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概论》 -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语言学概论》
祝畹瑾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年 267页
ISBN 7-5355-1467-6/G·1471
祝畹瑾教授研究社会语言学始于70年代末。
她进行过“同志”和“师傅”的用法调查并发表了研究论文(Scotton & Zhu,1983,1984; 祝畹瑾,1984)。
1985年出版她主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及时补充了国内社会语言学研究资料的不足(许国璋,1985)。
几年来她不断研究、探索社会语言学,著述颇丰。
特别是近年来发表的论述语言的市场价值的文章(Zhu & Chen,1991),伍铁平教授认为“在国内具有开创性”,“对制定我国的经济、语文政策都有重大的参考阶值”(通信)。
正是在这一基础上,祝畹瑾教授编写了《社会语言学概沦》一书,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
《社会语言学概论》正文250页,分为7章。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语言学”勾画了社会语言学的轮廓。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简单地说,它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科学。
正因此,广义的社会语言学包括从社会学科(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哲学等)的各个角度研究和考察语言(据陈原、许国璋、王宗炎,1988)。
作者把社会语言学这门学科的研究重点提炼成5条纲要(8页):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语言状况如双言制、双语、多语或多方言状况,按种族、民族、阶级、阶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属性划分的各类言语共同体使用语
言的状况和特征。
· 各种语言变体,包括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语和土话、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等构造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 交谈的情景与选择语码之间的关系以及语码选择与人际关系的相互作用。
· 社会和不同社会集团对各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评价和态度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效应。
· 由于社会的、文化的、经济的、政治的种种原因以及语言接触所引起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等等。
从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着眼,作者采取以类型分类的方法,将社会语言学归纳为5类:
· 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语言变异。
· 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从民族文化角度考察语言的使用倩况和语言在人类交际活动中的作用。
· 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又称为语言的社会学,研究重点是语言和社会之间的全局性的相互作用,如语文规划、语言运动、母语维护、语言更换等。
· 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使用者对某种语言及其变体的评价和态度等语言的社会心理问题。
· 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会话当中的普遍性原则、会话策略、会话结构和风格等。
第二章“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介绍了社会语言学的许多重要的、基本的概念,重点论述了社会语言学中的3个最基本的概念和术语:语言变体、言语共同体和交际能力。
关于语言变体的定义,作者采用Hudson的说法,即“具有相同的社会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Hudson,1980: 24)。
语言变体既可以指语言、方言、语体,也可以指单个语音、语法或词汇项目,并且它的范围可以超出一种语言。
作者指出,这个术语的优点是可以概括各
种各样的语言表现形式,并能摆脱传统用语所附带的感情色彩。
在语言变体这一节里,作者对于语言和方言、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语体和语域、双言制等概念都有详尽的描述。
言语共同体的界定要复杂一些。
作者指出,从30年代起,语言学家就一直尝试对言语共同体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种种界定言语共同体的标准。
作者对这方面的主要观点做了分析,最后将这一术语定义为:“在某种语言运用上持有某些共同社会准则的人员的集合体。
其大小要按研究的需要和抽象的程度来划分”(32页)。
在这一点上,祝畹瑾的观点与Wardhaugh (1986: 114~5) 颇为一致。
关于交际能力,作者指出,Hymes提出交际能力的观念时,企图建立一种新的理论,把语言结构、语言运用和社会生活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迄今没有理想的结果。
归纳起来,其要点有二: 一是交际能力是通过人的社会化过程习得的; 二是交际能力包含编码和解码的能力,体现在语言行为的各个方面,即人们能针对具体的情景使用恰当的语言变体,能运用语言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并懂得谈话的规则和策略。
第三章“定量研究方法”是本书中最长的一章。
作者强调掌握科学的方法是关键,把研究方法放在本体论之前,并在第四、五、六章论述社会语言学主体的过程中, 充分体现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这是本书不同于其他同类教科书的一大特色。
在我所见过的国内外社会语言学教科书中,本书的这一章是写得最为详尽的。
祝畹瑾教授从科学地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过程出发,提出了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介绍了选择课题和建立假设的方法,进而按照确定调查单位、搜集材料、整理材料、检验假设的顺序讲解了随机抽样(简单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阶段抽样)和非随机抽样(偶遇抽样、雪球抽样、推断抽样)的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问卷法和实验法等搜集资料的方法,以及材料的数量化(定类、定序)、资料的统计(平均值、标准差、概率、正态分布、显著水平)、相关分析法、方差分析法等统计学方法。
第四、五、六章是社会语言学的主体部分,分别为“语言变异”、“言语交际”和“语言接触”。
这3章的特点是,作者综合国内外近年来的大量研究成果,阐明社会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与10年前不同的是,我国的社会语言学工作者在这段时间中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祝畹瑾教授虽然多年来从事英语教学,但90年代的社会语言学著作不能仅限于参考外语文献。
因此,作者以其多年来亲身研究社会语言学的功底和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的阅历,系统、生动地介绍了国内外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科研成果。
第四章的内容涉及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作者探索了阶级、阶层与语言变异和性别与语言变异等关系。
对于阶级、阶层与语言变异的关系,作者批判了Bernstein等的社会关系决定论,认为“我们没有根据可以把语言差异与说话人的阶级出身或种族背景直接挂上钩”(100页),“在语言使用者的阶级地位和语言表现形式之间不存在绝对的对应关系”(106页)。
作者对Milroy的网络理论给予很高的评阶,认为“社会网络研究适用于各种社会”(128页)。
网络理论在研究方法上承上启下,对解释语言变异与语言稳定性的关系和处理语言变异与语言规范之间的矛盾等方面都有理论价值(陈建民、苏金智,1993:10)。
在性别与语言变异方面,Bloomfield、赵元任、Haas分别发现了男女在不同语言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词汇、音位和语法方面的差异。
我国赵丽明等还发现湖南省江永县潇水流域出现的“女书”也是一种特殊的男女汉字变体现象。
差异的缘由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男女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心理状态不同,二是男女的社会角色和活动天地也牵制了他们的言语表达。
第五章的内容包括称呼、礼貌、会话分析和交际事例,主要介绍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也包含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方面的内容。
在称呼一节里,作者将汉语的称呼系统归结成一张计算机流程图(156~7页)。
礼貌一节则以介绍Grice、 Lakoff、Leech、Brown和Levinson等外国学者的观点为主,也涉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所做的一些调查。
在会话分析方面,作者分析了会话结构、会话策略和会话风格3个问题。
她批评了美国的民族会话方法学派,接受了Gumperz的观点,指出不能静止地看待会话结构(175页),社会语言学应着眼于谈话各方相互协商谈话内容的交往过程(178页)。
本章还介绍了Hymes关于交际事例的框架,并指出每一起交际事例的描写不一定都包括该框架中所有的项目。
第六章属于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范畴,也涉及社会心理学和历史语言学方面,主要介绍了双语和多语现象、语言接触、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语言的扩散和海外体英语等内容。
作者把出现双语和多语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三类:第一类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迁移; 第二类是民族主义和政治上的联合; 第三类原因归诸教育和文化。
在语言接触问题上,作者讨论了语码转换和语码混合的差别,以及语言干扰在语法、语音、词汇上的体现。
在探讨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的起源问题时,作者认为混杂化理论比一元和多元合成理论显得更为合理。
本章最后以英语作为国际语言为例讨论了语言扩散的问题。
第七章“语文规划”探讨社会语言学的应用。
Wardhaugh (1986:335) 指出:“一本关于社会中的语言的著作应该包括人们在改变某一语言的某一变体、某一语言抑或是它们在某一社会中的功用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
……语文规划己成为现代化国家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书作者指出,“语文规划泛指有计划地管理与改进现有语言和文字的活动。
它包括语言选择、语言协调、语言规范化、文字改革、文字创制等方面的内容。
语文规划的目的是解决信息交流与人际沟通问题”(223页)。
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语文规划有着重要、深远的意义。
国内外社会语言学方面的教科书较少包括这方面的内容,因此,本书的这一章写得很有特色。
本书在讨论了语文规划的必要和可能、语文规划的特点、语文规划的意义和语文规划的类别及步骤之后,专节介绍了我国语文规划的情况,从2000多年前秦始皇实行的“书同文”改策开始,记录了我国语文规划的历史。
本书总结以往的成绩与问题、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两点应特别加以注意的问题:
· 语文规划工作应充分尊重科学规律,在语言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把政治强加于规划工作。
· 一个国家的语文规划应该有一个通盘考虑和长远设想,不宜就事论事,也不应朝令夕改。
本书有四大优点。
(1) 结构紧凑,构思巧妙。
全书只有七章,但社会语言学的性质、理论、方法、应用皆有所涉及。
(2) 书中收集材料范围广,内容新,涉及英语、汉语两种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
作者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阅读了大量的参考资料,参考书目达200余条,从60年代初的社会语言学著作到90年代发表的研究论文在书中都有涉及。
(3) 作者从70年代末就开始钻研社会语言学。
她还运用国外社会语言学的方法研究我国的社会语言现象。
那时我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还很少,祝畹瑾教授作为英语教师优先看到了这方面的资料,可谓是有心人,为写作本书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因此,作者写本书时得心应手,读者从中受益匪浅。
(4) 作者治学态度认真、严谨。
她除了强调社会语言学的科学性以外,为了提高本书的应用价值,专门请有关专家撰写了有关章节(如本书的最后一节“我国语文规划的情况”),这也体现了本书的价值所在。
本书也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书中所收的国外资料大大多于国内的研究资料。
诚然,社会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产生于60年代的美国,不论从理论探讨还是从实验证明,材料都很丰富。
我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也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这方面,本书似可加进更多的内容。
二是作者书中对于国外的理论、观点介绍充分,评论简明扼要但略嫌不足。
三是各章思考题中应有一些鼓励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进行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题目。
(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