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整理)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精品文档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象和物质用途;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精品文档 本章的内容结构可以看成是基础有机化学的缩影或概貌,可表示如下:这些典型代表物,基本涵盖了基础有机化学的各类物质,以期使学生能从中了解有机化学的概貌。
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精品文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教材增加了章图、结构模型、实验实录图、实物图片等,丰富了教材内容,提高了教材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典型物质的有关反应、结构、性质与用途等知识,教材采用了从科学探究或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如:甲烷、乙烯的研究,乙醇结构的研究,糖和蛋白质的鉴定等,都采用了较为灵活的引入方式。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_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3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第1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延伸。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
本节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 通过在化学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及分析探究能力;(2)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原因探究,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质疑精神。
(2)通过同组合作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
(3)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学习中渗透辩证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难点: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实验法:课堂探究实验:实验2-5和实验2-6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完成学案。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6-7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二教案: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2.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帮助学生根据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以及从原子半径、电离能及电负性等方面加深对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及元素“位一构一性”三者关系的理解。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学科素养1.熟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进一步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能够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区的划分。
a.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通过对元素周期表发展史的了解,认识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经历的探索过程,b.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构造原理与元素周期表分区关系的分析,了解元素周期表是微观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宏观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分区的关系【教材过程】【导入新课】化学元素周期表年随着元素数目在十九世纪的增多,每一种元素都具有不同的特性,化学家们开始感到他们像是迷失在一座茂密的丛林中:自然界究竟有多少种元素?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怎样?有没有规律?怎样分类?终于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从杂乱无章的元素迷宫中理出了一个头绪。
门捷列夫为了研究元素的分类和规律,把当时已知的几十种元素的主要性质和原子量写在一张张的小卡片上,反复进行排列,比较它们的性质,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
1869年,他正式提出元素周期律,它在周期表中排列了当时已经知道的63种元素。
元素的发现:1650-2017年发现元素的种类数【新课讲授】一、元素周期表的发展三张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周期表第一张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表。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材分析-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
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
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
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
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
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 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2册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
《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硫酸、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是《新课标》中必修课程主题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中二级指标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初中《常见的酸-硫酸》基础之上的,对其物理性质和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在学习过电离理论及氧化还原知识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浓硫酸的性质,硫酸中的硫元素处于最高价,在浓硫酸中硫酸主要以分子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课它有别于稀硫酸的性质即他的特性,在特性中的强氧化性又是非常典型的的重要性质,硫酸是强氧化性酸的代表,所以这部分内容,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有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在新人教版中位于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中的第一“硫及其化合物”,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点的设置上变化不大,呈现顺序变化较大,如:新人教版将硫和氮分成不同的章节,更加注重学上从物质分类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去预测、探究物质的性质。
增加了工业制备硫酸的真实情境;对铜和浓硫酸的实验做了优化,增加了盛装石蕊溶液的试管,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团,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了一些硫酸的性质与用途,知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且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浓硫酸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并以下标小字的形式提出浓硫酸能将这些物质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例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但并没有深入的探究浓硫酸吸水性和脱水性的本质区别,所以在教学中要强化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概念及区别。
学生在初中几乎没有涉浓硫酸的强氧化性,因而我认为这是本节课需要用实验探究的方法重点突破的内容。
三、素养目标【教学目标】1.能从物质类别和元素的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酸的性质,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2.通过实验探究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3.通过硫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结合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与步骤安排,进一步体会化学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高中化学 必修第2册 第五章 第二节 第二课时《氨和铵盐》
向空气要面包——氨和铵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中,“氮及其化合物”属于必修课程“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内容,在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中,是第一章第二节的重要内容。
此部分内容承载着帮助学生结合真实情景或实验探究去了解氮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物质及其转化及其在促进社会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帮助学生构建“价-类”二维图的认知模型。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了氯、硫等非金属元素的基础上,有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做理论支撑,学生可以构建出“价-类”二维模型,但是缺乏利用模型预测物质性质和物质转化的能力;对“生物固氮”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人工固氮”的认识;知道氮肥有助于粮食增产,但对氮肥发展史知之甚少,更无法分辨各类氮肥的优劣和使用注意事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2、通过设计喷泉实验、白烟实验、氨气的实验室制法、铵盐的性质相关实验等,提升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和证据推理能力;3、通过由空气获取“面包”过程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价值,增强学生对于化学可促进生产发展、化学可帮助我们建设美丽家园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通过如何向空气中要面包的预测,培养学生初步应用“价-类”模型解决问题;通过如何获取氮肥的活动,再次培养学生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创设情境解决实际问题六.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围绕氨的性质,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如何向空气要面包的提出,引出工业合成氨;然后围绕合成氨工厂如何进军氮肥业,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的视角探究氨的水溶性和碱性;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价-类”模型,解决如何制备更优化的硝态氮肥;最后通过实验探究帮助学生解决铵态氮肥的施用注意事项。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放在阴冷的环境下)【任务】根据以上资料,预测氨水可能具有怎样的性质?【小结】氨水在一段时间内为我国的粮食增产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因它易挥发,运输不便等原因,已逐渐淡出了消费市场。
人教版高中化学(2019)选择性必修2 第一章 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课件(共32张PPT)
对老师的教学要求 1 对学生的素养发展要求 3
2 评价(考试)要求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内容对教师的要求
研读课程标准 整合教学资源 加强知识学习 提升自身素养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题干阅读量相对较小, 试题难度中等,虽有梯度,但入手容易 考点固定,总体平稳,呈适度创新的态势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晶体结构内容更注重考查学生在必备知识基础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020年全国卷II第35题] 一种立方钙钛矿结构的金属卤化物光电材料的组成为Pb2+、I-和有机碱离子 CH3NH3+,其晶胞如图2(b)所示。其中Pb2+与图2(a)中____的空间位置相同。 若晶胞参数为a nm,则晶体密度为____g·cm-3(列出计算式)。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晶体结构内容更注重考查学生在必备知识基础上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2020年全国卷Ⅰ第35题] LiFePO4的晶胞结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其中O围绕Fe和P分别形成正八面 体和正四面体,它们通过共顶点、共棱形成空间链结构。每个晶胞中含有 LiFePO4的单元数有____个。 电池充电时,LiFeO4脱出部分Li+,形成Li1-xFePO4,结构示意图如图1 (b)所 示,则x=____,n(Fe2+)∶n(Fe3+)=____。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高考试题举例
分子结构内容更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主学习能力
[2019年全国卷Ⅲ第35题] FeCl3中的化学键具有明显的共价性,蒸气状态下以双聚分子存在的FeCl3的结 构式为_______,其中Fe的配位数为_______.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高一化学教案 原子结构
2.现象:
【观察、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 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 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 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原因是什么?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根据 粒子散射的实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由代表发言。
(C)H2O、D2O、T2O(D) Ca 和 Ca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必定相同
(B)不同元素原子的质量数必定不同
(C)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D)凡是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必定属于同一元素
【交流与研讨】
生物体在生命存续期间保留的一种碳原子----碳-14 ( C)会在其死亡后衰变,测量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遗物里碳-14的数量,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年代。根据课本内容与网上资料:阐述 C在考古上的应用;列举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高一化学教案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
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导语】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控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
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
作者高一频道为莘莘学子整理了《高一年级化学必修二教案》,期望对你有所帮助!【篇一】一、教学背景(一)课标分析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干的一些有机化合物的重要知识;并不特别要求去寻求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迁移。
(二)教材分析《甲烷》内容挑选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它的知道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知道,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有机物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处,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条件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处,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控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习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甲烷的存在、物理性质、用处。
2.掌控甲烷分子的化学式、电子式、结构式、空间构型。
3.掌控甲烷的化学性质(通常稳固、取代反应、氧化反应、高温分解)。
4.知道取代反应的概念。
进程与方法:1.通过视察甲烷分子的空间构型模型、观看甲烷产生取代反应的多媒体模拟反应历程,增强学生对甲烷分子空间构型这类抽象的知识的知道,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2.在重点掌控甲烷化学性质的进程中,逐渐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并学会迁移运用。
3.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初步学会化学中对有机物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是我国普通高中化学科目的教学标准教材之一,已经经过多年的编写和修订,内容涵盖广泛,体系完整。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普遍选择采用这套教材,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本文将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首先,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内容安排上非常合理且贴近课程标准,覆盖了高中化学学科的各个领域和知识点。
从基础知识到拓展应用,从理论概念到实验技能,都有相应的章节和课题设计,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明确的解释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材中还设置了许多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其次,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内容体系严谨,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便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逻辑推理和知识拓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现象和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此外,教材中的练习题和案例分析设计合理,难易适中,可以帮助学生检测学习成果,巩固知识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首先,在知识传授的方式上,教材的语言表达和图文呈现有时显得过于生硬和抽象,不够生动有趣。
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感,降低学习积极性。
其次,部分知识点的更新和补充不及时,无法跟上科技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步伐,导致部分内容有些过时或缺乏实用性。
另外,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有时存在不够清晰和详细的情况,容易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困惑或错误操作。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在未来的编写和修订中加强对知识的解释和示例,注重语言生动性和图文结合,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应当加强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引入,定期更新和调整知识体系,使之更贴近时代发展和学科前沿。
此外,可以在教材中增加更多的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化学必修2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化学必修2专题2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知识内容包括氧化还原反应,原电池原理及组成,能量转化。
本节内容为学生学习《化学电源》奠定了理论基础。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了解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养成科学的实验探究习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分析后提出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认真完成实验、仔细观察现象、合理分析数据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教学重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教学难点:原电池的原理和原电池的组成重难点突破: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过程,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设计对照实验,归纳实验结论,由教师点评,最终让学生达成共识。
4. 教材处理在教室指导下,学生分组完成教材P40“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1,2,3,4并做好实验记录,并用模拟动画进行理论探索,从而完成本节课两个知识点的教学。
并通过课堂反馈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同时将物理学中测电流的方法应用于电极的测定,目的在于加强了物理化学知识的综合,提高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
从实验出发,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讨论、类比分析,从而归纳出原电池的概念和组成条件,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两极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
三学法指导学生主要运用实验观察、分析、比较、讨论、概括、练习等学习手段,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培养其探索精神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合作精神。
四教学程序1.教学程序设计2.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日常生活,化学电池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那电池是怎么“生产”出电的?(2)原电池反应原理与构成条件的探究结合教材上的“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小组讨论,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化学能是怎样转化为电能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 教材分析精品课件(共20张PPT)
突出学科价值 丰富元素认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2—新旧教材对比
• 化工生产的重要非金属元素(新)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 •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 实验活动4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
的杂质离子 • 实验活动5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旧) • 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 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 3 硫和氮的氧化物 • 4 氨 硝酸 硫酸
排序变、角度变、增实验
02—新旧教材对比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 一、硫和二氧化硫 • 二、硫酸 • 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四、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增:硫 、物质转化 减:SO3
• 旧教材涉及硫的内容 •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 二、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 • 三、硫酸的氧化性
变:分散→集中
•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通篇阅读, 分出层 次,梳 理情节 ,全盘 把握, 根据题 干要求 找出事 件的中 心内容 ,用自 己的语 言简洁 概括。 如可概 括为“我”见到菜 农后发 生的几 件事及 对他态 度的变 化,由 此表达 了对菜 农的敬 佩之情 。
02—新旧教材对比
• 第二节 氮及其化合物(新) • 一、氮气与氮的固定 • 二、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 • 三、氨和铵盐 • 四、硝酸
增:N2、铵盐
• 旧教材涉及氮的内容 • 一、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 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 三、氨 • 四、硝酸的氧化性
变:分散→集中
02—新旧教材对比
• 第一节 硫及其化合物 • 一、硫和二氧化硫 • 二、硫酸 • 三、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 四、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教案: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3-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让学生写出乙醇与镁、 铝的反应
剧烈 程度
学生写出钠与乙醇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学生根据钠与水的反应对 比分析乙醇分子可能的断 键位置
回扣 乙醇 分子 的结 构探 究
练习 电工师傅在焊接铜漆包线的线头时,常把线
头放在火上烧一下,然后用酒精处理后再焊 学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
图片 导入 新课
说到酒,大家知道我国酒文化的历史源远流 观察、倾听、领悟、总结 结 合
长,从古到今有无数咏叹酒的诗词歌赋。由
实际
李白的诗引入主题(指明喝酒有害健康)。 答:学生结合图片的介绍, 引
大家知道怎样酿酒吗?
试着说出酒的成分、用途 入
[不同种类的酒的图片]这些都可以称为酒, 和含有的元素。其他同学 课 题
通过 实验 让学 生分 析乙 醇分 子结 构, 培养 学生 分析 问题 能 力。
加深 学生 对乙 醇结 构的 理解
H-C-C-O-H ││ HH
结构简式:CH3CH2OH 或 C2H5OH
比较分析乙醇与乙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学生思考并比较乙醇与乙
同点。
烷、水在分子结构上的异
同点。
讲解
过渡
[学生 实验 探究 一]乙 醇与 金属 钠的 反应
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怎样得到氧化铜的?写出有关方程式
2Cu + O2 = 2CuO 2、伸入水中的氧化铜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最后
么?伸入乙醇中铜丝变红又为什么?
总结化学键断键的位置
难度 低, 提高 学生 兴趣
(水中的氧化铜没有发生化学变化,而伸
入
乙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了,分析由羟基变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本章节内容的地位和功能新大百科全书关于“化学”的定义: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相伴随的能量变化的科学。
化学变化及其能量变化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1. 本章在学生形成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都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2. 化学反应中物质释放的化学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控制反应条件,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这一章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将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3. 本章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
二、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结构主线:本章内容渐进、交叉和重叠、螺旋上升,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实例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本章内容按其知识结构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节和第二节,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化学键的变化和反应体系中能量的变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电池)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和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
202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7篇)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必修2模块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化学2有三个一级主题: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的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包括四章,分别是第一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化学2》在化学1的基础上突出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作用,强调化学变化与能量的关系,同时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来进一步认识化学结构和反应的关系。
最终将化学与可持续发展这一大背景相联系,更加显现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2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化学理论: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以元素知识为基础,将其应用于理论:化学反应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社会等。
化学2在整个化学教材中起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是指化学1所学的元素知识在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在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又遇到,化学2的学习是对前面知识的一种复习和拓展。
如在化学1中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Na、Al、Mg、Cu的性质,在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学习了Cl等元素。
在化学2的物质结构周期律中有碱金属当然主要是Na,有卤素,主要有Cl,而在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中Na、Al、Mg、Cu、Fe、Cl、Br、I等都有。
而启后是指通过对化学2的学习,为学习后面选修模块的知识打下一定的基础。
化学2所学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都要继续学习。
如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对应了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与能量对应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合物对应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与可持续发展对应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
下面分章讨论。
1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1 地位和功能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进一步认识、理解。
同时,也作为理论指导,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基础。
这部分知识作为化学2(必修)的内容,既是必修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选修化学的基础。
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了基础。
同样,这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如对我们在化学2第二章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要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选修模块要学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都有极大的帮助。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核心内容,在初中学生对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就有所了解,在化学必修1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包括金属、非金属)的知识,这为我们学习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打下一定了基础。
同样,这对我们后面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如对我们在化学2第二章我们要学习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章要学的有机化合物知识,在选修模块要学的物质结构与性质都有极大的帮助。
1.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这一章的选择和编排上完全根据课标的要求,在选取内容时,先讲周期表,再讲元素周期律、化学键。
即将物质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元素周期律作为重点内容,介绍碱金属、卤素、第三周期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再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核素、同位素、化学键。
主要内容分三节来呈现:第一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以元素周期表的横向结构为线索,从周期表前三周期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入手,突出电子层数的不同和最外层电子数的递增关系,以第三周期元素为代表认识元素周期律,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并体现周期表和周期律的应用。
通过周期来体现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元素周期律的有关知识,教材还利用资料卡片和科学视野栏目,介绍了门捷列夫对元素的预言和人造元素第三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介绍化学键。
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的知识,以及化合物的形成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总之,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
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2、化学反应与能量2.1地位和功能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及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的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
如:初中化学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原理。
本章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又是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本章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是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原理性知识之一,也是深入认识和理解化学反应特点和进程的入门性知识。
同时,本章内容又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的知识,是对人类文明进步和现代化发展有重大价值的知识,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因此,化学能对人类的重要性和化学反应速率、限度及其条件控制对化学反应的重要性,决定了本章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及其应用的学习,学生将对化学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开发新能源中的作用与贡献有初步认识;通过新型化学电源开发利用的介绍,学生将对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有更多的体会;通过对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的讨论,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条件将从原理上加深认识。
这些都会增进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与情感,体会化学学习的价值。
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这两部分内容属于重要的化学原理性知识,既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与拓展,也是第一章物质结构知识的应用,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基础2.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本章结构主线:内容渐进、交叉和重叠、螺旋上升,将化学原理同生活经验、实例和实验探究的结合,使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能量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
化学反应与能量是初中化学核心概念之一,在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中要形成观念——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热能、光能和电能可以相互转化;化学能可以充分利用;根据课程标准,关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在此只点出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其主要原因,并笼统地将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不予深究。
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或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化学电池,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
在化学电池中,通过原电池和传统干电池(锌锰电池)初步认识化学电池的化学原理和结构,并不要求上升为规律性的知识;通过介绍新型电池(如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体现化学电池的改进与创新,初步形成科学技术的发展观。
关于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通过实例和实验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但不涉及对反应速率进行定量计算或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间反应速率的相互换算。
反应限度是通过实验和化学史实(炼铁高炉尾气之谜)感性地说明其存在,虽涉及了反应的“可逆性”及“平衡状态”,但未从原理的、定义的高度予以重点讨论。
反应条件的控制是建立在上述二者的基础之上,选取了“燃料的燃烧效率”这一常见的典型例子进行综合分析,从中了解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性,训练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这一实例分析,既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又与初中“燃料的燃烧”相衔接。
本章在选材上尽量将化学原理与实验、实例相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如化学能、化学电池、催化剂、反应限度等)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同时注意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化学史实、相关学科(如物理、生物等)相联系,力求使本章学习内容在相应的“知识生态”中呈现,体现其知识的生长性、环境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本章教材中涉及大量实例,反映化学学科与个人、与工农业生产、社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热爱科学,这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生动载体。
3、有机化合物3.1地位和功能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物和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
选取的代表物有甲烷、乙烯(制品)、乙醇(酒)、乙酸(醋)、糖、油脂、蛋白质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为满足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要求,提供有机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使学生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帮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研究方法,激发他们深入学习的欲望。
3.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时要求,本章没有完全考虑有机化学本身的内在逻辑体系,主要是选取典型代表物,介绍其基本的结构、主要性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少涉及到有机物的类概念和它们的性质(如烯烃、芳香烃、醇类、羧酸等)。
为了学习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只简单介绍了烷烃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没有涉及烷烃的系统命名等。
教材特别强调从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实验开始,组织教学内容,尽力渗透结构分析的观点,使学生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化学与可持续发展4.1地位和功能STS方面——有利于加深体会化学在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中的作用,学会辩证地看待人类和自然协调发展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培养做出明达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学科教学方面——有利于将前面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必要的梳理、归纳和拓展,对进一步确定和学习后续选修模块,乃至升学、就业方向也可能会产生影响4.2内容选择和呈现本章知识既突出主题,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为一体,又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紧紧围绕金属矿物、海水和化石燃料这些重要自然资源综合利用中的化学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例如基础性:知识涉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及其应用、典型非金属元素——卤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化学转化、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和原理——过滤、蒸馏、具有典型结构的有机物——乙烯的聚合反应等时代性:关注自然资源开发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当今社会热点问题,努力揭示化学在面对和解决这一问题中的作用和价值,如环境监测、绿色化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