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颅脑损伤中脑出血护理
脑出血护理重点

脑出血护理重点
1、绝对卧床休息,去枕平卧或者床头抬高30度根据出血情况,按医嘱执行。
2、观察生命体征,体温过高使用冰帽,血压不能过高,超过160以上可以喊医生处理。
3、使用甘露醇一定要注意有无结晶,看清楚用量,一般都是半瓶125ml,使用甘露醇一定要看留置针是否通畅,甘露醇是高渗性脱水剂,有损伤血管的副作用,外渗后会出现局部组织红肿,静脉炎,严重者会出现局部组织坏死。
甘露醇是降低颅内压的,滴数不能过慢,一般超过每分钟100滴。
4、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病人如果有头疼或者呕吐一定要要跟医生反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就是头疼,呕吐视乳头水肿,预防脑疝。
5、使用呼吸机患者观察呼吸频率,有无自主呼吸,管道定期24小时更换,观察管道由无积水,及时处理。
6,手术后注意管道,妥善固定,脑室引流管观察血的颜色形状及量,每日不要超过500毫升。
脑出血护理问题及护理难点

脑出血护理问题及护理难点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在护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难点。
1.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不稳定、心率失常等生命体征问题,需要密切监测并进行及时处理。
同时,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缺氧。
2.控制颅内压:颅内压升高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脑疝等严重后果。
因此,控制颅内压是脑出血护理的重要问题。
护理中需要注意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3.预防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需要加强护理和预防措施。
定期给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4.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给予关心和鼓励,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5.康复训练: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
6.营养与饮食:脑出血患者需要注意营养与饮食的调节,保持营养均衡和适当的体重。
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的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7.家庭护理指导:家庭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属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和注意事项。
指导家属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总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和难点。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颅内出血的治疗与护理

颅内出血一、定义颅内血肿是急性颅脑损伤中最常见的继发性损伤之一。
当颅内出血聚集于颅腔内一定部位而达相当体积,对脑组织构成压迫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称为颅内血肿。
外伤性颅内血肿占颅脑损伤的8%~10%,在重型颅脑损伤中占40%~50%,它是重型颅脑损伤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根据血肿部位可分为:①硬脑膜外血肿(EDH)。
②硬脑膜下血肿(SDH)。
③脑内血肿(ICH)。
二、临床表现①病史:受伤经过,有无意识丧失,丧失时间。
是否恢复,是否再度发生意识丧失等。
②硬膜外血肿:多因颅骨骨折跨越脑膜中动脉骨管沟等原因造成硬脑膜中动脉及颅骨板障静脉、静脉窦等出血。
随着血肿的扩展出现颅内压增高,甚至脑疝。
患者意识有典型的中间清醒期,随后再度出现意识障碍,并伴随进行性患侧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
③硬膜下血肿:出血可来自矢状窦旁桥静脉破裂或由于严重脑挫伤引起皮质动脉破裂造成。
血肿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急性硬膜下血肿局部症状类似硬膜外血肿,但患者中间清醒期不明显。
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慢,患者逐渐适应,症状不典型,而且多变。
④脑内出血:多与硬膜外血肿或硬膜下血肿形成复合血肿。
常与脑膜下血肿一同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
由于颅内压进一步增高导致脑疝发生。
患者可出现意识丧失,瞳孔不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消失等。
⑤辅助检查:通过X线片、CT或脑扫描等检查结果,可了解脑损伤的程度及血肿的位置。
CT可直接而全面了解脑损伤的情况及有无继发性血肿等;MRI扫描可比CT更清楚地显示散在小量的出血。
腰椎穿刺可了解有无出血和出血的程度。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脑出血属于神经科急诊,需要在短时间内立刻明确诊断,目前辅助检查主要分为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两种,随着目前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影像学检查因为其具有时间短、无创、结果准确等优点,已逐渐成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①头颅CT检查:临床疑诊脑出血时首选CT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发病后即可显示边界清楚的新鲜血肿,并可确定血肿部位、大小、形态、以及是否破入脑室,血肿周围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如脑室大量积血可见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张,1周后血肿周围可见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变为低密度或囊性变,CT动态观察可发现脑出血的病理演变过程,并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时第一时间指导临床治疗。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6个注意事项

.
.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6个注意事项
1.脑出血抢救后,患者必须要卧床休息2周,头部可轻轻左右转动,但不能抬高,四肢每2小时小幅度动一下,存进血液循环,不能自行下床大小便,以免再次发生脑出血。
2.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以及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诱发的,所以还要严格按照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降压药,以防血压波动加重病情。
3.脑出血患者需要一个安静而舒适的环境,所以在发病2周内,最好要少探望患者,这样可以让患者保持稳定、平和的情绪,避免再次出血。
4.脑出血病程中患者会出现头疼,疼感因人而异,可表现为胀痛、刺痛、剧烈疼痛等,头痛是脑出血发病初期最常见的症状,大家不用紧张,可适当为患者按摩头部,减轻疼痛。
5.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褥疮,所以要给脑出血病人多按摩手压处以及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尤其是老年人,长期卧床还容易出现肺部感染,应多给他们翻身和拍背,使痰液咳出。
6.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脑出血治愈,护理脑出血病人,可以给予天然抗凝与被动脂食物、富含精氨酸等补肾填精的食物、富含叶酸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果和多喝开水。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血管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构成威胁。
在患者发病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照料患者,提供安全和舒适的护理环境。
一、监测生命体征并监护仪器脑出血患者通常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体温等。
这些数据的变化对于护理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提供及时的参考和干预。
在护理过程中,应定期测量和记录这些指标,并根据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监测仪器,如室内导管、插管和引流管等。
这些仪器的留置对于患者的生命支持至关重要,护理人员应确保其通畅、无拔出、无渗漏,并随时关注有关仪器的解释和报警信号。
二、保持休息和舒适脑出血患者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以减轻大脑的负担。
护理人员应确保床铺的舒适度,保持床单、枕头等干燥清洁,避免压疮的产生。
同时,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适当的支撑和换位,以减轻压力和不适感。
患者进食和排便的需求也需要得到关注。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和排便情况,根据医嘱提供适当的饮食和帮助清理排便。
在此过程中,要注意经常更换尿布和内置导管,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三、监测神经状态和认知能力脑出血会对患者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导致认知和运动能力的下降。
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和意识水平的变化,如瞳孔大小、肌肉活动情况、语言能力等。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给医护人员,并根据医嘱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行为反应。
脑出血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以温暖的沟通方式和关怀的态度,给予患者安全感和支持,促进其心理康复。
四、预防并发症和感染脑出血患者的并发症和感染风险较高,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
首先,要做好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定期翻身和按摩,避免压力性损伤。
其次,要确保导管和引流管的无菌操作,并遵循手卫生和消毒的规范。
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注意患者的营养摄入和液体平衡,预防脱水和营养不良。
脑出血标准化护理流程

脑出血标准化护理流程
一、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记录液体出入量,评估病人情况。
二、症状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控制颅内压,遵医嘱使用脱水剂,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三、日常生活护理
1.保持病人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洗头、修剪指甲等。
2.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
四、康复训练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2.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功能恢复的效果。
3.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康复信心,促进全面康复。
五、心理护理
1.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倾听其主诉,了解其需求。
2.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病情。
3.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并发症预防
1.预防肺部感染,定期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
2.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卧位和床上用品。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对策

收 稿 日期 2 1 - 40 0 00 - 4
( 辑 编
骥珂)
严 重 颅 脑 损 伤 病 人 的护 理 对 策
荣 良 邓炳焕 王玉凤 于春 景 山东省文登市立医院 2 4 1 64 1
摘要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 的病情 变化迅速 、 复杂 。虽然有 C 磁共振等先进 的检查 仪器 , T、 但认 真细致 及时地早期观
认真 细致 的病情观察 和精心 的护理 , 减少并 发症 、 是 降低 死
亡率 、 提高治愈 率 的重 要组成 部分 。在 护理过 程 中, 护理 人 员、 家属 、 病人 应相互 沟通 、 相互联系 、 同努 力 , 共 以最优 质的 护理 质量 , 最大 的情感支持 , 使病人 最大限度的恢 复健 康。
2 严 重 颅 脑 损 伤 的 护 理 对 策
2 2 1 体位 : .. 检查 患 者 口腔 、 部 有无 异 物、 吐物 、 凝 咽 呕 血 块、 分泌物等所堵塞 , 一旦发现应立 即清 除及 相应处理 , 将病 人置于侧卧位或头偏 向一侧 , 以助 口和气 管积存 的液体或异
物 自动 排 出 , 假 牙 应 立 即 取 下 , 防 堵 塞 气 管 。舌 后 坠 者 有 以
2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
颅脑损伤后 病人病情 变化迅
应立 即放置 口咽通气管或用其他方法将舌拉 出。 2 2 2 保持 呼吸道通畅 : .. 严重颅脑损伤病人 由于意识 障碍 , 咳嗽 和吞 咽反射减 弱或 消失 , 不能及 时将 血液 、 吸道 分泌 呼 物、 脑脊液及呕吐 物等排 出 , 引起 呼吸 困难甚 至窒息 。因 可 此必须及 时吸痰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给予氧气 吸人 , 并 设单人 房 间 , 品专人专用 , 物 用后 消毒 , 以防肺部 感染 。吸痰时 间一 般不超 过 1 s痰 多时 不宜一 次 吸净 , 吸痰 与 吸氧 交替 进 5, 应 行, 两次吸痰 间隔 ̄3 mi, 0 n 吸痰时动作 应轻柔 、 敏捷 9 以免咽 喉部黏膜及气管内黏膜损伤 。 2 2 3 加强气管 切开和 气管插管 病人 的护理 : .. 气管切 开的
简述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简述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
脑出血是指脑组织和血管内出血,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护理要点包括评估患者、环境安全程度、护理措施及护理干预等几个
方面。
一、评估患者
首先,护士应仔细评估患者,包括体征、意识水平、呼吸和血压情况、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药物应用情况等。
根据这些情况,为脑出血
患者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
二、环境安全程度
护士还要评估患者的当前环境安全程度,确保安全。
利用工具,如床
边条、枕头护腰条或体位带,以防止突然转位或滚动等。
此外,护理
人员还要预防风险,例如提高床单减少跌倒的风险,或以正确的方向
将患者从床上移动。
三、护理措施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护士要尽可能提供舒适的体位,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帮助患者复原精神活动和生活能力,并根据
病情的不同,制定恰当的体位改变、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及神经功能
恢复等护理措施。
四、护理干预
护理干预则包括在观察患者体征情况、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方面所做
的干预,以及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以在脑出血康复期帮助患者找到
精神正能量。
总之,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护士需要从评估病情、环境安全程度、护理措施及护理干预等方面入手,给予规范性的护理,以最大限度地
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脑出血护理问题与措施有哪些

脑出血护理问题与措施有哪些脑出血是指脑部血管破裂或破裂后出血所引起的一类疾病,是一种急性危重病。
脑出血的护理工作至关重要,护理不当会导致病情加重,严重时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的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脑出血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主要护理问题护理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病情观察护士需要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况、精神状态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瞳孔异常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二)神经功能评估脑出血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如肢体麻木、失语、偏瘫等。
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方面,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三)预防并发症脑出血后,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褥疮等。
护士需要注意患者的卫生状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压疮的发生;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按摩肢体,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注意患者的呼吸道清洁和呼吸功能,预防肺部感染。
(四)安全护理脑出血后,患者常常处于昏迷状态或神志不清,需要护士提供安全护理。
护士应该定期翻身、擦洗患者、避免患者跌倒和碰撞,同时协助医生进行有关检查和治疗。
(五)心理护理脑出血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护士提供积极的心理护理,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康复。
二、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措施1.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在手术前,护士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
病情评估主要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手术部位、术前检查结果等;风险评估主要包括术前的麻醉风险评估、手术风险评估等。
通过病情评估和风险评估,护士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为后续的护理提供依据。
2.精神护理手术前的患者通常会感到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护士需要进行有效的精神护理。
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重症患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脑出血护理常规重症患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脑出血患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情较为复杂,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了威胁。
以下是关于脑出血患者的常规护理措施。
1.安全护理:脑出血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需要将床栏抬高并加固,防止患者自行离床或摔倒。
同时,要保持环境整洁、无障碍物,避免患者被物体撞伤。
2.神经功能观察:及时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变化、肢体活动情况、呼吸情况等。
对于昏迷患者,还需要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的生命体征。
3.心理支持:脑出血患者往往因疾病的严重性、生活突然发生的改变等原因,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需要与患者和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并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4.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常会出现吞咽肌无力,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护士应及时进行口腔护理,并辅助患者清除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5.饮食护理:脑出血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可口服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
护士应根据患者的食欲和吞咽功能,合理安排饮食,并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吞咽困难。
6.皮肤护理:长期卧床的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压疮,护士需要定时翻身和更换体位,并给予皮肤保护,如适时按摩和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
7.预防并发症:脑出血后常伴有高血压、脑水肿、感染等并发症,护士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体温、神经功能等指标,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8.康复护理:在病情稳定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力训练、平衡训练、言语和语言康复等。
护士需要配合康复医师,制定合理的康复护理计划,并指导患者进行训练。
9.定期复查和及时处理异常:脑出血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头颅CT检查和血常规等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
护士需要及时处理发现的异常,并向医生报告。
在护理脑出血患者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与家属保持沟通,提供安全、舒适的护理环境,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

脑出血的护理完整版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是指脑组织发生出血,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脑出血的危害非常大,可能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昏迷、瘫痪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出血的护理过程,包括早期护理、中期护理和后期护理。
一、早期护理早期护理包括急救和护理,主要是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以下是早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急救:采取合适的急救措施对病情进行紧急处理,包括清醒后的呼吸道管理、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控制高血压、维持正常体温等。
2. 监测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监测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如意识水平、瞳孔等。
3. 管理疼痛:脑出血患者常伴随剧烈头痛等不适,需要通过适当的药物管理来缓解疼痛。
常用药物有吗啡、芬太尼等。
4. 维持营养:鼓励患者进食易于消化的食物,保证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5. 预防并发症:尽可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例如说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二、中期护理中期护理是患者治疗后的护理期,需要继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保护患者免受其他不利因素的损伤。
以下是中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病情观察:记录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脉搏、呼吸、体温等。
观察意识情况、瞳孔、肢体活动情况等,及时发现症状变化,避免脑部出血扩大。
2. 管理药物:口服、静脉注射或贴敷药物,确保治疗达到最佳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
3. 康复护理:开展康复训练,包括开展理疗、言语治疗、物理治疗等,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4. 情绪协调:鼓励患者保持乐观心态,减少沮丧等消极情绪的产生。
三、后期护理后期护理期是指患者进入恢复期之后的护理,要保证患者充分康复,避免再次发作。
以下是后期护理的具体内容:1. 评估康复训练疗效:对患者的康复训练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身体功能恢复、说话和语言能力、社交能力等。
2. 生活指导:对患者进行生活指导,包括睡眠、饮食、运动等。
脑出血病人护理要点

脑出血病人护理要点脑出血是一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病情危重,需要及时的护理措施。
下面将介绍脑出血病人护理的要点,希望对临床工作者和患者家属有所帮助。
一、监测生命体征脑出血病人护理的首要任务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指标。
因为脑出血会导致脑组织损伤和脑水肿,且容易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高血压、脑积水等,因此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病人因病情严重,常常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护理人员要定期翻身,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分泌物积聚引发窒息。
同时,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状况,及时处理呼吸窘迫的情况,如给予氧气吸入、支持性呼吸等。
三、控制血压脑出血病人常常出现高血压的情况,因此控制血压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护理人员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果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则需要及时给予降压药物。
但要注意,降压过快或过度可能导致脑灌注不足,因此在降压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脑出血病人常常伴随着脑水肿和脑积水,因此需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护理人员要定期测量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适当的补液和药物治疗。
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补液和过度利尿,避免加重脑水肿和脑积水的情况。
五、预防感染脑出血病人因病情严重,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感染预防工作,包括定期更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导尿引起尿路感染等。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和感染症状,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六、营养支持脑出血病人因病情严重,常常出现食欲不振、吞咽困难等情况,导致营养不良。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
如果患者无法进食或吞咽困难,可以考虑通过管饲或静脉营养支持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七、心理疏导脑出血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影响较大,护理人员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可以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情绪变化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脑出血护理常规一、定义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和脑室内的出血。
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患者。
多发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人,男多于女。
常在情绪激动或活动用力时突然发病,出现头痛、恶心、偏瘫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肢体感觉运动障碍等。
重症脑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面色潮红,昏迷、尿便失禁、肢体强直、抽搐、瞳孔散大或不等大等。
二、护理关键点(一)脑水肿(二)脑疝(三)意识改变(四)偏瘫(五)呕吐(六)剧烈头疼(七)呼吸衰竭三、按危重症基础护理常规执行四、专科护理(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意识、瞳孔:术后每半小时观察意识、瞳孔一次,有无脑疝现象,病情平稳后意识每2小时观察一次,瞳孔每小时观察一次,病情变化随时观察,作好记录。
注意瞳孔的动态变化,同时判断意识,及时通知医生。
术后24小时内易再次出血,当患者意识障碍加重、脉搏缓慢同时血压增高要考虑再次脑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
血压过高患者应及时应用药物控制血压,但应避免血压过低造成脑供血不足而加重脑损害。
2、肢体活动:每班观察四肢肌力的变化,并注意两侧肢体的对比,及时记录。
3、生命体征的观察:术后15分钟观察一次生命体征,连续观察3小时无异常则每小时观察一次,如血压急剧上升,呼吸脉搏变慢,剧烈头痛、昏迷都是颅压增高的表现,及时通知医生。
(二)、预防和降低颅内压增高的护理1、体位:麻醉未清醒前应去枕平卧,头偏向健侧,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清醒后血压平稳者,抬高床头15-30度,利于颅内静脉回流,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肢体偏瘫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患侧卧位,患肢功能位摆放,加床档,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动作要轻,尽量减少搬动。
颅内压增高病人,呕吐时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引起误吸、窒息。
2、患者安静,避免躁动,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药。
躁动的患者做好保护性约束,以防止发生意外,每2小时松解,观察局部皮肤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遵医嘱给药,遵医嘱静脉输注脱水药物,一般给予20%甘露醇,一般250ml在30分钟内大号套管针或中心静脉导管内输完,防止药液外渗,以免造成皮下组织坏死;不可与其他药液混用;血压过低禁止使用。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的护理一、定义重型颅脑损伤是指所有颅内血肿,广泛脑挫裂伤,颅脑外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再次出现昏迷,伴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生命体征变化。
它具有病情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护理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的特点。
二、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变化意识是判断患者病情轻重及脑功能状态的可靠指标之一。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不仅要了解有无意识障碍,还应注意意识障碍的程度及变化。
瞳孔是判断颅脑损伤后病情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
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的灵敏度及两侧是否对称、边缘是否整齐。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合称为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最常收集的也是最重要的资料,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护士应遵循医嘱随时观察并做好记录。
观察过程中发现异常,如:出现瞳孔进行性散大,伴有严重意识障碍和生命体征变化,提示脑疝的可能,血压下降,呼吸深慢,脉搏缓慢常示颅内压增高的表现,护士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正常的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丧失,不能自行排除口咽及气道分泌物。
护士应做到以下几点:(1)对没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患者:使其取侧卧位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配合翻身叩背或放置口咽通气道,以利于痰液、呕吐物、口咽分泌物排出以防误吸;(2)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定时湿化气道,及时吸痰,痰液粘稠者可配合雾化吸入及翻身叩背,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工作,严格无菌技术及吸痰操作技术规程,保证患者舒适。
(3)卧位抬高床头15°-30°,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饮食护理遵医嘱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严格执行鼻饲护理技术,以防并发症的发生。
(5)口腔及眼部护理口腔护理每日两次,观察患者口腔情况正确选择口腔护理溶液,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患者舒适,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做好眼部护理:眼睑无法闭合或闭合不全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眼药水滴眼和眼药膏涂擦或凡士林纱布覆盖。
脑出血护理常规

脑出血的护理常规
1、执行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严密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语言、肢体运动、感觉变化,注意有无
再出血、颅内高压、脑疝表现。
3、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2~4周,床头抬高15~30度,必要时头置冰袋。
4、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
5、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备好吸痰器、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等抢救物品。
6、遵医嘱给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7、进食富有营养,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评估吞咽功能,不能经口进
食者,给予鼻饲。
8、做好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保持情绪安定,缓解紧张.焦虑和恐惧。
9、做好患者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预防发生压疮和坠积性肺炎及口腔感染;做
好大小便的管理,防止泌尿系感染及失禁性皮炎。
10、保持患者肢体功能位,环境安静,空气流通,尽量避免移动和不必要的操作。
11、神志清楚患者,鼓励主动缓慢变换体位。
12、根据患者病情及自理能力,评估跌倒/坠床、下肢深静脉血栓、误吸等危险
因素,落实安全护理措施。
13、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睡眠充足,避免突然用力;戒烟酒,养成定时排便
的习惯。
14、指导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的方法和康复训练的技巧:有效翻身、肢体功能训
练及语言和感觉功能的训练。
一旦发现血压异常或者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晕、晕厥、肢体麻木、乏力或者语言交流困难等症状,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临床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拟定:王**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脑出血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1. 引言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细致的护理,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本文将重点讨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
2. 护理问题2.1 意识障碍脑出血患者常常出现意识障碍的症状,包括昏迷、意识模糊等。
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因为患者无法主动配合。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况,并及时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通气和循环。
2.2 生命体征监测脑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十分重要,包括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参数。
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测量这些指标,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以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
2.3 颅内压增高脑出血导致颅内压增高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并定期进行颅内压监测。
同时,要避免使用过于刺激性的药物和操作,以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升高。
2.4 防止二次出血脑出血后,存在二次出血的风险。
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患者的床头高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剧烈活动和用力排便。
此外,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血压,控制其在安全范围内。
3. 护理措施3.1 呼吸管理对于呼吸困难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维持呼吸道通畅,保持患者头部正中位置 - 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 - 遵循医生的护理指导,给予适当的吸氧和呼吸机辅助治疗3.2 意识状态监测对于意识障碍的脑出血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观察瞳孔反应、运动反应等 - 维持患者的安静环境,避免过度刺激- 帮助患者维持身体的稳定姿势,避免位移和摔倒等意外事件发生3.3 皮肤护理脑出血患者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容易出现压疮等皮肤问题。
护理人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预防皮肤损伤: - 定期转换患者的体位,避免长时间压迫同一部位 - 保持患者皮肤的清洁和湿润,避免过度干燥 - 使用合适的床垫和靠垫,减轻压力分散3.4 饮食护理对于脑出血患者,合理的饮食护理有助于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

脑出血病人的护理问题及措施【摘要】脑出血是一种危险性高并且病情严重的疾病,常常突然发作并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给患者及其家庭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对于患者来说,良好地护理和细致全面的关注对缓解患者的病情,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至关重要。
在脑出血的护理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护理中常见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问题;应对措施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血管疾病,它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和认知功能障碍,甚至是生命威胁。
脑出血是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溢出进入脑组织或脑室,压迫并破坏周围的神经结构。
脑出血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表现[1]:第一,剧烈头痛:突然出现强烈的头痛,通常是脑出血的早期症状之一。
第二,呕吐和恶心:脑出血可能会导致患者恶心和呕吐。
第三,头晕和眩晕:脑出血可能导致头晕和眩晕感。
第四,意识丧失:严重的脑出血可能导致意识丧失、昏迷或病情恶化。
第五,神经功能缺损:脑出血可能导致肢体无力、感觉异常、言语障碍等神经功能障碍。
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地诊断和治疗。
了解脑出血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也是降低脑出血风险的重要方法。
并且,在面对患者脑出血的情况下,护理人员的角色至关重要。
脑出血护理不仅包括对患者的身体护理,还包括情绪支持和康复过程的指导[2]。
科学有效地护理措施可以缓解患者患病后的不适感,减轻患者的痛苦。
1脑出血的病因与治疗1.1病因(1)高血压:长期患有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的损伤,增加患有脑出血的风险。
(2)血管疾病:血管畸形、动脉瘤或血管狭窄等血管类疾病可以增加脑出血的发生率。
(3)外伤:头部严重外伤或颅脑损伤可能导致脑出血。
1.2治疗(1)急性期治疗:紧急采取急救措施,包括手术减压、药物治疗和康复护理。
(2)康复阶段治疗:在脑出血后的恢复期,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疗法、语言治疗和心理支持等。
脑出血抢救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

脑出血抢救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抢救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采取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脑出血抢救的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一、保持呼吸道通畅1.1 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当患者出现呕吐、口水过多等症状时,应及时用湿纱布或棉签擦拭患者口腔,防止口腔分泌物流入气道,引起窒息。
1.2 调整患者体位将患者头部稍向后仰,有利于呼吸道畅通。
避免让患者的颈部过度前屈,以免压迫颈动脉,影响脑血供。
二、控制血压2.1 定时测量血压抢救过程中,护士应每隔一段时间测量患者的血压,观察血压变化,以便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使用。
2.2 适当降低血压在保证脑血供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血压有助于减缓脑出血的进展。
但要注意,过度降压可能导致脑血灌注不足,加重脑损伤。
因此,降压过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维持水电解质平衡3.1 观察尿量和尿液颜色尿量的多少可反映肾功能的好坏。
护士应定期观察患者的尿量和尿液颜色,如发现尿量减少、尿液颜色深黄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2 防止水肿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水肿。
护士应定时为患者按摩受累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减轻水肿症状。
避免长时间卧床,以免加重水肿。
四、预防并发症4.1 预防感染脑出血后,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
护士应加强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注意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4.2 防止血栓形成长期卧床的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护士应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如翻身、抬腿等;必要时,可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
五、心理护理5.1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脑出血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
护士应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关心和支持。
必要时,可邀请心理专家进行心理疏导。
5.2 提高患者自信心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信心。
护士应耐心教授患者康复技巧,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颅脑损伤中脑出血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中脑出血的病情观察、抢救及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评估患者的病情,对脑出血的高危人群进行严密监护,发生病情变化立即行ct检查,早期诊断,合理治疗,精心护理。
结果:39例脑出血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其中死亡9例,治愈19例。
结论:对脑出血发病期加强病情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脑出血;护理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199-01
脑出血是颅脑损伤中最多见、最危险、却又是可逆的继发性病变。
由于血肿直接压迫脑组织,常引起局部脑功能障碍的占位性病变症状和体征以及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改变,若未及时处理,可导致脑疝危及生命,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
我科2008年7月到12月共收治脑出血39例,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9例,男31例,女8例;年龄25-95岁,平均64岁。
其中头外伤病史33例,高血压病史6例。
1.2 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单侧或双侧瞳孔散大,脑疝形成11例,头痛、呕吐25例,偏瘫17例,癫痫发作9例。
1.3 治疗及结果:本组39例患者入院后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同时去骨瓣减压9例,行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术21例,保守治疗9例。
其中死亡9例,治愈19例。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重视临床症状和体征,护士应在短时间内鉴定患者的意识改变、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瘫痪情况,以便早期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1)意识变化。
意识障碍是脑损伤患者最常见的特征之一。
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并按清醒、模糊、浅昏迷、昏迷、深昏迷对患者意识进行初步评价。
如昏迷转向中间清醒或意识好转再进入昏迷,或有浅昏迷进入深昏迷,则提示颅内血肿。
如原发性脑损伤较严重或血肿形成较迅速,也可能不出现中间清醒期。
少数病人可无原发性昏迷,而在血肿形成后出现昏迷。
(2)瞳孔变化。
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应是颅脑损伤的重要指证。
双侧瞳孔不等大,伴偏瘫、意识障碍时,可能为脑内血肿或脑水肿。
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时脑疝晚期的表现,反映病情危重。
观察瞳孔时应注意某些药物也会影响瞳孔变化,如吗啡、氯丙嗪可使瞳孔变小,阿托品、麻黄碱可使瞳孔变大。
一旦出现瞳孔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置。
(3)生命体征
的变化。
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的变化使诊断脑出血的重要依据。
定时测量,每15-30分钟测量1次并记录,为避免病人躁动影响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
尤其是血压的变化,是诱发脑出血的重要因素。
如出现脉搏变慢、呼吸深而慢,血压持续上升,常为颅内压增高的重要表现。
休克早期患者表现为脉快、血压下降、呼吸频率不规深、浅不一,提示呼吸中枢受损。
(4)其他。
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呕吐物的性质,有无剧烈头痛或烦躁不安等颅内压增高表现或脑疝先兆。
注意ct或mri结果及颅内压监测情况。
2.2 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动态监测血压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正确给予氧疗,保持较高的血氧饱和度(一般应维持在95%以上)。
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并应给予正确的吸痰和气道湿化。
吸痰管要求质地柔软,直径应小于内径1/2。
吸痰动作要轻柔,以减少损伤,吸痰时间每次不超过15秒,2次抽吸间隔1-2分钟。
如果痰液黏稠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给予体位吸痰。
出现呼吸道阻塞不能通过一般护理解决时应及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避免因呼吸道梗阻出现生命危险。
适当使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感染。
2.3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做好相应并发症的护理。
昏迷患者因长期卧床、意识不清可造成多种并发症。
加强口腔护理,2/日,预防口腔炎。
对留置导尿的患者给予清洗尿道口,2/
日,严格无菌操作,每日更换尿袋,尿管留置时间不宜超过5天。
床铺应保持松软,并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
定期叩背,叩背用空心拳拍打,每次15-30分钟,叩背顺序应先下后上,先外后内,协助排痰,防止呕吐物误吸和呼吸道感染。
每日2-3次做四肢关节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防止肢体挛缩和畸形。
2.4 严格控制体温,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给予戴冰帽或腋下夹冰袋,以降低颅脑细胞的耗氧量,必要时行人工冬眠,降低耗氧量。
一定程度上可防止病情加重及有利于患者愈后康复。
2.5 合理的营养支持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护理。
营养支持在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中高度重视。
进食减少和机体分解代谢亢进常加速出血的发生,深静脉输入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及高糖的静脉营养维持机体代谢平衡,能促使组织结构功能的恢复。
在48小时内早期给予留置胃管,既可补充营养,又可监测胃内的变化。
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应用冰盐水反复冲洗,并注入止血药物。
当出血量较大时应适当给予输血。
2.6 正确的健康教育亦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通过护理人员直接与病人/家属交谈的方式,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病人及家属感觉受到重视和尊重,解除家庭的情绪压力。
教育内容应因人而异,针对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知识需求和动机等方面进行教育。
在不同时期对患者/家属进行不同的教育,入院前的介绍;住院后常规教育;手术病人术前和术后教育;恢复期及出院教育。
适
当的健康教育融洽了护患关系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更进一步的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以便能更好的进行医疗、护理工作。
3 讨论
目前,脑出血的护理工作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和发展。
根据脑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出血速度,脑出血的表现复杂多样,单从某个或几个指标的观察很难准确的了解患者的病情,需要通过仔细而全面的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才能更好的了解病情并进行相应的
治疗、护理。
护理的目的是为脑功能的恢复创造最好的条件,预防和治疗并发症,以期保全生命,争取最完全的康复。
我们通过患者各方面的观察,以及全面细致的护理,以便于能更准确的配合医疗工作,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挽救患者的生命。
尽管我们在目前的业务水平上认真的护理,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完美的护理措施,以后需要我们对其他单位科室进行学习交流,以及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更多的总结经验和不足,在脑出血的整个护理过程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更科学更完善的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等.外科护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367-372。