的影 响 。主要 从政 治 共 同体 认 同 、 治 政 制度 认 同和 政 治 产 品认 同 三个 方 面分
析大学 生政治 认 同的状况 11 政 治 共 同 体 认 同 方 面 . 政 治 共 同 体 是 指 具 有 共 同 的 政 治
13 政 治 产 品 认 同 方 面 .
与 . 高 了对 政治 体制 的归属 感 。大 学 提
生是 一个 参 与意 识 很强 的群 体 . 如果 不 在实 践 中培 养他 们 的政 治参 与 能力 . 帮
对 政 治 产 品 的 分 歧 会 造 成 巨 大 的
社 会 裂 痕 . 胁 社 会 和 谐 与 稳 定 。 相 关 助 他 们树 立 正确 的参 与 意识 . 威 他们 不 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33浅析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侯 霞(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作为当代政治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政治认同是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情感和意识的归属感。
政治认同关系到国家政治体系合法性与稳定性的程度,关系到政治制度贯彻的好坏,以及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其政治认同不仅关系着当前的政治稳定,对未来的政治发展也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培育和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认识其认同现状并探究使其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的策略尤其重要。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033-2一、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状及特点 大学生政治认同主要指大学生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对现存政治体系及其运作所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以及其与政治体系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和相应的行为活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但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强烈冲击。
在这种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政治认知基本正确,但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存在认知偏差。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政治认知基本正确,政治认同感较强。
另一方面,由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现一些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腐败现象,加上受西方某些理论观点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一些深层问题的认知存在认识偏差,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路线不能深刻的理解其精髓和内涵。
部分学生对共产党的先进性产生质疑,对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的问题仍然感到困惑。
二是政治情感鲜明,热情性与冷漠性并存。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情感一方面表现得比较积极,关心国家大事、社会热点。
但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的政治情感呈多元化趋向,表现为热情与冷漠并存。
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意识交织并存,对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产生消极影响,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足轻重,不积极向政府和学校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意愿,自身的政治权利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
三是政治动机的理想性与功利性共存。
在政治信仰上,很多大学生把共产主义作为毕生的信仰,但也有不少学生只注重现实功利,部分学生要求入党,是为了对毕业后找工作或考公务员有利,把入党作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手段。
部分大学生一方面把政治看作是自己成长的必要条件,同时又不想承担应尽的政治、社会责任,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倾向。
二、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治认知欠缺阻碍其政治认同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知结构具有片面性。
一方面,他们对直观的、形象的政治象征认识清楚,对重大的或偶发的社会政治事件给予较多关注;但另一方面,他们对于常规性的具体政治制度及其运作过程又知之甚少。
部分大学生不重视对马列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判断问题只凭自我感觉,而缺乏理论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政治冷漠感的形成。
(二)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消解大学生政治认同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各民族、各阶层之间的经济交流和文化联系日益加强,从根本上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些立场不坚定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功利化倾向。
市场经济通过竞争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这无疑有利于推动人们改变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但市场经济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容易使人形成 “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扭曲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削减民族成员的向心力。
(三)制度的不完善削弱大学生政治认同 一方面由于机制的不完善,使大学生行使的政治权利没有得到实质性的保障。
处于改革发展中的政治制度,一些具体制度、运行机制不够健全,阻碍了参政议政渠道的畅通,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参与。
另一方面政治不信任削弱了大学生政治认同。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党内的腐败现象,降低了政府的诚信度、损坏了党在大学生心中的形象,使部分大学生对政府产生偏见、误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党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四)文化碰撞的负面影响弱化大学生政治认同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家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日趋广泛,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
然而,对于大学生,多元文化带来的并不全是善果。
自冷战以来,文化渗透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对社会主义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手段。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高科技优势,通过互联网及其它媒体、高层论坛、学术研讨、文化交流、电影电视等途径,推销自己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政治体系等,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三、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一)经济的发展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增强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各民族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
”邓小平在谈到东欧巨变时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
”政治信仰的建立是以社会物质条件为基础的,任何一种政治理念必然与社会的物质、经济状况相联系。
部分大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简单的横向比较中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没有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盲目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 NO.1,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F Y U N N AN I NS T I T U T E OF S O C I A L I S M 34 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探析常大地(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本文首先概述了网络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关联性,再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SWOT 分析,最后分析了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与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字: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1-0034-2网络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前沿,是大学生获取信息,进行知识交流的重要途径,对高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动态、德性品行有着直接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我们当前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分析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通过其庞大的信息网状结构铸就了人机对话模型,完成虚拟的网络互动与服务过程。
网络有着海量信息,且具有一定的全球性、平等性、复杂性、及时性、虚拟性和开放性,是一个具备共享功能和交互功能的双向媒体系统。
将网络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使传统教育趋向于非主体化,同时也辅助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有组织地定向引导人们形成符合特定社会和时代以及人类自身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观念和行为品格的教育过程,当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已有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媒介已得到人们的普篇认可,网络对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是有目共睹的,当然这里既有着正面影响,还有着负面影响。
首先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体现子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为大学生创造了一个接受向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
因此,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为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增强的政治保障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首先,增强利益表征度。
利益表征度是指政府代表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利益的程度。
这是区分其性质的一个依据。
政府增强利益表征度,最大限度的代表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自然会获得公民最大程度的、最广泛的政治认同。
其次,增强参与度。
参与度是指公民自愿通过各种合法形式和途径,直接或间接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程度。
只有增强了公民的参与度,才能使他们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力,在实践中体会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逐步培养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
最后,提高透明度。
透明度指是指政府向全体公民公开国家政治生活的程度。
政治透明度有助于增强公民对现存政治体系的认同感,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最大限度地符合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和要求,有利于及时地防止和阻止各种违宪行为。
(三)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培育和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主要途径。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首先,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主体意识,思维敏捷、见解独立,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应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深入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充分重视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和沟通,使其在教育和自我教育中不断进步。
其次,要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新的时代要求赋予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容,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体构建科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最后,要在实践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思想特点和心理需求,激发大学生政治参与的自觉性。
转变以灌输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讨论、对话、辩论等方式有效互动,搭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交流的平台,有效地引导大学生主动地学习政治理论。
(四)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能力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活动在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奉献社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引导大学生关心政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
各级党组织和政府要积极地拓宽民主渠道,加大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力度,给大学生提供广泛的表达政治热情和政治愿望的机会。
通过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对政治现象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要注意预防和克服大学生的政治盲动和政治偏激,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参与社会实践,逐步把大学生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罗森堡姆.政治文化[M].桂冠图书有限公司出版,1984. [3]塞缪尔・P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4]李素华.政治认同的辨析[J].当代亚太,2005,(12).[5]顾晓英.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现状分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