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工业化与产业结构
印度的发展轨迹与经验解析
印度的发展轨迹与经验解析内容提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
从总体上讲,印度的未来发展是充满希望的。
印度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模式和经验,对于印度的发展经验和模式必须从应对工业危机和积极开拓新工业化的视角去分析和把握,才能真正审视到其精髓。
认真研究和借鉴印度的发展经验,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印度,发展轨迹,发展模式印度的发展现状和成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印度的发展逐步进入快车道,成为迅速崛起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大国。
印度在80年代经济增长率为%,在1980~2002年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6%,2002~2006年间达到%,印度成为仅次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之一。
2005年,印度国内生产总值达7750亿美元,居世界第12位。
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人均收入已从1980年的1178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3051美元,成为继美国、中国和日本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O。
印度有号称世界第二的铁路网,总长达万多公里,有居世界第三的公路网,达330多万公里,有10多个大海港和庞大船队,民用机场超过100个。
印度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包括电子工业、机器制造业、能源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各个门类。
印度服务业在发展中国家表现特别突出,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62%。
印度的科技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
从科技人员的数量、科研质量、论文发表等方面统计看,印度都相当突出。
印度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具有较强优势。
在技术方面,除了信息技术外,印度在核技术、生物制药、空间技术、海洋工程等领域也有较强实力。
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发达,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制药业及精密机械制造业四个产业约占印度出口额的30%。
印度信息产业已成为国际名牌,印度生产的疫苗公认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印度还是转基因种子的全球供应商。
此外,印度还十分重视核能和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目前世界第四风电开发大国。
印度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印度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近年来,印度经济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今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高达9.3%,这一世界文明古国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正焕发出青春。
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与中国在经济增长模式上有显著的不同。
本文对印度经济增长的现状和特点、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发展趋势做一简要分析。
一、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1、经济增长呈现加速趋势1991年印度发生国际支付危机,政府被迫实施经济改革,之后经济发展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
2003年开始经济增长加速,该财年经济增长高达8.5%,在刚刚过去的2005-06财年(2005年4月-2006年3月)经济增长又达到8.4%的水平,增长速度仅次于中国,经济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
图1:印度经济增长率数据来源:印度政府统计与项目执行部2、产业结构独具特色印度是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农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较高。
由于受气候的影响较大,农业增长波动很大,农业增长的波动直接导致了宏观经济的波动。
与农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业,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上升,2005-06财年达到54%,与此同时,服务业呈现加速发展趋势,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中国经济发展轨迹不同,印度的工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相对较低,2005-06财年仅为26.1%。
表1:印度经济结构(%)数据来源:印度政府统计与项目执行部表2:印度经济增长速度(%)数据来源:印度政府统计与项目执行部3、消费处于重要地位2004-05财年,印度私人消费与政府消费占GDP的比重分别为61%和11%,二者合计高达72%,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仅为24%。
而2004年我国私人消费占GDP的比重仅为41%,固定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则高达44%。
另外,印度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到中国的10%。
显然,相对于投资而言,消费在印度经济中处于更重要的地位。
4、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从2002年开始,印度对外贸易快速增长。
同中国相反,印度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外贸逆差逐年扩大,这种现象进一步说明印度具有旺盛的国内消费。
中印经济形势比较分析
中印对比看改革开放的影响中国和印度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在当代世界也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巧的是地理上相邻,人口也相近,近代也同曾面临殖民主义的威胁又同为金砖国家.印度和中国人口加起来占全世界40%左右,所以印度和中国的崛起不仅代表着各自国家的崛起,也不仅代表亚洲的崛起,更是对解决贫困人口有着重要的世界意义.另外论了解程度的话,我们对日本、韩国、越南、朝鲜的了解比对印度的了解多,也许是因为同为或者说同曾为汉字文化圈的原因吧。
我们和印度在近代历史上命运如此相似,也许是出于曾经上的领土纠纷,又或许是国情有些相似且地理相邻的缘故两个国家都在互相比较,既然我们在讨论一件事物是时候,就有必要去了解它,去了解这个陌生的邻居1947年印度独立,1949年新中国诞生,经济起点也相近。
印度从英国殖民体系中独立出来,继承英国遗留的工业体系和制度,中国这一边1945结束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内战,百废待兴。
不光我们在发展,世界也在发展,印度也是如此,而2017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GDP总量约为印度的5倍,而改革开放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其实除了总所周知的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外,印度1991年也实行了一次某种意义上的改革开放。
图1:2017年全球GDP前20强(来自世界经济信息网)1.印度的改革开放两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不得不面对自己社会所存在的问题。
印度国内100多个民族,各种语言林立,也不像中国一样有主体民族和统一的文字,不同的邦的官方语言也不尽相同,联邦制度,且各邦的权利过高,宗教矛盾突出。
而且种姓制度的余毒的影响残留至今,即便印度政府也想要淡化种性观念。
这是内部矛盾,而印度雄踞南亚次大陆,地理位置优于我国,不过也有印巴分治带来的边境冲突,和与中国的边界纠纷。
而在教育方面,1949年前后两国文盲率大致相当。
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为止,文盲率仍高达%63。
77,但辍学率也高达31%,毋庸置疑贫穷是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
深度报告|从中印对比看印度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深度报告|从中印对比看印度钢铁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来源:钢联资讯随着近年来出色的经济表现,印度崛起成为继中国崛起之后又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印度资源禀赋优异,人口众多,发展潜力巨大,未来会否出现中国爆发式的经济增长,成为热议的话题。
其中,印度钢铁行业能否再现中国21世纪初“黄金10年”的行业繁荣一直是钢铁研究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从印度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组成方面分析现阶段印度钢铁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以及前景。
印度的地理和社会概况印度共和国(通称印度)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大体属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为人口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人口国家(2014年印度人口总数为12.7亿)。
自20世纪90年代起,印度通过经济改革和对外开发,成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也是“金砖四国”之一。
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手工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虽然印度超过一半的人口仍然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维生,但是,以软件、金融等为代表的服务业持续发展,成为带动其GDP增长的重要支撑。
但同时印度也是个社会财富分配极度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种姓制度问题较为尖锐。
图表1 印度地理位置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印度经济发展概况印度社会和经济发展历程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近5000年的历史文明。
印度在20世纪中期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束缚,走上了民族独立发展的道路。
20世纪90年代开始,拉奥政府启动了经济改革,被视为印度经济转型的起点。
古老和现代、冲突和宽容、贫穷和富裕都在这里得到了集中地体现,在这样一个人口和民族众多、宗教和语言多元化的反差极大的社会中,印度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演进也具有自身的特点。
总体来看,印度经济的发展大致可分为殖民前时期、殖民时期、独立后至1990年、1991年改革开放至今几个阶段。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
本文摘抄赛迪IT经济研究所的《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一文目录纲要,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更了解印度有所帮助。
中国和印度IT产业发展比较报告上篇国民经济比较篇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领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2001年11月26日,印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在全国军校联合会成立52周年纪念会上说,印度将在下个世纪成为世界领袖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是印度的最大竞争对手。
一、地理位置与资源环境(一)地理位置1.印度:盘踞在南亚次大陆的雄狮,扼印度洋咽喉2.中国:太平洋西岸最大的国家,有漫长的海岸线(二)资源与能源1.印度:印度自然资源潜力大,海洋资源丰富2.中国:中国能源蕴藏量大,但开发程度较低,人均量少二、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概况(一)中国比印度经济起点低,发展速度快,规模总量大1.1950年印度经济水平比中国高(印度国民收入为美国的2.3%,中国为美国的1%)2.1980年两国GDP总量几乎差不多,而且印度还稍领先3.2001年,印度GDP为4980亿美元,不到中国的一半(二)两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共性1.人口负担重,经济结构层次低2.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经济结构不合理(三)中印同为农业大国,中国农业生产水平高于印度1.印度是农业大国,但生产率水平低,增长速度慢2.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略高于印度,但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四)提高工业生产水平是两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核心1. 中国和印度共性是工业化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工业尤其是制造业,装备和技术水平落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2. 印度30多年来工业平均增长率5.8%3. 中国从1952年以来工业年均增长率达到11.5%三、中印对外经贸情况比较(一)对外贸易规模中国占绝对优势1.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32位;2001年提升至第6位2.中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4%,而印度不到1%(二)对外经济活动能力中国远胜印度1.2001年中国直接利用外资(FDI)468亿美元2.印度利用外资不足,2000年利用外资23.2亿美元3.中国外汇储备多,抗国际风险能力强(2000年末中国外汇储备1656亿美元,2001年底突破2000亿美元4.印度外贸长期处于逆差,积累的外汇极为有限(2001年印度外汇储备约450亿美元四、中印经济结构对比(一)中印产业结构对比1.GDP的三次产业构成印度:产业排列顺序是"三、一、二中国:产业排列顺序是"二、三、一2.20世纪90年代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发展变化情况印度产业结构优化过程发展迟缓相对印度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进程更快3. 50年来中印两国产业结构发展有同也有异印度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发展到"三、一、二"中国产业结构从"一、三、二"发展到"二、三、一4.中印第一、二产业内部结构比较印度: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处于低级层次(4.2:4.1:91.7中国: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处于较低水平,但仍优于印度(10.3:32.2:57.5)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中国比印度优势明显5.中印就业人口的产业分布对比中国从1980年到2000年20年的时间里,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从68.7%下降到49.0%,下降了19.7个百分点印度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在1971年至1991年的20年时间内仅下降了5.3个百分点(二)中印对外贸易结构对比从中国和印度的出口产品结构上看,两国贸易都在朝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但中国的出口结构优化程度显然大于印度1.印度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不断上升,1997年为78.1%,到1999年增长到83%2.从1997到2000年,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从86.9%上升到89.8%(三)中印区域结构对比1.印度:各邦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2.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中篇社会发展比较篇中篇社会发展比较篇中国和印度的社会发展状况与两国采取不同的政策取向是有关的。
印度市场环境分析
印度市场环境分析引言概述: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其市场潜力巨大。
然而,要在印度市场取得成功,了解其市场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创新、法律法规和竞争环境五个方面对印度市场环境进行分析。
一、政治经济环境1.1 政府政策:印度政府对外资和国内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税收减免、贷款支持等,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1.2 经济增长:印度经济持续增长,消费者购买力不断提升,市场需求旺盛。
1.3 贸易政策:印度积极推动自由贸易,与多个国家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二、社会文化环境2.1 人口结构:印度人口庞大,年轻人口占比高,对消费品和服务的需求大。
2.2 文化差异:印度有着丰富多样的文化,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企业需要适应并尊重当地文化。
2.3 教育水平:印度的教育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三、科技创新环境3.1 信息技术:印度是全球最大的IT服务出口国之一,拥有庞大的技术人才储备,对科技创新有着良好的基础。
3.2 创业生态系统:印度的创业生态系统日益完善,各类孵化器和风险投资机构为创新企业提供支持。
3.3 数字化转型:印度政府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和移动支付等新兴行业蓬勃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商机。
四、法律法规环境4.1 外商投资:印度对外商投资有一定的限制和规定,企业需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当地法律。
4.2 知识产权保护:印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增加,加强了对侵权行为的打击,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保障。
4.3 劳动法规定:印度的劳动法规定较为严格,企业需要遵守劳动法规,保障员工权益。
五、竞争环境5.1 市场竞争:印度市场竞争激烈,各行业存在众多竞争对手,企业需要制定差异化战略来脱颖而出。
5.2 本土企业:印度有许多本土企业,它们对市场有深入了解,具有竞争优势。
5.3 国际竞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印度市场受到来自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企业需要了解国际竞争对手的优势和策略。
印度陶瓷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印度陶瓷产业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一、引言陶瓷产业作为印度重要的创造业领域之一,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印度陶瓷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印度陶瓷产业现状分析1. 产业规模印度陶瓷产业规模庞大,拥有众多的陶瓷生产企业。
根据印度陶瓷创造商协会的数据,截至2022年,印度共有超过500家陶瓷创造企业,年产值超过100亿美元。
2. 产品结构印度陶瓷产品主要包括瓷砖、卫浴产品、餐具等。
其中,瓷砖是印度陶瓷产业的主导产品,占领了市场的绝大部份份额。
3. 市场需求印度陶瓷产品市场需求旺盛,主要受到住房建设和装修市场的推动。
随着印度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陶瓷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4. 市场竞争印度陶瓷产业竞争激烈,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陶瓷创造企业。
主要的竞争因素包括产品质量、设计创新、价格竞争力等。
5. 产业发展瓶颈印度陶瓷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瓶颈。
首先,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其次,原材料供应不稳定,依赖进口的程度较高。
此外,环境保护压力也对产业发展造成为了一定的制约。
三、印度陶瓷产业未来趋势分析1. 市场增长潜力印度陶瓷市场仍然存在巨大的增长潜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印度的住房建设和装修市场将持续扩大,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2. 技术创新为了提升竞争力,印度陶瓷企业将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3. 绿色环保印度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对陶瓷产业的环保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
未来,印度陶瓷企业将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创造和可持续发展。
4. 市场多元化除了传统的瓷砖、卫浴产品等,印度陶瓷企业将积极开辟新的市场领域。
例如,陶瓷电子产品、陶瓷纤维等新型陶瓷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5. 国际合作印度陶瓷企业将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
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全球制造业竞争愈发激烈,各国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尤其是自2000年以来,印度制造业经历了一次腾飞之路,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一股新势力。
本文就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一、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情况1.1 印度制造业的现状印度作为亚洲国家,制造业一直是其经济的支柱,同时也是创造了大批就业机会。
根据印度政府统计数据,印度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为17%,且仍在快速发展中。
近年来,印度官方积极制定并推行关于制造业的政策措施,推进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
2020年11月,印度政府发布了《全球制造业2020》报告,该报告显示,印度制造业的排名已经从2018年的16位上升到2020年的11位,其中,五金、化工、医疗器械等行业表现尤为突出。
1.2 印度制造业的优势印度制造业的优势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优势:印度拥有人口众多、教育水平较高、工资水平较低的劳动力资源,能够为制造业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2)资源优势:印度拥有丰富的天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可为制造业提供充足的能源和原材料支持;(3)政府支持:印度政府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积极推进政策落实,为制造业提供了一定的市场支持和红利鼓励;(4)地理位置优势:印度与中东、欧洲等地相连通,具有发展出口贸易的天然优势。
二、印度制造业的发展趋势2.1 智能制造成发展新亮点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就是推动智能制造,以提高制造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成熟,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2.2 跨界整合促进产业升级印度制造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跨界整合,以推动产业升级。
跨界整合能够将不同行业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产业格局的协同和竞争力。
2.3 本土供应链的构建加快印度政府近年来不断推出政策措施,以加快本土产业链的构建和提高制造业的跨区域联动。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细算起来已长达半个多世纪
印度的工业化进程细算起来已长达半个多世纪。
在起始阶段,尼赫鲁总理仿效苏联采取进口替代模式。
1991年实行经济改革开放后,印度的工业化开始向技术驱动模式过渡。
在电脑软件技术和服务业的带动下,印度赢得了“世界办公室”的美誉。
如今,印度现政府正在致力于重振制造业和农业,促进经济稳定高速增长,力争到2020年跻身发达国家之列。
印度的工业化道路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尼赫鲁发展模式时期印度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
1947年印度获得政治独立后,尼赫鲁总理为改变殖民地性质的农业经济和薄弱的工业基础,把到20世纪末实现工业化作为奋斗目标。
当时世界上有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另一种是苏联的中央指令性计划经济。
尼赫鲁决定走第三条道路:以公营和私营并存的混合经济发展计划为手段,以“社会主义类型”为目标,加强国家控制和发展经济的能力,建立一个独立自主、消灭贫困和争取社会公正的国家。
他实际上选择了苏联模式,所不同的是,在混合经济体制下行政命令和市场力量同时起作用。
在建设资金和技术都缺乏的情况下,印度主要依靠外国经济援助弥补本国的不足,重点发展国营经济,对本国私营大企业在扶持的同时加以限制,对外国私人资本实行利用与限制相结合的政策。
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印度成为世界上除社会主义国家以外对经济干预最多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其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其一,国家通过五年经济发展计划和国有化措施加强国营经济。
印度国营食业的发展主要靠国家对五年计划的投资驱动。
此外,印度曾掀起过三次国有化的浪潮。
独立初期,印度政府从英国殖民政府手中接管了铁路、邮电、印度储备银行、军工企业和矿山等要害部门,并把它们转变为国家所有的企业和事业单位。
1969年政府对14家私营大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使国家控制了全国90%以上的银行存款和贷款。
上世纪70年代初,印度先后对石油、煤矿、普通保险企业实行国有化。
为了避免大批纺织工人失业,印度政府又对约占全行业1/3的处于经营困境的私营纺织厂进行了收购。
印尼产业结构
印尼产业结构印度尼西亚用了30年时间,使人均国民收入从1965年的5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900美元。
花10年时间实现纺织品自给并开始出口,用15年时间实现稻米自给,使日用品自给率达到90%以上。
近25年来,全国生活贫困者从60%减少到14%。
印度尼西亚产业结构已由原先单一种植业为主转变为工矿业、农商业和服务业并重的结构。
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对外贸易,已从以前只依靠农产品,以及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前期主要依靠石油出口,逐步实现多元化。
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国内投资总值从11%提高到31%,国内储蓄总值从14%提高到38%。
近年来,教育水平提高,卫生条件改善,人民寿命延长,中产阶级增加。
农业发展的特点印度尼西亚农业发展的最主要特点是比较成功地改造了殖民地农业,实现了粮食自给。
1945年独立时,印度尼西亚经济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农业发展缓慢。
60年代末以来,政府采取引进国外资本和技术,鼓励国内外私人资本投资,积极开发自然资源和扩大对外贸易等措施,经济得以迅速发展,也促使农业较快发展。
在“一五”计划时期,建设重点是农业、林业和水利;“二五”时期重视民间种植园发展,曾制定一个种植园十年规划;“三五”时期,一方面大力发展水稻生产,一方面积极发展畜牧业,主要是养鸡业,从而使畜牧业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1.63%增加到5.5%;同时,民间种植园的年均增长率由“一五”时期的0.52%提高到4.5%;此后印度尼西亚进一步扩大稻米自给率,同时力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如今,印度尼西亚农业已取得明显进展,食品已由过去严重匮乏变为自给有余。
谷物自给率在90%以上。
从前主粮大米大量依靠进口,自80年代中期起已完全自给;由于气候不宜种植小麦,面粉尚依赖进口。
蔬菜和水果均有出口;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继续大量出口,换取外汇。
畜产品消费量近年增加很快,如国内肉类消费量从1969年的31.1万吨上升到1994年的148.3万吨,增加近4倍;蛋从2.6万吨增至50.9万吨,增加19倍;奶从17.7万吨增至89.5 万吨,增加5倍。
印度长期经济增长预测及与中国的比较:2021—2050
印度长期经济增长预测及与中国的比较:2021—2050作者:***来源:《全球化》2022年第05期摘要:印度经济在过去30年经历了快速增长,1992—2019年GDP平均增长率达到6.8%;但2016年之后增速出现下降趋势,从2016年的8.3%下降到2019年的3.7%。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2020年印度GDP大幅下降6.6%;2021年印度经济增长开始恢复,GDP增长率达8.9%。
国际研究机构普遍认为,从长期看印度经济正处于转折点,未来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面临着很多不确定性。
本文在对印度过去30年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对未来增长的潜力以及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对印度2021—2050年长期经济增长潜力进行分析和预测,对未来印度与中国经济总量的差距进行分析。
结论是未来30年印度经济保持在6%以上较高增长速度的可能性很大,中国经济总量仍保持很明显的优势,但未来两国GDP的差距会呈现缩小的趋势。
关键词:印度经济经济预测增长潜力作者简介:张延群,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
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过去30年出现了快速增长和显著改善,1992—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长率达到6.8%,实际人均GDP增长了3.6倍。
同时,印度在教育、卫生、减贫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表现最好的发展中国家之一,进入“金砖五国”的行列。
但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印度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迹象,特别是2016年之后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下降的趋势(图1)。
2020年印度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沉重打击,经济增长大幅下降6.6%;2021年印度经济增长开始恢复,GDP增长率达8.9%,同时伴随较高的通胀,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增长率为5.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等著名国际机构的分析报告均指出,印度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转折点。
印度南部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及其经济发展特点评述
[ 关键 词] 印度 南 部 地 区 ;农 村 工 业 化 ;农 民企 业 家
[ 图 分 类 号 ] F 3 1 . [ 献 标 识 码 ] A [ 章 编 号 ] l O —1 0 (0 6 l o 4 3 中 1/ 7 5 文 文 O 4 58 20 )O —O 3 一O
… …
者不 得不 大量 投 资 。该 地 区农 业虽 然 出现 某 些专 业化 方 向 ,但 是有 限 的 ,然 而从 土地 制度 上 看 它又是 必不 可缺 少 的 。另一个 突 出的特 点 是 ,土地 所有 者 已经 将他们 的产 品推 向地 区市 场 使 之商 品化 。 棉 花作 物推 动 了地 区经济 的发 展 。Nad iu和 Vell G u d r 两 家 主要 土地 占有 和 经 l a one 是 a
一
、
印度南 部地 区 资源 与经 济发 展状 况
印度南 部地 区大部 分处 于 山麓 地 带 ,处 于躲 避 季 风雨 的位 置上 ,极容 易受 干旱 干扰 。年 平均 降雨 量为 6 0 8 0 0 - 0 mm,其 特点 是年 际 间的 变化 系数 大 。 由于降雨 不 足又 无 规律 ,使 得 农 民不 得不 求助 于 地下水 资源 。这 里 的井灌 很 普遍 ,并且起 着 极 为重要 的作用 。
印度 南部 地 区农 民资 本 主义 的 出 现乃 是 殖 民统 治 结 束 后 农 村经 济 发展 最 突 出 的现 象 之
一
。
如 果说在 l 7 9 0年末 印度 已达 到粮食 自给 的话 ,那 么 在 资本 主 义农 业 发展 的 同时 ,也 会
4881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印度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印度概况印度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亚洲大国,也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
印度国土辽阔,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印度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全球的高度关注,其GDP年均增长率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
印度经济现状印度的经济增长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态势,虽然受到COVID-19疫情的冲击,2020年印度的经济增长率降至-7.7%,但随着疫苗的普及和经济复苏政策的推行,印度经济正逐渐恢复。
印度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约55%,其次是工业,占比28%,农业占比17%。
印度经济拥有强大的内需市场,富有潜力的科技行业和活跃的创业文化,这些都是印度经济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
印度面临的挑战印度虽然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面临诸如环境问题、基础设施不足、政府腐败等问题。
此外,印度人口众多,人口结构不合理,这也是印度发展面临的难题之一。
同时,印度的社会问题也十分突出,女性地位低下、宗教矛盾等问题,也给印度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印度未来的发展趋势尽管印度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挑战,但印度经济的潜力仍然不容忽视。
印度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改革政策,以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
比如启动了“数字印度”计划,力争在数字化和科技领域与全球领先的巨头一较高下。
此外,印度政府还通过发展制造、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积极地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近年来,印度与中国在区域合作、数字经济、创新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不断深化着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有望推动印度的经济发展迎来一波新的机遇。
我的观点印度作为一个发展中经济体,确实面临了不少的问题和挑战,但其经济和社会潜力仍然巨大,有着不可忽视的发展前景。
我认为印度需要通过深化与国际社会的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这是可以让印度进一步开放市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另外,印度政府也需要集中精力解决印度面临的各种问题,如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等,让印度成为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经济大国。
印度的工业及分布-初中地理知识
印度的工业及分布【知识点的认识】印度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行业.近年来,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目前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及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及矿产品等.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 80%的客运量和 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 6000 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印度的工业及分布的认识,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解答填空形式出题.例:读“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图”回答.(1)印度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南部的班加罗尔为新兴的工业城市.(2)德干高原西北部盛产棉花,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加尔各答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3)分析印度工业分布和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印度的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分布.分析:印度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这里矿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等;恒河三角洲地区盛产黄麻,在此基础上发展了麻纺织工业,其麻纺织工业中心是加尔各答;印度的棉纺织工业中心是孟买,印度的班加罗尔以生产计算机软件而闻名于世,被称为“南亚硅谷”.解答:(1)印度以计算机软件为主的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南部的班加罗尔为新兴的工业城市.(2)德干高原西北部盛产棉花,孟买是印度最大的棉纺织中心,位于阿拉伯海沿岸.加尔各答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3)印度工业分布和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是印度的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分布.故答案为:(1)软件;班加罗尔;(2)棉花;孟买;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3)印度的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分布.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的工业及分布,读图记忆有效.【解题思路点拔】解题关键是熟记印度的工业及分布概况.。
从产业发展角度动态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变化过程
从产业发展角度动态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变化过程印度尼西亚的产业发展经历了许多变化过程。
以下是从动态角度分析印度尼西亚变化过程的一些关键点:1. 农业向工业的转型: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印度尼西亚经历了农业向工业的转型。
政府推行了工业化政策,促进了制造业的发展。
大规模的农业现代化项目也推动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2. 自然资源的开发:印度尼西亚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拥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金属矿藏等自然资源。
这些资源的开发和出口成为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过度依赖自然资源也带来了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3. 服务业的崛起: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印度尼西亚的服务业开始崛起。
尤其是旅游、金融、信息技术和电信等领域,成为国内生产总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中小型企业也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之一。
4. 制造业的升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印度尼西亚的制造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然而,为了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印度尼西亚开始着力于推动制造业的升级和技术创新。
政府提出了“工业4.0”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5. 人口红利与劳动力市场:印度尼西亚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人口红利成为经济发展的潜在优势。
然而,合理利用和培养劳动力资源成为一个挑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技能培训和创造就业机会等,以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尼西亚的产业发展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
政府的政策导向、全球经济形势、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等都会对产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以上只是一些重要的方面,具体的情况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
印度象能否追上中国龙
印度象能否追上中国龙作者:沈开艳来源:《检察风云》 2011年第14期文/沈开艳中国《商业周刊》杂志曾发表了—篇有关中印经济发展比较的文童,该文详解了印度被“误读”的五个方面,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差距既不是如人们所言的那样存在几十年的差距,也不是说马上就会超越中国,“正在从-个遍地是大象和耍蛇人的国家转变为—个IT强国和新兴经济大国”。
根据我们这两年的观察研究发现,印度象和中国龙的你追我赶,确实是一场颇为引人注目的赛事。
二产、三产,哪种经济结构更能促进增长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走了一条传统工业化的道路,以制造业为核心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最终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与升级。
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投资需求(国内投资和FDI的进入)和出口需求(巨额的进出口贸易顺差),借此壮大国内制造业进而推动整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一种顺应了国际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全球转移趋势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模式。
麦肯锡公司认为,制造业的发展使得中国大陆在短短20年间变成了“世界工厂”,中国找到了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中国对外开放也取得了巨大成功。
一是引进外资成就突出。
至2009年,中国已连续4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
在中国开展经营活动的外商达30多万家。
世界500强企业中,除少部分公司因为中国限制外资进入某些行业而不能在中国投资外,几乎都在华进行了投资。
二是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目前进出口总额居于世界第2位。
三是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有了长足的进展。
而印度发展模式的特征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和银行系统解决投资来源,通过扩大内需和国内投资拉动经济,增加本国国民收入,走的是一条扩大内需和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道路。
印度依靠软件业等信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绕过工业化阶段而直接进入后工业化阶段。
印度的这一产业结构转变模式为其在全球赢得了“世界办公室”的称誉。
在产业结构方面,印度服务业的比重较高。
印度在没有发生基础广泛的制造业革命的情况下,是依托服务业的发展来推动经济增长的。
6-2韩国的工业地带和印度
务员,但 封建官僚主义仍有深厚的影响。
资金方面——资金短缺是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措施: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体制和银行金融系统,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建10亿
卢比 的IT发展风险基金
基础设施——水、电、通讯、道路和港口等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仍不能满足 经济发展的需要。
科技条件: 印度的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和海洋工程等高技术在世界均 居重要地位,但是一些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则比较落后,束缚其经济发展。
人口劳动力条件: 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属成年型,15岁以下、15~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 口的35%、60%和5%,因此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密度高且分布不均衡、劳动力素质分化明显。
9
政治经济条件: 政治上——印度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政局 基本稳定。长期实行公务员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掌握有关法规并善于理政的国家公
民主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道路基本特征是:
(1)以建立和发展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为目标,在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的选择与使用
上较多地借用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具体做法。 (2)采用渐进主义和议会式的方式推行各项经济方针和政策。
(3)推行混合经济模式,包括建立公营部门与私营部门并行的所有制结构;优先发
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实行宽严结合的利用外资政策和 进口替代为主的对外贸易政策。
摩 哼 佐 达 罗
·
5
印度还是世界上的政治、军事和科技大国。印度现为世界第四军事大国,生产 的武器占第三世界武器生产总量的31%,拥有航空母舰,拥有核力量。
印度 1996-2001年电子产品出口额
印度工业革命起止时间
印度工业革命起止时间印度工业革命是印度历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印度工业革命的起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一时期的重要性。
起始时间印度工业革命的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此之前,印度是一个农业为主导的经济体,工业发展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殖民统治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印度的工业革命开始逐渐展开。
最早的印度工业革命起始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时期。
该公司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在印度建立了一系列的工厂和制造企业,主要用于生产棉纺产品和纺织品。
这标志着印度工业化的起步,并对印度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印度纺织工业的发展,更多的工厂和企业相继出现。
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引入,进一步推动了印度工业革命的发展。
新的工业区也在不断兴起,如孟买,加尔各答和艾哈迈达巴德等地成为工业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和资本。
结束时间印度工业革命的结束时间相对难以确定。
随着20世纪的到来,印度逐渐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
这个时期对印度的工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在印度独立后的初期,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动。
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印度的工业革命进展缓慢。
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建立国有企业、扶持私人工业和吸引外资,以推动印度的工业发展。
到了20世纪70年代,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开放了印度市场,吸引了更多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
这使得印度的工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印度工业革命的结束时间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
由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印度的工业化进程并没有明显的终点。
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中。
总结印度工业革命是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在印度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起始于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标志着印度工业化的起步和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的统治。
印度工业化进程对绍兴产业转型的借鉴意义
参 考文献 :
[ ]7 李佐 军 . 国 工 业 化 特 点 以及 对 我 国的 借 鉴 意 义 [] 新 经 济 导 到 ,03 1 ) 1[] 美 J. 20 (9 . [ ] 树 成 . 一 轮 经 济 周 期 的 背 景 特 点 [] 经 济 研 究 ,o4 3 . 2列 新 J. 2 o () [ 3 ・ 兹 涅 茨 .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 . 佛 大 学 出版 社 ,9 1 中译 本 , 京 : 3 s库 各 M]哈 17 . 北 商务 印 书馆 ,9537—38 18 :3 3. [ ] 亢 , 力平 . 析 美 国加 速 实现 工 业 化 时 期 的 经 济发 展 [] 美 国研 究 ( 二 卷 )9 8 1 . 4樊 贺 试 J. 第 18( ) [ ] 瑟 .. 德 基 . 国特 性 探 索 [ ] 北 京 : 国社 会科 学 出版 社 ,9 126 5卢 S利 美 M . 中 19 :6 . 【] l nPr rE cc pdao A e cnE oo i Hs r[ . e ok C a e Sr nrs os18 :dt3 12 . 6 Ge oe.nyl ei f m r a cnmc ioyM] Nw Y r: hr s cbe’ n,90 E i r,02 n t o i t l i S o [] 8 张友 伦 等 . 国历 史上 的社 会 运 动 和 政 府 改 革 [ . 津 : 津教 育 出版 社 ,90 5 . 美 M] 天 天 19 :8 [] 产 党 宣 言 :82年 俄 文版 序 言 [ ∥ . 9共 18 M] 马克 思 恩格 斯 选 集 ( 1 ) 第 卷 . [O 李 小敏 , 兴 昌 , 晓红 , 燕 青 . 兴 市 产 业 结构 问题 研 究 [] 绍 兴 统 计 分析 (8 . 1] 叶 何 蒋 绍 J. 4 ) [1 张 永 翠 . 国 工 业化 进 程 中政 府 的 作 用 [] 中师 大 学报 ( 文 社 会 科 学 版 )19 () 1] 美 J华 人 9 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继东印度在独立之初,工业十分落后,手工业在工业生产中的比重高达7400,现代工业基础薄弱,其中重工业比重还不到1000,技术水平也很低。
独立以后,印度按照尼赫鲁提出的“社会主义”纲领,确定了经济发展战略,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结构来加速实现印度的工业化。
40年来,印度工业发展成果显著,它已经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一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工业农业国。
在印度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断发生变化,产业结构由低级形态逐渐向高级形态演变,殖民地经济结构已经改变。
本文拟着重分析工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的总体情况及其相关问题。
一、印度工业发展概述独立后印度十分重视工业发展,把工业化作为印度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之一,并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经过40多年的努力,印度工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首先,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独立后,为促进本国工业的发展,印度先后建立了许多大型工业企业或工业集团,这些大型企业分布在煤炭、石油及天然气、钢铁、汽车制造、重型机械、化肥、医药、电子、飞机、船舶、电力、原子能等主要工业部门,使印度建成了一个包括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在内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同时,在发展大型骨干企业的同时,印度还十分重视发展小企业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到1990年,印度小型工业企业已达194万家,1989-1990年度,其产值达9168. 1亿卢比,约占全印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其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其次,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以1980年为基期(即以该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为100印度的工业生产从1950-1951年度的18. 3增加到1994 -1995年度的251. 9,增长12. 7倍①。
“一五”计划时期,工业平均增长率为7.300}“二五’,计划期间为7.100}“三五’,计划时期增为900}“年度计划”时期降为1. 6 0 o}“四五”计划时期为4.500}“五五”计划时期回升为5.900}“六五”计划时期增长为6.400}}“七五”计划时为8.500}。
从1950-1951年度至1986-1987年度,印度工业年均增长率为600,从1981-1982年度至1989- 1990年度,9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7.5400。
由此可以看出两点:其一,印度工业发展速度从总体上说比较平稳,较少大起大落;其二,80年代以来,印度工业发展速度较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明显加快,形成第二个工业加速发展期(第一个工业加速发展期为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第三,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印度各类工业产品的产量也大幅度增加,工业实力大为增强。
例如,煤炭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0. 323亿吨增加为1994 - 1995年度的2. 713亿吨,增加106倍。
钢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147万吨增加为1994 - 1995年度的1470万吨,增加9倍。
铝产量从1950-1951年度的0. 4万吨增加为1994 - 1995年度的47. 98万吨,增加118. 95倍。
机床产值同期从0. 03亿卢比增加为102. 38亿卢比,增加3411倍。
自行车同期从9. 9万辆增加为890. 1万辆,增加88. 9倍。
柴油机同期从0. 5 5万台增加为14. 56万台,增加25倍。
汽车同期从1. 65万辆增加为50. 55万辆,增加29. 6倍。
磷肥从0. 9万吨增加为245. 9万吨,增加272. 2倍。
水泥从270万吨增加为6240万吨,增加22. 1倍。
纸浆纸板产量从11. 6万吨增加为310万吨,增加25. 7倍④。
从上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加情况可以看出,印度工业实力的增长是十分显著的,从而大大增强了印度的综合国力。
第四,工业分布结构发生重要变化。
独立之初,印度的工业以消费品工业为主,且主要集中在孟买、加尔各答等沿海城市,工业企业的地区分布结构极不合理。
奉行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战略的结果,引起了印度工业分布结构的明显变化。
独立初期仅纺织部门就占了全部工业的6400,到80年代初已下降到10.100,同期轻重工业比重由3. 5 '1转变为1 '1,显著增强了工业的自我装备能力。
同时,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不少建立在资源丰富地区,从而发展起一批新兴工业城镇。
到70年代末,这种新兴工业城镇已达600多个,有的甚至达到中等城市规模。
这样,随着遍布全印各地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工业增长区的发展,使印度的工业布局发生了一定变化,除沿海城市地区工业继续发展外,内地工业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它们在全印工业生产中地位的上升,使印度工业的传统布局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尽管如此,在邦与邦之间仍存在工业发展不平衡问题,这是印度尚待继续努力的目标⑤。
第五,工业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独立前,印度工业的技术水平是相当落后的,许多现代工业都是空白。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印度工业的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水平(尽管比起发达国家来还有较大差距)。
例如,印度是发展中国家中为数不多的能自行设计、建造、管理原子能发电站的国家之一。
又例如,在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印度也达到相当水平,尤其是印度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水平较高,使印度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软件出口大国。
印度软件出口现正以每年58%的速度增长,1995 -1996年度可望超过10亿美元大关⑥。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印度的工业技术水平。
总而言之,40多年的发展使印度成长为一个具有中等发展水平的工业农业国,其工业化成就是显著的。
然而,这是纵向比较的结果。
如果进行横向比较,即与世界工业发展先进水平相比,印度的差距还是很大的,印度经济从总体上说还是一种发展中经济。
除此之外,印度工业化进程中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效率低下、产品竞争力不强等,也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二、印度产业结构的变化作为工业化的结果,印度经济在过去40年中发生了重大的结构变化。
让我们从以下二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印度工业化过程中的工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落后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的主要表现。
在工业内部,表现为轻工业的比重大于重工业,传统工业比重大于新兴工业。
它们之间转换的能力也较低。
改变落后的工业结构,是工业化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说,工业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工业结构的现代化。
二次大战后,全世界掀起科技革命新浪潮,一系列新型技术、工艺、材料和产品不断涌现,给工业生产各个领域带来令人膛目的变化。
新兴工业部门加速成长,一些传统部门停滞不前,有的则在日益衰落。
种种迹象表明,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不仅使机器设备等劳动工具的更新过程加快,而且在更高层次上,在行业和部门中,也开始出现更新过程。
发达国家的这一过程表现最为明显,正在进行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也都在不同程序上出现相似的情形。
联合国工发组织曾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工业结构做过一个比较。
它先根据各个发达国家的数据,求出一个代表发达国家水平的典型结构,再用这个典型结构与各发展中国家的数据分别对比,求出相关系数,以表明各国工业结构水平的高低,这些系数值在0. 06-0. 95之间。
下表为部分国家的相关系数值。
表1与发达国家工业结构有高相关系数和低相关系数的部分发展中国家资料来源:引自联合国工发组织《1960年以来的世界工业》1979年,第72页从表1中可见,印度等大国型发展中国家的工业结构已相当接近发达国家。
这说明印度在改变落后的工业结构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其工业结构正在走向现代化。
其次分析印度产业结构的变化。
印度的产业结构变化也是很显著的。
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印度官方和非官方统计资料通常把农林牧渔业划归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则包括制造、建筑、矿业、水电气供应等行业,第三次产业包括交通、通讯、贸易、金融、行政管理及国防以及各种服务业⑦。
通过分析三次产业在产值和就业方面的结构变化,可以反映整个产业结构变化的总体情况。
从国内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变化来看,这三次产业的产值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已从1950-1951年度的56. 48 0 o , 15. 28%和28.2400,转变为1994-1995年度的31. 27 0 o , 27. 53%和41.2000 45年间,第一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由超过一半降为仅占1/3左右;同期第二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由过去的不足1/6上升为现在的超过1/4;同期第三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上升了约13个百分点,现已起过第一次产业产值的比重而位居第一,占2/SUo从国内净产值的部门构成变化来看,这三次产业的产值在印度国内净产值((N DP)中所占比重,已从1981-1982年度的41.300. 23.3%和35.400,转变为1993 -1994年度的33. 1 0 o , 25. 1%和41.80090 12年间,第一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了8. 2个百分点,现约占1/3;同期第二次产业产值所占比重上升了2个百分点,约占1/4左右;同期第三次产值所占比重上升了6. 4个百分点,现已超过第一次产业产值的比重而位居第一,占2/5。
总之,无论从国内总产值还是从国内净产值的部门结构变化分析,都可以得出基本相同的结果,即,印度的产业结构到1994-1995年度时已较前有了较大改变,第一次产业约占1/3,第二次产业约占1/4,第三次产业已位居第一位,约占2/5。
这样的产业结构变化,表明印度经济正在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印度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即第一次产业比重下降,二次、三次产业比重上升,也大体上与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变化的普遍规律基本一致。
表二从就业的部门构成变化来看,40多年来,印度就业的部门构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由于各个时期对劳动力的定义不同,统计口径也有差别,因此各个时期的有关数据之间往往具有某些不可比性。
但根据现有资料进行大概变化趋势的分析进而从总体上说明就业部门构成的变化情况,还是可行的(参见表2)0从表2所示,随着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印度独立以来就业的部门构成出现了缓慢变化代第一次产业所吸纳的劳动力占就业总数的比重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约5个百分点;第二次产业稍有上升,增加不足3个百分点;第三次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也变化不大,增加3. 3个百分点。
因此,第一次产业仍是最主要的就业部门,第二和第三次产业依然是劳动力就业的非主要部门,经过40余年的经济发展,印度的就业部门构成尚未发生重大改变,这是事物的一个方面。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各产业部门内部的就业比重还是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其一,耕作者在全部就业中所占比重下降幅度较大,从1951年的50%降至1991年的38.500,下降11. 5个百分点,而同期农业工人的比重则有了较大的增长,由19. 7%上升为26.400,增加6. 7个百分点,这说明印度的农业生产关系已发生了一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